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安全饮水方案

农村安全饮水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安全饮水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安全饮水方案

农村安全饮水方案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相关会议精神,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力推动安全饮水脱贫成果巩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为群众共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衔接和铺垫。

二、工作任务

(一)对号入座、举一反三,按时完成考核组反馈的问题

反馈问题:省际交叉考核工作组提出“交叉考核抽查4县20个饮水项目发现,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供水设施运行维护不到位问题。某县缺少水源井的运行维护制度、水质管理制度、电气设备管理制度、机房与输配水管道管理制度等。某县两村4个屯集中供水工程未按要求配备消毒设施。”以及“交叉考核查阅两县817份水质检测报告发现,有20个乡镇58个村水质指标中浑浊度超标。”以上问题经局党组认真研究,逐一核对,主动认领,分别制定整改措施,对标对表,逐一落实。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对管水员加强培训管理,完善水源井、机房与输配水管道相关制度,并补充水质管理制度及电气设备管理制度。二是将对全乡2015年以前老井全部安装消毒设施。三是对已安装水质净化设备的水质浑浊度指标不稳定的水源井进行反冲洗操作,并配合疾控中心进行水质检测。如果水质仍未达标,将立即组织工作人员改进滤料配比,同时督促水源井管理单位加大管护力度,增加反冲洗频次;对未安装净化设备的水源井进行抽水放水,对个别水混等问题协调乡、村、主管局,采样检测后如果水质不达标立即安装水质净化设备,直至水质全部达标。

完成时限:5月31日。

(二)严格对照“四项”指标,继续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

市水利局按照中国水利学会的《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 18-2018),严格对照 “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2019年农村人口饮水全部安全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市2020年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消除隐患,长期保持我乡农村饮水安全。

一是实地勘测。委托勘测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对我乡各村及各农进行实地踏查,将目前维持使用、存在供水隐患的工程纳入规划。二是及时组织施工。对长白村170户街道、外来户居住户,协调组织施工队伍开始施工,确保长白村及时吃上放心水。

完成时限:6月20日。

(三)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再排查

对全乡贫困人口逐户开展饮水安全问题再排查工作。

本次排查内容为贫困户饮用水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指标,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同步整改、动态清零,确保每一户贫困户的饮水安全,确保不影响脱贫攻坚成色,确保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时不遗留问题。

完成时限:4月15日。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中央和省有关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以乡党委、政府为核心的保障机制。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把涉及工程建设、水质检测、水源保护、供电保障及运行管护等相关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人员,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农村安全饮水方案范文第2篇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温县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由于黄、沁河历史上多次泛滥、改道,形成了西高东低,南滩北洼,中间岗的地貌特点。洪水泛滥时,水沙泥石在推移、沉积的过程中,构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地质结构。黄河滩区属极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为27-2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地下水埋深在3-15米;清风岭地带属较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23-2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因地下水过量超采,形成降落漏斗,地下水埋深15-40米,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困难;清风岭以北地区,地层结构比较复杂,层次增多,岩性偏细,该区属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26-2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由于地下水连年超采,地下水埋深极深,严重影响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精神,我县组织对全县10个乡镇262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编制了《温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目前全县农村人口38.4万人,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11.12万人(高氟区人口7.01万人,苦咸水人口4.11万人),占28.96%。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县、乡镇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订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乡镇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县直各有关部门视情况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并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饮用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枢纽工程、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4、地质变迁或爆破、开挖等生产活动,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5、因人为破坏,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6、其它原因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四、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指挥体系

为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县政府成立县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挥部,县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环保局、*局、广电局和各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技术组,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利局,县水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业务副局长任技术组组长,办公电话*技术组由县水利、气象、建委、环保、交通、国土资源、卫生、教育、*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领导小组的技术支持工作。

各乡镇政府和县自来水公司及有关供水企业也相应成立饮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饮水安全应急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重大安全生产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2)及时了解掌握饮水安全重大安全事件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应急措施;

(3)修订完善全县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4)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和有关单位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全县饮水安全日常应对工作;起草全县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收集、分析、整理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并及时向上级机构报告;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领导机构,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救援工作;协助技术组的有关工作;对潜在隐患工程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报告执行情况;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工作。

3、技术组职责:

参加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指挥部的要求研究分析事件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件调查,对事件处理提出咨询意见;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4、成员单位职责:

(1)县发改委: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

(2)县水利局: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负责提供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故信息、预案以及工作方案,负责恢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经费的申报和计划编制。

(3)县财政局:保证应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及时安排下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4)县民政局:负责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故村镇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

(5)县卫生局:负责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故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及饮用水源的卫生保障。

(6)县环保局:负责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做好区内水源地保护工作,负责制止向水源地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的行为,应急处理水污染事件。

