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学专业实训总结

农学专业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学专业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学专业实训总结

农学专业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 领导高度重视,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1、 为了把__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落到实处,且有强力的组织保障,__市农业局成立了“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时任局长邓英华任组长,副局长刘勇、安跃斌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__市农广校,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和组织协调。

2、 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制度和措施,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使得工作得以有序有效进行。

二、 动员宣传,深入调研,切实了解农村农民农业的需求。

3、 在行动初期,主要工作就是全面展开动员宣传,并深入到各镇、村、社进行细致的访问、调查和研究。切实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了解农村、农业发展工程中的具体问题。

4、 在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__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在十一五期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三、 积极组织行动的落实和实施。

在《__市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指导下,以实现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注重技术创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农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农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为基本目标,全面组织落实,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下,各部门通力合作,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

在十一五期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紧紧围绕__市特色效益农业发展项目建设,以重点发展优质粮油、晒烟、食用菌、蔬菜、中药材、茶叶、猕猴桃七大优势种植业为主导,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

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有: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包括食用菌、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 ;沃土工程、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培训基本口粮田建设培训;粮油高产创建培训;优质水果栽培技术培训;优质茶叶栽培技术培训;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种子生产人员和制种农户培训;优质水稻、优质小麦及优质油菜的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以及贮藏、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要领培训,优质水稻、优质油菜的制种及引种技术培训;晒烟栽培技术培训。

2、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包括返乡农民工培训。如:农村能源建设人员培训等。

3、专业农民培训。如,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员、基本口粮田建设施工员、农业标准化建设技术员、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员、农村基层专业会计和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农村经纪人等的培训。

4、绿色证书培训。农业“绿色证书”教育和致富新技术培训主要是针对有一定规摸的,以种、养殖为主业的农村养殖专业户(专业农民)而开展的旨在普及推广种养殖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和进行从业资格认证的教育培训。

5、大中专学历教育(涉农专业)培训。在国家新形势、新政策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涉农专业的学历教育培训工作。以及培养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热爱农村农业工作的>!

6、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各类教育

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全市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风文明。比如,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对“386199人员”更多一些关注,进一步为构建和谐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

文化培训和文明教育则根据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整体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开展各类文化进修、科普讲座、普法宣传、道德实践活动、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等。全面提升农民的思想修养,道德规范,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四、 搞好后期总结和未来规划。

“十一五”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将在全面总结过去成果的基础上,更好的谋划未来,为科学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总体来说,值得肯定的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培训模式,保证了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不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采取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员-技术示范户-带动户一条线的培训服务形式和“一场专家讲座、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的培训模式,组织广大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教育培训手段和巡回课堂、农业科技热线12316、科技赶场、科技直通车等形式,开展面广量大的实用技术培训,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要鼓励农村中的各类科技户、示范户和经营大户积极参加培训,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就地、就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坚持培训与市场挂钩,鼓励和支持“定单”培养,根据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和劳务市场反馈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培训。

2、培训工作人员深入农村社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根据社区需要,适时实地开展培训,并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修改。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3、切合实际的、强有力的工措施也是行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局农民培训工作。由农广校牵头负责培训的日常工作,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统筹规划培训工作。

⑵各联镇人员充分发挥技术纽带作用,搞好调研,对所联系的镇、街道办农民对培训各阶段的要求和希望,及时汇总反馈。

⑶农民素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农民培训的具体材料,协调安排培训计划,上报培训结果,制定相应激励机制,年末由局领导小组进行检查评估。

⑷行动办提出培训教师建议名单,具体授课教师由联镇人员负责联系。

⑸由培训相关部门和培训教师负责培训教材、资料的编写,加强教材的实效性、时效性,增加乡土教材比重。培训教材经农业局专家小组审定后,由培训办统一编辑发行。

⑹加强农民需求调查,制定培训计划后,还要加强和农民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反复征求意见并随时修改完善。

⑺农民培训工作纳入部门及个人季度和年度考核。

4、紧紧围绕“三农”这个核心,密切关注“三农”问题发展的新形势,新动向,新现象,切实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制定新措施新方案,调整策略。总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不断更新我们的行动内容,加快我们的行动步伐。比如,对新出现的留守儿童及家庭的关注、对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的关注等。

