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产业发展规划

企业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产业发展规划

企业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1.辽源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采取的措施

1.1抓体系建设,强化事业发展的基础 2007~2010年,辽源市加大了绿色食品体系建设。下辖的两县两区都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市县(区)两级专职从事绿色食品工作的在编人员22人。为了保证绿色食品产业工作的管理尽快实现由单一行政推动向行政推动与依法监管并行转变,市农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整合资源,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纳入绿色食品办公室合属办公,增强了绿色食品产业质量监管力度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使绿色食品产业工作在各个层面都有机构、有人员、有手段。农业系统内部也理顺了关系,加强合作,形成权责统一、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农业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支持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真正形成行政事业共同推进,部门之间互相支持,系统内外紧密合作的发展环境。

1.2抓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辽源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辽源市绿色产业发展规划》、《辽源市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意见》。2007年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在《辽源市食品监管工作意见》中把绿色食品开发和监管工作纳入重要工作内容,明确要求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地产品可以免检。东丰县、东辽县把开发绿色食品工作纳入到主要领导工作,年终考核。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纳入了《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经过5年努力,使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支柱产业,到2010年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力争达36亿元。由于制度保障到位,市、县两级加强领导,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3抓科学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按照《辽源市绿色食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要求,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狠抓绿色农产品的发展规划。一是突出地域特色。以粮食和特产业为主;二是突出产业重点。开发具有市场拉动大、科技含量高、生命力强的产品;三是突出发展精深加工。通过科学规划和产业布局,已经形成了以德春米业集团公司、夏兴有机生态生物高科集团、天人牧业有限公司等绿色产业发展基地,带动了辽源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了专业生产和就业,成为县级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和利税大户。据统计,到2010年底,辽源市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年加工产值达20亿元。

1.4抓监督管理,确保认证产品质量 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领域是影响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质量的3个重要环节,辽源市通过抓绿色食品产业生产源头、绿色食品产业生产环节和绿色食品产业市场交易的监管,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每年都开展绿色食品产业专项检查和绿色食品的复查换证工作。同时会同工商、公安、卫生、质监等部门,结合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加强对产品的抽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5抓配套服务,提高发展绿色产业的积极性 辽源市农委连续3年都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绿色食品工作方案》和《农产品质量认证与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将绿色食品开发工作列为中心任务,明确职责。市、县两级绿办每年都举办绿色食品产业技术培训班;每年都组织企业、单位申报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每年对绿色产业开发工作好的县、乡、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协会。2011年年初,在市供销合作社、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的支持下,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协会,大力开发绿色食品产业,推广应用新技术规程,优先发展协会的产品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绿色食品产业中的作用。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整个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绿色食品又好又快地发展。

1.6抓市场培育,不断提升品牌价值 借助各类媒体,加强宣传,进一步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品牌形象;协助绿色食品产业认证单位开展贸易促销活动,积极参加由省农委组织的各类展会与洽谈会;研究市场准入制度,引导企业构建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和营销网络。

1.7抓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绿色食品产业知识的学习、宣传及贯彻落实;与农药经销商签定不销售国家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有效地提高了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绿色食品消费意识。

2.当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困难

2.1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生产者仍然片面追求产品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消费者虽然开始重视绿色食品,但消费意识和鉴别能力欠缺,且由于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实施,很难体现绿色食品的优质优价。

2.2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农产品检验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需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到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测。现有的检测设备和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求,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整体水平偏低,监督检测力不足,限制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2.3资金投入不够 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经费不足,制约了其发展进程。示范区建设、标准制(修)订、检验检测、产品认定以及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4人才缺乏 辽源市农业标准化人才匮乏,远远满足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目前,从国家、省、市级到县、乡、村级还没有充分利用数量有限的农业标准化骨干人才,来培养大批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形成一条龙式的农业标准化培训制度。

