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前言
现代体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亦有消极的影响。正确运用现代体育手段,能够推动国家建设,促进和平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人的韧性,促进公平竞争和规则意识的养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等。而运用不当,则可能会刺激组织和个人的虚荣,对胜利的贪婪欲望和对对手的敌对心态,从而引发相互之间的轻视、蔑视甚至仇视。因此,在运用现代体育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发挥现代体育的积极作用。
二、现代体育的特征和价值
现代体育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动因[1]:(1)休闲与娱乐需求。作为一种康复、娱乐和个人发展的手段,现代体育在休闲和娱乐中占据重要地位。(2)全球化和媒体传播的推动。全球化增加了国际化意识,以创纪录为目标的现代体育成为全球化的一个普遍特征。(3)科学和技术革命的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为现代体育的量化评价提供了条件基础。(4)民主意识的提升。民主意识的提升为现代体育的普及作出了贡献,现代体育强调机会均等、人人参与。现代体育是指所有竞争性的、规范性和制度化的体力活动系统,主要包括与竞赛、体育锻炼等有关的所有方面[2]。现代体育是一种促进集体认同的工具,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群体的沟通和社会阶层的对话,还具有商业价值和政治功能。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现代体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人类的竞争比对欲望,它揭示着有序与无序、竞争与合作、团结与冲突。现代体育作为一种休闲活动,填补了人类的空闲时间,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现代体育竞赛成为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虽然存在着过度政治化、商业化等异化现象,但现代体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三、现代体育与青少年价值观教育
现代体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培育勇气、增加行动力、实现自我满足、构建自我价值观、促进沟通与交流等方面。价值观意味着一种持久的信念,在价值观的指引下,人类会呈现出某种特定的个人行为模式以及某种特定的个人与社会的互动模式。积极的价值观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具有改变行为模式、改善互动模式的功效。现代体育向人类传递着诸多积极的价值观,例如健康、竞争、进步、公平、公正、公开和卓越等。(一)借助媒体。媒体在现代体育的价值观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创建了一整套有关现代体育价值观的话语体系,这些话语体系具有普适性,可被普遍接受和理解。例如进球、犯规、越位等术语,伴随着足球的全球热潮而成为耳熟能详的话语。媒体的话语体系勾勒出现代体育的价值观体系,并通过言简意赅的术语将其提炼和展示。媒体对现代体育竞赛的转播报道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平台,但媒体发挥作用的平台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日本制作过一系列的体育类动画片,例如《足球小将》(1994)、《灌篮高手》(1993)等[3],这类动画片获得了全球性传播,具有极强的价值激励作用,向青少年传递了诸如成功、志向、能力、胜利、努力、合作、谦逊、友谊、团队精神、公平竞争、自我实现等价值观。当然,媒体在运用现代体育进行价值观宣传时,为了获得说服力,通常会使用某种意识形态来进行价值观引导,并通过煽情式的话语来操纵话语走向。因此,在借助媒体发挥现代体育的价值观教育职能时,需要规范相关的话语体系,引导现代体育对积极价值观的传递。(二)利用社会干预。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在现代体育竞技领域中屡见不鲜,这类行为的产生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对优势以便战胜对手,包括使用违禁药物、故意违反规则、弄虚作假等。在现代体育竞技中,战术犯规都已成为比赛的一部分,战术犯规甚至成为训练的重要内容,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在裁判员不注意的时候球员会使用拉拽对手、故意踢对手、谩骂对手等挑衅行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也存在类似行为,这些现象的存在无疑对现代体育的价值观教育效能起到了消解作用。价值观教育对于教育者而言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普遍的、统一的教育原则可以保障受教育者能够不受现实生活理念的影响而获得预期的道德发展,而价值观教育又是一个交叉性的领域,通常需要统筹多个横向领域来配合实施,现代体育就是其中之一。价值观教育涉及的主题繁多,例如尊重、平等、团结、自由、民主、和平、健康、友谊等,这些主题宏观又复杂。价值观教育仅靠说教是很难达成效果的,因而需要一些具体实施的项目才能达成,现代体育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实施平台,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细致的规划和周密的控制。现代体育包含很多极易产生冲突的项目,如何控制冲突的形式、范围和强度,是运用现代体育进行价值观教育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此外,需要考虑传递什么价值观,如何传授价值观以及受教育者又是如何感知、学习和内化这些价值观的。只是将学生简单地置于现代体育的环境中并不足以完成价值观教育,学生的认知和道德发展需要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社会干预方案,例如纪律问题的强调、相互尊重的提醒、师生平等民主的沟通方式等。运用现代体育进行价值观教育最常用的三种模式:(1)社会学习模式。发挥著名运动员的道德模范作用和行为指引作用。(2)结构化发展模式。精选项目并提炼其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在项目进程中自主感知,学习并形成价值观。(3)生态模式。联合家庭、媒介、学校、体育等领域,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4],为受教育者分配责任,促进受教育者形成价值观。运用现代体育进行价值观教育需要特别注重积极社会价值观的传递。例如包容、尊重、合作、友谊、团队、社会责任、平等、友爱、正义等。同时要注意构建健康的个体价值观,包括身心能力发展、创意、愉悦、挑战自我、约束自我、认识自我、保持或促进健康、成就、诚实、公平竞争、牺牲精神、毅力、谦虚、服从意识、自我实现、自我表达等。为了实现上述价值观,需要统筹教师、家长、教练员、媒体、观众、管理者、参与者等各方利益相关者,以实现现代体育对价值观教育的目的。现代体育中的竞技体育容易诱发焦虑、烦躁、失落等诸多心理危害,也容易造成身体的损伤等物质伤害[5]。学校体育教育对此有所顾虑,为此进行了很多干预措施,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在保留竞争的同时更加凸显合作、淡化成绩、强调参与、淡化对抗、强调和谐等。这说明对现代体育进行必要干预是完全有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向参与者灌输适当的价值观,如果不进行干预,则会因为过度竞争诱发诸多问题。竞技体育强调不服输的精神,不服输的精神有时会让参与者体现出桀骜不驯,但不服输的精神与保持谦逊并不抵触。不服输的精神并不意味着不能接受失败,相反,要学会正确对待失败、忍受失败、承担风险、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能力。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和持续的努力,要对成功保持强烈的欲望。青少年参与现代体育能够获得诸多益处,例如适应集体、适应社会、接受共同教育、遵守规则和纪律、克服羞怯、避免冲动过激行为、激发努力欲望、促进角色建立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参与现代体育就能获得这些益处,而是取决于参与现代体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DelgadoNA,ElenaAcuaGómez.Sportasaplatformforvalueseducation[J].JournalofHumanSport&Exercise,2011,6(4):573-584.
