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子建设意见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民办高校 ESP课程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Private College ESP Teachers Construction Survey and Recommendations
――Take Private College Around Zhengzhou as an example
SUN Yuan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Foreign Language, Shenda Trade
Economics & Management College of Zhengzhou, Zhengzhou, He'nan 45119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e Zhengzhou peripheral portion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as research objects, investigate and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these schools ESP English courses, pointed out the contradiction that exists between the three largest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English learning need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ivate colleges ESP teaching situation and made a coping strategy.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 ESP course; teachers construction
0 引言
随着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发展,英语教学改革呼声日长,而ESP教学由于具有重视在具体工作场合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满足不同学习者群体的专门需要、追求英语学习效率的最大化等特点,代表了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冯燕(2010)提出了重点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去外语化”方向,蔡基刚也在一系列的ESP教学改革研究中涉及到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转型问题。然而,民办院校大学英语师资该如何转型,转型的力度应该多大,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1 民办院校ESP需求与教学现状
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多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生就业方向也多为参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因此,民办院校ESP课程改革具有更广泛的需求意愿和实现基础。根据笔者日前针对民办院校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一项调查,可以发现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状况与英语学习需求之间存在三个最大矛盾:需求多元化与课程设置单一之间的矛盾;实用性需求渐增与教学内容多侧重语言性的矛盾;应用性学习与应试性导向之间的矛盾。学生对于ESP课程实际上有很大需求。①那么这些院校ESP教学现状又是如何呢?
根据笔者调查,郑州周边部分民办院校已经开始了专业课程英语化的探索。升达学院企管系开设了旅游英语和管理英语课程,国贸系开设了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口语等课程,营销系设有商务英语、物流英语,会计系涉外会计专业则引进了英文原版的financial accounting和management accounting两门课程。万方学院也开设有商务英语和法律英语。但是严格来说这些课程不属于ESP教学范畴,而属于专业英语范畴,通常是由各个系部自行负责,并没有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来。此外,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难以避免“因人开课”,难以做到“因需开课”。如升达学院文法系没有法律英语师资,便没有开设法律英语课程。国贸系师资较强,开设有多门专业英语课程。
专业英语课程并不适合所有学生,蔡基刚在其实验和调查中已经做了研究,得出了结论。对民办院校学生进行的随机访谈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其中有课程问题、学生自身问题,也有师资问题。“授课教师几乎全是一些有留学背景而无英语专业知识的专业教师”,“专业英语枯燥、乏味”,“专业性太强,听不懂”。因此,可以说笔者所调查的郑州周边民办院校并没有进行真正的ESP教学活动。专业英语课程只是在形式上把英语和专业结合起来,不能全方位展现ESP的语言特点和交际技巧,因此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作用有限。
2 民办院校大学英语师资现状
笔者对郑州周边四所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师资进行了调查,分别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郑州华信学院和黄河科技学院。这些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具有几个共同特点:年纪轻、学历高、职称低。各学校总人数、研究生人数、职称、平均年龄等要素具体状况如下:升达学院,74人,研究生40人(54%),讲师及以下职称70人(94.5%),平均年龄31.7岁;万方学院:28人, 研究生27人(96.4%), 讲师及以下28人(100%),29.5岁;华信学院:36人,研究生32人(88.8%),讲师及以下25人(69.4%), 30.4岁;黄河科技学院:38人,研究生33人(86.8%),讲师及以下35人(92.1%),35.2岁。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四所民办院校大英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学历结构除升达经贸学院外,其余三所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均高于86%。并且升达学院不少本科学历教师通过在职研究生学习,也获得了硕士学位。四所院校教师职称普遍偏低,升达学院大英教师中只有一位教授,三位副教授。万方科技学院则更是全部为讲师及以下职称。乍一看似乎无论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还是职称结构来讲都不是很合理。但仔细分析,年纪轻则变,学历高则达,职称低则进,这其实是一支更乐于奋发上进的力量,更能应对课程转变的挑战。因此,年纪轻、学历高、职称低对于无论是ESP课程改革还是他们本身的转型都是有利因素。
那么这些年轻教师里面有多少适于ESP课程教学呢?仍以升达学院为例。据笔者了解,升达英语教师中有十一人取得了国际导游资格证书,一人有化工工程背景,仅占全部教师的16.21%,其余教师则无其他专业相关背景知识。
虽然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但大部分英语教师是在单一课程体系下培养起来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如果没有进一步深造或学习,势必难以胜任多元化课程教学任务。
3 民办院校Esp师资建设
