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德育日常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06-02
当前,全国高校建设大多致力于通过全方位的课程建设、人文建设,来彰显学校、专业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高校教学管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发展水平也同时体现了高校教育理念的发展水平。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纷纷发表文章主张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然而,当前的研究现状表明,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多表现在学生会、社团活动以及党团活动领域,而在实际的高校日常教学活动中仍甚少实现,学生对教学管理的参与仅仅表现在学生评教这一范畴。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教学管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教学管理肩负着监督、保障教学质量的重任,对管理者要求较为规范严格,而灵活性、自主性不足,长久以来形成了严肃刻板的印象,而大学生仅仅可以承担执行具体而细微的工作,或作为被管理者被动服从,参与度低。然而,大学生参与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并非无法实现,让其作为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人承担部分管理工作,对大学生自身、日常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管理本身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具有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政治生活的一般特点。但由于高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主体参与管理行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1.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学校,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集中指向的对象。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予以认可、配合和支持,与教师和管理者一起,共同构成了良性运行的合力。
2.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使得管理权在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进行分配,还可使学校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全盘,兼顾各方面利益,保证学校的有机运作和协调发展。有利于避免和化解学校与学生的矛盾冲突,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实现学生和学校发展目标的双赢效益,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3.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的环境。学生不了解教学计划,选择空间就会受限,更谈不上参与计划的制订和修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压抑。对此学校应该予以尊重和培养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分析教学管理各环节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真正做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二、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内容
一般来说,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主要体现为:了解培养方案和重大教学决策、自主选择教师和课程、反馈教学信息、研讨解决教学矛盾、开展教学评价、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或制定重大教学政策等,即知情、选择、反馈、研讨、评价和决策等六个方面。
1.了解培养方案和重大教学决策。了解培养方案以及重大教学决策的内容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学生应该清楚学校要把他们培养成为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为什么要这样培养等问题,并及时了解学校重大教学决策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学校教学计划以及重大教学决策加深理解,与学校形成共同认识,从而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选择教师、课程和学习进度。随着学分制的逐渐推广,学生按照个人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计划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进度的空间将越来越大。学生还可以选择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比规定的学业年限推迟或提前毕业。
3.反馈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学生并非被动地接受教育和管理,而是可以将学生在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到管理者和教师手中。教师与管理部门再将对学生反馈信息处理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从而构成教学管理信息反馈的良性循环。
4.研讨解决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矛盾。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各要素及其结构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和矛盾。对此,学生可以与学校有关部门和教师沟通情况,交流思想,共同研究,协商解决问题。学生与教师一起研讨教学问题是协调教学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
5.评价教师、课程和教学计划。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计划,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和系统分析,为教育教学决策和控制提供有益信息。高校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和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与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终结性评价。
6.参与修订教学计划和重大教学政策。“管理就是决策”,教学决策和计划是教学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教学问题的决策和计划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以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一般不容易直接参与,而主要只能在接受一段时间的教育后,根据教学评价和调查结果来参与课程的调整,并在大学高年级阶段参与对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估和修订。对一些重大教学问题的决策则要在调查研究、广泛采集学生民意基础上才能参与。
三、大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及思考
在中国的高校中,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却由于各种原因而发展相对缓慢,学生声音很弱。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其应该拥有教学管理的权利,应该让学生的声音在教学管理中有所体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就本科教学管理而言,学生的参与仅止于服务工作以及被动的管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方面已经做出了一系列尝试。学生可以向教学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反馈教学信息,学校也对学生所反映的教学质量有问题的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整改措施。但是,我校的学生参与机制还是仅限于服务工作、索取信息等等。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以实现高校管理的民主化和高效化。有以下几点的思考:
1.重视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学生参与高等教学管理的机制需要转变学校及政府传统的管理观念。这些传统的管理观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实践。首先,很多管理者认为学生在高深学术领域只不过刚刚入门,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在这方面做出有效的决策呢?其次,学校也担心学生因为过多地参与管理,而分散学习的精力。所以,管理者应该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重视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关调查及研究。
2.加强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目前,很多学生缺乏相应的参与意识,认为这些事情与自己无关,或者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个性心理已经比较成熟,具有较强的自主自立精神,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不仅仅只是限于参与学生团体的活动,还要涉及参与学校层面的管理工作。因此,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意识应当加强,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其积极参与的意识,树立其强烈的责任感。
3.完善学生参与的制度保证。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中并没有对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明确规定,这也是我国高等教学管理中学生参与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应该加强并完善学生参与制度的建设,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纳入法律范畴,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法律保障。还有,应完善学校内部投入保障制度,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勤工助学制度,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其潜力,触发其创新热情,为教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新思想、新范式。
4.注重学生参与的监督机制。鉴于学生群体本身的特殊性,学生参与高等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来约束学生的参与行为,使学生行使其合法权益的同时,承担一定的责任,受到相应的制约,以避免学生在参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的随意性。
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任务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学生作为高校或大学的重要力量这一事实从未改变。学生是大学存在的理由,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使他们充分理解管理者的意图,并能够有效反映他们的意见,才会获得学生的积极配合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管理效率的改善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烨.论大学生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性参与[J].安康学院学报,2008,20(3):107-110.