(7)县*局:负责维持水事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违法犯罪活动。

(8)县广电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确报道事故处理工作。

5、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构职责:

负责拟定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辖区供水安全信息,及时向乡镇政府和上级应急机构报告事件情况;指挥协调本辖区饮水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6、供水单位应急机构职责:

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应急工作方案,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及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五、预防及预警

(一)预防

1、监测单位及报告制度。县应急指挥部要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事件信息,因地制宜地制定工程措施,为解决好供水事件提供科学依据。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所辖区域的监测、检查、预警工作,要设立并公开报警电话,多渠道获取相关饮水安全信息,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责任及时报告突发性事件。

2、预防工作。增强群众对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做好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检查维修,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维修物料,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组织建设。

(二)预警

1、预警。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依据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4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为标志进行预警。

一级(特别严重):突发事件造成2万人以上饮水不安全;

二级(严重):突发事件造成1至2万人饮水不安全;

三级(较重):突发事件造成0.5至1万人饮水不安全;

四级(一般):突发事件造成0.1至0.5万人饮水不安全。

2、预警。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县应急指挥部在主流媒体上。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络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六、应急响应

县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县重大饮水安全事件和跨乡镇饮水安全事件的指挥调度,乡镇应急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的应急、抢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供水单位负责本单位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供水单位要立即向乡镇应急领导机构或县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理。对应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四级,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随之自行启动。

(一)一级响应

当发生特别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应立即一级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并按照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

(1)抢险救灾。当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二)二级响应

当发生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应立即二级预警,启动二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三)三级响应

当发生较重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三级预警,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召集,会商后报县应急指挥部。参加人员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四)四级响应

当发生一般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四级预警,启动四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五)响应结束

当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应急领导机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协助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县应急指挥部结束公告,报上级应急机构备案。

七、保障措施

1、资金保障。县财政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突发事件等级划分,由应急领导机构报本级政府,申请动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2、物资保障。县*、消防、城建、交通等部门制定应急送水及车辆调配方案,各级领导机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由县政府统一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

3、应急备用水源准备。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区内集中供水工程,要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从距离最近的饮水井调水。井灌区在浅层地表水污染或出水不足时,就近从深井取水。

4、应急队伍保障。应急期间,由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消防、交通、城建等部门,承担居民临时性吃水困难送水及供水设备维修等任务,保证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5、医疗保障。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应急领导机构要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6、治安保障。*部门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八、后期处置

1、调查与评估。应急结束后一周内,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机构要向县应急指挥部提交书面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原因、发展过程、造成后果、采取措施和效果等。要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农村安全饮水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措施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状况

(一)在我国,有限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状况更为突出严峻,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农村。这地区的人口比较分散、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供水成本较高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要想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困难就显得特别大。

(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由于环境的污染造成饮用水越来越不安全。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存在着安全问题。据资料记载,到2004年为止,我国尚有33%的农村没有用上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及50%。

(三)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据《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记载,截止到2003年,我国贫困地区有18%的村民饮用水比较困难,14.1%的农户饮用水水源招到污染,37.3%的农户没有安全饮用水。按取水水源的不同,饮用水可分为,自来水、深井水、浅井水、江河湖泊水、池塘水和其他水源的水等几类。饮用这些饮用水水源的农民分别占全部农民的32.2%、、20.9%、24.9%、6.9%、2.3%、12.7%。在自来水、深井水、浅井水三种水源中,除去水源被污染与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只占总户数的62.7%。

二、对农村饮水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

(一)水源污染情况严重,饮用水被污染的人口众多

《环境公报》载明,我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有670亿之多,在对全国七大水系407个监测点的调查了解得知,只有38.1%的水源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而对二十八个重点湖库的调查发现,只有7湖库的水源个符合饮水的标准,比例仅为25%。通过对我国44个城市地下水的调查发现,有42个被污染,并检查出水源中有毒物质的含量达数百种之多。先前水质超标一般都是物理与细菌方面的指标,而如今却是化学与有毒物质指标严重超标。

(二)部分地区的农民饮用水水质高氟、高砷、苦咸严重超标

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不但可以导致骨骼变形甚至瘫痪,而且严重的还可导致皮肤病、癌症、智力低下等地方性水质疾病问题。调查表明,我国高氟水源区的人口为5,085万,饮用高砷水的人口为289万,饮用苦咸水的人口为3,855万。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以及黄淮海等地区。

