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金收支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企业“收支两条线”的特点
由于企业与政府的价值取向不同,“收支两条线”在这两个领域实施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企业作为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营利组织,实施“收支两条线”主要出于两个目的:(l)对企业范围内的现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以实施收支两条线为切入点;构建企业添财务管理体系动内部控制系统,通过高效的价值化管理来提高企业效益。而政府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着眼点不仅在于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及时、足额的回笼,更重要的在于能有效消除滋生腐败的温床,为加强廉政建设服务。
由于企业与政府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目的不同,企业“收支两条线”与政府财政“政支两条线”相比,存在以下特点:
1.企业实施收支两条线,要在考虑投入产出比、实现利润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各单位的收入与支出。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2.企业“收支两条线”管理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在收入环节除了对已到帐的现金进行管理,还要对企业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在支出环节则要与企业的支出体系相关,要“量力而行”,合理控制企业的费用支出;收支又
都要与企业的资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相结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收支相对比较固定和简单,两条线管理的“发散性”较弱。
3.由于企业“收支两条线”“发散性”较强,加之现金流量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有可能以“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为平台和切入点构建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而行政事业单位,只要“收支两条线”相关工作实施到位,就可以有效地达到严肃财经纪律和规范财政秩序的目的。
二、“收去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
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多个独立的现卖收支部门或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企业构建“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明确划分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的流动,严禁现金坐支;(2)确保收入的资金能够及时、安全、足额地回笼,并能实行有效的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3)围绕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根据预算合理安排支出,并保持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需的最佳现金余额。(4)建立“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在上述原则指导下,企业“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从规范资金的流向、流量和流程三个方面入手:
1.资金的流向方面:企业“收支两条线”要求各部门或分支机构在内部银行或当地银行设立两个帐户(收入户和支出户),并规定所有收入的现金都必须进入收入户(外地分支机构的收入户资金还必须及时、足额地回笼到总部),收入户资金由企业资金管理部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而所有的货币性支出都必须从支出户里支付,支出户里的资金只能根据一定的程序由收入户划拨而来,严禁现金坐支。
2.资金的流量方面:在收入环节上要确保所有收入的资金都进入收入户,不允许有私设的帐外小金库。另外,还要加快资金的结算速度,尽量压缩资金在结算环节的沉淀量;在调度环节上通过动态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资金的精确调度;在支出环节上、根据“以收定支”和“最低限额资金占用”的原则从收入户按照支出预算安排将资金定期划拨到支出产,支出户平均资金占用额应压缩到最低限度。有效的资金流量管理将有助于确保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地回笼,各项费用支出受到合理的控制和内部资金的有效调剂。
3.资金的流程方面:资金流程是指与资金流动有关的程序和规定。它是收支两条线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关于帐户管理、货币资金安全性等规定;(2)收入资金管理与控制;(3)支出资金管理与控制;(4)资金内部结算与信贷管理与控制;(5)收支两条线的组织保障等。
需要说明的是,收支两条线是一种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模式,它与企业的性质、发展战略、管理文化和组织架构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在构建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以管理有效性为
导向。比如、把资金从收入户向支出户划拨就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总公司统一划拨,便于集中控制;二是经营单位就地划拨,便于灵活控制;三是经营单位的上一级单位划拨、便于平衡控制。选择哪一种划拨方式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银行帐户的管理、在实行收支两条线过程中,应对现金收支部门或分支机构银行帐户的开设、使用和清理实行严格的集中管理。单位应就收入户和支出户的使用同银行签定协议,利用银行资源来维持收支两条线管理。设有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的单位。下属单位可不在银行开户而在内部银行或财务结算中心开户。
2.强调结算纪律。严禁现金坐支。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中,不仅收入的现金不得直接用于开支,银行收入户的资金也不能直接用于开支,所有支出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支出户。为了杜绝现金坐支。企业还应采取措施进一步强调结算纪律,如当回收入的现金应及时缴存收入户,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必须通过银行支付,以及不难白条抵库等。
3.以现金流转为核心来进行财务管理这一观点正在被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同。只有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支出的受控,才能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预算管理中,各项预算项目应以现金流为控制源头。因此,企业应有意识地围绕现金流转这一核心,借助于收支两条线这一平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构建适合于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
