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篮球校本课程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城镇中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07
校本课程的开设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要求下提出的,它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目前多数小城镇中学办学特色不明确,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停留在原始初级形态的低水平上,或处在漫无目的的盲动状态中。主要原因有:1.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只是国家课程的被动解释者和实施者,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却要求他们成为课程的编制者和评价者,显然许多教师缺乏理论、技能和经验的支撑,使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感到无从下手,困难很大。2. 开发校本课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负担势必会加重。目前多数学校没有建立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应的奖励机制,也影响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3. 对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许多学校在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机制上还很不科学、很不全面,造成校本课程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均存在一定的难度。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赋予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的自,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以教育目的为导向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及作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本校确立了“常规落实求实求精、特色创造求高求新”的目标,明确了教师达标加专长、学生合格加特长的努力方向,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充分展示了龙南二中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根据自身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无论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还是实施与评价,都以实现教育目标为最高原则与终极目的。目前,本校校本课程主要分为文化类、科技类、体艺类三大类。具体课程有文化类:“西方神话传说”经典影片赏析、牵手生活――悦赏语文之美、数学提高与拓展班、英语舞台剧、走好青春每一步;科技类:计算机理论与程序设计、物理小制作竞赛与展示、玩转魔方;体艺类:手工制作、爱上编织、中国象棋国画、合唱、书法、快乐太极、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篮球校本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社区等诸方联动,需要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诸多管理要素并举。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管理主要采取了成立管理机构、规范开发流程、建立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成立管理机构
为了将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建设有效课程,学校指定由教务处牵头组织校本课程建设,一是结合学校发展新要求,制订和完善《龙南二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二是认真做好校本课程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三是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二、规范开发流程
笔者所在学校的课程开发管理主要分为课程设计、课程选择、课程教学、课程评估、课程发展五个阶段。
1. 课程设计阶段:每学期开学初,教师根据学校课程总要求确定拟开发的课程科目。向学校递交200字左右的课程开发申报表。主要包括开发背景与目标、课程的内容与要求,教务处审核教师课程开发申报表,合格者列入开发科目,向教师下达课程开发任务书,要求教师编写课程实施方案等部分。经过多次修改完善通过后,该课程进入“准入”状态,由教师进行课程设计。
2. 课程选择阶段
将合格课程进行教学公开,教师对学生进行课程介绍与选课指导,由学生自主进行选课。学生选课通过各班汇总上报,学校根据选课结果确定本学期开课科目。学校规定,学生可选一门课程,凡选课满15人即可开课。
3. 课程教学阶段
根据校本课程教学时间安排,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教务处组织人员对校本课程开设、上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4. 课程评估阶段
每学期末对每学期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质量评估,由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自行提交课程小结,教务处结合平时检查、课程小结等资料进行综合评估。
5. 课程发展阶段
将课程评估情况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改进、完善;同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开发新课程。对少数课程质量不好、学生评价不高的课程则予以淘汰。
三、建立保障机制
1. 师资保障。原则上要求教师人人能够开设一门以上校本课程;2. 时间保障,每周保证一节校本课程和一节阳光体育课;3. 场所保障。整合学校教育场所,设立多个自主学习室,开辟一批学生社团活动室。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加强多元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高,更加规范,更具特色。我校以“崇德尚学、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围绕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
多元化;课程;实践;反思
