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算控制的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从企业实际状况出发,对企业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提出预算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预算方案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61-02
一、预算的概念
所谓预算,是指企业结合生产经营目标及资源调配能力,经过综合计算和全面平衡,对当年或者超过一个年度的生产经营和财务事项进行相关经费、额度的测算和安排的过程。
企业预算一般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描述了一个企业获取收入的活动,包括:销售、生产、存货活动。经营预算的最终成果是一份预计损益表。经营预算由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和管理费用预算、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产品销售成本预算等组成。财务预算描述了预计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总体财务状况。预计的财务状况就是一份预计资产负债表。财务预算包括资本支出预算、现金与预算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经营预算是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
二、实行预算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一部分,加强预算管理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一个有力的手段;健全的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管理的水平。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提升内部控制效果。
1.完善预算管理,落实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也就是说,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编制、实施等,应该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一致,以企业未来发展为核心,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完善考评与控制制度。二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定与执行,必须建立在企业治理结构基础上,将预算管理与各部门的业绩考核相挂钩,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落实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2.建立健全预算组织结构。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应建立预算组织结构。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独立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非常重要。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需依靠管理制度的控制力与约束力。实际上预算强调的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展应以企业发展目标为核心,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落实企业生产经营政策,加强企业管理。因此,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保预算的全面落实。而预算确定后,不得轻易更改,各部门、各岗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确保预算的全面开展。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应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要求,对全面预算实行跟踪管理,主要加强资金管理和成本管理,及时反馈预算的监督、考核状况,并分析存在偏差的原因,适当调整,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健全的预算管理机构。
3.提升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企业预算的编制必须以遵循企业发展战略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制定年度预算目标,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以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为出发点,扩张战略全面预算管理,应倾向于市场的占有率或者销售量的持续上升等;年度预算则倾向于利润目标的实现,主要参数为资本报酬率以及息税前利润等。在具体编制财务预算过程中,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确保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②全面考察经济市场;③合理分析并预测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与未来发展;④积极应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⑤通过上下融通的方式,根据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制定具体全面预算方案。
