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重点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电子电工 实训教学 教学策略
1.前言
今天,电子电工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很多中职学校把电子电工专业当作重点培养专业,电子电工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术,特别是对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性特别高,这就需要格外重视电子电工的实训教学。良好的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电子电工技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和要求。但是现在中职学校的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并根据这些问题,找到适合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
2.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问题
2.1实验课程安排不合理
电子电工的教学是由专业基础理论课及实验训练课程组成的,缺一不可,要使学生掌握好电子电工专业的技能,二者必须做到有机结合,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实训课过少,教师多重视学生的理论课,因为理论课容易进行评价和教学安排,对于资源的利用较少,学校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课上,对实验训练的课程不重视,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动手和实践能力差。
2.2学生的基础理论欠缺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感觉吃力困难,多喜欢实践训练课,对于基础理论课不感兴趣,这会造成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对于基本理论概念、规律不了解,不能正确应用到实践训练课中去,甚至有些学生对于基础的机器设备原理都搞不清楚,基础理论知识是实践训练的前提和保证,基础理论欠缺会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掌握实践技能,不利于技能培养。
2.3教学软件和硬件缺乏
中职学校软件和硬件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软件是指师资力量不够,教师的学历层次不是特别的高,教师分配不合理,教师多擅长理论知识,实训课多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创新教学。硬件是指电子电工实训课的设备设施,较为陈旧和落后,不能适应科技的快速发展,这样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也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2.4实训教学评价不合理
实训教学没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标准,电子电工的理论基础课的学习可以以试卷考试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对于学生的实训教学却没有相应的考查方式,学生多不重视实训课,认为只要通过试卷形式的基础理论课就行了,这会导致教师和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实训教学。
3.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策略
3.1理论与实训的结合
在实际的电子电工工作中,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来为实训打基础,特别是对于物理电子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运算,以及实训中的安全操作规范等都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否则,会因为学生操作不当而引起危险,例如,学生在实训中,对于电线的安装和接洽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来做,否则容引起触电或者火灾等。这都需要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训的结合,并要通过实训课程来反馈基础课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二者相长。
3.2培养学生创新实训
在一般传统的实训课中,教师多将实验的内容器材步骤和电路等安排好,只要学生跟着教师模仿,完成实验。但是电子电工的实训教学不应该是学生对教师的完全模仿,不能将实训课弄成实训模仿课,切忌教师手把手地教学,教师应把主动权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3分阶段培养学生实训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差,在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学好物理,甚至有些学生对于基本的理论知识都没有很好地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电子电工的实训做到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认识基本的机器和电子仪器,并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理论,比如电流、电阻元器件的极性等,会对元器件性能好坏进行测试。这些都是第一阶段即基础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
第二阶段,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基本电路的安装和检测,并要学生对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独立完成。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重视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脱离教师的手把手教学,对于电路等能够自己独立的安装,对于器材电路的检测维修能够完成,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第四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并自己完成器材准备、线路选择、实验步骤、撰写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的实验过程,这一个阶段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这四个阶段中,教师应该做到循序渐进,要有目标地完成每一阶段的任务,在增加学生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挑战创新的精神。
4.结语
要想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电子电工实训能力,必须分析当前电子电工实训面临的问题,在正视问题的基础上,找到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电子电工实训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启广,张玉民.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2]刘彦鹂,杨振兰,周展怀.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与实践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S1).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机电专业 高效课堂 学案教学法
一、“学案教学法”是实现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基础
学案教学法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其显著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打造中职学校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精心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是学案教学法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材料。“导学案”的着眼点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编写时要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标准,以教材为主线,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精神。笔者认为导学案应侧重以下几方面。
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出该次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是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群学)。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梳理总结,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学习反思:学生的收获、疑惑。譬如:笔者在编制机械基础课程“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应用与判别”导学案时,给出如下的学习目标: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特点;举例说明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掌握新知识后,思考如下问题:鹤式起重机、汽车雨刮器、飞机起落架等分别属于下列哪种机构?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制作铰链四杆机构模型实验,总结曲柄存在条件及三种类型的判别方法。通过导学案的引导预习,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新课理论知识和技能,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有效利用导学案
“学案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有效利用导学案,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每一环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体验,最终达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和有效教学。
第一步,指导预习。课前发放аО福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预习案,导学引疑、自主质疑,总结学习中的收获,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第二步,以学定教。课前教师对预习案有发必收,老师通过批改,了解学情,发现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学定教,从而有的放矢地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互动解疑,展示提升。课中进行,小组合作解疑,小组不能解决的进行班内解疑,含学生多种形式合作交流、探究及展示,教学合一。
