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教师校本研修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通过笔者和项目组对某市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的调研,发现各个学校的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开展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调研中,中小学在完成音乐校本培训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校本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化
目前基于学校的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教研组内教师自学自研、新老教师结对、公开课研讨、优秀骨干教师讲座等,这些形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对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而确定。从校本培训的发展来看,这种已显单一的培训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年轻一批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自身具有良好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如果还继续按照传统的校本培训内容和手段来培训,必然会造成“供需不足”的局面。再次,同校或者同地区教师的交流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鉴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性质,必然是以实践课为日常主要工作,对于理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只有实践或缺少理论深度的实践,从长期来看,发展空间必然会受到限制。
2.校本培训过程缺乏学术性
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无论是本校内的,还是校际间的,通常的交流和培训都是就课论课,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前沿发展,虽然有些学校会涉及,但大多是表面的、肤浅的。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要有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专家、学科专家、培训专家的指导,使培训更具学术化、科学化。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对先进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把握和对自身教学的反思,需要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高师教师合作完成。因此,传统的校本培训过程虽然重视挖掘校内培训资源,但在培训的学术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校本培训考核的片面性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考核多数是以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的:对于自学式培训的考核,大多数学校规定一学期或者一周完成多少数量的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以篇数来衡量完成的质量。这种量化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很机械,另一方面必然会造成质量的缺失,并随着时间流于一种形式和过场。许多学校只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如出勤率和到场率进行评价,还有一些中小学只把培训停留在相互间的经验交流上,对于培训效果的考核体现不充分。因此,在考核过程中,不妨邀请高师音乐专业的专家,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火花、整理的案例等引导、提炼,并对最终取得的成果进行科学考核。对于研讨小组的考核,同样可以由高校音乐专业的专家辅助,申报成课题,并对成果予以考核,这样能大大激发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中小学音乐教科研的发展。
二、 加强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的策略
以教科研活动为主要形式,基于本校开展的“自培自研”,是目前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虽然这种形式的培训对于提高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校本培训的相关专家认为: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是校本培训向纵深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而校本培训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因此,构建一种在高师引领、支持下的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就很有必要。
1.进行“一对一”的研讨
这里的“一对一”的概念,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在校本培训中新老教师结对、与优秀教师结对有所差别,主体不再是一个学校内部的音乐教师,也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音乐教师,这里特指高师音乐专业教师中的某个人或者一个研究小组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一对一”。在形成“一对一”的模式后,不管高师音乐教师还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共同的探讨目标,达成共识后,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过程。高师音乐专业教师提供的不只是单一的教学方法指导,也不是口传心授去教中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去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针对既定的教学目标,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高师音乐教师一同来设计教学过程。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将设计的内容付诸课堂教学时,高师音乐教师积极参与,记录问题。在课程结束后,中小学音乐教师从自身上课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反思,高师教师从听课角度提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双方进行讨论,并且提出解决办法。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将两种理论和实践操作不同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提升了高师音乐教师的课堂实践性,又加深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认知性。在这种形式下,双方既是实践者又是反思者。
2.共同组成课题研讨小组进行课题式研修
以解决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组成有高师音乐教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课题组。高师音乐教师在课题组里担任组织、管理、协调的工作,对问题进行提炼并设计出相应的方案,最后共同执行。就如同普通的课题模式,课题是从中小学音乐课实践中提取,目的是帮助中小学音乐教学更加优化和完善。高师音乐教师担任课题负责人的角色,管理设计、督促监控每个阶段具体的实施状况,同时又和中学教师一起参与实施。课题研修模式一般具有概念阶段、开发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收尾四个阶段。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针对性强,所选的每一个课题都是本学校音乐课堂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所研究的成果很快就能应用并产生效果,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法、专业技术甚至教材编排都会带来变革,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3.共同参与网络学习
这种形式要求要有网络的技术支持,所以一般由研究者提供相应的网络支撑平台和技术支持。通过网络,高师音乐教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师共同参与。在网络学习中,二者不存在教授与被教授的关系,都可以成为“老师”或者“学生”,同时“老师”的担当者,不只局限于高师音乐教师,也可以聘请中小学音乐教师中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这一领域的专家来担任。在网上获取了理论知识和实例分析之后,中小学音乐教师就可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产生新的问题和想法,及时地反馈到网络上,形成良性循环。高师音乐教师根据提供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写成书面分析报告,对于研究和总结教学环节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网上就某一专题可以形成特别的讨论小组,专家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在组内展开深入的探讨。这种模式有助于高师音乐教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师跨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屏障,促进专业发展。
4.积极开展互助互学
高师音乐教师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互助互学建立在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课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承担设计教学的任务,高师音乐教师也可以参与和支持教学设计工作。在授课的过程中,高师音乐教师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边听边分析,采取录像和记笔记的手段。在课后的讨论与分析案例中,做到分析全面、透彻、有深度,切实有效地帮助授课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获得教学上的双赢。互助互学不仅在高师音乐教师和中小学音乐教师之间展开,也可在中小学音乐教师之间展开,不同的是课后一同分析讨论后,互换角色上同一课,这就是互助互学的特色所在。互助互学实际上搭起了教学合作及增进教师深度交流的桥梁,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 丁钢.从国际教育发展看“创建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广西教育,2004(1).
