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高职大学生;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2-0011-01
对于同一种事物,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是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独特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价值观相近的人生活在一起,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分歧,相反,价值观迥异的人生活在一起,则容易产生矛盾。一个人若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个体价值观也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扭曲。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很多高校以此为主题开设了相应的课程。
一、高职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
高职学生也是大学生,但与一二本院校大学生相比较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异。高职学校的校园环境与教学方式等与本科院校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无形中会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树立。一些高职学生对于人生目标尚不明确,学校安逸的生活使他们的学习闯劲有所松懈,整天浑浑噩噩安于现状。另外,部分高职大学生在与社会进行接触的时候,其人生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产生了矛盾,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不相符。在一项调查中显示,高职学生的人生目标多以个人目标为主,选择适应社会目标的人少之又少。部分学生太过看重金钱,甚至把挣钱的多少当成衡量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上是不成功的,没能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影响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是和我们每个人关联最大的场所,它是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树立的第一个场所。不难发现,一个从健康家庭环境里走出来的孩子,其心态是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性格也相对阳光、活泼、开朗。反之,在不和谐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來的往往是负面情绪比较多。
(2)教育因素。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学生接受的教育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道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高校采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重要影响。但很多高校并不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以至于学生在校成长过程中缺乏自我认知,不能通过有效途径获得建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方法。
(3)社会因素。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既能给学生建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带来积极的影响,也能带来负面影响。为降低社会因素带给高职学生的不良影响,社会各界应积极寻求整改社会风气的方法。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思潮冲击着高职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建立,因此,社会应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等积极向上的观念,采取有效措施把不良影响扼杀在摇篮里,给学生提供一个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健康环境。
三、树立高职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策略
促进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该从三方面做起。首先,家庭方面。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健全、健康的家庭和父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会在无形中引导着孩子的成长。例如,有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其中M的父母是高中教师,家庭氛围和谐积极,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M大大方方,性格活泼开朗,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够快速地和别人打成一片。另外一个学生H,父母很早就离婚了,然后各自又组建了新的家庭,自从H不断奔波于父母各自的家庭后,她变得越来越沉默、悲观起来,心有怨恨,经常抱怨生活。其次,除了家庭环境外,学校应该开设相应课程,积极引导高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走向。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德育课程,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课程形同虚设。学校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当成首要任务,建立良好的校风与学风,使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再次,社会是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大环境,社会相关部门应该想方设法优化社会环境,新闻文艺以及相应宣传部门应承担起宣传社会积极面的责任,引导学生的价值走向。要坚决杜绝和消灭社会不良风气,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
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阵地,应加大德育力度,成立专项整改方案,并积极落实。高校应该针对高职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分析影响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因素,采取树立高职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戴翔东.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2]黄琴.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几点思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3]苗忠.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情感教育;学生现状;学科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高中课程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可见,课程应该充分发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作用。
学生接受的教育一般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生从进幼儿园起一直到大学毕业,待在学校的时间非常多,他们直接受到教师和身边同学的影响,所以说学校教育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是很大的。高中阶段又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过程,我认为,高中课程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我们作为教师,不仅应该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政治学科由于自身学科的特性,更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载体。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期达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和时政材料,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使之与老师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导情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导情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上升为理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于变化的语气,引人入胜的语境。要富于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汽船起千重浪",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教师不是“圣人”,也有七情六欲,难免不遇上心情不好的时候,但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在进入教室前调整好心态,酝酿好感情,抛弃一切“俗世杂念”,进入教室的一瞬间就要进入一个“演员”的状态,并要尽力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情绪饱满。这是教师能否进入“角色”,调动学生情感,“演出”成功的前提。