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纪律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考试焦虑;焦虑原因;心理辅导
一、考试焦虑的界定
考试焦虑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它指的是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征的心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有些学生一到考试就出现心慌意乱、情绪紧张、记忆卡壳等现象,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尤其是一些重大考试更是如此。这种现象就是考试焦虑,指的是由考试而引起的过分紧张不安、恐惧、担忧、厌恶等情绪性心理状态。
二、针对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教育辅导
分析引起中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诸多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中小学生的考试焦虑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针对考试焦虑具体原因,可采用下列心理辅导方法克服考试焦虑。
(一)考试焦虑心理的认知娇正
对于考试焦虑,认知矫正是一种重要的辅助途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影响学生对考试的知觉和评价,使学生对考试获得一种现实合理的态度,进而对“即将面对考试”这一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教师要指导他们进行认知矫正,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点,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对考试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减轻考试焦虑。
第一,考试动机的调整。中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经常是模糊而摇摆的,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源自内心的期望,还受家长、老师、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心理辅导的任务就是要帮助高焦虑的考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能力与发展空间,理性听取来自他人的意见,清晰而确定地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第二,考试观念的认知矫正。考生对考试独特的认知是多次考试经验积累的结果,消极经验会使考生形成对考试相关事物的片面认知,如“考试前不把所有的知识点看完,我肯定考砸”,当这种错误不为其意识所察觉,往往就成为焦虑的根源。认知矫正能帮学意识到自己的偏执,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并重构理性信念,从而缓解焦虑。通过一系列自我质问与反思,考生能将引发焦虑的部分因素清除,从而降低焦虑程度;第三,自我教导训练与暗示。自我暗示是通过自己的认识、言语、思维等心理活动。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心中感到焦虑时,要会释放,找自己的朋友、亲人倾诉,或者大哭一场也未尝不可。要会转移,听音乐、参加些劳动、去大自然散步等等,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以遣散心中的不快。久而久之就能逐渐形成自信、乐观的性格。
(二)考试焦虑的行为矫正
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心理的行为矫正包括学生自我放松练习和系统脱敏、帮助学生切实搞好应考复习和考前辅导等几个方面。南非心理学家沃尔浦早期研究发现人在肌肉放松条件下的情绪状态与焦虑状态是互相对抗的,二者不能相容。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抑制另一种状态,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交互原理”。依据这一原理就可以通过诱发肌肉放松达到对紧张焦虑反应的抑制。放松练习和系统脱敏都是以这一原理为治疗依据。放松训练对克服考试焦虑有一定的疗效,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放松。放松训练是一套使人身体肌肉放松的练习。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扩及全身。这是一种既科学又适合个体掌握学习的方法,它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即使个别要领、动作不很准确也不影响放松的效果。它的放松顺序是:手臂――头――躯干――腿。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着考生目前的准备状态,这种专门的放松训练非常有效。
其二,自我系统脱敏。系统脱敏综合了好几种独立的方法,如放松、身体意识、思考与想象等。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景,并通过心理放松的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的目的。采用系统脱敏法对考试焦虑者进行行为矫正应包括三个步骤:建立考试焦虑等级层次,进行放松训和要求考试焦虑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首先,要帮助学生搞好考前复习,加强学生的考前指导。许多中小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就是考前复习不充分,知识准备不足。对应试科目的学习没有一定的把握,惟恐不会以致产生考试焦虑心理。因此,教师要教导他们平时要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按各科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要凭侥幸心理靠压题取胜;其次,要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考前学习计划,注意劳逸结合;再次,要加强对学生的考前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应试技能,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物品上的准备,对防治考试焦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克服考试焦虑,使学生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考试的成功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考前集体和个别心理辅导
中小学应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有关心理专家为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或做讲座,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另外,学校应开展一些心理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解除焦虑的方法,降低或消除焦虑。最后,学校要给学生“松绑”,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推广“愉快教育”,寓教于乐,这是预防和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另外,通过个别辅导,可以帮助考生正确对待考试,正视自我,培养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潘根春.初中生考试焦虑心理的调查与思考.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8-82.
[2] 秦安兰.中学生考试焦虑内在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04,(4):105-107.
[3] 王少华.关于初中生考试焦虑情况的调查研究[J].教书育人,2001,(19).
[4] 汪小琴.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成因分析及其辅导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22):55-58.
