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育常规管理

德育常规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育常规管理

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义务教育 教学常规 问题 思考 南昌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2-078-02

为贯彻南昌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调研的通知》(洪教研字[2011]29号)的文件精神,调研组对南昌市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组采用听取介绍、听课、参加学科教研活动、访谈、座谈、问卷、查阅资料、现场察看等方式,对学校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常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阅、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调研组在总结调研样本校的办学特色或经验的同时,也指出了学校在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一、存在的不足或问题

(一)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的学校过程管理不够细致,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在不断的完善和规范,各功能教室的管理职责也比较清楚明确,但是制度的落实、执行、检查力度还不够,功能教室使用率不高,有的成摆设,造成资源浪费。“三分决策,七分落实”,怎样把所制定的计划、措施、制度付诸行动,进一步落到实处,这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更应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科研意识不强,教科研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有的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基本没有制定,示范辐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有的教师对“科研兴教”、“科研促专业发展”认识不够,只埋头教书,缺少理论的学习与研究,缺少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很少思考如何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如何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因此,驾驭课堂的能力、参与教科研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还不强,敬业精神还有待增强。有的学校卡在集体备课、评议课活动不够深入扎实。部分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对教学过程的跟踪管理还不够重视,深入课堂还较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状况与习惯养成情况了解不够。“校长是课程建设和校本研训第一责任人” 的理念还没有为所有学校的行政人员所接受,还不能身体力行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学生“主体”作用,还在运用传统单一的接受式课堂教学模式,重讲解,轻学生主动建构学习,不敢放手,教师讲得多,学生读书思考和技能训练的时间太少,缺乏学生课堂参与性。有的教师课堂上未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缺乏学习方法指导和思想渗透,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分层指导和差异评价理念缺失,激励评价的功能未能充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导致两极分化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八、九年级部分学科的课堂,学生参与热情不尽人意。

(四)教学常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一是计划的内容及项目过于简单,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或进度不完整,个别教师书写不认真,有应付之嫌;二是教案或学案不规范,项目不完整,备课中“过程与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教师在教案中过于重视“知识与能力”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条目式的备课无法体现师生课堂活动的内容与要求。部分教师教案无教后反思或教后反思缺乏针对性,教案书写不认真;三是集体备课未落到实处,备课不充分,对教材的整合和挖掘不到位,设计的教学情景不是太简单,就是太复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生成;四是有的学校学生作业批改不及时,有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仅仅给学生一个日期或打一个分数,无法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对学生能力形成的有效指导。

二、思考或建议

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学校变革课堂教学,由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提升教学效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教学常规,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教学管理制度是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整体发展服务的。从横向来说,它是教学思想、课程计划、教学常规、教学行政、质量监控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内容的有机结合;从纵向来说,它关系到上级教育主管、教科研指导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衔接、执行和配合的问题。因此,在课程改革向纵深开展的今天,学校的常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要求越来越高。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指挥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前瞻性地提出学校的管理目标和各环节、各阶段的管理计划,重建符合现代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要加强教学实践,投身于教学第一线,才能对教学质量实行有效监控,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有效指导;要时时跟踪,狠抓落实,让每一项制度、措施都得以贯彻实施。

(二)进一步加强新课程理念学习,增强教育教学水平

根据建构主义认识论,教师和学生都是意义的建构者,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对课程进行建构。课程具有动态性和生成性等特征。学校要引领教师在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改变“填鸭式”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要贴近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设计要有思维深度,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动手实践,鼓励合作、自主和探究学习方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设置情景、巧妙设疑,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紧密联系熟悉的学习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另外,教师还可以从书写格式、字体要求、审题答卷、错题订正等各方面强化对学生的规范要求,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入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三)建设和运用好档案材料,向科学管理要质量

学校厚重的办学文化和办学特点来自学校平时办学思想的提炼、升华和积淀。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学校要注意提炼、升华和积淀自己办学思想,注重材料的建设和积累,对材料要进行科学分类归档,如每学期的课程建设、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记录、教研活动安排与记录、教改情况、基础研究课题、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研究性学习、优秀教案、教学反思、试卷及试卷分析等等,每一项内容均应分类整理入档,规范教学管理,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同时,学校应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功能和作用,让存放的档案材料鲜活起来,将档案资料作为不可或缺的校本培训资源,向教师查阅开放,帮助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强化教科研活动内涵与形式建设,促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应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反思为突破口,在建立科学有效的教研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既可以开展对学科疑难问题、教材处理、学业考试命题能力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可以结合学校师生比失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多的特点,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研究。学校要加强对教研组活动的检查和考评,促进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计划和活动记录不能只进行简单的罗列记载,要侧重于研讨和记载活动后的心得与反思,在活动的质量上下功夫,力求教研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2篇