[2]李红娟.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
[3]廖莎莎.中日体育电影的体育文化比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于强,王潇寒.立德树人教育观下的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培养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9):26-27.
关键词:影视教育;青少年;价值观;审美观;影响
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取得极大丰富后,精神文化生活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同一地域不同年纪的人,出现了代沟;不同地域相同年纪的人,出现价值观审美观的对立。尤其在青少年身上,如何能对其价值观审美观进行正向的教育,意x重大。
一、青少年价值观、审美观教育分析
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审美观教育传统方式有三种,一般认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目标一致,完美结合,效果很好。但当这三者不一致时,就会造成青少年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错位,形成人格分裂。特别在从少年进入青年这一阶段,没有统一被认可的价值取向势必会造成一种“潘课幕”现象。
(一)学校教育分析
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来完成价值观和审美观教育的,这里的审美并不是指专业艺术审美,而是泛指思想文化领域的社会生活审美。这种教育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少年而言效果还算明显,但这种效果并不是来源于学生对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理解崇信,而是建立在教师权威影响下的硬性要求和衍化出的应对性习惯。这些暂时性习惯不是学生骨子里的习性,因为此刻,这些孩子并没有形成烙印深刻的独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到大学阶段,以前形成的价值观念很快就变了,尤其是“两课”的教育,在很多授课教师那里,这仅是一种迎接考试的敲门砖,一旦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或讲解方式不适当,就会造成一种负面效应。
(二)社会教育分析
社会是一个最好的课堂,社会的示范性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要直接,在学生进入青年之后,可以说其主要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直接受控于社会体验。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社会,人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直接或间接的社会行为感悟,可以直接改变或摧毁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而提前进入社会的少年会很快摆脱学校教育的束缚,如果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极可能成为负面价值的盲目追求者和“厚黑学”的终身实践者。
(三)家庭教育分析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少年阶段的基础教育时期。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同向的,但又不完全一致;与社会教育是一致的,但方向又不相同。往往学校教育是一种理想教育,社会教育是一种现实教育,家庭教育处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如果学校教育鼓励德育完美,社会教育鼓励财富比拼,那么家庭教育就会在两者中各选择一部分来教导孩子。但当“代沟”一词出现后,就标示这家庭教育的力量弱化,甚至逐渐失去力度,特别是对进入青年后的人来说,其更显得苍白而脆弱。
在这些教育之外,影视教育作为一种看似为艺术娱乐的教育种类,运用得当,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审美观影响巨大。影视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家庭教育具有重合性,学校可以开设影视欣赏课程,社会可以播放正能量电影,家长可以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与孩子同看。影视教育属于软文化宣传范畴。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它并非以说教的口气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在讲一个与当事者毫无关系的故事,当事者或许当时或许很久之后,会突然间从别人的故事中领悟出一个道理,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正向能量。也可能是反向的,如果电影的结局或结论是好人不得好报,观众就可能不愿再做好人了。
二、影视教育的方法分析
影视教育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很大,从心理学讲,人类具有模仿的行为趋向,尤其对自己认可的偶像人物。对于思想相对独立的青年而言,在模仿人物之外,会从影视中看出一种主题表达或现象启发。其能从成功人物身上发掘很多成功的必备优点,也能发现一些社会规律或认清社会现象,从引导自己走向成功。
(一)影视教育内容选择
针对众多的优秀影视作品,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选择趋向。特别是对自身文化素质不算太高,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在选择内容上一定要侧重以情节吸引力为主的影片,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真心投入观看的目标。如:在人性教育方面,关于爱情的,可以播放《暮光之城》系列,让学生体味超越于类别与生死的“爱的真谛”。关于友情的,可以播放《速度与激情》系列,让学生体味合作的团队精神和真挚的友谊,以及生命价值的激情。关于亲情的,可以播放亲《美丽人生》《雨人》《阿甘正传》等引导学生体味父爱如山、兄弟之情、母爱无私等的价值与意义。在人格品行方面,可以播放《魔戒》系列,体悟理性与担当的使命感,对欲望的控制。还有诸多可以培养正确审美价值目标的作品,如《风雨哈佛路》的目标追求,《肖申克的救赎》中面对挫折与不公时的智慧和态度,《拯救大兵瑞恩》中责任。应为美国大片的社会影响力,可以以西方大片为主,杂以大陆电影播放。
(二)影视作品的讲评分析
对于太过艰深的电影,以学知传授为主的影片需要深刻的解读,如《疾走罗拉》中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生活以及理想的宗教世界可以深入剖析。但对学生能够依靠自身体悟能力理解的一般性作品,不宜深入剖析,以防止学生产生知性的理论接受,淡化了思想的净化与接受。没有引导,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剑走偏锋,但教师解读过剩,又容易对学生形成“思想灌输”的逆反心态或者把老师的讲解作为知识,而不是思想教育来接受,这都会背离教学目标。另外即使是主题没有太深的教育意义的电影,通过教师的特殊处理也能产生出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把《龙腾四海》《星河战队》放到一起播放,或放到一起讲解,就会在学生的思想中产生一种对比。《龙腾四海》中的三兄弟混江湖,最后自相残杀;《星河战队》中的三名好同学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不懈奋斗,最终合作征服了外星球的智慧虫,同样三个主人公不同的选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体悟的教育效果远比教师详细剖析作品的教育效果要好,教师通过作业或提问等形式来督促学生思考体悟,以尽快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效融通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59-02
