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法学专业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分析学情,强化基础,因材施教
成人教育的对象主要来源于已经参加工作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组成复杂,年龄差异大,学习能力悬殊。成教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欲很强,迫切需要提高专业理论和技术。又由于每个成人以前所受教育不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例如,从事化工分析检验操作的学员,对常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比较熟悉,但对先进的分析仪器和在线分析比较陌生且充满兴趣,所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应尽可能讲述每一种仪器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和在线分析的广泛应用。又如,在讲述光谱分析部分时,侧重介绍荧光、红外光谱、波谱学等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手段,辅以化工软件演示,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成人学生的记忆力远不如全日制学生,针对这一特点,强化理解性记忆显得非常重要,在授课过程中可采用通俗的语言和典型的生产实例结合生产实践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如讲述化工热力学和动力学时,针对化学反应温度和压力的确定原则与依据,可结合学生在实际生产中的例子,如氢、氮气合成氨采用高温、高压的目的是提高产率和转化率,扩大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催化剂的应用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较低温度下实现转化,从而降低能量消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等等。
2.调整知识结构,强化实践教学
教育教学质量是成人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成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成人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各个教学环节对于提高成人教学质量至关重要[4]。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化学工艺,以产品和生产过程为对象。另一个是化学工程,以生产过程和设备为对象。当今化学工艺和化学工程密切结合,同时有适当分工。由于化工学科的范围扩大了,因此专业范围应该扩大,专业教学内容应适当进行修改。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对原有理论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构建目标明确、逻辑严谨、适应区位化工产业经济发展的理论教学体系。专业内容体系的改革应该具有前瞻性,主要体现在改革教学计划,制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并能与国际接轨的教学规划。改革教学计划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调整学时,减少授课学时,增加学生的自学、思考和个人探索的时间。二是调整知识结构,加大基础课与人文社科课的比例。三是加强实践训练,增加多种实践形式[5]。调整学时可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学与思考时间,必须推行多种教学方法与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调整知识结构的目标是加强学生思想素质的培育,传授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化工类专业成人教育课程可归纳为六个教学体系,即:人文与社会科学体系、数理体系、基础化学体系、工程基础体系、化工基础体系和选修课体系。调整体系的第一个措施是增加人文社科体系比例,培育学生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社会道德,并促进人文社科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交融。第二是增加自然科学基础体系的比例,以适应未来科学的发展。第三是精简专业基础体系的传统内容以适应未来学科的发展。第四是增加自由选课体系的比例,以充分发展个性与兴趣。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为以化学理论与应用为主的实验课程体系和以工程能力训练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两大块。加强实践可通过加强生产与工程实践的训练,改进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要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
3.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要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针对成人学生特点,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适合于成人心理特点和社会、技术、生活发展需要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成人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服务于成人职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遵循成人的学习原则(主要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鼓励参与、个别化、促进迁移、互动性五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学习原则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6]。
3.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围绕一定的学习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适合成人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特征。例如,在讲授《化工安全技术》这门课时,讲到危险化学品防火防爆这一节内容时,如果按照防火防爆规范设计要求逐条解释设计理念、法规依据和防火规定,则学员深感枯燥、晦涩难懂。此部分引入案例教学法,播放典型火灾和爆炸事故的视频,然后逐条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事故损失、责任追究、防范措施等,整个教学过程一环紧扣一环,学生听得兴致盎然。又如,讲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时,课堂讲授十分乏味,学生听课心不在焉,若以某单位化学品仓库大爆炸为典型案例,分析导致仓库发生火灾的原因、火灾后可能呈现的几种爆炸态势、处置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的灭火方案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分析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措施,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十分投入,踊跃表达个人观点。可见,案例教学法使得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
3.2对比式教学法。化工专业有些课程的内容比较相似,要想区别并理解记忆这些内容,对比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讲授方法。例如,有机化学中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单分子亲核取代和双分子消除反应、单分子消除反应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而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讲授过程中可以把这四个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列表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抓住几个关键词取代、消除,单分子、双分子进行讲解,再从反应机理进一步对比,这样就使学生对这几个概念有一彻底的理解,从而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如物理化学中有一些公式十分相似,如范特霍夫公式、克-克方程和阿累尼乌斯方程外在形式的相似隐含它们之间一定有内在联系,只要分析一下上述关系式的来源即可发现它们相似的内在原因。这些公式相似的内因是由于它们都反映某种平衡关系及体系从一个平衡态变到另一个平衡态的条件。通过对几个相似公式的分析,把不同章节的公式联系在一起,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和各知识点的结合,使学生易于理解及记忆,有利于成人学生对相关内容记忆得更深刻。
