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两委班子建设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搞好调查研究,理清进驻村的发展思路
四月入村后,为摸清情况,我们首先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工作。运用座谈会深入农户及田间地头等方式方法,先后召开了村两委班子会、党员会及群众大会,座谈了解多人。根据本村地多人少的特点,写出了详实具体的村情调查报告。理出了巩固现有粮经比例,力争实现稳产高产;科技示范创新,典型引路发展高效农业;走种、养、加一条龙的村级发展规划,为驻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防治“非典”和“三夏”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
首先,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我们驻村工作队汇同上级有关部门,乡党委、苑庄两委认真研究,并制定了详细的防治“非典”工作方案,并成立了苑庄村防治“非典”领导小组,从讲大局,讲政治的角度出发,通过村室大喇叭,发放防治“非典”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非典”疫情的严重性和防治“非典”的紧迫性。经过宣传,广大群众提高了认识,外出务工人员家属主动打电话余次,发送书信余封劝阻亲属不要返乡,为本地防治“非典”工作减轻了不少负担。
其次,为了打消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我们驻村工作队走村窜户,认真调查,仔细摸清了在外务工人员家属基本情况,征求苑庄村两委意见的同时,向区粮食局党委汇报后,确定了户“帮扶”对象。到月日止。睢阳区粮食局共派帮扶队员余人次,发放“帮扶”金元,帮助收割小麦多亩,使“帮扶”对象的小麦全部颗粒归仓,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由于防治“非典”工作领导得力,布置合理,组织得当,帮扶到位,彻底地打消了广大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截至麦收开始,全村只有人,从外地返回,并已全部解除隔离。
三、强化为民意识,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进千家万户
年是我区近四十年来,水雨最大的一年,包公庙乡苑庄村又地处最洼处,因此,受灾最为严重,晚秋作物受灾面积占全村播种面积的%,为了把灾害减少到最低点,工作队先后帮助个自然村的群众,出动抽水机台架,出动劳动力余人,苦战二十多个尽夜,减灾余亩,有效地减少了群众的因灾损失,为了确保群众的灾后生活,工作队走门串户,访苦问贫,对极困难户,及时送去衣被余套,面粉余袋,先后帮助特困户修建房屋余间,此举受到了当地驻村群众的交口称赞。
四、加强了村两委班子建设及工作队的自身建设
一是狠抓了村两委班子建设。我们入村后,队员们运用小会及个别谈心等方式,数次与村两委班子的主要成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精神状态、发展思路及村里的困难。带领他们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两委班子进一步树立信心,开阔思路,树立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意识,树立典型的示范意识,敢闯新路的风险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村两委干部真正受到了教育,逐步形成了村级领导核心。二是狠抓了工作队的自身建设。制定了学习、工作、请假等制度及驻村工作纪律,做到制度上墙、严格遵守。组织队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比学习、查思想、查作风、查工作、查纪律”的五查五看活动,队员们能遵守纪律,坚守岗位,坚持写驻村工作日志,勇于克服各种困难。
【基本情况】7月份以来,县镇严格按照市、县委的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抓班子、解难题、保稳定、促发展”为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着力对洋港、、长山、龙安、溪坑店、殿后等6个后进村进行集中整治转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问题剖析】在农村基层中,后进村所占比例虽然很小,但是对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其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人、事、钱、力”等四方面:一是“人”的问题,即村两委干部的问题。后进村最突出的问题是班子问题。部分村干部能力素质偏低,对做好农村工作缺乏信心,存在畏难情绪,责任心不强,甚至有些常年在外经商;个别村两委班子思想观念滞后、整体素质不高、科技水平较低,缺乏为民办事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使得群众对村干部没有好的印象,对村两委不信任。这类问题集中体现在该镇的溪坑店和殿后2个村。二是“事”的问题,即农村各类历史遗留问题。一些村级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化解,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稳定和发展的掣肘因素,如返回地问题、党员发展、移民安置、村帐不清等,造成村民心不齐、气不顺,甚至部分村干部还带领村民上访不止,村内建设陷于瘫痪。同时一些村还存在宗族势力的影响,少数人操纵宗族、派性势力,影响村里开展工作。这类问题在洋港、龙安两个村比较突出。三是“钱”的问题,即村集体经济薄弱。由于受地理位置、自身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后进村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等问题,集体经济所剩无几,没有发展的空间和后劲。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迟迟得不到落实,村庄面貌得不到整治,群众意见很大。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是大部分后进村的通病,在村表现得尤为明显。四是“力”的问题,即村两委班子执行力不强。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互相拆台,内耗严重。在工作中村两委“各唱各的调,各拉各的套”,形不成一个合力,群众威信低,村两委执行力大大下降,导致村里的各项工作很难开展。个别村干部还带头站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对立面,对乡镇各项工作不支持,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产生不良影响,如长山村。这些后进村存在的问题,既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各类问题的缩影,也是制约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推进的症结所在,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整治措施】针对后进村存在的问题,镇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从力量整合、强化帮扶、破解难题、动态管理等方面入手,推进后进村整治转化工作。
