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算控制的方法

预算控制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算控制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算控制的方法

预算控制的方法范文第1篇

预算控制中的预算编制内容

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决定了全面预算控制体系中预算编制内容的复杂性。预算编制内容从不同角度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按照预算编制内容,分为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预算。但是在实际中多数企业只编制了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而很少编制资本预算;而且许多企业往往只是有选择地编制了其中的一些预算。

第二,按照编制时间不同,分为年度预算、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但是目前多数企业除年度预算编制得比较完全以外,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编制得很不完全,如月度预算只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等。

第三,按照预算控制功能,分为企业整体预算、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三个层次。在实际中许多企业的部门预算和项目预算编制得很不完善,尤其是在编制时没有考虑与企业整体预算的关系。

第四,按照预算控制目标,分重点预算和一般预算。尽管许多企业近几年一直推行建立全面预算体系,但是并没有在实际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遵循“先急后缓、统筹兼顾”的原则,没有区分重点预算和一般预算。

企业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全面预算控制系统,就必须完善预算编制内容。为此,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企业整体预算与部门预算、项目预算的关系。企业整体预算属于总预算,反映的是企业预算总目标;部门预算属于分预算和项目预算,反映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项目的预算目标。因此一方面应该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和项目预算管理,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整体预算和部门预算之间的衔接。

第二,年度预算与季度、月度预算的关系。要建立起完善的全面预算体系,在编制年度预算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季度、月度预算的编制工作,因为季度、月度预算是年度预算的进一步细化,同时也是年度预算实现的基础和保证。

第三,全面预算与重点预算。建立全面预算控制体系是必须的,但在全面预算中也应有所侧重。例如,财务预算、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虽然都是全面预算的有机构成,缺一不可。但是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全面预算体系编制和执行的重点,如将财务预算作为重点。在财务预算中,也可根据管理需要选择预算重点,如以现金收支预算为重点。

预算控制中的预算编制方法

从我国企业预算控制的实践来看,我国企业在预算编制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从预算控制模式来看,我国多数企业仍然是以销售预算为编制起点,将会计利润作为预算目标。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生产经营和商品经营的需要,但不能适应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要求。

第二,从预算控制程序来看,多数企业预算的编制过程存在“分权”或者“集权”不当的倾向。过分“分权”会导致预算目标弹性范围太大;过分“集权”则又会导致预算目标调节余地太小。

第三,从预算编制方法来看,多数企业只采用定期预算、固定预算、增量预算的方法编制,而很少有企业在编制过程中采用滚动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

正确选择预算控制方法是预算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企业在选择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预算编制应当以企业价值创造为目标,具体说应以提高资本经营效益为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编制起点和编制重点。

第二,预算编制应该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编制程序,在确定预算目标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分权”和“集权”相结合的策略,既注意发挥下属部门的积极性,又注意树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权威性。

第三,预算编制应该采用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相结合的编制方法,这样做既考虑到定期预算、固定预算、增量预算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又遵循了成本效益原则。

关于预算中的定期预算、固定预算和增量预算等方法,在传统的预算编制和管理中被广泛采用,现代预算控制应重视和应用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和作业基础预算。

1.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以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为零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进而规划预算期内的各项费用内容及开支标准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对各个业务项目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逐个进行估算,说明其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分配预算经费。同增量预算比较,它的优势表现在:第一,对所有的资源需求都进行评估,可以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预算需要重新进行评估和分析,各预算部门均参加预算的编制,可以充分发挥各预算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预算部门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2.弹性预算是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基础上,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按照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编制能够适应不同业务量预算的方法。同固定预算相比,弹性预算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弹性预算按预算期内一定相关范围的多种业务量水平编制,任何实际业务量都可以找到相同或近似的控制依据和评价标准,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第二,弹性预算是按一系列的业务量水平编制的,只要费用、成本水平、产品价格不变,弹性预算的结果在不同的生产经营水平下都能使用;第三,弹性预算编制的成本是随业务量变动的弹性成本,反映了不同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控制和考核,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预算控制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06-01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造价预算是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又是施工投资的重要依据和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实过程中因受人为、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先期的造价预算却难以完全预见项目实施当中因突发事件所造成的造价预算偏差。这样一来,工程超预算现象就会时有发生,其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十分不利的。所以,需要对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提出控制对策。这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造价预算,而且对于建筑行业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目的

