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本课程核心

校本课程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本课程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本课程核心

校本课程核心范文第1篇

编辑提示:汇文一小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何把学校文化整合为课程,把文化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伴随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教师梳理了学校的百年校史,编写了《文香集粹》校本课程。《文香集粹》校本课程,以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活动文化和生活文化等为载体,以体验、实践的教育思想为蓝本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识学校,了解学校历史、文化、制度、学风等的过程中,更加热爱学校,进而建设学校。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近140年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成就锻造出一批批历史名人,著名的教育家——“故事爷爷”孙敬修,不仅曾经是这所学校的校友,更是在这里任教长达35年之久的教师。为了将学校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学校开发了以了解学校历史、创新学校未来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校本课程“文香集萃”,并编写了校本教材。

《文香集粹》校本课程,以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活动文化和生活文化等为载体,以体验、实践的教育思想为蓝本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识学校,了解学校历史、文化、制度、学风等的过程中,更加热爱学校,进而产生为建设学校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认识学校》共13课(一二年级);第二部《热爱学校》共12课(三四年级);第三部《建设学校》共13课(五六年级)。

六年的主题设计,我们体现了学生认识学校文化、传承学校文化、创造学校文化的梯度。同时,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实施课程。在这一校本课程中,每个年级都设计了对于文化认识的主题,教师不断挖掘校园文化,同时通过多种体验途径让学生感受文化、传递文化。

对于学校文化的开发与认识,我们为低中高年级设计了不同的主题,同时理解的内容深度也不同。

低年级:“悠久的历史”主题,通过讲故事、参观、小组讨论,使学生简要了解学校从“丁香小学”改为“汇文一小”的过程,并认识一些科学家校友,可简单讲述他们的故事。初步体会学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建校之初的故事等;“历史的印记”主题,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学校今昔的照片或文字材料,在班内进行评比,最后参观对比学校今昔的巨大变化,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学校的沧桑巨变;“校友、学子”,通过对有关“丁香小学”的教育人物、对学校有重要影响的校友以及英才学子事迹的学习,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事例,从而使学生理解众多校友深厚的爱校情感。

中年级:“坎坷百年”主题,学生通过调查、搜集整理,将社会历史的进程中,学校校名、校址的变迁及办学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交流。请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重要的纪念日;“寻访名人的足迹”主题,指导学生采用资料调查和访问调查的方式,了解优秀学子的成长过程和现在对国家的贡献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树立自己心目中的学习榜样。

校本课程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美术教育 校本课程 慕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02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兼容性且多元化的,它给艺术领域、医疗领域等多个领域提供更优质化的可能。“慕课”,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大平台,打破教育的区域限制性、时空性,让更多人接触到优质教育,加大了教育的覆盖面。在这个大环境之下,笔者有一个想法,即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整合的基础之上,根据各个地区、学校各自不同的情况,结合乡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使美术教育真真正正做到“因校施教”。

首先对本文中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美术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即信息技术课程与美术学科课程的综合化。从概念上讲,小学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主要工具、媒体和方法融人到美术学科教学的各个层面中,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将各种教学要素综合地加以考虑,使美术学科学习内容的组合更加合理、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慕课直译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慕课起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

1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对教学来讲,这起到了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的作用,不仅减轻课堂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虚拟平台的搭建,便于师生、人机交互式学习,这样一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使教育终身化和教育社会化成为了可能。

2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欧美、日本等一些地区的“互联网班班通”,利用信息技术以达到国民学习终身化的教育模式,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徐州现阶段大多是通过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分组讨论并发言,教师再做补充。这样的整合,增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

3 校本课程慕课化

现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教学模式非常普遍,但缺乏一个平台将这类优秀的校本课程展现出来以达到共享的目的。于是,笔者提出大胆的想法,即采取慕课的形式,按照地区成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慕课研究组”,即集合各个地区优秀美术教师、教研员、民间艺术家等,大家共同探讨,对各个学校申报的校本课程进行评选,将优秀的校本课程借助慕课形式这样的平台,展现在大家面前。

3.1 时间、空间不受限制,其开放性能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利用慕课化的校本课程学习优秀校本课程时,时间、空间都不受限,且可根据自己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不同要求,利用慕课大规模且开放性的特点在这个平台上寻找自己需要的校本课程。同理,学生在学习慕课化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慕课化的校本课程教学过程较轻松、愉快,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习知识的模式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3.2 资源丰富且人性化

这一点,也是笔者提出要建立校本课程慕课化最重要的原因。只有将慕课化的校本课程实现大规模性,资源丰富了,其优势才能彰显出来。一般校本课程不仅教材具有区域性,连教材的开放性也存在区域性,不同地区无法较好的沟通与学习,而校本课程慕课化便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且学生可以反复播放视频学习,可帮助学生较好地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这也是其人性化的一面。学生在这样一个丰富的平台里,学习到丰富多彩的课程,不仅可以增加知识量,丰富兴趣爱好,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而言,是终身受益的。

3.3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校本课程幕课化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将教师、学生、自我、家长、社会五方面评价相结合。多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可以达到良性互动循环,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且校本课程幕课化的教学评价应该更侧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不断努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上文谈到的观点以及徐州本土文化,笔者进行实地考察,并做出《徐州汉画像石――欣赏与评述》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因篇幅原因,就不再细致描述了。

4 结语

以上是笔者一些粗浅的见解,就本研究存在实际教学考察不足等情况,在今后应多深入教学实践中去,作进一步的尝试与研究。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笔者会继续这个研究,将其做精、做细,真正发挥出此类校本课程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孟臻.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现状与思考【I】.才智,2012.

