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孩子的方式

教育孩子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孩子的方式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第1篇

编者按: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表扬,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下面让我们共同阅读这篇你所认为的正确表扬孩子的方式,正在拖垮孩子。

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表扬,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能力。

这点我深表赞同。

动态黑色音符

“宝贝,你真棒!”,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家长表扬孩子的一句话。

诚然,不可否认,表扬孩子,是促使孩子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表扬的方式必须要注意,若方式不对,则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那么到底如何正确的肯定与认可孩子呢?

表扬孩子时,不要老是说: “你是最棒的”

一天早上,我送孩子去上学,快到校门口时,便看见有个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蹲着对孩子说,“你知道吗,你是最棒的!”,说完还对孩子打了个“V”的手势,只不过她说话的声音特别大,路过的家长几乎都能听到。

大部分家长会一遍遍的告诉孩子:

“你太厉害了!”

“你真的太聪明了!”

“你实在太优秀了!”

听起来像是喊口号,内容重复不断的在孩子耳边回响。

孩子入学前,我曾经给他报了一个情商类的课程,其中有一堂课里,讲的是关于如何表扬孩子。

课程中,老师一再提到:表扬要具体,不能只表扬结果,要表扬过程。

比如,你可以说:

“我刚才看你做作业很认真,这道题这么做,思路很独特”,

“你搭的积木很漂亮,你的小手很能干”,

“你心地善良,很愿意帮助别人”。

而不是一味的说,“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表扬太过于笼统。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表扬还有这么多套路。

为什么要表扬孩子?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反复研究了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通过对纽约近20所学校长期研究发现,在多轮不同形式的测试后,得出一个令德韦克出乎意料的结果:

那些在实验中被称赞努力的孩子,他们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被称赞为聪明的孩子,则会忽略努力的重要性,因为努力就等于承认自己不够聪明,但是一旦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

我们为什么要鼓励或是夸奖孩子?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想让处于迷茫中的孩子找回自信、勇气,突破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采用鼓励式的表扬,扭转错误的观念,才能带来正面的教育效应,因为,它是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鼓励式表扬,孩子自信优秀

每一个自信,优秀的孩子,身后必定有一个懂得通过鼓励孩子努力奋进的父母。

去年比较火的一个泰国广告片,《每天努力一点点》,让很多人备受感动。这位妈妈展现了“鼓励”的惊人力量。

短片里,足球场上,孩子的实力和表现都差强人意:顶球失败、射门不准。不过,孩子的妈妈一直在下面鼓励他:

“再努力一点点,只要超过前面的那一个人就好!每天超越自己一点点就可以了。”

这位妈妈从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也很少责怪自己的孩子,她始终坚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行!

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为自己的样子。”

这位妈妈做到了,这是我见过的最有力的鼓励,它让孩子坚信:

未来,你一定会成为你想要的自己!

怎样有效表扬孩子?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多表扬、鼓励孩子,但却发现收效甚微,是不是表扬不得要领呢?

其实,表扬是一门艺术,如何让你的表扬更有效,这儿给你分享4点:

1.表扬努力,不要表扬聪明

我个人是很不喜欢别人夸我孩子聪明的,因为孩子的智商在出生后已经固定,不会由于别人一句话就改变他的智商,这显然是一句廉价的恭维。

聪明不聪明,孩子决定不了,而努力勤奋却是孩子自己的行为和意愿可以控制的,当我们称赞孩子努力时,其实是想让他继续保持或做出更好的行为。更多关注做事过程中那些可以改变的因素,比如孩子努力勤奋的程度,严谨治学的态度,而不要总是只关注事情的结果。

2.表扬要具体,不能空泛

比如,在孩子完成作业这件事上,若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书写工整且全对,我会这么对他说,“孩子,你今天的作业写得这么工整,你写的时候肯定特别认真,而且还没有错误,说明你仔细审了题,最难得的是,你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业,效率很高,你真的很会学习!”

