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如今的高校,无论是学生、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都能通过自己的一个唯一的身份标示――学号和工号,完成在校期间的大部分工作,换句话说,现在高校的日常科研、教学和管理已经高度依赖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当然,信息数字化的结果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各类数据的可追溯性及统计分析的方便性。然而我们仍然发现,在一个校园里,虽然有了统一的、唯一的身份标示,我们登录OA系统,财务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往往是独立的系统,院系与院系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平台没有真正的做到共享和统一。我们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往往各自为营,缺乏统一的规划,大量的信息化预算用来维护和扩展现有系统,造成系统不断臃肿,当有新的需求时,只能推倒重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具体的工作服务。现有的校园信息化,往往是被动的收集和管理数据,是不是可以更加主动一点,让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更加“智慧”呢?

1.智慧校园的概念

智慧校园的提出,顺应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所谓智慧校园是一组硬件、软件的组合,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生活进行融合。智慧校园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美好的蓝图: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同时,对于各项数据的分析,将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指出方向,甚至为高校的管理、教学及科研决策提供依据。对于建设智慧校园,部分高校已经先行一步,广大师生对此带来的便捷深有感触。但智慧校园的建设要考虑到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要结合和利用信息产业发展的成果,做好规划,进一步深化,避免走以往的老路。

2.智慧校园的规划

智慧校园的规划首先要明确,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唯一的、统一的平台,所有的应用都将依赖这个统一平台。智慧校园是一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在最底层提供硬件及核心网络等基础服务,中间层提供统一的数据接口,所有的应用通过数据接口与整个系统连接。为了解决以往高校信息建设的出现的数据冗余、系统间兼容性差及重复建设的问题,对于智慧校园的结构设计,我们引入软件设计过程的接口概念――每一个顶层的应用之间并不耦合,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组成智慧校园这个大的应用。系统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校园结构简图

在智能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信息标准与规范、工作体系与管理机制是核心,是所有接入系统的纲领性文件。如图1所示,所有的应用,只要执行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就可以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模块。这样的设计使得智慧校园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高校长期的信息化建设需要。

3.智慧校园的实施

智慧校园的实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在进行了科学的规划设计后,智慧校园需要按照规划分部实施。整个系统的实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软件的建设与硬件无法适应,即已有的硬件条件包括设备网络基本满足需求,而软件建设滞后,无法放大信息化对校园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促进作用。每所高校应该首先了解本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将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再重新分配,避免实施过程中的重复建设。硬件资源的整合和再分配之后,最重要的工作是数据的统一管理。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唯一的标准化数据库,而这个数据库正式智慧校园不断发展和扩展的基础。此外,我们常常忽略了相关规范和制度的建立,而过分的关注系统所能提供的功能。相反,我们要充分重视建立扎实、严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保障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深入。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与时俱进,目前信息产业热门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概念可有效借鉴到高校智能校园的建设中去。

4.物联网与智慧校园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从本质上讲智慧校园与物联网是统一的,换句话说,智慧校园的最终实现是依托于建立起一个智能化的物联网来实现的。我们校园中的每个实体(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台设备)有一个智能标签,通过射频技术,经过无线和有线的连接形成一条脉络,而实体之间的相互通信构成了智慧校园的网络。可以想象智能校园的美好场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将来我们用手机就可以完成开关宿舍门,课堂考勤,图书馆借书等功能,甚至,根据光线情况,实时调节校园照明,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这些功能最终的实现,要求高校在智慧校园规划之初能够充分的预留接口。

5.云计算与智慧校园

云计算是虚拟化的,是面向服务的。所有的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软件服务,存储空间等等组成了一个资源池,按需取用。在智慧校园的规划建设中,云计算的概念首先可以理解成,在整个校园范围内,所有的软硬件资源可以成为一个资源池,这样,可以达成资源的整合和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所有终端也将不受自身处理能力的限制。其次,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云计算可以提供高校突发的软硬件资源需求,或短期内自身所不具备的资源配置。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突入巨量资金,而云计算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资源和服务都可以从云端按需取用。高校的服务器处理能力,存储空间,应用服务都可以从云端取得,这样既解决了资金问题,也规避了建设风险。可以想象,将来的第三方软件服务只进行简单设置便可以通过通用接口可以成为智能校园的一部分。将来,运营商的基础服务,互联网企业的软件服务都将结合的非常紧密,很多资源都将从云端获取,从这个角度看,智能校园的接口设计尤其重要。

