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发展规划

建筑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发展规划

建筑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情况一、 加强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加大产品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稳市场、稳价格;

情况二、以节能、环保为突破口,摒弃加工过程中高能耗、影响环境的生产工序,采取专业合作、外协、外购的方式,克服了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了工效、改善了工厂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情况三、练内功:抓管理、抓技术、抓技能培训,进行企业内部整合,重新塑造企业形象,引导企业向着科学、健康方向发展。

一、行业十年变化

1.企业基本情况的变化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自2001年12月开始筹建,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行业的整体水平偏低,企业的规模、技术水平、经济实力、从业人员的素质、生产设备与国内其它行业或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差较大,而稍有实力的企业由于没有专业的行业组织,只是按市场的所在从属于不同的门窗行业,在市场上进行活动。就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技术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的有序等等问题,均处于自由、无序的状态。产品质量标准,在实际选用、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已过时、落后、不全,不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而且距离国内门窗标准的要求差距也很大。

经过全行业十余年的努力工作,行业整体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会员单位企业的情况已从委员会成立初期,年销售额1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3.23%,发展至今已达到30%以上;设备总资产投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的占4.35%,发展至今达到50%以上;人均销售额4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8%,发展至今已达到45%以上。从以上三组对比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近几年企业无论是从销售额、设备等总资产投入、年人均销售额均有较大的提高,企业的规模、实力在增强。虽然近几年国际、国内环境严峻复杂,但行业的整体情况总体是好的。

2.配套件的应用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和建筑节能要求的提高,门窗开启方式的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十年前门窗开启形式分布:平开下悬等复合开启形式的门窗的应用比例仅占门窗总应用量的2%左右;平开系列的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28%左右;推拉系列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70% 左右。

(2)目前门窗开启形式分布

平开下悬等复合开启形式的门窗的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10%左右;平开系列的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60%左右;推拉系列门窗应用比例占门窗总应用量的30% 左右。

3.行业的标准变化情况

本届工作期间共完成配套件产品标准7项,其中国标2项、行标5项。目前正在编制的国标1项、行标1项,应用导则1项(包含七个部分的内容)。截至目前位置共有与配套件相关的标准43项,与2003年相比标准的数量增加了16.2%。

截止2013年3月标准标龄的统计,2000年以前的标准1项、2000~2005年间标准13项、2006~2010年间标准23项、2011年之后的标准6项;标龄达到8年以上的标准有占标准总数的32.5%,标龄3~8年的标准有占标准总数的53.5%,标龄3年以下的标准有占标准总数的14%。

4.企业、行业地位的变化

十多年前配套件企业由于自身产品技术含量低,国内门窗的应用水平较低,所采用的配套件产品规格不统一,种类繁多,功能单一,产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相比差距较大。当时国内大多数门窗五金件企业主要生产的是推拉窗、普通平开窗的五金件;密封胶条也多以增塑聚氯乙烯胶条为主;年产量虽然能够为3亿平方米以上门窗作配套,但多是“你要什么、我生产什么,你买什么、我用什么”的简单配套、合作关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配套件产品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现如今配套件行业和门窗幕墙行业的配套合作,在一些实力较强的配套件行业骨干企业中已经出现、正在逐步实现依据实际使用要求量体载衣的最佳配套模式。特别是2005年、2011年举办的两次有国内主要型材企业、门窗企业、配套件企业参加的《门窗型材与配套件相关配合槽口研讨会》形成的统一意见(已形成会议纪要):对行业中现有的推拉、内平开、外平开、内平开下悬、提升推拉的开启方式,对铝、木、塑、复合不同材质门窗的配套特点进行了分析,对相互的配套关系进行了甄别,最终确定了有关五金件、密封胶条、密封毛条、隔热条的61个配合结构型式及尺寸要求。此会在行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对推动配套件产品生产、配套应用的标准化、规模化形成了正能量。配套件企业在社会活动中(无论是展会、招投标等)已以一个行业的形象出现了。配套件产品也正与国际接轨、实现同步。

