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核算精细化

财务核算精细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核算精细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核算精细化

财务核算精细化范文第1篇

社会经费的发展,为高校教育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改变,高校中的内外环境也逐渐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高校因为改革发展带来的全新要求,需要不断提升提升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水平。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不仅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推动高校财务制度的不断发展,对各高校财务制度的规范化有效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高校财务核算体系实现规范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财务质量

为高校财务核算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避免会计数据信息的不准确性。在当前环境下,高校的办学形式逐渐多样化,这样一来,也使得其资金筹措方式并不是单一形式的政府拨款,传统形式下的高校会计核算体系也不能够完全与现行高校会计发展的需求相适应[1]。因此,若是继续使用传统形式的会计制度,便会出现会计信息有失准确性的现象,可比性也会比较小,这也为高校会计核算与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对高校中管理部门的管理、高校财务制度的优化等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实现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能够将高校现行运行状况进行准确的反映,同时也保证了高校财务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为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运用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财务会计制度革新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与教育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高等院校不再是政府部门的附属,逐渐演变成独立开展?k学的法人实体。学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然而它却不是唯一的来源,还需要筹措多方教育资金。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缓解政府部门在财政上的压力,同时也为高校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随着高校办学资金渠道的增加,学校中财务的经费结构也愈发多样化,数量也明显增多,这也为财务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传统财务核算已不能满足现代化财务制度的相关需求,只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才能够进一步明确高校独立性的法人制度,提升资金统筹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高校中教育资金的使用率,使各项经济性项目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这也是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中的本质内容。

二、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实现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完善,核心人员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态度是决定财务会计核算的关键点。然而,当前阶段的高校财务部门中呈现出会计核算人员整体专业素质较低的趋势,一些高校的管理人员为了节省资金,只是选用亲戚负责财务资金的核算。除此之外,一些会计人员的观念依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所做出的财务核算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高校财务会计核算这样一来,就阻碍了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发展。

(二)高校财务制度与机制不完善

为了对财务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制定管理制度十分必要。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有相应的会计法对其进行支持,也相应减少了一些核算方面的问题,然而因为制度本身缺乏更新,一些内容仍然较为传统,并不能为高校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进行有效指导[3]。高校中的内部控制部门主要是为了对高校中工作的开展实施监管,然而因为各个高校更为重视经济上的收益,所以在管理模式的创新上依然需要提升,这也为高校内部控制的完善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三)高校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制度尚须完善

高校中的财会核算工作监督力度不足也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会直接导致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有失真实性。一些高校的管理人员经常会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会计核算上,却缺乏对于财务会计核算规范性监督的重视,使得财务会计的真实性很难体现。

(四)高校财务会计核算考核标准建设不够规范化

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一些会计人员经常会出现违规的问题,如建账不合法、账目杂乱无章等。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财务会计核算的考核标准缺乏统一,致使财务信息杂乱,同时也对高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有一定的影响。一些高校财务会计核算时并没有认识到财务核算规范化的真正意义,加之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所建立的财务会计知识架构也会比较落后。

三、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实现途径

(一)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从事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是完成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主要人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财务会计工作质量之间存在直接的影响。一方面,对高校中的管理人员要设置专业的考核制度,对财务会计人员实行考核,再结合考核财务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对其展开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4]。除了要帮助他们建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要对其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中的财务会计人员务必要对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进行熟练的运用,掌握全新的会计报税纳税方式。另一方面,高校中的管理人员也要对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性进行深入的认识,将管理理念与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融合,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例如给予薪资方面的补贴或是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可以享受专业培训等,从而全面实现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

(二)优化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对高校内部管理部门进行控制管理,能够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并且对高校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有序性保证。现阶段,我国现行内控管理制度主要涵盖了以下几种,即成本核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等,以上几种制度在高校这个具体的环境下得到落实,才能保证内控管理制度对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性发挥作用[5]。结合我国财务会计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相关部门务必要对高校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全面落实监督管理制度。这会对约束财务管理人员行为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监督力度,若其中一个部门出现工作失误,其他部门要及时予以举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高校的管理效果。另外,高校也应该设置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由具体的财务人员进行高校资金与财务信息的监管,通过对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的完善便可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治,不断提升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核算监督制度

