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教育技巧

幼儿教育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育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教育技巧

幼儿教育技巧范文第1篇

一、有趣味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儿化趣化的东西。在儿童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具灵性,像花儿会笑,鸟儿会哭,布娃娃会跟他们说悄悄话,他们想与蝴蝶共舞,为着急的小蝌蚪找妈妈,就是每一首儿歌、故事也都是有情感的,都是有生命力的。孩子与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教师只有蹲下身子,把自己变成孩子,才能与孩子处在同一水平线,才能一起分享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看到与他们一样的风景,才能聆听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声音。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如果能轻声细语、如沐春风、暖人心怀,孩子就自然会乐学、爱学,就会学得轻松、主动。上课时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能根据教学情节调整语调。好开头是课成功的一半,因此,课伊始,大家都尽量针对教学活动内容创设有趣味性或制造悬念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如我在健康活动《玩法多》这节课,就借助诙谐夸张的律动《小矮人》作为热身导入,先把幼儿拉进活跃的游戏氛围中,然后巧妙设计历险故事,提出活动要求:“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巧克力王国玩,大家开心吗?当然,到巧克力王国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要一级一级闯关,每一关都有不同要求,同学们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到王国去游玩。”这样,孩子为实现到巧克力王国游玩,他们马上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讲游戏规则,唯恐没听清进不了王国。在讲解游戏规则的时候,又机智地采用惟妙惟肖的各种动物的声音,一会儿是又粗又涩的大灰狼,一会儿是温柔清亮的小白兔,还有阴阳怪气的老巫婆等,夸张、形象、生动的声音把孩子不知不觉带入童话世界,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

体态语在教学中与有声语言相比,更直接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与情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体态表现出来。幼儿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比如,教师的微笑可以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教师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鼓励孩子时,轻轻抚摸头、拍拍小屁股、送他一个吻、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或是甜美的微笑。分享孩子“天真无邪”、“童言无忌”的快乐时,以开怀大笑来呵护孩子的童真童趣和天真烂漫。以手势或眼神的暗示使幼儿在犯错时心领神会,自觉改正。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正确的评价,即使是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二、赞赏鼓励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在课堂上,如果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许,你就会发现,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辞,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所以要多看孩子的优点,哪怕就一点,你也要发现,并随时给予鼓励。每天准备一百顶高帽,让孩子天天带着荣耀回家。而且是每个人都至少有一顶。对待孩子的“童言”要呵护、尊重。在课堂里,哪怕错了,老师也应该善意包容。孩子们放松了,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在老师的适度引导下,这些童心折射出来的世界是多么精彩!

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很好”、“真棒”、“你能行”。课堂中应充盈着这样的声音:鼓励式的:“哦,不会没关系,认真学就会了”“嗯,你已经讲对了,能不能简洁些,用一句话表达”;商量式的:“这个问题你需要帮忙吗?”“你还没有想好是吗?”“没关系,再想一想?”“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委婉式的:“别着急,想好了再说行吗?不会,没关系,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好吗?”“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赏识式的:“哦,你懂得真多!”“你想得真特别。”“你读得真好,能不能带大家读一遍?”旁敲侧击式的:“小红今天真认真,大家跟他学一学。”“女同学今天表现特好,男同学可要加油哦!”;欲擒故纵式的:“你真厉害,老师都被你问倒了!”“唉呀,老师不会的你都会,真棒!”;诱惑式的:“老师有一个问题没明白,大家能帮忙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大家能答应吗?”赞赏和激励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老师重视的心理,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三、渗透常规教育

幼儿教育技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家长;沟通

谈话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最简单的方式,幼儿园教学也是如此。通过谈话能及时反馈幼儿的情况,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情感沟通,能拉近教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如:我班的甜甜,近来,她突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妈妈问她为什么,甜甜含着泪说:“老师不喜欢我。”听女儿这么一说,她的妈妈便主动和我谈了一次。我听了家长讲的情况,认真回忆了一下,认为可能是前两天在表扬几名小朋友时,没有提到甜甜的缘故。事后,我对甜甜格外关心,并注意肯定她的进步,甜甜又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由于家长及时与我沟通,不仅排除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对孩子的发展也非常有利。在对孩子教育的认识上,家长和老师有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问题。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有了不一致,必须通过沟通来取得共识。只有有了共识,才能形成共育的局面。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园间难免产生一些误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园需要及时沟通,因此与家长成功的谈话是要讲究技巧和方法的。本文就沟通技巧和方法主要介绍如下:

一、做好准备工作

在谈话前,要汇集、查阅这个孩子各方面最近发展情况的材料,并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如,明明是我班的一个男孩,很聪明,上课回答问题、做作业也都很棒。可我发现,他最近在动手操作,绘画等方面不够认真,常常草草了事。我就事先收集了他最近的绘画和手工制作,等家长来了,我就对家长说:“今天明明上课很棒,又拿到了小星星。就是画画还不够认真,你看,这是他最近画的,颜色都没涂均匀,回去要多督促他,让他好好练练。”在与家长谈论孩子时,一定要抓住重点,提取有用的信息与家常交流,这样才能达到共育。

二、营造宽松的气氛

有些家长,对约谈会感到拘束、不自在,所以,最好能营造一些轻松的气氛,教师在交谈时要自然一些,亲切一些。比如:我们班琪琪的妈妈,每次我跟交流时,她都显得特紧张,总认为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哪里做错了。于是我请她到教室先坐下,给她倒杯水,说说琪琪最近在班里有趣的事和出色的表现;或问问琪琪在家表现的怎么样等。渐渐地,通过几次交流,我发现琪琪的妈妈不再那么紧张,有时还会主动找我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是与家长沟通不可或缺的环节,能使教师更好地与家长交流,达到共育。

三、避免使用专用术语

在谈话时,尽可能使用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使家长听得懂。在介绍孩子发展情况时,不要说得过于笼统,而要具体一些。比如,明明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建议他平时多看、多听、多练,来提高他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样跟家长说,可能家长不太理解,可以换种方式。如,明明上课回答问题,老是答不到重点。回家可以让他多看看书,让他自己讲讲故事等。

四、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

教师与家长交谈时,要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不要发号施令似的老是说“必须”、“应该”怎样,更不能责怪家长,要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比如我们班的调皮鬼强强,他老闯祸,一次他又抓了小朋友的脸;当时我就想,我不能一见到他家长就告状说:“今天强强又闯祸了。回去你必须好好管管他。”这样可能会导致家长反感,家长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很没面子。放学了,强强的家长来接他了,我摸着强强的头微笑地对家长说;“强强今天画画很认真,作品得到大家的表扬,进步非常大。但是,有时他会攻击小朋友,这不,今天他抓人了。”然后我会接着提出:“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同步教育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这种谈话方式效果较好,家长也很乐意接受。

五、谈论孩子缺点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对孩子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要肯定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在谈孩子的缺点时,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要“多报喜、巧报忧”。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能时不时生动地描述出其孩子在幼儿园某一环节的可爱表现,这样家长自然会从我的言谈中感受到对他孩子的关爱、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并留下了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双方就很容易沟通。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面对孩子的缺点时,一次只说一个方面,只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把孩子所有的缺点错误都罗列一遍,这样只会让家长更沮丧,甚至对教师的能力表示怀疑。也不要经常对家长抱怨其孩子给自己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带来多少不便和麻烦,给其他孩子造成伤害或有不好的影响等等,而是要强调孩子的缺点对他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负面影响,让家长感觉到我的目的是为他孩子着想,而非为了工作上的便利。如果与家长很熟悉,可以说得直率一些。有些家长自尊心强,把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感到有压力。所以,教师特别要注意方式,可以说先一些孩子的优点,再慢慢引入其他话题,这样,交流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六、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孩子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最棒。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孩子在幼儿园碰破一点皮儿,家长就会非常地心疼和紧张。如,我班的鹏鹏,他是个非常内向的孩子,一直都不怎么爱讲话,而各方面的成绩也不如其他小朋友。这类孩子的家长更要小心对待,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孩子可能没有其他小朋友优秀,所以像母鸡护着小鸡一样护着自己的孩子。我在与鹏鹏家长交流时,也特别的小心,从不拿他与其他孩子比较。与家长交流时,尽量不要随意地将一个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说长道短。因为这样做会使家长产生疑问,不知老师在别人面前怎样说自己的孩子。