3.3任务引领式教学法。任务引领式教学法是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教学设计,以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并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选择和组织课堂内容。工作任务的提出应依据职业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设计或选择,注重培养学习者关注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而不再是仅仅关注知识的识记。在化工工艺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笔者根据企业需要和成教学生实际,在教学上进行了尝试。以《化工工艺学》课程中的“合成氨生产工艺”为例,合成氨生产工艺在化工工艺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将合成氨工艺分成了三个主要任务。任务一是合成氨原料气的制造,在此任务下分成了三个子任务即以煤为原料的制气工艺、以重油为原料的制气工艺和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制气工艺。在确定教学重点内容时,可选择当今应用较多的制气工艺如煤制气进行教学。任务二是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此任务下设四个子任务,即原料气的脱硫、变换、脱碳和精制。每一个子任务都有具体要求及完成任务的办法,还设置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等。任务三是氢、氮气的压缩和氨的合成。通过上述任务的设置,使学生明白了学习一个典型产品合成氨需要做哪些事情,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能够获得哪些技能。任务引领式教学法使得学习内容更加具体,考核方式更有意义,学习效果更好。
3.4仿真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利用模仿真实的工作程序和环节进行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中,可以充分调动感觉、运动和思维,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化工仿真训练系统可把各种设备的外观、结构,以及运行模式直观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学生可以按照操作规程训练,如果操作错误,仿真训练系统就会提示或者终止操作,而且训练系统会把操作错误的原因列出,并且会让学生按照提示将正确操作执行下去,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另外,化工生产装置投资费用高、流程复杂,介质在管道和塔器中进行,无法观察到实际现象,教学过程受场地、设备、物料消耗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引入化工仿真训练系统,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生产原理、工艺流程、仪器设备的结构特点、操作方法,可以逼真地模拟开停工操作过程。学生通过仿真训练系统的操作,对设备、工艺流程的运行情况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会有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法,充分了解了生产原理和设备的操作控制要点,为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利用信息手段,完善教学环节。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推动教学过程的信息化进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有机化学》中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由于结构抽象、复杂,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化工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化工工艺学》中有许多工艺流程图和设备结构图,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既难板书又费时间,一堂课下来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上述情况采用现代高技术大容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计算机技术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相结合,形成“动静结合、声形并茂”的教学情境,使微观世界变得直观、明了,非常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使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一目了然,可以使各流程中物料的流向、产物的分离、设备的结构形象生动。
4.培养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应用方法;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计算机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逐渐影响了教学方式。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比较快,可能会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以后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网络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传输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不同类型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1.高职计算机专业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高职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必须要有很宽的知识面,而且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高职教育要求在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在高职教育中,教学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快更好的发展。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往往知识的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所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根据时展的要求,采用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开展,在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高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主要有教学功能、指导性功能、监控功能、娱乐功能和管理功能。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可以帮助教学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课堂,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1教学功能
