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镇化发展规划

城镇化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镇化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镇化发展规划

城镇化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原则;思路;发展

1 村镇规划突出问题

1. 1 规划管理法律地位未真正确立

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主体虚置或弱置,影响城乡发展和规划目标的实现。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对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界定各执己见,导致在实际管理中执法主体模糊不清。另一方面,有些地方长期以来没有规划机构、没有编制规划、没有规划执法权,造成规划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1. 2 规划管理机构无统一规范依据

城乡规划法中尚无统一具体的规划管理机构名称设置规定,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存在着与《城乡规划法》所赋予职责不相符的问题。1)机构设置名称不规范。当前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不规范表现在名称不规范、归口不规范、级别不规范、编制不规范等方面。2)机构设置体系不健全。规划工作没有形成有效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体系,城乡规划管理没有达到它应有的覆盖面。有些地方没有专门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建制镇规划基本是空白,急需加强此方面的工作。

1. 3 规划权限界定不明影响城乡规划整体发展

《城市规划法》明确赋予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十种管理权限并要求依法实施城乡规划。有些地方未严格按法律赋予的权限进行规划管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擅自下放规划管理权,人为造成规划管理秩序的混乱,给城乡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副作用。

2 村镇规划原则

2. 1 用地统筹和城乡统筹

用地统筹的核心是土地的集约利用,主要是指产业和城市发展高度融合、在单位土地上产值最大化的土地高效利用、科学的土地规划比例和人居产业联动发展。城乡发展统筹是以社会均衡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主要是指通过产业的发展吸纳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通过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协调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城镇的辐射效应带动农村发展,融入区域大发展,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施。

2. 2 生产性投入和生活性投入

在城镇化建设中政府需要通过引导性投入建立新的产业发展平台,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进行投资拉动产业发展。生产性投入包括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投入、产业服务平台投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生产业投入。生活性投入包括公共设施投入、居民消费投入、城市环境建设投入、市民安居投入。两个投入可以解决政府独自实施城镇化的资金困境,同时调动企业、居民的城镇化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效果。

2. 3

平等的市民待遇和平等发展机会

平等的市民待遇是指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进城的权益保障,享受到与原有城镇居民同样的身份待遇,平等的发展机会指的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进城的收入保障,通过产业的发展保证农民变市民过程中,农民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的充分就业机会。平等的市民待遇要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户籍等若干领域的改革,使农民在身份上和城市居民平等。平等的发展机会是指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为进城农民提供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的基础保障。

3 方法及思路

3. 1 扩大总体规划区域

总体规划范围扩大并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做出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3. 2 深化城镇体系规划

加深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深度,增强它的系统性、预警性、整合性和可操作性。城镇体系规划可以延伸到村庄,对村镇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进行合理的布局,配合土地利用规划,从区域的角度对村镇的整治和发展起指导作用。

3. 3 城乡一体化的规划

城市和农村应该一起统筹规划以解决面临的问题,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体制、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一体的土地制度、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制、一体的基础设施体制、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

3. 4 专项的城乡统筹规划

根据城乡关系和矛盾修编解决这些矛盾的专项区域规划。对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编制规划是对总体规划的若干主要方面、重点领域的展开、深化和具体化,须符合总体规划的总体要求,并与总体规划相衔接。

4 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建议

4. 1 村镇建设目标要与农村发展的核心目标相联系

在村镇规划建设过程中,按照“量力而行、适度集聚,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的要求,加快农村集中居住点及康居示范村建设。以现有的行政村为中心,按规划保留、扩建、新建三类标准,完成农村集中居住点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通过一定时间规划建设,将自然村庄逐步迁并农民集中居住点,对规划外的原有自然村庄逐步完成土地复垦。认真编制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引导乡村发展,实行分类分区指导,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注重实现民众的自我管理和组织。

