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价值观

如何培养价值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价值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培养价值观

如何培养价值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32-01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是被忽视的,这与现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相矛盾,现在通过教学改革的实验,事实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培养、树立?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备课的过程不仅仅是研究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备出如何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既能够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能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能从一些题目或者知识中体验出某种情感,受到某种启发。如在备《百分数的认识》时,我就引用了总理在汶川大地震抗灾是说的一句话“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的努力”。除了让学生知道百分之一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外,还和同学们一起领悟了总理说这句话表明了对抗震救灾工作的态度和决心。结合四川地震发生的事情,教育学生我们中国人要团结一心,要积极伸出友谊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同时也教育孩子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我们教学中时常会有些内容可以在其中渗透一些相当好的情感,可以在学习中懂得一些道理。

三、在处理习题时,渗透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材中,有些问题的设计本身就是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教育题目,如在学完《体积单位》之后,有一道习题是几种不同包装的牛奶,让学生算一算购买哪种包装的牛奶比较合算,这里可以渗透给学生的是在以后买东西时 ,要注意考虑哪一种更合算,学会勤俭节约,不可以大手大脚。

四、在师生关系中,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据调查,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数学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其中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兴趣不同,因此在培养兴趣上做文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懂就问说明学生学习认真,乐于学习。那么问要找对人,我们老师应该多接触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溶入学生的生活中去,多关心学生学习,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多接触,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能转化为学习动机,使学生解除心理障碍,由怕学到爱学。

五、密切联系生活,充分展示情感态度价值观。

“怀其拉马饮水,不如让其感到口渴。”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培育学生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基础。日常生活中数学课程与生活联系机会很多,是有效开展数学教学的良好条件。因此我们教学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上课。

六、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愉悦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才会主动地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尤其是在低年级,老师一不小心就会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而导致懒于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处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探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七、体验数学价值,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培养价值观范文第2篇

那么,我们如何树立起主人翁精神?我们看到,有一些企业的员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非常强烈,而少数人却死气沉沉,一味地回避风险、好逸恶劳、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退。我想,在一个企业里面,你如果想所有的员工都跟自己一样有主人翁精神,首先你必须要有一个很公平、公开、公正的平台,让所有人在其中都有“自己是这个公司主人翁”的味道。换句话说,你自己首先要有一种“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的意识,然后让公司、员工在潜移默化里,都能够培养这种推己及人的想法,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这种大家都是在集体工作、在集体创业,要有人人平等精神。

其实就是破除社会上流行的不良现象,以关心每位员工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为基础,就比较容易建构起这样的平台。大家设想,如果阶级观那么浓厚,本位主义那么浓厚,官僚主义那么浓厚,怎么能培养出主人翁精神?怎么会培养出创业精神?必须在工会这个组织里面,大家平等的学习和交流,“大家都是学生”,就容易培植出员工的主人翁的精神。

其次要鼓励员工有冒险的精神。在一般情况下,犯错往往意味着“愚笨”。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历经了这种考试制度,考得好就可以升,一直到进入高校,考不好,做错了,等于是愚笨,就要被淘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养成我们一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集体心态。没有人愿意尝试,因为大家太在乎错误背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至大家就丧失了这种冒险精神。要允许不是有意识做错事,做错的人他改进,然后他就得到一个经验,一个教训,当然这种做错不是违规违纪,这样是不可以故息养奸的。

鼓励员工具有主人翁意识,就必须让他们知道,鼓励每位员工多学一些知识,并允许有成功也有不成功。如果失败了就要受到很大的处罚,那员工的压力就会非常大,就会累积成“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这种状态。

如何培养价值观范文第3篇

近年来,各媒体报道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越来越多,例如三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清华女学生朱令铊中毒事件,空气污染(pm2.5),毒豆芽事件,廋肉精事件等,这对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当然这与一部分唯利是图,心理变态的人有关。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科学素养。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1通过调查与研究、探究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化学的美妙与神奇。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定会转化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通过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课后开放性习题,使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了解化学对环境、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以化学基础知识为依托,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化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内容很多。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中,通过品红扩散实验,分子运动现象实验,以及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确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粒子又是不断运动的,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和物质观;在学氧化碳的用途时,既要让学生知道它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应该认识到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是对立统一的;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废水,改良土壤,化害为益中渗透的事物的两面性……这些哲学中的基本观点在化学中无处不在。