6.大数据与智慧校园

一个校园的数据不可谓海量,这里所谓大数据指的是,智慧校园系统要具备对高校庞杂数据的专业处理能力。对数据的分析,是要取得高校内的一些“趋势”。比如,分析图书馆图书借阅频次可以预测高校的研究热点;分析校医院处方药的开具,进行疫情监控;分析校内设备的使用频率为采购计划提供编制依据等等。智慧校园能够做到对数据的科学分析,进而优化高校政策制定,为各类决策提供依据,就真正符合其“智慧”的定义。

7.信息安全

所有的信息化建设都无法回避信息安全这一问题,而信息安全问题对于智慧校园来说尤其突出。智慧校园的实施意味着与万维网的高度融合,许多接口暴露在公共网络,各种终端都可以连接至智慧网络,而高校的许多数据涉密,高度灵活性和扩展性之下是严峻的安全形式。对此,信息安全的保证要从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建立一个安全管理平台,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对一些重要的数据,在数据接入端设置防火墙和防毒墙,并做好冗余设计,最大程度避免病毒、网络攻击和误操作对数据安全的影响。同时设置安全扫描器,对威胁信息安全的漏洞和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及时补救。严格的安全管理规定同样重要,要从制度上,对一些重要数据的访问和操作制定规范的程序并严格执行。被动防御主要指设置安全网关,配合安全软件的使用,保障信息安全。这一点可以借助前文提到的云计算技术。从云端可以最快的获得各类病毒和网络安全威胁的特征,并立即作出反应,高校甚至可以购买云安全服务。智慧校园信息安全的保障需要结合各方力量,考虑到方方面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化 现状 建设

一、引言

财务项目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受实际工作中校内预算与部门预算两张皮的管理体制影响,高校财务向服务型财务转变已经成为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重新定位高校财务战略地位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现实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成为促进数字化校园网络的重要举措,高校运用网络通讯、共享平台等途径,帮助不同的需求者及时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促进了财务信息的快速流通,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可以说,这项措施是高校财务工作中的一项创新。

随着高校资金的筹措资金多元化,很多高校存在不少校区,各学校的分级管理比较普遍,这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集中核算带来了很多新问题。而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对高校的财务工作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多校区、多部门之间的财务资料及时核算和传递,促进财务工作的高效管理。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财务人员,师生可以通过校网登陆访问财务系统,帮助需求者进行财务查询,及时有效地跟踪学校的业务情况,有利于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财务部门相关的校外机构,如银行、审计、财政等部门,也能够通过网络查询高校信息,了解该学校财务政策的落实情况。

通过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将高校财务资源进行整合,全校师生通过身份识别系统查阅资金情况,可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还可以降低资金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另外,学校领导阶层通过访问财务信息,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校的资金流向,便于领导阶层做出科学决策。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强了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以往高校受地理环境、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学校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差异,通过网络平台,高校财务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彼此之间交流财务工作经验,对改善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三、高校财务管理原则

(一)系统控制原则

传统的高校财务成本管理往往只注重事业经费的支出预算与核算,并且支出的预算不具有科学性,会导致部门多预算,会闲置和浪费资金。如何合理利用并在恰当的环境中使用是必须系统考虑的。在薪酬上教师收入与付出应成正比。因此,学校应从整体上进行成本控制。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传统的高等学校的财务成本控制,是单个责任部门和财务部门来完成的,一般不会过多控制具体执行人,财务部门也不参与支出的过程,仅仅按照财务制度进行形式审查。全面成本控制就是要具体到每一个支出环节,每一个人员的行为,从预算到执行直至完成都施行控制,也称为全员全过程控制,但会增加控制成本,降低效率。

(三)科学性原则

要求评价指标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相互具有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能基本检查和监测高校的财务成本使用情况。高校应将事业发展、基本建设、校办产业和后勤服务等作为一个整体,用科学的指标来全面评价财务资金使用情况。

