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重点知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版教材;解读;活用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解读新版的小学数学教材,要将课堂的教学活动立足于新版教材之上,要对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梳理与整合,以此来突破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重点。
一、解读教材,细化数学知识
对于新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教师要对其中数学知识编排的顺序、语言、图形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分析与理解,从教材中此类基本要素的构成特点进行总结与探究,以此挖掘出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师要注重小学新版教材中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的关系,充分探究出其中所蕴含的本质联系;教师要注重新版教材整体脉络的解读,从整体上进行数学知识的概括掌握;教师要注重数学单元安排特点与要求的具体领会,明确单元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出其内在隐藏的科学性、人文性及现代性,以此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案、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二、活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活用教材,不是将教材中的知识、文字等等一字不漏地进行宣读,而是要在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进行活用。活用小学数学新版教材,在教材固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取舍,对教材中预设的情境上进行整合转化,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细分、简化,将死板的数学知识进行动态化改造,将教材中的各类文字、图形等进行巧妙修饰与精心雕刻,以此跨越教材中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数学知识的真实“面目”,以此创造性地使用新版教材,创新性地精用教材。
三、延伸教材,深化生活真谛
(一)没有及时做总结
许多教师在数学课上都忽略做总结,认为小学生的记忆好,做总结浪费时间。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不停地往前进行,让学生不停地接受新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会积累许多问题但又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就不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这都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水平,许多小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水平不同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造成水平高的学生得到发展,水平差的学生得不到提高,这都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使教师的课程很难进行。
二、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虽然说“严师出高徒”,但是从学生的视角来看,严肃的教师往往不受欢迎。因为过分严肃会让孩子感到紧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出一套能被学生接受又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只起正确的导向作用。数学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安排一些需要小学生开动脑筋的题目,让学生充满疑惑,带着渴望去寻求答案。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为学生提供班内交流的平台,这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二)采用鼓励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快乐是小学生能认真学习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奋点,不要让学生陷入自卑、失落的情绪之中,因为这极其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心情。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小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好数学。“鼓励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人总会犯一些小错误,小学生更是如此,当学生做不好一件事或者学习成绩下降了时,教师要耐下心来,采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因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了时,他的第一反应肯定就是教师不喜欢他了,或者教师又要找自己的家长了,这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但是,如果教师鼓励他了,他的心态肯定会有所改变,他会认为教师很重视他,这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了。
(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老先生提出,并成为现今的优秀的教学方式。但是,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上并没有很好地实施这种教学法,导致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不到提高。因此,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措施是必要的。学校可以采用“走班制”或者“分层”的教学模式,将有着相同水平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同水平的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会让所有的学生的学习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也为数学课堂的顺利进行做了铺垫。
(四)及时做好课堂总结
各行各业知识的习得都大同小异,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温故”就是“复习”,就是不断将过去所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进行剪辑、重放,进而升华,最终促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质的飞跃,也就是转变成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内涵,进而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发展,与实践相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
但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来说,往往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温故过程中,却存在许多误区,采取的很多措施和方法貌似合理,但实际上却违反了教育教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走入了误区,导致温故的效果事倍功半。那么,怎样去正确认识这些误区,并采取积极的策略去进行应对,从而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正是我们众多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复习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及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应对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
复习就是简单地以“放电影”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回放、重播”的过程,不需要更新。
在小学英语的复习过程中,很多教师就是简单的通过放录音、看视频的方式将课本知识梳理一遍,或教师进行领读,或学生小组合作复习,而所学知识则不再进行讲解;通过活动手册、练习册或基础训练的练习题进行听力练习和知识的讲解。其实这几种复习方式只是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印象而已,其中的重点知识并没有得到加强,学生脑海里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这样的复习与知识新授没有本质的变化,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教师要改变这种“放电影”式的复习,应该围绕复习话题的重点知识来进行教学设计,考虑学生对所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得到应有的提高,充分发挥复习的作用。
误区二
复习就是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掌握好,难的知识点可以先放一放,或认为这些在考试中不可能出现,遇“难”就退,绕道而行。
很多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只考虑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及拓展运用,而很多难点就成了复习的“雷区”,害怕去处理难点,绝不敢越“雷区”半步,总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这么难的知识在考试的过程中肯定不会出现,讲多了学生也不会明白,反而会使学生更加“迷糊”,与其这样还不如节约出时间去复习别的相对容易的知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将这些难点知识一带而过甚至避而不提。
教师认为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将基础知识复习、巩固,并进行综合运用之外,更应帮助学生在难点方面有所突破,只有难点突破了,知识才能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质的的飞跃。所以,复习搞好了,就会成为学生实现自我突破的好平台,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误区三
复习只是复习所学过的教材知识和知识点,学生的能力提不提高无所谓。
复习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难点也有所突破后,就觉得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剩下的事就是学生自己的了。但教师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呢?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再次得到提升呢?特别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这恐怕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认为复习不仅要复习所学语言知识,还应帮助学生去创设一种语言知识运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将自己的语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使复习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拓展视野的一个平台。
误区四
复习只是在期末考试前组织,平时很少有时间组织或组织形式比较单一。
很多教师只有在期末将全部教材内容学习完准备考试时,才开始组织本学期的复习,岂不知这样给学生耽误了很多的“事情”,毕竟每个人的大脑都不是“电脑”,都存在遗忘,都会遵循遗忘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试卷讲评课
试卷的讲评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做好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通过讲评要使学生能够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的试卷讲评课呢?