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法治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它是指通过对公民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法治思想教育和宣传,使公民树立依法治国,并以法律的规定来规范并用法治思想来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在法治教育,法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旗帜鲜明地把青少年法治教育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法治宣传教育,使青少年理解自己所处的公民社会,并积极投身于其中,能够敏锐地意识到法律与自身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成为一个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实现法律社会化的目标。可以说,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成效关系依法治国的深度性、有效性和持久性。
二、青少年法治精神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
党的十以来,就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做出重要论述,明确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法规”,通过法治建设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青少年法治精神的培育在作用范围上有所差异,但二者在思想来源、主要内容、功能目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
(一)从思想来源来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共同基础
青少年法治精神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二者的目的均在于为青少年构建统一的精神家园,使青少年群体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导向,树立起共同的精神信仰。青少年精神家园的建设,与其所处社会的特定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联的。在此过程中,中华民族几千年累积沉淀的优秀文化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培育和践行青少年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点。
任何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都是以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优秀文化是所有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逐渐演化、渗透成为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思维方式,为青少年精神家园的建设提供厚实的文化土壤。
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逐渐形成了以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具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土壤,也是青少年法治精神培育的文化资源。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能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他们有着共同的思想渊源和精神目标。
(二)从主要内容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蕴含了法治精神,二者存在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紧密关系
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都是青少年在特定人生阶段创造、发展、认同的社会价值,其作用均在于引导青少年保持崇德重法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塑造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行为准则。二者各有侧重,法治精神侧重于从法治的社会功能、精神动力等方面为青少年提供相应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出发,总体阐明全体社会成员赖以生存发展的共同价值准则。其中,社会层面的法治价值是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搭建了整体框架。从主要内容上看,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培育宗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充分说明法治精神蕴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
(三)从功能目的上看,两者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力,通过对青少年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培育,强化规则意识,树立契约精神,砥励蓬勃向上的个人品格;另一方面通过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共同倡导的价值追求,满足了青少年对精神信仰的追求,指引青少年的生活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青少年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藏着内在的法治精神,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契合,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价值力量的重要支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以来,我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成绩斐然,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法治意识的不断深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问题,弱化了法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用,阻碍了青少年群体法治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和法律修养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充分解析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探索提出行之有效的化解方式,实现青少年法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融通,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我们既要抓好青少年法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理论教育,又要落实好青少年法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教育。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实现二者的有效融通,促使二者相互转化,有效提高青少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解和把握。