[5] 杨小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国防教育出版社,2012.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生 焦虑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34
情感教育的渗透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也对情感教育的渗透提出了许多要求,而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焦虑,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实英语课堂中学生的焦虑表现多样,如:害怕考试、不愿交流、负评价担忧等现象都严重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态。因此,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展开分析,有助于教师有效把握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学习。
一、学生的考试焦虑
我们曾对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进行访谈从中得知,大约有70%以上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到大的考试升学背景的影响。国家对人才选拔的高考制度深深影响着小学升初中阶段的入学,尤其是追逐名牌大学效应的地方教育评价体制,更催生了地区性的“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到“重点高中”的“利益链”的形成,于是这些“重点学校”的入学门槛很高,没有优异的成绩是很难进入的。所以他们从小学就开始经历了一系列的考试,尤其是将来面临高考,英语学科的难度和所占分值的比重都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焦虑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是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期望的影响。现在社会就业竞争激烈,一些就业单位应聘时对学历的要求非常高,而这些学历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考试选拔才能获得,所以不得不让学生重视考试。也正是如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加大,并渴望得到孩子优异的考试成绩的回报,而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给自己带来良好的声誉,更加重视学生的考试,学生倍感紧张,焦虑感自然上升。
三是受到过高的考试频度影响。学校除了规定的期中期末两次大考以外,还有诸如月考、周周练、校际联考、竞赛性质的选拔考等。这些频繁的考试无时无刻不冲击着学生,特别是经历过考试失败的学生更为紧张,而试题难度大、偏离常规学习内容的考试更让学生的焦虑上升,影响他们考试的表现。
二、学生对负面评价的焦虑
有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信心,自我评价较低,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担心受到负面的评价。但他们又爱面子怕丢脸,特别希望自己在同伴和老师面前表现自我优势的一面,于是在竞争中产生焦虑。
尽管现代教学评价理念要求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多样、多元化,但是,一方面由于受到功利性教学的影响,短期内要求出成绩的思想还是现实教学的主流,许多教师奉承“不问黑猫白猫,能逮着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观,指责、批评、抱怨等负面教学评价行为便难免出现,引发学生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英语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常常被边缘化,尽管有主动表现自我的愿望,但自我愿望长期因被边缘化而破灭,焦虑在所难免。
三、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焦虑
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焦虑主要表现于害怕在老师或同伴面前用英语去交流,由于英语是一门有别于国语文化的语言学科,学生本身就缺少跨文化的语言背景,生怕自己理解不到位而表现不当被教师指责和同学的笑话,于是这一部分学生一般只在英语课堂上埋头做笔记,有意回避老师的目光,课堂上不敢发言。小组讨论时,不愿意与人交流,尽量不主动挑起话题,或是保持沉默,害怕在同学或老师面前用英语表达自己。
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的初中学生是活泼外向的00后,受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从小接触英语机会较多,在进入初中之前,许多教师也进入了英语口语化教学,生活中许多原版读物、电影、电视新闻的普及也为他们接触英语口语提供了条件。因此,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发言、表演、讨论活动等,用英语表达自我,向同学、老师表现自己的才能,以期待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鼓励与表扬。
【关键词】中职生; 外语学习焦虑; 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63-01
一、文献综述 外语学习焦虑就是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因为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或得不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的一种不安、担心和紧张情绪。①国内外的研究人员为了验证外语学习焦虑对学习的影响,作了许多大量的量化研究。对于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成绩的关系,不同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结果。本文立足于中职生,进行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目的 验证中职生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了解外语学习焦虑是如何对外语学习成绩造成影响的。
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潍坊市经济学校三年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40份,收回136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获取有效样本129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2.1%
3.研究工具
1)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即FLCAS)。该量表是Horwitz等人于1986年编制。共包括33个题项。采用Likert 5 点量表的形式;(1) 完全不同意;(2)基本不同意;(3) 不同意也不反对;(4)基本同意;(5)完全同意。根据对各项目的回答分别记分1分、2分、3分、4分和5分。Horwitz 在1991年经过研究,证明此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内部一致性。②
2)山东省中职升高职2011年5月统一试题考试成绩。
4.研究过程
以班为单位进行施测。要求研究对象仔细阅读问卷前面的指导语。然后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此问卷。需用时间大约20分钟。
5.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将129名同学的成绩和外语课堂焦虑分数录入spss11.5 ,进行分析和研究。
6.研究结果和分析
将129名的外语学习焦虑分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1-1所示:最高分为165.00分,最低分为55.00分,平均分是100.3023 分,标准差为22.776631分。
样本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分标准差焦虑12955.00165.00100.302322.77663表1-1129名被试焦虑总分描述统计
