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韭菜的栽培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韭菜(Allium tuberosum)是百合科葱属(Allium)多年生宿根植物,在我国栽培区域极广,而且我国韭菜的品种资源丰富,栽培技术也居世界前列。但针对生产嫩薹为主的韭菜花品种的报道与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多是以生产青韭、韭黄为主,采收韭薹为辅的品种[1]。韭菜花含有大量有机元素,风味鲜美,且营养和市场价值高,因而被消费者和生产者所接受。经过多年的推广,已经有多个省市大面积种植,大部分产品销往中国港澳地区以及出口到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在国际蔬菜市场中极具竞争力,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出口创汇型蔬菜。而作为全年均可抽薹采摘的台湾年花韭菜品种,以每年4~11月为抽薹旺盛期[2],几乎天天都可采摘上市,因此对其病虫害的防治尤为关键。为此,笔者就年花韭菜有机栽培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1 年花韭菜常发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1 灰霉病
①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散生白色或浅灰褐色小斑点,由叶尖向下发展,后扩大成大片枯死斑,多呈半圆形或“V”字形,引起半叶或全叶枯焦。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稀疏的灰褐色绒毛状霉层,伴有霉味,严重时引起整簇溃烂[3]。低温高湿是年花韭菜灰霉病发生的主要条件,秋末冬初低温多雨天气,年花韭菜灰霉病发生严重。
②防治方法 适时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培土、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高含磷钾有机肥,提高作物抗病性。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WP,叶部型)300倍液、10亿个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 500倍液、80%乙蒜素EC(乳油)1 500倍液、1%长川霉素EC 500倍液、10%多抗霉素WP 500倍液、农抗120瓜菜烟草型AS(水剂)500~600倍液等。
1.2 疫病
①为害症状 俗称“烂韭菜”,根、茎、叶片、花薹等部位均可受害,尤以假茎和鳞茎受害重。叶片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部缢缩,叶片变黄凋萎。天气潮湿时病斑软腐,有灰白色霜。叶鞘受害呈褐色水浸状病斑、软腐、叶剥离。鳞茎、根部受害呈软腐状,影响养分的吸收和积累。潮湿时病部产生稀疏白色霉状物。高温高湿是年花韭菜灰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7月至8月上旬为发病高峰,可一直延续到10月下旬。
②防治方法 平整畦面,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及苗间的相对湿度;合理密植,提高抗病性,增施有机肥,促使年花韭菜健壮成长;及时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等量式波尔多液150~180倍液、2%氨基寡糖素AS 300倍液或0.1%~0.2%硫酸铜溶液灌浇植株根茎部,也可达到防治效果。
1.3 锈病
①为害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和花茎。发病初期在表皮上产生黄色小点,逐渐发展成为纺锤形或椭圆形隆起的橙黄色小疱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环,以后扩展为较大疱斑,其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的粉末状物,叶两面及花薹均可染病,后期叶及花茎上出现黑色小疱斑。病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片,变成枯白色干叶,严重影响抽生花薹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生,秋季为害最重。
②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及时间苗培土、做到通风透光良好;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施高含磷钾的有机肥,提高抗病力;在露水多、雾大的情况下,可在太阳出来时淋水一遍。发病前或初期定期喷施27%高脂膜乳剂600倍液,使植株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病菌借气流侵入;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45%硫磺SE(悬乳剂)400倍液、10%多抗霉素WP 500倍液、2%武夷菌素AS 100倍液等。
1.4 白粉病
①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时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白粉状霉斑,病斑处暗绿色,叶片变为黄褐色干枯。温湿度适宜时病害发展很快,往往在短期内大流行。
②防治方法 选地势较高、通风、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合理密植,及时间苗培土,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多施高含磷钾有机肥,提高抗病力。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2%武夷菌素AS 100倍液、枯草芽孢杆菌WP 500倍液、50%硫磺SE 300倍液、8%菌克毒克(宁南霉素)AS 500倍液、农抗120 AS 200倍液等。
1.5 菌核病
①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或茎部,影响花茎的抽生。发病初期被害的叶片、叶鞘或茎基部变褐色或灰褐色,后扩展为腐烂干枯,田间可见成片枯死株,病部可见棉絮状菌丝缠绕,以及由菌丝纠结成的黄白色至黄褐色或茶褐色菜籽状小菌核。病情严重时,成片枯死,严重影响年花韭菜花薹的产量和品质。天气温暖高湿,露多雾大易发生。
②防治方法 选地势高的田地,平整畦面,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适时通风降温,间苗培土,降低田间湿度;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定期喷施微肥,提高抗病性。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1%武夷菌素AS 600倍液、50%硫磺SE 300倍液,5%井冈霉素AS 300倍液等。