3、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科学探究中首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例如在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中,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的探究活动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还是相等?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品质。其次在实验探究中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学会分享与合作。教师应努力创设有利于交流与合作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再次学生在实验中要敢于质疑,对观察到现象实事求是地记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实验,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石块,煤块、木棒、纸张、蜡烛等设计并完成实验,进而得出结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4、联系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近几年,“环境污染”、“白色垃圾”、“酸雨”、“苏丹红、三聚氰胺”、“防腐剂致癌”、“食品添加剂”、“地沟油”、“核辐射”等,这些敏感的字词不断刺激着人们脆弱的神经,社会各界对化学的负面宣传源源不断,正面宣传少之又少,导致全社会对化学缺少客观评价。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把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放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辨别是非,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就日本核泄漏事件让学生思考吃食盐可以防止核辐射吗?也可让学生辩论建核电站的利与弊,通过辩论让学生形成“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于人类,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哲理意识,懂得科学技术最终是否能造福于人类,还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取决于人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教师在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给社会带来积极贡献的同时,也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人民生活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逐渐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5、关注环保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化学在推动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化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例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在学习水、燃料、金属这几单元时,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体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树立环境意识,节约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关注社会,增强爱国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教材中,常以资料卡片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科研成果、化学发展史等知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材料。

例如:在讲《原子的结构》时,可以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的卓越贡献;在讲《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可补充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对蛋白质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的过程中可介绍我国制碱工业奠基人——侯德榜先生的事迹,了解侯先生为我国的民族制碱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创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此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7、建立评价机制,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良好的评价应该关注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通过建立学习档案或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通过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学生通过定期整理学习档案,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身的优势和缺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活动表现评价,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调查水污染和治理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地调查,网络收集信息,了解水污染情况,污染原因,防治措施,调查后整理分析,编写调查报告等,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活动中了解他们对水污染这块知识的认识,了解他们小组合作情况,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从而给学生在综合素质上一个客观的评定,激励学生进步与发展。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为了激励。只有让评价过程本身成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发展的一种方式和促进力量,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教材中能够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素材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考虑在内,在教学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地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价值观范文第4篇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它为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定向导航的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我们国家在这个时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基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为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需求提出的这么一个能促使人们达到一个“共识”的价值观念。从国际上来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不同力量相互交流、交融、交锋,相互激荡共存。在这么一个激烈的、大变动的环境下,中国作为一个后起之秀,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和平大国,势必要有自己的内在凝聚力。在我国的周边,各种力量的交融、交锋时刻进行中,国外各种思潮、文化、价值观念冲击着我国的思想、文化、价值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有一个定向的东西来引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从国内大局来看,自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我国最大的变化和成就就是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换句话说就是社会搞活了。随着日益开放的环境变化,出现了结构的多元化、利益的多元化、思想的多元化,社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出来了。这样的社会需要一个秩序把这些东西统一起来,让这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合理有序的发展。在利益面前,我们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国际、国内这两个大局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定向导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十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四个字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的一个理论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经济就是我国的硬实力,但仅有硬实力,缺少国家软实力的话,中国就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国。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进一步塑造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国家文化软实力突出表现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整个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够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给世界人民展现中国崭新的国家形象。最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我国形成对内凝聚力。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分散的、多元的国家。它必须有对内的凝聚力才能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凝聚力的形成就要靠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念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它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形成一个共识,使中国有一个明确的前进方向,实现既定目标。

2.优秀儒家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优秀儒家文化的主要内容。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传统文化“是由历史沿袭下来的思想、道德、艺术、风俗、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的有机复合体”。[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厚重睿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中国人民传承文明、继往开来形成的丰富的、珍贵的文化宝藏。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观念、思想主张、伦理道德、社会秩序以及个人修养方面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儒学思想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儒家学说主张以“仁”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倡导修身养性、道德理性、血亲人伦。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是其中心思想。以“仁”为核心,提倡仁爱、要求宽厚、实信、节俭、谦逊、和谐。