1.充分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加强教师理论宣讲与学生实践养成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的培育与践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其中理论知识的教育与学习是青少年学习法治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提高青少年法治水平,培育法治价值与法治精神的重要方式。在此阶段,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应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充分有效地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以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达、宣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赋予其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入耳入脑的传播效果,使其内化为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追求、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自觉。最后,要鼓励青少年群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去体会、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精神。进而提升青少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精神的价值认同,遵从生活实践的逻辑,在日常生活及其社会活动中寻找支持和证明。
2.涵于具体法律制度,筑牢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依托,是实现青少年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通建构的重要保障。首先,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立法。完善的立法是法治的前提与基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立法,榈赖滦形提供法律上的行为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宪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倡导的内容有所体现,但是在具体的法律法规中仍呈现立法空白的状态,对具体行为规范的解释过于抽象,让人无所适从,所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其次,严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执法。法律的生命力体现在执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立法予以完善后,各级政府从内容到程序都必须在法治框架内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执法程序,严格执法。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唯有严格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强道德执法,才能从根本上净化社会法治环境。再次,公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司法。全体社会成员对法治的信赖始于司法公正,公正司法是培育法治精神的保障机制。只有筑牢公正司法防线,才能使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落到实处,才能唤醒民众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热情,收获民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心。
缺陷之一:重视不够,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
缺陷之二: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
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直观的教育,使法制教育取不到好的效果。
缺陷之三:标准不一,教学内容缺乏规范化。
具体表现在时间上,没有确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是有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在教材上,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缺陷之四: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法制副校长限于工作繁忙,只是杯水车薪。
缺陷之五: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
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责职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它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如何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对策之一:部门要重视。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及其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对策之二:内容要丰富。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
对策之三:教学要规范。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精神和中央两部“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教学内容,要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加入法律知识的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版权所有
一、体育时尚文化的特性
1.健身性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对自身的关注不再停留在健康层面上,对审美、观赏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而对自身形体的健美和身体的健康也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健身俱乐部成了白领阶层和上班族时尚健身的最佳选择,体育运动场和社区健身场地也是老百姓必到之处。
2.前卫性
前卫就是超前(即与众不同),是年轻人的追求,更是青少年学生的追求。时尚、新鲜、新生、独特的事物,对一些喜欢挑战、刺激、展现自我的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3.竞技性和多样性
某项运动成为人们的追随和热捧,一定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在竞争和挑战的同时,培养了青少年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和规则感,在挑战比赛中,除了自身的心理、身体条件不公平外,其他不分尊贵卑贱、年纪老少,只要敢挑战,大家都用统一规则较量。体育时尚文化的展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像电视节目中的武林风、野外生存、攀岩、十分流行的“驴友”(自行车、摩托车等)协会、体育名牌服饰、独轮车、滑板、小轮车等等都深入到了百姓生活中,它不仅属于时尚流行的体育文化,其形式也接近于大众体育文化,受到大众的认可。由此可见,体育时尚文化具有大众性和多样性。
