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班级问题解决方案

班级问题解决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班级问题解决方案

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校机房;机房管理

当今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计算机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我院计算机机房主要承担建筑装饰专业的电脑辅助装饰设计、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软件应用(上、下)、建筑CAD、土木工程专业的PKPM、AUTOCAD以及全院的毕业设计上机等教学任务。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机房数量的增加、各专业利用计算机教学任务的不断加重,使机房管理的问题渐渐显现出来,机房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院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本人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机房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机务多,管理人员不足

机房管理工作事务繁杂、工作量大,包括机房的软件维护、硬件设备维护,网络维护、机房的环境卫生维护、机房的防火、防盗,这需要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很强的动手能力。可是现在的情况是一个管理人员要管理好几个机房,一个机房有几十台电脑和其它设备,即使管理人员不停地忙碌,仍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二)学生上机行为不规范,监管有困难

学生不规范行为体现在随意更改电脑设置、删除系统文件;随意安装与教学无关软件;随意使用移动存储器,导致机房电脑感染病毒;上课时间上网、玩游戏;不爱护机房设备,暴力使用电脑,造成机器损坏;上课吃东西,乱扔垃圾,污染鼠标键盘。

(三)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新

由于民办高校是私人出钱办学,在设备使用上追求使用年限最大化。而且机房担任着全院的教学任务,使用频率过高,硬件的损坏和老化十分严重,软件的升级对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电脑运行速度越来越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

二、解决方案

(一)机房管理员必需有很强的责任心,坚持定期对机房进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对于一些小问题,如内存松动等,管理员能自己解决的要及时解决。而有些大问题,如硬件损坏、板卡烧坏等管理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上报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保证软件的正确性,要及时对软件进行升级更新。在每学期开课前协助授课教师把本学期需要使用的软件全部安装调试好。每天要督促机房的卫生清扫工作,定期对电脑内部进行除尘。保证机房的安全,每天按时开门关门。注意用电安全,严禁学生乱碰电源、电线,并在危险处贴出警告标识,白天巡视线路,放学后关闭电源总闸。机房内要配备消防灭火设备。 现在机房里和外面走廊上都安装了监控设备,此举较好地防止了偷盗行为的发生。

(二)机房管理员要加强管理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房管理制度,并加以严格落实。为了规范机房管理,提高机房管理的效率,保障学院机房的正常运转,每个机房在正式开放之前,都应该制订周密详细的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使得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机房管理制度,做到合理、正确、安全地使用计算机。同时还要出台政策,让在机房上课教师和机房管理员一起共同维护机房课堂秩序和环境卫生,以保证学生能自觉遵守机房管理制度,合理、正确、安全地使用计算机。我们还在机房中配备了一本《使用情况记录本》,用于在机房上课的教师进行使用登记,上机时如发现计算机有故障要及时报修并填写在《使用情况记录本》上,机房管理员根据每天的填写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节省了检查计算机故障的时间。

(三)利用还原卡保护系统。还原卡可以用于解决病毒感染、系统文件丢失导致系统破坏、对BIOS参数修改破坏等问题。为每台电脑配一张还原卡,将电脑系统分区和需要保护的其它分区保护起来,等电脑下次启动时将会自动还原,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操作或病毒感染造成的系统损坏。如果系统受损太严重,单机不能还原,还可以通过还原卡将网络上其它完好的系统传送到有问题的电脑上,操作步骤为:选一台系统完好的电脑,启动进入还原卡系统设定,然后进入网络拷贝,选择“发送端”,同时将有总是的电脑启动进入还原卡系统设定,然后进入网络拷贝,选择“接收端”,当所有电脑都连线时,发送端点传送资料,等传送完毕后重启电脑,先前受损的系统就已经被完好的系统所代替了,这样就完成了系统修复。同时还原卡还具有增量同传、断点续传、远程唤醒、远程重启、远程关机、自动分配接收端IP地址和主机名、CMOS参数保护和恢复功能等,根据日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有选择地使用,可以很高效、很方便地进行系统管理。

