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互动技巧

教学互动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互动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互动技巧

教学互动技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 互动 技巧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28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学生在与教师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对掌握地理知识以及拓展思维等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时刻保持交流状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交流,最终实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教学氛围

传统地理课堂上,教师“霸占”了整节课的时间,单方向地向学生传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机会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严重阻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教学氛围过于严肃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的兴趣就会下降,进而影响学习成绩。为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要和学生一起学习,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并且努力营造和谐、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不断交流中完善知识结构、加深理解。

在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幽默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探讨,积极鼓励学生,对于回答出错的学生,教师也不能进行批评,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举例来说,在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对荒漠化出现的原因及其防治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知不觉间就将知识传输到学生脑海中,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合理设置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在课堂中开展激烈的讨论,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在设置问题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要难易结合,并且按照先易后难、逐层递增的方法,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恰当地给予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讨论习惯。

具体实施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分组,在解决问题时,每个小组的成员先在各自组内进行讨论,之后各组之间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导,得到最终的结果。以学习南北方地区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南”、“北”两组,要求学生通过查找教材以及其他资料,掌握关于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内容,之后两组再进行阐述,这样,两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三、开展辩论赛,激活地理课堂

除了问答式的互动方法之外,一些活泼有趣的互动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开展辩论赛是非常好的方式。教师在选择辩题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要确保通过一场辩论赛,学生能有收获,切不可只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比如,以“工业发展与工业污染之间的冲突”为辩题,教师可设置如下辩论赛:正方认为工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重于工业污染;而乙方认为工业污染影响人类生存,不能舍大保小。目前我国工业发展与由其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热门话题,也是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辩论开始之前,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搜集材料的时间。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选择一方加入其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会大大提高。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辩论赛结束之后,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回归教材内容。这样,能够趁热打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会更加深刻。

四、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师生接触度

教师应该定期带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度。在课堂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更加容易培养。教师要把握课外活动的时间,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师生感情。我国地广物博,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让学生实地体验,这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也有很大帮助。

教学互动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高效课堂 新课改 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98-02

新课改实施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思想品德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部分,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为目标。打造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是大势所趋,更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 思想品德高效课堂需坚持“以生为主,以师为导”的教学理念

高效课堂的研究发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最符合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思想品德课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到书本知识传授都以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探究为主。

1.为学生主体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的学习要有方向、有目标。根据这一要求,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目标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时候有章可循。学生也可以在不断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获得成就感与喜悦感,从而真心喜欢上学习思想品德课程。

2.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能从多方面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包括情感学习环境、技术学校环境以及资源、物理学习环境等内容。每一种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同,但若是学校、教师能使学生始终在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良好的情感学习环境能从学生的学习观念、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学生的学习维持时间并增强学习效果。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高效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最有效的学习,而事实证明最有效的学习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所以,想要打造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就需要让学生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要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思想品德教师应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发掘思想品德课的探索性或者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

二 思想品德高效课堂需加强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个人能力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完成这个任务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还不行,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学双方有更好的良性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合作探讨和当堂反馈交流等途径来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学双方都需要培养互动的意识

通常情况下,人都是意识在前而行动在后,即良好的意识能够很好地支配人的行为活动。打造高效课堂也同样需要教学双方培养良好的互动意识。首先,良好的互动意识能让教师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并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使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教授的课程感兴趣,使学生逐渐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学习。其次,良好的互动意识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2.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频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不对等,学生大多接受的是填鸭式教学,且互动频率较低,而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增加教学双方的互动频率。一方面需要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次数。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更多有意义的问题引起学生讨论,也可以充分运用其他行之有效的教学互动方式,比如情境设计,一分钟演讲,问题讨论或辩论等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适当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时间。比如,布置可在课堂之外完成的课堂作业,将这一节课与下一节课的内容巧妙结合。借助课外活动,或者课下交谈等方式达到交流互动的目的。如教学“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去实地采访、拍摄相关照片,然后可结合采访内容写调查报告、办摄影展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且无形之中延伸了课堂教学以及师生间教学互动的时间。

3.教师需充分掌握师生互动的技巧

有效的教学互动是通过科学和精妙的互动技巧来实现的,教师充分掌握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技巧才能在互动时灵活运用,提升互动效果。

武侠小说中常有人说“以无招胜有招”,而真正高妙的师生互动技巧同样可以达到这个效果。思想品德教师若能将教学互动技巧掌握到极致,便可以通过眼神、手势或者说话的语气等各方面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表面上看似没有互动交流实际上却是化交流于无形,整堂课都在与学生进行从肢体动作到精神层次的交流与互动。