一、切实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做好培训规划设计
各省(区、市)要对“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摸清需求,并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明确“国培计划”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设计。要根据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的不同要求,科学设计培训项目,确保按需施训。要重点关注未参训教师的需求,扩大培训覆盖范围。
二、进一步加大实践性培训比重,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要根据“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开展主题式培训,实践性课程原则上不少于50%。要将师德、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要切实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培训方式,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各地要加强专家库建设,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一步加大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在培训项目师资团队中的比重,应不少于50%。
三、积极推动培训模式创新,不断增强培训实效性
要积极变革远程培训模式,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要积极进行教师培训选学探索,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探索将国培学分纳入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推动教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要加强教师训后跟踪,通过网络研修、课题研究、定期回访等模式,对教师进行有效跟踪指导。
四、严格项目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
各地要切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厅〔2013〕1号)要求,认真做好参训学员选派管理、项目招投标、项目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管理、培训质量监管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学员电子档案,实行参训学员统一管理,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师资团队的培训过程监管。要严格培训质量监控,细化网络匿名评估,推动第三方评估,加强训后实效评估,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要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中西部项目”置换脱产研修经费安排55%左右,短期集中培训安排20%左右,远程培训安排25%左右;“幼师国培项目”置换脱产研修安排40%左右、短期集中培训经费安排35%左右,转岗教师培训安排25%左右。严格培训经费使用管理,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经费须直接拨付至中标的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挪用,食宿安排厉行勤俭节约,不得安排与培训无关的参观考察活动。各地要落实必要工作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附件1
2013年“示范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特殊教育教师和体育学科教师培训,启动教师高端研修,推动远程培训模式变革,开展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设置以下子项目。
一、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对担任兼职教师培训者的6 000名中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技能专项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教学和组织实施能力。开展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将集中研修与教师工作坊相结合,将“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培训300名“种子”教师,辐射带动不少于3万名教师。
二、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对1 800名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要对从事盲教育、聋教育、培智教育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为全国每所特殊教育学校至少培训1名骨干教师。
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5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其中,对2 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重点提升其培训能力;对5万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远程培训,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高骨干教师的保教能力和园本研修能力,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四、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对5 000名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双语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其中,对100名农村兼职体育教师和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探索兼职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对1 000名“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骨干培训者进行专项培训,引领各地开展教学点教师培训。
五、培训团队研修。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和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16 500名专职培训者进行针对性培训。其中,对1 500名高等学校、省级和市级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进行10天集中培训,对15 000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进行50学时培训,提升其培训项目组织实施能力。
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采取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5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不少于80学时的专项培训。变革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推动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七、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对1 000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包括150名骨干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集中研修,提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八、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制定教师培训项目实施指南,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包括文本、网络课程和微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为各地实施“国培计划”和教师培训工作服务,提升教师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附件2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转岗教师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园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一、置换脱产研修。各地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细化项目实施流程,落实“双导师”责任制,增加教师返岗实践环节,实现院校集中研修和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有机结合,推动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改革。要积极利用网络研修平台,探索“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机制,切实发挥“种子”教师示范引领作用。严格参训学员遴选标准,落实参训学员公示制度,切实选拔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训。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创磨口窗口小学”为核心,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中心校工作要点,转变观念,深化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工作,突出抓好学洋思、新课改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
