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未来城市设计概念

未来城市设计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未来城市设计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未来城市设计概念

未来城市设计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城市设计;创作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TB48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14-02

1 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特征辩析

关于城市设计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予它不尽相同的定义界说,但从其总体趋势来看,现代城市设计正逐渐呈现出相对明朗的观念势态。我们认为:现代城市设计是以人为宗旨,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职能效率为动态目标,综合组织城市系统各要素,以期建立合理且优美的城市形态环境的综合性创造活动。城市设计的作业范围既涉及大范围的单系统设计,也包含细胞形态的解剖,其对象是多层面、多类别的组合,而城市区段层面是典型的客体对象。城市设计既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同时又是规划转向建筑设计的必要中介过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因而也常导致概念上的模糊。一般而言,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较为明显,而与规划尤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之间的关系则时常使人迷惑,因此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获得城市设计自身明晰的基本特征:

其一,城市设计强调“人本主义”精神,即以具体鲜活的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生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以及历时和共时的文脉连续。而控规则是以物质环境为出发点,作为城市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硬性控制指标,它较少涉及与人的感性和活动相关的环境场所问题。因此,可以说人与物的对峙是城市设计与控规的基本分水岭。

其二,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而控规则偏重于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由上述比较中看出现代城市设计具有鲜明的创作性特征,正如培根所言:“未来城市环境质量将依赖技巧高超、感觉敏锐的城市设计师的创造性想象和智力”[1]。

2 创作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

一般来说,创作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某种观念设想或作品具有新颖鲜见或超前的形式和内涵;二是指这种观念设想和作品应适应现实、解决问题并巧妙且有效地达成目实;三是对上述观念设想和作品的持续、表现、评价、完善和充分发展。创作性与创造性时常可以通用(是英文Creativity的两种互通译本),但二者在语义上仍有些微区别,创造性更为强调独创和超前,面创作性强调上述三方面含义的全面包容,同时还含有过程意义。

城市设计的创作过程同时亦是对设计者多方面知识结构的运用过程。现代城市设计者需要有社会、经济、人文、政策管理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有城市设计的基本技巧,精通城市职能、形体及三维空间关系的处理。

3 城市设计创作方法论探讨

城市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于其创作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和有效。然而澄清这种方法理论却很困难,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因客观对象而异,更是因人而异,因此试图去规范其设计创作的方法似乎是徒劳的。这里我们试图以描述城市设计创作的共性特征来探寻其创作的轨迹线索。

3.1 立意与构思立意即主题意识的确立,这是创作的灵魂。立意的过程即是在进行现状分析、明确发展定位的基础上确立设计目标的过程。现状分析提出基地现存的资源和问题,立意则需以该城市区段的定位为依据,这种定位又必须置身于城市整体发展脉络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区段与相邻区段、区段与城市整体之间的功能互动机制,才能给出设计区段的正确定位。现存资源与人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和现存环境状况与发展定位之间的矛盾直接决定了城市设计目标的确立。

构思由立意脱化出来,构思即是将城市设计的立意转化设计结构(又称概念设计),同时提出实现立意的方式构架。构思的直接结果是该设计对象的空间形态结构的建立。城市设计的立意与构思必须也包涵了设计者的主观意识,设计者对各种设计因子的权重取舍以及自身的主观理解,情感经验等因素使得其立意与构思趋于个性化,并以多种构思方案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与相关参与的讨论、评比、比较和判断确定最终的构思方案。

3.2 空间形态分析提供了设计所必需的历时性形态积淀的背景资源,它为文脉承续提供了基础。设计过程及成果表达中的分析实质是对所设计环境各子系统的分项解析和表述,如:地块功能配置、道路交通系统分析、交通换乘系统分析、形态认识系统分析、历史文脉分析等等。这种单系统的解析使创作成果的各个层面得以清晰的表达,同时也是设计进程中从各个不同层面和视角对设计方案进行剖析、质疑和修正的必要技术程序。分析是城市设计的必要技术,而对环境各子系统和各单项要素的整合才是城市设计的本质性作为。环境对人的作用是历时和共时相交溶的整体感受和影响,而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城市设计必须以关系组合为职责,侧重于整合结构性的职能关联、空间关联和文脉关联等,促进城市各种活动的合理交织。设计者往往扮演开发进程中的协调员,化解矛盾,综合平衡。