总之,跟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幼儿教师从家长的角色出发,把握好家长的心理,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多报喜,巧报忧”,那么大事就会化小,小事就会化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沟通、交流、合作中,家园共育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潜能,幼儿才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技巧范文第3篇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关键期得到科学、系统,且有个性化的语言教育,幼儿的语言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为其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语言条件。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课改这一大环境下优化幼儿语言教育,力求让幼儿语言课教育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一、创设氛围,轻松谈话

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与亲人的适当分离,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此时的幼儿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甚至产生不愿意来幼儿园的现象。针对这些,作为哟个幼教工作者,应善于发现,将他们安置在自己的身边,亲近他们,温暖他们,安慰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用和善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安慰,逐渐消除陌生感和胆怯情绪,对老师,对同伴,对幼儿园环境等产生兴趣,与此同时,幼儿便产生了说话的愿望。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激发幼儿的说话兴趣,使幼儿有话愿意讲,有事愿意说。如在日常谈话中逐渐完善幼儿的口语表达。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幼儿的发音是否准确,词汇的掌握是否足够。同时也可以通过谈话纠正幼儿的语言错误,发音不准确,词汇不正确的运用等,做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幼儿的口语。

二、丰富想像, 拓展思维

优化语言教育, 教师要设计能培养想像力的问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 想像力是智力发展的体现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翅膀, 是好奇心向创造力的延伸。如果将故事中的"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改为"假如是你, 你会怎么做? 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 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 大胆想像, 拓展思维。在上《乌鸦喝水》时, 用投石子的方法喝到水已经不成为惟一的答案, 我问幼儿: "假如你是乌鸦, 你还会想到哪些好办法?"孩子回答: "把石头放到水里, 水就弄脏了, 喝了不卫生, 我会找根吸管, 这样轻轻松松就能喝到水了。"……多么生动、流利的语言, 这不正是具有想像力的问题引发的功效吗?

三、 加强指导,师范引路

优化语言教育,,教师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大胆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预期。由于幼儿的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词汇量不够丰富,也欠缺良好的听说习惯。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指导。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提供范例,为幼儿树立口语练习的榜样,是一种有效的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训练方法。如上谈话课《介绍我自己》时,先以自画像导入,然后告诉幼儿:如果你想让别人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你,你需要一种本领——介绍自己,下面先由老师自我介绍。"我姓*,你们就叫我*老师;我喜欢唱歌、跳舞、画画,最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有了老师的示范引路,在幼儿练习自我介绍时,他们很快掌握了方法,进入了角色,他们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效果明显。

四、 学科渗透,整合教育

优化语言教育,,教师要使每一堂课都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言课当然是训练幼儿语言能力的主阵地,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部分的教学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其次,我们还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形成教育的合力,奏响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和谐乐章。

五、鼓励提问, 双向互动

优化语言教育, 应提出具有双向性的问题。所谓"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一切进步都是由疑问开始的。如果只有老师的提问, 没有幼儿的提问, 也不能收到很好的启迪效果。我的做法是, 在向孩子提问的同时, 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 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 思维深刻。让幼儿学习提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在听故事后鼓励幼儿对不理解的词、句子进行提问,也可以鼓励他们在阅读时针对某一画面进行提问,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提问, 或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提问。在讲了《金鸡冠的公鸡》后,我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如:"假如猫和喜鹊不来救公鸡, 会怎样?""猫和喜鹊明明知道公鸡要上当, 为什么每次都让公鸡看家?""公鸡一再上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使幼儿进一步学会提问的方法, 不断提高提问的水平。看图讲述, 是让孩子学习提问的有效方式之一, 我经常会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 "遇到这种情况, 你该怎么办?""谁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看能不能把我给问住?"……久而久之, 孩子们会长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会更富有人性地成长。