将129名学生的外语焦虑总分与成绩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图1-2所示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表1-2焦虑与成绩相关分析
从图看出,r=-.306,p﹤0.01(双尾检验)。证明外语学习成绩与外语学习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国内外的大多数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为了探讨不同程度的焦虑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本研究根据外语焦虑总分划分为低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高度焦虑三个不同群体。这三个不同群体的划分为:低度焦虑群的焦虑总分小于100.3023-22.77663分,即小于78分;高度焦虑群的总分大于100.3023+22.77663分,即大于123分;介于二者之间即大于等于78分且小于等于123分的为中度焦虑群。将三个不同群体的焦虑指数与成绩作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3所示:
表1-3不同程度焦虑与成绩相关分析
由此看出,低度焦虑群的焦虑指数和其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50 ;中度、高度焦虑群与其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是-.294和-.542。证明其焦虑程度越高,对成绩的负面影响越大。
但是,低度焦虑群的焦虑指数和学习成绩的相关系数不是负数。这说明并非所有程度的焦虑都对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③。对于像学习语言这样的复杂任务来说,学习者的情感相对积极时,语言输入也相对容易些;只有当学习者拥有很消极的情感时,语言输入就会受到阻碍,而只有很少一部分通过了。④。
为了了解是哪些方面导致了中职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本研究进行了如下分析。
先得出129名学生成绩:最高分为92.00分,最低分为14.00分,平均分为65.8217分,标准差为14.55241分。根据此成绩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群体。成绩大于65.8217+14.55241,即80分为高分组。成绩低于及格线,即60分的为低分组。这样,高分群为21人,占16.3%, 低分群为17人,占13.2%.将高分组与低分组与外语学习焦虑四因素进行T检验,如表1-4所示:
平均分 低分群高分群Sig P因素18.0010.36.184.002因素231.8139.05.873.003因素324.0530.93.272.001因素421.1028.74.830.000表1-4高低分与焦虑四因素
从表格中看出,P值均小于.01,说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四个因素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因素四上,p值小于.001,也就是说低分组在一般焦虑上与高分组存在很大差异。
7小结
本研究表明,1)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学习效果承负相关关系,总体来讲,焦虑程度越高,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越大,但低焦虑不对学习产生负影响;2)高低分群学生在外语学习焦虑四因素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在“课堂发言”“自信心不足”“对待英语课的态度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的负评价上”“与外族人交往上”存在差异性。
参考文献
[1]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6):122-126.
[2] Horwitz , E. K. &D. J . Young , Language Anxiety : Fro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s [M] . Engle2 wood Cliffs ,NJ . Prentice Hall , 1991.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说过,语言是受规律支配的符号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绝不是单纯模仿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活用的过程。因此,强调要通过学习和掌握语法规律来学习语言。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认知教法”,首次把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教学,重视人的思维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对当代心理学影响最大的“三大势力”:华生的行为主义、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派在当代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多以下四种心理学原理为理论依据:联想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与兴趣、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教学的质量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既然掌握心理学规律对于语言教学有诸多好处,那么都有哪些规律值得我们借鉴呢?
首先,记忆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记忆又是很复杂的心理过程。语言记忆就是在大脑皮层上声音和文字符号预期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暂时联系的形成和巩固,这就是联想心理学中的动觉记忆,即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使大脑两半球同时发挥作用,这种多种刺激的识记比单
一的视觉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可从听说入手,设计某种特定场合,让学生在情境中学。通过比较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掌握。在课文教学过程中不应孤立地进行词的教学,而应努力把词、句子与语篇结合起来。归纳要简明扼要,比较要切中要害,注意形象性、系统性、代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讲词时要善于联想,把词讲得妙趣横生,以便学生能轻松地记住所学的词汇。让学生在新旧联系中记忆,在归纳比较中记忆。我们还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联想来加强记忆。通过对同类词汇进行有机的联系,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而知十的效果。用趣味联想法教词,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联想越多,记忆越牢。在教词时,把音、形、义同时教给学生,让学生对一个词有全面的了解,便于记忆。