ESP课程改革也罢推行也罢,其终极目标是培养“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ESP发展的诸多因素中,ESP师资建设始终是关键和瓶颈。民办院校招生批次普遍为本科三批,因此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学习状况以及入学后的学习需求必须是ESP课程设置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仍然是根据笔者日前针对民办院校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做的调查,得出结论为:首先,民办高校大学生渴望日后成为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其次,民办高校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考虑的最多的现实因素还是就业;再次,就考试而言,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因此,民办院校Esp课程目的应有别于重点院校,重点院校ESP课程设置多出于学生继续深造、双语教学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目的。虽然民办院校学生也有国际化高等教育需求,但总体上还不是主流趋势,其ESP教学更多应针对学生就业岗位使用需求目的。
对ESP教学的研究日臻深入和完善,但ESP师资队伍的建设却不尽如人意,尤其在民办高校中更是如此。由于民办高校的自身局限性――学科建设学校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董事会,ESP师资建设无论采取对现有英语教师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还是引进新的ESP教学人才,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将涉及到校方的投资意愿。除此之外,教师本身继续学习的意愿又有多少?在现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下,他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转型做准备。师资转型不仅仅是外部问题,同时对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这一部分教师为转型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如何计入对本人的考核评价,也需要认真考虑。民办院校教师的考核评价往往与其切身经济利益紧密相连。校方投资意愿,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考核评价办法,以及英语教师本身继续学习的意愿、时间及精力等因素互为因果,形成了民办高校ESP教学的尴尬状态――至今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尽管有各种局限,ESP课程的推广不可避免将会是大势所趋。通常来讲,ESP师资来源有三种方式:(1)英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2)专业教师学习英语知识;(3)毕业伊始即为ESP师资。但就国内现实情况,方法一更为可行。首先,数量庞大的现有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寻找一条可行的出路,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现实,更是一种良好的ESP课程转型基础。其次,就笔者粗略了解,还未有哪一所国内高校培养专门的ESP师资。再次,相对于专业教师短时间学好英语并且掌握英语教学规律,英语教师学会专业知识更为容易些。虽然英语教师知识结构普遍单一,缺乏专业知识的储备和认知,但他们的语言教学能力毋庸置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合格的英语教师。具有长期基础英语的教学研究底蕴,他们也会成为或已经成为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成为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伙伴对他们来说也不是最大的挑战。
就此,研究者对郑州周边民办高校英语教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5%的教师对ESP教学感兴趣并愿意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81%的教师认同ESP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但只有28%的教师阅读过根据ESP理论编写的相关教程并将之介绍给学生;97%的教师愿意参加ESP师资培训课程,但15%明确表示不愿占用工作之余时间自学相关的课程;19%的教师具备除英语外的其他专业基础知识。这说明绝大多数英语教师继续学习的意愿还是很强烈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他们的意愿转变为现实。根据笔者对身边教师的随机访谈,他们认为担任ESP课程的最大挑战是构建一种全新的知识体系,以及在这种知识体系框架内,如何组织实施高效的ESP课堂教学和进行相关的测试与评估。因此,对英语教师进行转型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国外ESP师资培养方式来看,英国和美国的一些大学设有ESP硕士学位课程,还有专门为培训ESP教师而设立的证书。但是国内大学英语教师中很多已取得了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周期过长,不适用于这些教师。这些教师需要的是短期内快速提高专业能力的相关培训。在此,笔者建议的主要措施有:(1)校内培训。这是问卷调查所显示的老师们最为青睐的培训模式。民办院校可充分利用校内既有资源,采取系部合作方式,请强势学科建设单位对英语教师进行岗前专业培训,加强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的认知和储备,为师资转型打好基础。(2)校际培训。有些校内专业学科不具备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实力,因此可由院校牵头将校内英语教师分批送入其他院校进行专业集训,以取长补短。(3)出国进修。出国进修更是一种便捷有效的培训方法,不但可以达到师资培训的目的,更可以学习借鉴国外ESP师资培养方法及特点,开拓我们的视界,在今后长期ESP师资培养中进行有选择的运用。但缺点是资金的筹措问题比较严重,可操作性较差。(4)自主培训。ESP教师之间可组织经常性的交流探讨,开展如观摩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共同应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个人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网易公开课等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加强自身培训。
岗前培训虽然可以缓解对ESP教师需求的燃眉之急,但还应建立ESP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如:(1)鼓励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外语教师攻读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言,ESP课程体系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就应该成为复合型人才。(2)鼓励和加强ESP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业务合作, 打破系部、专业壁垒,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方面相互协商、通力合作。(3)加强校企合作,将有合作意愿的企业纳入ESP教师培训体系中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适时请企业负责人到校给相关专业的ESP教师举办讲座,并请企业给ESP教师提供短期实训岗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教师的培训,也有助于教师感受专业领域中的实际工作流程,有利于教材、教学任务真实性的落实,从而有效避免课堂教学流于闭门造车,教学内容空洞与现实脱节。ESP师资的建设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事情,它应成为由学校、系部及教师组成的全方位立体空间下的全面协作。