目前国内建筑门窗配套件的产品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并已出口欧洲、南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地区,涵盖:门窗五金件(包括推拉、内平开、外平开、内平开下悬、提升推拉、折叠等开启形式的配套五金件);门控五金件(包括能满足建筑公共内门、建筑公共外门、居住建筑用门等不同功能的门控五金件);密封胶(包括能满足镶嵌玻璃、建筑接缝、组角、中空玻璃等用途的密封胶),密封胶条(包括了适用于门窗、幕墙用的密实密封胶条,适用于门窗密封性能要求更高的复合密封胶条),密封毛条(满足推拉门窗密封要求的硅化、硅化加片毛条)。

现有的配套件产品能满足每年平均5~6亿平方米新建建筑用门窗,以及旧房改造等门窗的需求。

二、行业协会工作

1.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使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近期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化情况,委员会从2005年开始每年收集、整理新出台的或修订的与配套件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标准、规范的各方面的文件、技术文本,汇集成册,在每年的委员会工作会上提供给参会人员,便于企业查阅。

2.促进行业企业健康发展,加强行业自律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进一步强化企业质量诚信意识、建立自律约束机制、规范市场和企业行为,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促进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和谐、健康发展,本届工作期间,于2011年委员会工作会上讨论通过了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加强行业自律、强化企业质量诚信公约》。

3.组织行业技术、管理培训、交流和合作

为了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共组织技术交流会4次,编辑论文集4册,进行会上交流、讲座59个。涉及门窗五金件、门控五金、密封胶条、密封胶、通风器、隔热条、玻璃、型材设计、门窗组装加工工艺、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为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激活行业的创新潜力,推进整个行业科技创新,在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共进行了三届《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创新优秀论文的评选、颁奖活动,共评出入围论文16篇、二等奖14篇、一等奖8篇。

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利用工作会的机会安排参观了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中山亚萨合莱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组织了相互交流、座谈。

为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内部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帮助企业培养和吸纳更多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专业人才,2013年4月与国家建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040)鉴定站、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材料测试部联合开展了《建材物理检验工(密封胶条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共有16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级或高级建材物理检验工考评、获得相应的证书。

4.组织本行业企业为社会提供合格产品与服务

(1)组织企业参与协会举办的相关展览;

(2)在协会统一领导下,协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部门进行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入库和产品认证的相关工作。帮助企业扩大市场范围。现在配套件行业已有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温州春光五金有限公司、深圳联和强实业有限公司获得相关认证。

(3)截至目前为止共向社会推荐了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40余个企业的15类、412个产品,产品涉及了内平开下悬五金系统、执手、合页、滑撑、撑挡、传动锁闭器、滑轮、多点锁闭器、单点锁闭器、闭门器、地弹簧、密封胶条、密封毛条、密封胶、锁具。

5.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1)依托行业骨干企业、专家的力量,针对不同需求进行专题研究,加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①组织广东坚朗、青岛立兴杨氏、山东国强、广东合和4家企业于2010年完成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之一的《新型乡村门窗五金件应用技术规程》工作;并完成了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新型乡村门窗五金件应用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

②组织配套件行业的广东坚朗、青岛立兴杨氏、江阴海达以及委员会专家组专家与行业知名的型材、门窗企业联手,完成了建设部科技项目《夏热冬冷地区节能门窗型材槽口结构与配套件系统开发》的研发、试验论证,并于2010年通过验收。

(2)组织广东坚朗、青岛立兴杨氏、山东国强、广东合和4家企业,于2009年依据《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通过了由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组织的“多点锁闭门窗五金系统”科技成果评估。

(3)组织江阴海达、杭州之江申报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科技产业化基地,并已获得协会批准。

6.加强专家组的工作,发挥行业专家作用

本届委员会专家组现有专家23个。本届委员会工作期间,委员会进行的标准、导则编制,技术论文撰写,技术讲座交流,科研项目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专家组专家承担了主要的工作,对辅助委员会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行业发展规划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委员会于2011年工作会上讨论通过了《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目标。

基本思路: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建立市场品牌、形成行业规模、建立完整的技术体系,形成我国建筑门窗配套件的龙头企业。

第二、倡导和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建筑门窗配套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从一般的机械化加工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从注重数量的粗放型转向注重技术含量、效益和质量的集约型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产业升级。

第三、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以及相关配套规程、规范的建设。

第四、加强与门窗、幕墙性能、功能相关要求的结合,逐步培育产业化基地。

第五、培养人才队伍,积极促进行业和企业文化建设。

基本目标:

第一、建立配套件设计、生产、应用技术体系及理论(模式);

