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B门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共有108人。如何将它组成一支创新能力强,创新成果推广好的电力职工队伍,不断提高创新工作在员工中的影响力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在局人资部的引领下,该基层人力资源管理者从基层电力实际工作出发,制定了四条行之有效的创新及成果推广激励措施。一是加快执行“卓越之星”员工发展工程落地,提升一线新员工和班组长素质能力;二是积极创建部门“创新工作室”,激活班组创新创效;三是鼓励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四是汇聚集体智慧力量,引领班组创新创效
一、加快执行“卓越之星”员工发展工程落地,提升一线新员工和班组长素质能力
一是承办厦门市继电保护工劳动竞赛,人力资源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人力资源管理者将进行专业面试和笔试,好中选优选拔出优秀选手参赛,在培训教练、训练场地、后勤保障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力争选手在比赛中创佳绩;二是继续深化执行“员工三年技能提升工程”,分阶段进行考核,以考促学。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进行一年两次的考核,通过笔试和面试计算综合成绩,并进行排名,从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技术理论及实践培训,促使新员工尽快成才,丰富部门人才储蓄资源;三是在全部门推广“五.四”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办法的应用,每月在班组层面根据全月综合“五.四”考评结果评选“卓越之星”,鼓励优秀员工,推进全员素质提升,助力职工队伍建设。
二、积极创建部门“创新工作室”,开放“智慧众筹微平台”,激活班组创新创效
继续发挥“创新+实训工作室”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做到“低成本、高效率”,部门利用一、二次实训工作室等专业资源,在部门成立创新工作室,将各专业日常积累经验编辑收录成册,形成具有班组专业特色的“智慧库”,可将其作为培训青年员工的实用教材。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建立,发挥基层班组的专业综合优势,围绕电力设备维护、安全生产等重点、技术革新和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活动。人力资源管理者每季度安排一定数量的攻关课题,开展“智慧众筹”,鼓励基层电力职工争当“微创客”,在广大会员中集思广益,引导职工互动,主动揭榜立项攻关,敢于创新创造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攻坚克难中提升个人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三、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力营造会员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氛围,扩大活动效果,提升建议含金量,一是注重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无形收获,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会员职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对企业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是电网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扩大合理化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效果。二是立足本质岗位,培育合理化建议成果转变的土壤。践行“立足于本职岗位的合理化建议更容易转化为成果”的理念,鼓励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可以改进的环节。提出更加合理的工作方法、更加科学的技术措施,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四、汇聚集体智慧力量,引领班组创新创效
关键词: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手段
作者简介:郑文(1972-),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张运波(1964-),男,辽宁丹东人,长春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36-02
长春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提出了“创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面向基层一线,从事设计、施工、制造、运行等工程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在保持本科特色,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强调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
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领域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具有解决工程常见的电工电子技术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重要基础。目前,该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旨在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历层次
鼓励年轻教师进一步深造,使年轻教师理论水平及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使任课教师熟悉教学规律、教育心理学及教学相关软件的应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深入生产实际,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利用每年学生参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安排教师深入生产现场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还便于了解当前工业现场的技术应用情况,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依据;及时与实验设备生产厂家联系,选派教师与厂家联合开发实验设备,从实验系统设计、生产直至应用进行全方位的技术跟踪,提高教师对实验系统的开发能力、应用能力和维护能力。
3.安排教师参加新技术培训,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
课程组教师通过横向课题、企业服务等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沟通,了解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安排教师参加相关产品会和新技术培训班,扩大教师视野,熟悉新产品的应用,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
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工作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全面调整电工电子系列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教改成果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教学,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既保证了内容的完整性,又保证了内容的层次性,形成了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教学体系;构建了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将教学内容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暂态电路等12个模块以及基本、拓展和应用创新等3个层次组成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体系,满足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不同深度和广度的需要。
通过知识模块的确立,教师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按照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交流电气设备”模块,教学中结合实际变压器,将变压器与电动机对比教学,在二者的电磁原理分析过程中找到共性与差别,对交流设备的工作原理分析更为透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学生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中,按照模块内容所提出的教学目标,系统掌握模块的重点、难点,强化基本理论与分析计算方法,明确实验的目的,便于学生系统归纳知识并加以运用。其中,安排了8学时的新技术专题,将专业领域的电工电子新技术、新方法引进课堂,学生可以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通过模块化与层次化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学习目标与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目的明确,学生可利用模块化教学进一步实现基本、拓展和应用创新的能力培养,构建了模块化、层次化的螺旋上升式的教学模式。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统筹考虑学生电工电子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需要,构建了由课内实验、集中技能培训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等组成的电工电子实践技能与能力培养体系。
课内实验由操作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以及创新性实验等五个层次组成,按照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由学习到创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按照系列课程实验大纲的要求,完成本部分必做及选做实验项目。
集中技能培训是学生在完成电工电子系列课程之后开设的集中技能训练环节,开设了电气类专业《电路实训》、《电子工艺实习》及非电类专业的《电工实习》及《电子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应用能力。针对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器件选择、产品制作、安装调试等方面训练,熟悉电工、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以及电路的安装、测试和调试方法。
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按照“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相继成立了电工设计、电子设计、电工数学建模以及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开发等团队,引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运行中,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课程组制订了《电工电子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运行管理办法》,对大学生电工电子第二课堂教育的条件保障、激励政策、管理办法、评价办法等做了明确规定,形成了有效的大学生电工电子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保障体系。
