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端医疗技术

高端医疗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端医疗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端医疗技术

高端医疗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llizarov外固定架;下肢骨不愈合;骨搬移

骨不连(Nonunion)又称骨折不愈合,是骨折断端在特定因素的影响下,引起骨折愈合功能缓慢或停止的现象,是骨折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骨不连的治疗是临床的重点、难点,其治疗主要采用内固定、外固定、物理疗法、生物疗法等[1],往往治疗过程中因效果欠佳需要多次手术及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增加了患者精神与经济负担。我们应用llizarov外固定支架结合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不愈合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38岁,外伤致右胫腓骨远端骨折,行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及胫骨外固定架固定术,8个月后复查X片见胫骨远端骨折有骨痂生长而去除外固定架,逐渐练习行走。2个月后行走时突然出现右踝部疼痛、肿胀、畸形,拍片发现腓骨钢板远端腓骨骨折,成角移位,胫骨骨端吸收硬化。查体:右下肢肿胀,见图1,活动受限,胫前见切口瘢痕。X线示,见图4:胫骨骨折端吸收硬化 ,腓骨于钢板远端处骨折。

1.2方法 硬膜外麻醉,彻底清除胫骨骨折端的瘢痕组织,胫骨远近端截骨去除硬化骨并使截骨面平行增加接触面积,打通髓腔,取出腓骨钢板,于腓骨骨折处截除2 cm腓骨,预定穿钉平面穿钉,胫骨骨折面完全对合后行l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并于胫骨近端截骨以利截骨延长,见图3。术后注意患侧下肢血供,预防针道感染。

2结果

随访6个月,偶发生针道感染,骨折骨性愈合,踝关节功能受限 ,见图5,6。

3讨论

骨折的不愈合称之为骨不连,其主要原因是因骨折处骨组织的再生的障碍(主要是由再生环境引起)导致骨折未完成愈合阶段的过程[2]。在所有骨折患者中,大约5%的患者愈合困难。由于骨折断端未愈合,其断端持续活动,可引起骨不连通常伴有疼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骨不连是骨折术后重要并发症,其主要因素包括骨折端血供欠佳、骨折端组织嵌入、骨质疏松、内固定失误、内固定取出过早、伤口感染等[4]。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准确的定义,由于不同部位骨折愈合时间不同。对于骨不连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X线表现以及愈合的情况而定。其治疗主要以外科治疗为主,也可以结合物理疗法等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5]。与其他疗法相比,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外固定支架技术有着很多的优势,其强度以及抗折、抗扭转的能力较好,而且其轴向的活动能够持续的加压,这样就便于局部的伤口对其处理,能够尽快的下地直至关节的融合,在对其进行固定的期间能随时的矫正成角、移位、旋转等等[6]。

上世纪50年代,俄骨科医生加・阿・伊里扎洛夫(llizarov)经长期试验与临床发现,人的骨骼就像人体内的肌肉可以不断生长,在牵拉和固定下可以使得骨的延长和角度、形态得到改变。llizarov通过一个患者因为误解他的指示,本应加压融合的膝关节间隙反而开打了一个多厘米,在拉开的间隙内出险了很多新生骨的影像学改变,这一意外发现使得llizarov产生了骨断端牵伸也能诱导骨再生的灵感并且和他的同道一起进行狗腿折断后牵伸实验,和人体创伤骨折断端外固定下的推拉成骨研究[7]。

llizarov外固定架是骨科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llizarov外固定器具有全方位调节,去成角,去旋转,去侧方移位及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轴向加压作用,并能缓慢牵伸延长,治疗各种感染性骨缺损和皮肤缺损、骨不连、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足畸形、严重的肢体先天性和外伤性畸形、O型腿、X型腿、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不等长、矮小症、侏儒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骨髓炎和局限性骨髓炎、>14岁的先天髋脱位及四肢骨肿瘤的保肢等骨科疑难病得到满意疗效。骨不连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解决其他治疗方法无法解决医学难题,是矫形外科史的里程碑[8]。有学者认为临床上用1 mm/d速度延长肢体时,患者足背动脉血流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较术前有所增加。肢体延长过程中,虽然神经损伤广泛存在,但由于周围神经同步的再生修复,是这种损伤仅以亚临床的形成出现。这更加说明llizarov外固定架在治疗肢体延长的优越性[9]。