落实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与作用。高校在发展的进程中,要与自己的发展情况结合制定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要确定财务管理部门所负责的职责,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明确规定每个人的从业资格。其次,高校中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若出现交接上的问题,也会对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性的实现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6]。所以,对会计人员进行工作交接必须要有具体的规定,具体到交接的内容与交接的时间与形式。最后,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时,也要对财务会计核算中相关信息的完整进行合理的考虑,拟定合理的判断标准,以免因为信息缺乏完整性影响到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只有如此,才能够全面实现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使得高校实现长远发展。

(四)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提升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保证考核的规范化是提升高校财务水平的有效方式。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1)当前阶段,因为制度改革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致使一些财务人员依然不了解财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内容;相关财务软件在更新升级上也有失效率,致使会计核算精确性下降。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不断强化财务人员对于制度的了解,及时掌握财务软件的更新,特别是财务制度落实过程中财务报表编制的具体时间。(2)高校要及时向有关人员与部门通知制度的变化,若是一些工作人员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及时获知变动,那么高校也要及时对其进行通知。总之,高校负有及时通知制度变革的责任,并依据高校中教学、财务人员专业及时掌握的实际状况,对其进行合理的介绍。在所制定的新制度中,高校所采用的核算方式是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进行了融合,且将以上两种制度在高校财务运用的领域内进行了明确。(3)高校与高校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因为主要将绩效作为发展的基本导向,要想实现新财务制度的落实,务必要有相应的部门对其进行保障,所以,财务会计的监督工作要由相关部门来完成,并进行严格的监督,针对一些影响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的人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

财务核算精细化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 ;精细化;核算管理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做好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迫切需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化管理要求落实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益的要求。保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

收付中心作为预算单位的统管部门,从02年核算中心成立至今,为规范财务核算管理,杜绝不合理开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可否认,随着加强预算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实施,最终的实施和管理体现在各预算单位,并由收付中心把关,对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出现了财务核算管理工作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财务管理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涉及极少。对经费的管理仅仅满足于事后核算,对经费的收支仅停留在核算和帐面平衡的考核。很少对资金使用效能、用途的必要性进行考核,这直接导致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然而,如果将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要着重体现在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结果,为预算单位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多种职能服务上。

(二)资产管理过于松散

收付中心从价值上管理核算资产,使用部门从实物上管理资产,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出现家底不清、帐实不符甚至资产流失的现象,致使收付中心的账簿与单位实物不符。使用部门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和财产物资的安全。

(三)忽视报账队伍建设,职能弱化

近几年,预算单位在报账员选拔上随意性很大,无人过问,常常忽视专业业务水平。不少单位报帐员扮演“跑腿的”、“传话筒”。报账员的选拔、任免和培训等成了财务核算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财政体制改革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更进一步加强。单位报账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起着连接预算单位和财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整体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是以“细”为起点,对预算单位财务活动的每一内容、每一岗位、每一具体的环节,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在实践中抓落实,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单位的每一个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收付中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依据财政体制改革要求,规范财务管理程序,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本着服务、核算和监督管理一身的原则,细化量化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制度,使财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日常收支业务不断规范,做到工作明确、责任到人,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结的工作流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了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使财务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树立大财务意识,促进财务工作从记账核算型向职能服务型转变

财务工作表面上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把财务工作仅仅看成财务核算是远远不够的,要着重体现在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结果,为预算单位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多种职能服务上,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应不断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将财务管理融合到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多种职能服务上。

首先,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扭转将财务工作视为单纯核算的观念。财务工作是核算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核算是基础,管理是目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职能服务上。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把财务核算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保证政府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完成。

其次,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不断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实现从事后核算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转变。收付中心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明确是否可以支付(即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是否有预算额度、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哪些职能服务上、达到什么标准),如何支付(即占用何指标、列支何科目、解决什么问题),并协助业务专管员跟踪预算单位在事中、事后上达到什么标准、解决什么问题等,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

最后,还要处理好服务和监督的关系,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职能服务上。收付中心做为预算单位的统管部门是财政的窗口单位,一方面要为预算单位服好务,另一方面还要为政府把好关,处理好服务和监督的关系。在为预算单位服务上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对预算单位的报帐人员,做到一视同仁,热情服务,对报帐员在会计核算上所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进行解答,指导他们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刁难同志、不拖延时间,对违反财务规定和超预算的支出坚决不予