4.教育性和商业性
绝大部分青少年学生追求时髦,对于流行时尚的东西很容易接受,同样容易接受时尚的体育文化。在追求体育时尚的同时,时尚的体育文化能够充分发掘青少年学生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的精神,能够培养他们勇敢向上、顽强拼搏等精神,也能增强他们的受挫心理。体育时尚文化被当作消费商品创造出来,通过商业运作来推销给消费者,俱乐部会员的加入、高档健身器械和运动装备、体育明星的品牌代言等等,都已把体育时尚文化带入商业化时代。
二、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特性
价值观实际上是人们在判断事物、做事标准、实现目标上做出自己的选择,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多重性和功利性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到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制约,人们的价值观相对比较单一,奉献是他们的首选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有了很大的转变,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加之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他们不再局限于单一价值观,而是多层次、多方位利益的标准[3]。在价值取向和目标上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譬如:重情、重义、重现实、重理想等成了他们判断价值取向的标准。
2.实用性和矛盾性
当代青少年学生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实现过程中直奔自己的主题目标,讲究实用性,所以他们也十分关注周围的环境、时事、经济等讲究实际效应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典型的实用性。在实用性存在的同时也具有矛盾的一面,现在很多家庭四世同堂,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受前辈旧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他们的价值观同时也受旧传统观念的压力,他们既想开放自己,又想不违背前辈的意愿,加上他们的主观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选择传统与现代的时候会有一时的迷茫、矛盾、不知所措。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矛盾的特性。
三、体育时尚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1.体育时尚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产生的积极影响
青少年学生具有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等特点,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强,各种时尚的东西很容易影响到他们。同样时尚的体育文化很容易走进甚至渗透到他们的方方面面,自然青少年学生就成了体育时尚文化传播和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受一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影响。
(1)拓宽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就教育层面来讲,它拓宽了价值观教育的途径。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校的德育课,课堂上,老师只能泛泛而谈一些理论性的内容,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其不仅不容易被接受,他们甚至厌烦老师讲一些大道理,所以教育效果甚微。另一部分中,青少年学生能够亲眼目睹的事物对他们的影响就会很深。譬如:奥运会上国旗冉冉升起,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观念,各级运动会可能就在身边举行,他们积极参与到志愿者团队中,既能够体会到平时没有的乐趣,又能体现他们自身的价值,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对体育明星的推崇也能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健身俱乐部、各种体育用品的价格上涨、国际大赛中的种族歧视等等,能给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内容。随着高科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电视等众多传媒对时尚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
(2)强化了青少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流行时尚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流行”,之所以具有“流行性”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即极易被学习、传播。体育是一种特殊的肢体语言,逾越了语言、文化等隔阂,因此体育流行文化极具“流行性”特征。而正是“流行性”的特征使体育时尚文化所体现的正面的、积极的价值观念很容易被青少年学生所复制、传播和接受。如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不断拼搏、挑战自我、勇于克服困难等价值观念能够直观地传递给青少年学生,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并在他们之间迅速得到模仿、传播。
(3)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提高其锻炼的积极性。21世纪是追求个性、创新性的时代,与时尚体育文化恰好吻合,与青少年学生追求多姿多彩生活也不谋而合,时尚的体育运动使青少年学生不再觉得锻炼枯燥乏味,相反能满足他们的个人表演欲和个性展现欲(街舞、独轮车和滑板高超技艺等),锻炼他们的意志力(爬山、攀岩等)。像很多电视频道制作的“快乐冲关”节目,在娱乐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人们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丰富了其精神生活,很受青少年学生青睐。时尚的品牌服饰能够激发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例如,当某位同学穿着耐克、阿迪等名牌却不参加体育运动的时候,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攻击”。与传统的体育文化相比,时尚体育文化更加新潮,方式更加多样化,环境更加休闲、宽松、自由,体育时尚文化能够很好地把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体现出来,青少年学生更容易适应各种生活节奏。在休闲、快乐、自由的时尚体育环境下,能够减轻、调节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压力,缓解青少年学生叛逆期的逆反心理。
(4)促进和谐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健康的体育时尚文化不仅使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得到升华,而且也使新的道德观、价值观得以充分展示。通过观看体育比赛(例如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游泳等),既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拓宽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与此同时,还净化他们的灵魂,美化他们的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团队精神和爱国教育。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时尚文化,都与道德形成和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而体育时尚文化是时尚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积极的、健康的。同时,体育时尚文化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体育时尚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产生的不利影响