其次,有意记忆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教生词时,适当地教给学生一点构词法的知识,以便加深理解,促进记忆。所以学习语言要有意识地学,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交际情景中操练外语,深化感知印象,以新奇的方式呈现新知识。应该想办法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和记忆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活跃的气氛下长久地保持兴趣,就要靠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实用感、新鲜感。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得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学生具有感性大于理性,情绪波动大,耐心不足,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富有情趣的教学期望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不断调整和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是因材施教的正确方向,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实践前景。儿童可塑性强,不害羞,性格外向,模仿力强,爱说好学,教师要利用这些特点,抓住有利时机,通过直观手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好奇是人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中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焦虑是普遍现象,适度焦虑有助于体育学习。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学习中的焦虑、基本反应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影响,以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技术并采取响应的教学措施,有意识地控制学生的焦虑程度,这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高中生体育学习中焦虑的不良影响
焦虑参与学习与经验的积累过程,帮助我们提高预见危险的能力,调适不良情绪,调整适应,适当的焦虑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起着保护的作用,过度焦虑或莫名的焦虑则会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变化。因此应及时消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过度焦虑。
三、高中生体育学习中过度焦虑的表现形式
1.情绪紧张,难以自控
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内心极不稳定,呼吸急促、心率加速。面对这种情绪变化,学生无法稳定心情,以致体育学习时心慌意乱,不能正常练习。
2.缺乏自信,自卑胆怯
一些学生往往事事持怀疑态度,怀疑自己的练习程度和老师指导的全面性及针对性,对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缺乏自信,自卑胆怯,在练习时犹豫不决,严重影响其体育学习情绪。
3.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出现不良学习情绪,陷入杂乱的认识与烦躁的沉思,思维消极,感觉不受控制,思维指向不定,注意力分散,自我功能不佳,同时会出现过度警觉,总担心练习达不到预期结果,从而影响运动操作,有时会出现肌肉僵硬、肌体活动不便以及运动协调能力下降,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四、高中生体育学习中过度焦虑的原因分析
1.自我效能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自我效能程度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即自我有效性越高,焦虑水平也随之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是否适应体育学习任务的要求也影响着焦虑是否发生,如果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就可能很少产生焦虑反应;反之,如果学生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焦虑反应就可能发生。
2.社会性评价
一些学生在学习内容难度增加或要求提高时会担心不能完成动作而受到老师以及同学的批评、讥讽、冷落等社会性评价,从而产生焦虑反应,如不能及时消除,可导致恶性循环。
3.担心受伤
部分学生因担心学习过程中受伤而导致高程度的焦虑反应,特别是受过运动创伤的学生更有恐慌经验,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多变,易紧张,高焦虑,自我调节控制心理状态的能力较低。
4.注重结果
一些学生过分关注自己,学习没有兴趣,不能充分有效注意对学习任务的主要刺激,更关注动作练习的结果,惧怕失败,有时会放大学习中的困难,利用各种理由回避体育学习,这种挫折感和失败感是焦虑产生的促发剂。
5.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特征也会影响焦虑的发生,一般特质焦虑高的比特质焦虑低的学生对应激刺激反应更频繁,更容易在大范围内对危险和恐惧作出反应,也较容易由于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引起的害怕自我评定而增加焦虑的程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有助于控制学生焦虑的发生,以便于形式掌握技术动作。
6.人际关系
体育学习中,学生的焦虑还常因学生的人际关系影响而产生,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同学关系是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引起怀疑、羞耻和内疚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焦虑。
五、对策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学习焦虑产生于自尊的受挫,对学生自尊心较为有效的保护办法是提高其自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是指他们对于能够掌握所学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信念或确信程度。
(1)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调动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适度运用表扬和鼓励等手段,加强练习。
(2)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极其技能水平等特点,合理选择或搭配动作难度小、学生兴趣高的教材,做到因材施教。对于高焦虑的学生要给予具体指导,尽量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运动才能的机会,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其体育学习的信心。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帮助学生将体育学习的心理倾向有活动本身,即把动作掌握得更规范些,而不倾向于结果,以便使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力并体验成就感,为树立信心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任何程度的焦虑都会影响学生情绪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带有被迫性的体育学习动机,并非学生的意愿。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与动作产生好奇心、产生兴趣,学习动机才带有主动性。体育学习中教师应明确目的,以志其趣;创设情境,以诱其趣;巧妙设问,以引其趣;及时评价,以稳其趣;教法灵活,以增其趣;开展竞赛,以激其趣;课内外结合,以固其趣。诱导学生在从习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养成好学、乐学、爱学的习惯。
3.谈话沟通,帮助学生减轻压力
教师必须利用体育课的开放性、感情交流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深入到学生体育学习的环境中去,多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有利因素和掌握动作的潜力所在,以改善心情,调节焦虑水平。
4.从心理控制入手,对症下药,进行心理调整
控制学生体育学习焦虑,还应从心理控制入手,在找出引起学生高焦虑的主要因素或直接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一些心理调整的技能使之降低焦虑水平:(1)身体焦虑调控法――放松训练、沉思、生物反馈等;(2)表象训练;(3)行为矫正法――涌现法、系统脱敏法等;(4)认知调整法――理性(情绪法、应付技能、思维终止法)以及认知(情绪应激控制训练、催眠)。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颜军.《体育心理论稿》[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