张力-应力法则是llizarov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的一个生物学理论: "生物组织受到缓慢、持续牵伸产生一定的张力,可刺激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其生长方式同胎儿组织一致,均为相同的细胞有丝分裂"。简称牵拉成骨技术或牵拉组织再生技术[10]。由于llizarov三维器械构型与技术特点能满足各种四肢畸形的治疗要求,故尤其适合于严重四肢畸形的矫正。llizarov技术也是微创外固定技术;应用组合式外固定器、肢体动态弹性同步延长器和内外结合肢体延长系统等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骨外固定的水平和进展[11]。

本文首先考虑到骨不连原因是因为下肢供血以及医源性引起的骨折断端排斥反应,使得骨的再生环境影响再生障碍,取出内固定后骨还是未愈合。我们治疗理念是去除骨折残端多余不规整的骨质,运用llizarov外固定架移骨,使得整个胫腓骨下移,充分使得原有的断端相结合,达到胫腓骨上端牵引,胫骨下段骨不连处骨融合的疗效。

参考文献:

[1]Niikura T, Lee SY, Sakai Y, Nishida K, et al. Causative factors of fracture nonunion: the proportions of mechanical, biological, patient-dependent, and patient-independent factors[J].Orthop Sci,2013,10(1).

[2]黄显华,王非,章莹.自体骨髓联合异体骨移植治疗下肢骨折骨不连[J].广东医学,2013,4(34):585-586.

[3]Moon ES, Dy CJ, Derman P,et al. Management of nonunion following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caphoid fractures: current concepts[J]. Am Acad Orthop Surg,2013;21(9):548-557.

[4]夏和桃.外固定器刚度对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12:1170-1172.

[5]F?rat A, Tecimel O, Is?k C, et al.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 in the management of tibial pilon fractures: ankle hinged vs ankle fixed frame[J]. Eklem Hastalik Cerrahisi. 2013 ;24(3):133-138.

[6]Xu K, Fu X, Li YM et al. A treatment for large defects of the tibia caused by infected nonunion: Ilizarov method with bone segment extension[J]. Ir J Med Sci,2013,10:(29).

[7]Shiha A, Hafez AR, Kenawey M. Salvage of complicated diaphyseal femoral fractures by 1-stage open debridement and Ilizarov technique[J]. Ann Plast Surg,2013,71(5):519-521.

[8]Yin P, Zhang L, Mao Z, et al. Comments on Mahaluxmivala et al.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 Acute shortening and lengthening versus bone transport in the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s"[J]. Injury,2013,44(12):1965.

[9]Goldstein RY, Jordan CJ, McLaurin TM,et al. The evolution of the Ilizarov technique: part 2: the principles of distraction osteosynthesis[J]. Bull Hosp Jt Dis,2013,71(1):96-103.

高端医疗技术范文第2篇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著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高端医疗技术范文第3篇

投资二三线之抢占高点

抢占区域制高点,是投资二、三线城市肿瘤专科医院资本的共同梦想。目前二三线城市中不管是公立还是民营医疗机构,肿瘤专科的好医院较为稀缺。这一短缺的服务能力成为资本进攻的动力。

“在这些城市,民营的肿瘤专科具备与公立医院PK的能力。”医疗领域专业投资人汪强向《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表示。他认为民营肿瘤专科医院的优势,体现在经验积累、技术设备、服务模式以及价格等方面,当这些优势综合起来,形成气候之后,民营医院的地位将无可撼动。

而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二三线城市更是充满了机会。第二批城市公立医院试点城市今年大幅扩充,有财经媒体表示,随着公立医院实行零差价售药去除“以药养医”弊病,亏损部分地方财政难以也不愿补偿到位,这将迫使地方政府更加同意引入资本发展当地医疗。

地方政策正在逐步松动之中,《经济观察报》报道称,“政策鼓励各地在保证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的良性正常运转下,其余医院亏损难以负担时可实行改制。”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众多资本把目光瞄向了二三线城市的肿瘤专科医疗。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在6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公司2014年战略布局瞄准的是二三线城市肿瘤领域的专科医院和500张以上床位的综合性医院,未来在每个大城市收购的医院都将发展到千张床位。