4.建立科学考评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评价,确保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通过全面预算,为绩效考核提供了根本依据。在预算评价体系中,加大有关非财务指标的比例,实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产品质量、消费者服务等非财务指标的重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状况的考核,可确保各项责任指标的落实,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相关部门、相关岗位责任指标进行检查,提高自觉性。通过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状况对比,客观认识企业发展状况,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另外,除了基本的考核之外,一定的奖惩政策也必不可少。只有严格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考核工作,才能从根本规范各项预算指标的顺利落实。
5.落实审计职能。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应完善全面预算审计职能。通过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全过程的跟踪审计,督促企业预算执行状况。改变过去事后监督的滞后性,强调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相结合。以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及具体预算操作为出发点,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资金流动状况、财务变化状况等实时跟踪与监控,及时反映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分析、妥善解决,提高预算的独立性、权威性,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还应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是否合理、合法、合规进行审核,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落实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确保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6.预算管理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其中预算管理可能面临的风险有: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目标不明确,预算缺乏前瞻性,预算的可操作性不强,预算考核不严格等等。风险的存在可能造成企业管理的失控,产生极大的资源浪费,无法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与风险防范手段必不可少。
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不能错误地认为只要执行了预算管理,就能应对企业一切发展问题。而预算的制定并非越详细越好,应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全面性,遵循“适应性、效益性”原则。实际上,预算制定的越详细,带来的控制成本就越大,应该将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真正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控制,确保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神经,其它内部控制措施要围绕预算管理来系统落实内部控制的措施,涉及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制等,它们相互配合、相互关联,形成企业的管理控制网络。由于预算管理是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在这个管理控制网络中,预算管理控制应处于核心地位,其它控制措施都是围绕预算管理,为实现预算目标来发挥效能的。有了预算管理体系,其它内部控制措施才能更好地统一为企业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加强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预算管理要“全员动员”。预算管理工作不只是上层管理人员所关心的工作,是需要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全员参与的一项管理工作,只有上层、中层和基层对企业整体目标和各自所应承担的目标任务形成共识,方向一致,预算管理才能实现良好的经营效果,否则,预算管理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在现实的预算管理工作中,确实存在发生上下达不成共识的情况,上层管理者由于预算指标的压力,就将预算指标的压力简单的通过预算分解层层传递,程序过于保密,而且对这样的决定往往对下级不做出合理的解释,硬是通过自己的权威来让下级服从,不认真听取下级的呼声,结果只会导致下级失去对上级及企业的责任心,不认真执行企业预算,最后只是一心算计如何从上级多搞钱、花钱,甚至导致预算管理完全失效,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
2.预算管理要严格执行考核及奖惩。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奖惩制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只有全员严肃对待预算管理工作,才能严格执行预算,才能实现单位、部门分解预算目标,从而企业的整体目标也才能得以实现。一旦考核奖惩不力,就会让努力追求预算目标实现的单位、部门及员工受到伤害,让其对上层管理者及预算管理体制丧失信心,从而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最终不利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