1.6 白绢病
①为害症状 主要侵染须根、根状茎及假茎,受害后软腐,失去吸水功能,导致地上部萎蔫变黄,逐渐枯死,严重的整个茎秆软腐死亡。所有患病部位均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中后期菌丝集结成白色小菌核[4]。在高温潮湿条件下,病株及其周围土壤均可见到白色菌丝及菌核。一般在雨水频繁的年份或季节易发生。
②防治方法 适时通风降温,及时间苗培土,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及苗间的相对湿度;及时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农抗120 AS 200倍液、1%武夷菌素AS 600倍液、50%硫磺SE 300倍液等。
1.7 茎枯病
①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花茎,有时也为害叶片。初期受害部位褪绿,形成长椭圆形病斑,后全部变为灰白色,上密生小黑点,严重的叶片枯死,花茎折倒。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②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及时拔除杂草,合理浇水、追肥,促进植株稳生稳长,及时间苗培土,改善株间通透性,有助于减轻发病。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叶部型)300倍液、枯草芽孢杆菌WP 500倍液、2%春雷霉素WP 500倍液、57.6%氢氧化铜WG(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农抗120 AS 200倍液等。
1.8 软腐病
①为害症状 为害叶片及茎部。叶片、叶鞘初生灰白色半透明病斑,扩大后病部及茎基部软化腐烂,并渗出黏液,散发恶臭味,严重时成片倒伏死亡。温暖多湿、降雨频繁的季节容易发生,连作、低洼积水或土质黏重的田块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及时间苗培土,改善株间通透性,及时清理田间遗留下的病残体,将病残体深埋或烧毁。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3%中生菌素WP 1 000倍液、2%春雷霉素WP 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SP(可溶性粉剂)200 mg/L倍液、57.6%氢氧化铜WG 800倍液、20%链霉素WP 4 000倍液等。
1.9 病毒病
①为害症状 韭菜病毒病属系统侵染病害。染病后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窄或披散,叶色褪绿,沿中脉形成变色黄带呈条状,后叶尖黄枯,发病重的植株矮小或萎缩,最后枯死。遇高温和干旱易发病,蚜虫量大时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及时拔除田间杂草。发现病毒株后,及时把整墩发病韭菜挖出,集中深埋或烧毁,控制毒源,防止扩大。发病前或初期轮换喷施1∶1∶200倍波尔多液、0.1%高锰酸钾溶液、1%武夷菌素600倍液、8%菌克毒克500倍液、0.5%香菇多糖500倍液等。
1.10 黄叶和干尖
①为害症状 年花韭菜经常发生黄叶和干尖症状。心叶或外叶褪绿后叶尖开始变成茶褐色,后逐渐枯死,致叶片变白或叶尖枯黄变褐,为生理性病害。长期施用酸性肥料、气温不适宜(适温5~35℃)、生长环境质量太差、微量元素过剩或缺乏都会导致其叶片干尖或黄化。
②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降温,及时间苗培土,尽量保持田间小气候温度5~35℃,生产上遇高温及时放风、浇水,否则容易发生叶烧。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有机肥,采用科学配方施肥技术,提倡喷洒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 000倍液或10%宝力丰韭菜烂根灵600倍液。
2 年花韭菜虫害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2.1 韭菜迟眼蕈蚊
①为害症状 即韭蛆,以幼虫群居在年花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春秋两季主要为害年花韭菜的嫩茎,使根基部腐烂,地上部叶片枯黄而死;夏季高温时幼虫向下移,蛀鳞茎取食,被害鳞茎最后腐烂、干枯,整墩植株死亡。4~6月进入为害盛期;7~10月再度严重为害;10月以后为害较轻。温室大棚比露地栽培发生严重。
②防治方法 露地养根期间,适当控制水分,避免徒长,伏雨季节注意及时排涝;热闷雨后及时淋水降温;适时通风降温,及时间苗培土,降低田间及苗间相对湿度。施药防治上,在幼虫初孵期多采用淋灌法,药剂可用10%吡虫啉WP 1 000倍液;可采用糖醋液(0.5 kg糖+1 kg醋+7.5 kg水+2.5%多杀霉素75 mL)诱杀成虫;也可喷施10%烟碱EC 800倍液、0.3%印楝素EC 750倍液、8 000单位/mg苏云金杆菌WP 500倍液、10%吡虫啉WP 750倍液等。
2.2 葱蓟马
①为害症状 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为害年花韭菜心叶、嫩芽、嫩茎。为害部位呈现针穴大的白斑点,严重时形成不规则长条形黄白色坏死斑纹,叶片扭曲枯萎,花蕾尖枯黄,花薹显花斑色、短小硬化,产量及品质降低。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60%以下,温暖干旱的环境下有利其发生。4~5月,天旱无雨或浇水不及时,为害最为严重。高温高湿则不利其发生,暴风雨后虫口数显著下降。
②防治方法 注意清洁田园、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有助于减少虫源;管理好肥水,尤应注意小水勤浇,防止土壤干旱,有助于减轻为害;4~5月如遇干旱,及时浇水,以防虫害蔓延。在药剂防治上可选用2.5%浏阳霉素SC 1 000倍液、2.5%多杀霉素SC 1 000倍液、0.3%苦参碱AS 750倍液、0.3%印楝素EC 750倍液、95%矿物油EC 300倍液等。
3 施药原则
农药的使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农药;②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确定施药适期;③针对病虫为害特点及农药的特性,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④掌握有效用药量,适量施药。不同农药可以交替轮换使用或按照严格的规定混合喷施,药液量以湿润有滴液为度,严格掌握好农药安全间隔期。
参考文献
[1] 陆永祥,丁伟红,陈百追,等.韭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07(4):401-402.