(四)利用Ghost软件对系统进行备份。给每台电脑安装Ghost软件,找一台状况好的电脑做一个系统镜像,操作步骤为:运行Ghost软件,依次执行local->Partition->To Image,选择欲备份的分区,再选择镜像文件存放地址,将生成的镜像文件保存,以备电脑系统崩溃时进行恢复。然后将此镜像文件复制到其它电脑上。当系统被破坏时可以用镜像文件恢复系统,操作步骤为:先用引导盘启动电脑,进入DOS系统,然后运行Ghost软件,再依次执行local->Partition->From Image,选择备份镜像文件所在的盘符、路径和文件名,再选择系统欲恢复的分区,然后一路“OK”就行。

(五)注重师生素质的提高,培养师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心,让学生对机房的环境就像对自己家里一样,对学院的电脑就像对自己的电脑一样爱护。对上课教师提出管理要求,参与机房管理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每堂课的电脑使用情况登记。上课教师要负责对上机学生提出使用机房设备的注意事项,指导和监督学生操作使用机房设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不规范上机行为要及时制止。

(六)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备报废制度,对于使用寿命已到的设备,或者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设备,该报废的就要报废,及时更新设备。不能为了节省成本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总之,高校机房管理是一个相当繁琐的工作,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都不可预测,所以要耐心寻找解决方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管理员在机房管理中不断学习技能和总结经验,只要在管理和维护上做足了功夫,就能保证电脑的完好率和使用率都很高。在用心维护下,电脑的使用寿命也会更长,为教学提供好保障,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华予,陈曦,臧冠男 高校机房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

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困生;问题;解决方案

高中学困生身上存在的某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教学一线的每一位高中教师,下面我就从普通高中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两方面入手,谈谈自己是如何积极尝试转化高中学困生的。

一、普通高中班级管理中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在普通高中班级管理中,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比较多,管理难度也比较大,这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不论是学困生的纪律观念、学习态度还是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太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而有些学生却恰恰缺乏这种对教材阅读的兴趣。兴趣的缺失,使学生学习动力也随之缺失,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成为一种负担。所以,他们在课堂上不是昏昏欲睡就是看小说,总之是不能专心听讲,精神完全游离于课堂之外,作业也是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我们调查发现:多数学困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一套符合自己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是对简单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另一方面是对较复杂的知识理解不透彻。久而久之,简单的不用心学,复杂的用心也没学会,致使学习越来越跟不上,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3.缺乏学习的坚强意志

与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相比,高中的学习内容不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任务也相对比较繁重一些。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及时改变学习思路和方法,为适应高中课程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及时调整学习的步伐,也没能调整好学习心态,以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授课方式及学习氛围。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方方面面预想不到的困难时,挫折感油然而生,意志力及自信心也开始动摇,使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4.出现失败综合征、自卑感、失落感等情绪障碍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学困生也会因自己学习成绩比较差,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一定的自卑感,产生一种好像总比其他学生低一头的感觉。如果再加上来自父母的不理解和抱怨,甚至是老师和同学的漠视,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失落感,出现失败综合征。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当他们的思想长期被这种颓丧、抑郁所控制时,这些不良的情绪障碍会越发滋生蔓延。

二、普通高中班级管理中学困生的解决方案

在班级管理中,我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实践,找准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寻找转化学困生的解决方案,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正确认识高中生之间的差异,寻求最优解决方法,激发学习学习兴趣

按照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的许多学困生实际上就是在“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方面具有弱势,而在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条件来学习,那么他们完全可以成为优秀学生。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且制定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为力的心理状态。我们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势智力,并且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体验学习的成功,从而使他们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与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2.家、校联合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困生大多数学习习惯比较差,而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良习惯的克服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在校集体学习的时间固然很长,但在家自学的时间也不短。如果光靠学校的监督,而忽略了家长的配合教育,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顺利养成。班主任老师应该常利用电话、微信等新媒体方式以及家访、家长会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与家长达成一致,密切配合,从而共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单亲家庭,班主任要尽可能寻找能对学困生起到一定教育管理作用的亲友,以求得配合。