(三)我国饮用水中的病原菌与有害微生物严重超标

饮用水中铁锰等的含量也是严重超标。还有,我国局部地区还存在着严重的季节性缺水与水源保证率低等的各种问题

三、关于农村供水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饮水工程的建设与供水量的标准相对较低,就现在而言,供水工程建设的标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而水质污染的问题仍然在不断恶化。我国的农村饮用水的处理设施大多都比较简陋。农村水源中的深井水和泉水一般都都是未经处理直接饮用,直供到户。即使地表水源也只是在水源处投放药物消毒,进行简易处理。我国农村饮用水工程一般都是规模较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它的这种特点,注定会出现维护、管理与经营的难度都比较大。

四、我国农村饮用水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领导与责任分工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水源加强控制,将这项工作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中,将任务采取层层分解的方式进行落实,并完善领导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在各方密切配合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共同努力把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做好做实。环保部门要对农村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督进行加强管理。

(二)对饮用水工程做好可行性分析报告与实施方案

农村饮用水工程的施工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要想把工作抓好、做实的难度较大,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充分发挥好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由地方确定任务目标、建设的规模和标准后,再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具体提出实施计划,制定出管理的方法,工程施工中严格把好质量关。对方案的实施尽可能选择水质良好、净化难度较低、方便卫生防护的水源,采用合理的处理措施。在工程的选型上,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水源分布、需求、地形地貌、居民分布等情况,经过技术分析与经济比较,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方案。

(三)加强对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

虽然我国一直在大力倡导水污染的防治,但是,实际的污染负荷想要降低难度很大。我国农村有将近三亿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饮用水的水源地被严重污染的人口约为一亿。因此,想要搞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必须对饮用水污染防治问题要高度重视。应采取依法严格实施农村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制度,合理划定保护区,对破坏涵养林与保护设施的行为要严格惩治。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水源的安全防护、生态保养以及水源地涵养等重要工程的建设。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对污染物的排放量要严格控制,严厉打击非法排放行为。加强对集中供水的水源的检查保护。积极开展农业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户合理的施用农业肥料。

(四)加大对农村饮用水工程的建设以及管理的力度

对农村供水工程要采用集中、分质、分散的供水方式,重点要解决的是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健全对饮用水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在确保做好前期准备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规定的要求与实施程序进行施工。应确保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五)加强对饮用水的安全监督管理

对农村供水工程,要加强对其源头、水厂以及采水点的监测工作,对取水、制水、供水实行全过程的监管,及时了解掌握水源的环境、供水的水质等状况,定期对供水做好检查。供水单位则必须有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水质建立好取样、检测以及化验制度。而且应采取必须的消毒与净化措施,确保水质的安全。

(六)做好以点带面效应

结合对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级政府要建设二到五个不同类型的农村饮水安全典型示范工程,加强对示范工程的指导工作。示范工程要把农村饮水的安全建设和新农村的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在对饮用水安全发展的方法、技术指标、管理以及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创造优秀的经验,树立标杆与样板形象,用来带动全国类似该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五、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不安全的饮用水与周围恶劣的卫生环境给人类造成很多的痛苦。维护人类生命的健康,首先要从安全的饮用水与合格的卫生环境做起。使用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倩.农村饮水卫生[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2]曹升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农村安全饮水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安全饮水;现状;问题;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大量的污染水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饮用水质量。尤其在农村,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整治,农村饮用水源面临着污染、枯竭的威胁。因此,加强农村饮用水的治理和保护,已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核心。

一、我国农村饮水现状

有资料统计,在我国农村,仍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占全国总人口的40%。由于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地域的制约,很多地区的农民仍将地表水、浅层井水、集雨蓄水作为水源,这些水并没有经过净化和消毒处理,水质大多浑浊度、色度、细菌群落严重超标,有的还含有大量的氟、砷等重金属。加之农民本身饮水安全意识淡薄,有水即可,忽略好与坏,缺乏对水质的判断能力。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严重威胁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些地区甚至由于饮用不洁水,引起区域性的传染病、地方病。

二、影响我国农村安全饮水的因素及问题

(一)污染严重

1、工业污染

近些年,由于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一些工厂纷纷落户乡村,在拉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环境的污染,进而引起水源的污染,严重地影响了地表水的质量,同时由于工业生产中时常会产生泄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饮用水的质量。这无疑成为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杀手”。

2、人畜污染

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将大量含有洗涤剂、防腐剂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地表水域的污染。近几年,由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不少村屯大规模进行猪、牛、羊、鸡等家畜家禽的饲养,由此产生的动物粪便缺乏科学环保的处理,大都露天堆放在房前屋后,经过雨水冲刷,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和水源。

3、农业上农药和化肥的大量喷施也是导致生活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科技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逐步向现代化迈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在耕种土地时,频繁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由于缺少科学的指导和治理,农民对喷施的农药和化肥的种类、频率、浓度等方面都缺乏规范的操作指导,造成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水源。