[2] 温华良,梁普兴,司雨,等.佛山地区引进韭菜花品种生长特性的比较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9):24-25.
关键词:鸭儿芹属(Cryptotaenia DC.);林下仿生栽培;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2-2812-05
Cutivation Techniques of Genus Cryptotaenia DC. as New Vegetable Resource
WU Bao-cheng,LIU Qi-xin
(Institute of Botany, Jiangsu Provin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Botanical Garden Mem.
Sun Yat-Sen, Nanjing 210014, China)
Abstract:The comparisons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C. japonica Hassk. f. dissecta (Y. Yabe) Hara, C. japonica var. atropurea(Makino) Ohwi and C. canadensis (L.) DC were carried out. The 4 materials were cultivated in condition of bionic cultivation under woods and non-mulching cul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ronomic traits in condition of bionic cultivation under woods were superior to that of non-mulching cultivation. The bio-masses in condition of bionic cultivation under wood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the non-mulching cultivation. The bionic cultivation under woods 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bio-mass for C. japonica,C. japonica f. dissecta, C. japonica var. atropurea,C. Canadensis.C. canadensis had the highest bio-mass under bionic cultivation under woods, and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s. According to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gronomic traits,C. canadensis had the features of high yield. C. japonica var. atropurea was purple. Both could be harvested many times per year.
Key words: Cryptotaenia DC.; bionic cultivation under woods; agronomic traits; output
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别名三叶芹、鸭脚板、鸭掌菜、野芹菜,隶属于伞形科(Apiaceae)鸭儿芹属(Cryptotaenia DC.),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野生分布于华东、华北、华中、西北等部分省区,通常生于海拔200~2 400 m的山地、山沟及林下较阴湿的地区。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1]。
鸭儿芹性味苦、辛、寒。民间将鸭儿芹全草入药,治虚弱、尿闭及肿毒等,全草捣烂外敷可治蛇咬伤[1]。其含有挥发油和总黄酮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2-12]。
鸭儿芹无毒,符合食品安全标准[13],同时营养丰富[14-17]。嫩叶、茎和花可生吃或烹饪,可以凉拌、做汤、炒肉、盐渍等,清脆可口。也可做调味香草或加入沙拉中,味同芹菜。根也可食。种子可做蛋糕、面包和饼干的调味料[18]。
鸭儿芹在日本是一种重要的叶用蔬菜,也是目前日本设施农业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种类[18]。中国民间很早就有采食鸭儿芹的历史,但是对于鸭儿芹的商业开发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从日本引进栽培品种,而目前的鸭儿芹品种大多是从日本引进的[19]或是野生转家化,在广东(佛山)、湖南、湖北、贵州、江苏等省均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主要是外销及宾馆消费[20]。
目前对鸭儿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生理[20-24]、栽培措施[25-37]、病虫害[38-43]等方面。
鸭儿芹属植物除鸭儿芹(C. japonica Hassk.)外,还有深裂鸭儿芹[C. japonica Hassk. f. dissecta (Y. Yabe) Hara]、羽裂鸭儿芹(C. japonica Hassk.f. pinnatisecta S.L.Liou)[44]及植株颜色呈暗紫色的紫叶鸭儿芹[C. japonica var. atropurea(Makino)Ohwi][45,46]。主要分布于美国中东部的北美鸭儿芹[C. canadensis (L.) DC.]野生在半干旱半潮湿的落叶林下、溪流和小河边,生长季营养体很繁盛,美国也有食用其茎叶的习惯[47]。其中鸭儿芹在中国为野生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北美鸭儿芹、深裂鸭儿芹和羽裂鸭儿芹全为野生分布,尚未进行人工栽培;紫叶鸭儿芹全为园艺栽培,尚未见野生分布。本试验以鸭儿芹、深裂鸭儿芹、紫叶鸭儿芹和北美鸭儿芹作为蔬菜栽培,在露地栽培和林下仿生两种栽培条件下,测定并比较4种鸭儿芹属植物的栽培性状以及产量,为鸭儿芹属植物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鸭儿芹、深裂鸭儿芹、紫叶鸭儿芹为苗圃栽培,由南京中山植物园提供,北美鸭儿芹来源于浙江天目山,原产地美国。
1.2 试验设计
2011年3月中旬,将鸭儿芹属植物的母根栽植在种质圃林下荫蔽潮湿的仿野生环境和露地无遮阴下。试验地点位于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苗圃地,海拔40 m。定植前将土壤深翻2次,深30 cm左右,耙细,施足底肥。株行距10 cm×10 cm,每种栽培方式3次重复,小区面积4~10 m2。于2011年5月20日和7月27日各收获1次,距地面2~3 cm处平割,不要伤到生长点,收获称量地上部分嫩茎叶的产量,测算单产(667 m2产量)。收获期内可收获若干茬,每次收获后追肥1次,底肥和追肥均为三元复合肥(江苏聚丰,总养分6.53%,全氮4.77%,全磷0.91%,全钾0.85%,有机质62.30%),施肥量30 kg/667m2。