第四步,精讲释疑。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式或情境式讲解给以解答(包括课堂生成的与学生提出的,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五步,当堂训练,达标测评。课中进行,10分钟左右,检验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小组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给出每一小组学习成绩,对优胜组给予相应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第六步,归纳提高。课中进行,学生归纳总结,提出本节课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改进提高。
二、重组课程内容、开发校本教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现有的中职机电专业教材涉及的专业理论面过大,内容重叠较多,重点过多、过散,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机械制造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而高速发展,教材的建设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而编写校本教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鼓励教师开发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打破传统课程章节,跳出理论知识框框,按照国家职业标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切入点,将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恰当地安排到各项目任务中,不仅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并重,而且重视工作过程的学习评价,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2013年以来,《机械基础》《电工技术实验教程》等多本项目校本教材投入高效课堂教学中。例如:笔者主编的《机械基础》世纪英才项目教材,共设置了齿轮减速器、铣床主轴传动系统、微调铣刀、空气压缩机、内燃机配气机构、牛头刨床横向进给机构、液压千斤顶、气动剪板机等八个项目任务,其中涵盖了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液压传动和气动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以实际工作过程系统课程为切入点,按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内容,每个任务均有任务学习目标、任务情境创设、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任务学习评价等,做到“理论学习有载体,技能训练有实体”,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热情更高涨,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深受学校主管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机电专业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依托项目任务,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课件、视频等)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与技能一体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中职学校 历史教学 价值
作为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与一般普通高中的有很多不同,下面我就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从几个方面论述一下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学工作:
一、历史学科在中职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
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过程存在着继承性,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过来的。建立正确的信仰、价值观。历史教学就是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情操,使学生得到系统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懂得历史,才会珍惜今天,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二、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中职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历史教学方法相对陈旧、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和活力,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学生不愿学,老师教学没效果。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副科”,而在中职学校历史学科则是副科中的副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导致学习时间保证不了,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诵,只要努力记就一定能学好,所以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不学历史,把时间用在学习“主科”上。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历史学习中确实需要记忆一些知识,涉及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而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历史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学习历史必须具备相关的哲学、政治、经济和法律知识;现实的政治都有历史渊源,学习历史不忘关注现实,能很自然地与政治时事联系起来。我们说历史教育的意义不仅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那是因为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和进步。
三、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我发现许多学生对与社会相关的历史知识是还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那么对于老师来讲,就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授课方式。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的问题,不重视和畏难情绪深深地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理想也就见怪不怪了。
四、有效开展中职学校历史教学的措施
1.改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和科学化。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2.更新备课方式
备课是老师精心准备授课的体现,我对历史教学备课有以下几点建议:
(1)课前询问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2)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视频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加强课本中重点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
(3)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同一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在一起,对教材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在精心充足备课的基础上传授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
3.平时多积累历史史料,提高学生兴趣
有句话很有道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历史老师视野要开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要广泛涉猎。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跟什么都沾上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纯理论的东西,就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听了也会感到没趣。在课堂上,偶尔“天马行空”,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常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着迷,这既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又能增加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还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并让历史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要做到这些,尽可能让学生在我们历史课堂中“活动”起来是唯一最好的选择。
一、以关爱文化为统领,给学生送去希望,让学生健全成长
1.用心关爱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让学生重拾和恢复应有的信心,点燃成长的希望。每一名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等的对待学生。消除隔膜,增进沟通,使学生产生“自己人”的感觉。用“关爱”的阳光,温暖和照亮中职学生长期被遗忘和冷落的心灵。用爱的阳光驱散学生心底的阴霾。
2.用心关爱从关心学生开始。用心关爱、爱生如子。就是要时刻想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始终关注、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发展。用爱的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
3.用心关爱从服务学生开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总是力求作到是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人)都来实现教育理想。”全校的所有员工都应主动为学生服务,主动参与到德育中来,为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而努力,让学生在校感受到家的温暖,做到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爱的空气和土壤让学生茁壮成长。
4.用心关爱从激励学生开始。要善于发现和放大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无论在教育教学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中,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表扬,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鼓励;如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即使答错了,也要表扬他主动回答问题的勇气。让学生在表扬中树立信心,健全成长。用爱的激励让学生生命之花绽放。