3.结合各个学科特点,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在不断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锻炼出来的,大部分学困生对名言名句、公式、定义、定理的记忆感到头痛,对于某些复杂的计算过程一看就烦。这些学生明显表F出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强意志和信心。因此,班主任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地迎接学习困难,鼓起勇气克服障碍,懂得怎样去排除障碍,征服挫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锻炼学困生的意志。

4.“亲其师,然后信其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始终渗透着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的交流,而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在教师的教学情感感染下萌发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应该自觉、主动地和学困生交心、沟通,成为学生的知己,使学困生扫除心理障碍。这样学困生由课堂的无趣、无味变得有趣、乐趣,最后上升到志趣。

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第3篇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幼儿园,当孩子凑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纠纷。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呢?《你不能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学前儿童的冲突解决》一书作者贝齐·埃文斯根据自己三十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问题解决法。

全书共有八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是对问题解决法的总体介绍。第一章是问题解决法概述,阐释了本书的核心概念——问题解决法。本章首先阐述了问题解决法的现实意义,然后论述了问题解决法的理论依据,最后详细介绍了问题解决法包含的六个步骤:(1)冷静地接近,阻止伤害:(2)认可儿童的情感:(3)收集信息;(4)重述问题;(5)寻找关于解决方法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6)准备给予进一步的支持。第二章详细介绍了问题解决六步法中的步骤1和步骤2。步骤1是冷静地接近,阻止伤害。这一步说明的是成人在儿童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准备、态度和策略,作者详细说明了成人该做怎样的准备,该以怎样的态度以及策略去面对冲突。步骤2认可儿童的情感,作者给出了许多的策略:重新建构儿童激烈的情绪化语言;设置障碍阻止伤害:保持冲突中物品中立。第三章详细介绍了问题解决法的后四个步骤。步骤3是收集信息,成人通过问儿童“发生了什么”或者“问题是什么”来收集整理冲突的细节。步骤4是重述问题。成人把收到的信息加工整理之后,复述出来,让儿童核对信息是否正确,同时也帮助儿童进一步明确问题是什么。步骤5是提出多种解决办法。明确了问题所在后,成人要引导儿童发现不同的解决办法,让儿童自己选一个。步骤6是进一步支持。问题解决后,成人需要在旁多待一会。观察一下刚才冲突中的儿童的情绪是否得到释放。确定儿童能够正常活动和交往后成人再离开。

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至第七章,是对问题解决法的实例展示。第四章针对强烈的情感冲突问题进行分析。作者首先透视了儿童在情感表达中的期待。接着阐释了成人如何回应儿童的情感爆发,最后提供了应对情感冲突的策略。第五章通过连续的案例展示了本尼和雷义两位幼儿的问题解决技能的发展历程,详述了调解经历带给他们的深刻成长。第六章是小组问题解决。小组问题解决要求问题解决过程更具系统性,也更严谨,不仅要使用计划表,更要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第七章是防止冲突,创造健康的情感环境。儿童之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但为儿童创设的环境中有很多策略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冲突的数量和强度。这些策略有五大类:儿童发展策略、成人一儿童互动策略、学习环境和一日常规策略、家庭一学校过渡策略以及评价策略。作者指出,成人支持和预防冲突策略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学习提供一个健康的社交环境和情感环境。这种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儿童在探索和成长中感到安全和被接受。

笫三部分为第八章,介绍了小学生的冲突调解。本章主要介绍了同伴调解、专职成人调解员调解和班级会议调解三种方法。

本书不仅深刻阐释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冲突调解策略理论和主要调解步骤,而且对每种冲突解决策略和每一调解步骤的运用都深入细致地进行了阐释和剖析,并在每一部分阐释中都融入了具体的案例。对于教师乃至家长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专业书籍。