为规范宾馆管理,使宿舍保持良好居住环境及公共秩序,特对住宿员工的日常行为做如下规定:

一、行为规范及要求:

(1)各宿舍内物品应按规范摆放,被褥叠放整齐,保持室内通风,晾晒衣服应统一挂在指定处(十楼平台、地下室转角处)。

(2)住宿员工不得擅自调换床位及房间内公共物品。

(3)住宿员工必须按时【夏季00:00分(含)以前;冬季23:30分(含)以前】就寝,休息时间不得使用音量过大的音响设备或大声喧闹,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4)22:00以后禁止在寝室内接待外来人员,禁止留宿外来人员,凡私自留宿外来人员者,每次罚款100元,连续三次则取消住宿资格。如外来人员留宿期间发现公物损坏、财物丢失等,将由当事人负责赔偿。

(5)住宿员工不得损坏宿舍财产及公共设施,如造成损坏,除照价赔偿外,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

(6)住宿员工严禁在宿舍公共场所(包括走廊、楼道、洗漱间、卫生间等)堆放物品,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严禁向宿舍通道泼水、乱倒杂物。

(7)严禁员工将饭菜带入宿舍就餐。

(8)住宿员工严禁在宿舍范围内饲养宠物。

(9)除因工作原因外,任何人不得私自进入异性宿舍。

(10)每月制定本宿舍的卫生值日表。宿舍公共区域卫生各部门轮流打扫。

二、处罚办法:

未按上述要求的员工,每次处罚当事人10元并在宾馆微信群内通报!

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儿科护理;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

人性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指所有管理都要以人为本,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性、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运行的动力来实行[1]。而所谓人性化也非常容易理解,即人为核心,肯定人的价值,保证人的自由与发展,使其思想与表现都能受到最大的珍视和关注。我科自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将人性化管理与护理工作相结合,既充分贯彻了人性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将护理质量大大提高,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更是提升了医院在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探讨我科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工作的护理人员24名,同时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患儿200例。全部护理人员均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年龄21~45岁,护理人员平均年龄为33.1岁,护理人员学历分别为:大专19例,中专2例,本科3例。护理人员中有护士3例,护师5例,主管护师15例,副主任护师1例。

1.2方法

1.2.1人性化管理方法

1.2.1.1制度化管理传统模式和人性化管理先进理念的和谐相融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理念,这种理念的实行并没有意味着就要实行宽松式的管理模式,而是在严格管理的条件下,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其本质依然是管理,管理原则的核心不可丢弃。追根究底,是要对制度化管理模式做出更多的研究、实践与优化,要与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并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追求两种管理模式的和谐统一与平衡。强化人性管理,就是提醒管理者,重视护理人员真正的心理需求,只有通过启发方式去开拓护理人员有关工作的创新性思路,尊重每个护理人员的真实想法,才能保证护理人员既可以完成本职工作,还能在工作过程中被开发出更大的潜能进而开拓出新的护理工作局面。

1.2.1.2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情绪与资本》一书中,凯文.汤姆森认为,想要将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好、最高效,就必须要注重人的心理情绪,管理好人的心理情绪,即人的信念、情感等等能够激发人积极性与能动性的因素。而在护理管理工作当中,可以针对护理人员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日常护理中,调查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或者采用对出院患儿进行随防的方法,于每月都进行评选,对于获得患者最高满意度的理人员,经济奖励的方式予以鼓励。并且,还可以采取记入个人档案的方法,于年底再次进行评优,同时,还可以用于职称晋升时使用。而病患对其满意度低的护理人员,需要充分倾听患者所提出的各项意见,由护士长对原因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做出改进。

1.2.2问卷调查

在实施人性化管理措施前后对200名患儿分别调查,主要内容: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对护理技能满意度和住院环境满意度;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对24名护士进行了匿名调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与患儿之间发生的护理纠纷,以及同事关系是否和谐、相关知识技能是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1.2.3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本院在实施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后与实施前的临床满意度对比见表1,表2。

3讨论

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人性化管理模式要求护理管理者站在护理服务主导位置上去了解关注患者护理效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及身体状况,与护理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得到他们的信赖,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需求,对他们的工作支持鼓励,当他们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主动帮助他们解决,为他们提供一个温和宽松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其主动服务意识。患者满意度增加儿科护理工作特殊,加之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有着不同程度的高要求,使儿科的人性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意识,用热情、真诚的态度与患儿家长交流,多用鼓励性语言与患儿沟通,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随时为患儿着想,动作要温柔,使患儿感到舒适,犹如家庭般的温暖,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贯彻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去。人性化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护理人员因发生护理差错而被病患亲属投诉或发生医患纠纷的几率,在另一方面更是切实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有了更大的理解度,患者对医疗护理、医疗费用以及相关检查给予了信任,使得投诉被扼杀在萌芽阶段,医患关系从而更加和谐融洽。