关爱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
二、以养成教育为重点,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中职学校德育的实践过程中,即要突出德育的实效性,又要紧密结合职教的针对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本着起点低、立意高、能做到的原则,从点滴的养成入手,向学生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知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加强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一是行为规范培养。通过两操、出勤、课堂、晚自习、仪容仪表、教室宿舍规范管理,明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通过上课起立、鞠躬、问好,集体活动解散鞠躬击掌,离开座位椅子放入书桌,文具、工具摆放有序等点滴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二是职业素养提升。与企业、职业需求对接,借鉴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在实训室、教室、宿舍引入“5s”规范化管理等职业素养,营造准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规范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三、以一课堂为主阵地,发挥主渠道作用,渗透德育教育
要强化课堂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将德育教育、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要求,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的体现和发挥育人功能。
关键在于形式的创新,把以往的“说教式”、“灌输式”变为“合作式”、“互动式”德育,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把外在的德育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信念,逐步达到自律的目的。专业教学要努力创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必须将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学生职业素养融入教学、实习实训全过程,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规范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养成。将职业素养规范教育贯穿教学、实习实训的各个环节中,全面规范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四、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以适应学生特点,突出职教特色为出发点,不断创新德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寓教于行,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努力让学生爱玩、会玩、玩出名堂、玩有所获。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形成学期有主线、每月有重点、周周有主题的德育活动体系。通过健康有益的德育活动,把学生吸引到了教育活动中来,真正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中职学生是准职业人,因此中职学生德育的培养,更应提倡自律,而不是一味强调监督约束。因此,在德育活动和常规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胆放手,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为学生开辟一片独立的空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将校园、企业、社会变为学生德育实践的实训场,进行道德感悟和实践。使他们在道德完善方面由被动变主动。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才能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满足职业企业需求,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迎合市场需求,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努力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这一直是我国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目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重点和核心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以培养社会一线工作者为主要教学目标,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在实践教学中,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已经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机电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二、中等职业学校机电实践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从大的方面分为两类,即校内的实践教学和校外的实践操作教学,两个种类的实践教学有不同现状。
(一)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校内实践教学现状
从整体上说,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校内实践教学的现状主要如下。
首先,教师和职业学校过于重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发展性和可塑性。这种现状尤其体现教师在机电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一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即严格按照相关内容对学生的技能、操作等进行限制。在此过程中,教师从主观上忽视学生的创造性,也就是没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更简单地说,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实践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技能的灌输,引导学生不断夯实基本的业务能力,而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无法从中进行创新。
其次,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实践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从主观上忽视基础知识理论教学。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与学生的认识有极大关系,大部分中职学生认为学到技术才是有用的,从而不认真对待基础理论教学,致使教学忽视理论教学。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但从发展角度看,学生没有扎实的理论作支撑,无法在日后快速提升,也就无法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校外实践教学现状
校外实践是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方式。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校外实践主要面临实践基地较少、实践机会较少的现状。
一方面,随着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兴起,其对于实践基地和实践机会的需求暴增,从而出现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愿意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的企业较少。另一方面,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应付学生和家长,只能够与小的企业合作,这就导致学校提供的实践基地和实践机会的质量相对较低,使得学生无法从实践教学中获得切实提高。
三、中等职业学校机电实践教学发展的对策
(一)重视理论基础
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应该改变认识,不但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理论基础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教学,可以以书本理论为导向开展实践教学。
简单地说,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导向,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下开展实践教学。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实践操作与理论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的共同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中职生不但获得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更对其中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在机电实践教学中应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不只是让学生单纯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因此,在机电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完全限制学生的思想,不应该对学生灌输相应的操作技能。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观看教师操作的同时结合理论基础反复思考,对教师的操作进行深思。
通过思考,学生才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在实践操作中贯彻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操作习惯,进而对操作进行创新,提高操作效率。
(三)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建设,为机电专业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实践机会。
这就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从互利共赢角度推进合作建设。同时,需要政府部门进行一定引导,发挥自身协调作用,为中等职业学校赢得更多合作机会。
在此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争取获得更多的实践基地,从而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还应该加强管理与监督,可以通过增派教师等行为,学生能够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