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心价值观教育

核心价值观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核心价值观教育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镇积极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提高思想认识,多种形式宣传。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深入报道陈珍红等先进典型事迹,开展“寻找身边最美的她”活动,用群众身边的典型引导全镇干部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党员培训活动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学习计划,纳入培训课程,使各级党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当好主力军、排头兵。深入开展

“道德大讲堂”等活动,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机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全过程。在集镇主要街道和出入口、显著位置制作安装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安装“讲文明、树新风”宣传牌、“遵德守礼”提示牌,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园地。同时,由道德讲堂向楼道、办公院落延伸,广泛设置公益广告,既美化了环境,也对干部职工起到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营造了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氛围。

二、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3月3日,__镇开展书记上党课活动。镇党委书记汤建军给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课。课上,汤建军书记围绕“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形成过程、重要性与紧迫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等内容为党员们作了生动深刻的解读。同时结合古今中外案例,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做一名新时代党员应具备的素养,课堂氛围良好,引起了党员干部思想上的共鸣。课后,机关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工作中,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围绕“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和谐”活动主题,在3月份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引导人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3月5日,__镇团委联合经济发展办公室、周洛大峡谷、周洛村支村两委和周洛村团支部等单位人员在周洛大景区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志愿服务我先行”综合服务活动。50多名镇村干部放弃周末,在景区帮助指挥旅游车辆有序停放,进行交通疏导,向过往游客宣传周洛自然风光,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倡导文明旅游,并对游客尤其是其中的老人、小孩进行安全提醒。志愿者们为景区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周边游体验和更优质的景区服务,成为了景区一道悦目的风景线。游客们惬意地观景赏花,小朋友们嬉戏打闹、制作植物标本、玩得不亦乐乎。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十报告以12个词、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全体中国人的价值目标,更是青年学生的价值导引。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当代中职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技术劳动的主力,他们的价值观正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准确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中职学生价值观现状及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讲求实际,重视个人价值,忽略社会价值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少中职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主张个人权利,不能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个人权利的内涵。凡是自己不能获得利益或者不能满足自己利益需求的事,就不愿意干,凡事都先主张权利,却极力回避责任义务,不愿承担责任或者是推卸责任。

2.理想、道德价值取向弱化,以物质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占上风

不少中职学生理想价值取向基本趋近于无,真正为社会利益、职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淡泊。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物质利益,找工作的标准“不是是否适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是“是否有利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主要看薪酬的高低、工作的轻松与否,这往往影响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道德价值取向也逐步弱化,对自己有利的事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对别人有危害的事往往也去做,而不是判断这件事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3.价值观念盲从、模糊

价值认知摇摆不定,今天了解日本的价值文化,认为要学日本,明天认识了美国的价值文化,又认定要学习美国,社会上流行韩国思潮就一窝蜂地认定韩国的价值观念是最好的。没有稳定的价值追求,明确的价值目标,价值观需要引导和培育。

二、加强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1.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对学生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他们极易受到外来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且还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认为外来的就是好的,不允许他们做的,他们一定要去尝试,引导宣传他们做的,反而不信任。所以,对中职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紧迫和必要。

2.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良好的校风、学风,正确的价值观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基础,也是培育良好思想道德基础且有力牵引,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学校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价值观和道德相互联系,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价值观,是人类社会所倡导的,而和道德相背离的价值观,为人类所不容许,要受到人类社会的谴责和限制。纵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建立在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基础上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将有力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促使学校健康发展。

3.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应对西方价值观念冲击的迫切需要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化借助于科技和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优势地位,利用网络上的种种便利倾销其文化产品,宣扬西方的文化价值观。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不可否认,西方价值观中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习,但西方价值观念中有许多不符合中国国情,甚至是糟粕的东西,这些误导着广大青年学生成长。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的正确引领下,才能抵御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使各项事业朝着符合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前进。

三、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方法与实践

1.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德育课堂始终是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德育课堂教学中,做到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教材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不露痕迹,不生搬硬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知、可信、可接受,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入学生内心。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职中学生理论学习能力不强,要开展多样化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将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心信念,体现职业教育“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3.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德育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任何价值观念最终都将表现为人的活动行为,将价值观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从小事着手,树立明确的价值标准,长此以往,养成良好习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学生头脑中,实现知行统一。