凭借临床医生的职业敏感,张五成开办了驻马店市肿瘤医院。站在投资人的身份考虑,他看中的是驻马店周边肿瘤医疗服务市场的空缺。他谈到,驻马店市人口为700万,辐射的三个地市南阳、周口、信阳,都是人口密集的区域,人口总计5000万,而对应这5000万人口需求的公立或民营的肿瘤专科医院,却是空白。

“这个地区相对落后,肿瘤患者中贫困者较多,大部分没有经济能赴武汉、郑州等邻近省会城市看病,由于农合、医保等设置的转诊限制,很多人的病情甚至在县医院被耽误了。”张五常对记者表示,“如果地市级的肿瘤专科能做好,至少可以将70%的患者留在市内治愈。”

出于在两家县级市创办医院的成功经验,张五成看好驻马店市肿瘤医院的发展前景,有信心成为区域内的领军医院,但他同时也表示,“在资金方面确实有压力。”

投资北上广之填空基本

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优质的医疗资源密集,但同时,扩充医院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在上一轮的公立医院扩张中,这三座城市老牌、顶级的公立肿瘤专科医院,规模扩张的程度有限。这也为一些民营的专科医院创造了机会,具体体现为填补公立医院肿瘤治疗、服务的空缺。

肿瘤的手术治疗周期较长,普遍在三周到四周之间,前期的检查、确诊,加上后期的康复,完整的治疗周期则更长。以天津肿瘤医院为例,各科室病区普遍“一床难求”,预约患者拿到“住院通知单”后,仍需等待1周到10天方可入住。

作为首都的北京,面对全国慕名而来的患者,其公立肿瘤专科医院所面临的病床周转困难可想而知。

北大肿瘤医院宣传处管女士向《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介绍,出于卫生主管部门及医保经办部门对住院床日的限制,该院的平均住院日已从三年前的近20天降到了9天。她坦言,即便有治疗方案的改进,对于基本的治疗、康复期而言,时间是不够的。这些方面的基本医疗服务,存在需求空间。

凭借地域临近的优势,位于朝阳区十里河的三环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肿瘤医院(以下称“北京肿瘤医院”)在2001年形成了协作关系。具体协作内容为,北京肿瘤医院借用三环医院的250张病床,北京肿瘤医院派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常驻三环医院担任各病区主管医师。据了解,两家医院间紧密的合作持续至今,业内共知。

一位了解三环医院与北京肿瘤医院合作细节的人士透露,三环医院的不少医务人员都来自在北京肿瘤医院实习过的医学院毕业生。从这个的角度上来讲,北京肿瘤医院为民营的三环医院培养了医务人员,促进了其长足发展,使优质的医疗资源得以扩散。

“在技术和病源方面依赖于大型公立肿瘤医院,这是北京一些民营的肿瘤专科医院的生存态势。”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投资服务部王雷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这些医院一定程度满足了肿瘤患者的需求,在耗时较长的放疗、化疗,术后的康复以及关怀等方面。”

投资北上广之瞄向高端

在二三线城市肿瘤专科技术支持方面颇有建树的泰和诚,将重心移向了北上广的高端医疗市场。

2014年6月末,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泰和诚医疗集团总裁兼CEO杨建宇说:“我们下一步的重点是在广州、北京和上海分别建立一所高端的专业肿瘤医院,运用最先进的设备和跨学科的诊断、治疗手段,来帮助中国的癌症患者。”

泰和诚医疗集团杨建宇表示,据其了解的信息,在2012年,有约90位中国患者选择到美国的安德森癌症中心就医,这里有全世界最顶级的质子治疗技术。由此,泰和诚确定了中国的中产阶级对高端医疗服务的强劲需求。

上一个15年,通过医疗设备租赁和医院管理的模式,泰和诚医疗与全国约50家医院合作建立了肿瘤诊疗中心,铺下了国内最大的一张放射治疗和影像诊断中心网络,并藉此于2009年登陆纽交所,成为美国主板上市的第一家医疗服务中概股。

