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学基础教学

会计学基础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学基础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学基础教学

会计学基础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 高校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基础会计学的学习能够有效拓宽其知识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能够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而言,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是学习财务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目前,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也必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校基础会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落后

总体上来说,教材更新的速度过慢,无法适应新准则和新规范的要求,一些新的规范和准则未能体现在教材中,导致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呈现出落后性的特点,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较高,但是高校的很多基础会计学教材却是在手工操作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内容落后于经济生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不足

目前,高校的基础会计学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这种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容易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偏低。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立了模拟实验室,但是提供给学生实习的资料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只学会了如何编制报表等简单的工作,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复杂业务。高校的基础会计实践课程普遍表现出缺乏真实性、缺少相应的技能培训、实践效果较差等问题。第一,缺乏真实性。目前,高校学生在基础会计学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实践范围较小,而且内容较为单一,能够引用的数据大多数都是编纂的数据,资料也以教材打印为主,学生实践缺乏真实性。学生在实践中,没有机会接触账簿以及原始凭证等材料,学生没有填制凭证的机会,同时也没有机会真正熟悉和掌握会计工作的其他业务。第二,缺少相应的技能培训。会计基础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比如点钞、装订账簿和凭证等。这些技能虽然小,但是对一个合格的会计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技能的培训却总是被一带而过。第三,实践效果较差。高校每年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些实习的机会,但是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却会受到一些阻碍。由于企业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单位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即使部分单位接受了实习生,实习的时间也普遍较短,而且无法接触到真实的业务,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

(三)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

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教学以企业财务会计为主,但是其他行业的会计涉及较少。学生学习的知识有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高校学生就业困难。另外,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一定问题,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应该要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往往是分开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分别安排在了不同的学期,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降低了学生实践的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也忽视了基础会计教学的系统性。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各个单元和章节之间的内容联系紧密。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必须要明确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学生的知识点呈点状分布,未能形成对会计基础的系统理解。

(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基础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较少。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指让学生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后,教师利用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对案例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让问题简单化和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讲授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时,就可以以企业连续多年的财务报表为例,帮助学生实现对财务报表的横向比较,利用理论知识对报表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方便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

二、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方案

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针对目前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等方面的改革。另外,还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转变考核方式,实现基础会计学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改革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传统的基础会计学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未能区别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不同。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基础会计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记账、算账等能力,但相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教学的目标就应该是要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的人才。在基础会计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教学重点,使得基础会计学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

(二)改革教学内容

传统基础会计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对贸易、金融等专业的特点了解不足,基础会计学教学未能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和创新性。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操作方法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偏向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完整性,让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会计学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培养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三)改革教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相关规范、知识体系也处于不断更新中。但是,基础会计学教材的更新速度却落后于规范和法律更新的速度。教材体系本身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辅导书,未能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目前,基础会计学教材更注重于介绍“如何做会计”,在选择教材时,部分教材难度较大,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

因此,对基础会计学教材的改革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教材更新的速度,让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突出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针对专业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

(四)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是基础会计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手工处理和电算化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尤其强调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真实性的实习环境。另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践教材的编写。

(五)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会计基础学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阻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中,强调要改革教学方法,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对案例教学法、双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要避免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基础会计学教学工作的发展。

(六)改革考核方式

我国教学事业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考核制度不仅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会计学教学中,教师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让很多学生只掌握了考试重点,未能切实把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改革考核制度,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期中考试、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另外,还应该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高校中的大多数教师都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要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构建一支理论知识充足、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管理类、金融类专业的学生也必须要学习会计学知识,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学习的基础,也是会计专业、管理专业、金融专业等相关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探求基础会计学教学改革,对促进各大专业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基础会计学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学改革将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赵晓玲,钱光明.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9(01)

[2]高欣.《基础会计学》课程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运城学院学报,2011(03)

[3]侯彦温,董国利.管理类专业基础会计学情景-达标教学模式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02)

会计学基础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 教学方法 实践性

会计专业从宏观上讲究竟在面临哪些困难?