但是,预算指标不能作为业绩考核唯一标准。在现实的业绩考核工作中,预算目标指标往往作为衡量实际完成指标的标准,但由于预算是对计划预测的量化,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或大或小的差异。因此,对于个人或部门的业绩考核不能呆板地根据实际业绩与预算目标的对比来决定,而主要要通过实际业绩与以前的业绩以及内外环境的对比来决定,并把现实的战略机会和困难的因素考虑进来。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允和公正,保证被考核的单位、部门及人员心悦诚服地严肃对待预算管理。
3.预算编制要根据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编制。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有部分企业单位编制预算、分解指标过于简单,往往依据上一年度实际发生的收入、成本、利润数据,增加或减少几个百分点就当作下一年度的预算管理目标,而不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以上一年度实际状况为基础,结合本企业业务发展情况,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变动、行业市场状况、产品竞争能力、内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对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编制相应的预算。导致预算与实际情况偏差过大,要么预算目标很难实现,要么实现的预算目标只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小部分。
总之,预算管理就是一种内部控制,强化预算管理,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就必须运用内部控制的理论来指导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孟令芝、罗彬.浅析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必要性[J].现代商业,2010(26)
2.刘兴革.论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师,2005(9)
3.郑莹.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J].商业现代化,2007(32)
4.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关键词:施工图预算、设计变更、投资控制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预结算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投资控制可以划分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及竣工决算等阶段。从理论上说,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是投资控制的最高限额。但由于设计深度、方案变化、物价调整等原因,导致各阶段的造价计算精度有所差异,往往容易导致投资“失控”,具体表现为:初步设计概算>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初步设计概算。所以在承发包阶段,初步设计概算可能失去投资控制的作用。然而,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的施工图预算,一般来说可以反映工程的“实际”成本,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图预算可以作为承发包阶段的投资控制依据。
施工图预算的作用
施工图预算是设计方案的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细化、量化的评价。它可以通过与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对比分析,优化设计方案,从而使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施工图预算也是下阶段工程承发包(招投标)投资控制的依据。因此施工图预算在整个投资控制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施工图预算是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准备的依据,是施工单位组织材料、机具、设备及劳动力供应的重要参考,是施工单位编制进度计划、统计完成工作量、进行经济合算的参考依据。3)施工图预算是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的重要依据。所有成本须控制在施工图预算内。也是拨付进度款及办理结算的依据。4)就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而言,施工图预算是监督检查执行定额标准、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测算造价指数及审定招标工程标的的重要依据。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1)经批准和会审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有关标准图集。2)施工组织设计。3)与施工图预算计价模式有关的计价依据。所采用的预算造价计价模式不同,预算编制依据也不同。根据所采用的计价模式,需要相应的计价依据。若采用传统计价模式,则需要预算定额、地区单位估价表、费用定额和相应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等计价依据。若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则需要人、料、机的市场价格,有关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指导价和《计价规范》中规定的相关工程量计算规则等计价依据。4)经批准的设计概算文件。5)预算工作手册。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及过程