1.3 测定方法
收割时各随机抽取10株植株,用卷尺测定株型(直立/半直立,即株高不小于株幅时,植株表现为直立,反之则为半直立)、株高、株幅(植株开展最宽处的宽度),统计叶片数量,观察色泽、叶柄纵棱突起程度,质地(粗/纤维多/细嫩/爽脆),叶片的测量指标是指自上向下第3片叶的叶片长宽、叶柄长度及叶柄1/2处的直径[48]。
数据采用SPSS 1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栽培性状比较
鸭儿芹属植物材料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株型、株高、株幅和叶片数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鸭儿芹和北美鸭儿芹在两种栽培条件下均为直立的株型,而紫叶鸭儿芹则表现为半直立;深裂鸭儿芹在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表现为直立株型,而在露地无遮阴栽培条件下表现为半直立。
鸭儿芹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的株高要高于露地无遮阴栽培条件,平均高度分别为24.60和20.28 cm(P
鸭儿芹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的株幅要高于露地无遮阴栽培条件,平均株幅分别为24.06和19.03 cm(P
叶片数量在3~6之间,其中鸭儿芹和紫叶鸭儿芹在两种栽培条件下叶片数量无显著差异(P
就质地(口感)而言,北美鸭儿芹口感爽脆,鸭儿芹和深裂鸭儿芹口感稍差,紫叶鸭儿芹有较明显的粗纤维,口感在4种中最差。
鸭儿芹属植物叶片色泽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无明显区别(表2)。其中鸭儿芹和深裂鸭儿芹的叶片为绿色,紫叶鸭儿芹叶片两面皆为暗紫色,叶背面带绿色,而北美鸭儿芹的叶片为深绿色,背面有光泽。
鸭儿芹属植物的叶柄外表上皆无纵棱、光滑,横截面上除北美鸭儿芹为椭圆形外,其他3种皆为近圆形。
4种鸭儿芹属植物的叶片长宽(面积)、叶柄长度和径宽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鸭儿芹的叶片长宽(面积)要高于露地无遮阴栽培条件,分别为73.54和61.15 cm2(P
除鸭儿芹外,其他3种鸭儿芹属植物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的叶柄长度均高于露地无遮阴条件的。
在两种栽培条件下,除深裂鸭儿芹外,其他3种鸭儿芹属植物的叶柄径宽无显著差异(P
2.2 不同栽培条件下产量比较
鸭儿芹属植物不同栽培条件下产量比较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鸭儿芹、深裂鸭儿芹、紫叶鸭儿芹和北美鸭儿芹在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共收获两茬,每667 m2的产量分别为673.77、464.06、627.83和1 551.97 kg,与无遮阴露地栽培的产量相比,分别提高12.5%、87.5%、79.5%和34.9%。可见林下仿生栽培条件对鸭儿芹属植物的产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生物量要高于露地无遮阴栽培条件。
同时4种鸭儿芹属植物的产量表现也不近相同,其中产量以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北美鸭儿芹最高,单产(667 m2产量)达到1 551.97 kg(P
同一栽培条件下4种鸭儿芹属植物不同茬口收获的产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鸭儿芹、深裂鸭儿芹和紫叶鸭儿芹在两种栽培条件下,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产量有减少的趋势。鸭儿芹、深裂鸭儿芹和紫叶鸭儿芹在露地无遮阴栽培条件下,二茬要比一茬收获分别低42.3%、55.8%、22.8%;在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二茬要比一茬收获分别低56.3%、53.8%、68.0%。而北美鸭儿芹在露地无遮阴栽培条件下二茬仅比一茬减产8.8%,在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增产71.8%,达到980.9 kg/667m2。
3 小结与讨论
不同栽培条件对植物的栽培性状会产生不同影响,直接影响到植物的栽培品质。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在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深裂鸭儿芹株型表现为直立,而露地无遮阴条件下则表现为半直立,同时株高、株幅也较小,叶片面积减小,叶柄缩短,植株较瘦弱,产量相应降低,减产幅度明显。鸭儿芹、紫叶鸭儿芹和北美鸭儿芹的株型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相同。
4种鸭儿芹属植物在林下仿生条件下的株高、株幅、叶片长宽等指标较露地无遮阴条件有所增高,植株较健壮,这与产量的比较结果相一致。鸭儿芹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已有部分报道,在营养液栽培条件下,鸭儿芹产量可达2 067 kg/667 m2[28],在日光温室条件下,每茬产量可达1 000 kg/667 m2[27]。本次试验是在非设施农业条件下的单产测算,其产量结果与任吉君等[31]、王国英[32]的报道基本一致。
紫色蔬菜含有一种特殊的花青素物质,花青素是一类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水溶性色素,属于类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主要的呈色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49,50]。因此紫叶鸭儿芹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就鸭儿芹属植物的栽培性状和产量而言,北美鸭儿芹在上述几个指标上均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即株高、株幅、叶片长宽、叶柄长度和产量均优于其他3种植物,其林下仿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分别是相同栽培条件下鸭儿芹、深裂鸭儿芹、紫叶鸭儿芹的2.30、3.34、2.47倍,与同科植物芹菜(旱芹、药芹)和西芹(西洋芹菜)相比,可周年数茬收获,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鸭儿芹属植物可数次收获,但就本次试验结果看,数次收获的产量有下降的趋势,应对其水肥等栽培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保证全年不同收获期产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单人骅,佘孟兰.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五卷,第二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9-20.