(二)、关于“十二五”期间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计划如下:

1、中专学历招生1000人(涉农专业)

2、农民实用技术短期培训300000人次。

3、培训骨干农民20__人。

4、培养新型农民3000人。

5、绿色证书培训1000人。

农学专业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省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创建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县计划培训人员750人,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1、职业农民培训550人。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40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50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100人。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对培训合格并经认定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认定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率达到60%以上。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商人才(以下简称“电商人才”)培训20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

(三)奖补标准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奖补资金实行直补培训机构的办法,具体奖补标准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按人均3000元、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均按人均1000元,电商人才培训按人均2000元。奖补资金的具体拨付、使用和管理要求,按照省财政厅、省农委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四)实施范围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在全县各乡镇实施,重点培训范围是美丽乡村中心村、贫困村的新型职业农民。各乡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分解情况见附件1。

二、重点工作

(一)确定培训对象

1、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培训主要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生产经营型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涉及茶叶、猕猴桃、中药材、高山米、蔬菜、笋用林、畜牧等七个产业;专业技能型主要培训从事茶叶生产加工的工人和雇员;专业服务型主要培训统防统治植保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对象遴选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有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其中生产经营型培训对象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且产业达到一定生产规模(见附件3)。培训对象遴选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县农发委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发委确定的程序择优确定。2014、2015年已培训的职业农民今年不再培训。

2、电商人才培训。主要培训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中,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培训对象遴选条件:已开展或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愿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有电脑和智能手机应用基础。培训对象遴选由县农发委按照职业农民遴选程序择优确定。电商人才与职业农民培训对象不得重复。

(二)确定培训机构

根据《市2016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择优确定县农广校作为全县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见附件2),同时将职业学校作为职业农民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共同组织培训。县农广校负责学员整个培训期间教学实践管理,制定培训计划,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台账,职业学校负责制定学员理论教学期间管理办法,全程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三)明确培训内容

按照农业部推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和课程,培训内容要符合我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广泛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需求,鼓励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点单式”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

1、职业农民培训。公共基础课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市场营销、“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专业技能课重点培训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信农机农艺融合、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等技术技能。

2、电商人才培训。公共基础课参照职业农民培训内容安排。专业课重点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网络店铺建设、产品包装、客户服务、网络店铺营销等内容。

(四)创新培训方式

1、职业农民培训。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参与式、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为提高培训效果,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和农民对技术需求等,分时段培训,每段培训时间不超过2天;注重实践技能操作,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按1:2安排;做到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

2、电商人才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7天,其中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5天、参观学习2天。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五)做好考试考核和认定发证工作

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县农发委审定。对考核合格者,由培训机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对培训合格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按照省农委皖农科[2015]125号文件要求,进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对培训合格的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电商人才进行统计造册。

三、进度安排

按照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按照以下步骤有序推进实施。

(一)精心制定方案(3月中旬前)。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市2016年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要求,结合实际,及时分解落实培训任务,认真制定整体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方案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及市农委、市财政局备案。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围绕创建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由县农发委牵头组织县农广校和产业专家等共同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方案要按规定时间(15天或7天)和分阶段(7次或3次)培训要求制定,主要明确每期培训班的培训机构及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和工作要求等内容,以便培训机构实施。分专业培训方案及培训机构承担任务情况报省市农委备案。三是制定教学管理方案。县农广校、职业学校要根据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管理方案。方案主要反映组织领导、学员名单、教学计划、培训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报经县农发委批复后实施,做到“一班一案”。

(二)认真开展培训(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县农广校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管理方案开展培训,严格培训时间进度和质量。遴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为授课教师,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一名省级专家。电商人才培训师资主要聘请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讲师团成员,并根据需要扩大聘请师资范围。认真选择教材,并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公共课教材10种以上和专业技能课教材3-5种)。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课制度(每期培训班县农委安排人员上第一堂课,宣讲政策,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工作安排和学员需求等情况);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最后一堂课,县农委安排人员组织学员开展满意度评价,了解培训实施效果),培训台账制度(建立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