4.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营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当前全社会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好局面下,与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的作用,要求家长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展现积极向上的言行给学生,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与社区、政府配合,积极参加社区、政府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5.创先争优,树立榜样,激励青年学生健康向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创设人人争先的氛围,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人物树为典型,这样的榜样来自学生身边,有积极的示范作用,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染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向明,李清泉,李景治.十精神解读,2012(11).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第3篇

哈贝马斯建构了交往合理化理论,他认为交往行为是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它由具有约束力的经双方认可的规范所支配,这种规范规定了对行为的相互期望,并至少必须得到两个行为主体的理解和承认。大多数学生能够认同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我们的工作也有不足,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容乐观,甚至有个别同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排斥心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有时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误区。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理论家和教育者习惯把自己放在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很少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特点和实际需要。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渴求知识和渴望平等的欲望,他们往往对外来的理论进行严格的审视和挑剔。然而,一部分教育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没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没有把他们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流,往往把他们看作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想随意加工的对象,看成是被动的客体加以改变。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不区分教育对象,采取相同的方式。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区分不同类别的教育对象,分别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教育。以上两个误区只是个别情况,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效。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赋予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平等对话地位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大学生往往要经历复杂的内在思想矛盾运动,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进行自我教育,能动的认识和改造自己的思想。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赋予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平等对话地位,就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社会需要和政治素质的提高,而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提升。赋予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平等对话地位,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要求我们正视在教育过程中已经出现的问题,而且要求我们具备发现即将出现的问题的能力,防患于未然或者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3实施区别对象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理论灌输,但是灌输效果的好坏,关键是灌输对象对灌输内容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认同。只有使大学生愉悦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然只能是白白浪费精力。不同群体和不同层次的人在接受同一种理论时,由于人生经历,个性心理等各不相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因人而异的实施,科学准确的采取符合大学生层次要求的教育方法。

对大学生实施区别对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源于大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素质的差异性而使其具有不同的价值诉求。面对大学生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采取区别对象的方法效果较好。

作者:刘真真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敏.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合理性[J].江西社会科学,2014(8).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第4篇

心理认知是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情感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只有正确引导受教育者的心理认知,培养他们强烈的情感意识,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过程中的实效性和积极性。本文浅析了心理认知情感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认知情感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认知;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认知和情感教育对于加强人文关怀,进行心理疏导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心理认知和情感教育,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使“应然”和“实然”达到统一。

1心理认知和情感教育

心理认知,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它是人类行为中最基础的心理机制,其基本准则是强调知识的作用,心理认知的基本准则包括,要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态,用平和的心去看待事物,学会理智处事。具有怎样的知识和技能,就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怎样的行为。心理认同是个体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社会规范和情感认同上达成一致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逐渐达成与社会规范一致的思想,使得自己的行为更多地倾向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人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高兴和欢快、气愤和憎恶、喜爱和崇拜等,这些都是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情感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人的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要想达到这三者的情感程度,则离不开教育。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概念相对应的,是一种教育手段,其灵魂则是“情感”。情感教育的过程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教育内容,采用一定的教育方式,通过进行某些教育活动,引导和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新的积极变化,使其产生新的情感体验,并形成高尚的情感品质。学校教育是培养和形成人格的重要领地,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更应该注重学习时有什么样的体验与感受。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2.1认知上的浅薄性和功利性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接受知识、思考问题并转换思维的群体,具有很强的变动性和可塑性,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但判断事物和辨别是非,尤其是遇事冷静思考的能力差。如今的大学生,是在时代转型和多元文化交织的大时代背景下长大的一代新人,他们由于对党和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缺乏全面的理解,再加上学校到学校的过渡,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对具体事物的理性认知和思考,从而导致一些青年群体对国家出现意识上的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基础日益丰厚的今天,很多人向利益看齐,忽视了身边的善与美,丢掉了自己的道德和尊严,去换取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利益和权力。如为了得到奖学金和自己出国的机会,做表面的东西去得到自己想要的,这种功利性则会很明显,对自己直接有利的知识突击训练,对威胁不到自己的考试则抱着糊弄过去的心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这种浓厚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与其要求的价值观方向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2.2过程中的渲染性和多变性