六、 及时鼓励,多元评价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因此,优化语言教育,我们对幼儿语言的评价应该是

转贴于

多元的。将教师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尽可能地描述幼儿实态,尽可能的反映幼儿学教实情;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的评价,保护好每个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七、注重导思, 促进理解

幼儿教育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家长;有效沟通

一、互相尊重,坦诚交流,形成家园共育合力

1.尊重家长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常言道:“敬人者,人恒敬之”。作为家长,对自己孩子事无巨细的了解是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取代的。尽管教师在幼儿园处于主导地位,但孩子的成长仍得益于教师和家长的双重教育,因此互相尊重与理解,才是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作为教师最忌讳的是不要以孩子表现的“优与差”而影响对其家长态度的好与坏,两者的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要一视同仁地与家长真诚交流幼儿的情况,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式,同时给家长充足的说话时间,多鼓励家长提问,回答家长问题时要真诚、得体、不失机智。这样才能得到家长积极地理解、支持和配合,提高教育效果。

2.理解家长是有效沟通的共鸣

俗语说:“庄稼别人旺,孩子自家好。”由于血缘和情感因素,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评价往往有些过高,特别是在某些活动中自己的孩子不是主角时,家长容易产生误解,对教师说出甚至做出偏激的话和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沉得住气,体现出教师的涵养,要站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是针对自己的个人问题,更不要盲目、武断地训斥家长,而是等家长把“怨气”撒完了,平心静气地与家长坦诚交流,指出孩子不适合参加某项活动的理由或委婉地指出孩子在某一方面的不足,取得家长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共育共管的共鸣。

3.直面家长是有效沟通的手段

很多时候,孩子有了问题教师很快就会想到是不是要请家长来进行沟通交流,但孩子有了进步或成绩时,我们会不会也以同样的速度向家长汇报呢?答案是不一定。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我们是家长,每天从老师口中听到自己的孩子今天把东西打烂了,明天拿了玩具了……用不了几次我们就有了抵触消极思想,对老师的话产生反感,怎么能去配合老师的工作呢?相反,如果教师向家长常汇报幼儿的点滴进步,家长则会产生莫大的自豪感,当教师委婉地指出孩子的不足时,相信家长也会乐于接受。

二、讲究策略,有的放矢,畅通交流渠道

1.注重沟通的目的性

鉴于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沟通时目的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根据沟通的目的来确定谈话的内容。例如,现在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由于父母过分溺爱,非常自私,总是喜欢把所有的东西都占为己有,导致孩子产生了“东西都是我的”这种想法,并把这个想法带到幼儿园。于是,孩子在幼儿园里只要看到喜欢的东西,就顺其自然地把它带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与家长在谈话时,要围绕怎样让幼儿明白东西的归属权问题,这时千万不能说孩子是小偷,要注意教育幼儿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积极配合教师纠正幼儿这一不良习惯。

2.突出沟通的教育性

教师既是孩子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孩子和家长的心理辅导师,发现问题首先应该冷静思考,然后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应对的策略,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转变教育观念和先进的育儿方法。曾遇到过一个家长向我诉苦说:他们家的孩子太任性,每天晚上睡觉前总要闹着吃糖,然后才睡觉,怎么打骂他都无济于事……听完她的讲述,我说:“吃糖对孩子的发育有害无益,不利于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尤其是晚上吃糖还有许多的害处。建议家长在孩子睡觉前引导孩子吃点水果,家长潜移默化的去引导,其效果肯定比打、骂的方式好得多。”家长从老师那里学习到了正确的育儿知识,及时改变了自己陈旧的教育方法。同时,老师也对这个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和家长增进了友谊。

3.凸显沟通的艺术性

“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之间情感的拉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向家长描述孩子的行为时,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家长感到教师是对孩子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其实,再好的孩子也会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也会有闪光点。对孩子的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不要把孩子说得无可挑剔,那样会使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也不要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忌用否定的言词,切忌告状式,那样会引起家长反感,甚至会无理取闹。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感染家长,使家长感受到教师真诚和细致,促使家长自觉自愿地配合教师教育好孩子。

