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价值观教育

政治价值观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价值观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政治价值观教育

政治价值观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有30万大学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2002年有40万,2003年有60万,2004年有66.6万。这种状况的存在虽然有着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潜在原因,但不可否认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出现的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对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析

职业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与向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反映了其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观,而适当的择业观对大学生首次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主流是客观正确的,但由于受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使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职业理想缺乏现实基础

大学生在设定职业理想时,应该权衡各种条件,如社会需求、个人追求、个人能力素质、工作机会和待遇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职业目标并制定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有些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时不从现实出发,不考虑社会需求,也不从个人的实际能力出发,一味的去追求工作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工作。

根据中华英才网主办的2006年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的调查资料分析,大学生们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物质因素,如经济收人、物质待遇、工资福利、报酬、工作环境等因素。因此,那些收人高、地位高的工作单位如大型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成为大学生的最爱,那些机会多、空间大、经济条件好的地域如沿海城市、省会城市、直辖市而被大学生争相追踪。而国家、社会急需人才的西部、偏远地区和其他条件艰苦的工作岗位却很少有人问津。

(二)职业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

职业价值取向包含价值目标、职业社会地位、职业收入、行业选择、地域倾向、工作条件选择等方面。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应强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但是就当代的一些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崇尚自我,以个人发展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一个主导需要。上述“中华英才网主办的2006年大学毕业生择业观的调查资料”分析说明,在现实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日益重视自身的利益和对利益的追求,促使一些人形成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不正确的利益意识和相应的价值观念,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倾向日渐突出,从而把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作为确定职业和衡量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准,这就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日益繁荣的物质生活面前迷恋大城市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丧失了艰苦奋斗、勇敢创业的意识,把个人价值的实现片面理解为社会对自己的物质满足,而弱化了个人的社会价值,淡忘了自己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所以择业时都涌向条件好、收入高的地方和单位,从而导致这些地方、这些单位人满为患,竞争激烈,多数人在这里根本找不到工作。

(三)职业评价不客观

职业评价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好坏、优劣和重要性等方面进行的一种判断。职业评价对职业选择产生直接的影响,正确、客观的职业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其实社会上的各种正当职业都是创造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能有所作为。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评价时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认为脑力劳动,社会威望高,收入丰厚的职业好,所以导致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些职业,而体力劳动,艰苦环境的工作就无人问津。

(四)缺乏科学的职业发展观

科学的职业发展观指在职业定位、职业选择以及从事职业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和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把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未来从事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择业动机,推动个人职业生涯的科学发展。而当前大学生选择职业时缺乏科学性、主动性,随意性较大,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面临职业选择时无所适从,既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不清楚自己要找何种工作,始终处在被动就业的状态,究其原因,就是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社会,如有的是有些学生自我认识不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智商、情商、能力等个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能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往往自我评价过高,职业定位不切合实际。这就造成了在就业时常常会遇到困难甚至是挫败。

二、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100-02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精神,加强理论学科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高校理论第14次学科论坛于2013年7月14日至15日在兰州大学举行。本次学科论坛紧扣主题,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展开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

一、基本概念与问题的厘清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任何问题的深入研究必须立足于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首先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界定,由此,专家们首先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何种角度诠释社会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进行阐述。

(一)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

专家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兰州大学王维平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的主要体现,是位于主导与引领地位的社会价值,是旨在社会主义主体的人摆脱经济贫困、政治依附和精神奴役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王学俭教授则从社会主义价值为何存在、如何生成、因何发展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论述,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湖北大学杨业华教授也认为,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价值体系中最为抽象和普遍性的价值观,具有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强化国家认同的功能,从这个角度上说,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是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提出“三个倡导”,明确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命题。专家们一致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在当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它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与发展的科学命题。复旦大学的顾钰民教授认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观,必须在十提出的“三个倡导”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基本要素为基准进行研究。吉林大学的陈秉公教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势位”定位角度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1],它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化的思想体系”和“观念形态的国家机器”,是国家的“软实力”。

除此以外,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探讨也是本次论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湖北大学的贺祥林教授认为,从学理上来讲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出发来阐释“价值体系”与“价值观”的问题;从逻辑上来讲是大目式的内容与内聚性的纲要之间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定位

党的十在坚持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的理论创新基础上鲜明的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凝练与定位“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源本,又融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现实”[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要不断的挖掘其实践内涵、时代内涵与民族内涵。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要立足于实践、立足于社会经济关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植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体现为集体主义。北京大学孙熙国教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研究必须以“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为根本,在深入研究普世价值观与西方社会普世价值观的基础上,以研究为借鉴,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多的蕴含着自由、平等、解放等内容。广西师范大学的钟婧教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一定要在理论上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上囊括人类中西普遍价值,进程上着眼未来、与时俱进,基本理念上的继承、包容与超越,基本方法的提取、弥补与协商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位