(三)验收总结阶段(11月下旬-12月底)。抓好验收工作。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要及时向县农发委提出验收申请,县农发委会同县财政局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对存在问题的待整改后再验收,直至合格;抓好认定工作。培训结束后,及时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并为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档案,落实跟踪联系服务和扶持政策;抓好总结工作。县农发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绩效评价的部署和要求,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分管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农业、财政、人社、教育、职业学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组(见附件4),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发委,统筹协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落实解决培训工作遇到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注重培训质量。依托与安农大的校县合作平台,聘请安农大、省农科院、合师院、合工大等相关专业教师为外请专家,职业学校、县农发委中级职称以上在职人员为培训骨干老师,县内乡土人才和龙头企业负责人作为培训辅导员,共同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建立以部、省统编教材为主,其他正规出版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为补充的教材使用格局,保障教材质量。支持培训机构将实训基地建设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企业基地等结合,确保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增强实践实训能力。

(三)强化监管督查。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有关单位的考评内容,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调度,确保按照、按质和按量完成,达到预期效果。加大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课堂培训、实训、参观交流、聘请师资、信息化手段利用和后续跟踪服务等相关支出。同时,建立项目资金审计制度,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

农学专业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编者按:在返乡创业的大潮中,很多农民工带着梦想和积蓄回到家乡,准备施展拳脚,大干一番,但是,在市场中打拼,并不容易,在一次次挫折中撞得头破血流,甚至赔光积蓄的大有人在。如何才能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们少走些弯路?信息时代,新生事物很多,必须加强学习,才能把握主动权。要能够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悟出其中创业成功的关键。理性的思考、谦虚的学习对于创业非常重要。本期经验交流刊登湖北省东西湖区、山东省农广校、河南省创业兴业推动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业兴业推动型培育模式指以提升农民学员创业兴业能力为主线,系统设计培训内容,采取集中培训、考察实习和创业设计等多种方式,使农民学员从具备初步的创业技能转变为具备综合创业能力和素质,帮助农民学员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创业兴业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在培育过程中,政府负责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宏观管理、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培训机构负责教育培训全过程,在培育中占主体地位;农业企业(实训基地)负责为农民学员提供实操实践的产业基地,拓展学员思维,开阔学员视野,增强学员实践能力,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创业兴业实践中发展成长。

近几年,党和政府连续对“三农”问题出台了相关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以培养农民创业激情,传授创业知识,改变创业理念,增强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这是当前解决山东省农民发展自身产业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承担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以来,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采用了“三段式”培育模式,切实提高了培训效果,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

一、“三段式”培育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一)培育模式内涵

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三段式”创业培训模式,即:集中培训、考察实习和企业规划设计。采用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形式,使学员亲身融入到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来,讲授过程中强调让学员自己思索、探究和发现问题,真正把学习知识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学员合作意识,不仅使参训学员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加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能够从轻松的游戏中明白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道理。

(二)培育模式特征

每期培训班通过全景式企业模拟训练的方式,培训内容从理论学习到指导实践,再到从实践练习升华到理论总结和创业设计上来,使每一位学员经过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指导理论的全过程。

二、“三段式”培育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实施每年度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培训初期,省农广校专门成立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相关培训文件,并多次召开项目专题会议,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案,明确各级分工职责,规范培训形式,提出具体要求,保证了培训工作的科学规范、扎实有效。

(二)提升培训服务能力

为保证培训授课水平,省农广校从全省行业内外100多位教师中,通过试讲课、示范课和过关课三级选拔,选聘优秀创业培训讲师,组建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讲师团”,由省农广校统筹调度安排,持证上岗,统一选派到各个培训基地授课;为确保后续跟踪服务效果,又选聘了300名农业行业专家和辅导员组建成“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导师团”,为学员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提供企业创办、企业经营等方面的技术、信息、法律帮助。

(三)完善培训基地建设

随着近几年农民培训任务的不断增加,省农广校按区域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经过实地考察认定,在相关培训基地的附近,选择了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签订协议有偿使用的形式,配套建设市场考察和专业学习实训基地。各市县根据农民学员考察实习的需要,挂牌建立农民创业实训基地和农民创业园。