[2]黄海涛.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6).
目前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非常繁复,提供了诸如学生档案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学工管理与教务处理、医疗体检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学生图书借阅及图书馆管理、学生学费及其他费用管理、奖助学金管理、贫困生档案管理等功能,但针对的用户主要都是如学生处这样的职能部门,并未过多考虑一线辅导员的需求。针对辅导员日常管理的需要,设计出一个辅助的学生日常管理平台,并利用学校的wifi或移动3G网络,通过将日常管理功能嵌入到基于Android的手机应用中来进行日常管理。
1 学生日常管理平台
图1 辅导员的主要功能
本文所述的学生日常管理平台为B/S架构,采用轻量级框架Spring和MyBatis的组合,前端UI大量使用ajax技术,利用了JQuery UI、easyUI等JQuery的UI组件构建界面。主要角色分为系统管理员、系部管理员、辅导员、学生,其中辅导员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这些功能基本涵盖了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同时,某些功能具有实时性,例如,登记违纪信息,又可细分为学生课堂考勤、查寝未到、宿舍检查扣分等,这些功能,如果辅导员在检查课堂出勤情况、检查学生寝室时,就能通过手机应用实时的进行登记,无疑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该学生日常管理平台同时为辅导员提供了基于Android的客户端,辅导员可以通过该应用进行一些日常管理。
2 Android客户端的功能
学生日常管理平台的Android客户端其中有一半的功能均是主要登记违纪信息,这也符合辅导员日常管理的需求。在检查宿舍时,在Android客户端上,可以选择宿舍信息,此时,会将该宿舍住宿的学生信息及床位信息显示到手机上。辅导员可以很快的得知该宿舍住了哪些学生,以及哪个床位住的是谁,选择即可进行相关信息的登记。在登记其它信息时,也提供模糊检索的功能,方便及时快速的查找出该辅导员管理的某个学生。考勤功能,可以提供一个班学生带有头像信息的列表,方便辅导员进行考勤。
3 Android客户端网络通信技术
json.org提到“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它使得人们很容易的进行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方便了机器进行解析和生成。它是基于JavaScript Programming Language的一个子集。JSON采用完全独立于程序语言的文本格式,但是也使用了类C语言的习惯。这些特性使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简而言之,json易于理解,并且数据量比xml更小,速度更快,java和其它语言提供了对json生成和解析的广泛支持,因此,Android客户端和服务端通信一般都选择json作为数据交换的格式。
学生日常管理平台服务端使用Spring MVC作为表示层,使用其整合的jackson组件可以很容易的将数据转换为json字符串,同时可以很轻松的将返回页面的方法改写为返回json数据,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RequestMapping(value="/login",method=RequestMethod.POST)
public @ResponseBody Map login(@RequestParam("name") String name, @RequestParam("password") String password){
Map responseMap=new HashMap();
Criteria criteria=new Criteria();
criteria.put("name", name);
Listlist=userService.selectByCriteria(criteria);
if(list.size()>0 && list.get(0).getPassword()
.equals(DigestUtils.encodeSHA512Hex(password.getBytes()))){
......//忽略无关代码
responseMap.put("isLogin","true");
} else {
responseMap.put("isLogin","false");
responseMap.put("message","用户名或者密码错误");
}
return responseMap;
}
Android使用HttpPost、HttpGet或HttpClient发起数据请求,得到服务端返回的json数据。Android在org.json包中提供了与JSON相关的类,不需要使用第三方的json组件即可进行json的解析,关键代码如下所示。
HttpPost httpPost=new HttpPost(url);
PostMethod post=new PostMethod(url);
//请求参数
List params=new ArrayList();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name",name);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password",password);
post.setEntity(new UrlEncodedFormEntity(nameValuePair));
//执行请求
HttpResponse response = new DefaultHttpClient().execute(post);
//获取服务端的返回值
String responseText = EntityUtils.toString(response.getEntity());
//把json字符串转换为对象
JSONObject result=new JSONObject(responseText);
String isLogin=result.get("isLogin");
//忽略登录成功或失败的处理代码
……
关键词:中学德育管理;实效性;提高策略
中学德育即全面化教育学生的品德、思想和政治,它既能实现学生自我认识与有效实践,也能促进教师的日常管理与品德教育,德育思想在班级日常管理整体中均有体现。然而在中学德育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无法避免与预期存在的偏差,因此当前急需探索有效提高策略。
一、中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管理模式滞后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均以行政管理模式进行德育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教育中教师权威和管理机构行政权威,由集体舆论压力或行政命令,使学生服从遵守学校管理及国法校纪。这种方式表面看来效果显著,速度快,学生在校时老实服帖,思想行为合乎规章制度。但就实质而言学生通常是迫于高压才表现出服从,缺乏真正的内心服从意识,一旦不受学校管束,学生同样会任性妄为、随心所欲,而且表里不一的管理形式,最易使学生形成两重人格。