3.对绿色食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3.1加强领导,强化政策支持 市县乡三级农业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日程。尽快明确和完善各级绿色食品产业工作机构,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纳入工作业绩考核范围。抓紧建立“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推动机制,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快速发展模式,积极创造改革和发展环境。要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生产性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创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营销等项目直接挂钩,进一步挖掘农业系统内部行政推动潜力,合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3.2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 市县乡三级农业部门要制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紧密结合起来,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品牌优势,同时把产业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将绿色食品产业工作经费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和增加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要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尽可能地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倾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向绿色食品产业产业投放,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企业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转型;十二五规划;商业地产;杭州市;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十二五规划中的主体理念依然是以往规划中强调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理念,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一直在进行结构调整,并不断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近几年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房地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2杭州市商业地产在十二五规划中应该抓住重要的机遇

2.1重视十二五中扩大内需的规划,并促进商业地产的发展

扩大内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强调要对我国国内消费需求潜力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扩大内需来带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对限制内需扩大的相关体制和机制进行重点破解,以促进我国内需的增长。扩大内需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我国商业地产规模的扩大,并对我国商业地产经营水平和开发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商业地产带来的发展机遇

经济结构转型一直是近些年规划中的重要理念,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同样强调了这一重要的战略思想,明确提出要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居民的消费率以及服务比重,并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热摁扣开始流入城市,使得城市人口由于外来人口的增加而大幅度增加。从我国目前几年的城市发展情况来看,尤其是大城市、或人口在两百万以上的城市以及龙头城市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其中杭州市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也非常快,为杭州市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随着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商业地产的发展也得到了实际的保障。同时商业地产也属于服务业,规划中提高服务业比重的战略思想为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3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转变消费方式,对地产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新型的消费业态,并对市场流通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现行社会中使用的传统的商业贸易流通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链的需求,并对商业业态的创新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限制,不能提供高效率以及高附加值的服务,因此无法满足制造企业与终端消费者的相关需求。十二五规划中强调要转变我国目前的消费方式,必将为杭州市的商业地产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商业业态的创新将带来更加宽阔的发展前景。

2.4商业地产应该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规划中需找新的增长点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加大服务业产业的发展,这一规划目标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生活业与生产业,并加快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拓宽服务业领域,促进企业规模化、网络化以及品牌化的发展。这一战略规划内容非常适合杭州市目前城市发展的趋势,并将为杭州市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2.5重视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在项目中寻找发展机遇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了很多国家重点项目,例如国家级会展中心的建设以及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建设等,并提到要加强与浙江、江苏两省的合作,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必将在这一规划内容中获得有利的发展保障和条件。

3杭州市商业地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杭州市商业地产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挑战与全国商业地产基本一致,主要分为以下四类问题,即招商困局,受传统住宅观念的束缚,商业地产定位不准,缺乏资金以及高技术的专业人才。

3.1招商困局

未来商业地产发展将受到招商资源竞争的严重制约。造成商业地产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严重招商困局的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其中外部原因主要是指商业地产在发展过程,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并因此对商业地产招商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我国商业地产在国际商业连锁投机行为的推进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过快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给商业地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内部原因则主要是指商业地产的企业内部管理缺陷。

3.2传统住宅观念的束缚

商业地产不同于住宅,不能向住宅那样“卖完就走”,还需要进行后续的长期的经营管理工作。而我国目前很多开发商仍然不能很好的区分商业地产与住宅的不同,限制了商业地产的发展。甚至有些商业地产开发商采取了错误的先开发后招商的方式,管理经营目标不明确,而且造成后期的招商和经营变得比较困难。

3.3商业地产的定位不准确

商业地产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正确的定位,因此定位已经成为商业地产经营的核心,商业地产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商业地产的定位应该涉及到商业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包括功能定位、业态定位、盈利模式定位以及服务对象定位、营销方式定位等。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定位不准确都可能成为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杭州市商业地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仿效之风,即当某一项目的开发模式获得成功之后,其他开发商便纷纷效仿该模式来进行商业地产的定位。这种效仿他人的定位模式会因为不能结合自身项目特点而产生缺陷,最终致使整个商业地产项目失败。