为实践平和一中“崇德尚学、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我们加强多元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高、更加规范、更具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竞争力。
一、秉行理念,积极实践
课程内容应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超越不同历史时期而具有恒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应尊重多元文化。课程还应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元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构建多元化的课程,突出办学特色,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作为原中央苏区县的高中——平和一中,我们在新一轮课改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生源、师资以及升学率等诸多问题和困惑,特别是优质生源的相对不足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我们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秉行“崇德尚学、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践行个性化教育,实现多元化成才战略思想开发实施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拓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成长道路,也为学校和教师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海纳百川,多元互补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目标,采取不同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坚持以“三个面向”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特点和传统优势,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促进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1.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和谐的健康人、知书达礼的文明人、开拓进取的现代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汲取学校已有的宝贵经验,利用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充分体现本校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
3.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
三、稳步推进,持续发展
1.贯彻办学理念,创设适应多元发展的课程环境
(1)“崇德尚学、持续发展”办学理念的确立。近几年来,学校在教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们提炼出既符合我校办学历史和现实,又符合素质教育精神,也得到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认同的办学理念——“崇德尚学、持续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的内涵。
(2)组织学习新课程理论,营造多元课程氛围。课改之初,学校及时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并通过广泛的思想教育,积极组织学习新课程理论,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完成从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多元化课程建设规划创设浓厚的氛围。
(3)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水平。新课程实施关键在教师。我校在课程改革前后开展了系列培训学习活动。学校除了成立新课程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外,还特别成立了专家引领项目组,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各备课组开展对话、交流,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方案,推进多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先行。为了使课改能在较高的标准下扎实有序地运行,我们及时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试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试行)》《学生选课指导实施方案(试行)》《校本研修规划(试行)》《课堂教学实施建议(试行)》等系列课改方案,为多元校本课程计划的落实提供了最有力的制度保障。
(2)开发多样校本课程,促进多元发展。
我校除了动员全校教师积极开发实施“学科拓展类”、“科学实践类”等校本课程外,还重点开发和实施了以下几类特殊校本课程:
德育类:开发了《制度与养成教育》《牵手校友感悟成长》《心理健康》《每天五分钟安全公共讲义》《安全工作与应急预案》等系列内容的德育校本课程,通过三年的实施,目前已形成校本教材,在区域内产生广泛的 影响。
特长发展类:开发了诸如器乐、声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剪纸、武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文学创作、演讲与口才等特长发展类校本课程。特长类校本课程教学实施行政班与走班结合,常规教学与个别辅导、学术讲座相结合,行政管理与年段音乐、美术、体育教研组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自2006年起就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有《高中语文晨读文选》《英语话剧优秀作品选读》《物理与生活》《化学与饮食》《平和古迹》《蜜柚种植》《平和旅游地理》《趣味哲学》《民族音乐欣赏》《白芽奇兰种植与加工》等。
3.严格课程评价制度,促进师生的主动发展
(1)课程与教学评价。为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制订了《平和一中课堂教学考核量规及课堂教学评价表》《平和一中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定期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从而不断调整实施新课程计划的方略与步骤。