作者:王丽 单位:湖北省沙洋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4篇

我们知道,班规即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为了维护班级的正常秩序,每个班级都需要班规“保驾护航”。制定上面的班规,按照校方的说法,是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班主任将罚款作为教育手段,创造性地激励学生成长,我们为这样的班规叫好。不过,看到小辉说“对于家境不好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有的同学被罚多了,就连午饭都没钱吃了”,我们对此班规顿生疑问。

首先,此班规的制定,学生参与了吗?尽管班主任是中小学生日常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但班规不宜由班主任单方面制定。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要诀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班规制定需要学生“在场”。学生参与制定班规的过程,是学生认同班规的过程。没有学生参与制定的班规,如何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并积极遵守?而据小辉说:“其实大家对罚款都有意见,只不过拗不过老师,只能忍气吞声。”由此,不难得出,制定这个班规广大学生并未参与,班规内容并不能反映大家的心声。

其次,执行此班规的效果,会如何?通过罚款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违反班规问题吗?比如,这个班一个学生上学迟到,违反了班规,被罚款。那么,是不是因为被罚款,该生以后就再也不迟到了呢?再比如,这个班一位学习困难的学生屡次迟交作业,违反了班规,被罚款。那么,是不是因为被罚款,该生迟交作业的坏习惯就能改掉呢?我们恐怕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罚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违反班规的现象,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违反班规的问题。通过罚款能增加学生身上的正能量吗?学生在被罚款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一些做人做事的“歪理”: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了,没关系,只要给钱就可以了,金钱可以做一切事情,金钱的力量是无穷的,金钱可以抵消自己犯下的任何过错。这样的认识极易将学生引向拜金主义,使其形成“商品人格”。另外,这样的班规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犯错的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害怕被罚款是正常的心理反应,罚款非常容易使其形成负面情绪。从深层次看,处于负面情绪之中的学生,是无法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快乐与幸福的。倘若学生长期处在一种无助、无意义感、烦躁不安的情绪之中,得不到缓解,其结果要么导致学生精神抑郁、麻木冷漠,要么导致学生精神的彻底崩溃。

学生违反班规,便要罚款,这是“以罚代管”思维在作怪。近年来,中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以罚代管”的方式绝非偶然出现。从根本上讲,“以罚代管”是一种短视、省事、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其出现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众所周知,我国学校教育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一些班级学生较多,做好班级管理难度较大。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一些班主任万般无奈下对一些违反班规的学生进行罚款,以期抑制学生的违规行为。这是首要的原因。另外,一些班主任本身疏于思考和学习,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机械地照搬企业管理的一套做法对待学生。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对违反班规的学生简单地采取“以罚代管”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宜分清性质,区别对待。其中,最要注意的是要分清学生知识学习方面的错误与品德发展方面的错误的界限。纠正学生知识学习方面错误,学习理论已经有很多成果可资借鉴,这里不赘述。纠正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错误,必须遵循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中,弥漫着一种“快餐”思维:“追求立竿见影的速效式德育,期望德育一抓就灵,教师一讲学生就懂,教师一点学生就通,教师一训学生就行。”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出了问题,教师不去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和经过,只知用罚款逼学生就范,希望一罚就能解决问题。这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因为,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对违反班规的学生以罚款来警醒,愿望是好的,初衷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如此班规,教育立场何在?对违反班规的学生一味地罚款,实际上是对规范的过度推崇,存在着导致人际关系陌生化的危险。学校教育对规范的过度依赖,会使学校教育所面对的不再是鲜活的、有能动性的、有生命尊严的人,而是一些干巴巴的规范条文。为了服从、迎合规范,人的存在仅仅是工具性的。长此以往,师生的活力会被规范扼杀和窒息。

教育必须有自己的立场。立场即立足点。教育的立场不同于企业的立场。企业的立场是营利,教育的立场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立场应该是教育性。学校的一切制度和活动都应该具有教育性。学校永远是培养人的地方,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人。这意味着学校必定是师生的精神得以净化、灵魂得以升华、德性得以生成的地方。