[2] 高 敏,刘 佳,王 雨,等.鸭儿芹的清咽功能及对大鼠体重和生化指标的影响[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3):375-376.
[3] 金东梅,东惠茹.绿色食品――野菜[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 杨 毅,傅运生,王万贤.野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842-1843.
[6] 黄康泰,丁志遵.现代本草纲目(下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186-2187.
[7] 瞿万云,杨春海,余爱农,等.鸭儿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3,20(7):416-418.
[8] 李长生,朱 笃,邓 娟,等.鸭儿芹总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研究[J].食品科学,2006,27(11):357-360.
[9] 田 琳,龚其海.鸭儿芹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8,31(1):8-10.
[10] 张应烙,尹彩萍,赖伟明,等.井冈山47种植物提取物对几种病原菌的生物活性[J].江苏农业学报,2005(4):51-53.
[11] LIN L Y,KER Y B,CHANG C H,et al. Arabinogalactan present in the mountain celery seed extract potentiated hypolipidemic bioactivity of coexisting polyphenols in hamsters[J].Pharmaceutical Biology,2011,49(3):319-326.
[12] YAO Y,REN G X.Effect of thermal treatment on phenolic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wo celery cultivars[J].LWT-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11,44(1):181-185.
[13] 高 敏,刘 佳,俞 红,等.野生鸭儿芹毒性及致突变性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4):504-505.
[14] 张 敏,唐克华,黄荣芳,等.鸭儿芹及制品中矿质元素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2):43-45.
[15] 何功秀,张 琳.湖南大围山区几种森林蔬菜营养成分分析[J].北方园艺,2009(10):77-79.
[16] 郭碧瑜,林春华,陈玉英,等.药用野菜――鸭儿芹的栽培与利用[J].四川农业科技,2004(8):13.
[17] 张 莉,周守标.安徽产三种野菜的营养成分比较[J].营养学报,2008,30(1):117-118.
[18] 野菜园艺大事典编委会.野菜园艺大事典[M].东京:东京株式会社,1977.
[19] 任吉君.黑龙江新引国外蔬菜简介[J].中国蔬菜,1997(5):50.
[20] 王 艳,周 荣,任吉君,等.不同播种期对鸭儿芹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J].种子,2004,23(3):51-52.
[21] 周 荣,任吉君,王 艳,等.赤霉素处理对鸭儿芹采种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7):94-96.
[22] 王 艳,任吉君,张英慧,等.不同播种期对鸭儿芹种子质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3,42(6):85-86.
[23] 项小敏,章心惠,刘慧琴,等.鸭掌菜穴盘育苗技术[J].长江蔬菜,2010(1):13-14.
[24] HAMAMOTO H. Response of vegetable seed germination to solar radiaation penetrating through soil[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1999,55(2):165-172.
[25] 吴宝成,刘启新.鸭儿芹的综合利用及其栽培与繁殖技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1(4):67-72.
[26] 李萍萍.鸭儿芹部分光温特性及营养液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1999(1):39-40.
[27] 谢永刚,王 爽.东北野生鸭儿芹周年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7(6):47-48.
[28] 李萍萍,王长宏.南方地区夏季叶菜无土栽培高产技术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增刊):118-122.
[29] 王章玮.高山特色蔬菜鸭掌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30.
[30] 汪舍古,叶建军.鸭儿芹的人工野化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9(2):71.
[31] 任吉君,周 荣,王 艳,等.鸭儿芹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2(4):46-47.
[32] 王国英.鸭儿芹等五种森林蔬菜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06,20(2):32-34.
[33] 杨辽生,刘乐园.保健野菜鸭儿芹大棚周年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0(3):59-60.
[34] ABE K,ACHIWA N,ITOHO M,et al. Effects of electrolyzed water concentration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mitsuba (Japanese honewort,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 cv.'Osaka-Shiroguki Mitsuba') cultured by hydroponics[J]. Food Preservation Science,2004,30(6):281-288.
[35] 嘉悦佳子,森川信也,部武志,等.水耕栽培における施肥管理および栽培期がミツノく、し(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の量および品に及ぼす影[J].日本食品保科学会,2011,37(5):217-225.
[36] 阿部一博,麻田佳江,和田光生,等.液栽培における(Fe-EDTA)の多量施与が香辛野菜の品に及ぼす影[J].日本食品保科学会,1999,25(2):47-49.
[37] 茂木美砂子,三宅定明,大尚,等.ミツバ(茎部)による水耕培液からの~(137)Csの取みについて[J].Radioisotopes,1998,47(11):824-829.
[38] OKUNO K,HAMA T,TAKESHITA M,et al. New potyvirus isolated from Cryptotaenia japonica[J].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2003,69(2):138-142.