4. 2 有整体的长远规划并吸收民众全程参与

强调城乡规划立法的重要性,将指导性区域规划上升为立法性规划,明确要求制定相关村镇规划,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村镇建设规划分层次进行,形成市域、乡镇、村庄三级完善的规划制定管理体系,规划从上到下呈金字塔形,形成规划统一、区域统筹、公众参与的完整体系。在村镇建设活动全过程中实现权力和决策权力再分配,让农民参与进来,组织起来,对当地公用事业建设产生认同感和拥有感,保证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4. 3 村镇规划建设监管机制和过程管理

建立以乡镇、村为单位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村级成立规划建设工作管理小组,负责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日常工作,乡镇镇区的管理可以纳入市域的总体规划,按照城乡规划总覆盖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规划内容,不断提高城乡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小城镇建设应开展专项设计,按照功能定位准确,坚持节能节约的原则设计。采取相对集中公共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和公共设施配套经费的开支,避免城镇化进程中的浪费现象。

4. 4 城镇历史文化保护

城镇开发建设中要保护有价值的古建筑,挖掘城镇历史文化,精心规划设计,建设亮点工程,打造特色城镇,通过深挖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城镇建设品位,使其成为镇区新的亮点。

5 结语

村镇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关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规划既是行动的纲领,也是行动的方案。推进城乡规划统筹发展必须把村镇规划作为龙头,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城乡统筹、市域统筹、经济与社会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等角度来考虑,坚持高标准编制规划,并通过搞好规划加快城镇化建设工程。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 中国城镇化―――机遇与挑战[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邹兵. 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城市规划,2003(15):79-81.

[3] 赵钿. 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 小城镇建设,2005(21):105-107.

城镇化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学规划 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是我市近几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如何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特别强调要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障。

一、西安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西安市第四轮总体规划确定了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策略是:增强极化、扩展规模、轴向密集、带动侧翼。即强化以西安都市圈为核心的陇海线城镇空间轴带,以关中环线西安段为依托形成城乡发展环线,带动整个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以秦岭作为生态屏障,环山路以南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城乡的发展。环山路以北作为城乡布局和发展的主要地区,以主城区为核心,中心城镇为节点,快速骨架交通体系为依托,形成“一城、一轴、一环、多中心”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沿西安“米”字形综合交通干道形成六条小城镇发展轴,呈放射状向外发展,辅以沿环山路形成的生态轴,逐步形成点轴状城镇布局框架。

村镇发展空间布局采取“点轴扩散、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极核发展战略,即以乡镇为基点,沿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发展轴线,建立了乡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村镇等级体系。规划依托60个小城镇,重点发展中心村,并在中心村设立农村新型社区安置点,逐步完善和整合基层村。

重点规划发展区域:按照“一城多心”发展规划,优化提升主城区,加快三个副中心城市(阎良、临潼、户县)、五个城市组团(高陵、蓝田、周至、常宁、洪庆)及60个小城镇的规划建设。

二、县城及重点镇规划

依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及《大西安发展规划》,我市对四县的县城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职能得到了提升、规模得到了拓展,具体为:

户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副中心。全国农民画创作交流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后备基地,富有山水人文魅力的新兴健康型城镇。城镇建设用地从34.5平方公里调整为65平方公里。

蓝田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卫星新城。西安休闲旅游目的地,新型商贸服务中心。城镇建设用地从13平方公里调整为18平方公里。

高陵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卫星新城。西安装备制造业基地,省级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城镇建设用地从10平方公里调整为15平方公里。

周至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卫星新城。西安市的生态屏障和优质水源地,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后花园。城镇建设用地从12平方公里调整为15平方公里。

