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业务合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与以往只是公司内部简单调整的做法不同,各保险公司都将健康险作为重要的发力点,设立单独的公司或业务板块,可见各方都卯足了劲比拼一把。
人保:
筹建健康管理公司
人保健康副总裁董清秀透露,人保健康欲成立单独的健康管理公司,打造“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双璧模式。
这一设想的基础是国外健康险发展成熟模式,一般包括政府委托、健康管理及商业健康险三部分。要发展健康险,与医院等机构的交往将进一步密切,而现有业务体制对渗入医疗行业并不是很有利。
当然,国家层面出台的健康险顶层设计是保险公司的最大推进器。人保集团除了拥有养老险公司、健康险公司之外,将再次萌生设立专属的健康管理机构。董清秀解释,目前筹备健康管理公司的方案已上报人保集团。
人寿:
拟建专业健康险公司
人寿在健康险方面的部署之一是,设立专业健康险公司。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人寿股份目前正在与安泰国际公司接触,拟合资成立专业健康险公司,但有关出资比例、合作模式等细节还未确定。但国寿股份一高层管理人士对记者强调,公司的确有意成立专业健康险公司,安泰国际是正在接触的合作方之一,但没有最终确定。
部署之二是,入主健康国际医疗。1月份,中国人寿集团17亿元入主康健国际医疗成为第一大股东,业务由以前的寿险、基金、投资三大块再加上大健康产业,下一步双方将共同开始收购医院,开展体检业务,铺设牙科诊所等。
另一个变化是,采用新会计准则,内部报告口径调整为寿险业务、健康险业务、意外险业务和其他业务。
平安:
挖来IT高管发力互联网
平安在健康险方面最大的动作是,引进互联网高管王涛。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会医疗保险业务的实例分析
探索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会医疗保险业务,已成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商业保险机构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一些省市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先期探索,现选取沈阳、天津、湛江三个城市与商保公司合作的方式加以分析。
合作方式一:沈阳市建立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对医疗保险范围内个人自负部分给予二次报销沈阳市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自2011年1月1日施行。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承保,保费从职工缴纳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保险费中,按37.5%的标准提取。补偿范围为职工当年发生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段内的、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急诊留观转住院或急诊抢救死亡、转外就医、长期居外定点医院住院和探亲出差期间急诊住院等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个人自负部分按如下比例给予二次补偿(详见表1)。2011年,沈阳市符合职工医保“二次报销”政策的共计17.9万人次,参保人员就医报销比例与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前相比提高了约2至3个百分点。沈阳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是由商业保险公司完全通过市场方式运作,对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个人按比例负担的医疗费进行二次赔付。通过合作,实现了与现行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衔接,用“活”了医疗保险基金,对提高参保人的医疗待遇具有积极作用。
合作方式二:天津市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进行医疗费用补偿及失能补偿天津市自2011年1月1日建立基本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附加保险。由光大永明人寿、人保健康等商业保险公司承保,保费分别从职工大额医疗费救助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金中按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筹集。商业保险公司对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因突发的、外来的、非本人意愿发生的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造成非疾病伤害、伤残或者死亡的情况加以补偿(详见表2)。考虑到与《社会保险法》相衔接,对社保法中规定的第三人责任不予支付和特殊情况下需要由医保经办机构先行垫付的费用予以赔付。先行垫付后再由承保公司进行追偿,解决了第三人责任认定难和第三人责任先行支付的难题。截至2011年年底,商业保险公司实际受理33090件。其中医疗费给付32482人次,伤残给付80人次,死亡给付528人次,金额共计8292万元。天津市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在对6000元以下意外伤害医疗费报销时,不分医院级别,不区分门诊、住院,不设起付线,降低了参保者在意外伤害时的经济负担,又由商业保险公司代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行使“先行垫付、代为求偿”的权利。尽管国内对商业保险公司“代位求偿”的合法性提出过质疑,但笔者认为,这一方式有效减轻了医保经办机构的业务压力,不失为可行的探索。