(四)强化自主招生形式

按照相关培训要求,省农广校在广泛摸底调查和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相关市(县/区)分校,通过电视广告、赶大集发传单、农村大喇叭广播、农广校乡镇班主任下乡进村张贴招生简章、老学员带新学员、建立招生报名点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闯出一条自主化招生路子。在选拔过程中严格资格审查,优先遴选文化素质高、创业愿望强烈的农民参加培训,为培训班取得预期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五)创新培训管理模式

针对农民学员时间观念不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较差等特点,在集中培训期间,省农广校专门聘请军事教官,全程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全省做到培训“六统一”:统一规范编班、统一房间安排、统一各级职责、统一军事训练、统一作息时间、统一资料配发。增强了学员们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团队意识,保证了学习时间和到课率,从而确保了整体培训效果。

(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主要研究设置了4个模块22个专题的授课内容。

模块1:创业意识与理念模块,包括:向军队学管理、时代与创业、农业创业理念、农业创业扶持政策、成功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要求、评价创业者自身等6个专题,主要培训目标是激发学员创业激情,培养学员创业意识,增强需要创业胆量。

模块2:创业知识与技巧模块,包括:农业创业的市场机遇、农业创业市场分析、评估创业市场、组建创业团队、预测创业利润筹措创业资金、创业风险的识别与防范、农业创业项目介绍、选择农业创业项目等8个专题,培养目标是使学员掌握基本创业知识与创业技巧。

模块3:创业训练与实践模块,包括:模拟训练1、模拟训练2、市场考察、企业实习等4个专题,培养目标是使学员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创业过程,切身感受创业经历。

模块4:创业计划与企业创办模块,包括:选择企业类型、构思创办企业、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创办你的企业实施创业计划等4个专题,培训目标是为学员实施创业,做好充分准备。

(七)注重丰富培训手段

1. 案例式教学。省农广校组织专家编写了种植、养殖、加工、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5个产业的案例分析,进一步研发完善了捕捉战机、商战对抗、沙盘推演、迈进殿堂四个创业模拟训练,分别针对学员的市场应对能力、决策与运营能力、企业规划与设计能力和创办企业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训;编写了农民创业典型案例;建立了包括7大产业30个项目的农民创业项目库;组织创业培训教师通过研究学习熟练掌握,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加以运用,以真实生动的实例,向学员们传授创业的知识,贴近农民、具体形象、易于理解,除创业基础课程之外,在其他环节基本实现了案例教学,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

2. 参与式培训。培训全过程采取以学员为中心,以满足农民生产经营培训需求为目的,自下而上,学员交流互动、讨论发言,教师现场指导、提炼总结,使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的每时每刻。

3. 情景式模拟训练。在创业技巧理论授课结束后,设计了企业创办的每一个情景模式,对学员分组进行模拟训练,实行全景式创业模拟训练。分别从项目的考察确立、资金筹措、原材料采购,市场风险的防范与抵御等各个环节,设计了模拟训练模式。分别是企业策划训练、企业生产经营风险训练、企业营销训练和企业申办登记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设置了大量的模拟道具(原材料、成品、信用社、货币等)和场景(市场、情景卡等),尽可能地让学员们感觉是在真实的经营。模拟结束后组织教师和学员进行研讨、分析、评价和展示,由专业老师现场对学员模拟训练情况进行点评和考核打分。

4. 强调学员团队意识。通过“组建你的团队”专题授课、团队拓展训练以及拓展训练解析,提高农民学员团队意识。有效提高农民学员组织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程度,有效防范和抵御农民创业的市场风险。

(八)建立培训工作机制

1. 学员培训考核机制。省农广校统一编制了“农民创业培训班学员考勤记录表”,对学员每天的训练、活动、上课及作息等到位情况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的抽查。对课堂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课下积极参与活动训练的学员予以表彰奖励。在培训整个过程中,对培训学员、班级的综合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优秀学员、优秀集体颁发荣誉证书和一定物质奖励。

2. 教师授课评价机制。学员对授课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客观反映出教师的授课水平,把教师的聘任授课量与学员评价挂钩,并作为今年优秀教师评选和今后创业培训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

3. 培训组织评价机制。学员对整个培训的组织、管理、教学设施、食宿、后勤服务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真实地了解培训的整个组织保障情况,为创业培训基地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也是市县两级分校组织管理工作的客观体现。