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情绪不高,面无表情,自己讲的无趣,学生也会听的如同嚼蜡;有的教师常在课堂上发牢骚,说些不负责任的话,结果把错误的情感倾向和情绪表达方式教给了学生,影响了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由此看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智力水平已经发展得和成人差不多,但是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有着一定的矛盾性,体现如下:政治上具有探求性,观点上带有偏激性;思想上具有进取性,认识上带有片面性、目标上具有时代性,需求上带有享乐性;思维上具有求异性,心理上带有逆反性。;意识上具有自主性,处事上带有自私性;行为上具有独立性,生活上带有依赖性;性格上具有开放性,意志上带有脆弱性;交往上具有广泛性,情感上带有冲动性。这些特性都是高中学生在成长中必经的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帮助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多一分宽容与耐心,多给予学生正能量,耐心引导帮助学生,让其能够正确的克服这些矛盾,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对学生有好处,对教学也将产生积极的效果。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如果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就能明白老师不是学生的敌人,学校不是“囚禁”他们的“监狱”。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课文中传达的情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新型人才。
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取之有道、用之有益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以及单元一综合探究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层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基本理论,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典型例证或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去讨论、去思考。比如 “中国首善”陈光标,从30岁就开始慈善事业,截至2010年10月累计捐献款物约14亿元人民币,连续4年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通过类似的典型事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价值观上的熏陶,逐步认识到,对于金钱,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逐步认识到,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会“让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教师既要立足教材理论、贴近学生实际去“创设”情境,也要引导学生去“生成”、去发现情境中包含的消费观,更重要的是要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得到态度、情感、价值观上的升华,在学生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科学的消费观。比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教学,我设计了一幅漫画、一段视频和两个问题。漫画是“砍树”图,标注“人类砍伐第一棵树时,文明开始了”“人类砍伐最后一棵树时,文明结束了”;视频是“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宣传片;在此基础上,我的问题是:“①谈谈你所理解的绿色消费。②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绿色消费提几个建议。”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理性消费、绿色消费的消费观也从书本上升华为学生自觉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主择业、爱岗敬业
第五课“新时代的劳动者”集中探讨了劳动者的“就业、择业观”问题。为了更直观地感知我们本地的就业状况,利用周末,我带领部分同学参观了江苏省泗洪县的三个地方:“苦力”市场,企业的车间、厂房,高科技企业的办公写字楼。在参观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情境漫画”展开讨论,因为有了此前参观的感性积累,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不时还有激烈的争论。后来,我们还把班级模拟成一个公司,设置了一些模拟岗位,举行了一次“模拟招聘会”。通过这样的“从实践到书本,再从书本到实践”的过程,自主择业、爱岗敬业的择业观就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经济理论,而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价值取向了。
四、树立诚实信用观,打造人生“金字招牌”
关键词 心理契约 高职 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83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areer Outlook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eory Education
HAO Hongyan, ZHAO Yan, LI Xiufang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40)
Abstract With 90s students into mainstream employment groups, how to combine the marke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form, to help them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career to successful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mployment Vocational School. From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care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career education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 of employment.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on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areer outlook
1 心理契约理论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正式提出的。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心理契约作为联系员工与企业的心理纽带,它影响到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对企业的情感投入、工作绩效以及跳槽率,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绩效。因此,心理契约最早是运用于企业中用以激励员工的一种管理心理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契约的内涵和研究领域在不断发展变化,许多高校开始将该理论运用于学生管理和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心理契约,这种源自心理需求的隐性约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与日常行为表现。而90后大学生的特点也注定仅仅依赖规章制度等文本契约已不能解决高校内学风日渐下滑、择业观出现偏差等一系列问题,而有效运用与文本契约形成互补的心理契约,成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择业观施加积极影响的重要途径。
2 高职学生择业观特点
高职学生择业观是作为择业主体的高职学生对于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和心理倾向,是高职学生在择业时依据的基本价值判断。总结90后高职学生的择业观,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择业定位有所转变。90后为主的高职毕业生,已经完全摒弃了传统的“专业对口”的择业观念,更加关注所选职业的发展性,也更加注重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他们在对自身的综合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职业岗位的评价和对就业政策、环境形势的了解与认知,在双向选择的就业过程中,只要招聘企业提供的岗位、工作条件和工资薪酬在自己的心理期望中,即使专业不对口也会选择就业。
(2)就业过程更趋多元。新的经济形态下,就业市场推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许多高职学生都会选择先找一个就业岗位,在从事现有岗位工作的过程中寻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并且不断提升自我,以求顺利谋得新的预期岗位,即先就业,再择业。这种就业方式己经逐渐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成为90后毕业生的主流就业观念。
(3)择业心理趋于稳定,但择业目标仍较理想化。目前,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能根据所掌握的就业政策,在全面分析个人优劣势的情况下,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以良好的择业心态来面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虽然在激烈竞争中的择业行为日趋理智,盲目从众、攀比的现象有所减少,但是,不少毕业生仍将择业目光主要集中在薪酬好、发展空间较大的一二线城市。也有些毕业生在择业中过于追求大企业、高新金,而忽略个人能力、个人发展前景,从而导致择业失败。