系统化的城市设计将改变过去仅仅由几何线条分划地块的封闭独立性。加强建筑布局、交通路线、开放空间、绿化体系和人文景观等要素的综合交叉、联结渗透将成为一种新的形态风尚。立体化是当代城市空间结构又一显在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职能的高度集聚与城市土地有限资源之间矛盾的突显,未来城市必将超于土地和空间的综合使用,即特定地段中各种用途的合理交织,相互刺激补充。空间结构的立体化还意味着对用地进行地上、地面和地下三个层面的综合开发以构成连续流动的空间体系。与此同时,立体化的形态组织方式也是化解或消减城市职能各项子系统之间矛盾冲突的良方(如机械交通与人行步道体系的矛盾,开放空间、生态平衡与土地区位价值的矛盾等)。总之,分析整合在创作过程中交替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整合。

3.3 图形与文本图形和文本是城市设计者最主要的操作媒界、交流媒界和成果表达形式。图形是设计者心智创造的外化。图形资料一般包括设计构思草图和设计成果中对环境形态的三维表述、模型、立体模拟动画、摄像等。由于现代城市职能和空间的高度复杂性,因此系统化的城市设计还必须运用一系列系统的分析图形技术。这些分析图分别展现了环境的各个导面及相关系统。各层面、各子项系统的立体叠合和联结构成了完整的环境形态。因此,分析图也是城市环境创作必不要少的重要内容,它是现代城市设计区别于传统空间形体规划设计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设计的成果具有肯定性。同时又必须指出:城市设计又是一种富有弹性和动态的过程。上述图解形式并不等于环境建设的最终产品形式,而是关于形态的具原型意味的框架模型。例如街道空间轮廓线或是区段环境的立体动画模式,其实质是一种结构关系的建立,在后续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可将此具体的建筑形态置于上述关系背景之中进行检视评判,从而取得对彼此关系的协调认同,CAD技术的运用为这种动态的设计和管理过程提供了方便之门。在城市设计驾驭下的一个环境层次的设计仍然具有广阔的创作天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设计成果又具有非肯定性,是一种松驰的限定。如果说最终建成的环境形式与设计中的图形之间具有内在的却又是可以被察见的同构或同质关系,那么就可以说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上我们从方法论的层面对城市设计的创作性作了粗浅的探析。成功的城市设计首先来自于精巧且合理的立意和构思,在直感与逻辑的互动中,设计者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组合技巧,在对环境子系统和要素进行充分解剖的基础上实现形态的整合,创造出宜人的环境场所,并以图文并茂的灵活形式展现给所有关心城市建设的参与者。

注 释

未来城市设计概念范文第2篇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城乡规划法》更是明确将改善人居环境列为立法目标之一,首次在法律层面确立了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意味着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已经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展望未来,从传统的实体空间规划提升到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建设层面,将是未来城镇人居环境建设中一项重要命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城乡规划龙头抓起,在抓好城镇规划设计的同时,还应将人居环境建设等理念和要素作为规划要素加以重点考虑,以加强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发展的综合引导。加强统筹性还包括加强区域协调和代际间的公平。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城市化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核心是居住和就业。每个城市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变迁,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保护环境的压力。这要求城市规划更加具有综合和统筹的思想,要与经济、社会、环境等协调发展融合在一起。

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是一种社会利益,而社会利益的主体是公众,但公众又是虚拟、抽象的主体,因此,城市规划要做的是促进抽象主体的具体化。当前而言,就是要将建设过程中的规划住区演变为运行中的社区。“住区”是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概念,属于物质空间范畴,有形实体和空间布局是其研究主体;“社区”是社会学范畴,由地域、人口、区位、机构和社会心理五要素构成。从住区向社区发展,要求规划师和建筑师不断借助社区理论弥补城市规划学科自身的缺憾,从城市问题的本质出发来理解城市空间布局。

近年来,基于对现有城镇规划体系的反思和完善,概念规划、战略规划、城市设计等新的规划理念和手段逐渐兴起。在《城镇人居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人居环境委员会尝试提出了“人居环境规划”的创新实践,并在全国首家人居环境示范城镇――内蒙古乌审旗的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所谓人居环境规划,就是以城乡总体规划为基础,以人居环境的视角对城镇区域生态环境、资源、产业、社会、科技创新以及公共政策等方面在空间布局所做的整体安排,是融入城乡规划各法定阶段的融贯性规划。人居环境规划并不等同于居住区规划,而是在现有规划体系基础上的一个拓展和创新。就其本质而言,人居环境规划是对城乡人居环境发展的一种预期和统筹安排,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发展的综合引导。其所具有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发展并重,社会发展目标与物质空间相结合,灵活提出针对性措施解决综合问题等特点,无疑是未来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和弥补的。

