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区总体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工业园区的方针、政策,拟订园区建设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等各项优惠政策,并上报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代表区政府在工业园区规划区域内实行封闭式管理,即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开发、统一管理。
(三)负责《区鱼化工业园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实施。
(四)负责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和土地利用指标的报批工作。
(五)负责与省、市、区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六)负责园区内招商引资项目的组织、协调及管理工作。
(七)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区鱼化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内设5个事业科室:
(一)综合部
负责工作计划、总结及所有文字材料的起草和审核工作;负责沟通、协调、行政接待、会议组织工作;负责文件传递、督促检查工作;负责机构编制、人事、劳资和考核管理工作;负责文印、档案及车辆、餐厅等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党群事务工作。
(二)财务部
负责对园区经济指标进行运行分析;负责管委会、建设开发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负责管委会财政预算编制工作;负责建设开发公司项目预决算执行情况的编报工作;负责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工作;负责土地出让金、配套费及有关费用收取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工资发放及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等办理工作。
(三)招商部
负责组织实施园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拟订园区年度总体发展任务;拟订产业扶持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争取和落实省市扶持园区及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负责入园项目审批立项工作;负责做好企业科技开发计划、技术改造、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工作;负责建立经济指标体系和经济指标的统计工作;负责园区企业服务和管理工作;负责为入区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代办入园、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手续。
(四)规划建设部
负责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的编报工作;负责专项规划编报和组织实施工作;负责工程项目选址建设和有关证件的报批、核发以及配套费审核工作;负责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设计、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负责园区环境保障、水电气暖维护管理工作。
健全绩效评估制度。加快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动态管理。建立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定期评估制度,实行动态监控。加强重大项目的规划研究,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重大能源、产业园区承接、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在选址前进行规划评估,确保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为抓手,强化城乡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构建“视野前瞻、定位准确、系统完善、管理科学、覆盖城乡”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编制一批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规划,1坚持规划指导建设原则。围绕当前建设重点。指导城乡建设有序开展。
对已有规划抓紧修订、补充和完善,2坚持适应形势发展原则。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对未编规划抓紧启动编制。
又着眼长远和前瞻性的规划,3坚持即期长远结合原则。编制一批既立足当前。增强规划的引导性。
与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4坚持规划联动衔接原则。城镇规划编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城市、县、镇总体规划
完善城市、县和建制镇总体规划,按照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合理的框架结构、更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更科学的规划指引。年完成市和四县总体规划(含近期建设规划)南部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以及2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修订,年底前全面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订工作。
近期工作重点:
统筹安排市域交通、供电、防洪等重大基础设施,1修编《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用地功能布局。对旅游、生态、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等提出规划指引原则。同步完成未来5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及近期建设区的控规编制工作。
突出“古城保护与新区开发”并举;县以“与中心城区同城化”为原则,2修编“四县总体规划(-2030依据《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完成四县总体规划修编。歙县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总体定位。做好与中心城区的衔接,同步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开展近期建设区域的控规编制;黟县围绕西递、宏村等重要节点,依托文化遗产密集区的资源优势,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祁门县以“新城”开发建设为主要载体,重点开发建设新城区,同步改造提升老城区。
全面修订全市建制镇总体规划,3修订建制镇总体规划。根据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要求。以20个特色镇为重点(名单附后)突出发展特色和优势,做好镇区规模拓展和镇域村庄协调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指引。
明确重点发展区域,4编制南部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立足区域经济一体化。统筹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形成以中心城区(含屯溪组团、新城组团、岩寺组团)为核心,海阳组团、歙县徽城组团为两翼“一加二”空间结构框架,统筹南部城镇群协调发展,为市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城乡重点发展建设区域规划