德育常规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学生 日常规划 个人管理意识

高考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升学和未来。要取得较好的成绩,除了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还需要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做好日常生活、学习规划,这个阶段的学生在思想和认知方面、规划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方面均逐渐发展。但是一些学生在日常规划安排方面所有欠缺,没有认识到个人管理意识对日常规划安排的指导工作,没有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高中生日常规划安排不合理的表现

日常规划安排,是指学生结合个人自身实际情况和课程学习安排,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基础确定每日生活学习的计划和打算;它既是当前一段时间内的短期规划,也是人生规划中的一部分。

(一)缺乏日常规划安排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家庭收入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加之社会的转型变革、教育理念的发展转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等因素,导致一部分高中学生认为是否能够升学对自己的未来及人生并没有多大影响,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学习上不思进取、缺乏努力拼搏的精神,生活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无短期日常规划安排,又无长远计划打算;既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又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更甚者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个人规划不合理

有些学生已经认识到通过日常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生活各个单项上的分配,有助于合理利用时间、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率。但是一些学生在制定个人规划安排时,或脱离实际,或缺乏自我认知,导致制定的规划安排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例如,有些学生制定日常规划中,大多是预习新知识、新内容,但是他们忽略了自己是否能够完全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没有将复习当天所学知识这一日程纳入到规划安排之中;有的学生存在严重偏科现象,出于自己喜好方面的考虑,安排更多时间用于自己的优势科目;有的学生没有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没有合理分配二者所应占有的时间;有的学生缺乏对日常规划的正确认识,所制定出来的规划安排缺乏可行性,等等。

二、高中学生个人管理意识

高中阶段的学生都已经进入到青春期。这是一个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身体和智力迅猛发展,自我意识和个人管理意识逐渐发展。个人管理意识作为个人人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人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按照学习目标、生活目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规划、管理、调节和转控。正因为人具有自我意识、自我管理意识,才能站在客观的角度认识自己,通过自我、他我的对比,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缺点,并进行合理调整。

三、以个人管理意识实现对日常规划安排的调控和管理

(一)以自我认知为基础进行日常规划

高中生要借助个人管理意识实现对日常规划安排的有效调节和管理,首先必须认知自我。简单来说,就是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评估自己。

我们从小开始,老师或家长都教导我们,要向那些获得成功的人学习,要多去思考他们成功的行为和动机,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哪些成就。但是很少有人鼓励我们去思考,自己身上有哪些能力和优势,有什么弱点,我们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等等。这就是一个自我认知的问题。

我们都不喜欢受到批评,但是批评能够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只有了解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才能够根据自己的事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短期目标,才能够知道自己比较欠缺的是什么,知道采取哪些方法能够有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明确日常规划中各项安排的主次关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自我提升。

(二)对照目标实现自我完善

高中学生在进行日常规划安排后,还需对照目标进行自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来自外界的力量。

虽然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短期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日常规划安排。但高中学生在人生历练和规划思维方面尚有所欠缺,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中难免出现不甚合理的安排。我们需要对照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对日常规划安排进行完善;此外,还需借助老师、家长等外界力量的帮助,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明确规划安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会受到来自外界的挑战,因此,拥有包容平和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以自我管理实现日常规划安排

有了规划和目标,还需要通过自我管理有效完成规划安排中每一个环节,才能够真正实现进行日常规划安排的目的和初衷。

个人管理不仅需要健康的心态、成熟的心理,还需要熟练的技巧和正确的认知。四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中阶段的学生,如果想要有成熟的心理和熟练的技巧,就必须拥有健康的心态,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不骄不躁、慢慢积累。而拥有健康的心态、熟练的技巧、正确的认知,却不付诸行动,终归徒然,所有的计划和安排都成为“一纸空文”,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个人管理需要勇气和意志。只有拥有拼搏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够贯彻执行个人的规划和安排。增强勇气和意志,如同增强肌肉一样,越是经常锻炼、经常使用,其强度就越大。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当经常去做某一件只有发挥意志力才能完成的事情,久而久之,这件事情就成为生活中很容易就可完成的事情。高中学生日常规划安排的践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学生在最开始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思想、心态方面的阻碍,这就需要借助意志力,以自我管理意识的强大助力推动并督促各项规划安排的完成。

四、结语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矛盾,思想上也存在一些困惑与苦恼,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中学生要学会认知自我,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建立明确的中、短期目标,合理利用时间、规划安排,借助个人管理意识督促各项日常规划安排的具体落实,同时不断检查自己离目标的距离,一步步实现最终的目标。在具体的学习中,就是要处理课内和课外、学习和活动的矛盾,合理安排课后时间和学习计划,以提高学习成绩,并在高考中有所斩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