4 结语
民办院校因其生源特点,基础英语教学在很长时间内还会存在。ESP教学师资的转型也可以分阶段进行,但这一趋势不可逆转。当今世界, 英语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商贸、科技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语言,其不可或缺性也更加凸显。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国和国际间的交往日益扩大,社会对人们的语言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民办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也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将ESP英语教学设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虽然这种变革会有困难和局限性,对现有英语教师会有冲击,并且这些教师必须要承担改革引起的阵痛。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以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为基础的培养模式定会提高民办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增强学校的影响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项目编号:12B880024
注释
① 参见笔者所撰写的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研究报告《民办高等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趋势探索skl-2012-1642》中的《英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部分。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 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5).
[3] 冯燕.去外语化:重点大学公共外语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J].大学教育科学,2010(3).
[4] 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12).
**镇党委按照“打造一流班子、锻造一流队伍、锤炼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的思路,以提升班子成员素质为重点,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不断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一是建立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完善镇党委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经常性检查考核和领导班子成员述学、评学和考学制度,将学习成效与干部考核考评挂钩,确保干部理论学习到位。二是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形式不走过场,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确保中心组年度集中学习不少于12次,并将学习对象扩大到主任和科所负责人,促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三是坚持“学习日”制度。把每周五定为党员干部学习日,及时学习市、区相关政策文件、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等,提高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文化素质。
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保障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一是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增强班子成员党性意识和民主意识,进一步统一思想,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二是以班子成员勤学、勤政、廉政、优政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建“好班子”活动,增强班子成员的集体意识,促进班子的整体效能得到更好发挥。三是以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为基础,注重在民主生活会中互相查找问题,帮助整改,进一步增进班子团结,促进政令畅通。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务实为民的自觉性。一是健全镇党委班子成员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和联系群众制度,镇党委委员每人联系一个村和3-5户党员群众,定期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众诉求,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二是班子成员定期进村入户,结合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新理论的宣讲,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三是班子成员带头走访慰问农村“三老”人员、五保户、困难党员、优抚对象等,积极协调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农村公路、人行便道、改厕改水等基础设施问题,发扬班子成员务求实效的作风。
着力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班子的执政本领。一是创新思维、准确定位。镇领导班子着力把上级精神、外地经验同本镇实际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善闯新路,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争创城乡一体化特色名镇的发展定位。二是强化措施,分级负责。班子成员对各项重点工作实行挂牌负责、分片包干、定点联系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工作的落实力和执行力,保证各项规划、决策落到实处。三是统筹协调,合理分工。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合力处置重大疑难紧急事件,提高处置复杂矛盾和解决急难问题的能力,增强班子整体战斗力。