办理。

(三)加强与预算单位及局内专管员工作对接,进一步细化会计核算

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注重与局各业务监管部门和预算单位的沟通、协调和配合,深刻领会财政体制改革精神,准确把握各项资金的来源、性质、使用方向和使用效果,掌握对预算单位监督的政策和跟踪重点,实施财政资金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有效掌握资金的指定用途、职能服务等,保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对专款、项目、社保、企业转制、税改等资金实行细化管理、分类核算。按照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监管标准分部门、分统计、分项目及内容设置帐簿进行细化会计核算,做到“一事一科目一记录”。杜绝非专项、非项目经费的挤占和挪用,制止专项资金之间的串用,便于从每个部门、工作目标、用途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考核,为加强管理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保证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使用效果。

(四)加强财务人员与报账员队伍建设,提高整体会计核算管理水平

提高整体会计核算管理水平是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前提。报帐员是财务核算管理不可或缺的一员,是预算单位和财政之间工作的纽带和桥梁,承担财务核算管理第一轮监督作用,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提高整体会计核算管理水平,必须加强财务人员与报账员队伍建设。切实抓好财务人员与报账员的培训和辅导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深入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加强财务核算管理办法》等各项财政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深入学习财政体制改革以来的会计制度和规定,提高财务人员与报账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财务核算管理水平。建立报账员上岗资格认定制度、定期培训制度、定期考核淘汰制度,使各预算单位能按规定认真选配报账员,消除财务核算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保证充分发挥整体财务人员的核算监督作用。

(五)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应从完善内、外监控制度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成立部门资产管理小组、建立小组岗位责任制、健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保管制度、使用责任制度、变动制度等。保证预算单位设有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及资产管理卡片做到资产情况详实、管理责任到人。资产变动时,到财政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在报帐、记帐的基础上,登记资产管理卡片,为固定资产账实相符把好第一道关。

财务核算精细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管理 精细化 效益最大化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则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医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方,其存在一定的公益性,旨在服务于更多的人,保障其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当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立医院若要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则必须重视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公立医院中实施有效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符合现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公立医院整体效益的提高,保障公立医院的顺利运营,提升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一、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公立医院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点。在公立医院中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先明确目标,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精细化管理最早出现于企业中,起源于日本等国家,这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是指做好社会分工,提高服务质量。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实现资源优势最大化,将其应用于公立医院中也是公立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立医院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最突出的不同在于其职能上的变化,而且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动态管理,能够对财务管理进行动态监督,在管理上更为灵活。其次,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分工上更为明确细致,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以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最后,财务精细化管理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公立医院财务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公立医院中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国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必然要求,更顺应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热潮。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医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要求就越来越高。这需要公立医院重视对财务管理的监督,要求其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到多个方面,当下的公立医院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这两个部分。由于减少了公立医院在药品上的收入,这就需要公立医院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经营效益。而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则有利于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减少成本,保障公立医院的效益。

除此之外,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公立医院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财务成本核算管理,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使用资金。这就要求公立医院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实施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精细化管理则能够满足公立医院的生存需求,有利于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三、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公立医院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

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是其重要环节,若想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则必须对财务预算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引导公立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发现运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予以解决。在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公立医院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逐渐扩大,其需要更为专业的财务管理。医院财务预算与企业的财务预算有着一定的差别,公立医院财务预算存在其特殊性,必须予以重视,要意识到预算控制的重要性,以防出现预算失误的现象。二是实施预算层级管理,提高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水平。所谓的公立医院财务预算层级管理是指:对公立医院总预算、各部门的财务预算以及临床医技等方面进行管理。就是要实施全面的、统筹性的合理规划,将财务预算作为核心内容,对每个科室的财务预算进行统一管理。三则是要实施财务预算动态化管理,可根据所提供的预算数据来进行有效分析,以实现公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效益最大化。

(二)重视公立医院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

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了转变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管理,则必须实施有效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公立医院在财务核算的时候应保持多元化,不可过于局限。不可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只对医院各科室进行成本核算,而是应当扩大范围,保证核算对象的多元性。在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时候,要将公立医院的核算对象进行细分,以提供更具时效性更准确的财务数据。除此之外,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要严格遵循新医院财务制度,有效利用分推方法。在实际管理中,要将成本效益作为基本条件,将公立医院每个科室所需要的成本进行分摊,同时还要确保所得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并对比这些信息以掌握公立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