(九)加强培训考察实习

根据农民学员一般要立足与当地农业产业布局实施创业的特点,积极与农广校中职教育实训基地相结合,与相关农业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社等联合,培植建设一批适合农民创业发展的省农广校农民创业培训实习基地,由省校统一挂牌。用于学员实习考察,保证农民在培训过程中,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省农广校将学员的考察实习分以市为单位集中考察和以县为单位分产业考察。在市场考察过程中,首先由所参观市场的主要负责人对市场主要农产品营销的情况进行介绍;再由带队指导老师引导,学员对市场主要农产品进行考察了解;最后聘请专家对农产品市场情况进行总评。

在实践实习过程中,由于时间和企业限制,全程顶岗实习的难度较大,于是采取了按照一听、二看、三干、四查、五了解的形式进行实习。一是听取由企业负责人讲述企业的发展历史;二是学员参观了解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三是学员到生产一线对企业生产加工的进程进行实地操作;四是查看企业产品定价与销售的过程;五是了解企业利润的形成和企业资金的筹措方法。

最后学员对市场考察和企业实习进行讨论总结,形成市场调查报告和企业实习报告。

(十)实施培训督导制度

为了加强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过程中的培训管理,完善项目质量监控体系,维护良好的培训秩序,专门出台了《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督导员管理制度》,由省农广校专兼职教师承担培训全过程的督导任务,采用听课、调研、评价、反馈、沟通等方式,对培训班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和考核,保证全省培训质量不走样。

(十一)搭建后续服务平台

1. 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对省农广校现有的“山东省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网”农民创业培训栏目进行扩容改版,将农民创业培训过程、后续跟踪服务、创业典型宣传等纳入统一规划,做到有章可循,进行全方位管理服务。构建了农民创业培训班QQ群和微信平台,使学员在培训后,能够利用提供的交流平台沟通联系,相互提供致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帮扶互助,共同致富。

2. 建立创业联谊会平台。为便于向参加创业培训的农民学员提供培训、交流、合作、发展、维权的交流平台,省农广校成立了“山东省农广校创业培训联谊总会”,下设 “农民创业联谊总会秘书处”,各市分校成立了“市分校创业培训联谊会”,县分校成立了“分会”。

3. 建立后续跟踪平台。培训结束后,统一编制了“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教师跟踪服务手册”,要求每名跟踪服务教师辅导的学员不得超过15人,一年中对学员要进行不少于6次的技术、信息、法律、管理等方面的跟踪服务,其中现场指导不少于两次,建立和巩固好学员与创业指导教师的长期互动关系,并采用电话回访、手机短信相关创业信息等其他跟踪服务方式,指导学员在创业的过程中持续健康发展,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从而提高了学员的创业成功率。

(十二)加强培训资金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制定下发了《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严格了项目支出范围,明确了项目资金结算程序和要求,按规定使用资金,做到了账实相符、账表相符、账账相符,支出凭证和财务账表真实、准确、齐全、清楚,确保了专款专用、确保了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十三)注重培训档案管理

为加强培训后的档案管理工作,省农广校召开各实施分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会议,本着“应收尽收、该归尽归”的原则,将每期培训班的全过程档案,统一格式整理装订,建设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三个档案展室,便于今后培训学员参观学习。

(十四)强化培训总结宣传

为扩大全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影响,切实引导农民创业致富,充分利用中央农广校网站、山东省农业信息网、山东省农民教育培训网和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山东省农科频道、广播电台等各大主流媒体,及时报道培训过程和涌现出的典型学员事迹,并专门组织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记者行”活动,扩大了创业培训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三、“三段式”培育模式成效

农学专业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2各专业办公室和乡镇每月召开一次师资培训人员会议,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总结教学成果。

3各专业办公室和乡镇每月召开一次以上基地负责人会议,了解培训进展情况,研究今后培训方向。

4县乡(镇)上半年召开一次调度会,对半年工作进行小结,并部署下半年工作。

5县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总结当年工作,表彰先进乡镇和部门单位。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信息上报制度

1各乡(镇)和县分口办公室要及时上报各类培训信息,以利交流沟通,达到掌握情况推广经验促进工作的目的。

2上报信息的主要内容是工作方案计划月报表办班培训信息典型经验工作总结等。

3信息上报要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全面,不得弄虚作假随意编报,否则,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县综合办公室要及时收集汇总各类信息,并上报市农民知识化工程综合办公室和县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根据需要在农民知识化工程简报上刊登。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证书发放制度

