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经济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人民币区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5-0023-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5.05
一、引言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下简称人民币汇改)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措施。人民币贸易结算和资本项下人民币业务快速增长。特别是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持续增加,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对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其他经济体货币的影响逐渐显现,人民币与东南亚经济体货币汇率联动趋势明显增强。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以后,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推进。2007年5月21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2012年4月16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从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走势来看,整体呈现单边升值态势(见图1)。2005年7月汇改前后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5年7月21日前,人民币基本钉住美元;2005年7月21日-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升值态势;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收窄,基本保持在6.83元/美元的水平;2010年6月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继续升值,并呈现双向波动幅度加大特征。截至2012年9月末,按照国际清算银行口径计算的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相对2005年7月末分别累计升值21.39%和28.76%。
东南亚经济体货币随着人民币升值路径的明确而普遍升值,并呈现汇率波动集群性变化的特征[1],这可以从两方面得到验证。第一,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前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与其他经济体货币兑美元走势的比较来看,马来西亚林吉特、新加坡元、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走势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较为一致(见图1)。第二,人民币与东南亚经济体货币汇率波动的相关性不断增强。2005年7月汇改前,人民币与主要货币汇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均为负,且系数较低;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与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新加坡元、泰铢汇率的相关系数大幅上升。主要东南亚经济体货币汇率间的相关性也明显加强,呈现区域货币联动的趋势。
人民币汇率与东南亚经济体汇率的联动,可能是市场因素作用的结果(如面临共同的外部冲击),也可能是汇率机制安排和政策干预的结果(如一种货币钉住另一种货币导致汇率走势一致),也可能是市场因素与政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角度来看,本文更注重这种联动背后隐含的汇率机制安排变化,即人民币是否成为东南亚经济体汇率的重要参照货币。为此,本文试图回答三个问题:哪些东南亚经济体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化?人民币在东南亚经济体货币篮子(如果该经济体实行实际的参照一篮子货币)中的权重多大?东南亚区域内是否真的已经形成“人民币区”?
二、文献综述
判断和衡量人民币汇率对其他货币影响的一个重要角度是人民币是否为货币的参照货币(reference currency),基本方法是估算各国汇率形成机制中货币篮子的构成和权重,这一框架最初由Haldane和Hall(1991)[2]、Frankel和wei(1994)[3]提出,被后续研究不断借鉴和拓展。越来越多研究探讨人民币汇率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影响,较一致的结论是,美元仍是本区域货币篮子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人民币已经成为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的重要参照。Shu(2007)等[4]发现人民币汇改后(2005年7月-2007年2月)人民币对新加坡元和泰铢的影响系数超过日元和欧元,仅次于美元。Ito(2008)[5]指出如果剔除美元因素,仅考察人民币和日元对亚洲区域经济体货币的影响的话,人民币的影响已经超过日元。Balasubramaniam (2011)等[6]发现,只有在人民币不钉住美元的情况下,人民币对其他经济体汇率机制的影响才是显著的,在其分析的132种货币中,32种货币受人民币影响,但在2008年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期间,人民币影响力明显下降。Henning(2012)[7]认为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几个东南亚国家已初步形成松散但有效的“人民币区”,韩国正逐步加入,但美元仍然主导东亚地区的贸易、投资和储备货币结构。Frankel和Wei(2007)[8]、Girardin(2011)[9]等研究关注人民币汇率货币篮子的构成。国内关于人民币汇率与东南亚经济体货币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分析和估算其他货币在人民币汇率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的权重[10-12],对人民币汇率的溢出效应鲜有分析。
【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山东省
1.民营经济的相关范畴
1.1民营经济的概念
我国的国民经济按所有制类型划分可分为公有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转轨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经济”的概念,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
“民营企业”是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或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实体和非经济法人实体,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民营企业”是民营意义上的一种企业形态,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民营企业”之外,民营经济还包括具有“民营经济”属性,而非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非经济活动的、非企业的单位或部门。
由此,可以对“民营经济”做如下定义:民营经济是以反映投资主体或经营主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成分,是由本国常住居民投资创办、经营或控股经营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经济的总和。
1.2民营经济的范围
民营经济的统计范围是,不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的经济组织。即:它包括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也包括乡镇企业的全部,还包括城镇集体、股份合作制等等企业组织。即民营经济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外资及外资控股之外的经济成分的总和。
2.山东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2.1民营经济成为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山东省的民营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民营经济在山东省GDP中的比重已超过60%。截至2012年9月,山东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同比增长12.6%;户均注册资金同比增长7.8%。
2.2民营企业是吸纳山东省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提供了更多再就业岗位,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经济新增就业量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仍然是增加就业的主要的渠道。广义民营经济中不含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的就业增长率2012年为1.47%,高出全社会0.53百分点;2013年民营经济就业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高出全社会0.5百分点左右,其中私营企业就业量2013年上半年增长9.65%。