理性的心理认知和感性的情感体验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于这一体系在认知上没有很好的把握和理解,稳定性不够,大学生情感丰富,对一些事物容易动情,思想上有很强的叛逆心理,易产生冲动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是高尚的人格标准,大学生应该具有浓厚的情感,但是在实际的认知上由于环境和自身心理活动特征的各异,表现出了多变性和不稳定性。这一系列的变动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过程中的难度。

2.3体验机制知和行的矛盾性

人作为一个独特社会人,经常表现出知和行的不一致性。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这种知和行的不一致性经常暴露出来。由于社会的发展,掌握的理论知识经常与实际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脱节,在成长中,学校教育占主导,而家庭教育却跟不上,有的甚至忽略这一教育,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多地倾向于课本和课堂,实践的感悟就相对欠缺,这些联系的错位,使得青年大学生在价值认知和价值实践中出现知和行的不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有很高的要求,但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现象,小月月事件,老人跌倒事件,不让座挨打事件……这就是学生两面人格形成的一个导火线。有些学生有极强的爱国志向但缺乏行动,对于治国之道侃侃而谈,但却在网吧消磨应该奋斗的光阴;有些学生看到好人做好事被讹,就对平等公正的社会秩序产生怀疑,这种知和行的矛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及时调和,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心理认知情感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3.1开展学术性的理论研究,加强心理认知教育

首先,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高校这一学术性研究的平台,充分展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性的研究,对于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提出措施,扩展其外延。大学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群体,还是思考问题的群体,重视其认知和认同这一主体地位,聘请在这一方面有很大成就的著名学者做学术上的报告,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对于自己接受的知识多研究多思考,使其自觉的抵制错误观念。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要求严格,制订理论化、系统化、现实化的内容来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通俗化的讲解,生活化的理解,则是每个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承担的任务,以理服人,才能加强认知的教育性和深刻性。其次,关注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将心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将德与智完美地结合起来,逐渐构成其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思维框架,形成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强化情感认同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威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教育,愿不愿意将这种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教育者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完善,努力学习和深入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使学生在心中由衷地佩服这位老师,,从而使得学生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情感上的交流选择到理性上的接受,这不仅达到情感上的认同,还深入到理性的认知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不仅是德高望重的老师,还有社会这一大导师的感染与教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呈现的榜样例子很多,而且这些榜样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历程,从孝道到治理国家,这些在理论上,给予我们更多的心理认知,但是他们的不足则表现在太理想化,使人望而止步。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想对其进行榜样的教育,可以从身边的学长学姐为榜样做起,这样可以使得榜样接地气化、生活化和大众化。通过在校报上刊登先进人物和优秀干部,这样可以在大学生中产生较强的感召力,激励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让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加以强化和发扬。

3.3结合实际,提升大学生需要驱动力

大学生的心理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人的价值取向。人在追求不合理需要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就业、人际交往、感情等具体问题引发的心理不平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这种心理问题则不容忽视,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身心愉悦。在高校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教程,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导,积极面对生活,正确对待感情,勇敢的挑战困难,将心理的认知转化为一种行为。现在的大学生自身的压力很大,毕业面对的是毕业论文和工作两大困难,连续的挫折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如何去提升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呢,其一,引导,引导是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引导,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寻找希望。其二,培训。比如研究生的课程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书籍,但从这几年的就业趋势来看,用人单位偏向于经验性,所以,应该给他们相应的时间去讲课,锻炼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这样学生也就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

3.4进行情景设计和情感体验,加强实效性

情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校的宣传部和电视台可以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一主题,进行采访和调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通过镜头的设计使其表现出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将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及公共生活设计成一个场景,通过表演来感染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情感体验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对于情感体验则有很多的方式,首先是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理性的实践和体验,通过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去了解党的政策,了解社区民意,了解基层社会的文化,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感,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勤工俭学等,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生活能力,勤俭节约的美德。情感体验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论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麦燕 单位:宁夏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红梅.情感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方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4).