服务即期建设需要,围绕“十大工程”建设。年底前完成一批重要区域、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为开发建设提供翔实的规划依据。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可延至年底前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由各区县政府自行划定范围,分区域、分阶段组织编制。
近期工作重点:
以服务景区为目标,1编制《环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风景区总体规划》指导下。按照“四门洞开,山上山下互动”总体要求,处理好景区与周边汤口镇、谭家桥镇、耿城镇、镇、镇和林场区域之间的关系,尽快编制完成“景区外部交通专项规划”和“环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带动并加快“五镇一场”建设,提升景区及周边城镇接待能力和容量,形成以风景区为中心的大大联动、大旅游”格局。
控制面积27平方公里的规模,2编制《高铁站站前区综合规划》按照规划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通过编制高铁站站前区综合规划,实现站前区枢纽交通与市域和市区交通的无缝”衔接。按照商贸旅游、商务办公、文体娱乐和高品质居住区的功能定位,编制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站前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东至花山景区的新安江综合开发规划。以老街区域为核心,3编制《新安江综合开发工程规划》制定西起桃花岛。改造提升老城区沿江风貌,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编制三江口、桃花岛和江心洲三个主要节点周边的详细规划建设方案。以花山谜窟为核心,拓展城市空间,丰富新型旅游业态,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
以加快环湖区建设为主题,4完善《太平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按照建设国际一流滨湖旅游度假区的要求。以环湖公路为主线,拓展环湖区建设用地规模,完善太平湖总体规划内容,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提供空间,为太平湖的大发展、大跨越提供规划依据,年接待能力从80万人次提升到200万人次以上。
修订完善《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整治规划》完成老街区域交通协调规划研究工作和小街小巷保护与开发建设的规划控制导则。深化《歙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府衙修复、斗山街改造、渔梁坝开发和练江改造等方面做到详细规划的深度。以“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为抓手,5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围绕正街整治、小巷开发、改造和配套。以等一批重要的历史村落为重点,修订和完善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和其它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按照一个新村(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疏解古村落的保护压力)一批项目(提升旅游接待水平,丰富旅游服务业态)一套设施(道路交通、消防供水、污水排放)要求,完善和拓展开发利用篇章。
尽快完成详细规划的编制、调整完善工作。近期重点完善和编制雨润商务度假区、茶博园、新徽天地旅游度假区、黎阳老街改造、徽文化艺术长廊、东旅游小镇、太平湖SPG项目、金盆湾旅游度假区、北驿度假区、奇墅湖旅游度假村、新安医药博物园、纳尼亚小镇等一批用地面积在1000亩左右的重大旅游休闲、文化产业项目详细规划。同时按照整合教育资源的要求,6编制和完善重点建设区域详细规划。根据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抓紧编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规划。
因地制宜,7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别不同区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道路沿线和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生态、徽韵”原则;景区景点周边按照“建设新村、配套功能”原则;城郊按照“集约用地、风貌整治”原则,结合“村庄清洁工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三)城乡发展重要支撑专项规划
年底前,保障发展需要。加快完成一批重要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
近期工作重点:
结合高铁建设,1编制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按照服务“大交通”要求。尽快完成高铁站站前区综合交通规划,确保高速铁路与城市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同时建成投入使用。抓紧做好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全市公路网和旅游公路网发展规划,尽快形成以高铁站为核心、高速公路为骨架、等级道路为脉络、县乡公路为延伸的市域道路交通体系。
编制自驾车旅游服务专项规划,2编制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按照服务“大旅游”要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全市自驾游服务中心”各区县规划建设“自驾游服务区”景区景点周边规划建设“自驾游服务接待点”通过三级体系建设,构建自驾游配套服务网络。修编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抓好乡村旅游全市统筹,完成乡村旅游的规划布点和用地布局,促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抓紧完成全市各经济园区总体规划修订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3修订和完善经济园区总体规划。按照服务“园区建设”要求。为园区发展建设提供依据。按照园区集中、产业积聚的发展思路,着力扩大园区规模,经济开发区原则上按照20平方公里规模进行建设;区县园区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土地,结合发展条件,适当拓展规模。现有园区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要求,全市统筹安排2-3个新的园区。
四)城乡环境风貌整治规划
按照“突出特色,针对需要重点整治环境风貌的节点、路段和区域。提升品位”要求,年底前,编制完成环境风貌整治和整体改造详细规划,塑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新面貌。
完成高速公路率水桥区域、草市—篁墩区域、汤屯高速公路出口区域环境风貌整治改造详细规划,近期工作重点:1编制城市重要节点改造规划。中心城区按照“拓展和内涵提升”要求。同时启动仙人洞路整体改造详细规划,完成建成区的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区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各区县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选择若干“重要路段、重要节点、重要出入口”区域,完成一批改造提升和环境整治项目规划,通过环境整治和整体改造,迅速改善城市面貌。
群体要有美感,2编制特色风貌规划。以“整体要有规划。单体要有特色”和“瘦、透、秀”总体要求,制定城乡特色风貌控制导则和新农村民居建设标准图集,分类指导各地建设。编制完成城市(区县城)亮化规划,提升亮化的品位和档次。
三、保障措施