未来城镇规划

城乡统筹与社会发展:重视小城镇发展质量。

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引导就业与提升城市活力。

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建筑与生态城镇。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倡导运度超前,集中紧凑。

居住环境与社区服务:融入城市与社会。

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加强协调预测与应急保障。

建筑科技与节能减排:强调创新和实际效用。

未来城市设计概念范文第3篇

一、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电脑走进了众多家庭和单位。90年代初期,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处于手动绘画的时期,要求设计者运用自身的绘画能力。90年代后期,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开始应用。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起源于我国的,而是在早些年间,来源与日本的一种名称,在这之前,环境艺术设计的被称为室内设计,之后才得到更替。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深,我们的社会也在高速的发展之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也开始对其逐渐重视和关注起来。尤其是到了1999年之后,电脑辅助的技术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发展,电脑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便利,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是将个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传达给他人,最终的成品则是以图像的形式,它能够促进他人充分明白设计的内容是什么,明白设计者的初衷,这算是一种明确的表达方式,通常又被人们称为电脑建筑效果图。随着我国电脑技术不断的发展,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有了细致的分工。通过电脑中的三维软件,将建筑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也出现多角度的转换,这种手法在当前社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二、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现状

当前,随着电脑技术的逐渐成熟的发展,电脑辅助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在许多的投标、广告上都可以体现出来,并且在教学上,大量的电脑绘图课程得到了关注。电脑辅助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的设计,需要具有真实性和审美性,也就是既要有真实的场景描述,又要使使用者达到审美的享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新事物、新的技术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满足人们不断追求完美的审美要求。

三、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前景

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是起步较晚的一种设计方式,它关乎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并且拥有一种新型的设计理念,它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形成自身的一种设计理念和运用方式,受到了众多建筑学者和设计师们的青睐。它极大地满足了环境艺术设计对高科技的需求,对电脑辅助的需要,也成为了艺术设计领域的热点讨论对象。在当今,电脑辅助的普及,在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创造中,设计师们更要适当的融入自身的情感,这样能够体现设计的意蕴和情志,拥有设计自身的特点,不受电脑程序的控制。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就需要更多的有能力的设计者,当前不同类型的环境艺术设计对人才的要求各有不同,并且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培养不同类型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学习电脑、设计方面的内容,更要牢固的了解掌握历史、文学方面的内容,培养一个专业过硬的电脑辅助技术人才是很难得的这需要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未来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必将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合理化。就目前的经济可科技的发展状况来看,未来我国的电脑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才优势也逐渐体现,这对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电脑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将会带给环境艺术设计以新的面貌,并且给人们呈现出一个更加完美的世界。

未来城市设计概念范文第4篇

引言

城市自形成以来,因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巨大的、动态的三维空间实体,映射出日益完整的功能系统以及形态结构。构木为巢、凿穴而居的远古人类,怎会不对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瞠目结舌?而在现代城市中生活的我们,也已开始研究未来城市的组成部分——地下空间。

1.背景

1.1现实背景城市是接收几乎人类一切的巨大载体,从成立、成长再到成熟,走过的不同路口决定了城市的延续方向。我国的大城市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设和开发,在日新月异的面貌更新中,终于要面对自身存在的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接受土地被规模建设不断吞噬的困境和空间的重构要求。在这样复杂多样的背景下,地面空间成为城市开发建设这个“跷跷板”的支点,已经被深度发掘了潜能;地上高层建筑的建设已深深压下“跷跷板”的一端,层次丰富的城市天际线成为城市面貌的“代言”;而“跷跷板”另外一端的地下空间开发正在蓄势待发,城市的地下资源利用在逐一拉开序幕。作为辅助城市规划建设的手段,城市设计以规划为前导,在不同的层面通过相应的语言范式衔接,塑造城市面貌。同时,城市设计以广义建筑学中的核心元素的身份,统领并协调建筑学、地景学和城市规划的要点,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开发指导。将地下空间的规划融入城市设计的手法,为城市做出多元化的回应,有利于城市结构的建构和整合。1.2研究背景1.2.1存量更新下城市建设的方向在功能主义的规划途径下城市经历了增量扩张的时代,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既是对城市空间利用的另辟蹊径,更希望借此缓解城市目前的巨大压力。1.2.2地上地下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地下空间将会被赋予多项职能,既有自带属性包括轨道交通、市政综合管廊、储藏设施和人防设施等,也会承接一部分地面上的外溢功能,包括大型公共服务空间、商业设施等。功能丰富化促进空间建设的多样化,将众多的功能结合地上地下一体化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竖向结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1.2.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实施层面城市设计的指引缺失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多个城市已经编制了地下空间相关利用规划,但是实践中的规划内容多停留在总体层面,关于地下空间资源如何结合城市设计在实施层面的利用,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扩展;同时,地下空间建设在城市设计方面的引导性、可操作性较差。地下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从合理有序地开发地下空间的角度出发,需要加强并规范城市设计的成果内容。