在建筑工程管理之中,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非常重要,也是建筑工程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假如预算控制不得当,就会导致返工、设计变更等问题的立即出现,以致直接造成工程造价的大幅度增加;二是关系工程利益最大化能否实现的问题。只有得当的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才能确保在批准预算范围内进行项目投资的控制,从而促进工程造价成本降低,保障建筑施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效果。

二、造成造价超预算的原因所在

(一)造价概预算编制不合理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一是有时也会因个人水平素质、态度、情感等因素影响,以致造成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佳。二是有时也会因编制人员的不重视或忽视所造成漏项、缺项情况的出现;三是部分造价预算编制人员对工程情况的调查研究不够详细和深入,工程实施费用支出情况难以作出全面、正确的反应。多种人为原因的存在,也是造成超预算问题所在。

(二)市场、政策、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

就建筑材料市场的变化来说,也是多变的,而企业各种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影响也是不断出现的。由于建筑项目周期比较长、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的特点,这就使得建筑预算人员在很多时候也难以对未来的市场、环境、政策等因素作出预测,更难以把握。虽然在当初进行编制预算时对市场等客观因素作出了充分考虑,但其编出的预算依旧还是不准确,这就极易出现超预算问题的出现。

(三)忽视了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其又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缺一也不可。但是,部分单位时常对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缺乏重视。而对工程具体施工情况、市场变动情况缺乏充分的考虑,这就自然会造成了超预算问题的出现。

(四)工程的科学化管理不够严谨

对于任何一项工程来说,其科学合理的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严谨的,它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支撑,不然工程本身就难以顺利的实施。而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还具有面积大、周期长、工序繁琐等诸多问题,一旦管理不善,就难以对施工状况作出及时的反馈,从而造成资金浪费现象。

三、控制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方法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要切实做好

造价预算编制则是建筑工程的第一项工作,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概预算编制也是进行有效造价控制的基础。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的不断优化,主要在于以下几点控制:一是预算编制人员应当对环境、政策、项目现场、市场等客观因素有一个准确、全面的了解,并能以充分的研究帮助预算编制。但是,在预算编制前应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以降低A算编制的难度,使编制更加合理性和科学;二是预算编制人员首先应当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定额单价、工程量及施工图纸均应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要通过实地考察,深入研读和剖析设计图(不能孤立地看,应当同实地工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合理科学的预算编制;三是根据市场规律自身的特点,以及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的实际情况,结合建筑工程中需要的各种各样材料的规格、价格差异,编制人员应对设备、材料的规格、品种、价格、性能都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解,从而对市场因素作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并以市场变化情况和工程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对差价作出适当的调整之。

(二)重视项目实施阶段的预算控制

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阶段开展的造价控制,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工程成本的降低,即通过注重施工管理和施工组织设计优化,以寻求良好经济效益。而施工组织设计则是施工现场实际同设计图纸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保障工程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因素。所以,在施工组织设计方面,既要作出合理科学的分析,又要同工程施工要求相符合,还要寻求综合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以及最大化。为此,就要求技术人员兼具更多的建筑工程知识和造价业务知识,通过认真负责,将材料、技术、价格、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施工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就是工程材料价格,其主要控制手段如下:采购上要以工程进度、编制材料和需要为依据,面对计划性采购,避免出现材料、资金浪费等情况;严格对比、控制预定用量与实际用量,避免材料的消耗量超限;采购中还应做到货比三家,对比材料的质量、价格,以降低资金消耗,保证施工阶段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三)始终坚持严格的工程造价调整审批制度

为降低造价超预算所带来的最大限度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相关的控制研究,拟定相应的措施克服这些不良影响。第一要在工程各个阶段实施严格的造价审批,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第二要严格造价调整审批,强化事前、事中、时候的批准、监督和审查,严格控制工程超量、超价部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项目变更对造价带来的影响。至于建筑工程结算编制的是否准确,它直接与施工单位做的竣工结算计算的工程量、套用的定额准确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在结算阶段工程造价出现的问题有虚报工程量、高套定额、提高材料价格标准,以及提高工程类别取费标准等。要解决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问题,第一,要完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制度。在工程结算中,应妥善搜集、整理好竣工资料。这些竣工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签证,主材的合格证,单价等。第二,要准确核准工程量。因为从事预决算工程的预算员对工程可能不太了解,一些体形较为复杂或装潢复杂的工程,竣工图不可能反映清楚,又不能逐一标明,所以在工程量计算阶段必须要深人工地进行现场核对、丈量,以达到准确无误。同时。审核人员要在工程决算审核前进行认真地调查和实地勘察,充分摸清施工情况,熟悉施工图纸和变更签证及合同等有关材料,并要对工程决算进行逐项审查验证。第三,要把住材料价差调整关。在对材料价格进行审核时,一般主要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把关:一是确定计差价的材料,不该进行调差的决不能调差;二是按设计图纸核算定额所需材料用量或按施工实际核定用量;三是核定材料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差额,以及规定应取的采购保管费和税金等。

