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安全饮水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国首部针对农村饮水安全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指出,水源地保护是保障饮水安全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工程管理改革、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是实现饮水安全可持续的有力保障。
2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2.1 设立水源保护区,推进农村水源环境监管及综合整治
地方各级环保、水利等部门等应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以下简称《集中式指南》)及《分散式指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加强饮用水水源标志及隔离设施的管理维护。
2.2 健全农村饮水工程,加强雨水集蓄利用
雨水是很重要的资源,在降雨 250 mm 以上的季风区,可以采用雨水集蓄的办法解决饮水问题。尤其是在水量不足、取水困难、保证率低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丘陵区、山区等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或水资源缺乏的偏远山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建设集雨工程,以保证农村饮用水供水安全。
2.3 提升水质监测及检测能力
地方各级水利、环保部门应配合发展改革、卫生计生等部门,按照当地人民政府部署,结合《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建议,提升供水工程水质检测设施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满足农村饮水工程的常规水质检测需求。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及水厂水质监测和检测,重点落实日供水1000t或服务人口10000人以上的供水工程水质检测任务。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按照《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工作,以保障水质。
2.4 健全农村饮水工程及水源保护长效机制
应切实维护好、巩固好已建饮水工程成果;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因地制宜加强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科学规划、精准施策,优先解决贫困地区等区域农村供水基本保障问题;进一步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要建立水源保护长效机制,落实用电、用地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推进县级农村供水机构、环境监测机构和维修养护基金建设,保障工程长效运行,确保饮水工程安全、稳定、长期发挥效益。
2.5 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由于农民饮水安全意识淡薄,对饮水安全问题认识不足,这也是造成农民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地方各级水利、环保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和黑板报等途径让农民认识到饮水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水源保护等相关知识及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水源保护意识。应按照当地人民政府要求,逐步公布水源水和出厂水水质状况,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强化社会监督,构建全民行动格局,切实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1.1慈溪市农村饮用水基本状况
慈溪全市共有20个镇、街道以及杭州湾新区,农村人口91.5万人(不包括外来人口)。据调查到目前为止,自来水管网基本覆盖到了全市各个角落,覆盖总人口达98.4人,自来水普及率为97.42%。截止到2004年底,慈溪市的自来水厂经过扩建已达到16座,供水能力达27.9万m3/日,基本形成了集中连片与分散分块相结合的供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持续需求,满足了广大农民生活用水的基本需要。
但是,慈溪市的龙山、范市、掌起、观海卫、桥头、匡堰、横河、周巷、庵东等9个镇以及杭州湾新区当中的个别行政村尚有2.6万人口还未被纳入正规水厂的供水范围,这部分农民或依赖于村级无消毒设施的小水厂供水,或还没有安装自来水,只能以天落水、井水、溪流水作为饮用水源,水质和水量都得不到保证,饮水条件较差并急需加以改善和提高。
同时由于慈溪市的自来水厂的建成时间较早,原来建设时的管网材质相对较差,在目前的农村供水中还存在着管网老化、水量漏渗、水质被管道二次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1.2农村供水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慈溪市的集中式供水最早出现在60年代初,当时的县人民医院在小山墩设置了净化能力200m3/日的小型水厂,而后机榨油厂、食品厂、酒厂等企业都陆续设置了净化供水装置,但这些水厂都仅局限于在自已的企业范围内使用。1968年慈溪县筹建自来水厂,1969年7月建成通水,当时设计能力为1200m3/日,主要供水对象为城区,水源为界堰路地下水。
到了80年代,随着慈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慈溪的供水事业逐步向农村进行了拓展,乡镇水厂、村级水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至今全市共建有各类水厂16座,设计总供水能力为33.4万m3/日,受益人口为98.4万人。但是,由于受规模、资金等因素的限制,各级各类水厂的发展却极不平衡,水质好坏不一,用水定额偏低,全市农民生活用水达到基本安全标准的人口有43.0万人。
近几年来,慈溪市的农村供水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供水企业围绕进一步扩大农村自来水覆盖面、提高农民用水保证率这两个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针对境内水资源严重不足情况,2001年投资1.2亿元成功实施了余姚梁辉水库引水工程,为慈溪新增优质水源2000万m3/年;2004年底始又投资7.8亿元动工建设了上虞汤浦水库引水工程,预计可在2006年用水高峰以前实现通水。针对农村地区自来水管网老化、水压偏低、二次污染较为严重的状况,慈溪市又在中西部地区投资3.5亿元启动了农村二次水改工程,其中从各村到农户的直接建设经费约1.76亿元。到2004年底止已完成了7个镇、街道中的19个行政村1.7万户农户以及浒山城区14个区块型社区约1.62万户居民的供水设施改造,共投入直接建设经费0.55亿元,使中西部农村10.5万人的用水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农村饮水不安全因素分析
2.1农村饮水不安全的评价标准
判定饮水不安全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最低值,就定为饮用水不安全。
1.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为基本安全。
2.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升。
3.方便程度: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
4.保证率:供水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0%。
