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师不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作为政治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公正思想、奉献精神、爱国精神,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能够不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直接的教材。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的形象,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行不断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认识真善美的伟大,假恶丑的可恶。对学生,教师要怀着一颗仁爱的心,要尊重学生,使学生学会如何爱人与尊重人;教师要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工作中要认真负责,使学生认识到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意识的可贵;教师对教学事业要充满爱,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多奉献、少索取,使学生感受到奉献精神的可贵等。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多层次,全方位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爱老师、敬老师,能够自觉向老师看齐,这对于培养培养学生有效成人,有效成才,对于使学生逐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爱国精神
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爱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传统课堂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与学生进行沟通辩论的机会,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新形势下,高中政治课堂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发现,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时,现代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是肤浅的,很多学生认为,谈爱国是唱高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不紧密。作为政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空洞地谈爱国是毫无意义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新形势下,自己所认识的爱国行为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谈身边的爱国事件。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爱国有个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就如何爱国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做法。这样,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发展自我团队意识,学生不仅有效认识到爱国精神的现实价值,同时,也能够以爱国精神指导自己的行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
三、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思想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现在的高中生,有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差,认为思想政治只是讲一些骗人的理论,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因此,学习的积极性很差,学习兴趣不高。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论联系识记的方式,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不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
学生的品德心理的发展是以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为主体的综合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更多的是看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对某项技能是否掌握,运用得是否得心应手,而忽略了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正确得价值观的形成。造成学生的学习情绪低下,知行不能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情行方面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备课中首先考虑如何以认知的手段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做到以情导行。具体来说,就是处理好新教材中的探究、实践与评价和心灵导航的关系,带领学生通过活动的探究来领会导航上的知识点。
二、数学教师本身应具备积极丰富的情感
1.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在数学教学中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的情绪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春夏之交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低落。为改善这种状况,我总会以活力的状态、亲切的笑容、激情的师生问好调动气氛,学生往往被感染,充满兴趣的学习。
2.数学教师要会自我调控感情。课堂上展现的是教师积极向上乐观的一面,个人烦恼和不快应抛掉。针对学生的错误能泰然处之,能和学生贴心,点拨和启迪。这样,必定能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
3.作为教师还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努力钻研业务、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观念,具有敬业精神,由此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三、授课语言多用询问的语气、鼓励学生
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彻底地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这也正合新型的教师角色,即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有乐趣,学得轻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询问学生,以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学生,他们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一点一点地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教师要改变角色,教师应从传统的由教育的主宰者、操纵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励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能动的实践者。如果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情,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为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促使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
2、尊重并赏识自己的学生,学生需要教师的尊重,更需要教师的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切忌用主观的喜好来判断学生,学会“蹲下来看孩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3、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学困生就象受伤的花朵,更需要老师格外的扶持和关心。如果教师对他们冷淡训斥,歧视甚至放弃,只能促使受伤的花朵过早枯萎和夭折。反而教师如果信任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就会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爱护和尊重,自信心、自尊心和热情便会油然而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
五、课堂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设置各种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学习就是沉重的负担。而这一点,在写教案设计目标时就应有意识。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设计目标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高昂的用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在新课程新教法中,我重视由情感引发的兴趣。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图片,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学生们高兴地大声说“好”!故事的名字叫“数青蛙”。“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眼睛,一张嘴;两只青蛙,八条腿,四只眼睛,两张嘴;……;n只青蛙,多少条腿?几只眼睛?几张嘴?”在故事中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使学生不知不觉地从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所谓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待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态度与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价值观及情感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只有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来不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中能刻苦认真、谦虚自信、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七、将数学课堂融入生活、认识数学的价值
