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工程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ASON系统
ASON系统作为通信工程传输技术中一项重要的科研项目,它有效的将通信数据与网络有机的连接,并实现了IP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同时,在通信传输过程中,ASON系统可以实现超大容量的接收,针对所连接的网络进行全面的覆盖,有效的整合了网络信息传输资源,实现了自动搜索的智能计算方式,是一种高效率的传输网络系统,在通信工程管理中,ASON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将部分信息进行控制移动,然后进入系统控制层进行分布设置,完成一系列的智能恢复业务,以及动态式的管理方式链接。
1.2MSTP系统
MSTP是以SDH为基础进行通信工程传输的新传输系统,它可以通过多条线路进行同时传输,也可以与其他通信工程系统进行交叉同步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信息传输的稳定性。满足了广大用户对信息传输量需求大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多系统的整合与汇集。这样在传输过程中即便发现问题也能针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解决。
1.3WDM系统
WDM是一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光纤频率带宽利用率的系统,它属于波分复用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在光层上复用之后,通过光发射机将不同的波长信号进行传输,附着在一根光纤上,到达节点之后,可以再解复用。WDM系统在本质上属于同时在光纤上传输不同的波长信号的技术,它可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主要应用技术有OXC、OADM、DXC、ADM等,这些新技术并不需要通过OE技术的转换。
1.4SDH系统
SDH是一种数字系列,它是在SONET的基础之上,通过整合新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其主要的功能是针对光纤传输的新型的数字传输网体系。国际上针对SDH技术有着标准的光路接口和统一的帧结构数字传输标准速率,以保证网管系统互通;它有着很好的横向兼容性,能够与现在通用的PDH完全兼容,并能够整合、容纳新的业务信号,形成统一的、全球通用的数字传输系统,从而实现了网络的可靠性。SDH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信号固定在一定的帧结构之上,在电路层上复用之后,以一定的速率在光纤上传输。当光纤通过进入到ADM之中后,信号就转变成为基本的电信号,再通过数字配线架(DDF)及电缆系统,接入到用户端口。
2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2.1无线传输
信息传输技术大多采用电磁波方式来实现其无线传输,这项技术因其稳定性高,成本低,故此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针对其安全防范措施而言,这项技术是一项比较优越的信息监控系统,在很多场合,例如商业大厦、智能小区都设有其这种无线监控系统,以便更好的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可以监测到环境的各方面,且无线传输技术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对于铺设布线等要求比较低,是当今广泛被使用的一种无线传输技术。这种无线传输技术对于网络传输维修的费用相对较低,在起初使用的过程中,信息系统拥有其自我免费维修系统,随即可以被使用。无线传输技术与监控技术的有效结合更加可以针对现场各个传输地点进行有效的无人监控,通过信息传输将信息画面传输至控制中心并通过视频软件呈现,这种监测手段不仅仅可以确保信息传输过程中的质量,还可以有效的保障信息传输的连续性。
2.2光纤传输技术
随着无线传输的广泛使用,为了提高通信工程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以光纤为媒介的传输方式开始大量的使用。这种传输技术可以通过光纤可以传输视频以及数字信号,且传输速度比铜线的传输更加稳定可靠。光纤传输过程中信息容量比较大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御电缆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而且维修成本相对较低。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光纤传输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与商业领域之中,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更加可以有效的进行监控、防御等军事监控。其他广播媒体和卫星与光导纤维结合在一起,将在交通运输、传感器、机器人、航空电子学、武器系统中得到专业应用和商务通信。
3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综合交通枢纽 ;交通组织 ;地下空间 ;枢纽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天津经济的腾飞,加速了天津的城市化水平,其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尤以交通问题最为严峻,城市立体化扩展的趋势,引导交通空间竖向化的发展,大城市客运交通向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方向迈进。其运量大、能耗低、准时性好、快速安全、交通效率高、低碳等优点成为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重点。轨道交通线网节点越来越成为线网规划和工程设计关注的重点,其核心是如何选择换乘方式使轨道交通更加高效便捷,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实现各线之间的合理换乘。
1、 工程概况――区域定位
