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生产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煤矿;技术创新;安全;生产;经济效益
1 技术创新的内涵
所谓创新就是创造现有的基础上所没有的,好的创新技术能够将企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通过发散思维能力,将创新要素进行组合,从而开发新产品或新的技术手段,通过考核成功后可投入市场,让人们能够享用创新成果。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不仅能为企业本身带来发展机遇,同时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促进了更多创新技术的开发,积极引导了研究人员创新力度的增强,从而间接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对煤矿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改善目前开采技术上的不足,并且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能有效降低工作安全风险系数,从而保障采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2 煤矿技术创新与安全、生产、效益的关系
2.1 煤矿技术创新以经济效益为工作重心
任何企业都不想做亏本的买卖,大部分都是以经济利益为基本前提的,煤矿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是以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重心。若想保证经济效益就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样才能打响自己的招牌,提高产品使用者的信用度,促进人们对产品的使用率,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技术的创新目的与经济效益密不可分,进行创新技术的研发就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从而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
2.2 煤矿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矿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相互制约也能相互协调。因此,要提高煤矿的生产力水平,应先改善企业的技术水平,促进煤矿结技术的创新。由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技术创新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生产力水平。在煤矿的实际开采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若能将开采技术进行创新,有效提升开采效率,在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能有效减少人力、物力。
2.3 煤矿技术创新应秉持最大安全化原则
煤矿产业本就是危险系数比较高的一门领域,安全问题一直都受到广泛的关注,创新技术不管是在生产力水平或经济效益方面,都应建立在安全最大化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在各个煤矿企业的技术创新中,逐渐注重将引入安全因素,在确保职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技术改革,并需要通过反复试验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万一产生重大事故,不仅是对企业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在生命安全上也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因此,煤矿技术创新应秉持最大安全化原则,进行技术的推进和改革。
3 煤矿开采技术创新的途径
3.1 加大科研力度
要顺利开展创新工作,必须加大科研力度,从而保证创新技术的有效性,进而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应对科研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科研人员的责任心,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以免阻碍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有耐心地去寻求答案,从而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难题,完成科研内容,进而全面改善煤矿企业的经营状态,提高经济效益。
3.2 加强勘探工作
在进行煤矿的开采工作之前,非常注重勘探工作,主要是对地形地貌和煤矿的实际情况进分析,然后再根据地质条件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做出煤矿的策略,并且选用适宜的开采技术保证开采工作的有效性、安全性。除此以外,勘探过程中对采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准确、科学、合理地分析,并且在实际操作之前进行模拟实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而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技术创新也应注重勘查工作方面,加强对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分析,确保开采工作顺利进行。
3.3 改善开采技术
良好的开采技术能带来更大的效益,煤矿的开采效率也更高,因此需要重视技术上的革新,造更有价值的开采技术,确保开采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随着煤矿行业多年来的发展,开采技术也越来越娴熟,但是全国各地仍旧发生一次又一次的事故,并没有由于科技水平的发展而避免了事故的产生。由此可知,先进的开采技术不仅是以创造最大利益为最终目的,还应保证工作的安全性,需全面改善开采技术。
3.4 发展气化技术
采煤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事的,不管是在设备上还是人力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为了能够对成本进行控制,可以将采出的煤进行当场燃烧处理,使之气化,并保持气化后的状态进行输送,这种方式节约了煤气运送上的资金投入,使之能够更迅速、更直接地被使用。因此,对于气化技术耗时短、效益高、投资小等方面的特点,技术研发人员应重视气化技术的创新,其为煤矿企业带来的潜在效益是非常大的。
3.5 控制好围岩稳定性
随着煤矿开采的逐渐加深,其围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其伴随着一定的开采风险,需要发展围岩的稳定性技术,确保煤矿开采的顺利和安全。在日常开采工作中,需要做足围岩稳定性的勘察,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防范于未然,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代煤矿企业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煤矿技术的创新发展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为了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应加强技术的创新力度。总而言之,煤矿事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企业应重视煤矿技术方面的革新,并且保证生产水平、生产效益和生产安全性等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J].煤炭技术,2013.