升达林业是目前国内“林板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代表型企业之一。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林木种植与经营、中(高)密度纤维板为主的人造板研发、生产与销售及木地板(强化地板、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竹地板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升达强化木地板连续多年全国市场销量排名第二,2006年竹地板全国同类市场销量第一。公司产品出口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升达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升达强化地板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并获得“出口免验”证书;升达“抗菌地板”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林板一体化”是升达林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其产业链可细分为“上游:林木种植与销售”、“中游:中纤板制造与销售”和“下游:木地板制造与销售”三部分。坚持“林板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快速提升升达林业的核心价值及核心竞争力。
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属缺林少材的国家。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为17,490.92 万公顷,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4.52%;森林覆盖率18.2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森林蓄积量124.56 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3.22%。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32 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人均森林蓄积量9.421m3,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57%。另一方面,我国对木材的市场需求却急剧增加。据《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专题研究报告》,预测2010年全国商品材供给量约为1.83亿立方米,需求量约3.25-3.52亿立方米,存在1.42-1.69亿立方米的缺口。
200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0亿元。
2007年8月10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印发《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全面、系统地明确了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明确提出鼓励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扩大再生产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并提出重点鼓励发展的领域包括: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支持国有、集体、民营单位和个人参与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
根据自身的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学院活动,学生通过集体的训练,学生个人的行为、心理素质、表达能力、交往能力以及整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有了质的提升。笔者通过自身的专业为学生提供平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将兴趣变为学习,从学习中获得知识。作为高校辅导员将自身的优质资源与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的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为自身提供了可靠的工作方法,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特色。
【关键词】
自身资源;促进;班级建设;方法
高职院校班级的日常行为管理对学院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当前高等教育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灵活性。目前高职院校较过去而言,学生进入门槛较低,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追时尚显个性。人类进入了新的媒体时代,网络和手机已成为学生的主要生活部分。新的媒体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便利,而且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尺度、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媒体的发达性、及时性让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新时期下的辅导员,我们要利用自身的优质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为班级的管理注入凝聚力,为学院的学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将近三年来对笔者学院部分学生进行的体育舞蹈训练,通过体育舞蹈训练,也让他们在工作中大显伸手。黄某同学在参加某公司黄石地区的活动评比中拉丁舞荣获二等奖,获得了公司领导和员工的一致认可。新生刚进校不与任何老师或同学做过多的交流,在训练过程中他感受到了集体的存在,通过慢慢的引导他敢于训练,敢于展现自己的舞姿,开始和老师、同学们交心谈心。最后通过竞选进入了团总支,又通过不断的努力竞选上团总支副书记。当然这不能说是因为活动完全的改变了他,至少是因为类似这样的活动引导了他,鼓励了他。
一、高校辅导员应该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平台
高校辅导员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平台,在学生工作中能做到扬长避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创造舞台的同时也巩固了自身的优势,保留了自身的专业。把学生活动放入到平时生活中,深入到班集体,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反映进行引导和教育。这不仅为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生活增添色彩,也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有效工作提供了方法,更为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不仅保留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活动的开展中更提升了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高校辅导员都有各自专业,能将自身专业和优质资源贯穿于学生大学期间,这适应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培养和发展目标,更为学生大学期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自身的优质资源不仅仅包括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包括自身圈子中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人物、事情、较好的活动等。通过发挥自身的优质资源,促进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相关资料显示,用扬长避短的方法可以将事情做的有条有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学习舞蹈为兴趣,用参与表演来提升自我”类似这样的活动,集运动于艺术一体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学生体质。为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增添色彩。