应收账款实质是我们为了扩大销售而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与银行贷款有着相似的地方,都是为客户提供的一种信用,不同的是银行信用以担保、抵押、客户信誉为基础,应收账款以商品或劳务的交易为基础。赊销与收款构成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当赊销出去的商品通过收款最终变成企业的货币资金时,才真正称得上销售活动的完成。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借鉴银行的信贷政策,制订一个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以降低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应收账款回收制度中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目前社会各界谈论较多的话题。什么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保证各部门经济活动协调有效的运转而形成的内部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系统。那么如何抓好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这要从销售与收款的业务流程说起,销售与收款的业务流程包括向顾客接受订货单、核准赊销、发运商品、开列销货发票、记录收益和应收款,以及记载现金收入等程序和方法。此项内部控制,应坚持审批与执行分管原则,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接受客户订单的人,不能同时负责核准付款条件和客户信用调查工作;填制销货通知的人,不能同时负责发出商品工作;开具发票的人,不能同时负责发票的审核工作;办理各项业务的人,不能同时负责该项业务的审核批准工作;记录应收账款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货款的收取和退款工作;会计人员不能同时负责销售业务各环节的工作。此项组织规划控制与订单、价格、发票、收款、售后服务、内部审计等控制一起组成一个销售与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一个有效运行的销售与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不同岗位的牵制与协调及时传送、反馈销售与收款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是防范、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的前提。
二、客户资信的调查与评价,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通常取决于以下五个方面,即人们常说的5C:信用品质(Character)、偿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经济状况(Conditions)。根据这五个方面设计一组具有代表性,能够说明客户信用品质、付款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如赊购付款履约情况、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等等,作为信用风险评级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其相应的风险权数,然后对客户资信展开调查,计算各客户累计风险系数,按照客户累计风险系数进行排队,给客户打分,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对客户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这样可以及时获取有关外界环境变化的信用,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记录,改变自己的销售策略;同时还可以审查旧的信用标准是否需要调整。对长期往来的客户,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客户资料。
三、销售合同的签定、信用条件的制定。对赊销的客户一定要签定销售合同,销售合同里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给客户什么样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包括信用期限、信用额度和现金折扣。宽松的信用条件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反之,偏紧的信用条件会减少应收账款的资产占有率。应收账款的余额大,则风险大;余额小,则风险小。当我们决定给客户赊销时,给予客户什么样的信用条件呢?我认为应当以客户为我们所创造的边际收益作为主要标准。边际收益是赊销额扣除变动成本和信用成本后的余额。综合客户的年购货额、信用等级,比较不同信用条件下客户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和企业为客户付出信用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收账费用,选择给企业带来收益最大、坏账风险最小的方案,最大限度地防止客户拖欠账款。制定信用条件时,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的资金运转能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加以考虑。
四、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于已发生的应收账款,我们还应当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日常管理的工作需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完成。
1.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市场供求关系瞬息万变,客户以赊销方式购入商品后,客户所赊购的商品能否顺利地实现销售与变现,履行赊购企业的信用条件,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市场供求状况;客户的信用品质;客户的现金持有量与调剂程度。但不管何种原因,每一笔赊销业务发生后,为了按期收回应收账款,顺利地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转换过程,防止应收账款遭受拖欠甚至发生坏账损失,都需要对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
2.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企业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不一,有的尚未超过信用期,有的已经逾期。一般来讲,逾期时间越长,越容易形成坏账。所以财务部门应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向业务部门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数据及比率,催促业务部门收回逾期的账款。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都应把逾期的应收账款作为工作的重点,分析逾期的原因:客户的信用品质发生变化了吗?还是因为市场变化,客户赊销商品造成库存积压?客户的财务资金状况因什么原因恶化?等等。考虑每一笔逾期账款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收账方法。
3.实行滚动收款。根据每一笔应收账款发生时间的先后滚动收款,可以及时了解客户赊购商品的销售动态,及时了解客户的财务资金状况,及时处理有关业务事宜,还可以减少对账的工作量。