(4)择业观念开始树立,但仍过于强调个人能力,且功利性严重。随着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视,择业观的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有不少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过于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不愿从艰苦的基层做起,只注重个人短期利益,不注重经验积累和个人长期规划;另外,受市场经济影响,部分高职毕业生就业中更多地把发展自我、个人志向作为第一要求,重金钱,求安逸,只求利益最大,而忽略社会的需求和回报社会的责任。
3 心理契约对高职院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1)良好的心理契约可以引导学生具有积极期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心理契约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为基础。作为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合理满足学生期望,处处以人为本,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激励和实践机会,会使学生对自己更有信心,更能激励他们不断进取,用更好的成绩回报学校。这种心理契约的互相兑现,可以增强学校和学生的良性互动,使学校的凝聚力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用心理契约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体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帮助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学生管理中,除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大学生,往往在校期间就会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出一定决策,如果他们在错误思潮引导下形成不恰当的职业预期,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因此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切合自身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在与学生建立较为稳定的心理契约之后,通过对环境和形势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4 高职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教育对策
心理契约管理中,高职院校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科学设计职业生涯。
4.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价值观趋于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转型时期,他们容易学习和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但辨别能力不足,难免被诱导或迷惑。因此,高职院校首先需要通过合理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让学生在择业时既要关注个人利益,更要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其次,要教育和引导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一方面要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不盲目攀比,要根据自己的客观情况,如性格、专业、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优劣势来选择职业目标,同时要根据社会需求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工作单位。高职学生只有对职业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选择社会需要的职业,才能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也才有实现个人价值的可能。
4.2 提高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增强择业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将择业观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除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成功校友事迹报告等形式进行集中强化教育外,还应将择业观教育渗透到日常的“两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利用“两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客观面对现实,自觉地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利用专业课学习的机会,把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增强社会责任和确定择业方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将择业观教育与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90后学生成长于优越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下,作为独生子女的多数学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择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规划。因此要结合他们的性格特点,充分利用社团、宿舍、班会、网络等阵地,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另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情,激发他们的内在道德感,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做出更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将择业观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90后大学生的择业观中,父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职院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改变毕业后当国家干部、坐办公室等传统的择业观念,引导他们看清社会现实,了解社会需求,学会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和尊重子女的职业选择,支持和鼓励子女从基层做起,确定一个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4.3 通过心理健康和挫折教育,提高择业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由于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择业困难或失败时,往往会产生自卑、焦虑、挫败等不良情绪。
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去面对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学校,首先应该根据90后学生心理特点,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各门课程教学和日常教育管理中,通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渗透,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意识及积极乐观的心态;其次,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的作用,深入宿舍、食堂、活动场所等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场所,经常与学生沟通,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他们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消除各种心理危机,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再次,把挫折教育作为90后高职学生择业观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通过主题班会、励志典型教育会及个别辅导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中的挫折,特别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和多次就业不成功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对一帮扶的形式,教师与学生坦诚相待、平等交流,发现他们择业中的主要心理问题,找出关键点,帮助他们增强应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4.4 加强公平观教育和诚信教育,提高择业的社会公信力
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就业风气的影响,个别学生对职业发展的公平性缺乏信心,从而导致择业观出现一定偏差,因此,学院要通过一定的公平观教育,让学生懂得对职业适应而言,相对的、有弹性的公平观念更有意义,要引导他们学会接受暂时的不公平,以长远眼光看待组织与员工的关系。另外,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作为高职学生,要在新的市场经济形态下的就业市场中经得起考验,就必须树立诚信的择业观。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推荐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帮助学生从主观上牢固树立诚信意识,真正做到做人与做事同步走。
参考文献
[1] 蔡小葵.新形势下高职生择业观的理性分析与思考[J].交流,2012(8):131-133.