打造一批重点镇、强化典型带动作用。以全市13个省级重点镇及60个市级重点镇建设为契机,规划建设多样化的城镇类型,突出各城镇特色,加强典型带动作用:其中交通枢纽型城镇,如临潼新丰镇和长安引镇;工业型城镇,如高陵泾渭镇;生态旅游型城镇,如蓝田汤峪镇;文化型古镇,如周至楼观镇;农业高科技型城镇,如户县庞光镇;商贸型城镇,如阎良关山镇。加快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形成一批规模产业、特色产业、新型产业,从而为周边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按照陕西省建设厅《陕西省重点镇建设标准》、《陕西省重点示范镇规划编制技术要求》,我市组织编制完成了6个省级重点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提出了镇区整体的空间形态以及镇区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控制要求,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貌导引和适合镇区发展的环境意向设计。依据西安市第四轮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于2020年底建成工商贸型城镇18个、农工贸型城镇24个、旅游度假型城镇8个。

三、村镇布局规划及撤并村规划

村镇布局规划是对村镇空间结构的合理安排,是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我市村镇布局总体规划是在西安市城镇体系规划、西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据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办法》规定,并结合西安市交通、教育、医疗、环保、产业等各专项规划协调统筹下进行的,着重加强了各层次、各专项规划编制的衔接工作。村镇发展空间布局以乡镇为基点,建立了乡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村镇等级体系,形成了梯度有序、开放互通的村镇空间结构体系,确定了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及空间分布。规划确定全市乡镇102个,中心村395个,其中长安44个,临潼58个,灞桥17个,阎良17个,周至72个,蓝田97个,户县74个,高陵16个。规划依托小城镇,重点发展中心村,逐步调整和完善基层村,引导鼓励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进入城镇。

撤并整合村庄布局,达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的。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撤并整合分散的自然村落。对人畜用水严重短缺地区、地质灾害区、防洪区、行洪区等不宜人居的区域内不得布局村庄;对文物、生态保护区、生态敏感区范围内的村庄,以及150人以下或50户以下的零散居民点要逐步撤并,选择交通方便、自然环境适宜居住、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地方合并规划新村,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居住。对布局规划要撤并的村庄,今后不再新批宅基地。依据各区县村镇布局规划,到规划期末,全市合计撤并行政村116个,自然村293个,共节约建设用地48500亩。

四、县城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城发展建设速度过快,突破了规划范围。由于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建设速度加快,原有规划的规模、范围已经不能满足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突破规划区范围的建设时有发生,这给县城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是部分区域详细规划编制的缺失。由于我市四县规划编制经费不足,技术人员缺乏,致使四县部分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无法编制,也导致这些区域的规划审批依据不足、无章可循。虽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固有的做法,但是最终还是没有从立法的角度予以确认,没有法律依据。

三是建设用地控制协调机制欠缺。一方面由于一些县城(高陵、户县)发展速度迅速,招商引资项目很多,都希望能尽快落实建设用地,尽早建设;另一方面,土地的出让和划拨程序由国土资源局管理,他们在出让和划拨土地过程中和规划部门缺乏有效的衔接,经常是根据项目的紧急程度予以批地,造成土地已经出让而规划部门却不知道的尴尬境地,严重损害了规划审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是小城镇规划编制滞后。上一轮小城镇规划年限均已到期,需要进行规划修编,新设镇也急需编制规划。但由于规划编制经费严重短缺,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制约着规划的修编和编制工作。

五是规划管理机构人员编制不到位,四县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县村镇建设管理站人员编制均较少,各镇没有专职的规划管理人员,且管理人员调整频繁,工作延续性差。

六是村镇规划实施管理审批程序还不够规范,各镇基本没有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除省级重点镇),规划审批公示制度不到位。

五、相关建议及对策

一是建议市政府在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能考虑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实际需求,适当将建设用地指标向各县城及各重点镇倾斜,以保证我市的城镇体系规划更趋科学性、协调性。

二是在规划编制经费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往年我市对各县及重点镇的规划编制都给予了经费上的补助,今后我们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专项经费,加大对各县及各镇的规划编制经费支持力度。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各县城及各镇的规划编制及管理的指导及监督力度,确保各县严格规划执法,发挥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保证各县的建设目标顺利实施。

2014年12月7日

参考文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

陕西省重点镇建设标准

陕西省重点示范镇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作者简介:

城镇化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产业规划;旦八镇

中图分类号:TU98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0-1996-04

Industry Planning of Danba Tow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WANG Yan-an1,2,LI Zhi-min1,WANG Cui-ping1,LIU Dong1,LI Feng1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2. 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Hubei,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anba town’s industry status,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was conducted respectively and key characteristic industry’s spatial layout according to industry cluster theory and the "one village one product"economic theory and the growth pole theory was proceeded.