这样的鼓励,远比空洞的表扬,如:“你做得太棒了”要来得实际的多,最重要的是,还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所以,表扬孩子时,越具体就越能给孩子明确奋斗的方向,这对他的成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表扬要真诚,要多创造机会来赞赏孩子

我的孩子在学校上体育课,搞体能训练时,由于年龄小,总有些动作出错,老师从未发现并表扬过他,我找过老师,希望他多鼓励鼓励孩子,但收效甚微,老师根本没有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那段时间里,我便时刻告诉孩子,“老师鼓励你在家认真练习,你的动作比上一节动作更加到位,而且你还能连续跳绳80个,其他孩子都做不到,老师说你很卖力。“

后来,到了二年级,孩子的体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而且还成了班里的体育优秀生。

4.孩子失败时,要给予孩子鼓励

我给儿子报了个主持人班,参加结课考试时,他畏缩不前,就是不肯上台,最后勉强上去,却说得磕磕巴巴,根本没有发挥出平时应有的水平。

一般的家长肯定是去奚落一顿:”你怎么搞得,昨天在家试讲很好,今天在台上怎么这么糟糕?“

其实,人在失败的时候,内心是很脆弱的,成人都是如此,更何况一个孩子呢?

我没有直接批评孩子,而是从孩子平常不完美表现的背后,找到了不足点,并以此来鼓励孩子,比如,我会告诉他,“孩子,你已经弹得很好了,上台时,放松,不要紧张,把它看成一次日常训练就好了。“ 接着我会告诉他一些临场小技巧及给他多在公共场合表演的机会。

不要总是批评孩子,这会使他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丧失自信心,不利于未来人格的培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指出: ”渴望被人赏识是人类最基本的天性。“

而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是,我们能认清孩子的优缺点,通过“正向激励”放大其优点,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和自主意识。

这种是一种以表扬为主的正向激励。

如果你经常表扬孩子,就意味着你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们都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种愿望,相比大人来说,要来得强烈得多。

但要记住,给孩子多一些具体的鼓励,少一些定性的表扬,别让孩子被“表扬“绑架……

公众号:小学写作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第2篇

    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

    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链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8、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0、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

    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

    1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12、给他表演的舞台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单亲家庭;孩子心理;教育方式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已经成为生活的主流。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雅的现象――离婚,农村许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变成了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又称为缺损家庭,原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无论怎样,它们的出现,必将使家庭教育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孩子。根据多年我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观察和接触,我就粗浅地谈谈此类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方式。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1)逆反粗暴。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孩子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心灵发生了扭曲,心情变得烦躁,逆反心理特别强。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学生的在校表现为:上课不听讲,不善言谈,下课要么捣乱,要么和学生打架,屡教不改。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

(2)自卑狭隘。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我班有一个女生名叫王某同学,学习比较刻苦,但是她既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还要做家务事。上课时,她好像很疲惫,打不起精神。下课后别的女生也不和她玩,慢慢地,她变得自卑,脸上少了昔日的欢笑。

(3)心理偏位。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位。既然父亲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一切只能靠自己来解决了。于是孩子学会了撒谎,打架,偷东西等。在校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旷课、打架,不思进取,扰乱班级等等。如王某同学,原来在文成小学读书,他是全校出了名的“刺儿头”,四年级时转到了我所在的农村小学。转来一周后,他就成了我们班乃至全校的“名人”,没有他不敢干的事。经常和同学打架,偷东西等,无恶不作。

(4)厌学严重。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如徐磊同学,他妈在的时候,学习上也算积极上进。他爸妈离婚后,在学校的表现一天不如一天,懒得要命,布置的作业从来不写,讲道理说好话也不听,由中上的学生变成了差生。

二、单亲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1)家长专制。专制式教育使家庭缺乏温馨,使孩子易变得自卑、腼腆、孤独、内向,以女生为多。农村家庭尤为明显,由于大人文化素质低下,考虑问题很片面,多数以家长的意见为主,成了典型的专制式家庭。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权利,不管对错都要服从。久而久之,孩子也养成了霸道的性格。

(2)放任自流。放任式教育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大。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无着落,孩子在校表现是行为习惯极差,且难于管教。家庭的残缺导致学生心灵受损,家长为了弥补学生精神上的缺憾,对孩子放任自流。学生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事实上却害了孩子,误认为一切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就应该理所当然为自己服务。

(3)溺爱娇惯。溺爱式教育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处处迁就以弥补其感情上的缺损,而忽视在思想品德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不知不觉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等坏习惯,使孩子成长出现了片面性。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极大,自高自大,无视他人的存在,只想自己,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三、农村单亲家庭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1)农村单亲家庭的父母应向孩子耐心解释。孩子不知道父母为啥离婚,但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想这些不属于自己想的问题。所以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等因素,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静、真诚、耐心、自信地向他们解释自己离异的原因,求得他们的理解。