一、试卷讲评的原则:
1、试卷讲评要及时讲评及时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是笔者的观点。因此,平时试卷的改阅一定要及时完成,最好是第二天就能拿出来。及时评讲、及时反馈,效果才会显著。
2、试卷讲评要有针对性
如果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面面俱到,逐题讲评,这样既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又会使课堂平淡乏味。因此,教师在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普遍性错误及原因做到心中有数,选取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重点备课和讲评,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举一反三,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发散,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错误率较低的题则只需蜻蜓点水或课后个别指导,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这样讲评的时间也得到了保证,效果也更明显。
3、试卷讲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讲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4、试卷讲评要重视对知识的巩固
讲评试卷是查漏补缺、巩固复现所学知识的大好时机。在试卷讲评中,教师应就所讲试题,针对学生知识薄弱点,联系课本进行总结归纳和深化,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上好小学语文的试卷讲评课的策略
1、课前准备
①课前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考卷情况,认真填写得分统计表。
②教师统计分析答题情况。
③老师研读试卷,吃透试题内容,把握命题的立意,感受整个试题的难度。
④确定讲评的目标和重点。一堂课要突出解决两、三个问题,重点讲解那些技巧性强、典型性强的试题。如果平时讲课中有漏掉的知识点,这时是最好的补漏机会。
2、注意分析归类,注重减负高效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可按三种方式归类:
①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讲评。
②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如把一份综合测试卷分为:a.一题多解类;b.多题一解类;c.用方程思想解题;d.用函数思想解题等类型。
③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归类,一般可分为:a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b.读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c.思维定势的负迁移;d.语文模型建立失当等类型。
以上三种归类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是相互交叉渗透的。通过归类思想的练习,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避免“题海战术”,从而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3、重视启发学生
讲评课教师应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和点拨,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回忆题目设计的相关语文知识,挖掘语文概念、语文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寻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的语文模型,建立方程等,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清晰的语文情景.切忌满堂灌输式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简单肤浅,要针对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方法,对具有典型错误的代表题,要精心设疑,耐心点拨启发,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悟深、悟透。
4、做一些巩固练习
学生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错误记录,建立错误档案,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有的放矢,及时复习。教师还要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和知识点,把几条题目进行重组综合,给学生创造一个“再练习”“再提高”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加强思维的变通。通过反复强化,巩固讲评效果,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重点知识。
微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以下的特点。从学习目标来看,传统课程是参照教学大纲设计的教学目标,而微课程的目标则更加明确、具体;从学习内容来看,传统课程学习内容主要为教材知识,学术性较强,而微课程学习内容集中,容量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学习模式来看,传统课程主要采取教师课堂授课的方式,而微课程则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微课程的灵活性较高,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定步调,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而且可以反复观看,是对传统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1.小学数学微课程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微课程可以让学生更自由、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开发数学微课程具有如下的意义。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年龄大约为六到十二岁,这一阶段的孩子个性活泼好动,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是对形象化的东西容易理解和把握,感性思维和直观思维比较强。他们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在十分钟左右。小学数学课程相对于语文、英语等其他课程而言,相对抽象些,概念性的知识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之间存在矛盾,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学的心理。而微课程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能有效地将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化,生动的微视频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增强了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数学能力与情感。传统课程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以掌握系统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课程。所以为了照顾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只能进行浅表性的思维训练。而微课程可以从中拓展延伸,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每一个数学微课程往往只讲一两个知识点,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微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的一种补充,内容可以保存以供随时学习,学生能够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更加积极,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3)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需要将更新更快的知识编入到课程中来。但是传统的教材却不能随时将这些与时俱进的知识编入进去,使得教材总是滞后于当今的时代。微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以其微小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以随时将时代的信息和学科内容的变化编入课程,以补充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增加了小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2.小学数学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程虽然短小,但是在整体结构上还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微课程的设计上具体可分为选题、设计、评价三个方面。
(1)选题。微课程的设计第一步就是要合理选题,它是微课程的核心。微课程在选题的时候切口要小,一般就一两个知识点,通常是选择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易混易错的知识等,使学生在自学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微课程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需要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疑难处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提供解题方法的指导等,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设计。微课程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中心”的设计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问题展开。因为微课程的学习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因此,在设计微课时教师首先要广泛应用学习资源,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策略,供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其次,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在微课设计时要提供必要的支架,以便学生顺利地学习相关课程。最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设计不同梯度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内容,在强化基础的同时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开展拓展学习。
(3)评价。在微课的整体结构中, 评价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对微课进行评价后,积极主动地反思与总结,促进学生知识的有效迁移。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及时利用反馈信息来指导学生,从宏观上调控教学的进度。同时,还要重视诊断性评价的作用,通过微课评价体系及时搜集评价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最后还要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通过对不同环节的评价,可以实现对微课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指导、调整甚至补救微课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