《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07号)第五条规定:施工图预算、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由成本、利润和税金构成。其编制可以采用工料单价法和综合单价法两种计价方法。工料单价法是传统计价模式采用的计价方式,综合单价法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采用的计价方式。
同时进行编制须做好以下几点:1)作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察勘现场、调查施工环境拟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方案研究,走访定额管理部门,收集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确定编制方法。2)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充分熟悉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及子目附注,学习定额问题解答,了解定额子目分项,熟练掌握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图纸,尤其是总平面布置图,了解工程全貌,做到心中一盘棋。在对各专业图纸研究过程中,应随时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内容,对施工前已发生设计变更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做出预算编制分项和计算出相应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单价,防止出现漏计、重计、错套等错误。与此同时,预算人员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注重市场价格信息,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增长设计知识,避免出现重大疏漏。3)计算各项费用和利润并汇总。编制分部分项工料分析表,根据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实物工程量和预算定额中项目所列的用工及材料数量,计算个分部分项工程量和预算定额中项目所列的用工及材料数量,计算个分部分项工程所需人工及材料数量,汇总后算出该单位工程所需各类人工、材料的数量,套用政府最新颁布的费用计费程序。
影响施工图预算的因素
一个建设工程要经历决策、设计、实施三个阶段,预算是施工图设计阶段中的产物,它产生在实施阶段之前,这就决定了预算的局限性。(1)材料价格对预算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是由市场确定,随行就市。预算材料价格是按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公布信息价及编制预算时调查的当地材料价进行计算,而工程随着时间推移,材料价格将会有进一步的变化。工程造价也将随着变化。(2)国家政策性调价。工程的阶段性是由工程的时间性决定的,每一个阶段依循着一定步骤,不能将下一道工序的时间提前。而国家每一阶段都可能进行政策性调价。例如:人工费、机械费调整,特别是现在根据市场情况实行动态人工费。(3)预算没有考虑现场签证。现场签证是施工期产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基坑排水、土方坍塌、地下障碍、文物、自然灾害等。(4)预算没有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工程造价主要是由工程实体性消耗部分和措施性消耗部分决定的。实体性消耗部分一般是按施工图及说明所描述的工程实体部分计算,不应有较大出入。而措施性消耗部分,则因施工的环境、方法、工艺、手段不同产生差异。
2)设计修改与变更。工程设计同样受到诸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技术规范、设计标准、设计手段、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建设需要,而预算不具备这种预见性,其结果直接导致结算超预算。
3)预算工程量计算误差。工程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施工图纸表达是否正确、全面、清晰明了是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基础。但如建设工程前期准备不充分,地质勘探不准确,地质状况不明,在施工中出现许多设计以外的项目,再有设计深度达不到相应水平,施工中变更多,现场签证多这些都有会影响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还有就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不合理确定也将影响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如桩基工程施工,是先挖土方再做桩基或是先做桩基再挖土方,凿桩头,土方开挖时的护坡处理及放坡比例,土方外运距离的确定,垂直运输工具的确定是卷扬机还是塔吊等。还有模板的选择等,都影响工程量的计算的误差。
施工图预算对投资控制的影响
1)施工图预算是编制招投标标的的依据之一,对于不招标项目,也是合同谈判的依据。投标控制价和合同价两者均不能超过施工图预算。同时也是择优确定专业分包单位,防止少数垄断性行业任意抬价。2)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计划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即使核定施工图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即使与项目分责任沟通,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试试动态控制。3)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交底中消除。但设计变更一旦成立就会引起预算费用的变动,变更的审查必须严格控制,要制定一套完善、合理的变更审批管理流程。使得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尹贻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任冬梅.浅谈施工图预算.企业经营,2006.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正常运行;控制系统措施