(2)学生评价与发展。制订了《平和一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措施。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与家长共评等多元主体评价生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激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帮助学生将其发展优势领域方面的特征向其发展不足的领域迁移,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3)教师评价与发展。在教师评价过程中,我校非常重视对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学校通过教师自评、同行评价、职能部门评价和学生与家长评价,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程开发实施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课程、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四、成效显著,永葆活力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1.德育系列课程初步形成。德育系列课程的成功开发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体育特色课程异彩绽放。体育特长类校本,是我校多元发展的传统课程项目。近年来,学校体育考生在高考中连创佳绩。艺术特色课程成效显著,近四年艺术专业考试达线率都在95%左右,共有200多名学生进入大学深造。
3.学生社团活动风生水起。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促进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锻炼了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取得很好的效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总结反思,不断提升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永葆多元化课程的活力是我们永远的课题。
1.多元化课程建设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理论上的突破。我们在教学理论的研究上还显滞后,教育科研的选题也处在较低的层次上。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课程构建实践的探索,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论。
2.多元化课程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区的教学资源。更加紧密地把课堂教学与本地生产实践、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应该更加重视本地生产实践、社会发展涌现出来的能工巧匠、成功人士,并让宝贵的资源进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
校本课程已经在学校全面开展,但是相应的评价指标却没有与时俱进,当课改工程中的各配套系统的改革步调不一致时,就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课程开发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教学内容的选编到评价方式的确定都应该是逐项落实的,而且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保障。但现在的校本课程多成为了一种展示课,十分的零散,没能形成一门真正的课程。
现在很多学校实行三级课改,上级会逐级要求各地根据现有的情况开设一些特色内容。像我们学校也会被要求根据现有的器材、场地等条件,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并将此作为本学校的改革创新进行推广。就我们体育学科来说,如果按照国家大纲来走的话,一些传统的、民间的运动如毽球、跳绳等都是没有正式作为课程被传承的,但现在就会要求我们教师在课程里加入这些传统运动的教学。我在学校上过一节毽球的公开课,而且还将“快乐体育”的理念融入其中,找了四段不同风格的音乐,在带学生做基本活动、游戏、自由练习时都会根据当时的情境配上适合的音乐,比如说我讲了毽球,就会根据踢毽球的节奏来配音乐。虽然说我们学校在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目前的这些校本课程都还只是展示性质的课,从内容选择到教学实施都得靠教师的一己力量来完成,而且只需要准备一节课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一锤子买卖”,在科学性、系统性方面跟新课改所要求的“校本课程”应该还是存在不小差距的。目前,对校本课程如何评价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就拿我所教的体育课来说,项目与项目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而且最新的教学理念也是应该体现在评价指标中的,但现实情况的发展往往较为滞后。比如说我在努力体现“快乐体育”的理念时,可能有一些较年长的教师就会很困惑,上课还要弄音乐,课上老师也不够严肃,一节课如此折腾是在干吗呀,因此,等到课堂评价时他们就会觉得训练密度、负荷都没上去,会觉得这是一节不合格的课。其实,不是教学本身没达标,而是评价的标准不适用于新的教学内容。试问,毽球怎么可能达到与篮球、排球、足球相当的练习密度呢,所以说旧标准已不完全适用于新课程的评价,我们的校本课程体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常抓落实――完善课改配套体系的攻坚关键
课改在提出的时候本身还是不完善的,因为许多配套的政策都还没有出台,当时教育各方都明确指出课改方案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宣传力度、保障力度都不及最初倡导时那么“给力”了,这就使得课改体系的完善期变得越来越漫长,从而使新课改实践过程长期处于一种低效的状态中。凡事都缺不得“认真”,事物都是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怕的不是最初的不完善,而是走着走着就忘了还有待完善的部分,丢了那份想要尽快把缺漏完善的“认真”。
我们要实施一个项目时,相应的监督、反馈机制都应该配合到位,而不能只传达精神却没有保障落实的配套制度。要做到这点关键还要看是不是真下了决心,用充足的投入去保障落实。试想,如果没有行动监督,你要求我每学期上交10份听课记录,那我就很可能会在期末的时候在办公室里给你统一“编写”,但有了监督就不一样了,至少能保证我确实到教室听课了。所以,新课改的监管不能只停留在一个验收“材料”的阶段,而应该深入一线,去切实监督课改行为,这虽然增大了课改的成本和人力投入,但确实是保证实效的不二选择。所以我认为,课改效果验收不能只采用所谓的目标评价,还要在过程监督、行动监督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国家在考虑教育投入时要将这样过程监督的“附加成本”也考虑在内。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在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引领下,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独有特色。
关键词 国家课程标准 校本体育课程