合作方式三:湛江市由商业保险机构直接经办医疗保险业务2009年1月,湛江市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为改善“并轨”后医保报销手续烦琐、医疗资源配置不均、政府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等情况,湛江市引入商业保险手段,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提供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通过建立一体化咨询服务平台,商业保险公司向全市居民提供包括基本医疗、补充医疗、健康管理、商业健康保险等政策咨询服务;通过建立一体化支付结算平台,实现病人诊疗费用结算信息在商业保险公司、社保部门和定点医院之间的共享。由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市分公司承保的大额医疗补充保险,经过3年多的运行取得了明显成效(详见表3)。2010年1—9月,湛江市住院36.7万人次,比制度并轨前增长69.9%;基本医疗范围内人均住院费用3019元,比制度并轨前降低628元;统筹基金人均支付1748元,比制度并轨前增长24.3%;平均报销率达57.9%,比制度并轨前提高19.3%。湛江模式的创新点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借助第三方的专业优势、效率优势、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实现了参保人、政府、医院、保险公司四方共赢,成为商业保险参与新医改建设的典型样本。
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的前景分析
虽然商业保险在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迫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仍有差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还较为滞后;在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合作中受到一些因素制约。两者的合作前景已成为现阶段社会保障研究者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社会医疗保险业务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但商业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合作前景广阔。
(一)引入商业健康保险,有利于满足参保
人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参保人对医疗保障的诉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医疗保险主要起到“兜底”和“保基本”的作用,而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可用于满足参保人更高层次的医疗需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由基本医疗保险、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诸多层次构成。公共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为商业健康保险预留了生存空间,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将商业健康保险引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中来,进而推动社会医疗保险服务的外包,这种做法符合国际惯例。
(二)发挥商业保险优势,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利用率
在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在长期寿险领域发展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应该尽快将商业保险公司具有的先进理念、机制和技术引入到医疗保险的经办服务中来。特别是商业保险公司在筹资测算时对所在城市的疾病的发病率、人口老龄化、人口余命等情况都进行过精确的计算和科学的预测。[3]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将有助于在测算医保基金的筹资、待遇给付及基金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增强科学性,有助于医保经办机构的预算体系建设。
(三)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会医疗保险,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
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既节约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行政资源,又降低经办机构的经费和人员编制负担。特别是《社会保险法》在政策层面对医保经办机构提出了“先行垫付、代位求偿”的要求。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第三方责任的认定主体由谁担任、责任如何分担、先行支付追偿期限多久及医保基金的核销程序等方面都没做出明确规定。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在社会医疗保险经办管理中,引入商业保险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监管机制,由商业保险公司代为解决意外伤害的赔付问题,以期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效率,实现资源配置最大化,最大程度增加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四、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社会医疗保险业务的几点思考新医改的最终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健康保障,现阶段的目标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着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并努力实现“少得病”。在科学发展战略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目标和我国新医改的近期、远期目标是高度吻合的,商业保险机制及其效率优势恰好有助于“新医改”目标的达成。抓住新医改方案出台契机,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与社会医疗保险开展合作,在合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进行角色定位,合理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不断完善政府管理机制。