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商务管理

现代商务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商务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商务管理

现代商务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经济管理 实施策略

随着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和应用不断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内涵实质和掌握电子商务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操作方法和模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拓展经济管理工作,实现更大的市场利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征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首先,对于电子商务本身来讲,应用的领域和方式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域或国家和不同领域的操作模式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其相同的地方就是都对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应用高度重视和全力投入。其次,从狭义上来讲,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线上进行虚拟的商业和贸易交流,是从商品生产、营销、中介、需求方以及广告商等全方位立体化开展的商业活动。最后,从广义上来讲,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电子方式发展的线上虚拟的一切商业来往,达到物资、资源、信息、理念、文化的互融共享。

(二)电子商务的特征

一是普遍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占比逐年攀升的商业贸易方式,电子商务将越来越多的贸易者带入到一个网络虚拟经济领域中来。二是方便性。电子商务使贸易双方不再像传统的商业来往一样必须面对面才可以进行,而是完全跨越了地域性的限制,可随时进行远距离的商务贸易,并且,可选性较传统商务有着天壤之别。三是整体性。电子商务可以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统一化处理各类商务贸易程序,使贸易过程更加整体和全面系统,提升了贸易效率。四是安全性。安全是一切贸易活动有序进行和保障贸易双方各自利益的重要话题。电子商务利用其稳固的第三方安全防控机制为贸易者提供了一个顺心、放心、开心的贸易环境。

二、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

(一)重新确定了经管目标

为了谋求更高的商业利润,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很多传统的商务企业纷纷重新调整和确定了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方式和目标。它们通过对自身进行重新的市场定位,对市场的重新考察和对新兴电子商务的使用,发现了在传统行业优势之外,自身的诸多落后和不足,及时按照新的电商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总前提下进行以电子商业为主导的经济管理工作改革。

(二)重做了经管组织设计

电子商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要求,传统企业改革后,新型经济管理组织设计涉及的几乎所有商业体系内项目可以说都是按照电子商务的标准和要求完善的。企业管理层在对企业自身基本结构及相关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之后,有效权衡利弊,并对企业进行新的经济管理组织设计,甚至重组。这样,管理层次更加清晰,企业隶属关系也较为明朗,有效提升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效率,优化了财务和金融制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本质的转型意义。

(三)重构了经管信息系统

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以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进行的管理行为,信息系统同样是以电子商务环境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大概分为决策、控制和核算三种导向模式。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企业信息技术大多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和电算化三种趋势,可以说信息的构建模式和发展趋势是前后对应、相辅相成的整体。在这种企业信息系统环境下,贸易才能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便捷。

三、应用电子商务进行现代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网络系统

经济管理工作是传统企业一项专业性较强、从业要求较高的工作体系,并且,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人为的工作和选择失误,电子商务的渗入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但若引入电子商务,企业就必须以一些具有时代性的高新科技举措作为依托,积极培养一些具备现代电子商务操控能力、创造性强的专业性高尖人才,细化责任分工,将电子商务有效融入企业经济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完备的网络管理和电子商务系统接替完成以往相对繁杂、笨拙的工作。

(二)优化经管业务流程

企业要在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充分优化自身经济管理业务流程,对产品的产、供、销、算、检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细致的配套输入,进行台账化管理。同时,在各部门和贸易关口设置经济危机预警提示系统,及时规避人为难以发现的经济管理问题。从而使企业各部门之间形成互联互通、互为你我的关系,以达到快速的业务处置能力和迅捷的反馈机制。

(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行业标准

电子商务是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平台,而有效的规范和合理的使用则是使其发挥最大作用的捷径,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和具体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电子商业和网络系统的有机高效结合。所以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就显得较为重要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统一的行业标准管理下,企业才能更加科学有序的运行。所以,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规范的行业标准都是促进整个行业高效有序发展的必然条件。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是现代化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和明知之举。而网络系统的逐步完善、经济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以及行业标准的健全和完善都是促进企业电子商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孙亚丽.电子商务在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

现代商务管理范文第2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58―01

1我国现代物流管理面临的问题

1.1现代物流管理现状

现代物流管理即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使得各供应链间的货物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供应链全天候的物料供应,达到同步运作效果的管理模式。电子商务始于美国,尽管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让子商务有了蓬勃发展,但在此之前国外物流业的发展速度与程度早已超越了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在相关技术上的转变问题、安全问题及其管理问题,为国内企业物流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物流管理水平处于低等水平,并且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人才,计算机管理应用技术还不成熟;除此之外,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又成为阻碍物流管理发展的一问题。