4.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无论一个企业的货款回收政策制定得多么完善,落实得多么彻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坏账损失仍然是无法避免的,有的是因为债务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有的是因为债务人破产,有的是因为债务人突然死亡,有的是因为债务人涉及诉讼案件,有的是因为新实施的法律法规对债务人不利,有的是因为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商品供过于求等等原因而导致债务人财务状况暂时或长期的恶化。这些都会导致该项应收账款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因此,按照财务谨慎性原则要求,应根据账龄逾期的程度或应收账款的总额合理地估计坏账的风险,并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当发生坏账时,用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抵补坏账损失。
关键词: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通信企业
收支两条线本是政府为了加强财政管理和整顿财政秩序对财政资金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当前,许多大型集团企业也纷纷采用“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通信企业也不例外。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企业范围内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减少资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构建“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几个基本原则:其一是明确划分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的流动,严禁现金坐支;其二是确保收入的资金能够及时、安全、足额地回笼,并能实行有效的集中管理,减少现金持有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其三是围绕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制定合理的预算安排,保持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需的最佳现金余额。根据以上原则,通信企业“收支两条线”要求实行收、支分户管理,在当地银行分别设立收入账户及支出账户,相互之间不得进行资金调拨。收入账户包括收入归集账户及一般收入账户:收入归集账户用于对外收款,定期对内归集收入及向上级公司上缴资金;一般收入账户用于对外收款及定期对收入归集账户划拨资金。支出账户包括运营性支出账户、资本性支出账户及其他必须设立的支出专户。省通信公司对各市分公司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收入资金全额上缴,支出资金按预算核拨。市分公司对下属县分公司实行报账制管理。
为确保资金运转的有序、高效,省通信公司拟最终实现“自动型零余额”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即收入账户资金自动清零上划,支出账户资金实行“限额控制、日间透支、日终清算、零余额”管理。由省公司统一与银行签定零余额帐户协定,对每个分公司规定支出限额。每天分公司起始余额为零,可在支出限额的基础上要求银行支付,银行办理支付后,分公司银行帐户为负数,银行对每天的支出总额进行合计,每天与省公司进行核销,省公司拨付相应的资金到开户银行指定帐户,分公司银行帐户保持零余额。而且各个银行对于当天清算的资金不按贷款处理,省公司不够资金进行清算时银行才计贷款利息。实行零余额帐户管理可以实现两个目的:最大限度地将资金保留在省公司帐户上,可保障省公司有最大量的资金沉淀,实现资金的良性周转。“自动型零余额”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规定:1、收入归集专户设置:省、地市及县三级公司分别开设收入归集专户,各级分公司可以选择在中、农、工、建中的一家或多家开设收入归集专户,但一级公司在一家银行仅限开设一个收入归集专户。如下一级公司在中、农、工、建开立了收入归集专户,上级公司须在同行开立收入归集专户。2、出透支专户设置:省公司经营性支出透支户已在某行开立,相应地,为实现资金透支功能,各市公司经营性支出透支户必须在同行开立,支出透支账户必须专户使用,严禁串用。县分公司原则上仅限保留一个支出账户,不设透支功能,由地市公司直接拨款。收入账户资金的归集要求各级公司的中、农、工、建所有收入账户的资金均在每个工作日自动定时归集至本级公司的同行收入归集专户,再自动归集至上一级公司的同行收入归集专户;其他银行的收入账户根据资金的存量和划拨资金的成本等因素考虑划拨频次,原则上其他收入户最少一周向本级公司收入归集账户划拨一次收入。支出账户资金的透支管理要求省公司定期核定下级公司的支出账户透支限额,各支出透支专户只支不收,日间零余额透支,日终逐级自动清算。
通信企业在落实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关键词】 转换机制; 规范经营; 财务管理
随着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网公司步伐的加快,对电力企业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标准,对保证经济安全、依法依规经营、提高企业效益、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加强和规范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做好农电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保定市共有22个县(市)级供电企业,供电区域内,供电人口1 100万。2007年售电量102亿KWH,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52 034万元。区域内拥有110KV变化站64座,35KV变电站211座;总容量629万KVA,110KV线路125条,35KV线路307条,10kV线路及以下线路1 530条,线路总长33 731kM。企业人数10 969人。为了搞好保定区域内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发展迅速,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在电网经营企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三期农网改造工程的竣工,农电可使用资产规模迅速扩大,资产整体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供电可靠性得到极大提高,这对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和适应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的首要问题。现在大多数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产权关系没有理顺,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
大多企业面临资产清理与界定、理顺产权关系、调整分配结构、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诸多问题。趸售县供电企业经历了业务指导、代管和全面代管三个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其产权关系尚未理顺,它们还属于地方国有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各县(市)完税,有的还需要上交一部分利润。随着省电力公司对趸售县级供电企业代管力度的步步加大,由产权不统一带来的弊端更多的显现,突出表现在企业自我发展能力不够和区域内企业协调不力。
(二)区域内企业发展不平衡