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与教研活动,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学科专业前沿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探索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实效的目的。坚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育理念,针对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通过布置学生研究性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学生主动思考,得出结论并进行实验论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相序指示器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实验中,教师布置了相序指示器的设计任务,指出所能提供的实验条件,学生大量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电路并进行方案论证,通过不断比较与改进,并及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正方案,最终在实验室成功搭接电路实现了教学目标。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求实求真,并体验到团队协作的快乐,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效采用案例教学法
结合课程工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将典型工程案例引进课堂,通过剖析工程案例总结工程经验,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变压器工作原理”的内容时,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变压器,针对其正常运行及故障状态,分析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变换关系、典型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等,学生得到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并形成理论共识,课堂效果非常好。
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和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例如,在教学中以万用表等典型产品为载体,将各教学模块、各训练项目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产品的制作、调试和实验,了解电路理论的实际应用,掌握电路系统调试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有效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多种媒体,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加强网络课程建设,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增加网络功能,形成一个集文字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师生互动提供方便条件。同时,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计算机仿真软件,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复杂电路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中职电工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灵活的教授方法,仍然是遵循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加之教材本身过于理论化,内容枯燥,大大降低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第二,中职学生的基础普遍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而且学生之间实际能力差异较大,这种现象随着国内大中院校的不断扩招益发明显,同时中职学校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成为限制教学效率提高的瓶颈;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而中职教学的教材内容却相对落后,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另外大多数学校缺少与教材相配套的实验性器材,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差。
二、提高中职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第一,中职学校要最大限度的吸纳高等院校毕业生或者拥有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的技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中职教师自身平时也要多学习,要多了解新技术,不能固步自封。俗语说“学生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第三,加强学校与社会各行业的人才交流,一方面我们的教师要经常到企业一线,要多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来充实专业理论知识,要多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设施,熟练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帮助企业解决理论上的难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作实践课程导师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学生授课,这样学生能学到实实在在的、贴近社会的知识。
2.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广泛,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课程,学习起来既枯燥无味又难以掌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将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利用播放动画、图像等方式,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内容形象化描述、生动化讲解,把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用多媒体形式播放,便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的实践课程教学中,往往是学生依照教师的教学步骤,把实验过程重新演示出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并不能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实践内容改编成设计型题目,教师预先讲述理论知识,由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主动探索实验的过程,如设计简单的照明电路等,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学生在设计中得到乐趣和更加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3.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中职电工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对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以及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中职学校要重视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要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兴趣,因材施教;同时学校要在加强安全操作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开放实验室资源,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这样不仅能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的效果,还能让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发掘自己的潜力;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熟悉电工电子产品的工作流程,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况,对自己以后从事的岗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学校也可以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案、调整学生的培养方向;同时,作为企业可以预留一部分理论、技能水平高、思想品德好的人才,这样既能够为企业增添新鲜血液,提高企业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解决企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还能减轻学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三、总结
[关键词]电工技师论文论文撰写要求
一、电工技师论文的作用及分类
电工技师(高级技师)论文是其在总结研究本职业(工种)领域中的有关技术或业务问题时,表达其工作或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综合实用性文章,是维修电工技师从事本职业(工种)的学识、技术能力的基本反映,是科学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总结的文字体现,也是个人劳动成果、经验和智慧的升华。技师专业论文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撰写者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追求和探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文字存在形式,撰写技师专业论文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按电类技师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一般电类技师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按电类技师论文具体涉及内容的主要有:维修电气经验总结类、技术革新类、新产品开发类和四新技术推广类。
二、电工技师论文撰写的要求
撰写电工技师专业论文,既是一个艰苦的思考、探究和再学习的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对工作实践、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1.注意论文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指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科学性来自对客观事物周密而详实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研究论述的基础。
2.注意论文的翔实性。电工技师专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确实是属于自己的。那么,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普遍的承认,就一定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样,就应该在已掌握的大量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关键证据来证明。
3.内容正确、语言简明。撰写技师专业论文应当力求言简意赅,无多余的字句。对论文的内容不要进行艺术性渲染和夸张;切忌不适当地夸大个人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贡献;更不能将技术问题的争论引入政治观点。同时,在撰写技师论文时,要注意按照撰写格式进行撰写,并熟练应用。