1.在设计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1 在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设计和配置时,要注意到系统的结构要紧凑,布局要合理,信号传输要简单直接。
在计算机通讯与控制系统的器件安装布局上,要充分注意到分散参数的影响和采用必要的屏蔽措施:对大功率器件散热的处理方法;消除由跳线、跨接线、独立器件平行安装产生的离散电容、离散电感的影响,合理利用辅助电源和去耦电路。
1.2 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本身要有很高的稳定性。
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取决于系统本身各级电路工作点的选择和各级间的耦合效果。特别是在小信号电路和功率推动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面,更要重视匹配关系。另一方面取决于系统防止外界影响的能力,除系统本身要具有一定的防止外界电磁影响的能力外,还应采取防止外界电磁影响的措施。
1.3 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防止外界电磁影响的措施,应在方案论证与设计时就给予充分考虑。
2.排除电源电压波动给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带来的影响
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的核心就是计算机,计算机往往与强电系统共用一个电源。在强电系统中,大型设备的起、停等都将引起电源负载的急剧变化,也都将会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电源线或其它电子器件引线过长,在输变电过程中将会产生感应电动势。防止电源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的影响应采取如下措施:
2.1 提高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供电电源的质量。
供电电源的功率因数低,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保证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稳定可靠的工作,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不能低于0.9。
2.2 采用独立的电源给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供电。
应对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配备独立的供电电源。要求独立供电电源电压要稳定,无大的波动;系统负载不能过大,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要尽可能的少。
2.3 对用电环境恶劣场所采取稳压方法。
对计算机等重要设备采用UPS电源。在稳压过程中要采用在线式调压器,不要使用变压器方式用继电器接头来控制的稳压器。
3.防止由于外界因素对供电电源产生的传导影响
由于外界因素对电源产生的传导影响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采用磁环方法
3.1.1 用磁环防止传导电流的原理。
磁环是抑制电磁感应电流的元件,其抑制电磁感应电流的原理是:当电源线穿过磁环时,磁环可等效为一个串接在电回路中的可变电阻,其阻抗是角频率的函数。
即:Z二f/(ω)
从上式可以看出:随着角频率的增加其阻抗值再增大。
假设Zs是电源阻抗,ZL是负载阻抗,ZC是磁环的阻抗,其抑制效果为:
DB=20Lg[(Zs+ZL+ZC/(ZS+ZL)]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磁环抑制高频感生电流作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磁环的阻抗;另一个是电源阻抗和负载的大小。
3.1.2 用磁环抑制传导电流的原则。
磁环的选用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选用阻抗值较大的磁环:另一个是设法降低电源阻抗和负载阻抗的阻值。
3.2 采用金属外壳电源滤波器消除高频感生电流,特别是在高频段具有良好的滤波作用
电源滤波器的选取原则
对于民用产品,应在100KHZ一30MHZ这一频率范围内考虑滤波器的滤波性能。军用电源滤波器的选取依据GJBl51/152CE03,在GJBl51/152CE03中规定了传导高频电流的频率范围为15KHZ-50MHZ。
4.抑制直流电源电磁辐射的方法
4.1 利用跟随电压抑制器件抑制脉冲电压
跟随电压抑制器中的介质能够吸收高达数千伏安的脉冲功率,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反向应用条件下,当承受一个高能量的大脉冲时,其阻抗立即降至很低,允许大电流通过,同时把电压箝位在预定的电压值上。利用跟随电压抑制器的这一特性,脉冲电压被吸收,使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也减少了脉冲电压带来的负面影响。
4.2 使用无感电容器抑制高频感生电流
俗称“隔直通交”是电容器的基本特性,通常在每一个集成电路芯片的电源和地之间连接一个无感电容,将感生电流短路到地,用来消除感生电流带来的影响,使各集成电路芯片之间互不影响。
4.3 利用陶瓷滤波器抑制由电磁辐射带来的影响
陶瓷滤波器是由陶瓷电容器和磁珠组成的T型滤波器,在一些比较重要集成电路的电源和地之间连接一个陶瓷滤波器,会很好起到抑制电磁辐射的作用。
5.防止信号在传输线上受到电磁幅射的方法
5.1 在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中使用磁珠抑制电磁射。
磁珠主要适用于电源阻抗和负载阻抗都比较小的系统,主要用于抑制1MHZ以上的感生电流所产生的电磁幅射。选择磁珠也应注意信号的频率,也就是所选的磁珠不能影响信号的传输,磁珠的大小应与电流相适宜,以避免磁珠饱和。