第二、加快门窗配套件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低能耗、资源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配套件经济;

第三、尽快完善我国建筑门窗配套件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产品库;

第四、配合门窗行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门窗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切实发挥专家组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

第五、建立门窗配套件产品应用质量评价体系;

第六、建设我国门窗配套件行业各领域产业化基地或科研基地;

第七、扩大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国门窗配套件的国际影响力,引导企业向着科学、健康方向发展。

为实现行业“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标,委员会制定了今后的工作计划:

(一)坚定不移的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开展行业管理工作。

认真学习领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提高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好配套件企业、技术发展的参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及时将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要求传达到企业,将企业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中遇到的及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上报政府的有关部门,继续做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加强行业管理工作,在规范市场、引导应用等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二)坚持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宗旨,继续夯实行业技术基础工作。

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标准要求,加快改进和提升原有产品的结构和质量,大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自有技术的高新产品。

1.继续完成《建筑门窗配套件应用导则》的编制,并着手筹备完成后续的宣贯、推动、实施等工作。

2.继续完成国标《建筑门窗五金件 通用要求》的编制工作,通过标准的完成推进推拉门窗、内外平开窗、外开上悬窗、内开下悬窗、平开门系列五金件评价、采购、推荐的工作。

3.继续完成行标《建筑门窗五金件 合页(铰链)》的编制工作。

4.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门控五金件标准的完善。

5.对已实施标准进行评估。逐步建立产品单件标准――满足开启形式的系列标准、满足不同功能和区域需求的系列标准――应用规范的的三级标准模式。

6.随着标准的完善、提高、实施,及时与技术交流、产品推荐紧密结合,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三)引导和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动工作。

1.推动企业加强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和形象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扩大内需、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创建世界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2.继续加强推进行业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的步伐。

(1)探索适合配套件行业的培训模式;

(2)加强对企业产品工艺完善、合理、先进程度的提升。

(3)依靠专家队伍对中小企业进行帮扶,指导其步入正规。委员会已开展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工作,以在推荐产品工作中对工艺要求的提高来带动全行业工艺要求和水平的的提高。

(4)继续推进和完善产品标准化、系列化,提高生产的机械化程度。

(5)对已制定的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培训。根据企业需求适时开展管理、市场需求、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训。

3.继续做好推荐产品工作,使之在提高产品质量、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上继续发挥作用。

(四)与企业继续共同研究、解决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遇到的新问题。

1.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配套件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2.引导企业改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的状况,促进和支持企业间的联合、兼并、重组等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

3.扶持有规模、产品品质优良的企业发展,阻止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使用。引导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4.创建良好的行业文化,加强行业自律,倡导企业间友好合作、良性竞争的良好风气。

(五)关注市场,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为企业沟通交流提供平台,促进行业的技术、管理、市场等全方位交流。

1.改变原有技术交流会的型式、内容,将其打造成为贯穿上下游焦点问题的行业知名论坛。

2.继续做好“建筑门窗配套件优秀论文大奖赛”的活动,倡导、扶持、组织国内企业研究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产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的产品,树立、造就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和品牌。

3.利用已有的宣传媒介,做好定点企业的宣传、推荐产品的推广工作,积极引导、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

4.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完善会员单位在门窗配套材料网的信息和管理,组织品牌建设、市场宣传方面的活动,增大网站信息量,提供更多的商机。通过联络部与房地产采购联盟加强联系,推进优质产品的应用,为企业创造商机。

5.适时组织行业与国外间的合作交流。对在国内发展较好的门窗五金件行业,组织企业“走出去”。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六)继续依靠和发挥专家组的作用,做好行业的技术基础工作。

1.继续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确定配套件行业中长期技术标准、规范需求、工作计划。

2.依托行业产业基地、骨干企业、专家的力量,逐步解决行业技术基础薄弱、基础工作研究少的难题。

3.继续推进型材与配套件配合结构的标准化、系列化,以及配套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的进程。

(七)继续为会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

1.继续加强对会员单位服务,及时传达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企业更好把握政策脉搏,持续、健康发展。

2.通过参观走访、座谈、日常工作交流等方式,引导企业做好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为企业提供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和帮助工作。