任何事情的发展和推进都具有两面性,体育时尚文化也是如此。体育时尚文化最近几年才开始流行,它的快速发展自然有一些负面的东西,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1)体育时尚消费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和消费观形成阶段,对那些夸大其词、花样翻新的广告宣传还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很容易为其所诱惑。青少年学生攀比心理强,当别人有了时尚的、名牌的运动服饰或者运动器械的时候,会使他们产生一种不能比他“差”或不能让别人看不起的想法,于是不顾及家庭经济状况,一味地追求名牌服饰,时髦的、新潮的体育用品。对于家长和学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青少年学生却认为是“原始”社会才存在的,对于他们来说,只有“潮”的东西才是他们该拥有的。这样,盲目地追随时尚运动和娱乐,给一些经济上相对薄弱的家庭带来了压力,久而久之他们就忽视人生意义,忘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2)体育时尚文化的过度渗透,导致青少年学生排斥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道德价值观。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政治理念必须得到正确的引导。体育时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如果把握不好度,会造成青少年学生过度追求流行时尚的、刺激的、新鲜的东西,导致他们对现实道德的忽视、排斥和冷漠。
(3)青少年学生身体、心理和各种观念相对还不成熟,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不强。由于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于是盲目地追求、模仿电视节目上表演的某些项目,但因为方法或专业能力达不到,给身体造成了伤害或潜在危害。看电视转播比赛时,打架、闹事等不文明行为也影响着青少年学生。体育流行文化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强势助力极易形成偏执的价值观念。如目前大众传播媒介出于商业运作的需要、为了满足大众猎奇、寻求刺激的需求,大量传播暴力、刺激的信息。正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不可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的分辨与处理,球场暴力、冒险、极度刺激等信息极易被青少年学生默认甚至模仿。这样极易导致青少年学生形成寻求刺激、冒险、过分追求个性等偏执的价值观念。体育流行文化借助这种肢体语言直观地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形成造成片面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极易被复制与传播的,青少年学生有可能受到这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而产生过激的行为,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
四、体育时尚文化影响下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既然体育时尚文化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诸多负面、消极的影响,除了体育时尚文化本身外,还存在着很多的外在因素,家庭、学校、社会该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呢?
1.家庭和学校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活。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不仅要对孩子加强心理和安全教育,还要提高自身修养。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进一步升华,譬如:经典名著的阅读、诗歌朗诵大赛、老师教诲等等,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
2.充分发挥媒体导向作用,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的消费观念
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作用,对广告要用法规制约,对一些不合格体育产品和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健康体育流行文化,要给予严厉打击和惩罚。同时,各种媒体要呼吁全社会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如:商家做广告时,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宣传);学校尽可能地控制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对攀比现象不能“堵”,而是“疏”,要采取他们可以接受的措施,如:学校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多观看一些有关“留守儿童”的节目等;也要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抗污能力。
3.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学生要正确看待金钱、偶像,不能盲目追随和崇拜。当前,“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征,要想使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就需通过各种渠道消除他们心中金钱万能的观念,让他们懂得幸福指数的大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精神食粮是人类不可缺失的重要财富。引导青少年学生选择具备一定修养和素质的偶像,正确认识和了解要学习偶像身上的哪些东西,要让他们懂得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4.准确把握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心理,加强针对性教育和自我教育活动
家庭、学校要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只有把握好他们的个性特征,才能找到教育和引导的切入点,彼此之间才能更好地交流、沟通。对青少年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出并教育,让他们由外界教育向自我教育转变。也可以把价值观教育课堂扩大至社会层面,如:参加一些帮贫、捐书、与农村学生联谊交流等实践教育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运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如:可以把教育内容改编成喜剧、小品等形式,这样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洪显利,冉瑞兵.当代体育时尚对青年生活方式和社会化的影响.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8).
[2] 程曼,程东峰.论青少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滁州学院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