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dustry planning; Danba town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旦八镇位于志丹县县城西部45 km的洛河沿岸,是陕北历史名镇。自古以来,从延安西出甘肃、青海,北抵宁夏、内蒙,旦八镇成为重要的交通关口和商旅重镇。地势可分为“四岭三川两条沟”,土地面积322 km2,总人口达3.2万人。现辖18个村委会,102个村民小组,147个自然村,农业人口9 600人。旦八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08年底,旦八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 94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 108万元,完成财税征收1 300万元,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8 3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600元。如何统筹旦八镇城乡产业发展,并建立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如何培育乡镇企业并推动其发展,如何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聚集,并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是新时期旦八镇产业发展的新课题。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旦八镇产业规划尤为重要。

1旦八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发展优势

1)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旦八镇位于县城西部45 km处,东临周河、双河,西依金鼎,北接纸坊,南连永宁、义正,域内公路四通八达,是志丹县西川交通枢纽和贸易集散地,这为旦八镇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2)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旦八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大大提升,这为旦八镇产业尤其是加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3)域内石油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呈跨越发展趋势。延长油田有限公司西区采油厂指挥部在旦八镇驻扎,大大带动了镇域经济发展,这为旦八镇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需求条件。

4)乡镇企业发展迅猛,特色产业异彩纷呈。旦八镇现有企业300余家,特色产业有山地苹果、荞麦、糜子、马铃薯等,且呈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势头,这为旦八镇产业尤其是加工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发展机遇

1)各项宏观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这也正是该区急需发展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使地方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品,同时也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地方特色产品。而国家为建设新农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体系的完善,亦为区内村镇建设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发达的市场经济观念。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旦八镇政治、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活动的关系不断理顺,这都为全镇的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1.3存在问题

1)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小;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第三产业规模较小,产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不突出,缺之市场竞争力。

2)科技水平、资金的制约。全镇经济结构的优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资金紧张这一矛盾缓和的任务还很艰巨,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素质还有待提高。

2旦八镇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依据

2.1产业聚集理论

产业聚集指的是同一类产业在一个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其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这些产业基本上处在同一条产业链上,彼此之间存在共性和互补性、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撑的关系,并导致技术、信息、人才、政策以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得到充分共享,聚集于该区域的企业因此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进而大大提高整个产业群的竞争力[1-3]。

因此可以通过旦八镇围绕山地有机苹果种植、加工、销售建立苹果产业聚集区,围绕小杂粮种植、深加工和销售建立小杂粮产业聚集区等等,空间聚集化的相关企业可以获得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有利于获得外部经济和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产生等竞争优势。因此,现代企业在利润的驱动下,自然不约而同地选择空间上的集中。

2.2“一村一品”理论

“一村一品”运动起源于日本大分县,指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特点和区位特点,面向市场培育乡村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有利于集中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农业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推进,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顺利进行[4-6]。

2.3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并不是发生在所有地方,而是发生在一些增长极(增长点)上,这个增长极在空间上就是产生聚集的城镇,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7-8]。据此理论,旦八镇镇区就是带动旦八全镇及志丹西南四乡镇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发展旦八镇经济,重点是培育发展旦八镇的主导产业,以业兴镇,通过产业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培育小城镇这个载体本身的功能。旦八镇小杂粮、山地有机苹果、鸡羊等农产品资源丰富,应该将农产品加工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区域“块状经济”,形成有特色的产业化、城镇化增长方式,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和小城镇建设的双重规模效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旦八镇产业发展规划