(八)委员会内部建设。

1.继续发展会员单位,团结、组织、依靠更多的企业做好行业工作。

2.加大对门控五金等新行业的工作力度,吸纳更多热心行业工作的人士,增强有利于委员会发展的新鲜血液,拓展工作范围。

(九)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及协会交办的工作。继续配合协会或协会其它委员会做好配套件的新产品展示、展览、工作,为企业扩大影响创造机会。

建筑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协调;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差异越来越突出。建筑设计主要就是对室内外空间安全性、经济性、美观性、适用性的控制,而城市规划主要就是对城市空间布局的控制与设计,可以说,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子项目,城市规划更加趋向于大局面、大范围。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内涵分析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工作之中,设计人员所采取的任何设计活动都要充分的结合其所在城市的资源环境现状以及自然环境现状,这样城市规划工作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当地的特有风采。不同的城市,其资源环境就也是有所区别的,同时城市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也是有一定差异的,那么就会制定出不同的政策策略和设计方案。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是以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单位的,那么其内部各个阶段的设计工作就可以分为专项设计以及局部设计。现阶段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举例来说,以城市的性质功能进行具体的划分时,那么就可以得到这个城市的基本规划范围,进而得到这个城市各个阶段的设计性思想,再与城市人口、用地以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后,就会得到城市的中心位置、空间性布局以及功能性分析等建设的基本思想,这样才能保证所设计的城市交通系统和交通路线是足够科学的,同时也保证了城市机场建设、港口建设、铁路枢纽以及车站建设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可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对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而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筑设计工作,其就是指针对某一个建筑群或是某一个建筑所进行的整体性规划和设计活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也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各类项目的科研成果以及实践经验对建筑施工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建筑自动化管理、建筑热工学、建筑声光学以及建筑成本估算等新技术也都广泛的应用到了建筑设计工作中了。因此,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我们应首先保证建筑自身的功能是足够完善的,合理的设计内部的空间和布局,保证每一个布局都达到相应的要求,同时还要合理的设计周围的景观环境,确保建筑的外观与环境是相适应的。另外,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还应尽可能的做到内外兼顾,设计出每一个细节部分的构件特征和构件形式,采用更加先进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不断改进建筑设计的工艺和技术,从而保证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能够达到降耗节能、经济适用以及耐用坚固等设计目标。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1、城市标志性的建筑设计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在我们国家也有着几百座城市,并且每一座城市都有能体现出这座城市特点的标志性建筑,有时提到了这一标志性建筑,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这座城市,其不但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代名词,同时也彰显了这座城市的魅力。这些标志性建筑大部分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其建筑了这座城市的整体变迁,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它也起到了传承历史的作用,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北京的紫禁城,当然也有一些标志性建筑是随着这座城市不断的建设而被增加进去的,他们既具有现代建筑的特征,同时也能够成为经典,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其诞生的时候产生的巨大的争议,但最终还是成为了经典。而在设计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时,应将其规划到城市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从而方便人们的游览和观赏。

2、城市历史建筑的设计

我国是一个历史久远的国家,而城市就是在这段历史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建筑则是对城市的无声记录者。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群或是建筑物必须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相关人员对这些建筑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历史的建筑凝聚了祖先们的智慧结晶,有些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价值,有些建筑则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有些建筑具有古典的建筑风格,有些建筑则能体现出当地的风俗风貌。而为了更好的体现出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的包容性,我们就应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中更好的融入各地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只有更加合理的对待这些特色建筑和历史建筑,才能真正的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3、城市居住建筑的设计

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人的参与的,而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一直以来也是人们所高度关注的,而人们的居住建筑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区,在居住建筑中必须配备一套能够满足居民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并且各个方面还应具备较好的协调性。在设计人们的居住建筑时,设计人员应重点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居住建筑中应有齐全的生活设施,同时应方便人们的使用;第二,居住建筑应具备适宜的功能,还要有良好的绿化,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人们居住的舒适性;第三,居住建筑的室外应有足够的绿地,并且应干净整洁,活动场地的日照、通风以及采光条件要好;第四,居住建筑应是绝对安全的,具备良好抗震减灾能力,设计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共享社区以及生态优化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三、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应协调发展