一方面,会计专业受欢迎程度并不高。会计专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会计从业人员除了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外还必须细心细致且严谨性较高。更重要的是会计专业需要记忆性的东西多,尤其在会计学系初期会显得相对死板一些。而现在教育体系中专业众多,各专业也都在进行创新改革以吸引学生。所以,考生在专业选择时已经对会计做了一次否定。另一方面,会计专业的就业面比较窄,能够适合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有会计事务所、审计所、财务、出纳与收银。好的工作对工作经验和从业证书等各方面要求比较严格,而会计专业同学又会认为做收银浪费学历。所以,从就业层面上讲,会计专业被二次否定。

怎样才能有转这种局面?要想让会计专业变成大家喜欢的专业,只能从根源上做文章。那么,基础会计就成为重中之重。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习的基础,只有从入门阶段打好基础,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也为顺利就业奠定夯实的基础。所以,找出基础会计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成为关键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基础会计学的学习中有以下几个困难:

第一,入门难。基础会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完全陌生的课程,是他们在学习之前从未涉及的领域。英语、高数、和化工等课程或多或少都与中学的知识有关联。而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等课程在市场经济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只有基础会计学等一些少数专业是跟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并不密切、平时接触较少的。因为要从零开始,所以基础会计的学习在入门上会难一些。

第二,兴趣低。现在学生思想多,各方面也都标新立异,勇于挑战传统。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与记忆性东西多、需要做题巩固知识的课程相比,他们更多的是喜欢案例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习的基石,在基础会计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比如学习之初是对账户的性质进行分类,不同的账户类型,借贷的含义就不同。很多同学往往一学期过去了还是对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模糊不清。为了巩固理论知识,会计学习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很多同学会觉得枯燥无聊,加之之前对账户性质的不明确,不明白借贷二字实际含义,往往在会计学习之初就泄了气。

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评价:难,学不会,也不想学。要想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观念,就需要我们对会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创新。因基础会计学的课程性质所决定,对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改革是会计教学的重中之重。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以及学生课堂教学意见的反馈,我认为需要强调以下几个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方法:

第一,强调突出重点理论。基础会计的理论部分无非就是账户性质以及在这些账户中借贷双方所表示的增减含义。所以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之初就应该对账户进行分类。哪些性质的账户借方表示增加,哪些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要在课堂中重点强调,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也要反复提,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记住了

第二,用小窍门带动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学习也是讲究方法的,一味的死记硬背并没有什么效果。相反,一些小窍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的轻松,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比如会计分录的格式可以用“借在上,贷在下,借贷错开一字格”的口诀进行记忆。而会计分录可以通过首先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进行分析,看看一笔经济业务究竟涉及到那些账户,然后分析这些户的增减变化,最后通过账户的性质决定应该记在借贷哪方。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课堂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记账凭证的填写与登记账簿的过程,可以起到加深理论知识的过程。而现在大部分学生更是轻理论重实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去教学。这样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一举多得。

第四,团队合作,在讨论中拓展知识。现代社会注重的是团队协作能力,传统的埋头单干已经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从校园里就要养成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团队合作除了让学生适应社会节奏之外,更重要的也让他们学到了知识。在小组练习中,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讨论可以让他们各抒己见,巩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到其他组员所掌握的内容。讨论和争辩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提升。

总之,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的过程。任何事物都在发展中,要想让整个会计专业在教育体系中有所突破,那么,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

会计学基础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182-02

1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提供的信息已成为信息使用者进行众多经济活动的基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就曾指出:“在现代,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所以,对于从事与经济相关职业的人而言,都需要了解、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并具备运用其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都要进行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会计教育已经转变为一种大众化的普及性教育。《基础会计学》课程作为会计知识的入门课程,它不仅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但根据众多的调查资料我们会发现,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学生们学习效果不明显、学习时普遍反映感觉较吃力、课程重视度不够等等。如何加强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入门课程的学习日益受到会计教育界的关注。本文总结作者近几年讲授非会计专业会计入门课程的经验,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以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质量。