3.4资金短缺以及缺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商业地产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而且商业地产的开发周期往往比较长,资金的占用量非常大,另一方面资金回笼的速度有相对较慢,因此如果在商业地产的开发过程中缺乏融资渠道的保障以及良好的变现渠道,必将造成商业地产陷入资金匮乏的困局。商业地产的良好经营还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商业地产中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地产领域与销售领域,而同时精通销售与地产的复合型人才则非常少,造成商业地产的发展过程中缺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4杭州市商业地产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发展趋势

经济转型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明确指出要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进行转型,商业地产作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行业之一也需要进行积极地转型。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的主要业态分为五大类,即纯写字楼、百货商场、配套的商业,这三种是比较传统的商业业态,另外还包括近几年兴起的主体商业地产业态以及最新的城市综合体。

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商业地产的开发重点也开始向一二线城市的次新商业圈以及二三线城市的核心商业圈转移,这一发展趋势促进了城市综合体的产生。

5结语

十二五规划中的很多内容都对我国的商业地产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杭州市商业地产也应在这一规划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新的发展趋势,来促进商业地产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商业地产的发展趋势及运营模式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1,11(9):32-34.

企业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一、上半年工作

1、参与组织“2018年山东省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导向目录”评审;

2、参与组织“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规划”论证会。

2月2日,协助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对《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评审,并形成专家评审意见。

3、参与济宁高端装备规划调研及规划的撰写工作。应济宁市经信委邀请,对济宁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实地调研及书面文字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济宁市高端装备产业规划》的撰写。

4、参与“22个工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进展情况调度”。应山东省经信委要求,对山东省22个工业重点行业中的汽车、农机、工程机械三个行业完成转型升级进展情况调度,并完成汽车及工程机械报告的撰写。

5、参与“山东工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撰写、修改工作;

6、参与“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提意见工作。应省经信委要求,对“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修改意见。

7、参与“汶上县装备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规划”初稿撰写。应汶上县经信局邀请,对汶上县装备制造业企业实地调研,并参与完成《汶上县装备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规划》初稿撰写。

8、完成2篇政务专报。

9、参与文明创建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完成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报告撰写。开始对全省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实地调研,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我省产业发展情况,形成研究报告。

2、继续参与完成文明创建工作。

企业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曾有数据显示,近20年,LED产业在深圳已经聚拢了700亿人民币的资本,换言之,全国LED企业中有近半数在这里扎根发展。基于产业的快速蓬勃发展,2009年3月,深圳市政府出台了这个规划,明确描绘了“到2015年,建成我国LED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示范基地和全球重要的LED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产业规模在年产值1300亿元以上”等中长期目标。尽管在规划中,有关方面也对当地LED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做了一番分析,如,“产业链高端环节比较薄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龙头企业尚未形成”等,但字里行间,规划所体现出的仍是对目标达成的高度自信。

然而,规划正式实施的4年间,深圳LED产业的整体优势并未得到明显提升,而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种种隐患却进一步突显出来,其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倒闭成潮,老板“跑路”谣言四起。究其原因,业界普遍认为,这是我国LED企业长期徘徊于产业链的中下游,研发能力低下,远未能形成强势竞争力的必然结果;同时,这种低门槛亦造成了大量投资者的涌入,进而形成所谓的“产能过剩”。与此同时,蔓延全球的经济不景气情况迟迟不见好转,这使得以出口为主要盈利手段的国内LED生产企业举步维艰,以致于像钧多立、博伦特、愿景光电等亿元级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颓然倒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存空间越发狭小,这让本就是危机四伏的深圳LED产业更是雪上加霜。

业内人士分析,深圳市废止了自己在国内领先且早已列为重要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是有现实的原因的。其一,LED产品90%依赖出口,国内市场没有打开,因此产能严重过剩,深圳屡现亿元级LED企业倒闭。其二,之前也有不少省市制定的相关规划,把LED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扶持,一些部委也曾出台《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造成一段时间以来LED上游的投资过热,以致LED产品价格迅速下降,下游企业竞争激烈,使得一部分企业关门倒闭。