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主观印象往往都是设计人员难以避免的问题,设计人员也愿意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审美视觉的冲击上,因此就忽视了细部的构造问题,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也都没有综合的考虑城市环境,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无论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工作,相关人员都应全面的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应注重两者的协调发展。首先,建筑设计应能与城市的整体环境紧密的联系起来,设计建筑物时应将其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思考,建筑的轮廓以及结构都应与已经存在的建筑相适应,防止出现建筑设计混乱的现象,从而保证城市建筑设计的整体美感;其次,建筑设计必须体现出这座城市的文明发展状态,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还应满足人们对于城市欣赏的实际要求;最后,应科学合理的对待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城市规划设计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涉及的层面都是很多的,并且其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以及不断展开的基础,因此,应确保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是协调发展的。

四、正确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的措施

1、强化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就是对城市发展、城市布局合理性等工程建设综合问题进行研究,是一定阶段内城市发展的主要蓝图,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依据。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和城市规划设计水平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的稳定、快速发展。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需要遵守以下三项原则:社会化、安全化、经济化,在充分考虑当地经济水平,综合各方利益的情况下,实现利益的最优化。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特色,按照城市规划原则,设计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划方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以城市规划为前提,强化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实质指的就是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与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并且完成各项建设项目的全面安排与合理部署,其焦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是一种强调总体协调、整体和谐的美的艺术。大部分城市建设均是由很多个体项目组曾,相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比如,建筑设计或者小范围空间设计,只需要一位委托人、一位客户、一份设计书、一笔资金就可以实现。从性能角度而言,建筑设计主要就是对业主要求、想法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整体效应和彼此之间的联系,主要强调的是个性工程产品。如果人们可以利用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指导建筑设计,那么就会拉大现实需求与客观实际的距离,导致出现现实与设计脱节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一定要对城市社会空间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进而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予以改善。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两者进行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建筑设计理念与思想,才可以实现城市建设的稳定、快速发展,同时真正落实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充分体现城市规划设计的人文思想与内涵,反映城市发展的历史性特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探析[J].科技风,2012,10:181.

建筑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招标和投标是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是交易过程的两个方面。建筑工程招标主要是指建筑工程项目的新建、改造、扩建以及维修等方面的施工工作或工程承包工作。作为现阶段提升建筑工程质量采取的主要手段,招投标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为有效促进我国建筑业工程的良性竞争,不仅要及时意识和避免建筑业工程的许多实际上面临的问题,还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策略,对有关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的规范性管理和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建筑业工程质量的提高。

 

1.我国建筑业工程招投标管理现状概述

 

建筑工程招标指建设单位根据拟建工程内容、工期和质量等要求及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通过公开或非公开的方式邀请施工单位参加承包建设项目的竞争,以便择优选择承包单位的经营活动。我国运用的招标方式主要为总承包招标,就是企业承包工程项目中所有的招标内容。从招投标的程序角度来看,主要包含项目的准备工作、资格审查、招标文件的编制、工程项目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程序完成招投标工作。工程项目招标具有平等性、竞争性以及开放性等要求,在满足此要求前提下有效开展项目招标工作。

 

2.我国建筑业工程招投标管理存在问题

 

2.1 非法手段中标现象频繁。由于缺乏规范性的管理制度,近几年来我国有关建筑企业的投招标工作中出现许多非法中标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点:①项目投标方不具备投标的相关资质、资金以及能力等,意图通过贿赂来获取中标权;②投标方在投标过程运用假的资质或者采取欺诈的手段获取中标的权利。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投标应具有公平、公正以及诚实信用的原则,这两种现象明显违反了这一原则,因此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出现质量等问题。

 

2.2 对招投标过程缺乏监督。现今阶段单单依靠法律法规进行限定招投标活动已经远远不足以保障招投标活动的公平竞争,因此需要加强招投标过程当中的监督力度。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在招投标活动中出现许多不公平现象,许多建筑业项目并没有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招标,明招内定、人情工程等现象较为严重,监管力量的缺失、监管形式化、监管机制不健全等现象都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

 

2.3 缺少对资格的预审环节。现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活动实施时,多采用走形式以及文件式的资格预审,忽略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从而给一些妄想弄虚作假的建筑企业以可乘之机。

 

2.4 目前的条令法规依然存在很多漏洞。现今关于限定项目招投标的许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更何况现在针对此项的市场监督力度较小,因此要想将建筑工程项目招标活动更加规范化进行则很难达到。不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只会给招标企业和单位带来更多可以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机会。例如在项目的招投标合同谈不拢的情况下,《合同法》中虽然有一些相对比较详细的对应补偿,但是同时还写道:当事人一方推迟履行债务或其他违约行为是合同目的不能顺利实现的时候,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效力。造成及时合同解除,这项工程项目还是需要招标人去处理,但是要进行重新招标的话则会带来更多的争议,因此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及时完善其制度体系,以供项目规范化进行。