2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模糊

人们从事任何活动,应该都是有其目的性的,我们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学生只有明确学习目的,才能学得更有成效,取得良好成绩。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时,并没有将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严格区分开。专业老师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总是习惯上将非专业学生看做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求学生会做账,其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逐渐减少甚至放弃。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讲,由于专业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目的也很模糊,有些学生甚至认为会计与他们所学专业没任何关系,反正以后不会从事会计工作,学了不知道有什么用,学习上非常不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自然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教学失败。据某高校统计,该校非会计专业学生该课程期末测评的及格率在某些班级中只有50%-60%,而在会计专业学生中,及格率几乎100%,班级平均成绩80分以上占80%以上,有的班级平均分甚至达90分以上。同样的教师,同样条件入学的学生,这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2.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在非会计专业学生中选用的会计入门教材和会计专业的会计入门教材选用上是一致的,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在给非专业学生上课时讲授的内容和专业学生一样。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帐户设置、复式记账及其运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讲解非常详细,但由于内容多,而非会计专业课时又有限,最后到了报表环节往往一笔带过,有关报表分析内容根本就未涉及。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以后还会有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所以在基础会计中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知道使用帐户、会编会计分录、会编凭证、会登账簿等。而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学的是能看得懂会计信息,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可是在会计人门课程中他们却并没有学到系统、完整的知识,这导致许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学完该课程后认为会计工作就是编会计分录、登帐簿。

2.3 教学方法单一

在面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学时,教师通常采用与专业学生一样的教学方法,即采用顺序法。从会计基本理论着手,逐步学习会计要素、账户、借贷记账法、会计循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初学者而言,理论概念多且枯燥而乏味。此外,由于课时的紧张,“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老师为了赶进度,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反映,更谈不上交流互动,学生越学越觉得困难,而基础会计知识又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如果前面知识点没有掌握好,后面就很难跟上。这使得学生感觉会计高深莫测,许多学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手段上,一般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有的也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内容设置上不科学,制作内容太多,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3 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3.1 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将来更有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制造者。我们在确定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不应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会做账,而是要着重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看得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尤其是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使学生读得懂报表,能够分析及运用报表,使我们培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信息使用者。因此,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对会计工作及其职能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能够阅读、分析报表,并能根据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预测及决策,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3.2 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体现出其特色与自身的系统性,同时又要有利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因此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应包括以下三大部分内容:(1)会计基础理论。(2)会计日常业务核算。(3)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在会计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及等式、复式记账等内容,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但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来讲述它们的分类及如何填制。在会计日常业务核算部分,应根据资金运动过程对企业的日常活动的核算进行介绍,具体包括资金的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及分配等环节的会计核算。在教学过程中应淡化一些抽象的、技术性强的会计核算,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尽量使业务核算简单,易懂。在会计报表编制及分析部分,首先应介绍三大基本报表的概念、结构及格式,其次详细介绍各报表的具体编制方法,最后介绍各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技巧。通过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并学会对各种会计信息的

使用,这也是非会计专业学生教学的一个重点。

3.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面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讲授理论性很强的基础会计知识时,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合理运用更显重要。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方法有其一定的优越性,通过黑板的板书,可以抓住学生注意力,一步一步将思路清楚的写在一个版面上。知识点的前后连贯清晰。但其缺点也突出,具体表现在课堂信息容量小,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又要讲解又要板书,教学任务不易完成,学生由于忙于做笔记,许多知识点根本就没听到,而且还觉得老师讲的太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寻求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首先,应加人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像账户结构、业务核算流程图、月末结账时相关账户之间的关系图,这些内容可以通过课前的备课,在上课时将大量的枯燥的理论借助多媒体演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但要注意的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将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过程中一定要讲求其质量。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能力,给学生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再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将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将问题阐述的更透彻。其次,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会计案例教学主要针对会计日常核算及报表分析两个部分,这也是非专业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选用适当的案例,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案例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制造企业供、产、销各阶段业务时,可以给一个企业的综合业务,要求学生自己完整的对这个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核算,并对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在讲授会计报表分析时,可以给一个企业的会计报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此外,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还可以采用启发式、图解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4 优化教学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会计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师资队伍整体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作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授课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外,紧跟时展,加强知识的更新。同时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了解其它相关管理学科的内容。此外,应加强“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业务素质。最后,应积极转变教师角色,从信息时代教育特征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树立新型教师角色整合的新理念,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会计学基础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学基础;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案例教学;财务模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98-02