(二)水源保证率低

由于不适当的过度开发,使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土壤对水的涵养能力下降,部分草原退化,每年大量泥沙及腐殖质进入地表水体,在其底部淤积,形成地表水体的内污染源。加之近几年连年干旱少雨,农村居民的饮水量不能保障,很多农户便自己单户打井,这样虽然解决了短期的饮水难题,却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质结构造成了无可估量的影响。同时,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造成供需矛盾难以平衡。

(三)水质检测不到位

受经济、技术和人员的制约,缺乏有效的水质检测保证体系,水质普遍得不到适时检测,供水质量难以保证。

三、解决农民安全饮水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1、相关主管部门应互相配合,共同全力保护饮用水源,严格防治污染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水利主管部门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卫生、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和水质监测;农业部门应加强农业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严禁向水源保护区排放污染物和堆放垃圾,同时指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扩大生态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威胁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的工厂进行合理监管,尽量避免生产中产生的“三废”造成水源地的污染。建议各地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措施,各部门齐抓共管,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地的安全。

2、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知识的宣传

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电视、报纸、宣传单、标语等方式,深入村屯,重点是农村中小学校,大力宣传农村的饮水安全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高农民朋友的饮水安全常识,改变旧的用水观念,加强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环境的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投入到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队伍中去。

3、大力扭转水资源浪费现象

由于农村水费征收不到位,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对此,要做到收支两条线,既体现村民的福利待遇,又通过收费促进节约用水、均衡用水。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供水工程水价改革,全部工程要分户装表,计量收费,科学合理核定水价,实施阶梯水价机制,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实现节约用水。新建工程按新核定的水价一步到位,已建工程要在重新核定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到位,走以水养水、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雨水利用工程也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发展方向。在高氟水地区应考虑收集雨水作为牲畜和洗排用水。单户饮水可考虑建造小型集雨工程,投资小,易管理,只要做好集雨面的清洁工作,水质应该可以达到饮用标准。

4、切实做好人员的培训和先进技术的推广

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定期对规划编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从前期工作到建后管理各个时期的专业知识及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更加合理,切实可行。

5、要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人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人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人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散式供水工程。对于列入移民计划的村庄,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

6、加强安全饮水基础建设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同时,应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7、注重建后管理

管理问题是饮水安全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坚持“管理从建设入手,效益由管理起步”的工作思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定管理主体,制定管护办法,落实相关责任,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形式。对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即水务局直管方式、建立乡村供水协会、与专管人员签订责任书等,单村供水工程以村集体管理,鼓励通过竞争确定承包或租赁的方式管理,采取民主决策,自愿组建用水者协会,让群众自己决定村里的供水事务、供水办法、收费标准、水费开支、工程维护项目,实行账目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农村安全饮水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交通不便

现阶段,安全饮水工程在我国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地形复杂,交通设施不足,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大型设备及施工车辆等无法及时送达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需利用大量的人工劳动力来代替大型设备进行施工,导致人工劳动成本大幅度增加,资源利用率与施工进度不匹配,从而增加了工程建设成本和建设难度,延长了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周期。

1.2管理不规范

尽管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意识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经验,项目建设过程中未将相对科学、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导致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建设意识,且在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无法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部分项目管理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使得工程建设不具有科学性,并且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降低了工程建设效率。此外,在工程建设期间,工作人员对水质检测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检测水源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只是流于形式。

1.3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

虽然农村地区越来越重视饮水安全,但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不高,没有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或是仅以小型建筑的标准要求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工程建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施工不规范的现象。同时,由于工程所在地相对偏远,缺少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施工队伍的能力相对有限,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需要,无法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1]。

2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的措施

2.1完善安全建设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施工责任制度,规范施工流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施工效率。首先,要安排相关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应急方案,以备不时之需,发生意外情况时负责人要及时上报,尽可能减小不必要的损失;其次,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分析,提出专业的建议,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再次,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从而提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质量。

2.2完善工程建设方案

我国的土地面积大,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质地貌,不同地区的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存在明显的差异,现阶段我国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主要是根据各地区的水资源含量进行分区管理。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集中供水模式,在地下水集中的地区以某个区域为中心进行供水,以确保邻近村庄的用水问题得到良好解决。二是联村供水模式,通常应用于水质更好、水源更丰富的地区,需要利用自动化供水装置促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工程管理工作相对集中、更具科学性。

2.3加强材料及设备管理

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不管是施工效率还是施工安全都与施工设备息息相关,所以要对施工设备进行适当的优化,并对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进行严格控制,使其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布置施工设备时严格按照科学性原则选择最佳的安放位置(通风、便于清理和检修)[1]。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材料,采购人员在选购材料时要对材料的质量及价格进行比较,这样才能提高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及经济效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