二、工作总体目标与要求:
1、贯穿一个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当质量排头兵。
2、体现两个重点:一是六年级教学与复习;二是培养学生多种好习惯,注重“合格+特长”。
3、促进三个提高:⑴通过养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⑵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⑶通过内抓教学质量,外树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4、 落实四项工作:⑴学校管理规范化。⑵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⑶提高教学质量。⑷重视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
一、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 德育工作
德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要高标准完全完成这项工作,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1、构建德育工作机制。做到四有(有领导小组、有德育计划、每月有安排、每周有重点教育专题),四坚持(每日常规有检查评比、每周汇总,每月按《班级管理细则》综合考核,每期评选优秀班级)。重视班主任队伍工作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2、 利用重大节日、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信心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落实“五个一”活动,积极开展“三理”教育。
3、开展“养成做人好习惯”活动,通过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行为、纪律、卫生、路队、学习、礼貌等习惯,由德育领导小组、值周教师进行检查评比,对学生的各种习惯作出评价,在班内对表现好的学生插小红旗,评选文明小学生
4、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的评价由自我评价收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组成,多方面对学生作出合理评价,肯定成绩与进步,激励学生成长。召开必要的家长会,对表现好的学生向家长发出喜报。
(二)规范管理,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1、推行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积极落实工资二次分配方案。
2、建立健全两免一补机制,作好档案管理,利用好有限资金。
3、开齐开足课程,重视体育音乐美术工作,组建特长兴趣小组。
4、加强教师、学生管理,促使良好的“三风”形成。
5、加强过程管理,经常性对教案复备、作业、三清等常规工作的检查,重点作好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和补考制度。
6、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多种学习习惯:预习、写字、作业、复习等。
7、加强毕业班管理和尖优生学习管理,搞好课堂教学,落实培优补差制度。⑴对尖子生、优秀生、及格生,实行目标责任制,分解到教师,责任到人。⑵锁定尖优生培养对象,抓好边缘生,强化培养。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进行阶段性考试和考试分析。⑷做好资料收集与使用。⑸落实“三清”制度。⑹加强学科试题研究。
8、建立一套学习竞争制度,人人有学习目标,竞争对象;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定期进行检查。
9、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尝试进行阶段性“四个百”活动(记住百首古诗词、百句名言警句,百个歇后语,百篇习作);数学实行每月百道习题竞赛活动。
9、制定远程教育制度,用好各种远程教育设备资源,实行签名学习制度,力争使每个教师都会用设备,促进教师成长。
(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立足实际开展活动。
2、落实13344教研活动管理制度。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论书籍,及时了解课改新动向,并作好记录。
‚教研活动定时间、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
ƒ上好三种课:公开课、课改研究课、汇报课。
„立足四项研究:研究教材、课程标准;研究学生实际;研究教学方法;研究考试评价。
…人人有优化课堂教学专题,有方案,有总结,有交流。
3、强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角色,立足学生学会、会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落实学科教学、辅导及评价的指导性意见,积极探索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4、抓好“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
(四)落实校本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记好报告册,写好教育叙事、自评自结、教学成果。
2、作好反思与交流工作。
(五)做好后勤工作,抓好安全管理。
[关键词]创新型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离不开创新教育,更离不开创新型学校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形式,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基本技能、学习兴趣和思想动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构建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素质,无论在怎样的时间、空间内都能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都能发挥其实质性的教育功能。
一、建设精神文化,让学校成为精神家园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学校以及师生员工追求的共同目标、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念,反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师生的精神面貌,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为此,我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工的智慧和热情,集思广益、总结借鉴、概括提炼形成了南园小学的办学思想。以“为学生一生幸福和发展做准备”为办学宗旨,确立了“尊重人性,和谐育人,创造适合师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办学目标:建有文化的校园,塑有思想的教师,育有发展的学生,创有特色的学校。校训:与书为伴,让优秀成为习惯。使之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一种形象、一种特色、一种品牌,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建设环境文化,让校园富有文化品味
校园文化建设要求显性文化与内涵文化要统一。南园小学是秦皇岛市书香校园,2010年我来到南园小学,开始谋划《山海关长城文化》校本课程。因此,有“长城文化特色的书香校园”成为现在以及未来的特色学校创建的主题。修订校训:与书为伴,让优秀成为习惯。并把它篆刻在校门右侧与校名呼应,成为每天映入师生眼帘的第一道风景。
校园主楼建了长城文化长廊,一楼为山海关长城风光,二楼为山海关长城故事传说,三楼为山海关长城诗词。既展示了山海关长城历史内涵和建筑精华,又呈现出长城名关厚重多彩的文化脉络及人文风韵。