自国家实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各领。广东碧桂园学校作为一所全寄宿的民办学校,资金充裕,生源充足,师资队伍强大,在体育教学改革上始终走在同行前列。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广东碧桂园学校已经创建了较完备的校本体育课程体系,并出台了《广东碧桂园学校体育课程校本化大纲(初稿)》。当初,由于国家新的课程标准刚刚颁布,新旧课程标准正处于转变期,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和编写校本化体育课程大纲及教材内容,既因经验明显不足,又因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撑,确实具有挑战性,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体育学科组在学校领导和学校教科所的大力协助下,迎难而上,齐心协力,认真领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模式,深入研究国家新的课程标准精神,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大量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局部阶段性试验,经过反复论证,确认可行,最后定案。《大纲》的出台,凝聚了学校领导的智慧和各位体育教师的大量心血,从实行校本体育课程的效果来看,无疑是成功的,具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
一、学校体育现状
(一)组织结构
学校领导始终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组织结构完整,由副校长监管学校体育工作,成立体艺中心,由主任负责主持全校体育工作,主任下面设体育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教研员、项目训练组长;管理制度齐全,管理措施规范;定位高,目标高,要求高,投入大。
(二)体育课程结构
我校校本体育课程的基本组成:理论层面的有《广东碧桂园学校体育课程校本化大纲(初稿)》、《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标准》、《广东碧桂园学校晨练指导手册》、《广东碧桂园学校小学晚上活动课程核心知识》、《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篮球、游泳、排球、武术、跆拳道)评价标准》、《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细则》、《体育专业教师管理方案》等;操作层面的有:全校性的晨练、大课间体育活动、富有特色的校本体育课和国际部MYP中学体育课程、全校性学生体育兴趣特长课、校专业队训练、对外比赛、小学晚间活动、富有凝聚力的体育俱乐部、一年一次的大型体育节等。
(三)专业齐全的教师队伍,完善的硬件设施,充足的体育器材
我校寄宿学生4000多名,为了配合校本课程的开展,目前共有来自全国各地优秀体育专业教师25名,涉及篮球、排球、田径、武术、跆拳道、体操、游泳、足球、乒乓球九个专业;近几年学校投入逾千万元资金,对原有体育场馆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新建许多场地,目前运动场地总面积约54000m?,全部场地均为PU材质:全校共21个标准篮球场,8个灯光篮球场,篮板总数93块;13个排球场,其中7个灯光球场;室外灯光网球场1个;乒乓球室1个,乒乓球台26张;200米塑胶田径场1个,400米塑胶田径场1个,11人制标准人造草足球场1个,7人制标准人造草足球场2个;器械场地3块;室内25米恒温游泳池1个;室外50米标准游泳池1个;室内配有2个带电子记分系统的篮球场和排球场综合馆1个;武术和跆拳道训练室3个;学校每学期投入购买体育器材的经费均在2万元左右。正是由于有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我校校本体育课程才得以顺利实施。
二、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
(一)学生晨练和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为了加强在校学生的晨练工作,体育学科组制定了《广东碧桂园学校晨练指导手册》,内容包括:晨练的作用和意义、晨练注意事项、晨练实施原则、晨练出现问题及处理、晨练的组织安排、晨练的检查评价和反馈、晨练内容总汇以及晨练游戏参考案例几大方面。并对全校教师进行晨练培训,我校每位非体育教师都能指导学生进行晨练,目前学校晨练开展得有序、有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声有色,已经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根据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学生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球类、跳绳、健身操、武术操等,学生受益良多。
(二)校本课程开设特色突出
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我校办学优势,制定校本课程标准,精选校本项目,规范授课内容,将“游泳、篮球、排球、武术和跆拳道”列为我校校本体育课程项目,并力求办出特色,并在课时安排和教师配备上予以倾斜。我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授游泳、武术和跆拳道课程,并向社会承诺凡入读我校的学生毕业后将100%学会游泳;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增加篮球项目;从初中开始增加排球项目,所以从我校配备的篮球场和篮板数量以及排球场数量即可看出,这两大球在我校的普及程度,每到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所有场地人满为患、热火朝天、斗志昂扬。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五大项目的发展,体育学科组依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广东碧桂园学校校本体育课程(篮球、游泳、排球、武术、跆拳道)评价标准》。
(三)富有创意的学生兴趣特长训练和成效显著的专业队训练
从2009年开始,我校对下午学生课外活动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规范安排,创造性地提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体育兴趣特长生训练,并纳入课表加以执行。以一学年为周期,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篮球、排球、游泳、武术、跆拳道、田径、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九大项,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进行选择,指导教师全部为专业体育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同时也便于发现特长人才,有利于我校各专业队的训练和人才的培养,目前我校有上述九大专业校队,多年来在体育学科组各位专业体育教师的辛勤耕耘下,田径、篮球、游泳、武术、跆拳道、排球、乒乓球和足球等项目参加省、市、区、镇和国际联盟学校比赛,硕果累累,捧回一个又一个奖杯,享誉珠三角,这就是我校校本体育课程下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时,学生群体体质健康水平稳步增强,运动能力大幅提高。通过我校校本体育课程的实施,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完全超过了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规定的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的要求。可以大胆地说,我校实行的体育兴趣特长课无疑又走在了同行们的前面,这正是因为我校领导具有高屋建瓴的前瞻性,同时凝聚了所有体育教师的集体智慧。