[39] NISHIMURA N,NAKAJIMA S,SAWAYANAGI T,et al. Transmission of Cryptotaenia japonica witches' broom and onion yellows phytoplasmas by Hishimonus sellatus Uhler[J]. Japanese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1998,64(5):474-477.
[40] 中智,西村典夫,照英,等.タマネギ萎黄病,ミツバてんぐ病ファイトプラズマの非媒介昆虫ツマグロヨコバイ体内での[J].日本植物病理,2009,75(1):29-34.
[41] 草刈一,江口晴一郎,志宏,等.液栽培における培液中への被覆布添加によるキュウリ,ミツバ根腐病の防除とキュウリ果のの残留量[J].日本植物病理,1998,64(1):50-56.
[42] 西村典夫,中智,川北弘,等.ミツバてんぐや病及びタマネギ萎黄病のヒシモンモドキによる搬[J].日本植物病理,2004,70(1):22-25.
[43] 田清嗣,草刈虞一.液栽培のミツバに生した灰色かび病[J].日本植物病理,2000,66(3):242-245.
[44] WU Z Y, PETER H R. Flora of China (Vol 14)[M].Beijing:Science Press;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2005.80.
[45] OHWI J.Flora of Japan[M].Tokyo:Shibundo,1978.979.
[46] OHWI J,KITAGAWA M.New Flora of Japan(Revised)[M]. Tokyo:Shibundo Co.,LTD. Publishers,1992.1102.
[47] GLEASON H A,CRONQUIST A.Manual of the vascularplants of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and adjacent Canada[M].2nd Edition.Bronx,N.Y.: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1991.
[48] 骆建霞,孙建设.园艺植物科学研究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关键词:创新人才 数学教育 教学模式 创新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182-01
1 高校教育中创新的含义以及实施数学创新教育的意义
近些年,人们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把创新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划等号,觉得创新只有那些在某些专业方面具有非凡天分的人才能具有的一种素质,而一般人难以具备。学校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误区,这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与对创造力实质的认识偏颇有关。应该说产生和形成各种新观念也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创新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践中创新教育应全体参与,应面向所有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只有经常向学生提问,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培养他们思考的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的提高创新意识,从而使得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2 只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对于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来说是一项首要任务
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个体的努力,更需要由于制度创新所形成的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创新导向的教师队伍建设包含高校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全部环节和与其配套的制度。
首先,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本科生研究生,高校的各个专业的教师就必须首先具有开拓创新的素质,要学会用创新的态度去教学,教师在授课和科研中都要时刻保持创新的精神,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的时候同样要有创新的精神和态度,只有这样全体教师才能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创造新鲜的好经验。另外教师必须能以学术性和科研性为主导,全面的丰富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的专业知识结合,融会贯通,这样才能达到培养本科学生创新意识,开发本科学生创新能力,就以我校的数学建模竞赛为例,我校的数学建模竞赛组队的方式是每组3个学生,这3个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专业,指导教师也是来自不同的院系和不同的专业,在训练的过程中,各个专业相互结合,更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大学本科的基础学科的教育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要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专业素质。目前大学本科的绝大多数专业课期末考试的形式还是闭卷考试,考试的内容基本都是书本上的内容,这些内容很多年都没有变,每年的试卷都是换汤不换药,这样一来使得同学们只为追求高分而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在死记硬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没有涉及。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师通过知识载体,对学生实施能动的心理和智能的导引,是一种启迪智慧、开发悟性、培养能力、挖掘潜能的教学过程。所以,能不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 目前在中国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是怎样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只有不断涌现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个国家和社会才能得到稳步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着诸如学术自由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 高等院校的数学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具体模式
高等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本应该是个开放的形式,特别是数学教学更应是个开放的形式,因为数学教学本身是一门基础学科,整个高等院校几乎80%以上的院系和专业都要学习数学基础课程,而且数学课程基本都安排在大学的一二年级,数学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在低年级时数学的基础课程能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的习惯,那么在高年级的时候学习其他专业课的时候就很容易了。