3.对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民营经济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
民营经济投资主要集中于一般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5928.4亿元,虽然在这些行业中民营经济和其他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之和超过了85%,但在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新兴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民营经济投资的产业进入深度就明显不足。据统计,在公共事务、金融、教育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国有经济投资比重高达80%,究其原因是相关审批程序复杂,市场准入的门槛过高,在明显的不公平竞争。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还没有完全放开,而且相关的政策、法律支持体系还不完善,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3.2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山东省民营企业的资本来源中70%是自筹,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分别占19%左右。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是山东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偏小,财务制度不规范,使资金供给者无法判断其投资的收益率,不敢放贷或投资。相当多的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取得抵押担保贷款困难。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无法了解民营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摸清其经营风险和收益状况,加剧了银行的“惜贷”行为。
3.3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
山东省民营企业中加工贸易型、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企业所占比例依然较大,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由此形成的生产能力局限于短期效益,产品市场前景欠佳,推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力不强。
此外,民营企业管理落后,如有的企业没有独立的财务核算制度,存在潜在的决策和管理风险;有的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公司治理家族化现象比较严重,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
4.山东民营经济未来发展对策分析
4.1对民营经济放宽市场准入
山东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公开统一的市场准入法规、符合市场规则的投资服务体系,以及公正的法制环境。除了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行业实行专营以外,其他行业都应取消行政垄断,让民营资本进入。对城市建设、电力生产等成本高、规模生产效益高的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相应改革,采取不同的规制措施,放开经营权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这些行业。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适当方法允许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对外资开放的行业都应当对民营企业开放,允许民营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一样享有国民待遇,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4.2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山东省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构建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组织体系,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建立互助资金和联保制度建立民营经济管理机构,规范政府市场管理行为在信贷政策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长中短期贷款或专项优惠贷款上,民营企业与其他经济成分获得同等地位和待遇。通过多种渠道拓宽融资渠道,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激活闲置资金。
此外,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提升中小民营企业整体素质,降低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4.3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政府制定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开展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对科技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的投入力度,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民营企业也应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品牌和信誉。面对国际化的市场,及时地转变观念,积极地把重点放到品牌和科技的竞争上,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发展高新产业,并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以高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取得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正海.西安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探析[J].开发研究,2014,02:144-148.
[2]姚.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3,11:262-263.
[3]陈春丽.民营经济及民营经济发展概念初探[J].特区经济,2007,07:96-98.
1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制度束缚
1.1缺乏完善的产权制度首先是产权保护制度还不是十分完善,当前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升,民营经济的资产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民营经济财产保护产权制度的建设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比如说我国的民法通则当中虽然对不同经济主体的财产权利进行了规范,但是很多规定都不是非常的具体,此外在产权保护上也没有赋予民营经济充分的合法权,这样也局会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出现非常严重的经济纠纷问题。其次是市场主体产权保护法律中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企业形式呈现出了非常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双轨制特征,这种特性使得市场经济在完善和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其甚至已经对新制定的法案推广构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这样一来也就影响到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1.2金融制度的束缚首先是直接融资制度的束缚。在直接融资制度的建设方面对债务的融资和股权的融资,民营经济所获得的渠道较少,空间也比较小。在国内的股票和债券发行当中,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具有层次感的法律法规体系,证券市场更是如此,其在准入机制上完全就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就必须要通过其他的方法。其次是间接融资制度的束缚。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国有化金融建设的影响。当前,我国的金融行业一直都在受国家的控制。在这方面金融制度的鉴定方面还是需要满足大型国有企业的需要,国有企业和国家所属的银行之间存在着非常强的刚性需求,所以民营经济在融资上会处于相对比较不利的位置。此外,我国的金融制度建设还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足,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就可能会引发比较大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采取紧缩的政策,所以国有银行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扶持力度减小,融资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