近年来,围绕加快推进天津发展的国家战略,体现城市定位,完善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天津市文化中心,以“文化、人文、生态”为主题,将其建设成为天津的标志区域及交通枢纽中心,总规划面积为90.07公顷。
天津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位于友谊路东侧、乐园道南侧、平江道以北的规划天津文化中心公园绿化内,地面规划有天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乐园商业中心以及现有的天津市委市政府、国际展览中心、天津大礼堂及天津迎宾馆等重要大型建筑,地下规划建设地铁5、10、Z1线。因此,文化中心枢纽在未来轨道交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 枢纽功能分析
2.1车站概况
天津市文化中心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地铁部分是5、10号线与Z1号线的三线换乘枢纽站(工字型换乘),5号线文化中心站位于银河广场北面与乐园道平行方向的广场绿化内,10号线文化中心站位于友谊路与平江道路交口东北角,车站主体呈南北走向布置于友谊路银河广场路边绿化带下,Z1线文化中心站则分别以T字换乘的方式连接5、10号线。
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地铁总建筑面积:70411 m2, 其中5号线采用7B编组车型,有效站台长138m,宽14m岛式站台,地下两层双柱三跨结构; 10号线预留8A编组车型,有效站台长187m,宽14m岛式站台,为地下两层车站; Z1线为市域线,预留8A编组车型,有效站台长187m,宽16m岛式站台,为地下三层车站。
2.2 枢纽总平面设计
文化中心枢纽中地铁5号线长度为236m,宽度为22.7m,10号线车站长度为241.543m,宽度为22.7m,主体高14.425 m,Z1线车站长度为470.5m,宽度为25.7m,主体高24.06m。枢纽在文化中心广场内共设10个独立出入口、8组地面风亭。
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文化中心枢纽各出入口布置充分考虑“文化中心的核心地位”,对各方向的客流进行合理分配,其中5号线出入口主要服务于北侧地面公交场站、地下车库及乐园商业城区域大量客流; Z1线车站主要服务于广场内集中客流;10号线车站主要服务于广场、规划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国际展览中心等大型公建和南侧办公居住区。同时,完善枢纽周边区域的道路路网,形成“三横四纵”的路网骨架,实现文化中心进出车流的畅通无阻。另外,结合地下空间的开发,规划建设地下综合停车场,有效解决目前车辆停放困难的问题,成为天津中心城区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空间,保证人流的快速集散。
2.3枢纽平面功能设计
文化中心枢纽为地下三层建筑,负一层为地铁5、10号线、Z1线站厅层及枢纽配套物业区;负二层为5、10号线站台层、Z1线设备层;负三层为Z1线站台层。为便于协调和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考虑一元化管理、资源共享。其中,负一层由地铁及其配套物业、机动车车库、自行停车场,下沉式广场组成;各线公共区付费区、非付费区三线联通,最大地发挥枢纽的便捷效应。枢纽通过三个下沉式广场作为独立的出入口,各下沉广场之间保持通达性,便捷、有效地对大量的客流进行引导,并结合出入口宽通道两侧的配套物业,提高枢纽的价值。Z1线负二层设备区面积较大,设计中考虑合理的控制规模,将5、10号线大部分的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布置于Z1线负二层两端,Z1线本身设备用房布置于中部,有效地利用空间。负三层为Z1线站台层付费区,共设5组楼扶梯直达负一层站厅,站台两端可分别与5、10号线站台实现“台¬-台”换乘。
3、 综合交通组织设计
3.1枢纽与外部交通的组织
枢纽未来周边有近30路公交线路在此停留,在出入口及平面布局中充分发挥广场的疏散能力和区域位置,对以枢纽为中心的南侧平江道、北侧乐园道、东侧友谊路和西侧越秀路四周的客流进行集散,如公交场站、机动车库、自行车库及沿街公交站点附近等均设置枢纽出入口,最大地提高换乘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3.2枢纽的内部流线组织
枢纽内部地铁5、10号线与Z1号线的三线换乘,三线之间付费区、非付费区均能联通,各线换乘空间设计宽敞舒适,为保证未来枢纽客流量压力预留了优越的条件。
5、10号与Z1线之间的换乘形式平面上成“工”字型,5、10号线分设上、下两端,Z1线居中布置。两端采用典型的“T”型- “共享站厅+站台-站台”模式。“T”型换乘模式换乘通过能力大,在出行高峰期,通过“站厅-站厅”与“站台-站台“双向的客流引导和分流,有效的缓解车站内换乘压力。
4、 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研究
天津文化中心交通枢纽作为天津核心区域的大型交通枢纽,周边集中规划了众多公共设施、大型商务中心区及大型社区等,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随着周边地块的快速发展和其他公共交通的完善,地铁客流量也将随之增加。客流量增加的同时带来的不仅仅是对交通枢纽自身空间的需求,对枢纽配套设施的需求也会大大增加。文化中心枢纽各功能分区之间、各下沉式广场之间通过宽通道到达地铁站内部,在行进的过程中为旅客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如等候、咨询、休息、机场服务、客运服务、公共宣传服务等一系列的便民服务设施。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天津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工程的分析,针对如何达到城市交通枢纽的高效、便捷、安全、节能环保的目标,提出了换乘车站的各种措施。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实际的设计、施工、运营中,如何更好的利用轨道交通资源,提供更高的服务,将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王继山.地铁换乘车站型式浅析.地铁标准设计.2009(10).