仁者,爱人。仁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这是儒学中处理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最高标准。人必须有仁爱之心才能在社会中尽其义务,负其责任。“礼”是儒家文化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想。“礼之用和为贵”它主要指的是用礼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是属于道德方面的内容,提倡“礼”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义者宜也,“义”既正当行为。是指人们出道德应该做、必须做的某些行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所做的事情要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智,指的是聪明才智。信,指的是诚实守信的品德。

儒家文化里的个人修养,就是人在内心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教育和提高。儒家认为个人修养的目的是济世安民,在此过程中完成道德人格。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涉及了社会和人民的精神价值和政治理想,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秩序和大同世界。《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给我们讲述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只有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天下太平。

优秀儒家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在儒家文化中的社会和谐观念大同思想、个人的修养和道德理念等价值观念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都被现代所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思想,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儒家文化和谐理念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中,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构筑社会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

儒家文化中个人修养以及伦理道德在协调人际关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塑造国家新形象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儒家的“仁”、“礼”、“义”“信”等重要思想提倡人要遵守秩序、诚信友爱、遵守信誉。它的政治理念,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价值理念。

如何培养价值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人生观 教育与引导

在大学的教育中,人生价值观是最多提到的一个词,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大学教师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被重提。在大学四年教育中,作为大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在综合素质中也会得到不断提升,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大学教师就要做好表率,无论在知识领域还是做人、为人方面,为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

一、人生观定义

人生观是个体对生命历程持有的根本观点,即有关人生目标及其实现方式的观念系统。

二、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

随着社会的前进,文化背景的不断前进,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不断变化。在大学阶段,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重要,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个人将来。对其本身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刚刚步入大学,他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社会安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这些使得80、90后的家长们对孩子较为娇宠,使得有些孩子娇纵成性、或是自私自利等等,加上有些地区还不是很富裕又导致了很多学生到了大学看到其他同学优越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自卑的心理。作为大学教师有必要也有义务在大学里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引导他们,才能使得大学生们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三、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与引导

当人们都在谈论大学生素质如何如何的时候,我想更多的应从我们自身谈起,从人生第一位老师谈起,作为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与孩子朝夕相伴,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孩子,这就需要家长首先要为孩子有一个规划,要对孩子的错误做法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如何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就需要家长不断的努力,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同样作为社会群体,也对孩子有着很大影响,媒体的正面宣传、国家对教育的严格规范,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四、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与引导

1.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民族荣誉感和公德修养

目前很多的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很强,民族荣誉感很强,希望祖国强大,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学知识将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多让学生参观一些我国抗战时期的影片,使大学生们永记为我们今日换来幸福生活牺牲的先烈们。培养同学们为我们今天有这样强大的祖国的自豪感。

培养大学生集体观念是很重要的。热爱班级、关心同学,能够为集体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不只是表现在不说脏话上为己上,还要表现在为他人,如让座、不乱丢垃圾等,按说这些应该是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但是很多的大学生对这些仿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难道就是大学生的高素质吗?难道这就是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吗?难道这就是我们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学生吗?我觉得不完全是,我想很多问题都是我们自身没有做好一个表率作用。

2.关注大学生的道德观和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大多数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有些家长并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加上家里都是一个孩子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从小养成了自私、不知道关心他人,和尊老爱幼,这些我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优良传统却得到了摒弃,这些问题随着学生到了大学越来越显现出来。作为大学教师,并不仅仅只是教授课程,同时还要教授引导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到了大学,大学生从过去的家庭生活过渡到现在的集体生活,在宿舍中,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在和同学相处过程中,肯定互相有很多生活习惯的不同和性格不同,渐渐,很多学生心理上出现了不平衡,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生活的差距造成了很多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有少数学生心理畸形,这不仅给学生本人造成了伤害,给学校和家庭都带来伤害;由于社会的前进,很多学生的理想和现实产生了矛盾,有些不能够自身调节过来的学生,便会无法面对艰苦的未来,对未来不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教师多细心观察,多去了解学生,多去关注比较内向同学的生活,多开导,多引导,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课程。

3.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的兴趣

大学里的主动学习,使很多学生产生了不适应性,有些学生开始逃课,厌倦上课,尤其在看到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工作难找、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恐惧。作为大学教师,就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使学生知道学好专业知识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础,不仅如此,还应多鼓励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拓宽思路,能更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4.培养大学生就业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