(三)实施公立医院绩效精细化管理

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绩效管理不容忽视,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保障财务管理质量,为医院提供更多准确而有用的财务信息。绩效管理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社会效益,另一部分则是效率效益。实施公立医院绩效精细化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设计考核指标的时候,要遵循多元化原则,不能只关注财务指标,而应当将其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第二,在分配权重的时候一定要合理,保障其科学性。公立医院可制定院科两极制度,以合理分配效率与质量。同时还要贯彻落实按劳分配,重视个人权益,从而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第三,在制定绩效方案的时候,不可太过于单调,要有一定的多样性,建立健全的核算体系,采用现代化的分配模式,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实施管理,以体现绩效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结束语

公立医院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有效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推动医院的稳定发展,能够促进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传统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公立医院的要求,也不符合市场需求,为了提升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则必须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由粗放式的管理转变成精细化管理。公立医院应当将精细化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模式,以保障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质量,全面了解公立医院的运营状况,从而寻找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进而推动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昆.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117.

[2] 张瑞华.加强精细化管理 健全公立医院财务支出内控[J].财会研究,2016(03):57- 59.

[3] 李天鹏.顺应医改推进城市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J].财会学习,2016(11):69- 70.

财务核算精细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ERP;单书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出版企业

一、前言

出版社转企改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必须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提升市场化经营水平,而出版社的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通过单书成本核算来实现。

本文针对传统单书核算方式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ERP是出版社实现精准单书核算的选择,介绍了作者所在出版社的实施实例,总结了ERP对单书精准核算起到的成效,最后根据实施经验提出:ERP实施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人”。

ERP是软件的实施过程,也是现代化管理理念在经营过程中的渗透过程,更是建立新的管理习惯、不断改进工作习惯的过程。利用ERP系统进行精准单书核算是出版社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

二、精准单书成本核算的意义

根据的要求,到2010年底,全国经营性出版社要全部转制为企业。在全国出版行业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作为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出版社要提升市场化经营水平,必须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而出版社的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通过单书成本核算来实现。

2004年,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新闻出版单位财务核算办法》。该办法要求出版单位的财务日常核算工作需要进行单书成本核算、库存商品核算、主营业务收入核算以及其它收入核算,这就是我们业内通常讲的“单书核算”。所以,进行单书核算不仅是财务核算制度的要求,也是出版社规范管理、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同时,出版社改制成为企业后,都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无论对编辑部门进行年度效益考核,还是对编辑个人进行年度效益考核,都需要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作为考核计算的依据。所以,准确的单书成本核算为出版社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传统单书核算存在的问题解析

1.数据量大、数据分散、传统核算混乱

目前,出版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占领市场,日出一书甚至日出多书的情况普遍存在。除了新出版书目,还有大量重印、再版书目。呈现出书目多、印次频繁、印量大的特点。同时,不同版次、印次的图书还需要分批入库、分批出库。但是,在传统核算方式下,业务数据分散在各部门,直到月末才集中到财务部门归集核算,这就造成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要求部门间有高度的协作能力。即使这样,成本数据传输不及时、归集不准确、分摊不不均等情况时有发生。最终导致总账与明细账“账账不符”。

2.图书生产发行周期长、结算滞后、成本归集不全

从图书出版结算流程分析,一本图书从发稿、印制、生产、再到销售,一般持续2-3年左右,回款周期较长。同时出版行业上下游之间结款滞后:图书已销售,收入已确认,但相关生产成本、销售费用还尚未结算归集。最终导致成本费用不能及时入账:图书实物已做入库、出库处理,但在财务系统无法办理出入库核算,相应销售成本无法结转,导致“账实不符”情况长期存在。

3.漏记成本无法处理

从传统记账方式分析,虽然按照印次设立了成本卡片,对每印次的编、审、教、印费用分项归集。但是对已完工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已结转的图书,后续再发生的漏记,所发生的成本不能进行处理。一旦出现漏记生产成本的情况,只能做变通处理:将A书的成本记到B书上,准确的单书成本核算很难实现。

综上所述,在传统核算方式下,成本核算只能在月末结账时才能计算出来。成本核算模糊、滞后,财务仅仅起到记账作用,无法针对成本组成的诸多要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控制。同时,产供销环节与财务脱离,从原材料到在产品的各项作业信息在本部门内部流转,生产环节信息不透明,没有清晰准确的核算,就谈不上精细的管理。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出版企业在长期的粗放管理模式下,对于每种图书的利润贡献都无法得知,“知己”都无法做到,更不用说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进而制定出竞争策略和发展规划了。