1.3市场准入机制的约束当前所建立的市场准入机制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是不够详细的,同时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偏心的现象。虽然我国对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原则有了一定的放宽,但是其中一些条款的规定还是比较概括,可行性不足。此外,一些行业虽然已经采取了对民营经济开放的政策,但是看其在准入的要求上过于严苛,所以准入成了一纸空文,国家垄断还是比较明显,民营经济一直找不到一个好的切入点。
1.4传统体制以及意识形态惯性的约束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在不断的增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是会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计划经济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还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经济政策的内容都成了为国有企业服务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民营经济的市场份额增加遇到了比较明显的瓶颈。
2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
2.1促进产权制度完善对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进行不断完善立法过程中,尤其是要加强权责同义务的统一性在不改变经济主体法律地位的前提下,强调宪法中私有产权保护结构的完整性也就是说,需要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制度方面进行解决并且,还要有效地提高条款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而有效地保障市场经济环境中各市场主体的法律和发展公平性;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诸如经济主体的“”等法律条款已经不能对当前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释,甚至造成了阻碍,因此,要对这些条款进行有效“清除”,并添加符合时展规律的法律制度,以便于更好地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2实现金融制度创新首先是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金融服务自身对工作的创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要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得整个资金的配置更加的合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此外金融行业运行过程中体制改革的质量也会不断的提高,此外还可以组建更有利于银行市场化的相关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我国的国有银行运行机制予以改进,突破传统的标准,将原来的审批困难,过程繁琐等问题合理化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贷款服务。其次就是要合理的控制市场准入原则,应该给民营金融机构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样也就使得金融信贷行业能够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帮扶力度,使得民营经济更加平稳的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更加坚定的资金支持。
2.3拓宽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权限首先,要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准人机制进行合理废除,并制定出符合时展的配套政策,进而大幅度提高市场准人政策的公平性、规范性以及开放性有效地保障市场准人的统一原则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进行民营经济的资本禁人范围社会公开化,从而使民营经济在投资过程中更为明确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推行统一的市场准人标准,使得各类企业都遵循同等的进人标准,促进市场机制的健全。其次,降低市场主体准人标准,减少行政许可审批一是适当放宽企业的设立条件,降低注册资金的最低限额,放宽企业的注册条件加快公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工作,是降低企业设立门槛的根本解决办法二是下放行政审批权,向市场放权严格履行“取消一批”“、限制一批”的权力审批原则。并且,对审批程序进行规范、完善以及优化。
3结束语
[关键词]经济结构;政府转型;国有经济
[中图分类号]F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045-02
1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显著下滑,过去长期积累的一些经济与社会矛盾也在日渐突出。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成为了经济学界最为主要的争论焦点。而在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与方案中,经济结构转型无疑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为重要的一根救命稻草。那么,我国目前最为主要的经济结构特点是什么?它与西方经济学所构建的经济结构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又在哪里?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讨。
2我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与问题分析
21我国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
我国宪法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对国有经济的地位做出了明确说明:“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正是基于政治制度上的这种规定与要求,使得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出与西方国家所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地位上的不平等。
22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在西方国家,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有的比重较小,因此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在研究经济结构时,并未对企业进行详细的划分。而在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经营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必然会引起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活动方面明显的不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如图所示:
包含金融市场的经济结构框架
221从金融市场角度来看
在金融市场中,政府往往通过利率管制、资本市场准入限制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措施,使得民营经济在正规金融市场上的融资举步维艰,而国有经济由于受到一系列政策法规的照顾,不仅可以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获得比民营经济更为优越的融资渠道以及更为优先的融资权利,而且可以从银行部门轻易获得低于市场管制利率的贷款。
此外由于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并且受到政府的隐性担保,因此,通过风险与收益的权衡,金融机构也往往更倾向于向国有企业贷款。
正是由于政策以及市场的原因,使得金融资源大量集中于国有经济,而民营经济只能求助于非正规金融市场,即“影子银行”。因此,正是企业的分化,引起了金融市场的分化。
222从产品市场角度来看