教学功能主要包括语言教学功能、广播教学功能、屏幕的录制功能、电子白板功能、锁定学生功能、屏幕肃静功能和全体恢复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可以将老师的声音给学生进行实时传达,有效的达到语言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将本机的声音与屏幕文件传递给学生,利用相关信息化技术,通过广播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扩展;教师利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录制,然后在课后以视频的方式传给学生,使学生可以进行知识的补充,学生还可以反复学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学习的更好进行;白板主要用于课上老师对重点知识勾画,颜色对比鲜明,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关注,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重点学习,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屏幕锁定,方便教师的教学交流;教师利用屏幕肃静功能,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时,使得学生的屏幕变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课堂的高效进行;而全体恢复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方便的将学生的计算机恢复为正常使用状态,以便更好的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
2.2指导性功能
教师可以利用指导性功能将某个学生的声音以及内容传递给其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麦克风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进行学习的交流,而且还可以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的共同操作。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有语言对讲功能,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实时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避免了问题的遗留。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交流,而且教师也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有效帮助。教师借助作业下发功能,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让学生自主完成,提高学习效果。
2.3监控功能
监控功能主要是指教师可以进行学生课件和应用程序的远程启动,对学生的电脑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错误,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帮助教学更好的进行。并且远程监控功能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偷懒的现象,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4娱乐功能
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与视频,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知识竞答环节,使学生参与其中,真正的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而且教师也可以用先前录制好的视频进行教学,节约了课堂的时间。
2.5管理功能
信息化技术的管理功能主要是使教师方便对学生的姓名、学号等进行管理,教师可以方便的查询学生的信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得教学过程可以有序的进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质量。
3.高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技巧
3.1利用微信平台搭建“在线交流”课堂
微信是目前最常见的交流工具,有很多的优势,交流便捷快速,教师可以构建有效交流课堂,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教师可以将微信引入课堂,利用微信平台构建“在线交流”课堂,可以建立课堂学习账号,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手机。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定期问题,学生通过平台进行问题的答复,教师可以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在微信上可以快捷、有效的进行指导。微信平台避免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2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数字视频”课堂
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网络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数字视频”课堂,通过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实现在线学习与讨论、作业的提交,方便的进行学习与检测。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络视频交互平台的方式,实现学习的高效进行。
3.3利用数信技术搭建“数字录播”课堂
数信技术是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技术,该技术主要是构建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多方面的技术体系。数字录播是指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完美结合。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下来,可以检验课堂效果,也可以让学生重复学习,使得知识点得到巩固,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论文内容摘要: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与研究,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并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为此,文章认为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合理开展中国水墨画教学的研究,以使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水平获得全面的提升。
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已呈现出日渐普及的趋势。其应用、研究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乃至成果之多,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有从传统文化角度提出的,也有从中国画美学角度阐述的,更有从中国画情感角度研究的。当然,最多的还是从中国画的构图、空间、虚实、透视、笔法、墨法等具体的形式法则角度论述的。但是,以上种种研究与应用主要是在理论与工笔画方面展开的,而进行中国水墨画课程教学的研究,却较为鲜见。为此,笔者认为要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水墨画的教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一、现状与分析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艺术的趋同逐渐形成了文化艺术较为单一的局面,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已经成为包括艺术设计领域在内的文化领域需要直面的重要课题。纵观当今的现代艺术设计,其民族性、地域性越强而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已是不争的事实。
开展此项内容研究,旨在把传统的、别具风格的中国水墨画,科学、合理而高层次地应用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同时,它还可以拓展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思维,增强其知识的广泛性,丰富其艺术表现语言,增强作品的民族特点,从而全方位、多风格、高层面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这也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未来发展的需要。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特有的、最具中国画特点的绘画样式之一,作品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讲求“以形写神”“离像而求”“意在笔先”“缘物寄情”的造像原则。作画时注重造型概括洗练、黑白分明,用笔用墨灵活洒脱、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变化无穷。其作画过程,几乎涵盖了中国画所有的用笔用墨技巧和方法。很多艺术家都把水墨画的艺术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作品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靳埭强和陈幼坚两位就是很好的代表。但水墨画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基本都停留在具体的实践与操作的层面,而在教学的方法与内容的安排上还鲜为人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一)笔墨基础体验