吉林大学陈秉公教授就如何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提出一个新的名词“高势位”。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居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稳定、动力等社会功能,就必须进行“高势位”建设,使其具有更大的势能与位能,成为“高势位”的国家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引领和整合价值观体系,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中山大学的钟明华教授对于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位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体现了对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社会形态、实践形态到价值形态的研究发展轨迹,是建立在社会主义价值诉求基础上对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所倡导的自由、解放、平等的扬弃。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导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在当前普遍存在的文化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的现实中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政治价值观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学生 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57-01

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国际间各方面的交流频繁,导致了各种全新职业的诞生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形成。伴随而来的是中国90后青少年的成长及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或深或浅的烙印。那么,探究目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并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对于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追求,并成长为祖国事业的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1.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冲突表现。当前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造成了价值取向的很大差异。这种价值取向多元化上的冲突表现在职业价值观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职业选择上,既表现为在观念上有报效祖国、追求理想、拥有远大抱负的一面,又表现为在行动上拒绝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去工作的一面;其二,在职业准备上,既表现为重视学习,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又表现为在具体事件的践行上,有着不踏实、不认真,破坏规则、投机取巧的行为;其三,在职业实现上,既有崇尚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特点,也有坐等父母、贪图安逸、看重“有能力不如有好家世”的学生存在。

2.突出自我性并关注社会性。当前高职学生不仅及其关注自我性而且对于社会的关注开始增加权重。一方面,突出自我性。他们喜欢自由和不受约束,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为了追求个体利益、自我独立、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他们积极学习、储备自认为有用和有益的知识和技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职业选择上,将个人满足作为前提,更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远大理想和高尚人生目标的追求。另一方面,关注社会性。体现在对待社会重大事件和公益事业上,表现出更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特点。例如,我国发生的大地震等天灾人祸,其中不少高职学生就是相关事件的亲历者,他们身在其中,深受震撼,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每个个体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

3.个人追求与社会现实两者的矛盾。第一,个人职业价值目标与社会职业岗位价值取向上的部分错位。如,酒店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整洁的仪表和强烈的服务意识,然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学生却只关注了自己的美丽和整洁,忘记了环境的整洁和对他人的尊重,表现出强烈的散漫性,甚至随意丢弃垃圾。第二,个人职业理想与现实职业真实之间的矛盾。当前高职学生有着对未来职业的美好期望,然而面对高职学生真实的就业现实,不少学生表现出明显的迷茫和沮丧,丧失了追求职业理想的动力。第三,道德实践与道德认知之间的不对接。他们推崇高尚的职业精神境界,但是更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把物质利益的获取作为现实行动依据和目标,导致实际行为中不断上演为追求目的而不太在意手段的恶劣现象。

二、影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

1.消极价值取向给高职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西方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在市场经济的推波助澜之下广泛传播。高职学生的基础教育部分相对薄弱,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空间很大,这些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社会思潮的思考、分析、判断和吸收。导致了众多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呈现出务实性和个人功利色彩。使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少了一些应有的理想和精神。

2.“小时代”背景下的物化倾向。当前大学生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奢侈品深受部分大学生追捧,成功人士的“成功”程度表现为物质化程度,学生们学会了从物质财富角度评判认知。市场经济的这种物化倾向和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势必会很大程度地冲击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得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和个人中心主义。

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1.通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理想。理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理想的价值在于它的远大性和可实现性。要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让学生立足现实、寻求职业发展的方向。那么作为人生理想具体化的职业理想有两个层面的体现:一是职业的定位。它强调职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二是职业的发展。它强调职业理想的未来指向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能够使学生运筹帷幄,把握现在、面向未来,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没有社会和国家以及他人为前提,个人的职业理想只能是纸上谈兵。职业本身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价值,让学生深刻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以社会需求和发展引领职业选择。

2.通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职业价值观。高职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存在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判断和取舍能力,所以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就必须进一步增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观教育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以及价值尺度和价值准则。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需引导学生更多关注职业发展和职业理想,引领学生剖析身边的职业价值取向案例;利用身边的和热点的事件引导学生心怀祖国、无私奉献,教育学生只有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的事业才是值得发展的事业,才有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政治价值观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有效的理论支撑,而且对于进一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塑造当代大学生造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当前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网络技术对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剧烈,竞争实质是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广西要缩小与经济发达省份的差距,任务更为艰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高等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胜利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等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冲击。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勤于思考,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勇于创造,但鉴别力仍有欠缺。社会转型期使得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产生诸多迷茫、困惑和疑问,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助其清醒、解惑和释疑,提高识别能力,坚持正确方向。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现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充实更新,体现时代性;既要有稳定的、连续性的内容,又要紧跟时展和大学生思想发展。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抓紧时机,组织力量,研究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旋律