1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证书由县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和发放。

2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人员,符合受训规定并考试合格的,由农业局等职能部门组织办理有关资格证书。

3参加县乡两级本地用工培训,成绩合格的,由县经贸委发给培训证书,优秀推荐到县内企业就业。

4在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学校(技校等)接受学历教育的人员,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由校方按规定发给学历证书。

5在县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人员,经统一考试合格后,由县职业技能培训办公室组织办理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学员培训建档制度

1县分口办公室和乡(镇)要建立详细真实的农民知识化工程学员培训档案。

2学员培训个人档案要有培训学员报名表培训学员登记表和考卷等。

3培训学员报名表登记表和花名册内容填写齐全,经有关单位审核后盖章。

4学员培训归档资料要有学员花名册培训教材培训通知授课人培训总结典型材料等项目。

5学员培训档案要按建档要求整理成册,并且有专人负责管理。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督查考核制度

1县农民知识化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各乡(镇)及县分口办公室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2督查的内容主要有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资料建档服务机构经费投入培训效果等。

3督查方法采取听汇报查看资料实地察看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

4督查工作和每季进行一次,督查情况在全县进行通报。

5农民知识化工程列入乡(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综全考评内容。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1全县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培训投入机制。

2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由县农负办负责管理。乡镇财政也要安排必要经费用于农民培训。

农学专业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调查方法

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重点是通过填问卷来了解农民对教育培训的需求。问卷分为:农民背景、农民家庭基本情况、农民科技素质、接受教育培训的现状、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农民的教育培训需求等六部分内容,涉及单选题、限选题、多选题、数字题等多种类型的选项,近50个问题。问卷抽样以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为抽样依据,采用县抽镇(乡)、镇(乡)抽村、村抽农民的三级抽样阶段进行。对抽中的村按人均收入分成相对高、中、低三个类群,根据各类群的农民数所占比例分配样本数,采取抓阄的办法分别在三种不同的类群中抽取调查农民,每村抽取9个农户。最后,全县有108户农民接受了问卷调查。

调查由调查员按事先制定好的问卷进行提问,调查户农民回答,调查员填写问卷,然后以村为单位形成调查问卷汇总表。经过认真校验和初步整理,从总体看,收集到的数据质量优良,能较好地反映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状况。

二、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农民培训需求情况

此次调查有乡镇主要领导和被调查村的主要村干部参加,访问12个村的农户108户,调查农民380人。

(一)农村劳动力现状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层次还很低。12个村总劳动力为5053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者606人,只占总数的12%;初中文化程度者1617人,占总数的32%;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870人,占总数的37%;而文盲人数多达960人,占总数的19%。尤其是烟溪镇和马路镇6个村的文化程度更低,这四个村有劳动力3110人,其中,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81人,只占总数的5.8%;而文盲人数却多达653人,占总数的21%。

二是农村劳动力技术含量过低。12个村中,从事纯农业的劳动力人数为2526人,占总数的50%;从事非农业的人数556人,占总数的11%;外出务工的1617人,占总数的32%。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有一定技能的人数为501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31%;无技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数为1116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9%。另外,还有354人为无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7%,这些人也大都无一技之长。

三是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受行业和职业技能的制约。在调查走访的108户农户中,20户农民头脑灵活,经营有方,或种植业、养殖业办得出色,或是劳务工资高,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他们的住房基本上是新建的,且进行了装修,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仙溪镇青大村蒋孟初两个儿子在外地打工,一个是建筑包工头,一个是司机,从事的都是技术性的工作,兄弟俩每年的收入在4万元以上,蒋孟初也在家种了十多亩地,喂养了一头母猪,年收入两万元以上。40余户农户家庭主要是靠种田,平时打点零工,家中喂几头猪的收入,外出务工的也是普通工种,这样的家庭年收入在1.5万~2.0万元内;40余户农民家庭既无一定的技术和资金从事种养殖业,又没有什么特长和本领外出务工。这样的家庭仅靠种几亩田,喂几头猪,难以摆脱贫困。如烟溪镇陈竹村村民易爱善夫妇,全家有五口人,三个儿子,两个初中未毕业就在外面打工,家里还有一个15岁的儿子读初中。只有小学文化的易爱善及两个小孩在外面打工,由于没有任何技术,辗转到了许多地方也没有找到活干,2013年他没有赚到钱,家中就靠易爱善的妻子种田,喂猪赚点钱来维持生计,小孩读书的费用都是向别人借,生活十分艰苦。陈竹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像易爱善这样家境的还有几户,他们都表示对生活出路很困惑,苦于找不到路子赚钱。该村总体文化层次低,富余劳力未找到事做的有124人,供不起子女读书的有6户。