2.德育目标与内容不合理
当前,我国德育理论的论辩逻辑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对学生更注重道德灌输,不管政治教学还是日常德育,往往未能立足实际,反而是以一些政治需要进行“一刀切”。特别是德育内容背离学生的心理发育成熟度和生活思想实际,通常强调社会发展需求,忽略个人发展需要。此外,还有德育外延、内涵的错位问题,可以说各阶段学校德育均存在错位交叉情况,造成学生对德育难以接受。
二、提高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1.更新管理观念
革新观念是强力行动与实践的基础。及时更正错误观念和接纳认可创新观念,在中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学生尚处于青春期,其身心发展特点相当明显,欠缺辨析和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往往表现出敏感性、封闭性、两极性和情境化等。而据教育管理案例证实,多数班主任更善于当面教导学生,这种教育模式极易诱发学生逆反心,难以起到有效的教育管理效果,只会导致学生厌倦反抗班级管理。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积极反思教育管理中的不足,充分明确德育实施必须落实到班级管理各个环节,要避免两者独立并存。同时在每个教育管理细节中,要强调“精”与“细”两个字,为学生创设德育化班级管理环境,在润物细无声的德育中使其受到积极影响,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支持教育管理。另外,要建设班级亮点,如“卫生角”“学习园地”“图书角”等,将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2.丰富管理方式
中学德育管理实践中应严格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和多途径解决的能力。要提高管理效率最有效的手段即多元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如,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品德评价法等,在教育实践中这些管理模式均效果显著。其中,大部分教育者都推崇陶冶教育法管理模式,以中学女生为例,该阶段女生正处于身体智力快速发育发展中,较为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自主意识也得到了增强。如,某女同学小丫极爱化妆,非常注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于是购买了一些化妆品,使其每时每刻都妆容艳丽,当然包括上课期间。鉴于此,班主任需在了解情况的第一时间,与小丫进行一对一的谈心,这里需要注意活用谈话技巧,如:“小丫,你看过电视节目《美丽俏佳人》吗?你认为那些妆容漂亮吗?”对于爱美的小丫,自然这类节目多有涉猎,不假思索就回答道:“我最喜欢A的妆容,非常艳丽,好看。”这时班主任要继续引导:“是吗,A的妆容的确好看,老师也很喜欢,如果是在聚会中A肯定是最醒目的,但小丫你有没有想过,若A还是中学生,她以这种妆容来上课合适吗?”通过情境引导很快小丫就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对其做出了改正。陶冶教育法是一种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发现、认识及改正问题的模式。
3.注重养成教育
深入反思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可知,其最大的弊端即忽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日常生活细节问题不重视。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各种不良学习习惯、卫生健康习惯或文明道德习惯表现,一般是受各方面影响所致,这包括教育自身问题和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利影响。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高大空洞与教条,导致学生直接忽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因此,学校德育管理必须积极改变方式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成效。同时要重视养成教育,只有从少年儿童时期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才能消除青少年德育一味追求“高、大、全”的问题,并充分提高德育管理实效性、针对性。也只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可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树立良好的民族形象等。
当前,学校德育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改进方法,如,注重养成教育、丰富德育形式等,以此来提高德育管理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一、组建完善的德育领导班子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首要前提。
在学校领导、广大教职工同仁的帮助下,笔者在本校内组建起了完善的德育领导班子,为学校德育教育目标的更骄傲落实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学校德育领导班子具体如下所示:校长担任德育教育小组长,德育副校长及政教主任充当小组副组长,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则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成员。这其中,小组长负责从大方向上把握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副组长则处于一个真正的管理地位,负责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规章制度、进行方案、活动组织等进行制定与前期筹划;其他小组成员则负责对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具体的实施与落实,并承担着向组长、副组长汇报德育教育工作进度、效果等实际情况。在这一领导班子的覆盖下,一支高效、强有力的德育教育队伍得以建立,进而推动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及顺利开展。