总之,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个重要阵地。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要从家长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孩子的成长,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并由衷的尊重教师时,家长也就乐意与教师接近,愿意与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就会十分融洽。

幼儿教育技巧范文第5篇

一、?备儿童

备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我们的教育对象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备课首先要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根据所教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把握儿童现有的实际水平,设计适合儿童的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以达成目标。比如中班幼儿年龄偏小,在进行一般的教育活动时,幼儿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在活动中我把“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为一个情感目标提出,在活动内容安排上,特别在开始的时候,引入了一个很容易完成的小活动,使得幼儿一下子就对自己增强了信心。

二、?备教材

在吃透《大纲》的基础上,通过粗浏览、细分析、精研究教材来把握整个教育计划的完整性.是备课活动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因为它不但从现有的教材上分析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涉及提出教育目标和完成活动计划两个重要的方面。

在开始备课的第一时间,先把教材拿出来,浏览后了解了本次活动的基本教育内容,并提出初步教育目标、能按要求取放材料。然后应详细地分析活动的每个环节,修改目标。比如思维课程涉及的目标是以思维发展的专项目标为主,而行为习惯的目标过于笼统。我在和教研组其他老师共同研讨之后认为,既然思维课程是以操作为主的活动。其行为习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又细化了一些目标:能愉快地参与游戏,从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克服困难、完成游戏操作任务的喜悦(情感目标)。

三、?备教具

幼儿园最基本的教育活动是游戏,被福禄贝尔称为恩物的教具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思维课程为每套游戏都配备了大教具,这和我们以往自己制作教具有很大不同,因为这些大教具必须要配合幼儿的操作材料对应使用。我备课时将本次活动所需的教具一一拿出来,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在《谁藏起来了》的活动中,我大胆地将椭圆、弧线、折线和纺锤形四种比较难理解的图形,与胡萝卜、弓箭、树叶、番茄等实物对应,以使幼儿更为直观地认知,更有兴趣地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

四、?备学具

学具的准备其实也是备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怕只是孩子需要的一张纸、一支笔,我们都应该为孩子们做好充分准备,否则,活动的教育效果或许就会因为缺一张纸或少一支笔而受到影响。备学具是一个找到教学切入点的机会,当你把自己当作孩子真正融入到那些学具当中去时,你就会知道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具,原来学具也可以如此有趣而具有吸引力。我发现学具准备得越贴近孩子的心,就越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孩子获得的发展就越理想。如,在《谁藏起来了》活动中,要让幼儿从实物中概括出抽象图形,而幼儿用语言描述抽象图形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们为幼儿准备了笔和白纸,当幼儿描述图形时让幼儿随手画出弧线、折线等加以说明,这样幼儿的表达就更立体更充分了。

五、?备教法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应是师幼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教师只是儿童在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分析孩子是如何学习的,知道了幼儿是如何学的,才能思考用什么方法引导孩子进行有效的创造性活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激发学习兴趣,而不单纯是通过“教书”去传授知识。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前要思考“如何导”而不再是“如何教”。

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更多注重教学对象的可接受程度,也就是要有针对性。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班上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努力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分解,以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因为任何好的教学方法一旦脱离了与其适应的教学对象,都可能变得无能为力。

2.?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即要有可行性。备好课,不一定能上好课,因此教师备课必须依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操作活动的能力、个性品质和思维方式都不同,因此盲目效仿他人或生搬硬套教学法必将出现事与愿违的结局。每位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应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应该充分发扬自己的优势,积累教学经验,促进自己专业化的发展。

3.?要注重教育的全面性。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是要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到如何使儿童掌握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在教学活动中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个性品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学渗透,这一点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备课时研究和设计课堂渗透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课堂渗透决不能是生硬的、穿靴戴帽式的,而必须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只有深挖渗透素材、钻研渗透艺术,才能真正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