(2)家长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单亲子女可能需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歧视、偏见和嘲弄。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身为他们的父母,每天再忙,也应抽时间多陪陪孩子,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第4篇

父母需要考虑的一个事实是: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一、父母的经济状况对孩子的影响:“科尔曼报告”

将近一百年以前(1914年),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她说:“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1]

现在看来,这个美国人的猜想并不周全,因为中国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善。不过,这个猜想有一点是符合事实的:中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中国家长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推卸给学校。如果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家长更愿意指责学校的教师,一般不愿意承认那是家长自己的失误。

事实上,也并非只有中国家长才犯这样的错误。1966年,美国人科尔曼博士发表了一份教育调查报告,这个研究的主题原本是学校教育问题,但它促使美国政府和美国家长开始关注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1966年,美国人科尔曼向国会递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科尔曼报告”。这个调查研究的结果令美国人大吃一惊:在此以前,人们只知道,黑人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越往后差距越大。科尔曼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以为这种差距主要是学校的办学条件造成的。调查结果却发现,黑人学校和白人学校在校舍设施、教师工资等有形条件上的差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而造成黑人学生学习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学校的条件,而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

“科尔曼报告”发表后,人们开始从两个方面调整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一是重视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二是重视学校教育背后的家庭教育。

现在看来,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学业成绩,这是一个事实。我们曾经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存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现象,但普遍而言,如果父母的经济收入较低,那么,孩子的学业成绩就偏低;尽管存在“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现象,但一般而言,如果父母的经济收入较高,那么,孩子的学业成绩普遍较高。

这个调查研究的结果并不意味着穷人的孩子就注定了成绩低下,因为贫穷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孩子真实地体验了父母劳作的辛苦与辛酸,那么,孩子会增加改变命运拯救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过,贫穷虽然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也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人,倒是需要为孩子提供最基本的文化资源,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的深渊。

一般而言,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有好的学业成绩,原因在于:富裕是一种高级的教育资源,但是,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父母有高级的教育方法。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否则,如果孩子因家庭富裕而四体不勤、傲慢虚荣,那么,富裕不仅不是孩子成长的资源,反而成为孩子成长的祸害。中国的民间经验是:“富不过三代。”遗憾的是,“富不过三代”这条民间古训几乎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咒语,不少比较富裕的家庭,常常被这条古训不幸言中。

二、“父母失陪”对孩子的影响: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保姆的后果

孩子之所以不适应学校生活,除了父母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教育资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父母没有陪伴孩子的成长,把孩子交给了祖父母或保姆。

中国的父母越来越忙,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放弃了对孩子的陪伴,他们以为重要的不是陪伴孩子,而是为孩子将来入学筹集学费。他们的设想是:孩子太小,只要长身体就行,还没有到学习的年龄。等孩子长大一些,长到了要上学的年龄,再把孩子接回来。他们不知道,孩子从0岁开始,就已经进入“非正式学习”的年龄。孩子在入学之前,家长必须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教育训练,让他们为入学做足够的准备。如果孩子在入学之前没有建立相关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那么,从孩子进入学校的那一天开始,他就随时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

并非祖父母就一定不能教育孩子,在中外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祖父母成功地教育孩子的案例。年轻的父母如果自己太忙而孩子的祖父母有足够的教育智慧来教育孩子,当然也可以让祖父母来教育孩子。如果由祖父母来教育,就应该尊重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既希望祖父母照看孩子,又不尊重祖父母的教育方式,这对祖父母是不公平的。如果年轻的父母对祖父母的教育方式在整体上感到不满,祖父母又傲慢地坚持自己的意见,那么,年轻的父母可以考虑全面接管自己的孩子。如果年轻的父母对祖父母的教育方式在整体上感到满意,只在一些细节上有分歧,那么,年轻的父母可以试着和祖父母商谈。如果祖父母坚持自己的意见,年轻的父母应该学会容忍和妥协。世界上不少成功的名人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时,常常会提到一个温暖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他的祖母或者外祖母曾经对他的成长发生了影响。

可是,时生了变化,环境发生了变化。祖父母教育孩子时,遇到了新的难题。

过去的祖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其周围是一个田园式的环境。现在,田园没了,变成了工厂,变成了拥挤的、有大量流动人口的社区。工厂和流动人口并不是坏事,但它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凶险。社区里到处都是网吧,甚至在某个角落有人在贩卖或各种的盗版碟片。当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变得祖父母根本无法理解的时候,祖父母竟然还认为他们能够教育好孙子,就不太可能。