《会计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很多本科、专科院校管理学院、商学院众多专业在第一学年设置了该课程,《会计学基础》属于专业基础课,相对简单,但如何让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理论,解决基本财务问题,须引起教学人员思考和重视。

一、重视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材的选择,笔者认为应尽量选择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会计准则伴随经济的发展,业务的变化适时变更,权威出版社的教材对内容更新相对严格。教材编写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案例经典,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会计学基础》从企业出发,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阐述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讲解时紧扣教材,适当拓展。如“借贷记账”法的理解。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借贷仅为记账符号,增加或减少的方向决定于账户性质。只须记忆资产类账户借方增加贷方减少,余下五类账户无须强记。基于会计恒等式和借贷记账原理,理解如下:经济业务发生时会导致会计等式两侧同增或同减,总量增加或减少;或一侧一增一减,总量不变。如资产增加会导致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借方表示增加,故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贷方表示增加,由此,负债、所有者权益借方表示减少。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可能导致资产等额增加,资产借方表示增加,则收入的增加应记入贷方。同理,费用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可能导致资产等额减少,资产减少在贷方,故费用增加在借方。如:所得税费用。会计学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处理。应纳税所得额是当期应交所得税确认的前提,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可能涉及税前利润的调整,有些事项的发生降低了税前利润,有些事项的发生增加了税前利润,按会计准则对这些会计事项应纳税调整,如罚款,捐赠、超出范围的业务费、国债利息收入等,虽然《会计学基础》对税前利润的调整未作要求,但讲解时可适当补充。如: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国家为鼓励产品对外销售,拉动需求,对销往国外的商品采用零增值税,对境外销售时不考虑增值税销项税,笔者认为讲解时可适当介绍。讲解顺序不必过于拘泥。笔者认为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章节可作为总结性章节,当学生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内容充分了解掌握后,再学习该章节内容水到渠成。再如,在讲解会计等式时可结合某公司财务报表,既解释会计恒等式的原理,学生对财务报表又有了感性认识,案例真实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内容讲解前后贯通效果更好。

二、重视教学方法推敲和选择

教学与实践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校外实习期间,部分同学反映不能学以致用,不能胜任专业相关工作。故笔者认为教学不能停留于纸上谈兵,理论+模拟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推广。理论教学应重视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案例分析。如:对应收账款的认识。“应收账款”是企业交易时未结算而形成的一项权利,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为企业一项流动资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能高估资产,所以应对“应收账款”提坏账准备,原则:少提就补多提则冲。例:某企业对应收账款提坏账,提取比例为3%,2012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2013年4月3日,实际发生坏账2万元,201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万元,2014年2月10日,2013年4月已确认的坏账2万元又收回存入银行,201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试对该企业的坏账进行账务处理。

解答:2012年末,该企业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按比例提取坏账准备3万元,2013年4月实际发生坏账2万元,处理时冲减坏账准备2万元,坏账准备数为1万元,201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80万元,按比例应提取坏账准备2.4万元,该企业已提取1万元,故2013年末应补提1.4万元,2014年2月,原已确认的坏账2万元又收回,为恢复债务人的信誉,增加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总额4.4万元,2014年末,企业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按比例确认坏账准备3万元,已确认4.4万元,故冲回1.4万元。