二、教师结合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因此课堂是师生进行充分沟通与密切联系的主要阵地,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要想确保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更好落实与推进,各学科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在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巧妙渗透。对此,笔者所在的学校特意举行了以此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会上,一些具备先进德育渗透的基层教师将他们个人的德育渗透策略与方式方法进行了公开的展示与详细讲解。如,某位语文教师讲解到他会在讲解教材时就会充分挖掘其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德育教学资源,并列举了具体的例子,像在教学郑振铎先生《猫》这篇课文时,就通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课堂互动:师:作者将猫这一常见动物描写的活灵活现,这是为什么?有谁知道?生1:因为他经常同他家里的猫接触。师:是吗?猫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之一,相信大家对其也非常熟悉,可是,以《猫》为题进行写作的话,大家能达到郑振铎先生的描写水平吗?生2:不能。师:为什么?(学生支支吾吾的答不出来)师:即使大家也经常接触猫这一动物,可是我们大家都缺少像郑振铎先生那样对日常生活进行思维观察的能力,不能将一些生活中看起来很平常但却实质上很有意义的事进行描写,大家说是吗?众生:是。师:所以我们日后要写好作文,一定要……众生:认真观察生活。在该名语文教师的奇妙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认真观察生活,要充分体验生活,因此,就将“认真观察生活”的德育教育进行了巧妙的渗透。真正实现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渗透的良好目的。除了该名语文教师之外,其他教师都纷纷投入到了讲解德育渗透案例的活动之中,广大学科教师之间针对德育教育渗透策略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分享,而这很显然为他们在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工作,充分验证了“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换一下每个人却不止一个苹果”的重要交换规律。
三、组织多种形式的德育主题活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补充。
一、值周班制度――内化养成教育
6年前,我们开始尝试实行“值周班”制度,旨在通过学生全方位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将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通过参与值日,通过“自主管理”过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我们将学校的日常管理全部由学生负责,每个班负责一周,轮流进行。轮到值日的班级全员参与,全体同学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工作组,每个组承担一项检查任务,最后所有检查结果由值周班进行汇总,值周班班长根据汇总结果写成值周总结,在下一周升旗礼集会上向全校师生进行值周情况汇报,对做得好的班级、个人进行表扬,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值周班”制度的最大亮点在于“自主管理”、“人人参与”。学生通过参与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同时使学校管理制度深入学生心中,通过参与、体验,使行为习惯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学行为,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社团活动――在体验中成长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与针对性成为困扰学校德育工作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德育内容泛化,对象物化,存在严重的“道德缺失”现象。把德育变为琐屑的行为训练和消极防范,忽视了学生内在的需求和价值认同,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些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自主自律能力、缺乏进取精神的盲目从众的循规蹈矩的人。
如何培养学生自由理性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们探索借助开展社团活动破解这一难题。
我们本着“自主、开放”的宗旨,把开展社团活动做为培养学生自由理性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开展社团活动当做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兴趣爱好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交往合作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我们对学生成立社团完全开放,有兴趣特长的学生都可以向学校提出组建社团的申请,经过学校审核批准后申请人自动成为该社团的社长。后面的工作才是对社长真正的考验,提交社团章程和活动计划、招收新社员、组织社团开展活动。
街舞社、足球社是我校学生社团中两个最大的社团,参加学生都超过百人,街舞社发展到训练场地社长、高二(16)班赖俊杰说,能够将几个人的社团带到今天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让我学会了坚持,我学会了许多;足球社长、高二(2)班蔡锦添说,我们的足球社发展到今天可以组织十几个队参加的的校内足球联赛,担任社长,我学会了怎样与他人沟通、合作,学会了分享,我的高中生活充实、快乐,参加社团,让我心收获了友谊。
三、参与决策――在实践中体验担当
学校后勤工作中涉及学生利益的敏感问题多,或是操作不透明、或是宣传引导不到位,常常引发学生的不满,靠权威压制已经落后于时代,“试图用不道德的手段达到道德的目的,且不论其结果如何,也不论其逻辑是如何荒谬,其行为在一开始就走向了道德的对立面”,怎样化危机为教育契机?
“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因此他主张“由实践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把这些敏感问题的处理变成对学生进行民主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培养的契机,管理上形成了一套全程由学生参与的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在参与决策中体验担当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