2.2水质问题
总体上来说,慈溪市的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良好。但也存在如下问题:
1.水源地水体存在着富营养化趋势
根据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的报告,慈溪市各饮用水源水库水质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三类以上标准,从水源角度衡量慈溪市的水库水源属基本安全。但部分水库在高温季节同时也存在个别指标超标以及蓝藻发生现象,如白洋湖、长溪、灵湖、外杜湖水库在夏季有总氮超标情况发生,里杜湖、梅湖、窖湖水库也有蓝藻发生现象,但对水质影响程度较轻,未对饮水安全构成威胁。
2.集中式供水工程存在二次污染
对全市各水库、水厂出厂水的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水质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但是,在管网末端部分农村用户的水质有时存在超标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管道生锈、腐蚀引起。
3.分散式供水点水质得不到保障
据水质检测统计,慈溪市未喝到正规自来水的人群中饮水水质不达标的人数有1.1万人,其中细菌性超标0.7万人,其它指标超标0.4万人。这些人大都分布在邱王、长溪、上林湖、岗墩、乾炳、童家岙、大山等沿山地区村落。主要原因是直接饮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溪水、塘水和水窖等。
2.3水量问题
慈溪市的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主要有里外杜湖、白洋湖、长溪、灵湖、凤湖、窖湖、上林湖、梅湖和邵岙等十大水库以及余姚梁辉水库引水工程,正常年份每年入库水量约为8191万m3。慈溪全市约有150万总人口,其中户籍人口101万人,外来人口近50万,人均可用水为0.15m3/日。可见,慈溪市境内的水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慈溪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据统计2004年全市仍有45万人用水量在每人50升/日一下,用水量只能达到基本安全标准。
2.4方便程度和保证率问题
慈溪市从地形上是以平原为主,因此取水一般都较方便,无论是沿山、沿海的村民,取水距离均较近。
供水水源保证率要与水源保证率的概念分开,以保证生活用水优先为原则,通过水源用水的合理配置,水源工程预留500万m3保命水,供水水源保证率可以达到90%。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全国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广泛实践和积极探索,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或规范的统一做法。在对全市农村饮水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境外引水为先导,内部节水为措施,全面改善水环境为责任的原则进行工作。
3.1工程对策
根据慈溪当前农村饮水的实际情况,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设法增加优质水源,同时要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合理布置,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工程性措施。
1.切实增加慈溪的有效水源。在境内挖潜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境外引水,当前要积极组织实施好汤浦引水工程和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为慈溪提供优质、充足的水资源。
2.因地制宜地解决群众实际饮水的困难。如周巷、庵东镇的沿海地区以及方家河头村、岭脚下等地方,可以采用对现有供水管网延伸的办法来予以解决;对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但有条件进行集中方式进行供水的地方可以通过兴建一定的自来水工程予以解决,如杜岙、童家岙、关头、尖峰、市林场等;对于目前水源受一定程度污染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应更换水源或开展环境整治、搬迁污染源,如童家岙村;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如岗墩、大山、长溪桂夹岙、任佳溪、邱王苗圃等地的村级水厂,要增加净化、消毒等水处理设施,使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对居住在丘陵地区且较为分散农户可根据当地实际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对于列入移民搬迁计划但目前仍未实施的如上林湖上滩头、毛凉坪、任家溪以及龙山的里山庵等村庄,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以切实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
3.积极实施农村二次改水,着力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用水条件。根据慈溪市中西部地区农村二次水改实践,二次水改可切实提高农民的用水保证率,改善农村饮水质量。今后应把农村二次水改向全市东部和南部地区进行全面推广,使全市农民用水条件有实质性好转。
4.积极推广应用新型的供水设备、材料以及水质净化工艺,着力提高慈溪市农村饮水工程的技术含量,积极探索分级分质供水的途径和方法,努力使农村供水事业真正实现自我滚动、良性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3.2非工程对策
1.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的管理体制
省、宁波市已明确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体制。慈溪市也应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议落实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并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纳入水利工程管理范畴,实施项目归口管理。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从规划、立项、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管理合同制和质量终身制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制度,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成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民心工程。根据慈溪市水资源区域之间分布不平衡以及水厂分散、规模较小的特点,要实现水源的联网供应,切实提高各镇级水厂的水源保证程度;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要撤并部分规模过小的农村水厂,按照同网同价、同质同价原则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2.拓宽投资渠道
工程建管资金是基础。在境外引水工程建设上,按照市级财政投入与自来水公司自行筹集相结合的办法来共同进行解决;在农村二次改水工程建设中,按照市、镇、村以及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积极筹集工程建设资金;对实施农村中小型饮水工程规划及建设时,在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的基础上,按照个人集资、政府补助的方法进行投资建设,尽量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由于当前慈溪在境外引水以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市财政已承担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财政负担已相当沉重,为筹集相关工程的建设资金,设想在今后自来水价格调整时,拟增收用于境外引水和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专项基金,以弥补财政资金不足。