四、出版企业利用ERP系统实现精准单书核算的可行性分析

1.ERP系统的优势

ERP作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能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有关外部资源。人、财、物、产、供、销以及相应的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能够紧密集成,实现资源化的实施共享。

2.出版社需要ERP系统

ERP将企业内外业务流程看成是紧密结合的供应链,从而对企业内部供应链所有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ERP的这一特点,非常适合出版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所以,ERP为出版社提供了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新上选题数据随着生产进程推进,先后传送至编辑、印制、发行、财务等部门,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对全流程,整个供应链资源都实时准确记录,并实施有效控制,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全流程单书核算。

3.本文作者所在出版社利用ERP实现单书核算实例

在ERP实施中,本文作者所在出版社改变了传统方式中只设立成本卡片的做法,引入“成本效益卡 + 差额管理”对应一书一卡的核算思路。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某一选题《美国专利诉讼》经过三级论证通过之后,总编室进行正式立项。将选题上升成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并按照印次建立成本效益卡。方便财务处理预付稿酬、预付版税等费用。

(2)将该选题相关设计、出片、打样、稿酬、版税、编审教费、制版费、印刷费、装订费和纸张款等成本费用全面预估,得到较为准确的印次预估成本及预估成本单价。

(3)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要求,以合同、印制通知单、协议工价、费用计算标准等作为归集计算成本依据,将应计入生产成本但尚未结算的款项,按照选题项目通过 “应计生产成本”科目进行单位、项目双维度的明细核算

(4)图书印制完毕并验收入库的同时,财务做完工处理,结转该书“生产成本”同时增加“库存商品”。分次入库、同步完工,既符合实际管理,又克服了实物入库与财务完工不同步的财务核算管理障碍,消除了长期影响出版社单位财务“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管理缺陷。

(5)对于实际生产数量与印前计划印量不一致的情况,在成本效益卡基础上引入“差额处理单”,解决补记生产成本,处理结算与应计差异。

通过上述解决方案,从选题到印制完成的整个生产流程中所涉及的全部成本,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全成本核算。根据图书印制进度分批入库,在项目结束之时,根据实际印量对对预估成本进行差额调整,确保图书成本的准确性。对图书全流程进行总账、明细账、实物同步处理,一一对应,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ERP上线后,本文作者所在出版社在“生产成本”科目累计未结转金额占图书总码洋的比例由52.37%改善为33%左右。

五、对出版社单书精准核算实施ERP的效果分析

1.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

ERP搭建了信息化、科学化的综合管理平台,使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工作流在平台上快速流动并汇集整合,改变了过去存在的“信息孤岛”、资源分散、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

2.提升了资源综合运用效率,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管理创新、流程再造,实现了工作流程的优化和简化。从选题立项开始到编、审、教、印刷全流程的业务数据,根据“谁经办、谁提交”的原则,通过业务端提交原始数据,经过审核后传送至财务财务系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解决了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的数据失真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重复录入、浪费人力的问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3.工作流程透明,加强了内部制约与监控

工作流程纳入ERP系统后,工作流转清晰透明,上下工序之间相互监督制约,有效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相互扯皮、人为拖延、影响效率的问题,部门之间、工序之间的协同配合达到高效化,工作的计划性和计划的执行力大大增强。

4.提升数据时效性,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ERP系统投入使用后,上到社领导、下到社内各部门、直至每个编辑,都能通过信息系统实时了解图书销售、回款等市场信息,从而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出版营销策略,提高图书出版和经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ERP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本文作者所在出版社ERP上线实施近两年的过程中,对于“三分软件,七分实施”的说法深有体会,任何系统实施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人”。

出版社ERP实施初期,预想效果不理想,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编辑人员习惯于实际结算费用时才在系统中提交成本数据,从而导致成本归集不全;业务人员在ERP系统滞后操作,导致业务财务核算不能同步;ERP上线后,信息采集被分配到基层员工端,增加了工作量,员工产生抵触情绪,执行力低,导致ERP实施效果差。

通过对制度、流程的再完善,ERP实施效果不断改善。例如:在ERP流程中限定:未按照成本项目做全成本预估处理的,不能进行费用结算申请,也不能进行印制申请,从而确保成本项目归集齐全;再如:将ERP操作规范与绩效考核挂钩,项目成本未全部结转,销售收入就不能记入业绩考核,督促编辑尽快结项,确保账务实物同步完成入库等。通过以上措施,加强“人”的主观能动性,本出版社相关业绩有了很大提升。