辅楼结合“书香特色校园”进行环境建设。图书馆这块彰显浓郁文化氛围的区域叫“书香雅苑”。楼口设电子触摸屏,这里是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认识世界的窗口。寻梯而上所见的“每上一阶,你离知识就近一步。”激发师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静品书香”警示师生只有静心读书、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书墨之香,读书之乐。让师生时时浸润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陶冶品格,荡涤心灵,融入书苑使人自觉地沉静下来,高雅起来。
三、建设课程文化,让课堂成为滋养学生的文化绿地
校本课程的研发是学校课程文化的一束绚烂的奇葩,必将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纵深推进。我引领全校师生开发了《赏文阅读》《山海关长城文化》两项校本课程。
《赏文阅读》校本课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就是为了学习与传承人类经典文化。在阅读人类优秀文化中,促进阅读个体、阅读群体的批判性思考,获得审美体验,在阅读中活出生命意义,最终达到身心和谐发展。我认为这是书香校园建设的根本追求。为此,开发《赏文阅读》校本课程,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广阔的平台,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品尝阅读收获、分享阅读快乐、体验读书价值,感受生命成长。
《山海关长城文化》校本课程。这是一项把教育科研、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以及品德教育融为一体的校本课程。是师生人人参与的校本课程。因为我一直坚信,校本课程只有师生人人参与并纳入常态才会有生命力。2012年9月,《山海关长城文化》校本课程开启了第二轮教学,完全步入正轨,成为常态。
我们还把《山海关长城文化》校本课程中葫芦丝、空竹两部分内容,抽出来由专门的体育、音乐教师上,在选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为中高年级的必修课,每班每周一节,并编排空竹操,成为每天大课间的一道风景。此项活动在新华网、中国体育在线及多家网站报道。秦皇岛电视台、秦皇岛日报也做了专题报道。
四、建设教师文化,让教师充满实践智慧
1.校本培训――探寻多层面的研训方式,寻求教师持续成长的策略
专家引领式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使更多的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
校内系列讲座式培训。读书学习培训――通过送书,读书,交流,论坛,真正学有所获。网络学习――进入名家博客,建自己的博客,把个人的读书收获,教学随笔写在博客中,大家沟通交流。校园辐射培训――每次派出领导教师外出学习,回校后都进行二次培训,以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比较有特色的是我们的“领导论道”和“下午茶”。
2.校本教研――开展团队研修活动,寻求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要实现学校教育质量整体的提升,靠几位名师的力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永远不能与一个团队相比。于是我着力打造能合作的教研组团队,开展有效的团队研修活动。使“以团队的名义”“以团队的力量”“以团队的方式”成为南园小学教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
3.打造教师休闲文化――凝聚教师力量
成立了太极拳、书法、葫芦丝、健美操、声乐五个教师社团,并实现人人参与。教师社团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使全体教师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提高个人文化和艺术素养,并且丰富了教师生活,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让教师放松紧绷的神经,有了享受生活的诗意心情。
五、打造学生活动文化,让孩子拥有诗意童年
构建“文化育人”方略,实施让学生参与其中的体验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给每个孩子成长锻炼的机会”是我开展学生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希望学生因此找到自信,激情出发。着力打造:“班级文化”“节日文化”“长廊文化”“符号文化”“评价文化”。打造南园小学十大品牌活动,包括“创意科技”“梦想之旅”“文体活动”“传统节日”“长城文化”“书香校园”“感恩教育”“国情教育”“毕业教育”“家长教育”。让南园的孩子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是让人羡慕的。
六、建设家长文化,打造立体家校共建平台
回顾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纵观本次培训活动安排,有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讨论互动、观摩研讨、案例评析、论文撰写的理论培训,也有观摩课堂、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观念上的洗礼、理论上的提高、知识上的积淀和教学教研技艺的增长,汇成以下的思路和心得。
首先,通过这次研修,自己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自己在教学中多了些反思,我们很多时候考虑问题的时候都是说学生的多,很少能够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那些还需要改进等等。在教育这块热土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师起着决定作用,也许态度决定一切就是如此吧。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R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其次,专家们的讲座,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他们对中小学音乐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他们的讲座为当前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培训的内容都是当前所关注的热点、瓶颈问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如何评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研修等等,都和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紧密联系,针对性、操作性很强,很有实用价值。
第三,我非常认真的听看专家老师的报告,认真做读书笔记,力争重要的内容记在笔记上、领会在心里、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国学与师德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爱岗位、爱学生、爱教育,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积极探索,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以前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发觉自己以前还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甚至只是在教教材,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真正研究透。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启发,高中音乐鉴赏的教育要从“音乐何须懂”入手。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引导学生多欣赏世界经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真正魅力。
最后,在一系列发贴、回贴、网上答疑的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新课程的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已经把同仁们交流的良好的经验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而且随时进行反思和总结。
同时,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1、将这段日子学习的教育理论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为做艺术学者型老师而努力。
2、加强学习。除继续学习理解本次学习培训内容外,还要多读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3、认真做好课题研究,转变观念,探求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亮点”。
4、加强与专家、同行的交流,让智慧碰撞,让“国培”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