1.传统笔墨练习
众所周知,“笔墨”历来是评价中国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五代画家荆浩在他重要的理论著作《笔法》中明确指出:“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1]清代画家恽南田也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作用与意义。
笔墨是在中国绘画史中形成的一种精英化的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是一种可视的形象符号,是中国画形式特征的灵魂。笔墨具有相对的独立审美价值,它在表现内容的同时有自我表象的相对自由,并充分显示笔墨情趣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笔墨的程序性、对立性、丰富性,使其本身便具有一定层面的审美意义。如果说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则是中国画的华章。当然,这种笔墨形成的审美意义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解读和运用。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
2.强化水墨画的意象色墨观
中国画色墨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传统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滋养。墨和色的应用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与辩证关系,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见红画红、见绿画绿的客观化,更不会刻意追求物象因光源、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色彩关系,所有的色彩运用都是为了深化作品的主题,讲究意中有象,象中有意,主观意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色彩观。因此,也就有了“以墨代色”“素以为绚”“运墨而五色俱”等艺术主张。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云:“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与有色矣。五色自在其中,胜青黄朱紫矣。”[2]这是对水墨画意象色墨观最好的诠释。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只要较好地认识与领会中国画意象的笔墨观,更好地运用中国画所特有的这一语言,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具中国民族绘画特点、更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作品。
3.笔墨创新
中国画的笔墨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延绵相继,历经数代的发展与变革,总的趋势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与不断改进的。在历代画家、理论家、文人等的不断钻研与探索下,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整体面貌,不同风格的画家有不同笔墨风格作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传统墨守成规,甚至止步不前,相反,我们要不断创新与突破,要与现实结合,与时代接轨,创造出符合时展潮流的崭新的笔墨样式。只有这样,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够与时俱进,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绚丽的光彩。正如石涛所云,“笔墨当随时代。”因此,我们在笔墨创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仿到创造、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法”到“有法”的发展变化过程,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打破常规,解放思想,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可以逆向思维与幻想。
(二)花鸟画练习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并以独具魅力的艺术价值而享誉画坛。花卉教学在我国艺术院校里非常普遍,其教学的规范程度之高与教学经验之丰富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花鸟画学习在内容上可简可凡,在学习时间上也可长可短,在学习性质上可以专业研究,也可以休闲娱乐。因此,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把花鸟画作为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切入点是比较明智的,也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另外,学生在水墨画学习中总是进行单纯的、抽象的笔墨练习,时间稍长,会让他们感觉疲乏与怠倦,如果把较抽象的笔墨练习与具体又有趣味的花卉练习结合起来,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学习写意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在教学上应该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写实到写意、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时,可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花、数只鸟。当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和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学习水墨画,从时间安排和方法选择上都应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师风格等方面都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与选择,尽量做到让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每画一次也都有一些进步,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有兴趣,学有收获。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花鸟画的认识,以及对水墨画的把握与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生记者 宣传 专业化发展
新时期独立学院大学生记者,一直被视为校园宣传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大学生记者对宣传工作影响的逐渐扩大,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全面定位大学生记者在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并结合独立学院南昌大学科技学院院内各大宣传窗口,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记者在宣传中形成专业化模式,以及采取更多的激励机制使大学生记者投入到校园宣传报道中来。
一、大学生记者在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记者的业务素质不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还没有最后定型,与高校中一本、二本的学生知识文化水平、专业素养较为逊色,加之在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承担采访写作编辑的大学生记者理论知识水平不及一本、二本学生扎实。在采写报道过程中,看问题还是比较浅,很少能深入地报道某件新闻事件,也不能未雨绸缪;新闻观察视角比较局限,尚不会多学科地看待问题。约瑟夫・普利策留下一段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一个新闻业务不熟练的记者如何做好校园中的各方面的宣传工作呢?因而,独立学院校园中拥有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熟练的大学生记者非常重要,这样就能为校园产生更好的社会效应和影响[1]。