三 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是高效教学系统中的一部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引申到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适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不过是短短几十分钟,想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学双方做好最充足的准备。

1.教师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包括知识、技巧以及个人品德等方面的准备。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贮备之前提到的互动意识的培养,还有对思想品德课程及内容的理解,相关新闻、社会信息的了解与把握;技巧则包括了课堂教学技巧、教学互动技巧等;个人品德素养更是随时随地都在准备和提升,因为“以德育人”的教师首先就必须要有能够以德服人的德行。

2.学生的准备

学生的准备则包括了心理建设和行为建设两个方面。心理建设包括了互动意识的培养,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及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的心理准备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行为建设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等学习行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思想品德课的高效课堂其实是教学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课堂教学中的“教者”与“学者”都做好充足的准备,以最佳的状态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做到最好的教学互动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教学互动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 心理互动 效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96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只有教W双方都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达到教学双方和谐相处的目的。教学活动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水平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回顾和总结,随时跟进学生的心理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和教师保持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声乐教学中常见心理互动效应形式

(一)对抗性心理互动效应

由于人与人在情感、心理、个性、认知等方面的不同,无论是集体教学还是一对一教学,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对抗性心理互动效应。即教师和学生对于某一具体问题,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对抗性心理互动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练习声乐技巧,学习新的声乐知识,这个过程本身比较漫长和辛苦。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和逆反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对抗性心理。二是对于某些具体的声乐技巧、知识、观念等,学生与老师有不同观点,而部分老师对此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念冲突加剧,导致对抗性心理的出现[1]。对抗性心理让学生在心理上站在老师的对立面,对声乐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抗性心理互动效应。

(二)合作性心理互动效应

这种心理效应是指声乐教学的教学双方,从心理上相互配合以实现声乐教学目标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无论是对声乐技巧的掌握、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还是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老师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自己,接受自己,才能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对于某些音乐作品和观点,学生可能产生和老师截然不同的观点,老师要营造合作型心理互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向学生传递自己的观点。教学双方在平等沟通,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完成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三)竞争性心理互动效应

这种心理效应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对比的心理活动。学生之间良性的竞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技巧,丰富自己的声乐知识,促进自身声乐水平的提高。但是过度竞争容易激化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将过多精力用于与他人攀比,而忘记了学习声乐学习的初衷。学生在竞争过程中评估标准单一,致使学生忽略对自身特点的探索。过度竞争还可能致使部分学生丧失信心,萎靡不振,失去学习兴趣。

声乐教学中的竞争性心理互动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把控,引导学生良性竞争,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

二、利用心理互动效应促进声乐教学

(一)提升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主导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想形成良性的心理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离不开教师积极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运用,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除了对抗性、合作性和竞争性三个主要的心理互动效应之外,教师还可以学习和了解心理学中的心理效应,如酝酿效应、暗示效应、增减效应、半途效应、从众效应等,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主性[2]。

(二)关注学生心理状态

教师要综合运用教学心理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据此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声乐。既要避免课程内容太难,水平低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又要避免课程内容过于简单,使水平高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情况、学习经历、个性特征等,并结合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把握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评估他们的心理特征。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心理互动效应,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征,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引导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营造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有别于其他纯知识性的学科,声乐学习对学生的参与度、配合度要求更高,其学习效果与学生学习态度的紧密度更高。声乐老师要认真地准备每一堂课,对学生的声乐表演,择其优者鼓励之,择其不足而改之,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学生也应尊重老师的付出,课堂上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课后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

(四)丰富教学形式,增进师生情感互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声乐教学步入多媒体时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音乐资料和信息,充分运用图片、音频、视频、远程教学等工具辅助教学[3]。教学时结合学生心理状况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中,学生能够保持更佳的学习心态,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

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嗓音,让学生综合运用自身发声器官演绎音乐。身体发声器官运作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声乐教学中老师要结合自己的经验、体验等让学生体会这个抽象的过程,这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除了教学技巧、手段的合理运用,教学中心理互动效应的合理运用可以让声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声乐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互动非常重要,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与学生密切沟通、团结协作,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平衡,进而促进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晴.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4):178-179

教学互动技巧范文第4篇

一、用心营造融洽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敢于说

语文教师应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搞一言堂和话语霸权,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大胆地说,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也不能总认为情境是为学生而设的,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于口语交际之中,并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要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胆小、不敢发言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鼓励、诱导他们,用自己的微笑感染他们,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和自卑心理,并多给他们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