2.研究综述

通过对历来的地下空间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国内外关于地下空间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工程技术类,以人防工程、轨道交通以及综合管廊三方面为主,研究者多属于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和隧道工程等领域。二是空间规划类,以陈志龙等专家学者为代表,研究方向包括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并在相关的编制方式、结构框架和控制指标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偏向宏观层面。三是以地下建筑为侧重点,包括地下建筑分类、环境设计和地下综合体设计开发等,属于微观层面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我国关于城市设计层面的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利用,主要穿插在地下建筑和地下空间相关规划的研究中,但是因为关注层面的不同而具有差异化。2.1地下建筑学层面地下建筑学层面主要基于物理环境和工程结构的设计两方面,对包括声音、采光、消防和生态方面的研究。城市设计作为方法手段,穿插在地下建筑学层面的研究中,但是相关的研究比较少。例如清华大学的童林旭教授在地下建筑学[1]一书中指出,“对城市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发展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一体设计,分期实施,是一条重要的经验。”林瑜将地下综合体的设计结合城市设计中的各项要素整合,将原本单纯的各项功能的内涵延展,联系地上地下空间的复杂关系[2]。袁红等提出,由于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的表达要素有所区别,地下空间的设计要更强调室内设计、交通联系、与地面城市的立体关系,并通过地下城市设计方法形成地下城市意向[3]。2.2地下空间规划层面相对于地下建筑层面,在规划领域中的地下空间城市设计研究更加深入。研究城市设计的角度也是多维的,大致可以分成两类。2.2.1按照空间功能的分类(1)交通空间关于地下交通空间的研究自始以来便是专家的关注点,从宏观角度上与城市格局的互动关联探析到具体项目的地下空间交通组织模式研究,从轨道交通的发展路径到步行系统的构建,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深入。例如沈佳对宁波行政中心广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进行交通组织模式研究,提出地下人车分流的构想[4]。马晓东等以济南火车站站前枢纽开发设想为例,提出交通枢纽站点高效步行系统构建的重要性,并以地下空间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5]。(2)商业空间对于地下商业空间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研究方面。一方面,是对地铁站点的地下商业协同及配套设施的研究。例如马归民等人对天津市津汇广场地下商业空间进行分析,从空间和社会学两个层面,探索轨道交通站点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活力因素[6]。李秀敏等以重庆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为对象,将轨道站点分为五类进行商业业态的布局研究[7]。另一方面,是对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例如王惠强调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研究并提出过渡空间和入口空间的设计策略,以保证更加舒适的环境设计[8]。袁红、赵世晨以重庆商业空间中心区为研究对象,强调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应与地面相适应[9]。(3)公共空间2011至2012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明确提出,微观城市设计工作的核心是城市公用空间的精细化设计[10]。杨天娇、吕海虹等以北京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为例,基于城市设计的手法,在空间尺度、空间主题、空间界面和环境景观设计四方面,探讨了地下公共场所的弹性引导性要素[11]。2.2.2按照法定规划层次分类(1)总体规划层面总体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更加注重整体框架的系统性,对于城市设计的考虑更多停留在指导的意义层面,相关点较少。例如谢英挺以厦门为例,提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地下空间平面形态、竖向结构等涉及城市设计因素的内容[12]。赵光、范杰等以天津为例,依据不同的编制侧重点和不同的时代环境,对三次总体规划进行了梳理,其中就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要求更多地与地面空间的功能结构对应[13]。(2)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控规层面的地下空间规划,更加针对以开发地块为单元的设计和规划,具有实践性的借鉴意义。例如周觅提出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设计是直观模拟空间的有效方法,在整个地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过程中都应有涉及[14]。茹文、陈红等提出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地上地下有机协调的重要性[15]。