1.2对现代物流管理的模糊认识

物流的概念在1998年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提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地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原料计划、加工、储存、流动的实时控制、管理的一过程,并不断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许多企业迅速崛起。做好物流管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进行相应物资的配送管理,实现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了企业最终售货的必经之路。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概念基础上,逐渐演变为一种大型的集成化的经营模式。

2物流管理现状的分析

2.1物流管理作用

物流管理主要指的是将材料进行加工、打包、运输、储存、流通等一系列的集成化处理的过程,以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尽可能的降低商品的成本,为客户提供良好的综合。现代化物流是企业的另一利润来源,各个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展开物流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物流管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通信的支撑,充分使用信息、数据达到信息交互的目的。

扩大市场竞争能力是现代物流主要作用之一,面对同行企业间激烈的竞争,提供优质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必须提供良好的售前准备工作,防止出现因供货不及时,流失潜在的顾客。

2.2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指的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指导下,在约定的时间内,将准确的产品,以最优的费用配送到顾客指定的地点。这种全新的配送模式将传统的商务方式和信息技术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对产品的配送。在交易前,各企业或企业与客户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流,把物流的实体汇集成为人人共享的信息网络,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安排。电子商务的出现,给全球的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物流信息化成为了必然发展趋势,与此相关的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客户资源的收集等技术也在物流配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一大特点是拥有自动化系统,如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货物跟进等,然而这种技术还需一段时间的普及。

3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性

3.1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是物流运作程序中主要环节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纵观全球的物流发展,发达国家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焦点。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在物流管理上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并且应用于各个领域。而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物流管理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本身就在起跑线上和发达国家有一段很悬殊的差距,而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了国内物流行业前所未有机遇,为国内的物流行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都应用了电子商务,突破了一定的规模,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体系。但由于国内物流管理正处于初级阶段,一些相关的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条件和技术管理受到一定的限制。相关的开发人员对软件的认识度相对简单,缺乏管理经验,对于技术的应用还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只能应用在物流管理中的小部分领域,如网页交流软件、物流配送软件等,这些软件的应用没有互关性,只局限在每个单独的个体上,与物流管理结合的甚少。甚至有些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还处于懵懂阶段,这无形中制约着产品的深度开发进程,使得产品很难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现代商务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

作为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供应链管理始终受到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的高度关注。无论电子商务发展的每个时期,电子商务企业都将供应链管理视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环节。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为决定企业市场份额的主要因素之一的供应链管理,更成为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1 供应链的概念

传统供应链的含义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接成为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链式结构模式。

如今的电子商务环境又赋予了供应链新的含义,即围绕核心企业,以Internet为平台,以电子商务为手段,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整合与控制,自采购原材料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再到最终产品,最后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最终消费者手里的一个网链结构。

2 传统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1 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1.1 过分依赖于自供-自产-自销的一体化供应链模式。表面来看,这样的企业无所不能,但实际上却使企业的核心业务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也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供应商和分销商等许多相关实体都分离在外部,企业只着眼于内部操作,关注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注重物流而忽视了资本流、信息流和工作流;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关系缺失,产、供、销部门各自为政,极易造成产品的库存积压、资金浪费,以及企业之间的目标冲突。

2.1.2 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供应链结点之间的关系往往被视为一种交易伙伴关系,而不是作为合作伙伴,致使贸易伙伴之间频繁进行讨价还价,拖欠货款现象也时有发生,双方缺乏诚信,导致竞争内容大于合作内容;而不同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竞争也更加激烈,价格战和亏损经营更是常见的现象,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2.1.3 服务平台和电子交易手段的缺失,导致企业市场应变能力迟钝。大部分传统企业还没有使用互联网等先进的技术平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程度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方式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竞争要求,使得整个供应链系统无法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作出迅捷反应。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和市场预测准确性的降低造成了企业的库存积压,不仅增加了企业库存成本,而且因供货不及时降低了客户的满意度。

2.1.4 供求信息不准确。由于客户提供不准确的信息造成大量单方毁约,供应链信息传递出现扭曲,制造商难以按订单组织生产,只能按预测组织生产和增加库存,无形中增加了库存成本,企业竞争力也受到削弱。