总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对于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施工建设中,依靠有效的控制造价,能提高投资效益;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控制的系列问题,按照制定的相应措施方案进行施工控制;结合实际的建筑项目施工,不断引入新途径、新方法进行造价预算,以便为实现相应的建设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 郑俊英.建筑工程预算问题及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0,5(5):63-64.

[2] 严芳.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1(6):45-46.

[3] 周红.论建筑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J].魅力中国,2012(9):79-80.

预算控制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算;结算;程序;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ing work experience respectively, the project budgets and engineering settlement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 and methods are discussed, which has practicability and value sex, for reference.

Keywords: budget; Settlement; Program; methods

中图分类号:F8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预算的管理程序和方法

预算质量的高低主要从加强复核、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变化进行造价调整等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

1.1施工图预算的复核

复核,是指一个单位工程预算编制出来以后,或者一个主要项目计算完毕,由本单位的有关人员对所编制的预算或主要内容的计算情况进行一次细致的检查核对,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差错遗漏,并及时纠正,提高施工图预算的准确性。无论是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都必须进行工程预算的复核。

复核的办法,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的情况是:

①设置专门编制工程预算的机构,挑选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造价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施工图预算的复核工作。

复核的方法是首先熟悉工程勘察及设计报告、设计图纸和所用预算定额,并结合标准图集、施工规范等资料,重点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正确,定额套用是否有漏项、是否重复列项,材料的型号、价格是否准确,费用计取是否合理等。特别注意定额规定的调整系数是否适用,有无国家政策性调整,有无使用特殊施工技术措施等。

②如果没有设置专门的复核人员,应该安排同专业的造价专业人员之间互相复核检查。这样既可减少预算中的差错,又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造价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③若人员很少,也应进行复核,即加强自我审核,尽量减少由于疏忽造成的差错。

1.2在施工中检验并调整预算

在条件许可下,工程预算编制完成以后,施工单位应结合施工实际情况来检验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和准确,可直观地积累造价经验,并可为定额的修订提供实践依据。在单位工程施工中,如何检验工程预算?根据施工企业规模大小和要求不同,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对比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

施工企业内部推选两种预算,即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前者是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实行经济核算和考核工程成本的依据;后者是施工单位内部向施工队、班组签发施工任务书和材料领料核算的依据,也是向建设单位进行结算的依据。

②对比工料计划和实际情况

在施工中,施工现场虽然配备定额员和材料员,但没有施工预算,而是根据施工图预算中的工程量,结合施工定额、劳动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计算用工数和材料消耗数,并以此签发施工任务书和限额领料单。如果班组实际用工数和材料消耗数与所下达的任务书的数量相差较大,就需重新计算施工图预算中的有关工程量,从而检验了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可检验施工图预算中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员,除了要熟悉施工规范及流程,更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两算”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间题,及进行调整。调整施工图预算应采用书面形式,重编调整后的预算书,并注明原工程子目的定额编号、子目名称以及原来的错误情况等,最后应附上说明及总结,以便于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

1.3做好设计变更后的预算增减工作

设计变更是指施工图完成后,经过三方(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同意,对原设计进行局部修改,以变更单的形式表示。一般情况下,设计变更前,三方或两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进行的协商过程称作洽商。设计变更的形式有时由设计单位发出设计变更通知单,有时是根据洽商结果写成洽商记录。但无论哪种形式,经过三方或两方签证后,就有与施工图同等的作用,并作为施工和编审增减施工图预算的依据。