医疗保障领域各主体地位的合理定位,对于减少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保险法》已确立了社会医疗保险的主体地位。商业保险机构则应定位为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私合作过程中,要保证政府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医疗保障政策,合理确定筹资方式、筹资水平、支付方式、支付范围;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管理效果评估,对商保经办过程加以有效规范与监管,以保证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第二,创新金融服务体制,优化合作产业链,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共赢。借鉴国际经验,合理界定商业保险机构和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合作领域。探索释放个人账户结余方式,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补充保险,使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在覆盖人群、目录范围、保障水平等方面紧密衔接。探索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覆盖人群的空白点进行补充;对封顶线之上的部分加以补充支付;对服务程度加以补充(例如,为已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社会成员患病时提供社会医疗保险以外的额外保障,使其能享受高档次的服务和治疗)。制定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社会医疗保险业务的遴选标准,优先选择有资质、信用好、专业化的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在工作流程上,按照新医改意见,在服务等环节实行合理分工,按制度管理,细化支持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和监管措施,进而有效整合社会医疗卫生资源,打破行业和部门间的利益,防止权力的渗透和腐败等问题滋生,进而建立起长效稳定的平衡和制约机制。[4]
第三,探索建立基础医疗保险数据共享机制。整合相关行业医疗数据资源,建立我国疾病发生数据库和医疗费用数据库。在合作中,支持商业保险与医疗机构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制约机制,有效解决医疗风险管控难题。探索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商业健康保险评价体系,对其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对保险赔付水平、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从而使商业健康保险走向良性循环轨道。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据信息量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急速膨胀,企业业务应用的不断发展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让IT主管们每天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储存,更智能的归档存储管理和更便捷快速的数据读取成为企业日益迫切的需求。如果说耕耘广电行业属于过去的规范动作,开拓新市场则是昆腾公司的新动作。当然,这种新动作是基于昆腾StorNext正好同全球科技的发展方向相吻合。以DNA为例,有海量的数据需要处理,并且处理后还需要再做回顾;制造业的芯片制造方面同样需要对于数据高速处理及回顾。在这几个领域,昆腾公司大概从一年前开始在中国东区、北区、南区同一时间去推动应用。
除此之外,昆腾在小金融行业的一些工作已经做到了前头。“小金融行业主要在文件回顾方面也就是就是迁移归档方面的需求较多。”
Lance Hukill表示,很多企业过去3~5年在他们的存储里面放了很多的文件,几年下来积累到一定的数据量之后他们发现需要一个办法管理这些数据。如果仅仅是备份归档,只需要将所有的东西放进一个阵列就可以了,但是这些数据中还有一些是需要保留的,而且在小金融行业需要保留的那些文件的量也越来越大,所以仅仅备份的话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昆腾公司和金融行业中的相关部门沟通采用怎样的管理方式帮助他们完成文件迁移归档的需求。正是针对金融行业中高性能计算的应用较少而文件的管理比较多的特性,昆腾迁移归档方面的解决方案得到了这些行业用户的青睐。
“未来,StorNext将慢慢地变成一个核心技术,DXi系列产品中都会包含我们的东西,未来我们希望将StorNext产品线变成一个大方案,推广给不同的用户。”Lance Hukill对于新市场有着强烈的期待。当然这种期待背后是数据管理市场的倍增。据研究显示,自2006年至2010年,短短五年时间,数据增量将达到六倍之多。
【关键词】移动医疗 电信运营商 产业链整合者 医疗社交化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15-0077-05
1 引言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医疗给出的英文名称为mHealth(mobile Health),即通过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提供医疗和相关信息的服务,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为基于移动终端系统的各类医疗健康应用。