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市委、市政府成立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工作领导小组,1加强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抓紧做好规划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工作,制定具体的规划编制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做好资金保障供给。城市、县、镇总体规划等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主导作用,2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各项目业主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项目开发建设的总投资,保障资金供给,确保各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完成。
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充分引入竞争机制,3开放市场。拓展视野,开门规划,加强与国际接轨,开放搞活规划编制设计市场。广泛借助“外脑”引进“外智”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编制水平。加强前期论证和调研,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到高质量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实施。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 部令 第4号)中的相关规定,将《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建设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根据《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基本概况如下:
为满足经开区入园产业不断拓展的需求,拟定按清镇市人民政府批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清镇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规划面积59.2 km2(含省政府批复的用地面积17.3687 km2)开展产业发展规划。具体用地范围及布局特点如下表:
表1 清镇经开区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用地面积范围及其布局特征
发展分区
规划用地面积范围
园区建设特点
重点发展产业
产值比重
(北部)王庄中心
17.3km2
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
发展中心
铝及铝加工首位产业+
再生资源利用产业
~75%
(中部)卫城中心
11.9km2
高端装备制造+综合配套服务发展中心
装备制造+生产+生态食品健康民药产业
~20%
(南部)站街中心
30km2
新型建筑及绿色建材产业
发展中心
新型建筑材料+
其他(原已入园产业)
~5%
合计
59.2km2(已批复)
形成“一轴三中心”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布局
100%
清镇经开区发展以“强产业经济,高质高端、富市惠民、美化清镇“为总要求,以“强优补短、去粗存精、循环互动、产城乡融合”发展方式,通过调优产业结构,再造四大产业集群,提升服务平台,激活潜市场,使园区成为产业链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服务与循环体系完整的一流新型工业化先行区,将经开区培育为黔中经济区资源深加工、中国西部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及清镇“实体强市”新增长极。
清镇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方向列表如下:
表2 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方向
❶以区域铝资源优势为支撑,集约化做大做强特色优势铝全产业价值链。
利用贵阳-清镇片区铝土矿资源居全省第一位的比较优势,围绕贵阳市“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布局理念和清镇市 “一百两千三区”发展愿景,集约化打造由铝土矿采选-氧化铝-电解铝-合金化-铝制品构成的铝及铝深加工首位全产业链工业体系,为清镇市实现“以生态循环铝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夯实基础,体现“一方水土惠及一方城镇”的“富市惠民”效果。
❷利用政策机遇和市场潜力,差异化重点发展“中高端机械系列装备”制造业。
利用国家推动“以铝代钢、以铝省铜、以铝节木、以铝禁塑”等扩大铝应用政策机遇,结合我国华南、西南地区消费市场潜力。延伸首位产业链,差异化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家居、医疗器材等“轻量化”铝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新型建筑材料、工程机械及配件、高档精密数控机床配件、电气成套设备等中高端制造业,推进园区“高质高端”发展,为清镇市实现“一百两千三区”发展和“实体强市”愿景夯实基础。
❸培育再生资源利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夯实“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基础。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加快构建“化废为利,弃渣变新材”的循环经济体系,着力在再生铝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工业固废(粉煤灰、冶金渣和赤泥)生产绿色建筑材料以及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蒸汽余热循环利用等方面有所突破,构建“绿色生态”循环链,为实现 “美丽清镇”的总体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❹构建“3平台+2服务”生产体系,创构特色生态食品和健康民药联动产业。
按照国务院“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贵州省“加快促进‘数字经济转型’政策要求,结合园区生产与服务需求,重点构建由工业电子商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及仓储物流、专业技术服务组成的“3平台+2服务”现代化生产体系,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同时按照贵阳市“”深化省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的要求,创新组建首个“贵阳市碳排放交易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试点示范,构建清镇市实现“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的良好营商环境。
同时,充分利用贵州具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地理优势,结合清镇已规划的农业果蔬,中草药种植等“三大农业示范园区”城乡融合条件,打造 “特色生态食品和健康民药加工联动产业体系,抢占“土字号”、“乡字号”、“老字号”的地标品牌“新高地”,联动“大健康”产业和“乡村振兴”、“产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富市惠民 “规划总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程序及主要工作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程序:开展前期工作(调研、资料收集、园区规划初步分析、踏勘现场、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重点、评价等级)--开展评价工作(开发区规划概述、规划方案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规划区三线一单管控要求、规划环境合理性及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等)--编制报告书--专家评审--出具审查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在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相关资料等,进行污染源强预测、规划方案分析,对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规划区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结果,以及规划区产业布局等,对规划区发展规模、产业布局、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准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提出规划区环保清单式管理要求,作出评价结论。