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问题解决策略 口语教学

策略对学习者的影响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学者青睐。学习策略内容繁多,Stern在最新研究中则把学习策略区分为积极计划、学术学习、社会学习和情感策略。以上三种细化法从不同的角度但毫无例外地阐述了问题解决策略在学习策略中重要地位。问题解决策略可分为词义推断、语义替换、提问澄清、运用资源(Chamot&Barnhardt)。语言学者一致认为优秀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会通过猜测自动解决问题,如通过替换法迂回解决问题、通过自我设问澄清计划、通过利用资源如查字典解决问题等。问题解决策略成为语言学者研究的焦点基于研究者对于高水平语言学者学习过程特点和策略的研究。笔者在此项研究中把研究主体和主体行为限定在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和低水平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训练中,借此确定问题解决策略对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口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 方法论

1. 研究主体和工具

笔者在所任教的五个班级中采用随机的方法任选两个班并且随机确定一个为控制班,另外一个为实验班。两个班的人数不同,为了研究的需要,在两个班中随机各选取60名学生。本研究采取以定量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工具包括笔者自行设计的问题解决策略意识调查问卷一份和学生演讲题目两套。调查问卷分为前测和后测。

在前测中,为了确保实验的效度,笔者分别在两个班学期的第一节课给出谈话主题My First Dayin College,要求学生进行两分钟左右的自我阐述。当学生表达时,用收录机记录下来。然后把记录下来的资料分别让三位有经验的口语老师独立打分,最后,三位老师的分数最后用SPSS(16.0)分析相关性(r=0.81)。

在控制班中,笔者采用大学公共英语的简单口语方法教学,即让学生自我表述,老师随后简单评价。在实验班中,笔者从课前5分钟学生角色表演着手,把问题解决策略从理论到实践应用贯穿在整个学期教学中。

在学期末的后测中,对实验班和控制班分别学生给出相同题目,然后同样用收录机记录并且由以前三位老师打分。最后分数通过SPSS(16.0)分析比较显示问题解决策略在口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 培训过程

口语问题解决策略培训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过程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原则,把具体的培训过程分为学生演讲前理论指导、过程中监督、演讲结束后评价。具体的培训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问题解决策略意识。第一,介绍问题解决策略的定义、本质、分类以及目前相关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所产生的影响,坚定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策略的决心,目的在于督促学生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试验活动和具体的教学环节,实现此项研究的效度。第二,比较目前口语训练过程中所采用的两种方法,即简单训练法和问题解决策略法,并且采用老师举例和学生主动列举相结合的模式,广泛讨论问题结局策略的有效运用通过对比使学生更深刻理解问题解决策略的本质。第三,进一步解说问题解决策略在口语训练中的重要性,深化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意识,为学生口语活动提供理论指导。短期实践。短期实践指学生5分钟角色表演结束后,老师围绕该内容结合问题解决策略做的实践培训。本措施在于强化问题解决策略意识。第一,从学生们当中收集关于问题解决策略的具体例子,然后相互讨论如何恰当并且有效的运用;第二,同班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发现问题解决策略的具体应用。然后由演讲者告诉同学们潜藏在演讲过程中所应用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帮助学生们有效进行自我监督,长期实践。问题解决策略的长期实践指学生在课后口语训练活动过程中,对自己的言语实施自我监测和评价,警惕和纠正自己在演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有关问题解决策略方面的问题。自我监测为学生自我评价其学习进程及采取补救措施或行为以确保恰当地应用问题解决策略提供了机会。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的不足,以便及时、有效地找出解决方案或应对措施,以结合自己的口语水平具体调节何时、何地应用哪一种问题解决策略。