增减工程预算,是指由于设计变更,增加或减少了某些工程项目或工程量,因而对原编施工图预算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实际施工中,也会出现一些双方签证.虽然不属于设计变更,但由于某种原因,施工单位提出有关经济洽商,经建设单位同意签证后所办理的预算调整,也称增减预算。

1.3.1设计变更及经济洽商的内容

①在建设单位组织的有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加的技术交底会上,经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提出.各方研究同意而改变原来施工图作法,都属于设计变更,为此而增加的新的图纸或补充文字说明都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负责。

由于技术交底会上的设计变更,都属于一次性的,可以直接作为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从而补充编制施工图预算。

②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原设计未预料到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处理,因而发生设计变更。

③工程开工后,由于某方面的需要,建设单位提出要求改变某些施工作法,或增减某些具体工程项目等.经与施工单位研究同意(较大变更特别是影响结构质量的变更还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双方或三方签证后,作为施工和编、审、增、减施工图预算的依据。

④施工企业在施工中,由于施工方面的原因,例如,由于某种规格的材料一时供应不上,或者施工条件不便,认为需改用其它材料代替,或者需要改变某些过程项目的具体设计等,因而引起的设计变更。经双方或三方同意后,作为编、审、增、减施工图预算的依据。

⑤由于建设单位原因、较大设计变更使供料不及时造成的停工、窝工损失。

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停水停电,造成工程不能进行,经调查核实属建设单位原因造成停水停电,时间较长,施工企业又无法安排停下来的施工力量,或者虽作为安排,仍受到一定经济损失,则所受经济损失,应由建设单位负担。

1.3.2设计变更后增减预算的处理方法

编制设计变更后的增减预算的方法,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完全一样,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内容应符合有关规定。在编制增减项目的预算时,应首先考虑设计变更或经济洽商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与预算定额和应取费用中的相应项目的内容是否重复。如果有上述情况,应与原签证人员联系修改,使所签洽商记录符合有关规定后,再进行编制。

②手续应齐全。凡是设计变更或经济洽商,都应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及代表人的签字.比较重要的设计变更,还应有设计单位及负责人的盖章签字,才能生效。在编制变更预算时,应注意上述手续是否齐全。

③内容应清楚,设计变更或经济洽商记录,都应该详细、清楚,能够满足编制与审核增减预算的要求。对己经办理完毕的设计变更或经济洽商记录,一般都应及时编制预算,最好于施工前或施工中编出增减预算单,送交建设单位审核盖章。建设单位应尽快审核,如无问题,应立即签证返给施工单位,以便作为拨款和结算的依据。最后一次增减预算应在竣工结算前完成。

④应注意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所订立的施工合同协议条款约定,是否符合调整范围,一般施工合同协议都有规定工程预算造价问题方面调整条款的约定。

1.4无施工图工程的预算管理

设备检修工程、零星维修工程大都没有完整的施工图,只是有一份工程联络单或者检修方案。为了合理控制工程资金,在签订合同前往往需要首先作出工程预算。这项工程难度较大,这就要求造价专业人员既要具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熟悉施工规范及操作规程,又要熟练掌握各类定额,准确套用,做到与工程内容相吻合。

2工程结算的管理程序和方法

2.1工程结算审查步骤

①审查工程合同和劳保核定卡。施工单位出示的合同和劳保核定卡必须是原件,复印件一律无效;劳保核定卡可上网或查询造价管理部门的文件进行核对。

②审查所有的工程结算资料。首先查看结算资料是否齐全,包括工程竣工验收单、竣工图纸、设计变更单、工程签证等。审查这些资料上是否有甲乙双方工程管理人员、部门领导的签字盖章,是否盖有单位公单等。重点审查工程签证内容上是否与图纸上工程内容相重复,一经发现,马上把重复的内容剔除。

③审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正确,所套定额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套用是否准确,工程内容是否存在重复套用定额现象。

④审查费用的计取。根据合同的规定,一要注意准确确定工程类别,二要注意取费等级。总之应严格执行省、市有关结算规定。

2.2工程结算审核的主要方法

①分组计算审查法。分组计算审查法是把预结算中的项目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连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查或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的方法。如:(1)地槽挖土、基础砌体、基础垫层、槽坑回坟土、运土。

(2)底层建筑面积、地面面层、地面垫层、楼面面层、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大棚抹灰、大棚刷浆、屋面层。