核心价值观教育范文第5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直接反映价值观体系本质,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是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对社会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如下三方面: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来讲的,它是现代化社会的建设目标,是从社会价值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基本的体现和反应的诠释,是首要目标。富强从国家层面来说,含义是国富民强,是我国构建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方向,是中华民族历经历史沉淀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状态和夙愿,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前提。民主,是从社会角度来说,是人类社会目前最积极的形态和诉求。其由社会的精英阶层提出的,追求的是人民当家做主。这是社会主义的灵魂,也是实现国家富强以及社会进步的保障。而文明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标志之一[1]。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文明,是面向多元化思想和潮流的重要支撑。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不可能置身于潮流之外,时刻都会面对其他文化的冲击。如果自身文明比较进步,就能构建民族自信心,有效地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和冲击。而和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宣扬的,表现为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对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来讲的,它是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一种美好展望和理想状态。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提炼,是我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特色社会坚持的方向和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不受他人和社会条件的干扰,其中包括了人身自由和意志自由,这也是追求的目标[2]。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应该享有特权。公正,就是社会保证公平和正义,这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对于未来社会的期望。而法治则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强制措施,依法治国是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公民的权益不受侵犯,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从公民自身的角度来说的,是社会对于公民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准则,是对公民言行举止的基本判定标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不可能脱离于国家这个层级,首先要将个人与国家联系起来,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与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想实现国家的富强,就要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要使社会发展和进步,公民离不开社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公民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服务人民和社会,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而诚信是传统文化的要求以及历史流传下来的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对保证社会公平正义是一种软性要求[3]。而友善则强调公民对待他人要互相尊重和关心,为社会进步发展以及国家富强的共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技工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育不仅是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更应该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目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社会多元思想的冲击和碰撞,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技工学校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虽然接受新观念和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对于一些负面思维不能做到辨认和规避。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碰撞的必然需求。无论国家和地区都具有普遍和大众意义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民族凝聚力,对共同促进国家发展和富强都有积极作用,在面对复杂的外在环境时才能够团结对外,形成战斗力。反之,则会导致社会混乱,其发展和稳定程度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教空间2017年第15期总第468期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人格,提升道德素养,在复杂以及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坚持自我,不迷失,不误入歧途。同时,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于一些负面的思想进行辨识,坚定科学,反对迷信,才能培养出优秀和复合型的人才。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技校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客观条件。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一些舆论和思想更加复杂,给学生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目前社会普遍存在价值观问题,比如,很多学生功利意识比较严重,心理扭曲,过于强调物质生活的享受,过分关注自我,缺乏爱心和社会责任感。这些问题在社会转型期被无限放大,学生容易迷茫和不知所措。对他们进行价值观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进行引导和强化。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要求。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进行分析和研究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出的,对于当下问题的反映都是比较及时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学生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心理状态会比较稳定,能对现实中的问题积极应对,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与发展。青少年作为祖国和社会的未来,充满活力和激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成果接受速度快,能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利用中国化的成果进行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构建学校精神文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客观的要求。因此,技工学校的高层领导应该带头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相关的教育者也应该努力宣传并进行实践。

三、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推进技工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和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学生修身、敬业、奉献社会、技术兴国。1.技工院校学生价值观的自我认知、自我提升是基础。我们的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没有自我意义上的突破,所有的教育都可能是无用功。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认知,内化到了心灵深处,才能真正达到价值观自我提升的目的。教育者应该根据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2.技工院校学生特点是突破口。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高职学生利益诉求和价值倾向的实际特点为突破口,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如前所述,技工院校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针对性地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有的重技术、轻理论,重经济、轻政治,重私利、轻公益等问题,我们建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使学生深入理解“三个倡导”的深刻内涵,取长补短,对症下药。3.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重要平台。加强技工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展示、教化、导向、凝聚、辐射等功能,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示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社会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丰硕成果,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要加强师生互动,团队合作,改善人际关系。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曾强调,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文化育人的正确方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突出职业院校文化育人特色。以此为指导思想,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内容上注重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时尚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以意蕴深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加强人格修养;以催人奋进的革命文化来提升学生精神境界;以内涵深刻的高雅艺术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个时期,大量的社会舆论以及多元思想蜂拥而至,不断冲击和碰撞传统思想。由于科技的发展,国际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外来文化正在不断地侵蚀并对现有思想产生冲击和碰撞。由于青年学生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对于社会中的一些思潮不能进行辨别和有选择的吸收。面对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对技校的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育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党和政府保持信任,增强技校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强调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在道德、知识积累等方面全面和健康发展,能够成长和发展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黄彩凤 朱逸忠 单位:东莞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志德.技校德育课程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探索[J].职业,2016(17):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