2.比较分析。(1)预提和预付,预提和计提,两组概念区别。预提是受益在先支付在后,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因此预提可用“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账户。预付与预提相反,预付为支付在先受益在后,可用“预付账款”或“长期待摊费用”账户。计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提取,如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按一定比例提取,而预提则不需要。(2)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的区别。前者属于成本类账簦后者属于损益类账户,前者核算未完工产品或已完工但尚未验收入库产品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也包括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借方表示实际发生数,贷方表示完工产品经验收入库,由生产成本转入库存商品,如有借方余额,表示仍有未完工入库的产品,该账户不影响当期损益。只有当库存商品售出才影响损益,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该账户损益类账户,借方表示当期费用增加,贷方表示期末结转损益,由主营业务成本转入本年利润,损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3)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属资产类账户,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属负债类账户,四种账户属于往来账户。应收账款账户,一般余额在借方,如果余额在贷方,有预收的性质;预收账款账户,一般余额在贷方,如果余额在借方,有应收的性质,故资产负债表编制时,有些报表项目应按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报表项目=应收账款借方余额+预收账款借方余额-坏账准备。预收款、项应付账、款预付款填列原理同此。(4)报表项目和会计科目。要区分这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有些会计科目与报表项目名称不同,有些名称相同但内容不完全一致,如存货属于报表项目,而非会计科目,它包含的内容较多,难以记忆,实质为存货用于直接销售或间接销售(耗用后形成产品再销售,如原材料,低质易耗品),故工程物资不是存货,采用排除法记忆更容易。再如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是报表项目,会计科目亦有固定资产,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是固定资产净值,是固定资产原价抵减备抵科目后的余额。

3.理论+实践教学模式。“48+12模式”,即48课时理论教学,12课时上机模拟操作。目前多数高校结合理论教学开设财务会计模拟课程,通过实践帮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如金蝶ERP财务模块,有日常账务的会计处理及简单财务报表的编制,工资的分配,固定资产的处理等内容。日常账务处理包括记账凭证的编制,审核、过账;往来业务核销;期末调汇;结转期末损益。通过报表编制,同学初步懂得如何检查报表数据,懂得错账的查找;工资费用如何计算,由哪些部门承担,应计入的会计科目;固定资产的形成、减少、折旧等,通过模拟同学对其认识会进一步深入;通过财务软件的实习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财务软件的运用将得到迅速推广,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更需要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了解财务软件的原理,熟练运用软件解决财务问题,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4.增设自主学习环节。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查阅文献、探讨、辩论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助推作用。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确认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会计准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对比的方式学习,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加深了记忆。鼓励学生博览文献,而非所有的问题等待老师解答。

参考文献:

会计学基础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教学模式,实践,思考

电视大学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开拓者与实施者,其突出特点是:教育真正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大众;既可提供学历教育,又可提供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选择,学习方式更为方便灵活,所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能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远程网络教育的形式对边远贫困山区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使电大成人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变革。教学模式由原来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转化为注重应用实践,转变过去学识考试测评向注重学员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测评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转变,因此电大教师的素质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具有了全新的内容。作为电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实践者,更是研究者,应在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逐步形成一套为学员广为接受乃至喜欢的教学模式。下面就对《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电大《基础会计学》课程性质与要求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员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从《基础会计学》知识结构体系来看,其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及技能、会计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等。实践教学包括:会计模拟实习与形成性考核。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员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本理论能力,熟悉会计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流程,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2)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个别化学习能力,掌握自主学习后续专业知识的方法与手段;(3)专业实操能力,掌握会计业务实操的基本方法和流程,能基本胜任会计实际工作,为后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拓展与延伸做好准备。

自1997年春开始,笔者就《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总结,在遵循远程教学理论和传统的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结合课程特点和学员实际情况,突出“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新型教学关系,以学员的能力提高为目标,以学员的学习效果为切入点,全面优化教学环节,不断总结提炼课程实践,归纳课程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辅导中予以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

在《基础会计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该课程实际教学辅导经常与教学目的要求相背离,主要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考评体系不尽合理;不重视实操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因而不能满足培养实际会计人才的需要和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和增强学员的专业技能能力、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传统教学模式忽略学员的群体差异

由于电大开放教育的学员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方方面面的差异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在学习《基础会计学》的过程中,由学员的群体差异导致的学习效果上的差异表现的更加突出。因为《基础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集教学理论与实践于一身,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因此其重要地位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是不言而喻的。而据新生入学调查:入学前接受过中等教育会计学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学员约占10%,但一些中专技校或职业中学的学员所学的会计学基本知识与原理并不系统、不扎实,没有经常接触实操,操作方法遗忘得差不多。从总体上看约占90%新生都没有接触过会计学基本知识与原理,更谈不上会计操作实践,可见学员学习起点这一群体差异非常明显和突出,而传统教学模式忽略这一差异,针对性不强,势必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突出。因此在现代开放教育中对《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围绕构建起学员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模式是课程改革探索的关键。