3.1产业发展战略

依据旦八镇发展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战略是:工商兴镇,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持,科教奠基,跨越发展,奋力打造结构合理、特色突出、高效优质的产业体系。

3.2第一产业发展规划

随着旦八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第一产业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发展目标,建设合理的农业体系。应遵循自然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优势,围绕小杂粮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促进大宗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基地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规划期间,继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同时,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特色农业,并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升级和对其他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1)做大做强草畜业基础上的养殖业。进一步坚持草畜业强镇富民的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强化扶持措施,继续坚持“大户带动、小户覆盖、科技支撑、加工增效”的产业化路子。在草畜业的带动下,逐步建立区域化、规模化的牛、羊、猪、鸡养殖基地,使旦八镇养殖业得到全面发展。在区域布点上选择沙渠、五里湾、张台、马莲崾、麻子沟等村发展以羊为代表的养殖业为主(图1)。

2)凸显棚栽业为主体的农业。按照“优化布局、市场引导、科技支撑、政策牵引、典型示范、效益驱动”的思路,坚持稳定发展大棚,积极发展弓棚,努力扩大露地菜种植面积的“三菜”并举发展策略,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拉长蔬菜产业链条,力争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产业市场化运作等方面取得突破。立足地方群众生活需求,充分发挥川、台地优势,在洛河流域有条件种植蔬菜的村组大力发展棚栽业,重点选择石洼庄、吊坪、何家洼、柏叶沟、刘湾、甘叶沟、建湾等村以发展荞麦、糜子、马铃薯等特色农业为主(图1),实现城乡蔬菜自给有余的目标。

3)培育林果业。按照“绿色产业富民”战略,着眼于建设山地有机苹果园这一目标,从标准化建园入手,在坚持适地适树、择优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壮大苹果生产基地规模,重点在适宜发展苹果的区域如元峁湾、沙坪庄、双墩、槐湾、墩湾等村以发展山地苹果为代表的林果业为主,大力发展山地苹果,着力建设优质山地苹果生产基地(图1)。

4)做精小杂粮。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化营销”的思路,立足基本农田,在精耕细作、品种优化、龙头带动、强化营销上求突破,在建基地、抓示范、创品牌、占市场上见实效。以比较效益为导向,大力推行先进耕作技术,积极推广优良作物品种,实现小杂粮种植上等级,与市场接轨。

3.3第二产业发展规划

坚持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为切入点,围绕农业产业化和为大中城市配套服务的方向,大力推进新兴工业化进程,使工业成为带动农业产业化、带动人口就业的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以农产品深加工、石油资源开发、建筑建材为主的支柱产业,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构筑合理的产业结构;同时,优化管理体制,依托科技,大力发展技术产业,提高企业的素质和效益,为提高全镇经济总体实力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证。

借助石油产业开发,积极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实现企地共建,互惠互利。

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建材产业,积极引导建材企业研发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和新型轻质建材产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使建材业成为全县工业的重要增长极。

积极培育和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旦八镇及周边地区丰富的农牧产品资源,努力做大做强农产品深精加工产业,使其成为继石油开采业后的主导产业。如牛羊肉系列、糜子黄酒、豆制品、沙棘、小杂粮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空间布局上,重点规划建立基地化、规模化的集约型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图2)。

3.4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以一、二产业发展为基础,按照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的要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餐饮业、建材、商贸、交通运输、汽修等领域,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科技含量以及经营效益,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为旅游业的发展服务。同时,加快农村商业零售网点建设,完善农副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物资批发市场,积极发展配送中心,加强重要商品储备库、粮食流通通道等设施建设,形成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小型零售商店相结合,综合商场与专卖相结合的服务网络。在空间布局上沿过境路为轴线形成产业发展带,拓展以镇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农村建制镇的三产服务业(图2)。

4小结

通过对旦八镇产业发展进行规划,为旦八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行动指南,但这是自上而下的规划,尚需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实施一定的指导性措施,以使村组和农户能积极投入到规划的实施中来,变自上而下的规划为上下联动,这样实施效果会更好。旦八镇应以此为契机,使产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曾光,周伟林.产业聚集理论及进展[J].江淮论坛,2005(6):5-10.