二 数据分析和讨论

1. 前测问题解决策略意识和口语成绩前测描述数据

t检验用来检验来自两个独立主体的两个群体在平均水平方面是否相等或相似。表一数据显示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控制班,两班学生在前测中都显示出较低水平的问题解决策略意识和口语水平,这是笔者的受试对象是大专学生这一主体所制约。同时表一表明两个班的平均水平(PSS为31.02和30.97;OE为5.61和5.68)也基本相等或相似,并且0.179和0.154的显著水平(分别大于0.05)表明在

注明:

N=受试人数

EC=实验班

CC=控制班

PSS=问题解决策略

OE=口语成绩

Mean=平均成绩

S.D.=标准方差

t=t检验

Sig.(2-tailed)=双尾显著性水平检验,

95%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95%置信区间

以上符号在此研究中的所有表格和图表中代表同一内容。前测过程中实验班和控制班并没有明显的不同。平均水平和显著性水平互相支撑,表明实验之初两组受试者在问题解决策略意识和口语成绩的相似,这为此研究提供了信度支持。

后测描述数据

表二显示出在后试中实验组无论在问题解决策略意识还是口语水平方面都优于控制组(EC:45,67和8,81>CC:33,92和6,02)。同时,0,000(

2. 分析讨论

班级问题解决方案范文第5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内容不具有严谨的结构特点。因此,要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及意义的建构,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恰当地把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解邮件合并时,教师引出这样的情境:每学期结束学校都会发成绩单,实际上学生的成绩都在Excel表中,抄写到成绩单中费时费力,如果能在Word中设计一张空白页作为成绩单,并调用Excel中的成绩表,最后再自动生成成绩单,就是非常便捷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研究。

2.运用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如,在讲解“复制和粘贴”时,教师先提出问题,亲爱的同学们,谁能一分钟打2000个字呢,有的很吃惊,有的摇头,有的凝神思考。然后教师提示说,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听了更是奇怪了,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讲解上。

3.借助直观方法。一般来讲,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大都很好奇,所以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时,学生熟悉了计算机的各部件名称后,教师可以用神秘语气问学生,想不想进去看看。这时,教师便可以打开机箱,引领学生们看一下计算机的“心脏”—CPU,“存储仓库”—硬盘,以及显卡、内存、声卡等并说明它们的功能,同时可以让学生“摸一摸”、“拿一拿”,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感性认识,消除学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同时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

4.构造认知冲突。当信息技术问题或现象超出学生当前知识结构范围时,就会引起学生困惑,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冲动。如在讲解“图片的环绕方式”之前,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演示,图片插入到文本内部之后无法拖动到指定位置。而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构造了认知冲突,好奇心促使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发现、确定并分析问题

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在认知发展及社会性发展上都有较大提高。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即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智慧的特征为:儿童的思维已能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能将内容与形式加以区分。他们的思维已接近成年人,能运用形式的逻辑推理方式去思考,并能系统地对问题提出假设,然后论证假设。这都标志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已成熟,并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这一流程主要指学生分析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中的外部信息与学生自身的经验相对照,对问题情境进行初步判断,确定该问题情境要解决什么,会涉及到哪些相关知识。理解问题的基本条件,将现实问题转化为信息技术问题,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应更多地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生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这一环节是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环节,学生将利用自己获得的信息,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教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分组或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分组,探究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同时实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利用已获得的条件和相关的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问题并解决,最终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合理分组。分组应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实际中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如男女应混排,信息技术水平不同的学生也应混排,其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能够提高自身水平。5-6人一组,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确定每组人数。各组可以选出组长,组长主要负责组员的分工、讨论,保证学习活动正常进行。

2.制定问题解决策略并进行尝试。在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及对学生分组之后,就应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和策略。这一步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成败。首先应当明确各组成员的任务,最后在问题解决完成后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作分析。

探究学习离不开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就会有学生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学生与计算机间的各种互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并分析以解决问题,教师发挥引导、帮助和个别指导的作用,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四、交流、讨论阶段

这是在问题解决过程的最后,各小组间交流最后问题解决的结果,讨论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由教师作总结。这一阶段学生积极参与,能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和升华的认识。

五、评价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