(二)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

不可否认,传统的课程考试方式曾经为筛选人才发挥过应有的作用。过去传统考试内容始终停留在较低的学识层次(理解、记忆),忽略对学员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已知知识转化为技能能力不理想,测评考试的效果差。但在目前形势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和考核模式显示出较大局限性:考试主要考察学员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考试题类也多是只有一个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训练学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考试不注重考察学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不利于考察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既不符合现代信息时代的能力要求,也不利于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受传统考试方式这一“指挥棒”的影响,教学方式多以“应试”为核心,目前许多电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员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专业技能和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对于《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由于会计改革的深入变化,对课本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要深化理解,这更需要老师与学员共同去探讨、去发展,因此应采用更为开放的教学模式,而不应一味遵循这种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方式。

(三)对模拟实习不重视,形成性考核过程不理想

由于《基础会计学》是电大会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很多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却表现出极大兴趣,他们通过刻苦的自学,认真完成形成性考核的作业,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出这样那样的专业问题,逐渐成为开放教育学习中最适合自主学习的主体。但是也有相当大比例的学员,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为文凭而“学习”,满足于60分。因此对模拟实习与形成性考核等过程学习采取消极应对办法,没有意识到模拟实习、形成性作业是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学习过程,抄袭形成性考核的作业现象严重,不参加会计模拟实习这样的实训机会,期末考试不严肃,甚至考试作弊。

(四)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足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课改的实践要求,现在电大许多专业教材都配备了相应的CAI课件。但现在许多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都比较简单,有的只会用PowerPoint作一些简单的幻灯片,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只是把书上的图片、文本简单地转化到计算机上演示,有的课件只是一些简单的题目,这样的课件与传统的小黑板无异。而真正起到解决难点又反映多媒体特点的课件很少,不能真正体现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主要问题有:

1.课件系统性差。没有体现《基础会计学》知识体系与章节关系;内容简单,材料不完善,没有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会计工作实操流程缺乏系统展现。众所周知,现有的《基础会计学》教学课件往往就是照搬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只不过搬上了计算机,配上了声音图像罢了,成了“电子书”。

2.针对性差,交互性不强。教学面对的是学员,由于不同群体、不同的学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各有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不同,各有特色。但是课件开发难于突破差异教学这一屏障,课件不一定能适合每位学员学习。而且许多课件的呈现的方式单一,交互性不强,这样使学员容易被课件牵者鼻子走,影响教学效果。

3.课件的开发与教学内容不协调。目前电大教师普遍缺乏课件设计开发能力,只能依靠计算机技术人员进行课件开发设计,而开发设计人员又缺乏专业教学能力,没有课堂实践经验,所以制作的教学配套课件往往不能和有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真正配套起来,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很难配合使用,甚至有的课件上出现了错误的情况。

(五)传统教学模式中培养目标不明确

电大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不是“理论研究人才”,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对于开放教育“宽进”的学员的实际水平,如何设法为他们开辟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是电大老师应尽的责任。对于《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应当立足于现实,针对《基础会计学》的学科特点,科学地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就目前《基础会计学》多媒体一体化教材十分便于学员自学的特点来看,如果教师将少而精、系统而又适用的知识融入《基础会计学》教学实践,可为大量的学员在短时间内创设自主学习的起码条件,从而扩大《基础会计学》的适用群体,有效地避免生源流失。

三、对《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思考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模式

结合电大《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提高学员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电大教育应重视学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电大老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转变那种妨碍学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员。