(四)激励与约束原则

学校应建立关于成本费用控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成本责任中心与责任人尽力降低支出,定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科学的支出或者比预算支出少,可以给予奖励,超过了预算,理由不充分,可以给予惩罚。当然,审查预算执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果审查出不合理的超预算,或经过执行审查和规范,使实际支出低于预算,可以给予奖励。

(五)成本效益原则

加强成本控制需要增加人力、物力,会增加控制成本的支出,一方面要看增加成本控制所发生的费用是否超过增加的支出; 另一方面要看学校支出一项资金,能否产生相应的效果极其大小,或者不支出也没影响,即支出是否存在必要性。

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究

(一)提高网络信息认识,转变陈旧观念

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及时更新其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信息发展观,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信息化建设,并将发展成果充分应用至各学校管理领域。网络信息化建设目的不是网络信息化本身,而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全面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自动化和高效化。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往先进的技术会逐渐淘汰,对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持包容态度。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正常运行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和高校的发展需求,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要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更新和升级资金投入,确保基础设施持续保持领先水平;要不断增强网络可用性,提升网络性能,不断优化核心的网络基础服务设施,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

(三)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提高应用能力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实施数字化校园发展目标,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是关键:一是要加强对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二是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自动化办公能力培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专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网络运行保障能力,根据需求合理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网络信息化理论研究能力。

(四)完善信息管理机制,破除信息孤岛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学校的各方面要求较高。学校只有立足自身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校园信息建设,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信息专业化人才队伍,才能有效应对信息化环境下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其信息管理机制,保障网络信息化规划顺利进行。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高校党政领导全面负责信息化推进的计划和规划;成立信息化建设相关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协同推进;健全工作机制和制度,加快制定信息执行标准,加强部门合作,破除信息孤岛,实现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五)构建信息化大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与数据库体系是高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础条件。构建信息化大数据是推动高校未来发展的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事业,其有助于研究学生学习行为,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探究教育新规律;在管理行为上有助于作出更加科学而非经验判断式决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大数据的构建需要不断完善教师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共享公共信息与资源库。

(六)建设安全信息平台,保障运行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户不断增加、网络监管越来越难、网络黑客越来越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为此,要自觉规范上网行为,提高对信息泄密、网络病毒、舆论传播等认识和警惕。加快建设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安全保障系统平台,确保高校重要数据和应用系统具有抵抗灾难的能力。实施进行科学化管理防范网络恶意攻击、限制网络资源的滥用、控制不合理应用,保证关键区域级关键服务应用。

五、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高校财务会计电算化建设

其是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这一过程中,需要学校加大对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投入,聘请高技术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重视财务人员的素质修养,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信息的准确度。

(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进一步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要按照现行法规制度的要求,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事业发展需要,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覆盖高校的各个方面,不留死角;要在保证财务核算质量的基础上,切实搞好财务分析,在高校财务管理效益方面实施跟踪的动态化管理,及时提出财务管理建议及改进措施,当好高校决策者的参谋;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应依靠程序预防制约,真正做到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明确经济责任,确保高校财务安全。在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对外投资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高校应设立互相监督、制约程序,加强风险预防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投资及管理失控的现象;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引起高校组织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推动高校财务信息化

建设的重要保障。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创新管理理念的系统性工程,这离不开高校领导阶层的支持,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要根据学校的稳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项目,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保证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序地开展。

(四)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优化人员结构

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执行者和负责者,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财务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只有提升财务人员的各项能力和修养,不断引进和培养新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促进财务人员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环境的工作环境。另外,合理的人员结构调整,可以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储备更多的力量。

(五)做好维护网络安全的措施,保持信息畅通

保护网络安全,维护财务网络安全,适应网络环境,保证财务信息顺利流通,是财务人员的重要任务。要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工作,帮助财务人员树立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另外,在财务处和校园网接口处建立访问控制系统,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防止非法用户的访问。还有,财务人员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保证财务数据在意外损坏后还可以及时恢复。