移动医疗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大大提升医疗卫生系统运行效率,在全球已广泛应用,发展空间巨大。由于医疗卫生与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不少国家已将移动医疗打造成战略级“跨界”产业,以改变传统医疗行业发展模式。移动医疗也为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在改善医疗环境、医护质量及紧急救护和健康监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移动医疗的发展需要移动运营商、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医疗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和医疗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以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移动医疗多维度发展。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以远程医疗、个人健康监护等为主的应用是移动医疗的重要切入点。运营商可以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各种技术和设备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2 移动医疗产业链及其特点
研究移动医疗产业链,无疑能全面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移动医疗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合作和竞争关系异常复杂。运营商想要取得成功,关键是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商业模式。
2.1 移动医疗产业链描述
图1所示为围绕移动医疗的产业链。位于中间的手机符号代表移动医疗的感知终端(更确切地说是佩戴它的用户),围绕这部手机给用户提供一系列健康关爱服务,需要合作伙伴门的共同努力(当然,有些合作伙伴可能会身兼几重角色),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终端生产商、IT公司(硬件、软件、集成商)、金融投资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医院和公共医疗机构、私人医疗机构、银行和支付公司等。其中电信运营商为产业链提供2G、3G、4G以及WLAN的通信网络服务。未来的移动医疗发展中,将在构建移动医疗平台、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方面展开全方位竞争,同时也承担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2.2 产业链特点
(1)跨界:移动医疗是原来互不沾边的医疗服务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由临床医学、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个专业学科发展、融合而生,通过无所不在的泛在通信网络,使用各种智能终端来提供医疗和公共健康服务的产业。所以跨界是该产业链的最大特点。
(2)政策和监管风险:医疗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也是敏感的领域,医疗安全事关重要。所以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严格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是必要的,但如何在管理和发展活力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需要监管者和行业参与者的共同智慧。
3 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的定位
移动医疗是多链条并列交叉、竞争与替代错综复杂的产业价值网,没有注定的领导者。谁对市场规律理解得更透彻,谁对产业链的变化理解更深刻,谁的资源更稀缺,谁就有可能利用市场转型期创造的机会,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在移动医疗产业,运营商先要做好定位,这主要基于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 面临的机遇
(1)移动医疗面临重大的市场机遇
在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卫生部将推出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达到611亿元,是历年来政府在医疗信息化试点工作中预算最多的一个工程。考虑到地方配套资金,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 000亿元。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劲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必将迎来移动医疗的浪潮,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未来也会迅速增加。
(2)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用户的需求
当前国内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急需移动医疗等平台和应用提高运作效率。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随时随地更便捷地获取和传递信息,移动医疗应用正好满足了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需求。
3.2 面临的挑战
(1)运营商面临哑管道的威胁和转型的需要
处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以及TMT(Telecom/Media/Technology)产业融合和互相渗透的时代,电信运营商原有的商业模式和以话音为代表的主营业务都受到了来自多方面(例如VoIP、即时通信等)的极大冲击,产业价值正逐步从管道向内容、从通信网向互联网、从话音服务向信息服务转移,运营商沦为“哑管道”的风险正在积聚。因此运营商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开拓并进入新的市场,以期能够扩大收入来源,向价值链上方攀升,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商业回报,同时给用户带来更丰富更便捷的服务。
(2)产业链内的竞争
移动医疗产业链上的参与者,都视其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增长契机和潜在盈利蓝海。现阶段传统医用传感器、医疗保健设备和仪器制造方面的厂商,将“移动医疗”视为其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因此尤其活跃,并同时也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各运营商也在各自开展相关技术合作和尝试。产业发展一旦进入快车道,产业链内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3.3 运营商的定位