 

3.我国建筑业工程招投标管理规范化策略

 

3.1 完善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律法规是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基础,因此制定完善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是制约建筑工程项目不合理现象的重要手段。现在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飞速发展,为避免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收受贿赂以及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应建立一个具有法律保障的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环境。

 

3.2 强化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监督机制。为使建筑工程项目更加合法、公开、公正、公平地展开,应建立起一套合理有效的监督体系,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规范化管理离不开监督机制的强化,通过有效、适时、合理地监督才能使建筑业工程招投标项目以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强化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活动的监督力度,使市场竞争更加健康、有序,从而有利于我国建筑业工程的规范化管理。

 

3.3 发展电子评标系统。为顺应新时展需求,发展建立电子评标系统,以此作为招投标工作的各种流程内容。电子评标系统不仅包含有符合性审查功能、初步评标功能以及详细评审功能,还包括投招标文件制作、备案、审查功能以及电子签名和标书加密、解密功能。电子评标系统的成功运用不仅使投招标工作变得简单易于操作,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避免了许多争议,解决了许多实际当中的问题。

 

3.4 加强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资格预审。为有效保证中标企业对接下来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应严格对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资格展开预审工作。资格审查是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投标方资质能力的基础审查,审查过程主要是剔除掉一些试图混淆、弄虚作假以及违法违规的项目承包单位企业,挑选出具有高资质、高水平、高技能、高实力以及高质量的投标企业和单位,为项目的投招标活动营造出一种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促进投标方自身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建筑工程产业质量的有效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从而通过对招投标程序的强化管理,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招投标,为我国建筑业造就一个有序、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

建筑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三处提到了主体功能区,首先是在2020年的小康目标中,提到了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形成,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论述中,也提出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来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是什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财税体制。所以在财税体制中,又专门提到了要在未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化的建设,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十七大报告多次提到了主体功能区,可见这一个事情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当前的每一个人,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空间结构存在的不合理

目前国务院已经成立了规划编制的领导小组,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在抓这项工作。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国家国土空间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和国际上一比较就会发现,虽然我们的国土面积广阔,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是153人,比印度、日本要宽松不少。但是,如果扣除掉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城镇化的地方,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就是283人,大大地高于英国、法国。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几个基本结论。一是我们不是所有国土空间都适宜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开发,不是说要把沙漠都改造成绿洲,这并不是现代化。应该保持原来的自然本色,所以要尊重自然科学的开发。二是虽然我国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不宜开发的面积很大,人均拥有的真正适宜工业化、城市化开发的面积很少,所以我们必须要节约空间,集约开发。三是不同的国土空间不是都应该承担同样的功能,应该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所以应该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区分国土空间,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再进行分类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大片的工业化、城市化,一片片城市,一座座高楼,有目共睹。但同时也带来一些必须正视的问题。第一个就是空间结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但很少注重空间结构存在的不合理问题。首先生产空间偏多,特别是工业生产占有空间偏多,生态空间偏少。现在工业生产占用的空间大概有5万平方公里,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是3.7万平方公里,但城市内部没有包括在内。日本只有1600平方公里,但其工业生产创造的价值和我们一样甚至更多。

第二,农业地区存在盲目开发问题。我们现在每年进口的农产品,事实上相当于进口了5亿亩的耕地,如果我们还要占有耕地,就意味着还要进口更多的耕地。对于生态地区来讲,存在的问题就是有肆意开发,形成了泥石流、沙尘暴。城市地区过度开发,造成了缺水和污染。

从国外比较来看,广东佛山市是3000平米公里,和德国斯图加特地区相当,但后者人均收入是四五万美金,其开发强度是20%,而佛山还没有超过1万美金,但开发强度已经超过了30%。再比如,北京的面积是1.6万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开发到了18%,日本的3大都市圈集中了日本68%到70%的经济和人口,平均每3个经济圈的面积是1.8万平方公里,但也只开发了15.6%。