(3)内墙外抹灰、外墙内抹灰、外坡内面刷浆、外墙上的门窗和圈过梁、外墙砌体。在第(1)组中,先将挖地槽土方、基础砌体体积(室外地坪以下部分)、基础垫层计算出来。而槽坑回填土、外运的体积按以下确定:

回填土量=挖土量- (基础砌体+垫层体积)余土外运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在第(2)组中,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计算出来。而楼面找平层、顶棚抹灰、刷白的工程量与楼(地)面面积相同;垫层工程量等于地面面积乘垫层厚度,空心楼板工程量由楼面工程量乘楼板的折算厚度;底层建设面积加挑檐面积,乘坡度系数(平层面不乘)就是屋面工程量;底层建筑面积乘坡度系数(平层面不乘)再乘保温层的平均厚度为保温层工程量。

在第(3)组中,首先把各种厚度的内外墙上的门窗面积和过梁体积分别列表填写,再进行工程量计算。先求出内墙面积,再减门窗面积,再乘墙厚减圈过梁体积等于墙体积(如果室内外高差部分与墙体材料不同时,应从墙体中扣除,另行计算)。

②对比审查法。本方法是用已建成工程的预结算或虽未建成但已审查修正的工程预结算对比审查拟建的类似工程预算的一种方法,对比审查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区别对待。

(1)两个工程采用同一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不同,其新建工程基础以上部分可采用对比审查法;不同部分可分别采用相应的审查方法进行审查。

(2)两个工程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根据两个工程建筑面积之比与两个工程分项工程量之比例基本一致的特点,可审查新建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或者用两个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以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预结算是正确的,反之,说明新建工程预结算有间题,找出差错原因,加以更正。

(3)两个工程面积相同,但设计图纸不完全相同时,可把相同的部分,如厂房中的柱子、房架、屋面、砖墙等,进行工程量的对比审查.不能对比的分部分项工程按图纸计算。

③全面审查法。对于一些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的工程,编制工程预结算的技术力量又比较薄弱,可采用全面审查法。此方法具体审查过程与编制预算基本相同,比较全面、细致,经审查的工程预算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但工作量大。

④重点抽查法。重点审查工程量大或造价较高、工程结构复杂的工程,补充单位估价表,计取的各项费用的计费基础、取费标准等。此方法审查时间短,重点突出,效果好。

对补充单价进行重点审核。由于某些工程内容定额缺项,施工单位可根据有关规定编制补充单价。在审核结算时,应把补充单价作为重点,主要是审核补充单价编制依据和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工程内容、施工程序相吻合。材料用量和材料预算价格组成是否齐全、合理、准确等。

对计取的各项费用进行重点审核。鉴于工程的性质,承包方式以及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国家或地区有关部门分别规定了不同的取费项目、标准和计算方法,施工企业很容易在这方面出差错,因此应该作为审核重点。

⑤利用手册审查法。把工程常用的预制构配件,如洗池、大便台、检查井、化粪池、碗柜等按标准图集计算出工程量,套上单价.编制成手册,利用手册进行审查,可大大简化预结算的编审工作。

⑥筛选审查法。建筑工程虽然有建筑面积和高度的不同,但是他们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造价、用工量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数值变化不大,把这些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为工程量、造价、用工三个基本值表,并注明其适用的建筑标准。这些基本值犹如“筛子孔”用来筛选各分部分项工程,筛下去的就不审查了,没有筛下去的就意味着此分部分项的单位建筑面积数值不在基本值范围之内,应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详细审查。此法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审查条件的工程。

结束语

项目工程预结算的管理与控制,不仅需要造价工程预结算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觉悟。准确、合理地确立工程价款,既减少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结算纠纷,也维护双方各自的经济利益,有序的控制工程造价成本,使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更加规范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湛婉虹.浅析土建工程预结算质量控制和提高[J].经营管理者,2009,(17)

预算控制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锚内控制用力;锚外控制应力;伸长值

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概况

云南保山蒲赛公路项目是怒江流域赛格电站前期工程,电站主体工程的弃碴场便道跨水长河。因出碴车较重,水长河临时桥采用的是3×30m的t梁桥。现场实际情况是t梁预制完成,强度已经达到张拉的要求,需对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张拉。

2 锚外控制应力计算和伸长值计算的公式

引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的公式:

(1)由钢绞线与孔道壁摩擦造成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

(2)曲线型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

3 钢绞线参数

墙身曲线预应力钢绞线切线夹角和及长度计算

4 计算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回遇见以下两种情形,即第一种情形是设计图中给定的预应力钢绞线锚内控制应力。第二种情形是设计图中给定的预应力钢绞线锚外制应力。下面来分别计算。

第一种情形:

预应力钢绞线锚内控制应力为0.65fptk(fptk:标准强度),设计偏摆系数k=0.0015和摩擦系数μ=0.15,ovm锚具夹片厂家提供的应力损失为6%,弹性模量e=195000mpa,有效截面面积a=140mm2。经试验测得波纹管的偏摆系数k=0.0032,摩擦系数μ=0.203。

因条件中给定的是锚内控制应力来计算锚外控制应力,所以设计给定的偏摆系数和摩擦系数无用处,需用到试验测得的偏摆系数和摩擦系数。

如若锚内控制应力为0.6fptk,则锚外控制应力:

ovm锚具夹片厂家提供的应力损失为6%。

伸长值计算:

伸长值计算第一个重点:选取控制应力。一般认为选取的控制应力为0.7669fptk,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伸长值计算应选取的应力应去掉锚具夹片厂家提供的应力损失即选取的控制应力为0.7209fptk。第二个重点是曲线应从中间切断,一分为二,计算后乘以2就可以了。则

条件中给定的是锚外控制应力,设计给定的偏摆系数、摩擦系数和试验测得的偏摆系数、摩擦系数不相同,需根据设计的偏摆系数和摩擦系数计算出锚内控制应力,再根据锚内控制应力计算现场张拉的锚外控制张拉应力。

第一步:反算锚内张拉控制应力

第二步:计算锚外控制张拉应力

伸长值计算:

5 现场控制

水长河临时桥的设计图纸给定的情形是第一种情形。现场控制示例选用编号d4预应力钢绞线束,单根锚外控制应力为0.7669fptk=199.701kn。伸长值l=190.8mm,编号d4l4束预应力钢绞线共12根,总的锚外控制应力=199.701×12=2396.412kn,选取千斤顶为yt250t-200mm两台,参数及油表读数见表1,采用两端张拉。

施工控制时回油回缩值要注意以下两点:

(1)张拉时最靠近锚具的纤维板凹槽的深度,现场采用凹槽深度为5mm。

(2)准确量取钢绞线的工作长度,现场每端钢绞线工作长度为0.6m,计算伸长值合计为8mm,伸长值的允许误差为±6%,四舍五入即±0.5mm。所以回油回缩值应为5+5+8=18mm,现场实际回油回缩值应在17.5~18.5mm之间。

现场张拉过程分五步:

第一步:采用两台小千斤顶yt27t-200mm两端预紧10%锚外控制应力。

第二步:yt250t-200mm千斤顶张拉20%总的锚外控制应力记录千斤顶油缸伸出值。

第三步:yt250t-200mm千斤顶张拉60%总的锚外控制应力记录千斤顶油缸伸出值。

第四步:yt250t-200mm千斤顶张拉100%总的锚外控制应力记录千斤顶油缸伸出值。

第五步:持荷5min后回油记录千斤顶油缸回缩值值。

d4束钢绞线现场张拉时的实测数据见表2.

结语

设计图纸中对预应力钢绞线的控制应力归结为以上两种,在计算过程中要考虑的是:张拉时采用两端张拉。在锚外控制应力的计算时l和θ的参数值要细细研究,此处最容易出现错误。其对应的伸长值计算过程要选取正确的控制应力,伸长值计算要从中间一分为二来计算(即计算一侧的乘以2)。