七、结语

本文阐述了在全国出版行业转企改制的大背景下,出版社必须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提升市场化经营水平。出版社的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通过单书成本核算来实现。而传统的核算方法无法做到准确的单书成本核算。在分析了传统核算方式的缺陷后,提出利用EPR系统进行精准单书核算是出版社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同时ERP是软件的实施过程,更是现代化管理理念在出版社经营过程中的渗透过程,是建立新的管理习惯、不断改进工作习惯的过程。出版社实施ERP一定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不断改进流程、完善管理。充分利用ERP系统进行图书单书核算,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财务管理要求。助力出版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闫伟.精细化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财会研究,2011年第17期:40-59

[2]施东梅.ERP系统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内江科技,2013年第2期:14,83

[3] 向莹.ERP报业印刷精细管理必经之路.印刷技术,2011年03期:9-13

财务核算精细化范文第5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领域,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管理工作所占用的资源和成本为主要目标,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每一内容、每一岗位、每一环节,建立健全工作流程、业务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加强协调配合,通过实施财务监督活动拓展财务管理的职能、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每项内容、每个环节都做到精密、细致,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财务信息获取、集成和综合为核心,以支持单位决策和管理为目的,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和政务工作统一规划,建立一个具有财务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开发、利用等多功能的,与其他管理系统联接互通的财务信息系统,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使财务核算、分析、控制以及决策等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和效率、为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服务的过程。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1.财务信息化建设能使核算工作规范化

财务管理精细化,就意味着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而且意味着要有更加刚性的执行手段,这就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持。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把财务报账流程,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会计核算办法、编码体系、报表体系,涉及的各个单据格式等会计核算基础规范都按集中、统一、标准的要求融入信息化财务系统的功能、模块及设置中,利用程序设计限制操作人员的随意性,确保各使用单位、各账套都按相同的模式、在统一的财务系统上开展规范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加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大幅度提高整体财务工作效率。

2.财务信息化建设能使内控流程最优化

财务信息化建设将原来人员分工和职能分割的工作流程在信息化系统中进行了集中和固化,把以往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内部控制转为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多重控制,比如说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责分离的措施、不同账号的控制、访问权限的控制等,这既能保障业务衔接、实现信息畅通、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又将人为因素影响降到最低,抑制了舞弊行为的发生。通过信息系统,把业务流程管理起来,对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优化,这是提高财务收支活动的透明度,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客观需要和内控保障。

3.财务信息化建设能使财务监督时效化

在信息化条件下,我们通过信息化财务系统、现代网络通讯等技术,能够快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各项资金收入、支出、拨付、使用等全过程的运行情况。例如财务人员能实时监管各笔财务业务,提前避免不合规、不规范报账及超预算支出等问题,财务主管也能实时查看财务人员的审核、记账等工作情况。这样,使得财务监督事前评估、事中监控得以实现,从过去的“事后、被动、静态”监督转变为“全程、主动、动态”监督,实现了财务监督工作的精细化、时效化。

4.财务信息化建设能使资产管理协同化

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我们能够建立起反映资产总量、构成、分布、状态和变动的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并在单位内部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横向之间、上级财政部门与本单位的纵向之间实现资产数据信息共享与同步,从而保证信息采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对资产从预算、采购、配置、使用、变动到处置等各个环的多部门、多单位纵向横向同步的动态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协同化水平。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应有的主要功能模块探讨

笔者长期从事基层财务工作,发现由于各级财政部门与各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对财务信息化的需求不尽相同,使得上级统一开发的信息化平台功能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在上下数据交流时造成诸多不便。在此,就财务信息化中信息化系统的必要或者容易被忽略的功能模块作一探讨。

1.开发全面预算管理功能模块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模块,解决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预算编制不精细、预算约束力不强、透明度不高的问题,从源头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精细准确。其应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预算分析、预决算对接等子模块。

(1)预算编制子模块。先由各科室按其往年资金收支情况及来年将要开展的工作情况草拟各自的科室预算,再经系统汇总,使行政事业单位内各部门都参与到预算的编制中,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预算执行控制子模块。通过系统设置,在报销人申请经费或填制费用报销单时,即按部门、项目、科目、进度四个方面进行预算控制,超出预定额度或预算进度的将自动中止办理,确保不超预算。