首先,国有企业集中的行业领域往往是处于产业上游的资源性行业,并且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因此国有企业一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天然气、石油等生活必需产品,另一方面也向民营经济部门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并且由于其垄断地位,使得国有企业可以轻易从产品市场中获得超额利润,而这些超额利润的最终承担者却是民营经济以及消费者,这显然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
其次,在政府的绝大部分财政政策中,其政府购买的主要对象往往都是国有企业,而这无异于是对国有企业的一种隐性补贴,并且,财政政策投资对象的过于集中往往会引起产能过剩、寻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并不利于政策的有效实施。
最后,国有经济往往效率较低。由于产权部门、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垄断等原因,使得国有经济无论是在创新上还是在效率上都明显弱于民营经济。此外,国有经济不仅会因为自身的效率损失影响经济增长,而且会通过金融抑制、歧视和效率误配等途径损害民营经济的成长[2],并最终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拖累效应。
223从要素市场的角度来看
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吸纳了中国将近80%的城镇就业人口,承担了绝大多数的科技创新,但在要素市场上,由于国有经济垄断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工资优势的存在,使得其在要素市场上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民营经济,从而使得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往往流向了国有经济。而这些高素质劳动力,在国有企业往往得不到应有发挥,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并且,由于国有经济生产效率较低,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民营经济的不断蚕食,其结果必然是整体国民经济生产效率的降低以及自然失业率的上升,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3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对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不平等对待,是造成我国经济结构问题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政府对国有经济的大力发展与保障,使得市场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扭曲,而造成这种不平等对待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对自身职能定位的模糊与错位。因此,要改革现有的经济结构,必须从政府职能转变入手。
31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
市场经济才是资源配置的根本方式,居民与企业才是市场参与的真正主体,政府的真正职能仅在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而无止境的干预行为,只会增加寻租的空间以及资源配置的扭曲程度,从而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
32平等对待民营经济,缩小国有经济经营规模
对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不平等对待,是造成政府过度干预的根本原因。正是出于对国有经济的保障与发展,使得政府一方面通过鼓励政策,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约束政策以及提高准入门槛等措施,限制民营经济的行为,从而保证国有经济的垄断优势。
然而许多实践经验已经表明,国有经济的过度膨胀,只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降低,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因此,缩小国有经济的经营规模与经营领域,同时放宽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助于提高市场经济的活力[3]。
33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居民保障水平
居民收入主要由劳动报酬、投资收益以及转移支付三部分构成。劳动报酬是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投资收益是由金融市场决定的,政府唯一可以直接控制的,便是转移支付水平。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刺激消费增长,而消费的增长又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增加企业的收入,而企业收入的增加又能通过在要素市场上增加对劳动的需求表现出来。最终,其结果是失业率的降低以及国民收入的增加。
34实行全面减税,减轻企业负担
过高的赋税水平,使得企业利润和抗风险能力大为降低,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许多企业在原有行业领域几乎无利可图,甚至发生亏损与破产。而在这种情况下,将原本应用于生产的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便成为了企业的主要选择,而这种投资行为,一方面推升金融泡沫,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此外,较高的税收,也使得企业无力再进行任何产品研发与产业升级,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
因此,通过大规模的减税措施,可以促进资金从金融市场回流实体经济,从而增加投资,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
35推动政府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如果将税收看做是对政府提供服务的一种购买,那么政府便成为了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与一般企业有所不同的是,政府提供的服务具有极强的垄断性,同时民众希望政府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社会效用最大化,即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垄断往往会产生低效率,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放弃效用最大化目标转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两种途径解决:一是通过提高政府透明度,加强社会舆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从而约束政府以社会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二是通过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水平建设,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而我国政府目前在第二点方面做得较好,但在信息公开以及舆论监督方面还有待加强,这也是未来我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志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J].经济学季刊,2005(3):913-936
[2]刘瑞明金融压抑、所有制歧视与增长拖累――国有企业效率损失再考察[J].经济学季刊,2011(2):603-618
[3]许小年中国经济的转型与产权保护[J].新金融,2012(6):11-13
中小企业将成为主导力量
研究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首先应该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慨念进行明确界定,以澄清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民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包含外资经济、合资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以及非传统(新型)的集体经济。而中小企业是以企业年销售额为主要指标来划分的,中小企业是国有、城镇集体中小企业和绝大多数的乡镇、民营、个体私营企业等各种经济实体的总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总体上说中小企业构成民营经济。