过去的祖父母在教育孙子的时候,他是知识和经验的权威。现在,在电视、电脑、手机短信时代,孩子比祖父母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更快的学习能力。这是一个长辈需要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代,父母或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需要向孩子学习。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曾以诗歌的方式感叹“儿童是人类之父”。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浓缩在华兹华斯的诗句之中。晚辈向长辈学习的田园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长辈不得不向晚辈请教有关电视、电脑、手机使用的知识。如果祖父母依然坚持自己的经验而拒绝向晚辈学习,晚辈就会抵制祖父母的教育。

过去的祖父母在教育孙子的时候,孩子不仅生活在祖父母的家里,他同时还生活在整个家族和宗法之中。孩子身边所有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舅舅姑姑等都在有意无意地教育这个孩子。家族的价值观和宗法制度让这个孩子不敢胡闹。现在,中国的家族观念正在逐渐减弱,宗法制度逐渐消失,家族对孩子的影响几乎降落到零点。家族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减弱,增加了祖父母教育孙子的难度。

在农业社会,在手工业时代,“四世同堂”“三世同堂”是常见的家庭生活。在“四世同堂”“三世同堂”的环境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祖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保持着某种对立统一的平衡。如果孩子的父母过于严厉,孩子的祖父母就会比较宽松;如果孩子的父母过于溺爱,孩子的祖父母就会比较严格。又由于祖父母有丰富的经验和比较高级的家庭地位,孩子从祖父母那里获得的影响就可能超过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影响。“祖母语录比许多导师指示更有价值。很多人格芳菲的人,都有祖母语录作为人生指南。” [2] 136―137也就是说,以往祖父母之所以能够有效地教育小孩,并不是因为孩子的祖父母比孩子的父母更懂教育,而是因为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教育的同时也接受祖父母的教育。祖父母的教育是父母教育的延续和补充。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父母亲自教育孩子的原因。不要简单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转交给祖父母,更不能简单地把教育孩子的责任转交给保姆,这样会让孩子处于成长的危险之中。应该尊重保姆的劳动,但不应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保姆。管吃管睡适合驯养宠物,不适合教育孩子。

不仅不要轻易把孩子交给祖父母,而且,在孩子7岁以前,不要让孩子进入所谓的寄宿制学校,除非某个寄宿制学校能够为孩子提供“家的感觉”。即便让孩子进入寄宿制学校,最好选择那些有“小周末”的学校,即周五下午和周三、周六、周日在家里和父母在一起,只有周一、周二、周四和周五上午在学校。即使残忍如斯巴达教育,他们的孩子(男孩)在7岁以前,也是由母亲亲自教养的。孩子(男孩)7岁之后才离开母亲,由社团负责教育和训练。①

不要以为孩子1~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学校很可能会成为“问题儿童”:他会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或者,成为侵犯他人的捣乱者、攻击者。更严重的问题是,这样的孩子可能永远找不到亲近父母的感觉,他们甚至会终身仇视父母,将与父母发生永无休止的争吵和争斗。遗憾的是,父母又因为在孩子1~6岁时没有尽到陪伴孩子的责任而感到愧疚。父母的愧疚心态将使父母很难坚持教育的原则而纵容孩子的种种无理的要求。而且,父母的愧疚心态很容易被孩子利用,成为孩子反叛父母、仇视父母的理由。

三、父母的“爱”对孩子的影响:警惕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的成长

如果期望孩子成为独立的人,父母自己必须先过独立的生活。有时候,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家训”里反复出现两个训诫,一是必须劳动,二是必须独立。为了使儿女独立做事,自然生长,父母自己需要过独立的生活,不必过于牵挂。正如所说:“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尔夫妇视儿女过于娇贵,柳子厚《郭橐驼传》所谓旦视而暮抚、爪肤而摇本者,爱之而反以害之。彼谓养树通于养民,吾谓养树通于养儿,尔与家妇直深晓此意。”[3]

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2] 131

陪伴是父母的责任,但陪伴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逐步过独立的生活,让孩子逐步“成人”。所谓“成人”,就是成为独立的人。成为独立的人,简称“成人”。成人是一个过程,它与18岁生日晚会无关,也与成人仪式上的誓言无关。“成人”的关键在于是否已经成为独立的人。