【关键词】通信工程;软交换技术;信息通信技术
各个国家的科学技术都在不断地进行提高和革新,以往的网络技术已经不能顺应当前阶段通信工程系统技术中的需求,尤其是网络业务的持续创新,传统的通信工程技术要做到不断的优化和改革,不能懈怠,才能满足新时代的技术需求。软交换技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的核心,以强大的网关管理、网络连接控制和呼叫控制的优势为通信工程系统提供了非常搞笑的资源管理与分配的能力,大大加强了通信工程技术系统的可靠性。
1软交换技术的基本结构与核心内容
分层和构件化是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技术中的通信特点,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具备很大的优势。能够划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应用层这四个层面,其中,每一个层面在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各不相同的意义与作用。接入层是全部通信网络的基础,它在网络线路的交换中起到非常关键的影响,接入层主要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接入的方式,将接收到的信息上传到网络;承载层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负责进行数据的分组工作,把分组完毕依照软交换技术的规定传输方式将数据传输到对应目的地;控制层是全部通信工程系统的重点部分,也是软交换技术的核心内容,负责承载控制和呼叫控制;应用层又叫业务层,主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软交换技术作为新时代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将会是下一个NGN网络技术的核心。这一技术在通信工程领域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软交换技术从通信工程整体的网络角度来看,他的基本构件包括了接入设备、信令网关、中继网关、媒体资源、软交换和业务的服务器这些内容,以及最重要也是核心关键的分组承载网络。有了这些构件的存在才形成完整的通信工程强大的网络数据传输功能。软交换技术主要的应用方向是网关管理、连接控制和呼叫控制等功能。除了这些功能,软交换技术还能够通过开放的业务接口与实际业务应用层相连接,以提供更加广泛的网络技术服务。和从前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对比,软交换技术具备更多的优势作用,它的网络结构让网络通信工程业务变得更加独立,并提供了更多有效丰富的通讯资源。
2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
2.1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初期、中期、后期的系统应用
在通信工程技术系统的初始阶段,网络正处于刚开始发展的阶段,所提供的网络业务规模有限,所以,在这个阶段软交换技术可以提供的网络需求服务很少。软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工程的应用中应当构建单独的点,再有点到面,一点点扩大网络容量。通信工程技术在初期建设过程中主要目标是软交换技术的建立,通过在电话网络服务中构建有关的软交换设施设备,为通信工程技术系统提供有效的硬件支持,达到电话网络和交换网络互相通信的目标。通信工程的中期发展阶段网络业务已经日渐发达,规模也相对进行扩大,加强了通信工程所提供的网络服务内容。在这一阶段网络交换的节点规模也越来愈大,原有的网络体系已经被软交换所控制的电路交换网所替代。随着使用数据网络的用户逐年增加,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到了后期的发展阶段软交换技术网络的构建已经趋于完整,用户对各大运营商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可设置多个软交换使用设备,通过各个设备间数据的传输来实现各个区域的互通,满足不同用户不同的网络通信诉求,全面地建设通信工程网络。
2.2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具体通信技术的应用
通信工程不仅满足了通信技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还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用户不同的个性需求和市场化的需求。现阶段许多通信技术系统和新型的通行设备都引入到了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中,给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的通信网络技术中引入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让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网络两者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密切。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开放接口为业务信息提供便利,信息可以自由交换,电子设备接入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在本地移动网络的应用中,MSC服务器既能实现不同的口令,也能实现所有业务的控制和处理,还可以控制MCW以实现各大媒体信息的互相传播交换。它不仅是单独对本地进行服务的移动网络,更能够依据用户的需求对本地网络进行不同的设置。在长途移动网络的数据传输中,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均设置了中继网关,能够连接到省内MSC、TMSC2等交换机的电路系统中去,既实现了移动长途网络的连接也做到了传统移动网络的连接。
3结论
在网络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传统意义的电路交换网被新型网络替代已然变成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软交换技术作为通信工程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在网络开放性和可以进行变成的区域这些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软交换技术要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完善和引入通信工程系统的具体应用,结合各个方面的影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不断完善改进,让软交换技术可以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宏.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探索[J].电脑与电信,2016(06):49-51.