首先是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作为大学数学的基础课程,一直以来让许多学生感到非常头疼,他们对数学中的一些定义、定理缺乏感性的认识,认为数学中的概念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认知情境,减少知识学习与任务解决之间的落差,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对所学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在网络上和书刊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写成报告的形式,然后教师在针对学生写的报告,讲解学生的疑问,最后教师在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必然对所学的知识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有非常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长期这样培养必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是自学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首先需要老师对本课程有一个总的教学设计。教师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学生再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条件下,按照教师所给的教学计划于安排,自行学习其他的相关知识,给出相应的报告。
高等数学是目前高等院校理工学科的必修科目,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其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问题都能够听得懂,但是真正到自己做题的时候,又不会,这也是高校数学教学的普遍问题。目前,理工科学生使用的高等数学的教材是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进行编订的完整的科学的知识体系。教材在编订的时候,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定理的推导过程和知识背景,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难于理解的问题。
总之,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创新性就不要期望能面面俱到,在教学中要注重灵活多变,有所侧重,应提倡不同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学生和老师要经常相互反馈信息,要做到双边互动,课堂课下注重交流。通过新旧方法的结合,切实地对高等学校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使得学生首先从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了数学的良好基础,在高年级学习其他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时候,可以更快更好的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韭菜;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技术;辽宁朝阳
朝阳地区日光温室韭菜栽培历史悠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现将朝阳地区日光温室冬春茬韭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宜选用品质好、叶宽、直立性强、耐低温弱光、休眠期居中的品种,如汉中冬韭和阜丰一号等。这些品种休眠时间短、生长旺盛、耐寒力强,低温下生长速度较快。扣棚后第1~2刀产量比较高,适合保护地栽培。
2育苗移栽
选好种植韭菜的田块,仔细平整好苗床或养茬地;播种前将种子过筛,尽量除去小菌核,耕地灭蛹,减少虫源;播种前施有机肥75 t/hm2、磷酸二铵300 kg/hm2作基肥,精细整地,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然后做畦。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种量10~15 g/m2。方法是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覆土0.5~1.0 cm厚,然后用脚踩1遍,以使种子与土密切接触。幼苗出土前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幼苗期加强管理,及时除草,当株高达18~20 cm时即可移栽。
3田间管理
结合整地施入优质圈粪75 t/hm2、过磷酸钙3 000 kg/hm2,做成垄畦或平畦。垄栽时最好栽成小长条,垄距33 cm,1垄栽2行,小行距7 cm,埯距10 cm,每埯15株;畦栽行距13~20 cm,埯距10~15 cm,每埯6~10株。栽植深度以不超过叶鞘为宜。定植后的管理以促进缓苗为主。立秋后是韭菜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每隔5~7 d浇1次水,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性氮肥2~3次,施尿素150 kg/hm2。天旱时注意灌水,久雨不晴应注意排水,做好大棚放风,防止出现30 ℃以上的高温,使棚内湿度过高;同时加强保温,使最低气温不低于5 ℃。微量元素缺乏或过剩危害,缺钙中心叶黄化,生理受阻;缺镁外叶黄化;硼过剩从叶尖枯死,应注意微量元素的施用。
4冬春季管理
冬春茬生产可在土壤封冻前浇好冻水,扣棚前清除枯叶杂草,11月中下旬扣棚。扣棚后加强保温,加盖草帘子等。初期温度不能过高,应该逐步升高,通过中耕培土提高地温和增加假茎高度。白天温室控制在18~28 ℃,夜间8~12 ℃,最低不能低于5 ℃;超过27 ℃必须放风排湿,因此在温度管理上要防止温差过大。头刀韭菜收获前4~5 d适当通风,收割后闷棚升温。韭叶长至9~12 cm时,超过27 ℃通风,每次浇水后要适时通风,使湿度控制在80%以下,防止灰霉病发生[1-2]。塑料温室保湿性强,一般割头刀韭菜前不浇水,待2刀收割前4~5 d浇水,水量根据棚内温度而定,温度高水量可大些,反之要小些,浇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头刀韭菜收获后,每次浇水时追1次化肥,施氮肥150 kg/hm2,追肥后及时放风,排除氨气,以免韭叶脱水烂尖[3-4]。
5病虫害防治
生理病害有叶枯和死株、灰霉病、疫病、白绢病等。在叶片干尖防治上,主要是加强放风。在叶枯病和死株防治上,应注意防治根腐病和韭蛆。灰霉病发病初期轮换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次收割后盖土前喷药。生长中期可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速克灵1 000~1 500倍液,重点喷洒在新叶及周围土壤上,隔7 d喷l次,连喷2~3次。韭菜疫病发病初期喷洒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用药液量600~750 kg/hm2,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上述药液蘸韭菜根,然后栽植。韭菜白绢病发病时可选用15%粉锈宁1 000倍液喷雾植株基部,隔10 d喷1次,共喷2~3次;或用25% 敌力脱乳油1 500倍液,或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顺垄灌韭菜根,7 d灌1次,连灌2~3 次。虫害主要有韭菜迟眼蕈蚊、黄曲条跳甲病等。防治韭蛆适期熏杀成虫,用50%敌敌畏6 kg/hm2拌450 kg细沙,充分拌匀后于11∶00前顺垄撒施。适期施药时要闭棚2 h后再通风;成虫羽化盛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4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于9∶00—11∶00喷洒,10 d喷1次,连喷2~4次。黄曲条跳甲成虫期用95% 敌百虫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从韭菜田周围逐渐向田块中央围喷,以防止成虫跳往邻田,再返回危害,3~5 d喷1次,连喷4~5次。
6适时收获
韭菜长至30 cm时即可收获,收割时留茬高度必须适当,以刚割到鳞茎上3~4 cm黄色叶鞘处为宜。
7参考文献
[1] 巩佩芬.日光温室冬春茬韭菜栽培技术[J].蔬菜,2000(2):10-11.
[2] 张国祥,姚红,李盛哲,等.日光温室韭菜冬季栽培管理技术[J].吉林蔬菜,2005(1):6.