三、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
(1)公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2)公众对规划实施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3)公众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其他的相关建议。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在本信息公示后10个工作日内,公众可通过邮件、传真、电话、信函等方式,对下阶段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规划环评编制单位将认真准备公众关心的相关议题,并结合规划环评成果,在规划环评初稿完成后组织公众参与和第二次公示。
[注]:请公众在发表意见的同时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以便联系和反馈。
五、意见反馈系方式
联系单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联 系 人:胡炜
联系电话:0851-82540731
联系地址: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站街镇)
公告单位:贵州清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定位]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按照“水乡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三环”路网的城市框架、五大片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提高城市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规划实现今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8.5平方公里、人口达18万人,城市化率达42%。坚持以科学发展的理念规划城市,充分考虑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基础设施的配套衔接,打造节约型城市。同时,科学确定小城镇性质和发展方向,加快重点中心镇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
[成就]恢弘气势振奋人心
我县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完善规划,加大投入,全力实施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会战,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年初确定的26项城建重点工程项目,上半年已开工建设21项。城南新区建设扎实推进,湖中南路、南环路等道路工程进展较快,双湖公园、中环大桥建设全面启动,高速接线景观绿化实施到位。老城区改造成效明显,完成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人民路出新和部分地段的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城市拆迁进展较快。县城第二水源竣工投运。231省道黄沙港以南段基本建成、以北段全面开工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上冈、建阳、恒济、宝塔等镇集镇建设和管理成效明显,蒋营镇成为全市唯一的“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县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圩口闸110座、排涝站86座,疏浚各类河道30多条、470多万方,完成戛粮河卡口段治理、黄沙港和射阳河沿岸封闭等重点工程,防洪保安能力明显增强。
园区是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县开发区积极实施“北扩南进”战略,骨干路网和园区生活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县民营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配套功能不断完善,新开工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高新产业园、上冈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中舜远程输送设备、江动发动机等重点项目成功落户。建阳、恒济、冈西、草堰口等镇园区建设迈出新步伐,为项目推进和全民创业提供了良好载体。
[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建设
基础设施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前提条件,我县将继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迅速改善发展环境,夺取区域竞争的主动权。
加快城市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全力推进“三环”路网建设,年内实现内环、中环贯通。要突出抓好城南新区建设,抓紧湖中南路、秀夫南路、南环路等道路建设,加快双湖公园建设,切实做好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搞好城市公交、环卫、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污水管网配套等实事工程建设。要切实提高集镇建设水平。各镇要进一步完善集镇总体规划,统筹考虑“一区一园”和集镇建设,加快建成一批功能健全、特色鲜明的新型集镇,发挥统筹城乡发展的节点作用。
【关键词】“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目的;技术要求
一、控制线划定的目的意义
1构建生态环境安全格局
控制线划定是按照耕地保护和生态要求,优先划定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大保护举措,有利于强化绿色生态屏障,保护自然风貌,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连续性和物种多样性,构建科学合理、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生态安全格局。
2实施底线控制优化布局
通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优化土地利用功能结构,统筹优化城、镇、村、工矿布局体系,突出山、水、田、林、湖区域的保护,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开发格局。
3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控制线管理意在通过底线控制,以极限扩张的思维,通过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推动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变,促进城市土地资源向节约集约利用。
二、“多规合一”控制线体系
根据四部委下发的关于“多规合一”试点的要求,结合嘉兴水乡田园特色,综合嘉兴“多规合一”控制线应设置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四线控制”。
1基本生态控制线
基本生态控制线:为保障全市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连续性,纺织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在尊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合理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将全市生态林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水系绿廊、隔离城乡的一般农用地等划入生态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洪水调蓄区。