1、明确责任,抓力量整合。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将后进村整治工作作为下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和落实,推行了“三联三帮三推”工作责任制。“三联”,即组织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办事处书记挂钩联系、驻村干部挂钩联系,整合工作力量;“三帮”,即派工作组驻村帮扶、联系县机关挂钩部门到村帮扶、先进村和后进村结对帮扶,强化工作措施;“三推”,即推进班子建设、推进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推进组织规范运行,确保工作成效。整治工作中,镇里共下派30多名干部组建了6个工作组到村开展工作,6个企业、6个县机关部门、12个镇机关部门与后进村开展结对。同时实行后进村集中整治“一周一碰头”制度,分片挂钩领导和驻村干部每周下村摸底,掌握后进村问题和矛盾的发展动态,及时向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在碰头和磋商后,由镇委书记将后进村整治进展情况、主要问题及下步打算等向挂钩联系的县四套班子领导汇报,确保信息及时,责任到位。
2、突出重点,抓班子建设。针对村两委班子存在问题和矛盾的村,从抓干部、强班子入手,推进班子建设。对个别带头挑事、煽动村民上访、站在党委政府对立面的村两委干部,综合运用各种办法进行警示。对作风粗放、不按规矩办事、办事不公或者长期外出的村干部,定期进行组织谈话,对其中情况比较严重、群众意见很大的村干部实施诫勉。对责任心不强、扯皮推诿、不干事的村干部,通过实施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目标和细则,酌情降低或取消其各类报酬。对软弱无力的村两委班子,工作组及时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争取政策、项目、资金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村干部干事创业,如组织、长山、殿后等几个村的村干部到县内、外的先进村现场参观学习,激发村干部发展创业的内源动力。对确实帮不上去、扶不起来的村两委班子,及时进行组织调整,通过项目回请等办法,将在外经商的、有志回乡创业的优秀人才吸引回来,配强村两委班子。
3、办法创新,抓分类指导。针对以往后进村整治工作存在的抓不住、抓不实、常抓难见效等问题,结合各类后进村的实际和基层的特点,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对村干部执行力不强、群众威信不高的洋港、龙安等村,推行了“实事取信法”,帮助村两委干部理出每年要办的和群众迫切要求办的村庄整治、饮用水工程等实事项目,在办事过程中增强村两委干部间的信任感,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实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对基础条件实在太差、村级组织涣散的殿后村,推行了“组织共建法”,通过组织村支部与乡镇机关支部成立联合支部的办法,加强乡镇党委对村级事务的指导和帮扶。对村书记和主任长期外出、长期无人管事的长山村,推行“副职顶岗法”,组织力量对在家副职村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排摸,了解思想动态以及工作表现,确定了2名肯干事、能干事、群众公信度高的副职干部负责村中日常事务工作,为他们履行职责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并且在年度报酬补贴上给予考虑。对村级集体相对比较薄弱的等村,推行了“项目造血法”,在积极帮助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引导干部群众兴办各类合作社和经济实体,发展村级集体发展项目。同时,针对部分后进村随意使用帮扶资金,出现浪费现象的问题,由乡镇村帐中心牵头,对帮扶到村的各类资金进行整合,设立“创业帮扶”专项基金,作为启动资金和村集体的入股资金,专项用于村级集体项目发展,从而提高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益。据统计该镇6个后进村都已设立了专项基金,为下一步发展项目奠定了基础。
4、动态管理,抓长效机制。建立销号制度,完善工作台帐,明确整治对象、整治措施、整治时限,落实人员、进度、目标,实行销号管理,整治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建立动态管理制度, 定期对6个后进村进行梳理、排查、分析,及时解决苗头性问题,每月3次向县委组织部报告集中整治工作进度,及时召开办事处书记、主任工作例会,对后进村整治情况进行通报,动态推进整治工作。建立防瘫预警机制,积极探索后进村长效管理机制,从细化监控指标、加强动态管理入手,对包括6个后进村在内的村级组织薄弱村进行预警防瘫,一旦发现村级组织存在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两委”关系不协调、群众合理诉求不能及时解决、有宗族派性、存在不稳定因素、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等苗头性问题的村立即把该村定为预(来源:文秘站 )警对象,纳入预警范围,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一、班子建设情况。
在五显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首先配齐了村两委班子,成立了并健全了韦洼村监督委员会,民兵营,妇联,村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对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使各组织机构得到了有效的运行,在村级工作中遥遥领先。
二、为民办实事。
近几年来,在同志们的支持和广大干群努力下,韦洼村两委班子实实在在地办了一些小事。
(一)根据上级要求,一村要有一室,2008年我村建起了卫生室一所,为群众解决了看病难,条件差,医疗人员不够的难题,使韦洼村医疗的硬件和软件都达标。
(二)我村在全镇算上中等大村,人口多,生活富裕,但电力线路老化,有些群众电饭锅烧不熟饭,电棒起不起,不能满足群众日常生活用电需求。为此,村两委同志多方想办法,争取国家资金,在镇政府和供电部门大力支持下,我村终于在2009年争取到电力整改项目,使全村原有的4台变压器增加到6台,主线25平方铝线更换为50平方铝线,保证每家每户能安装上空调,冰箱,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水利兴修。