鼓励民营资本投入,在境外引水工程建设中,应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其中。
3.强化节水意识的宣传
培育全民的节水意识,狠抓节水宣传,要革命就要造革命的舆论,进行节水革命就必须从节水意识抓起,要让全市公民都知道我市水资源匮乏的实际,重视紧迫感,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水情,讲透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把节约用水作为一种社会公德。增强公民节水的使命感、责任感,大家都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做贡献。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129-01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普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有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的起、修不起、用不起、用不久”,因管理问题没解决好,往往是一年建,二年修,三年废。由于产权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致使水费无人收缴,损毁无人维修,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效益的发挥,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供水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本人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做好管理工作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工程管理、模式管理、节水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一、工程管理。1.水源工程:由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规划要求寻找合适的水源地,可以通过电测、打探孔等方式了解选定的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情况,为以后的决策打下科学的基础。严格按规范打水源井,成井后,取水化验,水质必须合格,不合格要马上整改或采取其他处理措施。2.材料工程:水利部门通过统一招标购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还节省了时间。保证了所建工程的规范统一。
二、模式管理。根据对聊城市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情况调查,目前有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模式、水利部门直管模式、“能人”融资管理模式、用水协会管理模式、村集体管理模式、自建自管模式等多种类型。1、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县城自来水公司的供水管网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网对接,自来水公司按协议提供足量合格的自来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机构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网维修、水费收缴等工作,并负责按时交纳自来水公司的供水费用。这种管理模式能及时解决工程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并能保证水质和水量。水费收缴率和服务质量也比较高,群众满意率也高。城乡供水一体化能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是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是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最佳选择和根本出路。应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式发展。2、水利部门直管模式:对跨乡镇的较大的供水工程由水利部门设专管机构管理,负责水源、水井、干支管道的维修养护和水费收缴任务,由水利部门招聘站长,站长招聘站员,完成目标任务的享受全额工资,超额完成任务的实行激励机制,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服务水平,摆脱了农村供水工程长期以来电费靠贷款、工资靠补贴、工程修理费用无积累的困境,解决了就业问题。使农村自来水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经营化方向迈进。也是符合发展方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3、“能人”融资管理模式:水利部门在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由于由农民负担的一部分投资,农民由于经济原因实在拿不出,这部分资金可以由“能人”投入,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由“能人”进行管理,收取水费,按照经营年限以盈利的方式收回投资。水利部门对其供水质量和收费标准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可以利用社会上的资金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4、用水协会管理模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交由农民用水协会管理。其优点是产权明晰,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用水协会是深化村民自治,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的产物。其产生不仅是一种组织机构上的变化,也是一个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将过去主要依赖政府改变为由用水户及其代表自主管理,从而增强农民用水户的参与意识。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是联村和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的主要模式。5、村集体管理模式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村集体行使管理权,由村领导班子或村民代表决定具体管理方式。可以指派专人管理,由村集体付给报酬。也可以采用承包、租赁等形式。这种模式适用于村集体领导能力较强的村。