课程标准中谈到让学生学习有意义、有价值、生活化的数学。我在数学教学中十分关注数学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乐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身边的事物,喜欢用数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如教学“圆”时,我让学生去思考并讨论:“车轮、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如果做成正方形、椭圆等行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数学确实是有用的,逐步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并在数学学习中逐步体验成功,激发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
八、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
【关键词】物理教学 参透德育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笔者曾做一番探讨,现谈谈个人在实践中的一孔之见。
一、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中学物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是实施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郝京华教授说:“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要为学生创设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感受、体验与内化,才能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
科学素养较传统科学教育目标的区别是更为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传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很少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即使有,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是他对科学没有兴趣,或者表现出非常冷漠、不积极,在价值判断中经常出现问题,那这个人的本领再大,能力再强,也派不上什么用场,甚至还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老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二、讲究物理教学中的德育途径
1. 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的过程,也是陶冶情感和潜移默化的过程。老师的自身形象和老师在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某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老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服饰仪表等,都在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需做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等。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理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情感教育必须致力于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爱护、被尊重时,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美国教育家吉尔特・海特在他的《教学艺术》中也指出,“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而感情是不能被系统地评价和运用的。人的价值也远远地超出科学的范畴。”这说明教学中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作用。
2. 充分发挥教材中所蕴藏的德育因素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过程中。如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报效祖国的故事;也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颁奖大厅里没有汉语的历史,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再如在“汽车刹车”问题中,老师可以创设情景,先用多媒体放映一个交通事故的片段。从中可以看到尽管司机采取了紧急刹车措施,但仍有一只穿过公路的野兔被撞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明白从司机发现野兔到汽车停下来所通过路程跟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反应时间?什么是刹车时间?要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司机应如何做?让学生初步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强化对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理解,再引导学生对其事件进行客观评析。有的学生说:撞死一只兔子,何足挂齿?有的学生说:兔子也有生命,我们应该尊重它的生存权……
这一环节虽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不大,但突出了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交流,增进了学生的爱心、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等。
3. 采用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可重点介绍中外科学家通过实验所发现的重要定律和原理过程,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作用。
此外,还可通过对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重大贡献、成功经验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与物理学家们良好的个性素质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学习他们追求真理的信念,勤奋不息、不知疲倦的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为人类幸福终身服务的责任心。
4. 用心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
德育渗透还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生存的大自然。我们周围有许多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但由于司空见惯缘故,一般不会引起同学的重视。老师要促使同学主动、积极地思考,为学生创设适当的物理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人生观 教育与引导
在大学的教育中,人生价值观是最多提到的一个词,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大学教师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被重提。在大学四年教育中,作为大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在综合素质中也会得到不断提升,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大学教师就要做好表率,无论在知识领域还是做人、为人方面,为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
一、人生观定义
人生观是个体对生命历程持有的根本观点,即有关人生目标及其实现方式的观念系统。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随着社会的前进,文化背景的不断前进,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变化。在大学阶段,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重要,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个人将来。对其本身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刚刚步入大学,他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社会安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这些使得80、90后的家长们对孩子较为娇宠,使得有些孩子娇纵成性、或是自私自利等等,加上有些地区还不是很富裕又导致了很多学生到了大学看到其他同学优越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自卑的心理。作为大学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在大学里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引导他们,才能使得大学生们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三、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与引导
当人们都在谈论大学生素质如何如何的时候,我想更多的应从我们自身谈起,从人生第一位老师谈起,作为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与孩子朝夕相伴,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孩子,这就需要家长首先要为孩子有一个规划,要对孩子的错误做法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如何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就需要家长不断的努力,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同样作为社会群体,也对孩子有着很大影响,媒体的正面宣传、国家对教育的严格规范,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四、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与引导