2010年,泰和诚初试收购与其长期合作的西安长安医院,但由于某些“不明确的规定”和冗长的政府审批流程,独立医院的计划最终没能实现,颇为无奈的泰和诚启动替代性方案,以3940万美元现金收购长安医院52%股权。

泰和诚内部人士曾向媒体表示,尽管成功收购长安医院,但最终结果与泰和诚长于专科肿瘤诊疗的企业竞争力“不算吻合”。

走过这段历程,泰和诚希望能够独立运营医院。集团在北上广拟建的三家医院,都将医疗园区作为首选地址。明确的政策支持,更能让泰和诚放手一搏。

“北上广的高端市场是值得所有资本关注的”,毕马威医疗企业融资专家江立勤对《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表示说:“这三大城市聚集了中国最多的富裕人群,提供适应他们消费水平的医疗服务,这一块市场目前是薄弱的。”

政府期待做好高端医疗,从源头上留住富裕阶层在国内就医。此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出台的《北京市社会办医指南》明确了“高端医疗”的重要性,鼓励围绕高端医疗开发增值服务。“高端医疗是中国所有高净值客户一致的刚性本原需求,他们注重服务质量和私密性,不愿接受公立医院嘈杂拥挤的就医环境,能够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指南”还援引了建行《2012中国财富报告》和《2013年胡润财富报告》的相关数据。“2013年,北京千万富豪达到18.4万人,亿万富豪达到1.07万人。而全国有105万千万富豪和6.45万亿万富豪。”

高端医疗技术范文第4篇

为吸引中国高端消费者制定战略

作为综合医疗机构,三星医疗院拥有“最优秀的医疗队伍和完善的高科技诊疗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而无论这样的“最优秀”是以国际标准还是韩国标准衡量,三星医疗院正主导着韩国的新医疗文化。

韩国的新医疗文化已经出离了治病就医的原本范畴。在韩流大潮里,医疗也被延伸为包括时尚在内、充满设计感和高科技的观光概念。在韩国济州岛,医疗观光城正在兴建。“癌症筛查”这样的医疗项目正是济州岛医疗观光城的主题内容之一。自2009年开始,三星医疗院旗下的三星首尔医院开始了正式海外营销。为方便外国人士无障碍享受三星首尔医院的医疗服务,医院开发了针对企业高管和国际CEO的癌症筛查等高端体检项目。

2013年,三星首尔医院大力开发中国市场,并为吸引中国高端消费者制定战略。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三星健康体检中心便与美国梅埃诊所建立的修复心脏心血管中心合作,力求在技术层面更进一步。针对中国有财力的医疗对象,住院期间,三星首尔医院配套提供中文电视、翻译人员和检查结果的中文报告。值得一提的是,如同如火如荼的欧洲移民热一样,三星医疗院的海外核心目标市场同样锁定于中国和俄罗斯。

任何解惑及改进都会即时到位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张。相比市场对高端医疗服务需求的逐步增长,高端医疗资源的短缺状况在一线发达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境外资本投资医疗机构的政策性门槛逐步开放和降低,针对财富人群体检和日常疗养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私立医疗机构也日益增多。中国市场从来不缺乏追逐者和开拓者,瑞士、德国等老牌医疗强国开始抢滩中国市场,三星医疗院则亮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顶级医疗信息自动化体系”等服务设置以博得中国市场的青睐。

三星医疗院自开院起,构筑了一个“世界顶级医疗信息自动化体系”,增进服务对象的便利,也为医护人员的诊疗业务和研究提升条件。这个“世界顶级医疗信息自动化体系”包括由指令中枢系统、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电子医疗纪录、转院患者查询系统、可提供声讯通话服务及包括诊疗信息等在内的各种数据服务建立起来的移动医院系统……在2013年分别叫 《医疗团队》以及《最佳医疗组》的韩剧中,这样的系统表现为,服务对象的体检数据会第一时间同步到医疗团队的个人平板中,然后团队会诊,确认医疗方案。从确认方案到跟进医疗,每一步都同步在信息系统之中,任何解惑或改进都会即时到位。

高端医疗技术范文第5篇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

国务院关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意见的,给上海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带来重大契机。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要以国家层面政策突破和地方层面环境营造为重点,加快扩大高端服务业发展规模,全面提升高端服务业集聚辐射力,推动上海经济发展转型,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准确把握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客观规律