1.利用“学识层次分类法”,确立能力考核评价导向。课程考核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员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多给学员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员独立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考试真正能够对学员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测试评价。“学识层次分类法”主要根据认知进行分类。而且这种方法仍被广泛地用来指导如何改进教学。学识层次分类法由于认知意味着获得、储存知识和开发智力,掌握与某学科有关的知识主要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而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该方法将认知行为分为以下六个层次:①理解;②应用;③知晓;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根据认知行为的六个层次,在教学设计时涉及的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内容和学识层次。这个方格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包括学识层次和教学内容间的平衡、以及不同学识层次的分配等。通过教学实践操作,学员不仅在教学中掌握了账务处理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准则,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2.教学辅导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电大开放教育学员大部分为业余学习,要想在有限的教学辅导课时里,使学员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又不增加学员的负担,就必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丰富的材料进行去繁就简,把最有价值、最精华的内容传授给学员,做到“厚积薄发”、“画龙点睛”。同时注意把课堂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训练,着重分析解题的思路以及探索专业实践操作,让学员思考、讨论,最后再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规律。使学员掌握“看现象,找规律,抓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对一些章节内容则少讲或不讲,让学员自学和阅读。

(二)注重学员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基础会计学》课程必须贯彻专业系统性、应用性原则,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对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加深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辅导模式,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根据《基础会计学》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员将来就业岗位时的要求,把学员分成若干组,每一组负责对财务部门的某一个岗位的业务范围、岗位特点、流程以及内控制度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辅导,小组成员的工作由每一小组组长来分工协调,调查可以采取走访、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形式,最后形成书面报告。这种辅导与小组学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员的学习个性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和张扬,真正形成“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辅导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口试、实验、参与实操、实地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课堂评价也是重要方式,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员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论文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员。侧重学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辅导中,突出学员收敛思维的同时,注重学员的发散思维培养,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很多答案。

2.根据专业胜任能力,选择教学内容。基础会计学对于学员来讲,是一门极为抽象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员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在教学时,应本着“先易后难、先原理后实务、先基础后专业、先核算后分析”的原则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员感受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会计如何为企业的分析、管理和决策服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在教学中加入大量鲜活而贴切的事例,力求讲课深入浅出,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做出区分,大量陈述性的知识少讲或是不讲,而侧重去展现思考的程序,讲授程序性知识。

3.注重会计案例的使用,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在教学中应注重会计案例的使用,培养学员主动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帮助学员成为决策者,这种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企业的实例,模拟了现实环境,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感觉到,学习会计并不枯燥,会计活动就在我们的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讲解和练习题中还引用了一些真实公司的数据资料,这些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公司名称可以使课程更加生动,并且能更方便地说明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4. 注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统合。适当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保证教育成功的基础,不适当和不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能会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甚至会导致教育的失败。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原则应是:一要结合专业教育的特点,二要结合教学内容,三要结合教学对象,四要结合教学目的。笔者认为,多样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想发挥其功效,关键在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统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统合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所选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范围,还要熟知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程序和所需的约束条件。基础会计学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包括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五讲教学法)、实验法、案例法和讨论法、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讲授法具有系统性、条理性、重点性、信息量大、启发性强等特点,适合集中讲述大量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法具有主体性、发散性、探究性的特点,适合学习争议性较大的知识点;自学指导法具有独立性、广泛性与经典性,适合应用于学员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总而言之,在批判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条件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

(三)教学中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在电大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可以把教师从简单、重复的教学环节当中解放出来。如利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基础会计学》课程的电子教案,不仅在设计方面更加灵活,而且在文字及图表的处理上更加丰富,还避免了教师在授课时低效、重复的板书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与学员展开更加灵活的讨论,对学员进行启发式教育,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员录的被动局面。通过精心制作电子教案,选择适当的教案播放方式和节奏控制,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员思考提问,使整个授课方式交互式进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员并不满足于辅导时间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他们还希望在课外能与老师随时联系,以得到在学习上的帮助。为此在网上设立了课程教学论坛、E-mail答疑、电话答疑,供师生发表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随时答疑。这样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开拓了学员的视野,又培养了学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还加强了教与学的交流。

(四)加强专业模拟实习与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电大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加强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评价,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统设必修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意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按阶段安排学员完成相应作业,及时对作业里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使形成性考核与自主学习、面授辅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通过《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够用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宫兴国.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会计之友,2008,1:68-70.

[2]程淮中.基础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罗其安.基础会计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4]王莉华,李士涛.基础会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