什么是主体功能区域?就是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最终实际上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城市化地区。主体功能就是集聚经济和人口,但同时必须要保留相当一部分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比如说长三角地区,10万平方公里都变成水泥路面,就会变成一个老工业区,大家都会跑出来。现在,开发区域的一部分,比如说耕地,特别是15亿亩的基本农田,是不能浪费和减少的。其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同时有少部分的农村人居住,也有生态功能。还有一部分生态安全区域,是提供生态产品,不是提供工业品。

目前,国家确定的推进主体行政功能区的办法是发挥两个积极性。首先,是中央政府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构筑未来的国土开发格局,比如沿海的三大城市群形成支撑地区,实际上也是未来国土空间的主要构架。如果这些地区集中了60%到70%的人口,就可以集中大量的国土来保证生态和农业安全。再者,是对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技术做综合评价,哪些地方适宜开发,哪些地方不适宜开发。根据这个评价结果来确定,什么地区到底是优化开发,还是限制开发,最后还要明确这个区域的政策。

具体的目标是要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一,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第二,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相协调,第三,实现基本人口和经济的分布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第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活条件同质化。基本原则就是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

主体功能区的政策方向

在划分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的同时,还要确定限制开发区。它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而且应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一个示范区。别的地区要说增强农产品的能力,工业产品的能力,而这个地区要增强生态产品的能力。

禁止开发区,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五类。

关于主体功能区的政策方向。首先是财政政策,非常重要。要加大对限制开发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一般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那些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要保障当地的生活水平,限制了他们的开发,那么其他地方就理所当然的一定要掏一些钱来保证这个区域能继续维持运转。

再就是要设置一个更为综合的生态修复和转移支付制度。现在已经有的,比如说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的保护。还要使转移支付稳定增长,这些限制开发区域的人民生活水平也要每年增长,并有一个稳定增长机制。我们现在划的保护范围很大,比例跟美国是一样的,但保护经费的管理水平很差。往往是画圈后没有人保护,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费不够。

产业政策是实行按主体功能区的定位进行分类管理的产业政策。假如说,我们可以为全世界提供重化工业产品的话,也要分在什么地区生产,如严重缺水的地区就不能发展重化工业。

关于人口政策,重点开发区应该逐步使外地人本地化。如成都吸收的外地人口,政府的工作到底做得怎么样,就看外地人口公共服务的本地化覆盖水平有多大。不是把人吸收来就完事,还要给他们提供公共服务。因为他们创造的税收留在这里。

建筑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建筑设计

要服从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所以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纷纷涌入到城市生活当中,使得城市规模建设的程度和范围越来越大,所以对城市的合理划分显得十分重要。城市空间是人们对城市的主体感受,所以想要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就必须进行城市规划工作,而城市规划设计则对城市空间进行了动态划分和实施协调,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着眼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保证对城市的科学合理划分以及与时代接轨的先进性。而建筑设计工作则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我们知道建筑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城市建设的代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已经形成了空间上的点、面连接情况,一个好的建筑就像是凝结已经的音乐,可供所有人观赏,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意义上的改变。但是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要明确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一定要符合城市的规划,因为只有城市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融合,才能保证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状态,所以无论是城市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环节。

注重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出现主观印象问题,绝大部分的设计时间都用在了建筑形体的塑造上去,所以过于注重审美视觉上的冲击,而忽视了细部构造问题,经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进行设计时没有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考虑,还记得美国的一名城市规划设计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通常所进行的建筑设计就是要将它放在一幢房子中去,然后再将这幢房子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最后再将环境放置于整个城市规划工作中去”,这实质上就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进行充分考虑,所以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应该抓好主要工作。第一,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环境相联系。任何一个优秀的建筑物无法单独依存的,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将建筑物放在一个大的城市环境中进行思考,无论是建筑结构、整体轮廓都要与城市已经存在的建筑相互适应、相互依存,避免建筑设计混乱的情况,时刻保证建筑设计的美感效果。第二,建筑设计要体现城市风格。每一个城市建筑都要拥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形式,同时还要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状态,所以建筑的整体结构要在不变中衍生万变,对人们的视觉造成极大地冲击,满足人们对于城市欣赏的要求。第三,要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因为城市规划设计中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所以也使得城市规划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类型,内容以及方法更强,新时期发展下要求加强对建筑物的空间分配,所以说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筑展开的基础和进行设计的依据,所以要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