2.2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2.1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电子供应链管理可能随时掌握企业所需的物流信息,使企业能更有效地建立物流组织,最大限度地实现集运成本的降低,同时,也实现了合理安排目的地分散流程,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2.2.2 实现信息化管理。由于电子供应链管理使得核心企业可以实现接单后生产(BTO)和接单后装配(CTO)。

①充分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库存;②客户可以根据需求来定制订单;③按需求组织生产,使得传统的推式供应链运作模式得以改进,供应链上的全部环节都得到了增值。

2.2.3 实现了供应链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各环节呈分散状态,缺乏明确的责任,结果只能是实现局部的最优化,而企业整体绩效却很差。而电子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统一流程式的管理模式,要求供应链上所有相关企业站在整体高度上来组织成本管理。

3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分析

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e-supply chain management,e-SCM)是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结合的产物,e-SCM的核心是对企业信息进行高效率的管理,帮助企业创建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一条信息流。

3.1 应用电子商务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的应用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的缺失,促进了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传统供应链管理是建立在私有专用网络上,建立这样的网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只有大型企业才有能力构建自己的专属供应链,并且,这种供应链缺乏应有的柔性。而电子商务供应链可以共享全球化的网络资源,使中小型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加入到全球化供应链当中。

在通讯方面,通过XML和OBI等电子商务技术和网络平台,可灵活地构建多种组织间的电子联接,如组织间的系统(Inter-organization Systems,IOS)、企业网站、Extranet、电子化市场(Electronic Market)等,从而使商务伙伴之间的通讯方式得以改善,并将供应链上的企业各个业务环节联接在一起,使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业务和信息实现集成与共享,使得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更加切实可行。

3.2 电子商务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切入点分析

现代企业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开放和动态系统,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要素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区域性因素:包含采购/供应、生产/计划、需求/分销三要素。一类是流动性因素:包含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根据供应链管理系统基本六元素的区域性和流动性,可形成供应链管理系统矩阵分析模型。

表1 供应链管理系统矩阵分析模型

4 现代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的影响

现代电子商务(e-Commerce)包含了电子物流与供应链业务实现过程(e-Fulfillment),进而对现代供应链发挥了重要影响作用。业务实现是指对应顾客的差别化需求,来实现包括商品在内的整个服务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供应链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及个人之间的协同作业。也就是说,在传统商务模式中被忽略的个别需求对应服务活动、按单生产、修理、基于模块化的大规模定制、物流服务等高附加的增值活动,在现代电子商务中得以全面实现。现代电子商务按业务模式划分,主要有四种模式:

4.1 B2C模式——即利用电子零售或网页对消费者进行商品销售活动,开展此类电子商务的典型代表是。

4.2 B2B模式——即电子交易市场,即利用网络实现企业之间的交易与连接,代表企业有阿里巴巴、Cisco和Dell。

4.3 C2C模式——即拍卖市场,利用网络实现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互通与交易,诸如eBay模式、淘宝。

4.4 现代电子商务模式(e-Commerce)——这种业务模式不仅使双方交易得以实现,而且,为了服务也得到了增值,借助企业之间的网络,将部分业务外包,企业群体共同实现了增值活动,从而全方位地满足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从以上电子商务发展四种模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电子商务不同于其他三种模式,现代电子商务本质特点是,强调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网络有机地将伙伴合作组织起来,共同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而不仅是为交易或传递商品而构建网络。具体来说,e-Commerce的特点是:

4.4.1 现代电子商务除利用Internet或Web实现对消费者或客户的销售活动,更是综合所有网络中的企业信息来共同对客户实行差别化服务。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将现金流和订单管理等重要数据信息传递给网络中需要这些信息的企业或顾客,而且市场竞争产生的压力也促使企业在不断改进信息共享水平。随着信息衔接得以实现,企业运作的高度弹性化也得到了实现,将更及时和更高效地满足消费者的个体偏好,形成一个以满足消费者或客户主宰的细分市场为共同目标的现代供应链系统。

4.4.2 从供应链整体角度看,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业务流程外包。看如今现代电子商务所覆盖的内容已极大拓展,几乎囊括了整个供应链的商流和物流内容,即信息交换、订单实现、售前服务和信后服务、仓储、电子支付、及运输配送等各种活动,每项活动都有利于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但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不一定具有这样全面的经营能力,将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企业是实现供应链绩效的有效途径。这样的新型物流服务提供商(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已出现,它的作用是,一方面成为B2C、B2B及C2C后端办公或仓储运输活动的承包方,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网络组织,借助于企业能力的集成,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业务运作。