[2] 彭文斌.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3] 徐康宁. 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4] 周青林. 特色产业开发与一村一品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吉林永吉岔路河特色农业开发区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5] 杜青林. 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强村富民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村经营管理,2006(7):4-8.

[6] 卢向虎,秦富.国外“一村一品”运动对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J]. 世界农业,2007(10):16-19.

[7] 颜鹏飞,邵秋芬. 经济增长极理论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2):2-6.

[8] 严清华,肖依虎. 武汉腾飞与中部经济发展――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战略思考 [J]. 学习与实践,2006(3):20-25.

城镇化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概况。从国土而积上说,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国,但人均仅占世界人均土地的三分之一;耕地总而积是世界第四,林地而积是世界第七,且人均仅是世界的七分之一。

第二,我国的地貌山地较多,土地利用的地区差异较大,耕地资源紧缺。我国的平原、盆地等可开发的后备资源仅有7600万公顷,可开垦而积只有1388万公顷。耕地多分布在东南部。而由于我国的耕地土地资源分布十分不均匀,开发历史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第三,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各种用地均不能满足需求,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耕地而积还在不断缩减。尤其是目前我国的耕地主要是以中低产为主,许多地方的农作物种植不合理,生产潜力发挥较低。

我国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我国城镇土地资源指的是在城镇建设的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土地。从其定义可以看出,我国的城镇土地资源即指己经用于建设的土地,同样也包括了己经列入到城镇规划范围之内但尚未开发的土地。

我国城镇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第一,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的矛盾尖锐。目前我国城镇化的重点就是发展小城镇。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无论是新城镇的出现还是原有城镇的用地扩张,都意味着城镇的建设需要大量土地来开发建设。

第二,由于小城镇建设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城镇地位与作用。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仍然以粗放型发展为主,这种发展方式和我国人多而地少的国情不相符。在许多发展较好的地区,城镇之间距离小,仅有少量耕地可耕种,尤其是耕地的质量更是受到了城镇发展的影响而不断下降。人均耕地的减少,则导致了土地产值下降。

第三,目前由于我国的城镇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的管理失去控制,土地利用率较低,存在着很严重的浪费现象。小城镇建设的膨胀式发展,导致了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城镇为了追求规模而对一些土地在使用而积上失去了控制,集中体现在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进而导致建设用地闲置等浪费现象频出。

第四,城镇的集约效应过低。基于目前我国城镇自身特点,土地的使用强度比较低,效益也较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迅猛而城镇缺乏微观市场调控,导致了城镇发展过程当中用地规模超标的问题较严重:有些城镇过度扩大规模,盲目征用耕地。

第五,管理不科学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城镇发展的脚步和城镇经济发展的速度不能相协调,导致了城镇建设往往疏于对环境建设的投入。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不经处理肆意排放,导致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土地的质量也不断降低。

第六,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并不能适应我国的城镇发展现状。多数城镇的新批用地管理混乱,出现了许多非法占地、先占后批等违规现象。尤其是一些土地被征之后闲置,导致了农民耕地连年减少,引发大量矛盾。在征地过程中,对于农民的补偿不足侵害了农民合法权益。

城镇土地资源利用发展的原则指的是在选定土地资源利用方案、对土地资源配置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必要准则,具体句括以下几点:

优先原则。耕地是必不可少的土地资源,是农业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及发展是国家经济、政治以及整个社会稳定及发展的基础。而农业以耕地为生产对象,对土地的肥沃程度、形貌状态等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宜农土地应该优先作为耕地应用在农业生产中。