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自身的行为习惯不是自发就能形成的,而是通过大学期间有计划与目的学习慢慢形成的。以自身的优质资源作为辅导员对学生工作开展的切入点,让辅导员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辅导员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品质的成熟,更让高校辅导员学到更深沉次的本领、领悟学生工作的真谛。
通过舞蹈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培养,通过兴趣把学习的舞蹈转变为自身的特长,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增添敲门砖。因活动而学习舞蹈,因舞蹈兴趣参加活动,因所学变为所长。这个整个过程当中能真正体会到个人与个人、团队与团队以及个人与舞伴、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是对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对个人心理的挑战,促进个体综合素质和个性品质的完善,增强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对抗困难的能力,增加获取成功的基本素质。
二、高校辅导员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搭建平台的几种措施
类似体育舞蹈训练这样的活动和社团很多,高校辅导员各有各的专业,各有各的优势资源。通过将近三年把体育舞蹈训练融入学生生活,让本人有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一)整合自身资源,为学生全面的发展提供优质资源有利于班级建设
作为新时期下高职院辅导员,我们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在新环境中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要挖掘自身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正能量,在自身资源中寻找能紧密结合学生发展的优质资源,为班级的建设、院校学风的建设作出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适应了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多样化,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到了尽职尽责。
(二)优质资源的使用保留了自身的优势,凸显工作特色
大多数辅导员可能都认为,自从做辅导员后自习所学的专业全抛在脑后了。不可否认有些专业很难与辅导员工作结合,但绝大多数专业还是可以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作为创新点。专业只是自身的一种资源之一,非自身的优质资源来源与我们的生活。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将自身的优质资源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作为拓展自身、提升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一种途径。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须有连续性、深层次性
每一名辅导员都有这样一个梦想,希望自己带的每一届学生都优秀。通过自身的体会,本人认为:在接受新一届学生时我们应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依托自身的优质资源制定贯穿三年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每一年的工作要有目标性,对于贯穿三年学生工作的思想决不能松懈,用更多的时间支撑工作思路,用创新给学管工作带来动力。
关键词:版式设计 文字形态 视觉元素
中图分类号:TS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8-
常用“文字”形态中的“黑体”,笔划粗直笔挺,整体呈现矩形形态,给人以稳重、醒目的视觉感受,中黑、大黑、粗黑、特粗黑等美术体等诸多类似字体也是在黑体基础上进行的创作发展。印刷字体由宋体、黑体演变出了多种美术化的变体,派生出多种新的字体形态。如儿童类读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此类书籍设计表现形式追求生动、活泼,采用变化形式多样而富有趣味的字体,如POP体、手写体等,比较符合儿童的视觉感受。合适的“字体”形态可以成为设计师的“灵感触角”,有利于创造出更符合版式空间的形式及内容的独特语言。我们以版式空间中的“黑体”和“宋黑体”进行比较与分析:“黑体”属于无衬线体的一种,其字形略同于“宋体”,但是笔画粗细比较均匀且没有“宋体”的装饰性笔型,因此显得庄重而醒目。“黑体”又划分出“中黑”、“大黑”及“粗黑”等多种字体,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元素,多适用于版式空间中的标题和强调性文字与图版的说明。而“宋黑体”是“宋体”的衍生造型,兼有“黑体”的稳重和“宋体”的纤细典雅,较为典型地呈现出两者在造型上的内在联系。从版式空间的层次上来看,“黑体”膨胀感较强,在设计中我们可视为版式空间中的“面”,而“宋黑体”作为“点”出现,对其采用群组编排手法时也可避免版面字体元素较多而造成的凌乱现象,与作为标题的“黑体”产生呼应。 如《青年视觉》杂志,在开本上采用的是大16开,以拓展青年视觉为办刊目标,主题栏目划分为“时尚、空间、科技、艺术、人文”等,版式设计者根据不同的主题大胆运用独特的文字编排手法,借以拓展版面的视觉空间。独特的摄影图片与简洁的文字搭配,将杂志的整体版面设计统一到具有时尚性的一种简约风格之中。由此我们发现,贯穿始终作用的是文字造型,其采用的是细圆体,虽然运用了一种字体却不显单调,设计者在字号与行距中寻求微妙的变化,使一种文字造型呈现出了不同的视觉效果,传递出具有较强人文气息的艺术形式。
我认为,“文字”形态语言在版式设计中应具有三种意义:其一,是表面的“文字”字型形态(亦为点、线的组构形态);其二,是语言学意义上的“文字”(字意及内容);其三,是激发人们艺术想象力的“文字”(图形化的“文字” )。对于设计师来说,第三种意义是最重要的。我们发掘不同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以版式中使用的不同字体为基点,从字体的形态结构、字号大小、色彩层次、空间关系等方面入手。“文字”个体形态设计中,所谓的“形”,是指字体所呈现出来的外形与结构。为使“文字”的版式设计与版式风格特征保持统一,选择何种字体以及哪几种字体,要多作比较与尝试,运用精心处理的文字字体,可以创作出富有较强表现力的版面空间。以“文字”为主体的版式空间设计,更多注重的是文字的传达性,除我们所关注的“文字”本身的一种寓意外,其本身的结构特征可成为版式空间的形态素材。因而要特别关注“文字”的大小、曲直、粗细、笔画的组合关系,认真推敲它的字形结构,力求寻找字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版式空间构成的多种可能性。
韩国弘益大学安尚秀教授一直致力于文字在书籍版式空间中的设计创新研究,他经常说:“如何设计好书籍版式,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文字。” 文字版式设计应具有一个总的设计基调,除了我们对文字特性进行统一外,也可以从空间关系上达到统一基调的效果,即注意字体组合产生的黑、白、灰等明度上的版面视觉空间,它是视觉空间上的拓展,而不仅仅是视觉形式的变化。如《安尚秀》内页版式设计中,文字的编排大胆地打破传统的版式设计形式,文字的字体、大小、字距、行距等等这些形式要素都是经过细致精心的设计,在版式空间中合理的遵循空间秩序,有序地编排文字段落的形式,同时赋予了有限的空间中无限的节奏和韵律,正像安老师所说:“文字并非仅仅表音释义,而是表示形式之外的‘无形气韵’。虽然无法确证,但是能够感觉得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