基于运营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中,应重新定位,努力扮演好三个角色:
(1)产业链整合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运营商应向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合作方式转变。为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发展,运营商应担起整合产业链的重任,控制产业链的核心资源,协调产业链的关系,引导产业链的发展。
(2)合作的倡导者
一个新的产业链的形成意味着新的“利益共享联盟”的形成,对于运营商来讲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就拥有更多的资源。运营商可以构建适合自身定位的合作伙伴网络,与合作伙伴共赢,打造共赢的生态链。在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和信息通道,可以牢牢把控对用户网络和信息的使用等收费环节。运营商与合作方可以采取内容、服务、开发平台合作等模式。
(3)平台的提供者
打造有价值的移动医疗平台是转型期运营商的战略选择。搭建移动医疗平台,可以凝聚合作伙伴,聚合医疗健康产业价值,丰富业务和拓展盈利模式。
4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探索
在移动医疗领域很多国外运营商做了先行实践,并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探索,以下举几个典型案例。
几年前日本NTT DoCoMo就开发和部署了所谓的“大众健康支撑平台”,用户使用的是大家熟知的各种便携式生命体征感知终端,包括体重、血氧、血压监测器等,可由不同的医疗器械厂家生产,并配置符合NTT DoCoMo规范要求的接口,通过用户手机上的应用和控制程序经由3G网络来把血压、体重等数据传输到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以往电信运营商仅仅扮演一个传输管道的角色,如今运营商变成这一重要数据资源的管家,并根据需要为各种专业移动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适配的数据格式转换和分发服务。
北美运营商AT&T选择与系统/平台设备提供商(如Cisco等)和专业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AMD Global Medicine)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远程健康解决方案来促进各种应用和服务开发及部署。
Vodafone所实施的移动健康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最新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一个易于灵活通信、医疗数据交换、传输、存储和检索的工具,使得远距离的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从而实现远程诊断。
可见运营商在开拓或进入市场的手段和策略上各有特点,AT&T和NTT DoCoMo等采取了“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方式,而Vodafone采取了提供“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且起步的时间、发展的进度和规模也不一样。相关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市场发展的成熟度及差异性、民众医疗和保健服务的整体水平,以及相关基础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和竞争性等,目前还没有一个可普遍适用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相比国外,由于国内独特的体制和国情,不同区域的发展基本上就是全球发展的缩影,运营商应采取多元化的市场细分策略,开发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地区与客户群的医疗、健康、保健需求。例如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发达地区可以采用“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模式。
5 移动医疗的现实困难和发展趋势
5.1 应用现状
无线查房无疑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移动医疗应用。医院的移动医疗平台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条码、Wi-Fi、RFID等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医疗。医院大楼内设有Wi-Fi,医生查房时手持平板电脑,通过个人账号登录后,自己所管理的住院病人信息一目了然。医生、护士可以非常自由地随时随处采集和记录数据,不再局限在办公室。打针、服药、体温、医嘱等具体信息都同步更新与显示,病人名下的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可即时点击查阅,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折腾找资料。
新的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不断推出使得移动医疗应用越来越多: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医患双方可以查看电子病历及医学数字影像、监测各项生理健康指标、查询药物、查看自救程序及其他医疗信息在线数据库;将移动超声探头插入智能手机可以实现手持式超声显像;使用物联网(M2M)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移动医疗监测,例如跌倒探测器、电子床单、癫痫报警器等设备一旦被触发就会立即把报警信息发送给医院。
移动医疗的使用并非仅限于医疗,对于个体健康监控,例如对独立生活的老人看护和救助,对怀孕妇女和婴幼儿看护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5.2 现实困难
(1)移动医疗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移动医疗是整个国家社会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社会医疗体系的现状。我国医改尚未深化到位,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医疗体制不改革到位,整个移动医疗发展起来将会困难重重。在国外,让政府、保险公司购买相应的医疗服务都已经相当普遍,但在国内让用户付费却困难重重。