3.发展方向

对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在地下空间规划实施层面的相关概念、意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针对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3.1结合专项规划进行复合开发对地下交通设施、地下防灾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分别进行规划,并对地下空间的业态进行分析与预测,确定相应的发展策略。需要根据城市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城市设计层面的一方面或多方面给予关注强调。3.2分区针对性指引策略对老城、新区的地下空间建设采取不同的分区发展战略。老城以枢纽节点区域的地下空间更新、改造为动力,实现功能的整合与环境的优化;新区建设时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的立体开发,保证上、下的协调发展和高效衔接。3.3开发时序与规划补位,优化空间竖向布局与其他规划相衔接,明确地下空间近期、中期、远期的建设内容。近期统计地下空间的项目,远期结合地面的规划前景提出发展目标。实施与管理借鉴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推进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保障顺利实施。

4.小结

未来城市设计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 环保理念 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环保理念概述

城市规划中的环保理念源于自然生态观。自然生态观是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生态观,它着重于物质要素的相互联系,强调处理好城市与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也重视城市物质空间的组合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城市化建设在我国不断的兴起,各种大中小城市的建设不断的开展,城市发展建设成了主旋律,而城市的快速发展,能源的使用问题和环保问题就成了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因此,在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建设节能环保的新型城市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规划设计中,要把节能环保的理念加入到城市建设中需要以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要从在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中倡导“偿还原则”;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及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采用节能建筑,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现如今的建筑设计相比原来的建筑设计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不论是在建筑使用的舒适程度还是建筑的整体质量都有着明显的进步,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而建筑设计在追求其使用质量的同时,对其经济效益等外在因素也需要综合来进行考虑,一个好的现代建筑,不仅是要提供一个优秀的环境,同时,减少建筑的使用成本也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在节能环保理念下,建筑物的很多特性都需要有所改进,首先是建筑的封闭性,在建筑施工中,如果建筑的封闭性设计不好,建筑的保温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从而减少建筑使用的效果。其次,外墙的保热系统也是建筑节能的重点内容,在能源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多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我们需要更好的对能源加以利用,因此,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出节约的设计特点。而另一部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等,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可再生性和环保型的特点,从而在建筑设计中加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以保证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理念的长期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渗透环保理念的有效措施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并将这种预测付诸实施的活动,城市规划中的环保理念只有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得以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价值。从减少能源的消耗与提高环境保护的前提来看,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体现出城市的发展对人的影响与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城市的发展要以保护人们的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几个方面为目标,同时,协调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两者之间的相互和谐,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更好的体现出节能环保的理念。落实城市规划中的环保理念,应结合以下问题考虑:

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城市规划与环境治理相结合。为了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结合,需要对城市的大气质量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一系列的分析,针对具体的环境,制定相应的措施。

3、城市规划尊重整体与局部的结合。区域化是将城市的环境放到整体区域中思考的一种方式,在城市经济与环境规划的整体环境中,从宏观微观上,把握城市整体规划布局,利用辩证的理想来完善城市环境。

4、城市规划中需要符合环境的思维。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现时技术手段实现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结合。在城市规划的一系列过程中,环境的限制是其城市综合发展限制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其具体的环境限制对潜在的污染源进行合理分析,进行城市规模的界定,选择合适的人口以及交通运输方案;在改造与城区重整的规划中,尽可能的改善环境的质量吗,包括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降低容积率与区域人口密集,增加城市空间与绿地面积。迁移一些污染程度很高的企业;在郊区发展中,确定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区,敏感区。景观敏感区等,使其不受城市化的应先;在市场规划层次上,将污水管网的设计,污水厂和环境相结合。

5、建筑采用新型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系列新型材料的出现,对于保障社会环保的实现创造了可能,一系列的新型窗体,门窗以及屋顶材料等,能眵提升节能效率,室内通风,供热系统等技术的创新,保障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不合理的利用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对建筑材料进亍有效的重

复利用,避免增加建筑的使用成本。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刻不容缓的进程,在这一系列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建筑的发展,确保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

6、道路设计时的环保节能。道路设计中进行一系列花卉植木的植入,对于减少噪音,净化环境是很有必要的,道路设计时期基础设施的配套问题,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综合利用率。为了体现道路节能的功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设立雨水排,单设通道,不要和地下水通道相连,而是要在相应位置建立雨排蓄水池,这样雨水以及雪水就能被收集利用,回收后的雨水就可以在园林以及道路面的绿化带上,这是非常方便的。

总之,城市规划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非常积极进步的意义,能够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城市的高度发展也是城市文明的更好体现。现如今,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思想已经逐步确立,节能环保的理念是设计者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同时也符合城市长远的发展,所以,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城市的规划方向,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规划设计,从而为以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