二、耐心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和技巧,让学生说得好

要让学生说得有内涵有水平,要让口语交际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知识和技巧的传授便是成功的保障。教育是长期的艺术,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技巧,包括重音的运用、停顿技巧的掌握、节奏变化的技巧、语气控制的技巧以及态势语使用的技巧。要注意的是,技巧的传授必须与具体的口语交际活动联系在一起,空谈技巧容易枯燥,让学生通过观摩录像或设计训练课,在实践中体味、掌握与运用技巧。

三、口语交际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

“互动”是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点,多个回合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提高交际的质量。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当设计一个完整的实践序列,从单一到综合,从浅易到复杂,设计多个回合,采取多种形式,在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学生由交际得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最终练就在双边互动多变的交际条件下的应对能力。

四、口语交际要不断追求创新

在内容上求新,要注意开发课程资源。语文的外延和生活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多渠道地锻炼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有价值且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在校园电台当小播音员、在校报做小记者、参加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活动(如全国推广普通话周)、学生郊游等,增加学生参与口语实践的机会,也让生活成为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源头活水。教材上虚拟的例题不是教学的全部,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重组、拓展、延伸等。

五、口语交际活动评价多元化

语文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完成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的放矢的评价。这种评价首先应是激励性的,以往不敢开口、说话小声的学生通过训练现在敢于说话了,声音也大了,就应该表扬;以往吐字不清、说话吞吞吐吐的学生通过训练现在说话流畅了,语言有文采了,就应该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善意,消除他们心中的自卑和障碍。这种评价还必须具有诊断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状况,教师不要简单地给予评价语“好”或“不好”,而是要真正帮助学生明确不足,以便学生在下次口语训练时改进和提高。如“口语表达的一般技巧”就是要求“口语表达要做到自然而不做作,简洁而不啰嗦,明快而不含糊”,“要得体”、“要充实”、“要发音正确”。

教学互动技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和谐教学;互动教学;实施策略

和谐互动教学包括和谐教学和互动教学两个部分,体育教学的和谐教学主要是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和谐相处,学生与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的两大主体。和谐教学也可以解释成互相合作、合作愉快的意思;互动是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与课外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是一种体育教学模式,是构建和谐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实施和谐互动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和谐教学的实施策略

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如果体育教学的内容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就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将不利于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因此,体育教师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团体合作能力强和有挑战性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能力。比如:可以通过组织团体赛跑活动、分组运动等办法提高学生的互相合作能力。另外,体育教师必须格外注意,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困难水平相对不太难又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合作的教学内容。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形成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聪明才智和合作兴趣。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形象化的材料和工具,使体育课上的运动技巧和动作技巧更加形象化、生动化,以激发学生学习运动的技巧和知识的兴趣,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教师多媒体或者室外收音机、MP3等现代科技播放体育运动技巧的标准讲解资料。

3.注重整体奖励评价,构建和谐竞争环境

体育教学的传统考核都是针对个人成绩进行的,以学生个体作为成绩考核的奖励、评价标准,每个学生都可以单独完成自己的体育考核目标,这不利于学生和谐精神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整体奖励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如果体育教师对学生分组,把一组的成绩作为体育考核的标准,对其进行奖励和评价,这会改变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将传统学生与学生个体的竞争,转换成学生整体与整体的竞争。这有利于促使学生把自己投入一个追求互利的活动中,一个整体的学生因为有共同的利益和目的,可以在一起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共同努力,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和谐氛围。

二、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1.适当地进行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预习是最常见的体育教学环节。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学生对下节课进行预习并要求每个学生对下节体育课的内容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解答作为课下作业教给体育教师审批。比如:体育教师可以提示一些下节体育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通过查资料,通过电脑观看下节体育课的运动技巧,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各自领悟的心得,然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列出问题。

2.积极提供展现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要尽量多给学生在群体面前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经过老师多次示范和讲解后,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演示,老师对学生演示动作的不规范处给予点评和指导,对动作规范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另外,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分组对一些动作要领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学习,最终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对动作最规范的小组给予集体奖励。由于这种比赛需要全组的人共同努力完成,每个学生的表现都将直接影响全组的成绩,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动能力。体育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彼此争议,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既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学也朝着“人本化”的方向发展,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实施和谐互动教学模式,可有效地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懂体育、爱体育,进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争峰.浅谈和谐互动的体育课堂教学[J].快乐阅读:中旬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