[2] 李雪晗.基于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4):19-20.
大众文化背景高校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一、引言
大众文化的含义是,采用现代传媒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作为媒介的一种生产、传播的形式。它是按照商品市场的一般规律进行运作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大众获得愉悦的感觉,并且将其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随着大众文化日益发展,它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其他的文化类型。大众文化不仅是一种观念体系,还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的组织形式。在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已经融入了很多大众文化的内容,在高校学生的交往和学习中,其形式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成为了高校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下,大众文化是必要的教育环境。如何利用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来引领大众文化,从而适应其发展的新要求,促使高校核心价值观顺利的进行,这是高校教育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在高等院校中,他们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大众文化背景之下,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综合素养。
(一)展开马克思思想主义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高等院校中,可建立一个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的理论体系,以思想为指导内容。在该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正确的运用的方法论,为正确的认识核心价值体系(在观点、方法以及思想上)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不断以思想为指导,展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位,用于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内容;不断改进本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大力度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社会上出现的错误观点,并且能够准确的理解价值观的理论体系,这些均对大学生日后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荣誉感
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以及凝聚力的源泉是民族精神。我国的各大高校应该对大学生的理想及信念进行深刻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承担国家发展的重任,不断增加其自信心,使学生的民族精神更加浓烈,认识到中华民族具备的伟大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富于进取的民族,并且拥有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在大众化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价值取向的大众文化教育
在当代学生的心理和社会认识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所以学生在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识中有不定性是很正常的。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大众文化背景以及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需要重视整个教育的动态过程。在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充满信心,严格遵照《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观点,坚持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出现的差异问题,包容多样化的现象,从而使社会思想达到共识。
(二)远大理想及信念教育
在当今社会中,东西方的文化正在不断的互相渗透,在不同的文化间,差异和冲突无法避免,学生的价值观也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偏执现象。通过不断的向学生灌输中华文化、宣讲我国在60年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不断的增强其爱国情绪、民族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树立共同的信念、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教育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勇于树立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及凝聚力,这是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放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素养,先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然后才是做事,使学生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不断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进行中,培养出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各种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中,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使之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强化。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
(一)学会利用先进的文化作为导向作用
先进的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来说,不论是哪一种文化形态,都离不开社会和经济的支持。先进的大学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沉淀下来的意识和观念,校内文化的格调、品位、理念以及学校的综合实力都得以体现,这是一个不断进行创新的动态过程,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提高教育者的基本素质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围绕人才的培养而开展的,目的是要培养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对教育者的教育工作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培养社会型人才的角度来说,需要保证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知识以及素质三方面成为一体。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对教育者的责任感、组织能力、人格魅力以及道德修养、科学管理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教育者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注重政治、人文、自然等学科理论的学习,充分意识到先进文化的促进作用,并要懂得利用心理学的理论,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龙一平,沈绍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诉求及其实现\[J\].前沿,2009,(09).
\[2\]齐卫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浅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