关键词韭黄;高产;栽培技术;江苏徐州
韭黄是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经无光软化栽培而生产的一种蔬菜,韭黄的栽培分大田栽培和窖内培育2个阶段。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大田栽培
1.1品种与地块选择
用作韭黄栽培的韭菜品种很多,按叶片的大小分有大叶、小叶2种;按熟性的早、晚分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及晚熟品种。韭黄的栽培应选择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分蘖能力强,叶片宽、厚、多,苗高,假茎粗硬不易倒伏)、耐寒、耐肥、抗病等优点的适宜软化栽培品种。韭黄的对土壤要求较高,宜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灌能排的砂质壤土。尽量不接重茬地或葱蒜茬地。
1.2育苗
种前一定要深翻土层,以利根系发育。土层深耕25~30 cm为好,深耕后土壤曝晒3~5 d,打碎块土,精细整地做畦。育苗畦宽1.0~1.4 m,整地时尽量不施或少施基肥。用苗床1 125 m2/hm2。4月上旬,育苗畦浇透水,播前用温度低于35 ℃水浸种10 h左右(用种量22.5~30.0 kg/hm2)。然后播种,喷5%辛硫磷,再覆约1 cm土,喷禾草净等除草剂,盖地膜。待80%韭菜苗露头时,揭掉地膜。5片叶后,5~7 d浇1次水,分2次施尿素112.5~187.5 kg/hm2。移栽前5~7 d停止浇水[1-2]。
1.3定植
6月底至7月初开始定植。施足底肥,即施优质农家肥60~75 t/hm2,配施生物肥300 kg/hm2、尿素或二铵300 kg/hm2、过磷酸钙2 250 kg/hm2、硫酸钾525 kg/hm2、硫酸锌52.5 kg/hm2、硫酸锰75 kg/hm2、硼砂22.5 kg/hm2、硫酸亚铁52.5 kg/hm2。将肥土充分混合均匀,干地整畦,干畦开沟浇水定植。做到畦土松、畦面平整。韭黄苗4~5片叶、高20 cm时即可移栽。按合理密度移栽,定植深浅得当,浇水适量,用药恰当。定植畦宽2.2 m,移栽时行距20 cm,穴距3~4 cm,每穴2~3株。定植前要将韭黄苗按大小分级移栽,大苗定植在韭垄中部,小苗定植两头。要特别注意韭黄苗移栽的深浅,要视韭苗大小,决定栽植沟的深浅,一般沟深10 cm。移栽时覆7~8 cm土为宜,不能埋住叶心[3-4]。韭黄苗定植时,先顺沟浇小水,趁水未渗之机,快速将苗移入沟中,然后顺垄在韭根上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和25%多菌灵可湿粉剂,用药各37.5 kg/hm2,然后覆土。栽后5~7 d喷药1次,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韭苗移栽后,要立即浇透水,划锄、保墒,使畦面见干不见湿,新根大量长出后,视畦面干湿情况,再浇第2水。
1.4肥水管理
韭黄常年生长,需肥量大,要根据不同栽培目的和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及对水肥的需求,合理施肥浇水,有促有控,灵活运用。主要做到春季重施土杂肥、控制浇水,7月下旬至8月末注意排涝,不施肥,秋季前期水肥齐促,中期控制肥水,后期停水控长,10月下旬浇1次透水。
1.5病虫害防治
韭菜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有韭蛆、蓟马等。防治灰霉病可选用50%腐霉利或50%异菌脲1 000~1 500倍液喷雾,7 d左右防治1次,连喷2~3次。防治韭蛆可于5月中下旬至6月初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2个阶段用毒死蜱乳油6 000~7 500 mL/hm2对水7 500 kg顺垄浇灌。防治蓟马在早春或覆盖前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要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还可喷40%乐果乳剂800~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喷2~3次可基本控制为害。
2韭黄窖内培育
2.1韭窖准备
选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地块(也可在庭院内),沿东西向挖宽2.5~3.0 m、深1.3 m的窖,长度可根据韭根多少而定,一般长6~7 m,每窖可排667 m2大田的韭根。窖顶水泥棒的棒距50~60 cm。棚顶铺10~13 cm厚的玉米秸,再盖土抹泥即可。
2.2韭根入窖
将韭根挖起、整理,剔除虫根、病根,选健壮根将茎盘上端理齐,每40~50株扎成1捆,剪去鳞茎2 cm以上枯叶。将韭根放在泥浆中浸泡一下,随即紧密排在窖中。
2.3入窖后管理
韭根入窖后保持窖温10 ℃以上。入窖第2天浇水5~6 kg/m2。10~12 d后,芽5~6 cm高时,温度会迅速上升,此时再浇水5~6 kg/m2,控制温度在14 ℃左右;当苗高13~15 cm时浇最后一次水,方法同上,控制窖温16~18 ℃。
2.4收割与割后管理
入窖后20~22 d,韭黄长至35~40 cm即可采收。第1茬收割后,打开窖门1~2 d,洒水5 kg/m2,覆细土4~5 kg/m2,然后封窖门,以后的管理与第1茬相同,只是在浇水时可追施少量化肥,可以收割3~4茬。
3参考文献
[1] 毕永兴.无公害韭黄高产栽培技术[J].致富天地,2010(1):27.
[2] 潘玲玲.韭菜与韭黄的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