4.4.3 现代电子商务使企业组织结构向精细化和虚拟化方向发展。电子商务最大特点是实现了企业经营的网络化,这里的网络化有两层意义。

①物流的网络化。即交易物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化,这其中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和制造商通过互联网实现连接,同样,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业务往来也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如订单传递和交易生成确认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订货系统(EOS)和EDI来完成。

②组织网络化。由于供应链的整合是通过业务外包来实现,单个企业组织结构因而呈现出精细化和高效率的特点。这种精细化和高效率表现在:一是原来的企业组织由于全部业务在内部进行运作,造成结构庞大人员冗杂、管理层次繁多,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大部分专业性业务交由外部企业来运作,因此,管理层次和人员都得以精简,经营向柔性化方向发展;二是原有业务运作方式,由于庞大的企业规模和由此产生的复杂的管理活动,致使经营效率低下,而现代电子商务借助于互联网,将不同技术和技能有机集成,极大提高了业务经营绩效。并且同一个业务流程由不同专长的企业共同来实现,信息与计划在参与企业中实现了共享。而且,电子商务推动企业组织虚拟化开始显现。现代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供应链的优化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度,企业内部的物流渠道、物流功能、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得以集成,规范化作业,目标关系的明确,现代化的手段,使得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得以建立,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安,刘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挑战.系统工程学报,2000,15(2):179-186.

[2]刘艳红.从国内外理论研究看供应链具体内涵[J].科技信息,2010,03期,45-51.

[3]谢福泉.供应链成本管理:类别成本与运作支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15-219.

[4]徐博艺,唐悦,冯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案例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2006.

[5]赵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D].河北: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2012.

[6]周琳.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整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现代商务管理范文第4篇

    1.监督管理与鼓励竞争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就会有竞争.因此,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中,必须创造有效竞争的环境,以便企业在市场上直接接受广大消费者的评判和检验,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企业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拓进取,争取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在国内,而且要在国际竟争中获得胜利,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也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如套购国家计划商品,倒卖重要生产资料,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等。为了维护正常的竞争,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反对不正常竞争,打击违法行为,使所有的商品生产经营者都能奉公守法,通过诚实劳动开展社会主义竞争。

    2.监督管理与搞活的关系

    “活”是指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市场交易活动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正常进行,达到市场萦荣活跃,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乱”是破坏了国家政策、法规,制造和贩卖伪劣商品,投机倒把,欺行精市,走私贩私,造成了生产经营运行的紊乱。有乱就要管,管就是治乱。搞活与治乱两者虽然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是辩证的统一。只抓管理,不求搞活,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方针相悖。没有整个市场的繁荣和活跃,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就发展不起来,最终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停滞不前,阻碍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只求搞活,不抓管理,就不能规范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的行动主体—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导致经济活动的混乱无序。经济越繁荣活跃,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高,越需要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越离不开监督管理,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求。工商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既有促进经济搞活的任务,又有监督管理的责任,使经济搞活与监督管理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搞活中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又通过维护秩序,搞活经济。长期以来,工商管理工作在管理与搞活的关系上,考虑行政干预、监督管理多,研究疏导服务、促进搞活少,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企业登记方面,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放宽政策,允许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允许在国家政策范围内一业为主兼营他业;允许工业系统门市部兼营省内外同行业自销产品;允许个别企业使用两个牌子;缩小特种行业的管理范围;简化申请审批手续,一般登记不超过半个月.在市场管理方面,支持鼓励贩运,撤销农副产品检查关卡,对计划产品在完成国家计划和履行合同的前提下,允许边出售、边上市、边贩运。对计划外产品,称重价值规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允许多渠道经营,搞活商品流通.在市场建设上按照“政府决策,统一规划,多方兴建,工商统一管理”的办法,走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建设市场的路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城乡市场建设。