5.2 在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中使用双芯互绞屏蔽电缆做为信号传输线,屏蔽外界的电磁辐射。
5.3 在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中采用光电隔离技术,减少前后级之间的互相影响。
5.4 在计算机通信与控制系统中要使信号线远离动力线;电源线与信号线分开走线。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线分开走线;模拟信号线与数字信号线分开走线。
6.防止司服系统中执行机构动作回馈的方法
6.1 RC组成熄烬电路的方法
用电容器和电阻器串联起来接入继电器的接点上,电容器C把触点断开的电弧电压到达最大值的时间推迟到触点完全断开,用来抑制触点间放电。电阻R用来抑制触点闭合时的短路电流。
对于直流继电器,可选取:
R=Vdc/IL
C=IL*K
式中,Vdc:直流继电器工作电压。
I:感性负载工作电流。
K二0.5-lЧF/A
对于交流继电器,可选取:
R>0.5*UrmS
C二0.002-0
005(Pc/10) ЧF
式中,Urms:为交流继电器额定电压有效值。
Pc:为交流继电器线圈负载功率。
6.2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
关键词: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行政成本膨胀;全项目预算
目前,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出管理的通行做法是,采取“资金功能”加“资金性质”两条线并行分类管理,即:在资金功能上,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的功能科目分类管理,解决资金“做什么”的问题;在资金性质上,将资金按使用渠道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区分“养人钱”和“办事钱”,解决资金“怎么用”的问题。以2010年向社会公开的财政部部门预算为例①,部门预算支出按照下列方式编列(见表1)。
然而,上述国内通行的做法在国际上却并不常见,如果参考世界银行、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支出预算,就会发现,国际通行的做法是,预算支出都只按功能分类“一条线”分类,没有按照资金性质的“第二条线”再划分类别。以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部预算为例②,支出预算表上只有纵向上按功能类别分类,横向上没有分类,更没有类似我国“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类似分类。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既然功能分类已经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即解决了财政资金在不同社会公共事务上如何分配的问题。为什么还需要采用资金性质分类,深究资金“怎么用”?在“养人钱”和“办事钱”中再做一个划分?这样做的初衷当然是为了限制行政成本膨胀,增加“办事钱”在预算支出中的比重,然而由于所谓“养人钱”和“办事钱”在实践中很难严格区分,这种划分就必然会在操作中被规避利用。因此,采取“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的分类办法,与其说是为了限制行政成本膨胀,毋宁说是管理实践沿革导致的预算编制权力肢解所积习而成,且在现实操作过程中造成行政成本的进一步膨胀。本文将试分析说明这一做法形成的原因、主要弊端及政策建议。
一、 “基本—项目”管理模式形成的背景及现状
对财政支出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分类管理的做法,至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新
3. 从定额管理的角度,定额标准办法的僵硬导致其约束失灵。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由于定额标准的确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因此常常一定多年不变,往往落后于物价波动等因素。这就造成预算单位基本支出不敷使用的情况日益突出。为简便处理,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往往采取变通、扩大项目支出范围的办法,将车辆燃修、信息网络、会议等本应作为基本支出的经费,设立成专门的项目,以专项业务经费的名义,形成“伪项目支出”,弥补预算单位的基本支出的不足。这些项目一经设立,就会突破定额管理的限制,违背设立定额标准的初衷。而且一般会长期存在,其项目描述又模糊抽象,比如,往往是简单地冠以“××部门专项业务费”的名称,对其使用范围、定额标准没有任何规定,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过多自由裁量权。对于这种大量存在的“伪项目支出”,等于在定额标准之外另予补助,突破了定额的限制,使基本支出定额管理的约束流于形式。
4. 从零基预算的角度,导致基本支出仍然套用基数加增长的模式。尽管财政部门在编制基本支出预算时,通常都年年重新核定机构、人员、车辆等编制因素,再乘以定额标准以确定基本支出预算金额,在形式上达到了“零基预算”的要求。但如前所述,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基本支出都是与编制因素高度相关的。而各类编制因素一般是保持稳定、刚性增长的趋势,结果就是基本支出的增长速度大致等于编制因素的增加速度。在基本支出“零基预算”的形式之下,实际上支出规模按“基数加增长”的模式逐年攀升,无法达到“零基预算”控制行政支出增长的要求。
综上,将财政支出按照基本和项目分类管理,其实质是对我国所特有的机构、人员、车辆等编制因素,给予无条件承认。它只是有助于减少管理的复杂程度,而非提高管理的成效,其结果就是基本支出被动刚性增长,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真正直接用于社会事业的支出在预算中份额不断下降,如图1所示。
结果就是,基本支出在编制因素的直接和间接带动下,变成基数加增长的刚性预算;“伪项目支出”则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成为固定基数,架空了定额管理;剩下只有项目支出没有这么强的基数因素。而政府可以募集的公共资源有一定的上限,因此“养人钱”逐年扩大,“办事钱”难以安排,有限的公共资源不断流向行政成本,