(二)农民对培训需求情况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380名农民中除50岁以上的农民表示满意现状,没有考虑要学技术以外,大多数农户都渴望学习一些实用技术。其中希望能学到种植技术的有140人,占37%;希望能学到养殖技术的120人,占32%,且他们在养殖方面均已初具规模,但在管理和技术上有漏洞,效益不好,有的甚至亏损;想学习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有80人,占21%;还有少数青年朋友则想学习维修、制造类技术,掌握一技之能,在外务工时既轻松又挣钱。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资金严重不足,培训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安化地处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地方财政困难,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投入有限,培训经费主要依靠整合各种涉农项目资金。县政府对农民培训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培训机构软硬件建设、培训工作经费及农民培训补助等方面的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二)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继续学习的能力不够强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8%,这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基础薄弱,传统农业观念占主导地位,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培训效果不太理想。高中(含中专和职高)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占12%,他们大都属于青年一代,虽然观念较新,接受能力也较强,自主创业的意愿也强烈,但受资金等创业条件的制约,大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然后再回乡创业。

(三)培训体制尚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安化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虽然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多个部门,培训主体单位在项目、资金、师资、证书、场地等方面缺少统筹安排。特别是培训经费来源不同,各种要求也不尽相同,造成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难以有效整合资源,对培训要求也难以全部执行到位。同时农民就业指导管理机制也还未形成。城乡一体化建设开发、征地转业等新形成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他们大多数还没有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意识较差。又由于职业技能低,且不愿从事低收入和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致使许多有发展前途的农业项目,因缺乏技术工人支撑,不得不中途搁浅。

(四)培训内容难满足需求,培训项目缺乏创新

新时期农民培训既要培训好留在农村本土上的农民,又要培训好转移到城镇企业务工的农民,还有培训好新生农村劳动力。这就需要既有职业技能培训,又要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

目前农业生产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产业结构由过去的种养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共同发展转变,生产手段由落后的手工、半机械生产向机械化、高新技术化生产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向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服务化转变;另一方面农业也正面临转型升级,分工进一步细化,新领域不断涌现,这样就急需新的培训项目和更高层次的培训。

(五)地域面大,农民分散,集中培训难度大

安化是一个山区大县,80万农民分布在4950平方公里的辽阔山区,想要把某个行业的培训集中到县城或乡镇都非常困难。同时,集中到县城或乡镇培训,因差旅要增加大量的费用支出,也制约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整合部门资源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建立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形成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做到规划统筹制定,资源统筹整合,经费统筹安排,工程统筹联动,搞好培训大合唱。要因地制宜,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研究对农民终生职业培训的补贴办法,调动和激发农村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积极性。应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 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教育培训计划,出台有利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培训机制。

(二)出台扶助政策,搭建发展平台

一是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加大财政专项投入,作好示范引导作用,可设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县、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培训,对所拨经费要实行集中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二是建立资金补贴机制,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实行免费培训制度,让更多农民受益。三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鼓励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农民培训。可采取农民学农业科技免费,学职业技能自己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四是积极争取上级农业、科技、移民等部门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资金。五是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农民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以调动培训单位的积极性。

(三)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结合产业特点,认定培训基地。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特点,每个产业至少要选择1~2个企业或生产场地作为实训基地,挂牌认定并给予适当经费补助。二是编写培训教材。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根据农民培训需求并结合培训项目要求,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类适训资料、教材。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农广系统内部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培训教师教学能力,建立健全内外部培训师资队伍。定期组织对培训教师的专项培训,年终对培训教师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及评级。

(四)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