2.大学生者团人员构成情况比较复杂。在大学生记者团中不仅有来自新闻和中文专业的学生,而且有来自理工科等非新闻专业的学生,他们通常欠缺应有的新闻基础知识,甚至连新闻的基本要素都不清晰,容易造成在宣传过程中出现许多专业上的错误;经过几年锻炼后大学生记者由年轻变成熟,各方面的业务素质、采访写作水平都得到一定提高,但由于一年一年的大学升级因素,有些由于考虑今后走向社会发展情况而没时间顾及记者团决定退出等而产生变化;在学校的大学生记者团中由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大学成长过程中对各方面的知识、专业的兴趣转移,也会造成各个大学生记者成员在宣传中的各方面的采、写、编水平的良莠不齐;大学生记者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变更也会产生变化,如大学四年级的学生面临走上社会,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3.工作时间不够确定,制约了大学生记者在校园宣传中作用的发挥。大学生记者团中,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的记者课程业务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心事放在宣传工作上;大学三年级的记者课程相对一、二年级的记者较为轻松些,但是由于考研、考证等都集中在大学三年级,也因此无暇顾及大学记者团的工作,有的只是短暂的空闲时间;大学四年级的记者时间方面更是相当紧张,面临即将走向社会,就业等问题,先后都会选择退出大学生记者团的工作。这样就造成大学生记者团人员在学校宣传工作方面时间的不确定性,制约了大学生记者在校园宣传中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宣传工作。
4.大学生记者参与高校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大学生记者参与高校宣传工作中,大学生记者团人员较多,任务较少,有时几乎一个月都排不到亲自参加采访写作的机会;由于高校的实际情况,很多新闻采访设备都跟不上,做一个新闻采访,甚至十多个人同用一部设备,造成大学生记者得不到很好锻炼的机会;高校给予大学生记者奖励方面缺乏创意,不能足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学生记者们个人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也会影响高校的整体宣传工作。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大学生记者在独立学院宣传中各方面素质的建议
1.在校园内形成“三级”宣传报道队伍,打造大学生记者专业化发展。大学生记者是校园宣传工作队伍的有机力量,是一支生力军。高校的学生记者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全面定位大学生记者所采访后稿件的严肃性。以独立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要求每个学科部党总支副书记、直属支部书记必须亲自抓宣传工作;全院每个学科部,每个单位都要明确一至两位教师专门负责宣传工作,任务是抓宣传队伍建设,审查本学科部、本单位准备投送学院新闻网站、《青锋》杂志、院报发表的稿件。同时必须建设好全院宣传报导队伍,形成宣传通讯队伍网络。具体是各个班、各个系都要有自己的信息员队伍;各个学科部、各个单位都要有自己的信息员队伍;学院新闻网站、《青锋》杂志、院报、广播站均须建立信息员队伍或大学生记者团。逐步形成班级和系、学科部单位、学院三级宣传报道队伍,组成全院宣传通讯队伍网络,打造成高素质、专业化大学生记者。
2.在学校宣传平台上所发表的稿件,将给予相应的稿费,还可以作为大学生记者在各种评选活动中加分的依据。对于在各种平台上发表的稿件,学院都发给了适量稿费。以独立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宣传平台中纸质的《青锋》、院报及学校新闻网站上发表的稿件奖给予相应的稿费,稿费金额虽然不多,却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所发表的稿件,还可以作为同学们在各种评选活动中加分的依据。
3.大学生记者的优秀表现可作为在校入党的破格条件。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党委决定,对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可优先发展入党。这些做法,对调动大学生记者参与新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产生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新闻稿件的来源广泛,稿量充沛,稿件质量也得到逐年提高,为搞好宣传报道工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4.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提供高端的设备。大学生记者在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作出了贡献,发挥了积极作用,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宣传工作。首先,为大学生记者的采访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便利条件,让大学生记者尽可能多地参与大大小小的会议和大小型活动,在校园内设置学院网站、《青锋》杂志、院报、广播站等宣传平台。其次,提供大学生记者采访时所需设备。如宣传平台中的学院新闻网站、《青锋》杂志编辑部,院报编辑部都分别配有档次比较高的相机和计算机,新闻网站还配有摄像机、照片打印机、录音笔等。这些良好的设备,为提高大学生记者做好新闻报导提供了保证。最后,每学期对大学生记者的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并加以适当奖励,以肯定成绩,分析不足,从而提高大学生记者的积极性[2]。
5.积极引导大学生记者开展“一对一”、“一带二”、“老学生记者带新学生记者”等帮扶活动。对刚刚加入大学生记者行列的新生,要定期布置采访任务,在每次采访前,要指导他们先熟悉采访环境,拟好采访提纲和要准备采访时提出的问题,佩戴好采访设备如记录本、笔、相机、录音笔等。在采访中要提醒他们注意一些礼貌、提问技巧、引导回答技巧等。在采访结束后,要让他们养成及时交稿的习惯,引导他们明白新闻的时效性,在审稿后对他们的稿件一一作评价和指导。还可以通过老记者带新记者进行全程的采访,通过帮扶来加快新记者更快地熟练地掌握新闻采访中的每一步骤,以及训练大学生记者的新闻策划、采访、编辑、校对等各个环节,提高大学生记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招收新大学生记者时,可以请老学生记者现身说法,介绍经验方法让优秀的老记者和新记者结成对子。在刚入记者团的一学期内,新记者所有的采访任务都跟随老记者进行,老记者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使新记者在新闻采写的实战中加快成熟的步伐[3]。
6.加强大学生记者自身建设、提升水平,重视选拔培养社团负责人,使那些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指导学生记者团建立章程、管理制度,牢固树立品牌社团意识;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老师)可为大学生记者专门开设校园新闻的写作培训选修课。在校园内,可召集在校大学生记者加入或选报这门校园新闻写作课程。在任教过程中,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首先可根据和结合大学生记者的投稿,从不同角度帮助大学生记者领会新闻的要义,掌握新闻稿件的写法,并提高业务水平[4]。其次,可结合校园内一些典型的新闻报道,如各种各样的会议中,从与会者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如何发现新闻价值,如何发现新闻线索,从而引导学生如何培养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度。最后,可定期邀请各大报社、广播电台资深媒体记者、新闻传播专家、学者来校内为大学生记者做专业化新闻指导。学校可定期邀请各大报社、广播电台资深媒体记者讲授实践经验,邀请新闻传播专家、学者讲解新闻学理论和党的宣传方针政策。定期给大学生记者举行各种各样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闻知识讲座,在校园内邀请教授新闻专业课教师为大学生记者专门开设“新闻基础理论”、“新闻理论实践”、“新闻实务与写作”、“新闻写作技巧”、“新闻采访要点”等主题讲座,从理论上提升大学生记者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荐大学生记者前往各大媒体实习或引导大学生记者到社会上去,在实践中增强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利用城市社会媒体的有利条件,建立大学生记者与媒体的记者站;积极构建和联络在校大学生记者与其他高校大学生记者的业务交流和经验介绍[5]。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总之,提高大学生记者的专业素质,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在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已迫在眉睫。因此,建立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熟练的大学生记者团队伍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胡明.高校新闻媒介建立学生记者队伍的实践[J].新闻界,2005,(06).