6、自建自管模式: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由村集体或村民及其他人投资建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投资人经营管理,水利部门对其供水质量和收费标准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小型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三、节水管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在一些农村、家庭用水不是计量收费的,随意开关水龙头,甚至是长流水,农村的自来水来之不易,为了节约用水,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须从以下几点做起:1、广泛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利用标语、横幅、宣传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在宣传水的作用、水和人类密切关系的同时,更要着重于宣传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让人们意识到节约用水势在必行,使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2、计量收费,采取经济手段进行干预,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用水户采取的是按人头收费,即每一个人每月或每年上交一定的水费,水可以随便用,因此浪费水的现象十分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安装水表,实行计量收费,采用经济手段进行干预。既便于收费,又便于管理。3、分时供水,有的小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开创了每天定时供水的供水模式,虽然对用水户的用水造成了一点不方便,但节水效果还很明显,也得到了用水户的理解和支持。4、采取必要的节水措施 在农村推广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淋浴器、节水型洗衣机等。家庭用水要尽量做到串联使用,一水多用。
四、质量管理。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大部分都是都是直供的水源水,没有净水设施,极易在输送过程中受到污染,或者地下水由于抽取一段时间后水质也可能有变化,因此水质检测尤为重要。农村水厂必须做到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有条件的水厂最好能上化验设备自行监测,这样既方便快捷,又可以减少成本支出,保证供水的安全。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维护和管理
正文:
一、长清区的概况
长清区位于山东省中部,东依泰山,西邻黄河,据济南市22公里,是泰山隆起边缘,地形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山前平原和洼地。主要有黄河,南北大沙河水系,还有玉符河水系,清水河等河流。
二、长清区农村自来水的现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各级政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让老百姓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据统计,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全区共有623个自然村,共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13处,连片供水工程32处,单村供水工程110处,规模42648m3/d,实际受益人口30.8万人。形成了沿黄平原地区规模化水厂为主的供水体系,南部山区形成了连村供水工程和单村供水相结合的供水体系。其中,万德水厂等工程项目,因运行时间长,设计标准低维护养护不及时等原因,需要维修改造。
三、当前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工程设施方面(1)已建工程建设标准低,供水保证率不高。长清区原有的工程多数建设标准低,供水规模小,以单村供水居多,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都不高。入户管网老化严重,原有工程铺设管道材质大部分为小白龙和U-PVC,管道老化损毁严重,特别是山区地形变化较大的地区,压力变化较大,管道基本已经无法使用,近几年建设的规模化及连片供水工程出厂压力较大,原有村内管网材质较低,无法与主管网对接,导致长清区部分已建工程入村入户率低。已建的有些供水工程,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资金支持,缺少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存在水资源开采利用不合理、工程标准和利用率低、用水方便程度和保证率低的问题。(2)工程建后的管理不到位工程建后的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机制不活、制度不健全、水价不到位、水费计收难、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经费不足等,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大量工程管理不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甚至过早报废的严重影响,加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管理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3.2水质保障方面长清区原有水源保护措施不到位,多数村内没有专门的排水沟渠。村镇居民区因缺乏排水设施,水源地离居住地近,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水质合格率低。已建饮水工程无水质净化处理设施,部分饮水工程未配备消毒设施,水质达标率低。因工程建设时设计标准低,供水工程均未配备水质检测设备,所有工程均不具备日常水质监测能力。3.3运行维护方面有些工程规模小,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特别是连片及单村供水工程由村内指定一名水管员管理或村内领导班子成员兼职,未进行人员培训,导致不少工程不能发挥其效益甚至报废,群众吃水重新返困。管道损毁严重,管网漏损率高,供水成本高,水费收缴难度大,工程无维修养护经费,收缴的水费难以保证工程正常维修和更新改造。甚至有一些供水工程不收水费,群众吃“低价水、大锅水、福利水”。这些都不利于供水条件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如何维护
1更改设计,使其更加适宜现代水厂的需要。根据《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济南市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济南市长清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规划》等,结合长清区饮水安全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用水的需求来进行设计。2增加投入,改造滞后的状态万德水厂:更换潜水泵1台、污水泵1台套等。广里连片:更换潜水泵1台套、浮球液位控制系统1套等。荆庄连片:新建机井1座等供水工程内部设备完善配套等。书堂峪供水工程:更换部分村内供水管网、维修更换水表井等针对工程老龄化问题,国家也投入了部分专项资金,但远远达不到现在的需求,还需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否则水厂管道及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保养,关键是群众将喝不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五、如何管理