党的十报告鲜明地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重大战略决策[1]。践行“三个倡导”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化、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高等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旋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4.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必须躬身实践[2]。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处理好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多样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4.1 正确处理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大学生作为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群体,比较容易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又不容易全面理解和谐社会就是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的调整和处理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融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位置不当、人与人相处的不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理好这些矛盾,坚持正确理想,合理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4.2 正确处理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人的充分发展也只有在和谐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根本上体现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即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承认集体和个人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地位,就是要把对大学生主体性的肯定和社会性原则统一起来,既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又要反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度膨胀;既要大力提倡集体主义,又要反对忽视个人的价值。

4.3 正确处理多样性与选择性的关系。社会变革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所以,要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包括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经济活动中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5.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学校教育情况和大学生特点,通过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和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性教育和学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性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1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门课程。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之中,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实现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体系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体系的转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5.2 学科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依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合理选择教育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育人的灵魂的教育,既要遵循知识传授的规律,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教学,使学生们都能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逐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遵循价值认同的规律,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与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切身体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意义,在情感态度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行为上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5.3 运用校园文化阵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理论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展示于各种校园文化载体,特别是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发挥校园网络作用,开展一些学习、研讨活动,坚持正确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见解,把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增加学生学习机会,增强实感和实效。

5.4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到工厂、农村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大学生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情操,使大学生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尚使命。

参考文献

政治价值观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反思

“大学,即高等院校,最根本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代表,是社会未来的重要力量,关系到中国民族的兴衰,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起到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①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准,就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专业水平,进而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解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问题。

1 课堂上宣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此,需要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在思想政治课即大学生的公共政治课上,授课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使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把握更加科学和准确,从而增强其了解、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可以通过历史的正反面经验总结,引导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集中观看一些关于历史和现实的纪录片,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中国和国外的基本情况,使他们深刻懂得中国曾经遭受的耻辱、现实强大的来之不易、国外一些战乱国家人民所承受的水深火热之痛。如此正反对比,就会使学生逐渐理解,中国今天的强大是建立在几代人奋斗、牺牲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爱国才能成才,只有将自身命运与祖国前途命运相结合的有志青年才能在祖国的关怀中和支持下成长为优秀杰出人才。

同时,要给学生讲清一个道理,只有国家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只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实现才能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只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和他人的尊敬,才能为最终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丧失国家的保护、社会的培养、他人的帮助,大学生将寸步难行。说服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晓以利害,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2 实践中锤炼

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冷冰冰的二十四个汉字,与自己并无多少联系,而老师的讲解似乎并不能真正唤起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接受。为此,需要通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使他们真正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价值。如:可以根据大学生特点,通过开展科技扶贫、文化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到改革开放的前沿考察或到城市、工矿企业、农村等基层搞社会调查活动,以祖国的沧桑巨变和改革开放真实面貌,帮助、启发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大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组织大学生参观伟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革命展览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大学生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增强使命感。③在这些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映照,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与重要意义。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重要意义、时代价值,从而增强自觉、主动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3 生活中感悟

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往往能够起到润物无声育人效果。在大学校园内,要通过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真切的存在。学校可以通过宣传各类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染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使他们懂得,青年人就应该做民族的脊梁,青年人只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体现了自身价值,这样度过的人生才会是美丽的人生。可以通过营造氛围如:设立大型户外广告牌、宿舍标语口号、主题班会讨论、撰写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观看一些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国“五个一”影视作品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介,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至少能够帮助学生记住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表述,并且用这些表述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 反思中接受

任何一种理论或者思想体系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更好地了解最终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如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长期、细致、耐心地反思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落实力度,进而将这种理论或者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自己的行动,才能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应有的作用。

大学生应该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日记、理论文章等方式反思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程度,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了才有可能接受,诚如所言:“感觉到了的东西你不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你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到它”。通过这些具体的反思方式,大学生就能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十分有用的理论和行为规范甚至是一种精神信仰,是值得一生去理解和践行的价值观体系,掌握了这个价值观体系,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能够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保持一种清醒、一份淡定,不至于在物欲横流、人欲泛滥的世界中丧失斗志或者或者迷失方向,从而走上歧途。

毋庸讳言,由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形形的复杂社会现象使大学生“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尽如人意,使大学生对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存有疑虑,进而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科学性,认为这种理论过于理想化,不会在现实生活中落地生根,因而不大愿意接受,这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的探索以及实践使大学生端正对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的态度、辩证分析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思想认识水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真正指导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觉悟,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总之,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诚如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变准。”为此,就需要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成为政治方向上正确、立场上坚定、思想上清醒、行动上积极的新一代大学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注释

①邓雨巍、付晓东.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1:31.

②雷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J].江苏高教,2015,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