有悖于公共财政的要求。
三、 改革“基本—项目”模式:实施全项目化
事实上,在西方国家财政管理实务中,没有所谓“编制”、“基本支出”这类概念。对于必要的行政支出,一般采取两种办法处理:要么是归入相应社会事业项目中,作为一个子项目管理;要么是单列为“行政支持”或以机构名称命名的项目。即,将基本支出项目化,实现预算资金的“全项目化”管理。综合“基本—项目”模式的各种弊端和国际惯例,我国预算管理也应该实施类似“全项目化”的预算。不再深究预算单位基本支出的具体使用方式,而是将所有的基本支出都分解到对应的社会事业项目中去。根据各种社会事业项目的优先关系,安排各项目的总支出规模,实现“以资金控编制”;同时,在约定绩效目标的前提下,将具体的资金分配权下放到预算部门,由单位自主配置“养人”和“办事”的比例关系,打破编制形成的铁饭碗。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
1. 绩效评价实现全覆盖。基本支出在预算中不再单独归集,因此绩效评价也不再有“盲区”。分解到各个社会事项目中的基本支出,就可以参与其所属社会事业项目的绩效评价。这样所有资金都被纳入了绩效预算的视野中去,有利于建立起财政资金全覆盖的跟踪问效机制。
2. 打破“编制因素”的铁饭碗。如果一个项目的社会效益不理想,或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不一致,在预算安排中的其优先度就会降低,因此资金安排的总额度也会缩减甚至取消,相应能够用于“养人养机构”的资金也必然减少。部门为了维持正常运转,就会主动削减人员公用支出,必要时甚至采取裁员措施。这样就能形成公务员能进能出的灵活机制。避免出现人员编制只加不减,基本支出逐年攀升的弊端。最终形成“以资金控编制”,而非“以编制逼资金”的约束模式。
3. 鼓励部门自主节约行政开支。在“基本—项目”管理模式下,为适应定额管理,政府支出被人为地划分过细,基本支出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而人员和公用支出又分别被划分为更细的类别。预算执行中的条条框框太多,基本支出定额结余,会被单位想方设法按花掉;基本支出定额不足,则必然申请追加资金。这样不利于调动预算单位的积极性,实现自主调剂结余,节约行政开支。如实行全项目化以后,在资金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预算单位可以自主选择最优的行政支出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节约行政开支。
四、 实行财政支出全项目化的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全项目化预算的操作平台,只有部门预算的改革引向深入,在内容上实现全覆盖,并分类上实现进一步合理化后,全项目化预算改革才有展开的条件。在现有部门预算改革的基础上,应当争取尽早对所有预算单位编制部门预算,并根据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划分部门内部的财政支出类别,使得预算单位承担的所有社会公共职能,都能够在预算中体现为一定的预算项目。
二是将基本支出分解到社会事业项目中去。按照政府部门的内部职责划分,将现有的岗位尽量分解到各个社会事业项目中;对于单位首长或行政综合等岗位,确实无法分解到项目中去的,作为一个“行政支持”项目,单独予以反映。然后,将岗位对应的人员和公用支出,作为基数一次性分解到社会事业项目中。今后在安排社会事业项目时,不再考虑现有的人员编制数字,而是根据社会事业项目本身的绩效情况,按照政府总体战略目标来安排项目的预算。由执行项目的预算单位按照项目获得资金的情况,自主决定雇佣的行政人员数量和办公经费使用方式。
三是加强绩效预算管理。按照全项目化以后的部门预算,实现全覆盖、无盲区的绩效预算管理。在预算安排的环节,将项目预算说明文本作为其绩效目标。在预算执行的环节,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技术手段确保资金封闭运行。在预算评价的环节,以其绩效目标为准绳,对其绩效结果进行考评,考核结果直接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从而达到对预算项目的“结果控制”和“出口管理”。
四是给予预算单位一定的资金分配权力。全项目化以后,基本支出要么作为单独的“行政支持”项目,要么作为某个社会事业项目的子项目,实现了基本支出规模的总量控制。在这一前提下,不再深究预算单位对基本支出的使用方式,由预算单位自行决定公共资源最佳的配置方式。
注释:
关键词:计算机同步设备;连续千斤顶;大型钢围堰;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U65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5-0069-03
随着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配套的桥梁设备及施工装备技术水平也得到不断发展,对桥梁施工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在专业设备的选择和管理上,需要根据施工方法选择安全性高、操作容易、便于管理的专业桥梁施工设备。笔者结合自身嘉绍大桥下放设备选择和过程控制管理的工作经历,为桥梁设备管理提供思路。
1 工程背景
嘉绍大桥主航道桥为世界上首座六塔独柱四索面分幅钢箱梁斜拉桥,桥址位于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为世界三大强潮河口之首,具有河床宽浅、潮强流急、涌潮汹涌、河床变化剧烈的特点。最大涌潮潮高可达3m,最大潮差达8.59m,涌潮产生的水压力可达70kPa,桥位附近涌潮流速可达9.0~10.0m/s。 主墩承台采用双臂钢围堰施工,最大的钢围堰内壁直径大40.65m,高26.0m,入土深度约10m,围堰整体重量达800t,分两节进行沉放。
2 下放系统及设备的选型
大型围堰采用整体沉放或分节拼装、分次沉放的施工工艺,根据其施工设备的不同主要有以下3种施工方法。
(1)方法一:采用大型起重设备进行围堰沉放
(2)方法二:采用连续千斤顶进行围堰沉放
(3)方法三:采用卷扬机进行围堰沉放