1、健全组织、完善农村饮水管理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目的是让群众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为此,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水利、财政、卫生、环保、供电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的长清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农村饮水建设管理的监督协调。各乡镇(街道)也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责成各水利站具体抓这项工作,各村(社区)要有一名负责同志具体分管自来水建设管理,再配备一名兼职管理员,具体负责自来水的有关设施的维护、管理及供水等,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2加强管理,确保人人喝上安全用水(1)长清农村饮水工程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部分乡镇引进了部分规模化企业,这就加剧了水污染的严峻性,且多数地方地表水化肥、农药残留,尤其是有大理石厂的更是污水遍地,污染河道,使一些水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参与,想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难题。(2)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在全区划定地下水限采区,禁采区,严格控制地下水开发,对东部,南部山区水源地进行有效涵养和保护,封山育林,防止水土流失。在水源的选择上,要注意远离污染源,即远离厕所等,同时,要加强防护,禁止一切可能造成污染的活动,保障饮水安全。(3)完善供水配套设备尽量选择一些既便于操作又能保证饮水安全的设备,除泥沙杂质、消毒、自动调控水量为一体的供水设备,同时还要经常定期对水质进行检验,以保证水质的安全。3发展规模化供水实践证明分散简易的集中式供水,既浪费资源又很难确保用水的安全。针对长清的地势来说,东南是丘陵地区,而西北是平原地势,可在平原地带因地制宜的推行规模化供水,连片供水。
结束语
总之,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农村饮水安全事业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关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总结经验,使之成长为一个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全旗总人口为34.8725万人,其中,农村总人口32.8009万人。农村中饮水安全及基本安全人口为17.5612万人,达到安全及基本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3%,不安全人口13.1422万人。截止2014年,已解决了约248个自然屯、27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将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农户、牧户用上了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但经过长期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在其过程中也探究并发现了一些问题。
2饮水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
2.1投资相对紧张
由于国家投资资金有限,在设计中压缩了人均投资额度,使工程在投资与实施中出现了矛盾。科右前旗饮水安全工程人均投资700元左右,对于比较大的200~300户以上的村屯,设计和施工还可以,较小一些的100户以下的村屯,工程投资在10~20万元左右。除去饮水井,管理井房、消毒设备等主要建设项目外,引水管道安装等其他工程所剩资金极少,个别的工程只能采取改变供水管道长度、减少工程量来完成,对工程施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增加了难度。
2.2施工水平较低
由于投资及工程规模小,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即使是正常招投标的施工企业,除主要施工人员外,很多施工人员都是从当地雇用。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差距,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在2013年招标的安全饮水工程中,有的一个标段就有9个工程地点,项目多、规模小且位置分散,在有限的施工工期内,固定的施工人员根本无法满足工程需要。
2.3监理人员配置不足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多,范围又广,且大部分的工程又分散在比较偏远的乡村,一个监理要负责几个工地,要求监理巡视都有难度。仅2013年科右前旗的安全饮水工程就有87处,14个标段。因此,在监理监管方面就会出现漏洞,造成工程质量存在问题。
2.4水费征收率很低
由于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农民收入较低,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农民对供水水价很敏感,加上部分农户还有其他水源取水,可以不全用自来水,所以不愿多花钱交水费,即便安装了自来水也不使用。还有部分农户因不想交水费而拒绝安装自来水。
2.5管理及维修困难很多
对于我们这样偏远旗县的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积广,而单个工程规模又小,管理难度大,相当一部分的供水工程只有1~2人管理,且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的本村农民,一旦出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只能停用。加之地方财政困难,没有资金补助,该维修的工程不能维修,该更换的设备不能更换,甚至有不少工程连正常运行的资金都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也使当地的农户对饮水工程产生质疑,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解决问题的几个建议
3.1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设计人员应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根据投资额度和工程项目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针对一些空间分布不规整的村屯着重强调前期勘察工作,而后根据其独有地质地貌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以减少工程由于投资低造成的矛盾,使有限的投资得到合理安排,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3.2加强对施工现场质量体系的监督管理
建设单位应派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技术人员现场督导,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技术或商务问题及时解决,对施工企业在施工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工程按设计要求施工。
3.3加大对监理人员质量体系的监督管理
在施工中,加大对现场监理人员的管理,合理安排监理人员,对不合格、不称职的监理人员及时调整清理,确保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3.4提高水费的征收力度
可以通过讲座和发放传单等形式,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宣传,使农民群众提高对饮水安全的认识,了解这一民心工程的重要性,不要因为个别工程出现的小问题而影响了整个饮水安全工程在农民群众中的印象,进而产生了排斥思想,不利于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针对特殊群体采取保障措施,联合相关部门根据实际客观调查备案,针对一些确实比较困难的村屯或农户在水费或电费上给予一定的补助或者减免,使一些想吃水又怕吃不起的农户打消顾虑,积极缴纳水费,真正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的好处。
3.5有关部门制定并推行合理的管理制度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