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领域,是现代服务业中技术含量最高、附加值最高、集聚辐射力最强的行业,被誉为现代服务业皇冠上的“明珠”。

1、高端服务业的兴起是经济结构向服务经济高级阶段演进的结果

20世纪30年代,新西兰经济学家费舍尔提出著名的经济发展三阶段论,即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从农业占优势的经济形态,逐步过渡到工业占优势的经济形态,然后再过渡到服务业占优势的经济形态。高端服务业起源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时期,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结构高度化而发展,是服务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信息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球信息革命的兴起带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产业的加速融合,产生全新的高端服务行业,如通信、广播影视、服务外包等;促使中间服务环节从制造业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业,如研发、设计、技术支持等;加快对传统服务业的信息化改造,赋予其崭新内涵,如金融、现代物流等行业。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高端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高信息技术含量、高开放度、高产业带动力、强辐射、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有利于集中资本、技术、人力等高能级生产要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拉动高端消费,推动消费升级;有利于推进技术外溢,激发自主创新;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有利于增强集聚辐射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

2、国际化大都市高端服务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和基本趋势

国际化大都市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一般遵循从传统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业演进、从低层次服务业向高层次服务业演进、从最终消费向中间消费演进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

(1)从传统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业演进。在工业化前期,商业、交通等传统服务业占据服务业主导地位,高端服务业处于萌芽状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化的蓬勃兴起带动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开始发展,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20世纪以来,全球发达经济体向服务经济时代快速迈进,金融、保险、商务服务、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成为推动发达经济体发展的强大动力。

(2)从低层次服务业走向高层次服务业。低层次服务业包括零售、餐饮、邮政、洗染、修理等,属于普遍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运用,部分低层次服务业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能级提升并发展成为高端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交通运输业转变为现代物流业,医疗业转变为医疗保险服务业,生活服务业转变为保健护理业等。

(3)从最终消费走向中间消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日益提高,引发了对中间服务的大量需求,推动以最终消费为主的服务业向以中间消费(生产者服务)为主的服务业加快演进。大部分中间消费属于高端服务业,如金融、法律、研发、创意、广告、物流仓储等。

3、高端服务业是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高端服务业产值已经占到全球GDP的40%以上,国际化大都市高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60%以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高端服务业成为服务业的主要产出。当前,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增长80%以上来自服务业,其中服务业的60%以上来自金融、电信、设计、咨询等各类高端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高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高端服务业占据服务业金字塔的顶层位置,和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比如,发达的金融市场能够为所有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和融通功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3)高端服务业具有极强的集聚辐射力。高端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集聚资源和辐射能量,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从内涵和特征看,根据联合国经济活动标准产业分类和我国国标分类,高端服务业主要为十个门类:(1)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期货、信托、保险、基金等金融相关行业;(2)航运与现代物流业,包括航运业及相关行业、现代物流、仓储、分拨等行业;(3)房地产业;(4)专业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包括研发、会计、审计、评估、法律、咨询等行业;(5)信息服务业;(6)文化、体育、娱乐业,包括广播影视、媒体传播、创意设计、体育、文化娱乐等行业;(7)旅游、会展、酒店业;(8)教育业;(9)卫生、社会保险业;(10)服务外包业,主要指为第三方(国外)客户提供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各类服务。

二、高端服务业发展供求“双约束”是结构调整的主要瓶颈

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率先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目前,上海结构调整面临的突出瓶颈是,高端服务业发展存在供求两方面的双重约束。

1、高端服务业发展存在供给约束

(1)产业能级不足。从供给角度看,上海高端服务业能级总体偏低,主要集中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集中在服务产业链的中低端,金融、航运、信息服务、文化、医疗等高端服务发展不足。

(2)产业渗透性不强。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单兵突进”现象明显,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作用,以及对相关产业的渗透作用不强。比如,上海金融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广度都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过低,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较低。

(3)高端服务创新不足。对高端服务业而言,创新不仅是丰富高端服务的重要手段,而且创新本身就可以创造高端需求。上海高端服务业在产品、业务、工具、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能力不强。比如,金融衍生产品缺乏,期货市场品种较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健全。