近几年,村两委对水利设施加大了投入力度。先对横山嘴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清理库底淤泥,增加了库容量,确保安全渡汛;鉴于业河片上水难,村两委在09年又投入资金24万,修建了一座难水坝,今年大旱时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四)基础道路建设。
近几年,在村两委努力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拓宽改造了上下畈,韦院周院,大庄张院,曾湾秦湾,徐塝大岭共7.5公里的通组公路,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五)农村生产。
今年,遇到了50年未遇的大旱,我和村两委当机立断,组织群众,清干渠,打水坝,向个企老板借水泵,架电线,保证了群众适时打水插秧。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针对我村面积大,人口多,情况复杂的情形,村两委制定了一套不成文的规矩:每月进行一次矛盾排查。对潜在的矛盾隐患和已发生的民事纠纷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制定合理的措施并积极付诸实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对全村28个村民组进行每周一次的夜间巡逻,确保治安万无一失,让广大群众出门放心,在家安心。
至于森林防火,村两委始终严抓不懈,每到冬季和清明火灾高发时节,我们多次召开两委会和群众大会,广播会,利用各种形式作宣传,加强群众防火意识,增加防火知识。在大家的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我村没发生一次火灾和盗窃案件,真真切切做到了一方平安。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
村两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对计划生育长抓不懈,每年年初和年底都要对全村人口进行摸排,确保一年四季度的孕环检百分之百到位;加强对重点育妇的管理和服务;对隐性婚姻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力保我村没有一个多孩出生。
五、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我们第三批驻村工作组切实加强村班子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乐郊村的“和谐新农村”建设。回顾今年来的驻村工作,我们主要在如下四个方面作了努力。
一、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明确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我们积极主动与镇党委联系,争取当地党委的配合和支持,同时也争取我们单位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多次邀请我们单位领导参加乐郊村支部会议,详细了解情况,摸清实情,使“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阳东县委办和公路局班子成员多次进村走访,建立健全了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务党务制度,每季度轮班跟进,加强对驻村工作的指导。为了开阔村班子的思维视野。今年3月,我们带领村班子到新兴县和阳春市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三高”农业生产特别是花卉业等现代农业生产;6月1日,又组织了村干部、乐郊小学老师去台山参观学习。通过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现在村班子思想进步了,工作能力增强了,互相沟通也多了,寻求发展的思路更明了。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
驻村以来,我们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出谋划策,找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推进新农村建设。例如,我们获知阳春市凌宵泵业有限公司有向外扩大生产、异地设厂的意向时,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就如何把这一项目引进来达成初步方案,及时会同镇领导、村干部主动上门招商。阳春市凌宵泵业有限公司被我们的招商人员诚心所动,最终决定利用乐郊村闲置的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投资办厂。目前,该项目已在今年6月底投产,为乐郊村解决近200个就业岗位,使乐郊村或周边农村的群众在家门口就可打工赚钱。按每人每月工资750元计算,参加务工的每一户家庭年纯收入可增加9000元,真真正正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加强防控结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乐郊村群众的内部矛盾也较为突出,主要是市园林处租地的租金纠纷和变电站征地问题。为了把历史遗留下来的矛盾纠纷控制好,解决好,工作组一边加强与镇村沟通,详细了解事情的原因、背景;一边加强防控,利用晚上时间或农闲时间上门拜访,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求,并特别是对“活跃分子”加以教育引导,防止矛盾激化。目前,没有出现新的矛盾纠纷,旧的矛盾纠纷也等到有效的控制,维护了村的稳定,为促进发展农村经济提供坚实的保证。
四、深入农村知民情,关注民生让群众得实惠
最近,XX县委办、县委组织部、县经管局、县民政局等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村级班子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调查范围涉及平口、小淹、杨林等10个乡镇、20多个村。调查结果表明,我县村级班子建设总的形势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为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同时,调查中发现,村级班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1名,曾任村组干部的22人,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2人,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被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有的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办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安化县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6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第四,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责权不一,心理难平衡。