[2]胡英杰.软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4(02):209.
一、当前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数据兼容性问题。
当前大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档案是先经过市档案馆扫描后,再统一纳入办公网档案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也是档案查阅使用的途径。但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指标未健全、档案统一管理的软件缺乏,因而当前使用多种档案管理系统,从而在管理时出现数据无法兼容性的问题,造成档案数据无法进行数据挂接、批量处理,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工程竣工图数字化问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中,当前主要通过扫描纸质版的竣工图方式对竣工图进行信息技术数字化的处理,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扫描的竣工图数量多,且在扫描到电脑后,还需要对每张电子图进行后续处理,因而工作量繁重,并且其专业性要求非常高。此外,在扫描过程中因受到操作人员不当、纸张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其图像的扫描结果也不一样,有的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竣工图在数字化处理后无法使用了。
(三)信息化工程档案安全性问题。
工程档案通过信息技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形式,而数字信息化具有不稳定性、流动性的特征,因而容易出现数字信息丢失、遗漏、受损、被更改的问题,从而引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安全问题。
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性,首先从政策和制度上去规范。因此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全面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制度以及移交标准。这套制度和标准中包含的内容有:对工程项目的数字化建设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对档案资料有一个统一的的数据格式、扫描软件格式、著录标准格式;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档案特点,使用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计算机程序编制,从而确保档案在移交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批量的处理及快速的挂接。
(二)通过信息技术探索竣工图数字化处理措施。
当前,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中,很多施工单位对竣工图管理一般是将DWG格式的设计图直接转换成竣工图。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方便操作,但是此类型的竣工图缺失竣工相关负责人签字及竣工图章,因此这类竣工图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是对竣工图采用图纸扫描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方式花费的时间长,物力大。因此结合两种方式的优点,采取以下措施:依旧将DWG格式的设计图,对于缺失竣工相关负责人签字及竣工图章的问题,通过扫描技术处理。先把图像放入可以用于竣工图的CAD电子图中,再把DWG格式的图形文件转变为PDF格式的图像文件,从而解决此类问题。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和信息安全,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具体措施是:对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人进行信息技术数字化管理方面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网络安全。通过培训,使相关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并加强档案数字化处理的方法、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手段。此外,还需开展城市轨道工程基础性知识的培训,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储备一定的轨道交通工程专业知识,从而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轨道交通工程档案能够准确地把握,提高管理的专业性。
三、总结
关键词:技工学校;电子专业;通信技术;教学方法;网络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82-02
通信技术自诞生以来取得了飞速的进展。从人工到自动,从短途到长途,从单一业务到综合业务,已经渗入社会的每个角落。传统通信模式被现代通信系统取代,以程控交换、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计算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通信系统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现代通信网,将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通信技术》是电子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通信基础知识和各种典型的通信系统。这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要求学生既要熟悉原理知识,又要对通信网构建有所认知。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
通信内容多且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知识,建立完整的现代通信概念,掌握现代通信网的组成,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模块化
《通信技术》的内容可分为通信理论基础知识模块和通信网络知识模块。在这两部分中,通信理论是地基,通信网络是大楼,地基打好了,可以建造出各种不同的楼。
通信理论基础知识又分为信号处理和信号传输两个模块。信号处理包括放大、A/D转换、模拟调制解调、数字调制解调、数字信号的各种编码等;信号传输包括:多路复用、中继、传输方式和路径的选择等。信号处理类似于车辆加工,信号传输则是考虑车如何在高速公路奔驰。基础知识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共40学时。
通信网络知识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概念:通信实际是形成一个网络,将所有的用户连接在一起,进行信息交流。如何连接用户,如何使传输的内容更多,传输的速度更快,这就是通信中常说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也是通信最终的内容和目的。因此,可以分别从网络终端、传输链路和网络节点这三个模块来展开。该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共60学时。“网络终端”偏重于时下流行的手机,重点介绍手机基本电路结构。“传输链路”主要介绍有线传输方式,如光纤传输、有线电视网、数据网等;无线传输方式,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网络节点”主要介绍交换机、路由器、网关、基站等。