2、高端服务业发展存在需求约束

(1)中间需求不足。中间需求行业(生产业)目前已经占到国际化大都市全部服务业产出的70%以上,上海高端服务中间需求仅占到服务业总需求的40%左右。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的中间需求尚未从产业链中脱离出来,产业链的社会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导致中间需求弱化。

(2)最终需求不足。2008年上海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传统服务需求趋于稳定,高端服务需求潜力巨大,但一些高端服务需求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

3、高端服务业发展存在人才约束

(1)高端人才需求缺口巨大。目前上海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市场经验的开放型、创新型高端服务人才十分缺乏,成为制约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2)高端人才生活成本较高。突出体现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低、税率高,导致人力成本高企。从所得税率看,上海最高档所得税率为45%,而香港为16%,新加坡为28%,横滨为37%,巴黎、伦敦为40%。较高的所得税率不仅导致金融、保险等高端人才难以留在上海,而且容易产生收入跨国转移的避税行为。

(3)高端人才市场主体缺乏。目前上海中外合资高端人才中介服务机构30家左右,仅占全市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总数的4%,且普遍规模较小,难以满足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

三、以体制制度创新激活高端服务业的市场活力

上海高端服务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着力构筑国际化、市场化、规范化的运作模式,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竞争力。

1、放松行政管制。放松行政管制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要调整完善现有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着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

(1)放松进入管制。降低高端服务业准入门槛,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在高端服务业中的比重,强化多元市场主体发展格局,促进高端服务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的增长。

(2)放松经营管制。放宽高端服务业企业经营范围限制,打破垄断,强化行业竞争格局,着力增强高端服务业整体竞争力。

(3)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推动服务业国有资本向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集中,加快竞争性领域国有服务企业股份制改造,推进事业型服务机构企业化改制,使其成为市场化的竞争主体。

2、扩大服务业开放。扩大开放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打破所有制限制和地域限制,鼓励外资、民资加快进入高端服务行业,鼓励外地企业来上海参与服务业资本重组,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高端服务业竞争。

(1)大力集聚吸引国际高端服务企业。鼓励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鼓励国际高端服务企业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与上海企业开展合资合作、战略联盟、品牌共享、技术交流、管理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鼓励企业集团向高端服务转型。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加快剥离生产业,或整体实现向高端服务业的战略转型,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培育高端服务业市场主体。

(3)鼓励高端服务企业“走出去”。拓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带动力和辐射力。支持上海高端服务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支持有条件的高端服务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融资。

3、完善政策法制环境。政策法制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高端服务业发展更需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以规范服务业市场发展,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发展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客观上需要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法制环境。

(1)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对一些高端服务企业和项目实施财税、政策扶持,如对从事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的生产企业;高端服务企业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的落户,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金融市场各类机构投资者,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

(2)进一步完善法制环境。加快完善高端服务业法律法规体系,及时清理制约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法规,加快制定和完善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规章制度。

(3)进一步完善人才环境。积极构建宽松的人才引进环境。调动各方力量在住房、医疗等方面,强化人才奖励和保障制度。努力形成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保障机制,增强服务业发展的智力支持。

四、以政府管理创新营造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环境

服务业发展环境与制造业截然不同,特别是政府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必须加强政府管理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营造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1、加强市场规范

(1)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按照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打击侵权、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加大对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等的保护力度,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

(2)鼓励高端服务企业成立行业协会或建立跨领域高端服务联盟。研究制订行业行为规范和自律规则,建立健全高端服务业务流程、服务内容、市场价格和质量评估等标准体系,推进高端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

(3)完善高端服务行业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高端服务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数据库,纳入全社会征信服务系统,促进高端服务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2、加强政府服务创新

(1)尽快制定高端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上海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行业、规划布局、政策措施、管理体制等。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高端服务企业的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提高行政效能,为服务业创新发展创造条件,降低高端服务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

(3)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把握服务业领域的国际惯例和规则,提高服务业公共管理水平。帮助企业运用WTO规则,提升应对竞争能力。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深入了解高端服务企业诉求,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3、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

(1)扩大服务行业统计覆盖面。结合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滚动调查相结合的统计制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