计划经济时期,村干部手中掌管着生产的领导权、劳力的调配权、收入的分配权、实物的支配权、资金的使用权等,“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找,当地有威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村级干部原有的工作权力实际上变空或大部分丧失,而责任却越来越重,计划生育工作以村为主、“三收”任务完成情况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等等,责任与权力的不统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难平衡。部分村干部认为,有本事外出打工赚钱,当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许多村干部存在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政治上的“压力感”。二是经济待遇低、难兑现。据调查,目前我县村支书年平均误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达300天以上,村主任、文书和计生专干年平均误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报酬收入为:村支书1180元、村主任1120元、村文书1038元、村计生专干854元。全县60%的村干部年报酬收入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工资待遇使许多村干部无法养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认为不划算,即亏了自己,又亏了家庭。即使按这样的标准许多村也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全县有40%的村因无法完成乡镇的工作任务,村干部领不到足额的工资数。有的村干部的工资完全用于填补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资垫补达5000多元。三是政治待遇上无奔头。以前,优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为乡镇合同制干部,甚至还可以考录国家公务员,对村干部鼓励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感到当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不愿当村干部。有的在职村干部则认为“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全县6413名卸任村干部中,生活处于特困状况的达1308人,占20.4%。为探求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我县曾于1996年制定并实施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但由于保险体制变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调,不得不于2000年将已收的保险金连本息退还给乡镇。县每年下拨6万元专项经费到各乡镇,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适当解决。各乡镇虽然根据卸任村干部的任职长短,每年给予了适当补贴,但仅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齐心协力抓。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县委要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鼓励村干部建功立业的倾斜性政策,吸引优秀年青人才从事村干部工作。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市县乡三级建立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一是把好政治素质关。要把那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知青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与从回乡下岗职工中选配村干部的用人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的干部储备人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和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村级干部的岗位责任制、村级组织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村级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建立考勤、考绩、考察、考评、学习、请假、会议、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建立培训教育机制。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主阵地的优势,强化在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县委党校要分期分批次对村主头进行理论培训,乡镇党校每年对村“四头”培训2次以上,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同时,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选树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村级干部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教育、带动作用。充分运用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建立起来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强化经济监督,由上级党委组成专门班子,坚持每年对各村财务开支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更好地实施对权力的配置和限制。建立上级党委和基层干部谈话制度。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强工作透明度。搞好考察和民主评议。全面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评议中得不到群众满意和拥护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