[2]刘宁.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记者队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3]楼建晴,张维德,赵映振.校报学生记者团管理和建设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2,(03).
论文摘 要: 本文作者讨论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实践出发,试探性地提出一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1.引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日,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外语学习的目标应从过去的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转变为对语言的真正理解和应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层次不齐,中学阶段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外语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大学阶段英语开课时间有限,如何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如何培养他们真正理解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应是广大教学者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2.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有效的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在交际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在特定环境下能够进行恰当和有效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和社会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碰撞。世界上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特质,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替代另一种文化本身的功能,因此,全球化所带来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是必然的。
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聚焦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而是片面地强调词汇和语法等这些语言的基础知识。学生要使用和运用一门外语,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不仅需要掌握语言本身的规律,而且需要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正如胡文仲教授所说:“只注意语言的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造成许多学生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较差,而且获取信息的能力很弱,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偏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最初都不大适应大学老师在课堂上用纯英语授课,对于要求自己开口说英语更感新鲜。他们的语言使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极易被忽视,所以,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前,外语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教育者本身不能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就会严重影响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下面我从实际出发,讨论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3.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3.1课堂中文化知识的介绍。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然习得语言的环境,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贫乏。教师可以通过对目标文化和本族文化的比较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这些方面的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如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不同,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会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另外,遇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也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如当中国学生听到“You are a lucky dog.”时很可能生气,但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的一部分,在英语中“lucky dog”带有褒义,表示“幸运儿”的意思。对语言所表达的特定文化内涵的了解可以逐渐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语用错误。尽管对目标语文化的学习并不能保证语言学习者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在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增强学生的文化学习是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3.2利用课堂活动,进行情景对话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让他们沉浸于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环境,提供条件,让他们在创设的情景中练习各种不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要求学生自身模拟现实生活情景,扮演特定角色,用英语进行问候、闲谈、电话预约、致谢或致歉等活动。大学英语的听力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情景会话,每两课就有一个口头练习,可以通过这些练习及这样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目的语文化,提高使用语言的意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理解和掌握外语的需要。适当、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如可播放一些纪录片等,让学生直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电影、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手段传播文化知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正好可以发挥其图、文、声、像,以及信息量大的优势。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英语比赛、英语晚会等方式传递文化知识,丰富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体验。
4.结语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频繁,为克服由不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冲突,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外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这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不断认真探索,努力尝试。
参考文献:
[1]刘美玲.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