    3.监督管理与搞好服务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服务。它不仅要监督管理,而且要通过搞好服务来正确引导和影响工商企业经营人员,促进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把加强管理与搞好服务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认识,改变以往管理就是行政干预的观念,把管理工作看成包括宣传教育、疏导服务、经济监督、促进发展、增强活力这样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实行“疏导—服务—搞活”的管理方式,纠正单纯“管理—查扣—处罚”的管理方法,实现“活—管—活”的目标,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把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纳入国家政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几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例如:协助工商企业经营人员搞好市场调查、预测和引导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代商务管理范文第5篇

一、当前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现状

1.金融产品化观念没有形成、缺乏对商业银行成本管理重要性认识。金融产品是指由金融机构创造的可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和金融服务,包括资产性产品、负债性产品和中介性产品。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尚未树立金融产品化观念,目前仍以经营存、贷款等传统性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产品概念模糊,金融产品的认识、研究和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产品的定价、促销、客户研究等组合方式进行产品营销的主动性不够。由于银行产品概念尚未真正树立,对银行产品成本的预测、分析、控制等研究也就无从谈起。其次,缺乏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成本管理或成本分析往往是财务部门的事,造成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财务部门缺乏对各项业务流程实质的认识,对成本控制限于对部门上报费用的监控,而花钱的部门只讲效果,不计成本。

2.创新机制尚未完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银行成本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一种模式也不可能适应银行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明确银行成本管理的最基本目标,有助于更灵活地运用成本管理的各种模式和方法。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渐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挖掘新市场和新机会、重新分配市场、扩展业务领域的关键。就我国商业银行来言,市场调查和客户研究刚刚起步,也尚未设立专门的产品研究开发部门,对比国际商业银行强大的市场调研能力和产品开发部门,先进的科研手段和技术武装基础上的产品创新能力,我国商业银行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这将大大削弱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竞争能力,表现在筹资市场竞争上就会体现在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保证足够的资金来源。

3.成本管理涉及面狭窄,成本核算方法简单,控制力不强。商业银行通常不单独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成本管理工作分散在财务部、营销部、国际部、资金部。财务部门提供费用的预算,并负责控制、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调整,业务部门负责各自业务范围涉及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分散在部分机构中势必造成成本控制无章可循,有法不依。另外,成本管理缺乏科学性。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的成本预算仍然使用简单的增量预算法,总行根据分支机构的需求,以过去的数据为基础,即承认过去是合理的,这会导致过去不合理的费用开支沿袭下去,造成预算浪费,同时也会由于对实际需要考虑不充分,造成预算不足。目前我国多数银行成本管理处于粗放管理阶段。

二、全面提升成本管理能力,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1.转变观念,全面提升成本管理能力。成本管理主体要由单个部门转变为全行所有部门和员工首先,必须切实落实各个成本中心和每一个员工的成本责任,真正做到“让每个人对自己花的每一分钱负责”。要努力形成商业银行全行算总账、部门和网点算分细账、员工算小账,全行一盘棋的体系,人人有指标,个个抓落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有效产品成本到位,无效产品停止营运。因此,促进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深入推进全面成本管理 ,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2.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事前成本预算和控制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信息反馈系统,是银行成本管理的目标之一。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对经营者的重要性毋庸赘述。信息包括银行外部的,也包括内部的;包括市场的、同业的,也包括客户的;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包括总分行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也包括成本管理本身的信息反馈。由于信息的庞杂性,从中筛选有效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形成全行统一的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为成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3.加快成本信息系统建设,为成本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快财务集中步伐,实现全行成本核算的扁平化。利用商业银行大机系统,逐步上收支行(或二级分行以下)以下层面的核算权限,使支行以下的机构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目标执行单位。一方面能在确保成本信息真实性基础上,使成本管理层次得到进一步简化;另一方面,减少支行管理、核算类人员,节约人力资本,理顺业务流程。根据成本管理需要,在现有大机系统基础上,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为成本及其动因分析提供依据。

4.大力提高人员素质,建立精通管理会计、擅长成本控制的职工队伍。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成本控制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推行成本控制管理中,除了需要掌握银行业务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运用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经济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提高相关人员素质是适应业务发展和管理有效的双重需要。银行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新的业务操作规程、新的金融政策,可以根据不同层次,一层抓一层,从而提高会计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注重引进高素质、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同时,通过加强会计管理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最大化的信息共享,加强市场与管理有效结合的研究,寻找最佳结合点,以便更好地面向客户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加强风险控制,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实行会计责任制。另一方面要立足现有的职工队伍,通过培训等手段大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为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奠定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