整体原则。土地资源作为生产资料具有多重用途,不同行业领域的生产者对其有各种不同的需求。因此,在任何地区就土地资源利用配置过程中结构布局,应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只有这样,在协调各产业、各部门对其需求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地”尽其用,以避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可继承原则。土地资源利用配置与布局是人类长期生产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是有其合理性的。在对城镇土地资源进行配置时,应当考虑其土地利用发展时序,即现在与将来的土地资源利用配置。

动态原则。土地资源是自然经济的集合体。作为第一产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时,与生产力的结合构成了最基本的生态经济系统;同时,作为其他产业的生产要素时,在某一特定时空中又是一特殊的社会经济系统。

可持续原则。在20世纪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被提出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以及原则也相继确立,城镇土地资源利用配置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实质上是指在达到现在和将来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同时,要保证土地生产力的持续性。在建立可行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路线并保证城镇经济实体的同时,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对我国城镇土地资源发展规划的建议

首先,要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按照效益最优原则,确定有级差的地价,调节土地供给,尽量合理规划工业用地,将“占地多、效益低”的工厂逐步迁出城镇中心位置。其次,在城镇中建立起分布合理、类型多样的生态绿地系统,充分满足城镇居民的审美、心理、生活要求,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再次,合理地开发城镇土地资源。城镇空间的扩展往往意味着对城镇生态系统的破坏,一部分生产者对于资源的不合理占用就意味着侵害了他人的利益,所以要合理开发利用城镇土地资源。

合理规划城镇绿地,促进城镇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由于城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周围生态平衡,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在满足城镇居民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品质,建设和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维持城镇生态及优美景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要保护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制定保护措施,防比过度以及不当开发;第二,完善景观结构,使得城镇绿地分布合理,建立起可以自我供给的动态城镇生态结构;第三,保护生态多样性,用多元化、多样化的景观实现生态发展;第四,采用低能战略,鼓励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节约用水、控制径流等方式节约能源,控制自然灾害;第五,重视建立城镇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生态环境与绿化系统的一体化发展。

对小城镇的土地投资制度进行创新,发挥投资的作用推动城镇建设。曾经,单一的政府投资政策制约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脚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城镇土地政策极大地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城镇发展的格局。

城镇化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一、做强工业,增强镇域经济实力,即实力*;

在企业对接上要做好媒人,搭建平台。做好村企对接工作。充分发挥企业与我镇行政村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的有利条件,通过项目帮扶的形式,积极引进来,使企业把加工项目放到结对帮扶村,建立生产基地。在政策服务上当好保姆,乐做“打工人”。继续执行并完善《*镇党政领导联系企业责任制》和《关于进一步鼓励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优化服务。积极帮助企业主落实各类政策处理,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狠抓自主创新,增强发展动力。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争创行业知名品牌。在依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土地存量,及时争取规划调整,提前实施园区建设计划。

二、做稳农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即活力*;

扩大油菜、早稻及单季稻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和特色水果。充分利用农民信箱、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强化宣传,做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销售工作。充分发挥农办技术推广作用,做好农、林、水产、农机、畜禽等的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真正发挥科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搭建好农业龙头企业与散户的联系平台,充分发挥镇域内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着重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农副加工业,努力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

三、做靓城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即魅力*;

在完成镇文体商贸广场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启动建设,为居民及工业园区职工提供活动场所。完成镇商贸住宅区部分区块配套道路和绿化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修建棉花仓库至新村道路,建造社区公厕和垃圾收集房。巩固村庄整治、生态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各村(社区)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等,加强管理和监督。

四、做实民生,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创建和谐平安*,即合力*;

针对低收入农户的实际情况,对有发展能力的对象根据其意愿帮助其参加相应的培训,提高市场竞争力,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对其进行扶持帮助;对老弱病残对象则予以资金帮助。完善自来水厂、垃圾中转站管理和运行体制。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坚持做到依法治镇;搞好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充分发挥调委会、调解小组和调解员的作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严格执行工作相关规定,实行接待负责制和分级处理制,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积极争创“平安村镇”,同时在各村开展好“平安村”的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稳定和谐社会局面,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为我镇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