从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来看,在国有经济民营化的过程中,按照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原则,国有经济将主要分布于资本高度集中、技术领先,并且需要大规模协作才能开发和应用的领域,比如国家垄断的土地,矿藏等重要资源,以及事关国家安全的行业,而非以上领域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难有作为的,国有资本将以各种方式退出,实现产权主体的置换,也就是国有经济的民营化。置换产权主体的国有中小企业,它们将加入到民营经济中来,构成民营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最新统计资料,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293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提供了75%就业位置,对GDP的贡献率达51%,税收占到全国的43.2%。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中小企业将成为民营经济的主导力量。基于这个观点,研究江西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应从研究江西的中小企业着手。
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江西中小企业在“九五”时期呈现起伏式发展,并在1998、1999两年出现放慢步伐的徘徊局面,民营经济在江西经济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00年江西中小企业已发展到11310家,占江西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0.5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8.4%;实现销售收入507.75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1.1%;实现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16.31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66.6%;实现产品销售利润57.36亿元,占全省的49.4%;实现利润总额6.53亿元,占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的44.2%。
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江西民营经济近年来提供了大量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促进江西经济发展中就业增长的主要渠道,为缓解就业压力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同时,全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目前在IT制造业、IT服务业和生物医药制品等行业起着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如江西的清华泰豪、汇仁集团等企业就是高科技的实践者。
江西民营经济的重新定位
研究江西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即解决江西民营经济的产业定位问题。江西的民营经济是江西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到发展战略定位上应侧重以下产业。
1、个性化产业
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其个性化经营设计和理念,选择具有个性化的产品进行生产经营,如景德镇的瓷器、南丰蜜桔、泰和乌骨鸡、果喜的雕刻等,形成江西个性化产业。注重个性化产品的深度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个性化产业的附加值。个性化产业战略的目的在于形成江西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为实现大企业“外部经济规模”的专业化分工产业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E・波特认为,如果产品的制造流程可分离性程度很高,就可以按生产的便利性原则将这些环节分割升来,将其中的部分生产过程交给小企业进行专业化制造,对于母企业来说,就可以实现“外部经济规模”,即专业化分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民营企业必须认识这种专业化分工的意义,发挥民营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加强自身的专业化生产,在实现大企业“外部经济规模”的同时,实现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
3、高新科技产业
高新科技产业因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不确定、技术也不成熟,具有较大的风险,多数大企业不愿意涉足。这类产业中的技术、人力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比资金、土地等传统要素更重要。但中小企业的投资小、转型快、转产转行的成本低,这些特点可以弱化高新科技产业的投资风险,较适合巾小型企业发展。在美国现有的高新科技企业中的97%属于中小企业,其中70%的高新科技企业的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下。IT制造业、IT服务业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高增长的产业,江西民营经济应积极进入。根据日本总务省2002年信息技术白皮书,2000年个人电脑及移动电话等信息技术产品生产的扩大给日本各产业带来的关联经济效益达到38.6159万亿日元,为149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高新科技产业代表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新的生产力的集中表现。
加快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选择
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在制定各项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时,打破对民营经济的所有制分类方法,按产业结构或民营经济的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淡化“公有”和“私有”的意识,给民营经济同等的政策待遇和发展空间。按产业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并与国家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便于对重点产业进行扶植和培育。
完善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资金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可侧重以下方面。一是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建立以财政支持为主,吸收民间资本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规范的资金来源。二是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政府有关机构开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到80年代逐渐改为政府担保后由银行办理贷款。其担保贷款的数额可达到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总额的75%。我省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样既能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又能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实现经济活动中的多赢局面。三是鼓励支持民营银行的发展,使民营经济的发展有资金的稳定来源和金融支持平台。我国已建立较具规模的民生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但资金的供给远远解决不了民营经济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所以组建民营银行势在必行。正在酝酿成立的沈阳瑞丰银行、广东南华银行、深圳民华银行、江苏苏南银行、西安长城银行等五家民营银行组建方案已报银监会审批。相信民营银行的诞生对启动巨大的民间资本市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为支持和鼓励江西民营经济发展,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民营经济适当的优惠政策。
1、关税。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或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产品实施较低的进口关税税率或零税率;对需要重点保护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或产品实行较高进口关税税率。
2、增值税。目前,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工业企业大约占45%,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占35%。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值税政策可作如下调整:(1)实行消费型增值税。(2)取消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年应税销售额标准。(3)提高增值税起点,适当降低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