预应力张拉是

张法施工中最重要的环节,正确计算锚外控制应力和其对应的伸长值是施工准备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不容忽视的工作,但在实际施工阶段往往对锚外控制应力和其对应的伸长值重视力度不够和计算过程不准确,导致预应力锚内控制应力的偏差在施工技术规范的允许范围之外,造成过张或张拉力不够,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预算控制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医疗成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一、医院医疗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2011年,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颁布了《新医院会计制度》。该项制度中对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按照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应将医疗的具体医疗成本按照项目内容分为医院总成本、各科室成本、各项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成本、床日诊次成本和病种成本等进行分项划分,并逐级按照项目内容按照间接成本分摊的方法进行医院医疗成本的核算工作。然而,虽然在制度实施后,医院按照制度要求的内容开展了相应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但由于在实际的操作中管理过于粗放,导致了医院医疗成本核算和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医院成本管控意识薄弱、预算管理控制力不足、医院内部控制在成本管控工作中的作用松散、成本管控信息化程度不高和市场风险机制缺失等医院的管理现状上。以笔者所在医院为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以科室为单位,财务科按月将临床和医技科室上报的实际发生的收入及各项费用、人事科上报的人事薪酬福利、药剂科上报的药品领用情况及其他科室上报的各项管理费用情况进行汇总和核算,并将行政、后勤科室发生的核算管理费用分摊至各个科室,从而对医院本月医院经营管理成本进行核算。然而,这种核算方法所得出的成本费用难以真实地反映各科室的实际医疗成本消耗的情况,导致了医院管理在成本控制上的短板和不足,使得医院经营过程中医疗成本居高不下,医院的改革发展和战略性决策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为了改变医院成本核算局限性的问题,当前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应逐渐向全成本核算的方式进行过渡。由单一的医院医疗费用和资金核算扩展到对医院医疗成本、科教项目收入支出、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折旧、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等项目的全成本核算办法。为了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对医院管理和决策工作的指导作用,医院的全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应建立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之上。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核、分析等不同的环节,进行医院成本核算和控制管理工作,将成本核算内容同全面预算管理数据结合起来,从而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二)医院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完善

在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为了加强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基础性工作是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面临的重点环节。为了确保医疗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应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包括药品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用材料管理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财务相关制度,让各个基层科室的成本管理工作和财务科的成本汇总核算工作实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的建设,可以形成一个有序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采取以财务科室为成本核算中心,包括行政科室、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等各个科室职员相互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在这一体系中,不断通过完善原始记录、加强各科室在成本核算中与财务核算中心的沟通、严格财务审查管理等方法,落实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审核和入账管理,保证医疗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规范和有序。

(三)细化医院成本核算过程

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由于财务部门同医院实际的经营和管理之间存在一定信息上的滞后性,单纯由财务部门实施的成本核算结果容易和医院实际成本支出出现脱节的情况。医院为了提高成本核算结果的精确度,就需要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行细化管理。医院在细化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引入医院四级成本计算办法,将医院的总医疗成本进行逐级分层后,按照院级成本、科室成本、医疗项目成本和单病种成本进行分别核算并交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汇总计算和审核。同时,在实施成本核算的工程中,医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保障医院成本核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医院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改进

(一)树立医院成本控制的科学管理理念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和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行,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是反映医院医疗资源消耗和基本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在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医疗大环境中,为了保障医院医疗水平和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的管理者应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树立起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医疗成本效益理念和投资成本理念,才能不断实现医院管理工作的不断提高。尤其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医院的管理可以借鉴现代化的企业成本管理办法,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战略成本法等,将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同医院医疗环境中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带动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控制与降低医院经营中的医疗成本,为自身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推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医院一段时期内的财务收支总目标进行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评和决算的管理,能够进一步明确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目标。因此,为了保障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要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推进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通过预算管理的方式,将医院支出目标进行分解,将分解后的预算支出指标下达到医院各科室部门形成财务支出预算指标。财务预算指标明确了医院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为医院实现成本控制和业务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三)加强内部控制在医疗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落实医院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医院应结合当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审计工作部门,对医院的项目支出和成本核算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同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结合,能够使医院成本控制工作有据可查、有理可依。同时根据内审结果,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的评价环节能够让医院管理部门可以更加明确的了解到t院成本控制工作取得的成果,有利于提高医院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的执行效力,突出成本控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四)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

为了加强医院成本控制工作的管理作用,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不断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系统。一方面,通过实现医嘱、病例、检测等信息化管理方法,可以加快医院医疗管理进程、简化管理流程,从而实现医疗管理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手段,可以更好地将医院成本管理同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结合起来,降低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中失误和错误问题,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医院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五)在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中引入市场风险防范体系

在医院成本管理过程中,为了尽快适应市场化因素给医疗管理体系带来的影响,医院应加快建设风险防控体系。通过风险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在正确认识市场风险、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正确评估医院外部和内部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根据风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通过有效的风险防控与管理工作,提高医院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并降低由于风险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实现医院风险成本控制的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