(六)健全财务信息化精细管理,规范进行权限管理

健全财务信息化精细管理,配备现代化信息操作系统,及时对财务系统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实行了会计信息电算化管理模式,对此要健全和完善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进行分权限设置,实现软件系统的内部控制,并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建设。对大额支出加强多次复核权限设置,科研项目支出内容范围可以通过科目控制或额度控制,实现预决算的相互统一,保证经费支出安全性和合规性。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尤其是既懂财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岗位的特殊性,财务人员经常要与资金打交道,因此要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内部控制,努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上至学校决策层、下到各系、部的财务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是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信息平台既对整个学校及下属各系、部的财务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立刻预警或禁止,也可将整个学校和各系、部的财务信息传递给学校决策者和各责任单位,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做出相应决策。

(七)构建信息化大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与数据库体系是高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础条件。构建信息化大数据是推动高校未来发展的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事业,其有助于研究学生学习行为,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探究教育新规律;在管理行为上有助于作出更加科学而非经验判断式决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大数据的构建需要不断完善教师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共享公共信息与资源库。

(八)建设安全信息平台,保障运行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用户不断增加、网络监管越来越难、网络黑客越来越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为此,要自觉规范上网行为,提高对信息泄密、网络病毒、舆论传播等认识和警惕。加快建设涵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运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安全保障系统平台,确保高校重要数据和应用系统具有抵抗灾难的能力。实施进行科学化管理防范网络恶意攻击、限制网络资源的滥用、控制不合理应用,保证关键区域级关键服务应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保障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和实现教育现代化,高校应努力提高对网络信息化认识,转变陈旧观念,不断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提高人才队伍应用信息化能力,不断完善信息管理机制,破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保障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季伶斌.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及设计──以D大学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20-21.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我们称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信息技术。因此,对某一系统、该领域的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该系统、该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在该系统、该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有意义活动总称。

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与措施,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包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速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等。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其具体内容主要是:

1、教育信息环境的完善。这里的环境是指用于学习的环境,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存贮、处理和传递的信息环境。教育信息环境主要包括用于远程教育的信息网络系统、学校的校园网、CAI教室、网络教室、用于教和学的各种支援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

2、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教育资源是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信息资源。与信息环境相比较,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教育过程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资源的应用予以展开和控制的。对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应根据教育信息的特点,教育过程的要求展开。

3、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用于学习的基本能力。它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乃至全体国民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目前,在我国多级、多类学校中广泛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认为是实现国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步骤和重要内容。

三、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1.信息化促进更好的应用社会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这样就可以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远程教育、教育资源的共享的教育新时代正向我们徐徐走来。教育的信息化必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体验新的教学理念,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释疑解难,加强了知识应用的目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校本培训扎实有序进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生动、丰富多彩的课堂。从而进一步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2.学校中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综合管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得到高速发展,师资队伍和生源素质均有了较大改善。在管理上,由于学生人数的膨胀,迫切需要学校在各个管理方面上一个台阶。因此,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感觉需求比较迫切。基于这些认识,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到校园网建设,再到数字化管理“一卡通” 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建设开始在各高校频频出现。校园网,即在校园范围内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它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教学服务、研究开发等各类系统连接起来,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还包括校园网与因特网的充分互联。校园网的建设使校园的教学科研资源与社会知识资源实现了高度整合。

3.对校内教学的影响。信息化的发展,可以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4、对图书馆的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是学校教学科研的有力保障。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专业研究人员和求知欲旺盛的莘莘学子,为适应本学科学术发展的变化,对新的文献信息、研究动态的了解、收集、研究有着强烈的主动性,他们需要把握各自专业学科的最新发展态势;同时,教师还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这些科研任务中有相当一部分居于国家或地方的研究课题,需要图书馆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信息服务。但是,近年来书刊价格大幅度上涨,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购买外文原版书刊经费严重短缺,只能在书刊采选上压缩复本,或者是竭力保证重点专业与学科的用书,却又难以配合新学科、新专业开设的需求,新的专业期刊极有可能挂一漏万。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确能弥补学校教学科研对信息的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知识传播与更新的有效手段。人们对新兴的网络教育方式也逐渐表现出认可的态度,网络教育正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的新形式。学校应充分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手段,面向生产第一线,开设一些具有高职特色的网络远程教育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中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宫立波.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4,(8).