(四)精彩纷呈的体育节,我校一张响亮的名片
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发展
教师通过自编教材、选编教材、选用优秀教材、拓宽现有教材、挖掘社区资源等五个渠道挖掘校本教材资源,确定课题内容后向学校申报;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确立课程纲要;任课教师实施教学行为;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做好监控、验收、测评工作,参与听课、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学期末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经验、解决问题,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编辑、实施。
幸福体验拉动学校发展
教育不是束缚和禁锢,而是释放和体验。
体验式德育活动让育人从管理走向唤醒。学校通过体验式德育活动唤醒学生内心优良品质的种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设立主人翁值周班,唤醒责任之心。值周班成立关灯组、捡废纸等若干个小组,课间饭后他们活跃在校园,遇到废纸就弯腰,听到脏话就制止,遇到吵闹就劝阻……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实行无人监考制,唤醒自律之心。设立“无人监考考场”,本着自觉自愿原则,鼓励学生提交申请,自觉接受无人监考,弘扬诚信精神,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
放映优秀影片,唤醒感恩之情。坚持每周三的晚上放映优秀影片,电影《背起爸爸上学》就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意义。八年级学生苏晴看完影片之后深有感触:“影片中那个地方那么穷,他们还能努力学习,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回报每天辛苦忙碌的爸爸妈妈!”学生由亲身体验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开设离校课程,唤醒幸福之情。通过开设特色离校课程,举办“毕业生与母校心连心”座谈会,让学生在感动中体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幸福之心走出校门,迈向新征程。
体验式课堂学习让孩子从收获知识走向拥有智慧。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怎样将枯燥的知识变为有趣的思考,让学生从收获知识走向拥有智慧,感受到学习的幸福,这是学校一直思考的问题。
学校通过分年级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让教师找出问题,确立了用新课程建设来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的思路。提出“讲练结合、及时反馈、重在落实”的教学原则,采取“四环节目标教学法”,组织骨干教师上观摩课,青年教师上过关课,进行合格课考评验收。课堂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有问题引导,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和网络资源,为学生体验式学习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在体验式课堂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
体验式实践活动让师生在行动中走向完善。学校一向以“书香校园”闻名,制订详细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开展读书笔记展评、阅读沙龙、十分钟论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评选出教师读书标兵、学生读书标兵、书香家庭等。身心健康是承载幸福的基础,学校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组建田径队、篮球队,开发学生的潜能。趣味体育活动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组建国旗队、校园广播站、校园编辑部,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合作能力。
科学评价助推学校发展
教师评价合理。学校制订《吴村镇中心校教职工业务考核细则》,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实行教学成绩、工作量、师德、科研、专业发展等多元评价,形成激励机制,积极为教师营造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
学生评价科学。学校制订《吴村镇中心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印制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内容涉及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健康发展水平等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身心健康。
快乐成长加速学校发展
“教育即生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不断提升、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持续获得,这是师生成长的生动内涵。
学校把“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作为学生成长的切入点,使学生具有“大气、才气、灵气”。学校编制《论语选编》《孝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德育校本教材,使学生知“书”达礼。通过自评、互评进行师德师风测评活动,促使教师自我反思。开展“明势、取道、优术”教师座谈,激发整个教师队伍的奉献精神。在专业成长方面,加强教师读书学习,让教师感受课改气息,教师之间通过专业切磋,合作分享,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师授课水平,营造教研风气。
质量提升成就学校发展
在全校师生的智慧探索和不懈努力下,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成功承办辉县市第二届校长论坛,2013年3月份顺利通过了河南省一类食堂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