保定市区域内的22个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规模大的企业售电量达到8个亿以上,小的企业才2个亿多一点,售电量的差别直接影响了企业发展水平和电网建设能力。在地势上保定属于平原和山区交界地带,东部和北部平原及旅游发达地区发展较快,售电收入增长稳定,南部及西部山区发展较慢。在人员结构上素质较高的单位发展快一些,人员较多,工资负担比较重的企业发展慢一些。相对于以上客观情况来讲,其资金量的大小也是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县公司之间资金资源的不平衡,不但影响了资金效益,也影响了经营效果。有的县公司资金存量比较大,但投资渠道单一,大量资金闲置,有的县公司资金周转不灵,如果贷款不能及时到位,将影响公司购电费支付。
(三)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缺乏完整的财务内控体系
许多单位内控机制不健全,没有足够的监督和控制手段,职责不清,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根据我们对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与评价,各县之间管理水平也不太一致,好一点儿的县,制度相对完整一些,控制过程也比较到位;差一点的县,内控制度相对少一些,效果就稍差。测试结果显示,从内控制度的完整性上讲,企业决策结果与执行和在建工程、存货方面的制度普遍不够完整;从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上讲,对过程的记录不够严谨。
(四)财务基础工作薄弱
首先,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政策不够统一,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趸售县级供电企业核算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由于交流和沟通有限,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还不完全一致。如坏账准备的提取,有的县按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提取,有的县按税法的相关规定提取,有的县按自身的需要提取,有的县干脆不提。其次,管理型财务理念还没有形成,财务管理目的不是核算,而是通过财务管理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趸售县级供电企业需要在财务管理上下功夫。再次,常规性的财务管理问题依然存在,如影响企业损益的问题,影响资产质量的问题,影响资金安全的问题等。
(五)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会人员基础较差,缺乏专业性的培训,业务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电网发展的需要。因此,财会队伍亟待加强。
二、解决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顺产权关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由于电网企业自身的特点,趸售县级供电企业作为农村电力销售的重要一环,是整个电网的一部分,尤其是农网改造工程竣工后,省、市、县三级供电企业的资产已形成大量的交叉,甚至出现了仅能从账面划分省、县供电企业资产,实物资产无法划分的局面。从资产价值看,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已大于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账面资产,所以,趸售应进一步规范为直管,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应改制为省电力公司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确立省(市)电力公司与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产权关系和资本纽带关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省电力公司可采用委派制方式,加强对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和监督。
(二)建立区域内资金市场是现阶段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盈余与短缺都会影响企业经营的效率。保定区域内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资金资源苦乐不均,资金富裕的单位有几千万的资金沉淀,资金缺乏的单位在贷款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会出现支付困难。在目前国家货币政策从紧的大环境下,资金成本持续走高,建立区域货币资金市场,调剂资金溢缺十分必要。一方面,资金短缺单位可以获得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减轻外债压力;另一方面,资金富裕单位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更重要的是,盘活资金可以提高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整体资金运营能力。
(三)建立统一的财务内控体系,规范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行为
制度是行为的保证,是对行动的约束和衡量行动的标准。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严谨的、统一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确立财务管理标准。省公司针对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三统一”(即统一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并制定了趸售县供电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要使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认识到建立财务内控机制是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的关键,将财务会计制度落到实处。同时,还要以《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结合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细化财务会计制度,使其成为完整的内控体系,更具约束性和操作性。内控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的行为和秩序,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
(四)统一会计政策,增加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各趸售县级供电企业会计政策不统一,就缺乏统一的会计语言,严重影响了趸售县级供电企之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企业经营成果不实,难以满足电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计量基础(抄表时间),使得售电量、供电量和线损率之间更容易比较。统一会计计价原则,使得存货等资产价值具有可比性。统一资产质量政策,使得资产真实性水平保持一致。统一会计估计政策,使得资产价值和负债水平更接近于现实。统一会计重要性水平,防止出现同一事项不同的会计处理结果。统一会计报表格式,使得会计信息更加清晰、明了。只有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为加强财务管理打下基础。