(2)用户的观念错位。用户数量少且活跃度有限,也是制约国内移动医疗发展的壁垒。在美国只有10%的成年手机用户下载过医疗应用,而且很少使用;美国尚且如此,国内民众的观念就更难接受移动医疗。
(3)医生不愿意使用。PWC最近的研究指出,即便是患者乐于尝试移动医疗,医生及其体系对此类医疗创新也并不用心。医生们把移动医疗看作是对他们工作习惯的改变和颠覆,他们并不情愿拥抱移动医疗。
(4)医疗是个敏感的领域,也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而很多移动医疗的应用是让患者自己诊断疾病,这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一旦误诊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国家也势必会加强对移动医疗的管理力度。
(5)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而当前移动医疗技术上仍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卫生医疗机构对引入移动医疗系统顾虑重重,仍处于观望状态。移动医疗要想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一线,还需要增强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5.3 发展趋势
移动医疗虽然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但其向前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将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医疗越来越移动化。移动互联网让信息随时随地随手可得,这必将改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智能手机将发挥如显微镜、听诊器一般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各种新技术,在“移动”中工作。医院信息系统(HIS)会越来越“移动”。借助移动医疗,医务工作者不仅可以提升内部沟通效率,而且能促进医患互动,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2)移动医疗功能将成为手机的标配。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及成本的降低,手机上必将集成医疗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手机上的传感器可以时刻记录我们的运动、心跳、体温、睡眠甚至情绪的信息,基因技术可以检测出每个人的“初始设置”。目前一些手机已经具备了监测脉搏和心跳的功能,国家政策放开及监管机制健全后可以使用。
(3)医疗社交化。微信等移动社交产品发展迅速,那些善于经营自己品牌的医生和民营医院,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社交工具,通过推出“关注医院的微信看病挂号费、诊疗费打折”或“关注医生的微信会及时提醒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随诊”等措施来吸引患者。
6 结束语
如今,我国医疗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移动医疗的各项基础条件越来越成熟。移动医疗将引领医疗模式“颠覆式的变革”,使之向更为个性化、以用户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以医改为核心的政策推动和以移动终端设备大普及为背景的市场环境,将助力移动医疗的创新。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向医疗领域延伸,尤其是移动宽带、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移动医疗市场高速发展。移动医疗的普及将大大提升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促进医疗信息在相关主体间共享互通,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疗服务的无线化、便捷化、个性化、共享化、智能化和感知化。电信运营商凭着庞大的用户资源、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能力,将在移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世良,钮钢. 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 王爱宝,崔勇.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与开发案例[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3] 宋杰,张敏.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 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其一是信息不流通的问题,患者在不同的医院,需要那办理不同的就诊卡;任何一家医院的医生看不到患者多次就诊的完整临床诊疗过程,无法准确掌握患者完整诊疗过程和健康状况。腾讯先后通过微信公众号等产品,建立信息共享的医疗电子档案,以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其二是“看病难”的问题,名医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能诊断的病人有限。马化腾认为根源在于“医生怎么样才能够释放自己的能力”,希望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打造一个医疗团队,实行科学化的分层、分级,将一些简单的诊断交由助理、护士来处理,最后由名医诊断。这样可以成倍扩大医疗产能。
腾讯的“医疗能力超市”
这几年,在投资的同时,腾讯尝试做微信智慧医院、糖大夫、腾爱医生、觅影等,涉及了支付模式创新、慢病管理、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1. 智慧医院