而嘉绍大桥由于涌潮强烈,工况条件极其特殊,采用常规下放程序存在较大的姿态失控风险:河床冲淤变化剧烈,围堰刃脚范围内泥面高差大,下放前平均高差已超出2m,仅靠导向定位装置难以保持围堰平稳着床;围堰下沉后进一步加大局部冲淤变化,实际施工监测数据也表明,一个潮水冲刷可达5m,淤积可达3m,围堰刃脚入土深度极度不均衡,迎潮面刃脚长时间悬空,终沉仅余3m进尺时仍有部分刃脚脱空,围堰倾斜趋势明显,定位系统和围堰结构难以承受由此产生的挤压力。经研究,嘉绍大桥钢围堰施工确定采用连续千斤顶下放体系,同时利用全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确保围堰沉放过程中实现围堰同步提升或下沉,即提吊装置自钢围堰提吊、下放、着床到最终就位全过程均参与作用,通过计算机控制中心随时调整围堰姿态,精确控制下沉状态实,该下放设备有如下特点:①用同步千斤顶控制系统,可实现围堰的整体上升及下放,避免传统设备依靠人工操作上升或下放行程不一致导致单点受力过大或围堰的整体倾斜;②由于千斤顶的精度较高,控制性较强,可精确实现围堰的整体上升或下放;③整个下放装置安装与拆除均可在围堰内实现,受围堰水文影响较小,且还有可实现结构的实时监测。④设备系统操作简单,由一名专业人员即可实现设备的集中控制,控制数据实时反映在集中控制系统。设备管理相对较为简单。
3 下放系统的设计
根据围堰自重及外界荷载情况计算分析,安装到位的钢围堰整体重量约870t。采用8个吊挂点每点1台,共8台350t的液压千斤顶进行沉放作业,另增加1台备用。计算机同步控制连续千斤顶下沉系统由8台350t连续千斤顶、4个液压泵站、8套传感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及配套悬挂装置组成;单套沉放设备系统为1套主从随动控制液压提升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提升千斤顶,液压系统和同步控制系统构成,它具有激光精密测距和计算机准确控制的功能。适用于超大、超重、超高结构的整体吊装,其同步精度达毫米级。
3.1 千斤顶下放设备的支撑体系
下放装置结构设计
3.2 计算机同步控制设备介绍与安装管理
支承体系控制系统由提升油缸及悬挂系统、泵站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PC终端控制系统组成。荷载控制及行程控制系统,如下图示。
整个设备系统由于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成化程度高、重量轻,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将千斤顶系统、控制系统、泵站系统、锚点系统及附属系统独立采用吊车安装到位。安装到位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工作,{试正常即可进行下放试验和施工。
4 下放设备试验及施工
4.1 下放设备的试提试验
为了确保钢围堰整体顺利下放,首先进行钢围堰同步下放相关的试验,以检验钢围堰结构的安全性并获得下放经验。具体的工艺试验包括单点试提试验、整体试提试验。
4.1.1 单点试提试验
采用对各个吊点分别进行分步试提升方法进行钢围堰的单点试提试验。通过单点试提试验,检测钢围堰承重梁及挂腿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钢围堰结构在下放过程中承重系统无较大的变形和破坏,同时检查各千斤顶的性能。分步试提升的荷载分别为理论计算荷载的20%、40%、60%、80%、100%、120%。每级荷载当提升到位后持载30 分钟。
4.1.2 整体试提试验
按照理论计算荷载的20%、40%、60%、80%、100%分级对6 个吊点同时进行加载,进行钢围堰整体试提试验,以检验钢围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钢围堰结构在下放过程中无较大的变形和破坏,同时检查各千斤顶的性能、对千斤顶设备的影响,确保下放过程中钢护筒的稳定。另外,可检测千斤顶的同步性,包括位移同步性和荷载同步性,检验并完善其调平措施,优化修正系数,为整体下放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整体试提试验中还需测量监控、调整围堰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为正式下放做好充分准备。
整体提升离开拼装平台20cm 后持荷1 小时,检查围堰平面位置、垂直度、壁体结构、承重梁、挂腿、千斤顶荷载情况、传感器是否有效,围堰下放区域是否有障碍物等,检查无误后,立即组织人员拆除拼装平台,等候潮水准备正式下放。
4.2 下放施工
首先通过6只千斤顶同步将围堰顶升20cm高,通过千斤顶油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以确保控制各千斤顶同步受力,然后开始割除拼装平台。
下放过程中用1台油泵控制2台千斤顶,保证下放同步及各顶受力均匀。发现个别顶受力过大时,需停止排查出故障后继续下沉,切忌盲目快速下沉。
下放速度按单个顶行程按30cm控制,单个行程平均按3min控制连续下放,过程中时刻监测各顶受力情况,直至下放到位。
4.3 设备操作注意事项
(1)液压千斤顶在使用前应擦拭干净,并应检查各部件是否灵活,有无损伤,在有载荷时切忌将快速接头卸下,以免发生事故及损坏部件。
(2)液压千斤顶在使用前应放置平整,不能倾斜,底部要垫平,严防载荷偏移而使液压千斤顶倾斜或翻倒,可在液压千斤顶底部垫坚韧的枕术或钢板来扩大承压面积,以免陷落或滑动而发生事故;切勿用有油污的木板或钢板作为衬垫,防止受力r打滑,发生安全事故;重物被顶升位置必须是安全、坚实的部位,以防损坏设备。
(3)使用液压千斤顶时,应先将钢围堰先试顶起一部分,仔细检查液压千斤顶无异常后,再继续顶升重物。若发现垫板受压后不平整、不牢固或液压千斤顶有倾斜时,必须将液压千斤顶卸压回程,及时处理好后方可再次操作。
(4)在顶升过程中,应随重物的不断上升及时在液压千斤顶下方铺垫保险枕木架,以防液压千斤顶倾斜或引起活塞突然下降而造成事故,下放重物时要逐步向外抽出枕木,枕木与重物间的距离不得超过一块枕木的厚度,以防意外!
(5)钢围堰下放到位后,及时进行受力体系转换,液压千斤顶不可作为长时间单独支承设备。
5 结语
本文通过方案比选优化,采用计算机同步控制连续千斤顶系统,在围堰沉放过程中实现了围堰安全、同步、连续提升或下沉。作者作为设备的技术人员,与桥梁施工技术人员一起对桥梁施工专业装备和工艺进行匹配性的比选,并结合自身多年的设备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提供了钢围堰下放的设备专业技术支撑。同时,对下放设备过程的操作同步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重点监控,确保了下放过程安全。建议后续大桥桥梁施工过程,设备专业管理人员提前介入施工工艺比选和讨论,才能后后续施工中设备的进场和现场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本工程的设备管理为后续大型钢围堰下放的设备选型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