(3)预算调整子模块。该模块应能与上级财政部门系统联接,当上级财政部门批准预算调整后,系统自动获取数据,调整相应项目的预算金额,并提示会计是否需要修改预算控制的额度。

(4)预算分析子模块。提供预算进度表、各项收入支出结构表、收入(支出)与预算对比表、与往年收支情况对比表、结余分析表等报表,为财务人员分析提供数据。

(5)预决算对接子模块。通过在资金收支时按预算选定科目、项目,在年度末能自动生成年度决算基础数据,避免预算、决算“两张皮”。

2.开发内部控制功能模块

(1)岗位控制子模块。在系统内部按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设定操作员角色,并据以设定相应权限,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岗位相互监督、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防止舞弊和欺诈的目的。

(2)财务监督管理子模块。通过设置对 财务监督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包括对预算管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会计信息、资产管理以及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监督等内容,从而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测、监督,分析评价及矫正,提高财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3)业务发生控制子模块。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

(4)票据管理子模块。利用系统控制支票或者收款收据的开具,并全程记录票据使用、作废等有关情况,在规范票据开具的同时有效规避了支票擅用、收款不入账及“大头小尾”票据等风险,加强对资金收支的监管。

(5)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子模块。该子模块应当提供的功能主要有:自动处理功能,自动累计、自动核销同一对象的应收、应付账款;往来款信用管理功能,以应收款项期限作为信用依据,对长期借款不还或超期未核销借款的进行信用预警及设置借款限制;往来款提醒功能,能自动弹出提醒窗口,期末提供应收款催收表、应付款提醒表等,促使财务人员主动清理往来款;坏账处理功能,经电子审批后能自动处理指定的往来款记录、生成坏账处理相应的会计凭证。

3.开发财务报账管理功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资金支出部门办理费用报销费用、借款申请等手续,包括报账单位单据子模块,借款管理子模块,交单管理子模块,报账单审核子模块,单据离线导出及导入子模块等。报账单位单据子模块与报账单审核子模块是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的重要支持子模块,能在大幅度减少重复录入、提高单据流转效率的同时,确保单据填写符合财务规定。借款管理子模块,交单管理子模块除了一般的业务功能外,还能为内控中的交单效率管理、往来款信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而单据离线导出及导入子模块是网络无法使用的情况下的备用方案,确保财务工作不因网络而完全瘫痪。

4.开发固定资产管理功能模块

固定资产管理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登记子模块、固定资产核算子模块、固定资产查询子模块及与上级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接口子模块,是同时应用于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模块。通过这个模块,从固定资产采购开始,到入库、使用、处置等全过程均进行登记、记账,并便于监督管理,能大幅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能提高整个行政区划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5.开发合同管理功能模块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外的合同一般是由业务科室经办和保存,财务部门缺乏对合同执行情况的财务监督。通过合同管理功能模块,能确保合同款项及时、准确、足额按合同约定支付,避免因不按合同约定付款而造成的违约责任。其应当包含合同录入子模块、合同项目分配子模块、合同执行子模块、合同提醒子模块及合同查询子模块等。其中合同项目分配子模块能避免超预算支出问题。合同执行子模块可以在自动生成经费支出报账单的同时填上合同编号及第几次付款信息,并将已付款信息登入到该合同的记录中。而合同提醒子模块能在合同约定付款期限前,自动弹出提示窗口,提示经办人办理付款手续,避免违约。

6.开发财务核算功能模块

财务核算功能模块是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信息化保障。该模块除了实现凭证录入、审核、记账、出纳签字等会计核算流程的信息化外,主要是能提供大量的自动化功能,如接收固定资产、合同管理、借款、工资等功能模块数据生成会计凭证、月末自动生成结转凭证、自动生成财务报表、自动对账等自动化功能,能明显提高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该模块应当能提供多种形式、多种条件的数据筛选、整理、查询功能,把会计人员从以往繁重的简单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转向更有价值的管理活动。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许多原来无法逾越的困难,但与此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易被恶意侵入、篡改,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如财务数据安全风险、道德风险等。因此,我们应该在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受控的前提下,强化对干部职工的道德准则引导和控制,加强操作人员培训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发展水平,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蔡 颖:浅谈以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1).

[2]贾 康 孙 洁:以财政信息化建设作为助推器[N].中国财经报》200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