早在2013、2014年,腾讯便提出微信智慧医院的概念,做的事情也很简单,依托于微信公众号的线上能力,帮助医院做挂号、信息流转等基础医疗服务;2015年——2016年,微信智慧医院的2.0版本提出以医院作为核心体系,挖掘医院流程里线上信息化、数字化以及互联网化能力;从2017年开始,以小程序、公众号作为整体服务入口,医保、商保、区块链技术、AI、人工智能在医院落地,这是智慧医院3.0版本。
2. 慢病管理
2015年,腾讯推出了一款检测血糖的智能硬件产品“糖大夫”,这算是腾讯第一次直接出手,那一年也是腾讯投资的高峰期。2016年3月25日,在“互联网+慢病管理”贵州模式会上,腾讯正式公布腾爱医疗战略布局,计划用智能终端、医生平台、“健康基金+医保”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这“四驾马车”连接医疗。但钛媒体注意到,近两年腾爱医生的相关动态逐渐变少。
3. 人工智能
2017年8月,推出AI产品“觅影”,同年11月科技部公布了“首批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在AI+医疗方向上,将依靠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我们没办法改变供需矛盾、没办理控制需求,我们只能用科技的手段,用互联网的能力来缓解供求之间的矛盾,提升医院的效率。怎样帮医院做到这样的事情?这一定是医院主导,腾讯助力。”腾讯副总裁陈广域坦言,腾讯不应该做的是包办、代办,“我们希望合作方把我们当做一个超市,可以选择需要的能力,我们不能强迫你们选择不喜欢的东西。”
目前,腾讯医疗布局分为投资和自建两种方式。在自建中,腾讯分为两个团队,一个是腾讯医疗团队,负责的业务包括糖大夫、腾爱医生、企鹅医典、医疗云等,主要聚焦于医疗业务本身。另一个团队是“互联网+医疗”业务,该业务又分为两大板块:一个是微信智慧医院,包括挂号、处方流转、医疗咨询,利用互联网工具提升医院、医生效率;另一个方向是腾讯觅影,包括AI医疗影像、AI辅助诊断,探索AI如何进入到医疗比较核心的领域。
AI医疗的决心——腾讯觅影
精英团队打造精品应用
目前,国内医疗AI创业公司也多以影像识别为主,据统计,AI医学影像的创业公司多达几十家,医学影像识别成为医疗AI领域里较为成熟的垂直细分领域。医学影像成为“一枝独秀”的原因在于,影像数据获取相对容易,三甲医院设备都是GPS设备、全球顶尖设备。原始数据是电子化的,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一个是图像的质量,一个是电子化获取程度,都相对容易。”
2017年8月,腾讯了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利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辅助医生实现早期食管癌筛查,凭借“觅影”腾讯正式进军医疗人工智能,加上早前的“百度医疗大脑”、阿里“ET医疗大脑”,BAT已经全部入局医疗人工智能。
腾讯在医疗领域有三个方面的积累:用户服务、数据能力、资源整合。而医疗AI以及影像识别是在学术科研上的应用;此外,在用户服务上,腾讯也涉及了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等业务。
腾讯觅影整合了腾讯内部几个顶尖的AI的团队,包括我们的互联网+部门,包括腾讯的AILab、腾讯优图实验室和架构平台部,可以说是汇集了腾讯最精英的人工智能技术团队。
从觅影产品的后端来看,是有一个AI医学实验室,除了顶级的人工智能算法专家之外,医学实验室也聘请了全国顶级的一些医疗影像科的医生和很多的全科医生,同时也会跟很多的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以及各个地方政府共同去合作。
产品技术的应用
当前,觅影可以去辅助于这几项癌症:食道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和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腾讯觅影可以把医生或PET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里面的影像传到腾讯搭建的系统当中,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判断这个片子是不是高风险的早期病症,诊断准确率达到90%以上。
腾讯觅影是怎么做到呢?在训练数据的采集方面,腾讯团队集中采集了几十万张中国人的同一病症片子。虽然全球有很多公司在做AI医疗影像,甚至有一些片子可能都有一些开源的,从网上可以下载到,但很多片子都是外国病人的,外国的数据去训练中国人的模型,准确率还是比较低的。
因为每种病灶只有一小块,大多数的区域是一个正常的,腾讯团队会把这个医疗原始的图片切成很小很多小的块,分别去估计每一个小块患病的概率,最后得出一个诊断结论。
从觅影的实际应用场景来看,一方面,腾讯在与三甲医院合作,提高三甲医院医生看病的效果;另一方面,团队希望更多地与基层医院进行合作,提高基层医院整个的诊疗水平。同时,觅影产品也会跟腾讯基金会合作,通过一些公益基金的项目,利用技术给国家和人民造福。
腾讯智慧医院3.0的创新解决方案
微信智慧医院3.0亮点颇多:不仅实现了连接、支付、安全保障和生态合作的四大升级,同时还加入了AI、区块链等全新技术,全面开放腾讯核心能力。
1. 连接升级
通过整合人社、医院、药企、保险等资源共同联动,提供在线咨询、处方流转、商保直赔等服务。以处方流转为例,在药品零加成政策背景下,基于腾讯支付、AI人脸识别、区块链等核心技术能力,连接医院、流通药企及用户,实现电子处方安全流转、全流程可追溯,助力医药分离。用户可选择药店取药、药店配送到家等多种购药方式。
2. 支付升级
支付场景升级,包括医院、药店、社康、保险更多场景均支持微信支付。比如,在医院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实现在线支付、处方单扫码付、终端机快捷支付等;在保险场景,可在线使用社保个账购买健康保险;在药店、社康场景下,可实现在线刷码支付,免带卡便捷购药等。同时,支付方式将医保、商保、自费等全部纳入,让消费者实现无缝支付。
3. 安全升级
微信智慧医院3.0能够全面保障实名安全、支付安全、数据安全和风控安全。比如,一直以来,医疗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保障是医疗行业的核心问题。而区块链所拥有的多方共识、不可篡改、多方存证、随时可查等优势,使其成为医疗数据保管的最佳方案。智慧医院3.0就将运用区块链技术,为监管方、医院、流通药企搭建了一条联盟链,保障数据、隐私安全的同时,实现链上数据防篡改。
4. 生态合作升级
除了在自身能力方面,微信智慧医院3.0更加注重整个生态的合作共赢。从资金、资源、技术、产品四大维度,与合作伙伴联手,实现合作升级,推动业务有效落地,合力打造互联网+智慧医院的建设。
尾声与展望
腾讯的高管们曾多次公开强调:“互联网+医疗”是为医者赋能,需要发挥“连接、信任、融合”三大核心要素的作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建立“医患”信任感,真正解决医疗行业的“痛点”,共建融合的医疗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