与LED产业相同的,还有光伏产业和风电产业等,除了面临相同的严重依赖外需、产能极其过剩、市场低迷等困境之外,最大相似之处就是,都曾经被各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规划和扶持。之所以出现这些困境,其实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各地政府对于新兴产业的过分热心与重视。光伏产业和LED产业的处境,当给各地以及相关部门足够的教训,在进行产业规划和扶持上,有形之手应当慎行、少行。

企业产业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2015年,各行各业都在整装待发、绞尽脑汁地迎接“新常态”。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经过近五年的“热度”发展,业内人士都在呼吁其应该进入更加回归市场、尊重规律的“常态”速度。笔者作为一名规划工作者,在参与宏观涉及国家层面、微观具体到通航园区的系列工作中,也有几个方面的思考如下。一个问题:规划诉求何来?

“新常态”下,传统产业面临巨大挑战,经济稳增长和产业转型需求让各界对新兴产业更加青睐。通用航空作为民航事业的两翼之一,具备产业链关联和挖掘空中资源的双重价值,又在“互联网+”的时代迎合了更多的消费体验,因此成为了业内外关注与投资的热点。基于以上形势,几类规划需求孕育而生。

一是国家相关部门从促进行业发展、支撑相关立法以及提升政府应急事件处置与救援能力等角度出发,组织专业单位开展专题规划工作。

二是地方政府从综合交通规划和发展新兴产业的角度出发,开展区域性通用航空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区域性通用机场布局方案和重点机场所在地的相关产业发展方案。

三是地方政府为了盘活已有机场资源,如闲置通用机场,或民用机场,或运量不饱满的运输机场,希望围绕跑道建设航空园区或基地,规划当地通航产业发展与用地布局。

四是一些实力企业为了引进航空制造项目或发展通航运营,希望地方政府提供项目落地等一系列解决方案,为此推动地方政府规划本地通航产业发展。

五是通航制造或运营企业从明确细分市场、分析竞争态势、制定战略行动以及投融资需要,展开中长期发展规划。

可以说,经过近几年的行业交流与学习、国际经验借鉴以及中国发展实际的研究,笔者越来越认识到,有效的通用航空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是规避资源重置,理性应对“一窝蜂”发展现象,为政府和企业选择合理、高效、集约的发展路径,用数据告知发展目标与规模。规划工作不是助推“幻想”,中国的通用航空事业发展既需要系统、前瞻的规划,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

一个重点:区域性通用航空发展规划

一般认为,美国通用航空的发达主要源于其先天条件,如二战后的机队与人员资源、优越的地缘政治环境,以及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实际上,在美国通用航空发展史上,也有一系列专项发展规划起到关键作用。例如被称为“国家通用航空蓝图”的通用航空运输实验计划(AGATE) (AdvancedGeneral Aviation TransportExperiments)将公务飞行、包机飞行、私人飞行统一纳入了国家运输系统规划,有效促进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而目前在我国,尽管各界都在努力,但尚未形成顶层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规划或立法,相反,以省市为单位的区域通用航空发展规划反而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规划重点。

这类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要解决区域通用机场布局问题。我国各省市现有通用机场数量与通航发达国家美国相比,差距巨大,面积或人口级别相同的行政区域所拥有的通用机场数量仅为美国的1/10至1/8。机场数量及服务能力与人口密度、城镇分布以及消费水平均难以匹配。因此,我国亟需解决通用机场的布局问题,方法主要是从地理人口分布、民生发展与公共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以及特色旅游等多元因素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机场资源发展通用航空产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通用航空产业链中,整机及相关制造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内容,具有较高的关联带动作用,科技含量较高,生产工艺相对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的运营与服务保障处于产业链的下端,作为现代服务业能够满足时下追求虚拟价值的新型消费需求,同时可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新兴价值。因此,各地如何选择通航产业链条,需从各地的产业基础与能力出发,规划与之相匹配的通航产业内容,以龙头项目为带动,制定合理的促进政策,才能有的放矢,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将当地的发展诉求、想法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行业发展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尤其是与区域经济三大战略、国家通用机场布局总体方案、国家应急救援总体规划、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申请等重要内容紧密结合,真正体现规划的宏观指导与决策支持作用。

一个理念:整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