2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
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主要将市域优质耕地、已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等优先划入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为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中,根据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划定要求,划定的实行永久保护,严控任何非农建设占用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的示范区域。
3建设用地控制线
包括建设用地控制线包括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城市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及独立建设用地控制线。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在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发展区域和重点建设项目基础上,协调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划定统一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作为“多规合一”允许建设区域。
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分析城市空间拓展方面,避让基本农田和重要的生态用地(禁止建设区),建设用地增长上限原则上控制在城市规模的30%以内。
非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线: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交通水利、其他建设用地的建设用地规模,将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的边界围合线划为非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线,非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线内不得安排城乡建设项目。
4产业区块控制线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物流园区、科技园区等,协调城乡规划工业布局,划定由“工业园区―连片城镇工业用地”集中区边界线作为产业用地区块控制线,作为用地性质为“工业仓储类”的新增工业制造业及仓储项目选址区域,用于推动工业项目集聚发展。
三、控制线划定技术要求
遵循规模约束、空间优化、边界统一、,保障重点、差别处理,充分衔接、避免冲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控制线划定工作。
生态控制线是城市建设开发的底线,实施最严格的管控,最优先保障,基本农田控制线次之,城镇建设用地控制线在保障前两者的前提下,与基本农田控制线相互协调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在建设用地控制线范围内,并与重大基础设施不冲突。
确定用地分类边界时如发生重叠现象,应按照已批优先(已批优于未批)、现状优先(现状优于规划)的原则处理用地分类数据的拓补关系。
1基本生态控制线
生态控制线划定应与环境功能区划定工作充分协调,与水功能区划、河湖岸线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符合河湖水域空间用途管制的要求。
自然生态红线划定参考国家环保护印发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环发[2015]56号),自然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流程如下: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识别: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等国家文件和地方相关空间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识别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确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点范围。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依据生态保护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方法,对生态保护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和生态敏感性与脆弱性评估,明确生态保护目标与重点,确定生态保护重要区域。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确定:对不同类型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空间叠加,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建议方案。根据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政策,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综合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终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生态保护红线边界核定: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开展地面调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地块分布范围,勘定生态红线边界走向和实地拐点坐标,核定生态保护红线边界。
2建设用地控制线
以战略规划为引领,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建设用地发展演变规律,明确城市发展的引导性和限制性要素,协调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差异,确定建设用地、有条件建设区空间布局。按保障城市功能完整、促进城市紧凑集约布局、土地节约高效利用的原则,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形态和布局,在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的建设用地规模并预留一定弹性的前提下,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
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的划定比例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不超过该地区土地总面积的30%。
3产业区块控制线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仓储用地布局,在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范围内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以下情形原则上应纳入产业区块控制线范围。
经国家审核公告或省认定的各类开发区(包括各类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工业集聚区、示范区等);
城乡规划中连片的面积大于30公顷的工业及仓储用地。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后,应抓紧建立产业区块信息库。
综上所述:“多规合一”控制线主要包括生态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和产业区块控制线。控制线与用地分类及规划分区的对照只是总体上的参照对比,并不完全等同,需要结合控制线概念,划定要求及具体空间情况华东控制线的准确范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