三、电工技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论文的选题必须立足于总结工作成果与实践紧密联系上。在对已获得的大量素材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确定写作的基本方向。
1.论文的选题原则:准确恰当、提高创新和可行实用。
(1)准确恰当。论文的选题要提得准确恰当,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确实是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选题一定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自己的工作领域相结合。
(2)提高创新。创新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以推动本职业(工种)的发展。遵循这一原则,选题时必须注意选择位居本职业(工种)较前沿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选择填补空白的课题;选择补充前人学说的课题;选择突破禁区的课题;选择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课题,即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验证或论证来解决本职业(工种)中的老问题或疑难问题的课题。
(3)可行实用。可行实用性原则是指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完成的把握,同时也符合自己的志趣、适合个人能力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方法
(1)选择能发挥本人特长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都具有相当长的本职业(工种)专业工作的经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技术特长;而预备技师在学校学习4~5年,理论知识特别是新技术的知识非常充实,但实践经验欠缺。
(2)选择具有突破性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对于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如果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处,加以研究,就能形成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论文。
(3)选择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所谓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是指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用武之地的课题。例如,用现代电气技术改造机床的电气控制问题、变频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问题及电梯的技术改造和维修技术问题等。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的内容,这些都属于具有普遍意义的论题。
3.论文的推荐选题
(1)典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材料分拣装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2)典型低压电气柜的设计。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动力控制电气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变频调速控制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总计量配电箱设计、安装与调试。(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某通用机械厂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安装与调试;某学校生活区配电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4)电子技术应用设计。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晶闸管串级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5)典型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和LCD的电子钟的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等。(6)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Z3050型摇臂钻床PLC改造;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PLC改造;T68型卧式镗床PLC改造;B2012A型龙门刨床PLC、变频器改造等。(7)楼宇自动化技术及维修。电梯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无塔供水系统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等。
总之,加强对电工技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可使他们通过论文的写作,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为高层次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问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2]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M].维修电工技师培训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
【关键词】电气工程 学科方向 认识
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是指: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等设备和相应辅助系统,按规定的技术和经济要求组成的一个统一系统。电力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电能。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有充足的备用容量,实现快速控制。
就目前时局背景来看,全世界提倡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从长远来看,气候变化要比金融危机更加重要,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今天,已经迫使全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模式。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绿色复苏之路,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发展新能源。作为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可以利用,但如果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的难题没有解决,水电、煤电还是要作为主要的能源。
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如何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就是重点,也就是运用现代控制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数据监测,设备状态评估,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并提示相关工作人员设备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根据数据,控制中心调整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依据设备状态,工作人员帮助优化设备检修和设备更换时机,减少维修成本和停电时间等。
二、电器与电机及其控制工程技术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机器的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而机器生产就少不了电机的存在,无论是在发电领域还是在用电领域电机在其中都站了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进步,电机的重要性在机器生产和发电中更加突出。而电机也从从前的单一电机变为了功能各异的专业性电机。在发电领域,如核能发电机,磁流体发电机,风能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机,潮汐能发电机。而在电动机领域,如高性能永磁电机,交流异步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罩极式电动机,磁滞同步电动机等。
电机的发展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机无处不在,我们的空调,我们的电冰箱,我们的微波炉,我们的电脑,或多或少都有电机的存在,甚至有人把一个家庭中拥有电机的数量看作是衡量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标准。可见电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随着一些新技术的发展,电机的性能还会得到更大的提升。例如,如果常温超导材料研发成功的话,这将使超导电机绕组的电阻损耗降为零,既解决了电枢绕组发热、温升问题,又使电机效率大为提高。更重要的是超导线的临界磁场强度和临界电流密度都很高,使超导电机的气隙磁通密度和绕组的电流密度可比传统常规电机提高数倍乃至数十倍。这就大大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降低电机的重量、体积和材料消耗。这不仅将极大的方便人们的生活,在军事领域更是起到无比重要的作用。
三、高压绝缘技术
这个领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有“三强”,即:试验性强,理论性强,交叉性强(尤其与材料学的交叉)。对于电力生产者来说,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保证高质量、高效率、低污染的电能供应,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实现电力供应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是必须的。高压与绝缘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该学科的主要运用范围:建立有工频高电压、支流高电压、雷电冲击高电压、操作冲击高电压、冲击大电流以及高功率脉冲技术等装置;测量用的有静电电压表、高压示波器、专用的分压器、分流器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和电器设备在线运行状态的再线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四、电工新技术
电工学科涉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新环境,它在国防、医疗和一些工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步。我国是一个开放大国,必然要在这个领域上同国际上的强国竞争。从长远考虑,无论是经济上、军事上还是技术上,都要依靠科技的发展才能有强大的竞争力。
国内在电工新技术方面研究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项:
①高功率脉冲技术 ②等离子体技术 ③超导电工新技术 ④环境保护中的电工技术 ⑤精密微细电加工技术 ⑥生物、医学中的电工新技术 ⑦电磁场对生态环境效应
研究电工新技术可促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发展,使之更快的在技术和经济上成熟起来,例如:核电发电、磁流体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其他新能源发电。电工新技术可以促进交通运输方面的磁悬浮列车、磁流体推进船、电动车的发展推进,医学上的超导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研究等。
五、电力电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