【2】李洁.小学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优势初探【I】.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

校本课程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必须要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相协调,并且和信息技术的课程特点与性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共享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补充性原则以及实用性原则等。下面本文就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这一工作进行反思。

一、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施的方式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以信息技术网络平台作为依托,以此来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性发展,并推动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是信息技术老师,而实施的模式则可以按照实践、评估、计划和开发的模式进行,并采用改编、新编和选用的实施方式。

改编,就是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之上,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并针对其个性化的差异特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性拓展,加强对某一个主体的学习。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丰富教学的实际内容,并且可以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达到对现有课程的补充。在新知识层出不穷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式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并实施,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编,则是对应信息处理的每一个环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并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已有课程资源对相关的主题进行开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到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处理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利用新编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前沿的探究以及各方面的处理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在开发并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活动,并和其他学科的老师沟通交流,增强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综合性。

选用,是在计算机技术逐步发展且信息技术资源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一开发和实施的方式,需要坚持共享性原则,并将已开发的校本课程实现对外共享,并和相关的校本课程资源拥有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汲取其长处,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创新性发展。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增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施的具体步骤

在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按照具体的步骤科学实施,这样才能够发挥最佳的效果。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自主选择权利,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设计,结合日常生活当中的具体案例,构建起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校本课程,完成了72课时网络课程的容量,这一课程的实施大致分为31个阶段,下面本文就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一到第五阶段是简单的创作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学生需要熟悉网站建设的具体流程,并且掌握网站建设的具体方法,熟悉网页设计工具和《网页设计互动学习平台》的具体使用方法,并借助这一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在第六到第二十九阶段,老师则需要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并结合校本课程的要求,自主的选择相关的内容进入到对应课程的页面学习。

每一个课程都会分为三个区域,即课程导航区域、联系页面以及视频展示区域,视频展示和课程的导航能够根据需要使用相应的按钮进行隐藏或者是小时,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查看其关注到的内容。在每一个课程的界面都会有课程论坛,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心得在论坛与他人交流,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沟通交流。

在第三十到三十一阶段,学生则需要按照老师的具体要求设计网站,并且给与一定的评价,这一阶段的课时容量需要维持在四到十一之间。

三、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施反思

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挖掘并有效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并且建立起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协调和共享机制。在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和实施时,必须要注意到学段之间的合理衔接,并注重实践与反思,在反思完成之后再次进行实践,通过这种良性的循环模式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同时,要选择好恰当的网络平台,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需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并且需要选择恰当科学的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技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这样能够更好的拓展校本课程教学的空间范围和实践乏味,有效的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四、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在课程计划框架之内完成,并且要充分的挖掘出学生的兴趣,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好的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实施与反思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今后的相关工作起到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勇.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校本选修课程的建设[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10):64.

[2] 宋雪莲.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2014.

校本课程核心范文第4篇

1.开发校本课程,要重视科学性,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形成多样化的校本课程资源系统,而且要不断地进行课程资源的积累、完善和课程特色的培育。校本课程的规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制定;要选择贴近时代、社会发展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学生在实践和研究中学习。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打破年级、班级、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形成开放的校本课程实施空间。校本课程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高,要从指导思想、课程意识能力、师生参与度、师生创造性、学校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现行地理教材(必修、选修)的课程容量及内容设置比例使部分学生只形成了初步的地理思维,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校本课程的开设,要考虑如何科学引领、充实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与实践,形成个性,学出特长。

2.校本课程开设要重视趣味性。在实施校本课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开放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口、手、脑真正地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各种能力的更好发展,尤其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地理校本课程也不例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近年来微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相应软件技术的发展,更加促进了CAI与CBE的飞速发展。目前CAI与CBE已逐步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将多媒体课件全面运用于地理校本课程教学中,以渲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地理校本课程专题学习网站就是在因特网环境下,向学习者提供大量与专题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协作学习的工具,围绕特定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的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越浓,学习自觉性就越高,主动性就越强。有兴趣学生才会去钻研,学习才会有实效。

校本课程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

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以及处于生理发育的成长期,情绪方面以及心理上会出现相应波动,此时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在其中发挥其调解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解决的是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此课程的打造应与高中生的普遍心理状况相适应。下面,我们将从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始,引出开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高中生普遍的心理特点

1.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高中时期的学生,生理发育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心理发育相对落后,因此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是错位的。大多数高中生易于情绪化,遇到事情容易激动发怒,无法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正确掌控。而且高中生的心理大都十分敏感脆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些心理特点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能给予正确引导和控制,则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困扰。

2.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便是质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经历了长时间被权威压抑的小学和初中时代,进入高中时期的学生也不再安于接受外界为其设定的一切,而是习惯用反叛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成为高中生的一个标志性心理。也说明了高中生的心理发育仍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引导。

3.独立意向显著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心理认知会产生相应变化,他们会认为在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接下来的生活便要由自己掌控,由自己主宰,他们的独立人格也已经形成,而且很容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显现出其成熟的一面,要求受尊重,不受父母和老师的干涉。这种独立意向对他们行为产生着支配作用,如果不能对其独立意向中较为反叛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则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研究开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措施

1.建设主体形式――主题案例式心理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依据本学校对于学生的成长要求以及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而编纂的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有关教材。主题案例式教材便是以案例的形式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压力状况进行描述,案例有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在多维度的案例中进行反思,对于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对于自身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避免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受其干扰。

2.课程建设辅助形式――网络空间与学生心理空间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