教育孩子需要家长愿意为孩子付出必要的时间、精力和爱心,但仅仅为孩子付出时间、精力和爱心还是不够。如果没有教育的专业智慧和专业技巧,家长的时间、精力和爱心会让孩子感到厌恶。总有家长整天陪伴孩子并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但孩子并不领情。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光有爱心是不够的,爱心甚至可能让孩子反感,因为父母可能不知不觉以爱的名义、以“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压制、破坏孩子的成长。家长以为“我都是为你好”,就可以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强迫孩子无休止地学习知识或某项技能(比如钢琴)。

家庭教育的种种失败,往往从极端的“一切为了孩子”开始。家庭教育的改善,也必须从过去的“一切为了孩子”的颠倒和颠覆开始。父母应该拿出足够的勇气告诉自己,也告诉所有人:一切为了自身的幸福。正常的因果关系是:先有夫妻之间的幸福婚姻,才可能有孩子的幸福成长。不要颠倒了家庭教育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的后果是:夫妻之间忽视或取消了正常而幸福的婚姻生活,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恩爱与美好,孩子的成长便陷入灾难。

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生活,这是值得所有人追求的永恒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帮助或教育孩子,父母自身必须先拥有幸福的生活。自身不幸的人,不仅无法帮助他人,而且可能给他人带来不幸。有生理疾病或精神怪癖的人,甚至可能传染、折磨他人。成功的家庭教育始于幸福的婚姻。先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后有成功的家庭教育。如果夫妻之间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忘记了自己,这样的后果是:父母的破釜沉舟式的期望将使孩子承受沉重的压力,父母会以爱孩子为借口、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的成长。

如果夫妻之间无法维持感情而离婚,那么,单身母亲也不能因为对前任丈夫的怨恨而禁止孩子接触自己的父亲。同样,单身父亲也不能因为对前任妻子的怨恨而禁止孩子和母亲交往。夫妻离婚已经给孩子造成了深度的伤害,而单身母亲或单身父亲在孩子面前相互诋毁对方的形象,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雪上加霜的灾难。也就是说,夫妻即便离婚,最好也让孩子跟父母保持长期而稳定的交往,以便让孩子从自己最亲近的人那里获得足够的爱与帮助。

注 释:

①斯巴达教育一直受后人的批评,但也一直成为历来的意志训练和身体训练的理想模型。“从生到死,儿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都像军营生活一样严酷。孩子们常年都得打赤脚,穿单衣,吃粗食,睡硬床。这全是为了他们适应将来的战斗生活。他们每天忙于体育训练和野外活动,如游泳、打猎等,一切所要做的,都是使他们强壮和吃苦耐劳。”参见博伊德、金著,任宝祥等译《西方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3页。

参考文献:

[1] 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M].河北大学日本问题研究所,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195.

[2] 吴稼祥.一杯沧海[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5.

[3] .家训[M].长沙:岳麓书社,1999:328.

教育孩子的方式范文第5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现代教育形式的发展告诉我们,单纯依靠教师是搞不好教育的,必须和家长密切配合,家访是必不可少的。家访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使教师、家长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管理好班级,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只在学校了解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也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大部分是通过家访来实现的。通过家访教师同时也可以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教育理念,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育方法等等。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家访。结合本班实际,特制订本学期家访工作计划如下。

二、本班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居住在联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素质的高低往往也和家长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他的孩子的素质是不低的。

有些家长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希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他们总是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能明白家长的苦衷,而却不去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道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往往会发生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甚至会发生令家人后悔终生的事。和学生座谈时不少学生反映他们的父母都打过他们,没有挨打的学生寥寥无几。

还有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家长们对教育的投入很少,除了给孩子交学费以外,就很少有其他的教育投资了,更谈不上给孩子订阅课外读物了。这就在很大方面造成孩子阅读面狭窄,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的很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把孩子交给老师就算完事了,孩子的成绩好坏和自己没关系,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把教育孩子的事推卸的干干净净。

三、家访目的和要求

1、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2、了解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3、征求家长对教师教学、班级、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4、向家长提供先进的教育信息。

5、纠正家长错误的家教方法,向家长传授较科学的家教方法。

6、家访时不可与家长发生争吵和冲突,态度要和蔼,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

7、不能接受家长的吃请,更不能接受家长的礼物。

8、家访后要及时记录和整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四、家访重点

1、后进生,查找落后的原因及在家表现。

2、优等生,了解在家表现及家庭教育情况。

3、问题生,随机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