[2]柯和平,郭向勇.高棱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育技术中心的生存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 信息化建设 对策

教学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维持教学秩序正常运转、实现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关注。教学管理的实质是设计并维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高校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信息化的理念、内涵、人员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在信息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管理观念陈旧。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当前,在管理内容上,着眼局部,缺乏整体的规划;在管理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往往导致工作主动性发挥不够,导致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被动、滞后的状态。在教学管理观上,人们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理论和方法,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建设、管理和交换。

2.教学管理内容的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

就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而言,信息课程含量严重不足。当前,一些高校在有的专业计划和课程设置上几年保持不变(有的甚至更长,特别是传统的专业),很多高校只是根据国家的规定开设了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反映在教学计划当中的信息化课程仍然很贫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行政管理手段上,网络化、智能化还远未普及,管理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高校都应用自行开发或主管部门颁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排课、考试、成绩、学生基本信息等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一方面,软件重复开发,中途搁置和废弃的现象较普遍,另一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应用而编制的单机系统之间没有集成,数据不能共享,在不同系统中资源重复冗余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

3.高校内各部门信息难以整合,阻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当前高校中各部门普遍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数据类型和开发技术的不同,致使许多部门的信息难以整合。虽然各个部门都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但各个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和合作,往往是各个部门分别开发一套信息系统。例如,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科研处等部门分别开发一套信息系统,目的是实现自己部门所涉及业务的信息化、高效化,但这样做一方面重复开发信息系统会多付出很多开发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各个学院、教师、学生来说,他们要面对多个部门的系统来完成要做的事情,费时费力且浪费资源。

4.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较低,信息管理能力不足。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多数教学管理人员依然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和报表处理上,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联系和等仍采用以手工为主的传统信息管理方式,而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还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普遍的应用。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客观要求。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量非常庞大,包括学生学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全院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的管理、教材、考试考核、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等一系列教学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往往是无序、分散、种类繁多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在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抓住机遇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质量与效益。由于教学信息的特殊性和时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要求,高校越来越需要一种高效、快速、有序的管理手段来适应教学管理的要求。于是,适应这一要求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应运而生。因为,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将教学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日常性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其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去,从而提高管理质量,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2.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大众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常规的教学管理规模已难以适应日益增大的教学管理工作。如学生的学籍成绩资料管理工作量庞大,数据复杂,重复劳动多,工作繁琐,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不仅容易出错,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3.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基本条件。

目前有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仍处于经验管理的状态,实行传统管理方式,没有或没有完全创建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教学管理人员仍崇尚一张纸、一支笔的传统操作方法。依靠人工方法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统计,其结果必然是效率低、重复劳动多、工作量大、准确性低。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高速共享,可以促进各系级、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通过电子文档、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网络等手段可以实现教学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4.有助于加快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教学管理人员是师生之间联系的纽带,他们必须及时获取教学活动过程的信息,在师生之间进行双向的交流和反馈,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信息与依据。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师生之间可依靠网络的及时性、虚拟性、灵活性直接进行交流,也可直接与教学管理人员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信息反馈的准确性,而且能加快工作进程。

三、高校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提高认识,树立全面的信息化、科学化的教务教学管理观。

推进教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必须确立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的教务教学管理创新理念。推进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变革传统的教育思想为先导和动力,实现管理创新。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创新,要求教务教学管理主体对传统的教务教学管理理念、教务教学管理模式、教务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客观分析和取舍,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教务教学管理改革和实践的有益经验,探索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务教学管理新路子。

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务教学管理体制。

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搞好数据中心和应用软件建设,建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扩大院系办学和管理的自,成立教学指挥中心、教学信息中心、注册中心、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等机构,出台相应的教务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务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高校应通过体制的改革,实现教务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使教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增强服务上来,从而使教务教学管理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

3.做好信息资源开发。

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既是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又是长期任务。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发和制作标准、规范、有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集电子教材、课件、学术文献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为一体的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遵循统一的标准,以便信息共享和利用。

4.加强队伍建设。

高校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需要培养四方面的队伍,首先是具备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能力和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科学化管理能力;其次是信息化管理队伍,使参与教务教学管理的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再次是信息化技术维护和管理机制执行和监督队伍,保证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的正常运行;最后是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理论研究队伍,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总结、研究、探索,为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

5.增加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的投入。

教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保证,其中经费的保证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在目前高校经费偏紧的情况下,除了国家加大投入外,高校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性倾斜和社会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高校可充分发挥自己在信息学科和管理学科方面人才与科研的优势,加快推动信息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快管理科学化进程,推动高校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把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建设引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促进高校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持续快速地发展。

综上所述,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的教务教学管理模式,以教务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推动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钰.观念先行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8.