教材建设
教材是指导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关于通信技术的教材非常广泛,目前普遍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理论性强,内容涉及高等数学、信号与系统等其他学科,数学推导过程多。这些内容中技生比较难理解、不易掌握;另一类是既包含通信基础知识,又掺杂小部分通信系统诸如交换机、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这部分教材往往内容比较精简,很多知识点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自己进行补充。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和从事通信行业的毕业生所反馈的信息,参考资料,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适合当地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
通信基础所侧重的知识点有:(1)通信系统构成模型,这个模型是学习一切通信知识的基础;(2)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3)多路复用技术;(4)信号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技术等;(5)同步。通信基础部分的内容以通信系统模型作为树干,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为两大主枝,两种通信方式均以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作为分枝,具体通信过程中信号的处理方式则是每一分枝上延伸出的细叶。细叶的多少根据学生接受能力来决定。具体编写思路见下页图1。通信网络所侧重的知识点有移动通信组网原理和光纤通信网组网原理。这两个网络是目前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典型代表,并且是今后通信技术发展的两大方向。编写思路按照前文提到的网络三模块(终端、链路、节点)来进行。通信网络教学内容更新较快,基本上每次讲授都应该充实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教材内容处理
贯彻精而简的原则,精选内容、从简处理。重点阐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内容图框化 将所讲授的内容图框化,让学生从信号的流入到信号的流出走一遍,这样,学生就会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对所学内容建立完整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领路人”的角色,给他们“树干”,让他们自己去“添枝加叶”。
内容图表化 列表将通信中相近的内容加以对比,既找到共同处,又可发现区别所在,从而掌握知识点的特性。如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的比较;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的比较;信号和信息的比较;多路复用和多路复接的比较等。
内容通俗化 通信的很多术语比较晦涩难懂,教师可以与平时的生活联系起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释。如把信号看成是车,音频信号是小赛车,视频信号是泥头车,前者容量小,跑得快;后者容量大,跑得慢等。所以上网看视频经常先听到声音后看到图像;调制是人(传输信号)坐车(载波信号),解调是人下车等;多路复用是交通规则,指挥车辆(信号)在不同的车道(频段)上或不同的时间(时隙)上往来等。
(二)教学方法多样性
很多学校在教室和实验实习场所都配备了投影设备,有了这些条件,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将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与投影展示、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通信仿真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另外,将理论课与实习课有机结合。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配合讲课,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训练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理论课不局限于在教室里讲,也可以到实训室去讲;在实训室里边讲边演示,学生可以边听、边看、边动手。把书本上“死”的东西变为“活”的知识教给学生。例如,在讲述程控交换机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工交换与程控交换的区别,先让学生自己在交换机实验箱上分别以这两种交换方式通话,由他们自己写出通话操作过程,总结优缺点。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
我们学校通信专业的学生进行的通信实训内容为手机测量与维修。测量包括常用的测量工具使用法,手机电路中的常见信号测试、典型元器件测试。维修以几种常见手机型号为例,学习手机拆装、元器件焊接方法、典型故障维修等。
每位教师都很难掌握所有通信方面的知识。如果在授课过程中,涉及自己不甚了解的教学内容,不妨采用交换授课这种方式。例如,我校通信专业的学生为校企合作班,除了任课教师讲授通信课程外,每周还专门请企业的技能专家来校讲学。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来当教师,既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又提高了他们的思维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采用这种方式,必须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写出授课计划和教案。教师先进行指导、把关。例如,在讲授程控交换机的交换方式时,教师讲了时分交换和空分交换。如果二者结合起来,又如何进行交换呢?这一内容就交给了学生来讲。完成这项工作,他必须先熟练教材,掌握之前讲过的两种交换方式,自己归纳总结,设计板书,在教师审核后走上讲台。通过这种方式,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也大大增强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好时间。讲课后要对讲述内容进行总结,适当给予表扬、及时评议,并将评议结果记入平时成绩。
通信技术是电子专业不可少的一门课程,理论强,内容多,更新快,这都给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怎样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高健.现代通信系统(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谭中华,等.现代通信技术(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张卫钢.通信原理与通信技术(第3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