此外,还应大力推进财务电算化工作。目前,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电算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水平参差不齐,全面实施农电财务电算化,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也是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提高会计基础水平,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准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实现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电网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是电力比国民经济超前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更新理财观念,提高资金盈利能力。电网企业的收益相对固定,影响了资金效率的发挥,应该更新管理观念,重视资金效益,通过资金融通,提高资金盈利能力。其次是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建设资产优良的现代公司。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资产总量普遍较大,但资产收益率不一定很高,应该加强资产质量管理,提高资产效率。再次是加强资本运营,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电网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或一定规模,必然通过资本运作提高竞争力。有的趸售县级供电企业已经开始探讨资本运作,如购买土地使用权以保值或扩大规模,投资新领域开展多业经营等,但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应该提高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整体资本运作,从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强财会队伍素质建设
做好趸售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电企业财会队伍。应该按照电网“十一五”期间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选拨和配备德才兼备的专业人员充实财会队伍,加快现有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和更新,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力量。尽快建设成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结构合理”的农电财务队伍,为农电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七)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依法依规经营
为了确保会计核算办法和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依法依规经营,应强化对趸售县级供电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将企业内部稽核、审计检查及效能监察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起对趸售县级供电企业依法依规经营的监督保证体系。
【关键词】大额现金 收支监测 问题
一、当前大额现金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现金支出管理而轻现金来源监测
目前的大额现金监测主要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但由于《办法》没有规定金融机构对客户缴存现金的来源必须进行严格审查,忽视对现金缴存业务的监测,影响了金融机构对本辖区大额现金的收入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容易让“黑钱”顺畅地进入金融体系。例如:在破获的“山西晋城孙某、李某受贿洗钱案”中,犯罪分子就是将受贿来的2115.85万元分散存到357个定期(活期、国债)存单账户上,而银行方面在未破案之前,对其现金来源一无所知。
(二)现金监测主体的职能不断弱化
商业银行作为现金流通的主枢纽,承担着现金监测报告职能,但由于经营体制的转变,使商业银行的现金监测职能无法落实。一方面,商业银行是以经营业绩和经营利润为第一目标,如果不能提供令企业“满意”的现金收支服务,企业势必以转移开户要挟银行,这就造成银行主观上不愿意对客户的大额现金收支进行严格审查监测,更有一些银行机构还以提供现金存取方便为条件来吸引客户;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与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银行也难以把握其填写内容是否属实,例如:客户在存取大额现金时填写的“支付工资、备用金、招(投)标款、还款、设备款”等内容是否真实,银行方面是无法掌握的。由于金融机构监测职能的弱化,无法从监测中捕获犯罪分子的洗钱信息。例如:在重庆晏大彬洗钱案中,警方从其住所就清点出现金939万元,而这些赃款来源就是通过大额现金所获取的。
(三)个人账户的大额现金收支难以监测
目前,由于银行对单位现金收支管理较为严格,采取了超额收费和分级审批的方式来控制单位支取现金,而对个人的现金收支管理却较为宽松。由于个人储蓄账户的功能基本接近对公账户,并且其存取大额现金几乎不受限制(只要求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和提前电话预约),加上通过自助设备(如存取款一体机等)能够24小时存取现金,且不用审查现金来源和用途,从而吸引大量单位客户通过使用个人账户收支现金,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个人账户频繁资金划转,通过不同地区的众多个人账户实施洗钱活动。由于个人的大额现金收支复杂且隐蔽,难以监控。犯罪分子就利用个人账户进行洗钱活动。前面所说的“山西晋城孙某、李某受贿洗钱案”中,犯罪分子就是将受贿来的2115.85万元分散到357户的个人账户上。
二、完善大额现金收支监测的建议
(一)对大额现金收支实行全方位监测
一是要改变我国目前现金管理片面强调现金支取而忽视现金缴存的做法,逐步过渡到现金存取并重的管理方式,规定在所有现金存(取)款凭条上必须注明现金来源(用途),当储户或企业存入大额的现金时,要求其须提供大额现金的合法来源证明,使得犯罪分子利用现金首次进入金融体系时便能察觉出来;二是完善对个人账户的现金收支管理,利用行政和立法手段对大额现金携带采取限制措施,有利于控制开户单位和个人对大额现金的提取,也有利于遏制由于大额现金交易所引起的支付用途失真。
(二)明确大额现金交易监测主体的职责
商业银行作为现金周转的重要枢纽,掌握客户的大量信息资料。因此,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预防洗钱中的作用,督促商业银行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反洗钱与现金业务发展的关系,要加强银行从业人员在现金管理中的职业准则和法律责任,规定银行从业人员知道或怀疑现金交易与犯罪得益有关时,必须在合理范围内尽快将相关事宜向有关人员披露,规定披露所知悉或怀疑的现金交易是一项法定责任,确保从业人员在业务操作中承担起相应责任,履行“认识你的客户”的原则,落实好大额现金存取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制度,保证及时发现可疑交易线索。
(三)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
一是按照国际惯例,对超过一定限额(如5万元)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按一定比例(如千分之一)收取手续费,通过对大额现金存取的双向收费控制,降低客户现金的使用率,不仅能增加现金洗钱成本,同时也便于现金监控。对不顾成本的大额现金存取,应及时向反洗钱主管部门报告;二是通过大额现金管理监测软件,实时监控本辖区、本系统大额现金支付情况,随时获取商业银行的现金收支活动数据并能够全面汇总查询和分析,通过完善对大额提现审批、记录和备案制度,及时分析研究现金流通状况、特点、趋势,形成以月度报表制、季度报告制、定期检查制、违规通报制、旺季监测制等5项制度为体系的大额现金支付监管机制,防范洗钱犯罪活动产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