[2]杨树勋.高校教务和教学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

[3]冯爱玲.实现教务管理现代化[J].煤炭高等教育,2000,(4).

[4]洪璋.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初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2,5.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误区;对策

档案信息化还可以被称为“三化”,即档案信息建设过程中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接收、储存、传递以及应用的一体化;档案信息逐渐趋向网络化。相关的文件已经明确的把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当做一项具有挑战的、战略性的任务。在信息时代,对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进行推进是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二十一世纪档案事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历史机遇。

一、高校档案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混乱

在高校的档案管理中还没有对统一领导,并进行分级管理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体制进行落实。依旧把办公自动化错误的当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不灵活以及管理不到位,很多学校依旧运用以往的比较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对档案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和档案信息化的管理需求所适应,相关的高校管理部门不能与教育科研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教学科研信息化管理需要达到档案管理的流程化、科研档案的数字化以及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数据库,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把档案管理的采集工作充分的应用到职能部门,以此来使各个职能部门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得到体现。

(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高校中,有些领导一直固守传统观念,缺乏对档案事业的认识和重视,他们认为对档案进行管理的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一项业务性的工作,从而使他们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知识进行重视。就很多高校的现状而言,档案管理团队比较薄弱,更有甚者许多档案管理的专职人员还是为了对引进人才的家属以及配偶进行照顾,他们有些人根本不具备优良的素质以及合理的结构等。

(三)信息化资源分散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在对高校自动化系统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电子公文,这就需要准确、有效、及时的被新的档案管理系统接收。但是还有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的系统不能和学校整体的系统进行融合,所以就致使有关部门所产生的很多电子文件资源比较分散,从而使对信息化档案进行接收的任务越来越重。

二、提高档案信息化的对策

(一)加强档案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作为网络化以及自动化的基础。高校相关的档案部门网络化机构需要召集专家,对与档案有关的技术方法、业务工作以及设备等领域的统一规范和原则共同的进行制定。并要按照国家标准、国内标准以及业内的发展趋势,来对网络化基础上的高校和社会应该统一遵循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并构建出可以承担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电子档案数据库,这样就能使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浪费得到制止。

(二)增强对数据库的建设

数据库作为档案馆在网络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被称之为网络信息资源。所以想要使网络建设得到加强,一定要加大对数据库建设的力度。对数据库进行建设时,需要把国际标准以及国家标准来当做依据,把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在在一起构建多个标准的、通用性好的全文数据库、文件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使档案目录中心的构建步伐加快,完善档案数据资源的存储,还要不断的为档案信息化提供后台的数据库支持,切实的把档案录著工作做好。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使数据库的维护过程得到加强,并确保数据质量以及数据的完整。严抓小型数据库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改造,使数据库容量增加,从而使数据库上网率得到提升。

(三)通过加强培训使相关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

积极的引进计算机专业以及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流动以及引进等手段,使档案工作管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构建出具有很高专业素质以及综合实力的,并集管理型、服务型、技术型以及研究型为一体的创新队伍,这也是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条件允许的话,还需要配备专业的计算机人员给档案部门,从而使信息化建设更加顺利的完成。还要切实的抓好兼职档案人员以及专职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并通过培训的方式来使兼职档案人员以及专职档案人员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提升,并努力的打造出具有超强责任心、过硬技术以及和信息化管理需求完全适应的兼职档案人员以及专职档案人员团队。

三、结语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对高校在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也是必须要进行的,所以要正视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信心,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从基础建设开始,不断的投入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并不断的实施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高校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努力的建设以服务主导型为主的数字档案馆,也就是档案信息的网络与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与利用的一体化以及档案信息的共享,以此保证档案的安全,从而让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走向正规。

参考文献:

[1]谈宝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A].江苏省档案现代化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2

[2]孙齐庆,严桂华.私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探[A].江苏省档案现代化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2

[3]赵俊国.依托互联网络的优势,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A].江苏省档案现代化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