1.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民族荣誉感和公德修养
目前很多的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很强,民族荣誉感很强,希望祖国强大,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学知识将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多让学生参观一些我国抗战时期的影片,使大学生们永记为我们今日换来幸福生活牺牲的先烈们。培养同学们为我们今天有这样强大的祖国的自豪感。
培养大学生集体观念是很重要的。热爱班级、关心同学,能够为集体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不只是表现在不说脏话上为己上,还要表现在为他人,如让座、不乱丢垃圾等,按说这些应该是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但是很多的大学生对这些仿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难道就是大学生的高素质吗?难道这就是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吗?难道这就是我们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学生吗?我觉得不完全是,我想很多问题都是我们自身没有做好一个表率作用。
2.关注大学生的道德观和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有些家长并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加上家里都是一个孩子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不知道关心他人,和尊老爱幼,这些我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优良传统却得到了摒弃,这些问题随着学生到了大学越来越显现出来。作为大学教师,并不仅仅只是教授课程,同时还要教授引导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到了大学,大学生从过去的家庭生活过渡到现在的集体生活,在宿舍中,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在和同学相处过程中,肯定互相有很多生活习惯的不同和性格不同,渐渐,很多学生心理上出现了不平衡,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生活的差距造成了很多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有少数学生心理畸形,这不仅给学生本人造成了伤害,给学校和家庭都带来伤害;由于社会的前进,很多学生的理想和现实产生了矛盾,有些不能够自身调节过来的学生,便会无法面对艰苦的未来,对未来不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教师多细心观察,多去了解学生,多去关注比较内向同学的生活,多开导,多引导,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课程。
3.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的兴趣
大学里的主动学习,使很多学生产生了不适应性,有些学生开始逃课,厌倦上课,尤其在看到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工作难找、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恐惧。作为大学教师,就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使学生知道学好专业知识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础,不仅如此,还应多鼓励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拓宽思路,能更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4.培养大学生就业自主性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德育途径
德育因素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之中。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从事物理教学多年,现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角度来进行探讨一下。
一、注意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实践证明:初中物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都可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郝京华教授说:“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且要讲究方法。即不能像传授知识那样直接地“教”给学生,而要有一定的铺垫,先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氛围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学生才能主动地感受、体验和内化,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科学素养与传统科学教育目标的区别在于,它更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传统科学教育目标主要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却很少提及或关注。既使有些提及,也是轻描淡写。而科学素养的最核心部分,就是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一个人对科学素养没有兴趣,一脸冷漠态度,那这个人在价值观的判断中肯定会经常出现问题。那这个人的本领既使再大,也没有什么用处。因此,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注意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说理或训练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感的过程。课堂上,老师艺术的语言、精美的板书、庄重的服饰仪表、幽默的体态表情,都能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给学生美的感染和享受,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灵魂。所以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情感教育必须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爱护和被尊重时,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教育。美国教育家吉尔特・海特在他的《教学艺术》中指出:“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而感情是不能被系统地评价和运用的。人的价值也远远地超出科学的范畴。”这话深刻地说明了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全过程中。如介绍物理学家钱学森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报效祖国的故事;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让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到1976长达75年在颁奖大厅里没有汉语的历史,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同时,也可从中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再如在讲述“汽车刹车”内容时,可创设情景,用多媒体放映一个交通事故片段,让学生从中看到尽管司机采取了紧急刹车措施,但仍有一只穿过公路的野兔被撞死,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明白从司机发现野兔到汽车停下来所通过的路程跟哪些因素有关?认识什么是反应时间?什么是刹车时间?要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司机应注意哪些问题,该如何操作?让学生能初步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强化学生对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对事故进行客观评析。这时候,也许有学生说,撞死一只兔子,何足挂齿?还可以有一顿美餐呢。这时,也许有学生反驳说,兔子也是一条生命,理应受到尊重,不能任意摧残。这个教学环节,虽与物理知识、技能的联系不大,但却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德育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严格操作实验、细心观察现象、科学分析结果的实事求是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其中,可向学生重点介绍一些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等。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都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还可通过介绍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重大贡献、成功经验,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与物理学家们良好的个性素质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学习他们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为人类幸福终身服务的责任心。
五、在物理活动中引发学生思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源于人类生存的大自然,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但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司空见惯,不被引起重视。老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关物理现象的氛围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这些现象,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