[2]章汝佳,王珞伊.论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J].科技与企业,2013.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监控;通信技术
0引言
煤炭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约70%。然而煤矿井下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并且开发条件十分恶劣,接近一半的矿井都是瓦斯矿井,进而增加安全生产煤矿工作的难度,而且近年来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1]。此外,随着煤矿采掘深度不断加深,高效率、高产量矿井不断涌现,煤矿企业需要更新安全技术。由于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加上煤矿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很多煤矿企业都采用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是指企业采用机电设备监控煤矿生产中排水、提升、运输等环节及温度、烟雾、风速、瓦斯等参数,并且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数据的一种应用系统[2]。该系统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系统,并且大幅度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1基本概述
目前,很多煤矿企业已经采用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该系统将数据信息通信、控制与监测、采集信号等功能集中在同一系统中,充分利用板块化的构思来对软件程序、硬件思路进行设计[3]。监测人员通过该系统可实时观察矿井员工的作业环境有无危险因素,并且分析监测数据信息预测是否会发生煤矿安全事故,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确保作业员工的生命健康,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该系统采用特定的芯片作为实时传输数据的工具,并且根据用户需要将历史数据以不同的电路及数据状态显示出来。系统设计人员采用非常简单的方式连接硬件,不管在多么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该系统都可正常工作,且确保通信数据的质量,正是由于这些优势,该系统得到广大煤矿企业的认可而广泛应用。通过分析监控与通信系统,可发现其具有四方面特征:a)可监测与控制相同时间内整个煤矿井下的状况,真实记录模拟量,通过可调取历史报警记录来获取完整的资料信息[4];b)可在电脑操作状态下采用编码技术,且通过通信技术来判定数据,以声光的形式提醒矿井作业人员,确保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c)可对断电进行恢复操作,无需到现场执行,采用异步控制及远程控制就可达到预期效果;d)在实时监控过程中,能全面、真实了解矿井下员工的工作环境,为正确判断其安全性提供依据。
2煤矿监控系统的现状
2.1井下作业员工定位技术
因为多数矿井下的GPS相关信号难以覆盖所有通道,所以国家对此提出一系列要求:企业在井下设置的识别卡必须超过8000个,监控系统产生的漏读率必须低于0.01%,识别卡的数量必须超过80个,识别卡发生位移的速度必须超过5m/s,监控系统分站、识别卡间的传播距离必须超过10m。大部分煤矿事故都是发生在矿井下,要想确保井下作业员工的生命安全,煤矿企业必须在井下设置定位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收集井下的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为调整开采计划提供依据[5]。倘若矿井下已发生特大煤矿安全事故,该系统可利于缩短抢救人员搜出井下员工的时间,赢得抢救时间。过去的GPS信号难以覆盖矿井下的每个地方,相当一部分的巷道属于信号盲区。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目前很多企业逐渐采用漏泄电缆、RFID系统,为定位井下员工提供向导。
2.2全井下移动通信
有关专家发现很多煤矿井下具有特定的无线传输规律,研究发现井下无线传输具有电气防爆能力强、防护性能良好、抵抗故障较强、设备体积不大、衰减速度较大等特征,为此,认为可采用多基站类型的网络结构[6]。有的研究通过高科技术,顺利研发构建在WIFI基础上的通信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对于应急救援、安全避险等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3监控系统技术
一些研究发现,对于作业环境非常恶劣的矿井,并且电压波动较大,为此技术人员应当采用远程供电;对于电线可传输较远距离、电气极易出现爆炸情况的煤矿井,技术人员应当采用树形结构安装。
2.4产量监控系统及其技术
近几年,中国煤炭生产难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进而很多煤炭企业只追求短期利益,对煤炭进行无节制、无计划地开采,严重威胁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了提高中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及使用年限,一些专家着手研究产量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远程传输手段,实时监控煤矿产量,按照相关规定来评价、核对收集的数据。倘若煤炭企业产量已经超出相关规定,则管理部门系统会出现警告信息,给予企业一定的处罚。通过产量监控系统,管理部门可清楚掌握企业生产情况,便于审查,同时有效提高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及准确性,规范企业的生产工作,有效制止企业无节制开采的行为,确保国家煤炭资源的使用年限,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长远发展。
2.5无人值守的远程监控系统
为降低特大煤矿事故的发生率,在进行井下煤矿开采过程中,通常应尽量减少井下作业员工。为此,管理部门应针对井下作业员工的人数提出相关要求,为有效避免井下作业员工人数超出标准,要实时监控井下人数。有些专家研发无人值守的远程监控系统,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能实时掌握井下作业员工的数量,倘若发现井下员工数量超过标准的情况,则该系统自动显示预警,进而有利于调整井下工作员工的数量。为防止井下作业员工数量超出标准的情况,该系统设置无人轨道、无人胶带、无人供电等系统,可有效降低由于井下作业员工数量超标而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并且大幅度节约煤矿生产的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煤矿监控与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3.1一体化的通信系统及技术
为提高应急通信的要求,煤矿企业应当研发一体化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功能:固定与移动通信,短信、视频、语言等形式的通信,监测位置、紧急呼叫、应急扩音、报警联动等功能。
3.2矿用物联网
为减少煤矿企业的库存煤炭量,并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企业应当采用矿用物联网技术,全程监管地测、通风、电气、提升、运输等装备的使用、仓储、运输、采购等各个环节,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研发水泵操作人员、采煤机器的司机、绞车的司机、放炮员工、电钳员工、安全检查人员等员工工作环境员工、机器环闭锁的相关系统,研发员工、掘进机器、采煤机、胶轮车等静、动目标的管控系统,制定联网技术处理、传输、编码等相关标准。
3.3特大事故预警技术
研发特大事故预警技术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目前,监控系统具有断电和预警功能,少数企业监控系统具有特大事故预警的作用,但准确度不高,无法满足安全工作要求。为此,煤矿企业应当强化这方面的研究。
4结语
煤矿监控与通信技术对于作业人员、企业长远发展、国家经济建设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探究煤矿监控与通信技术具有现实的意义。在简要分析监控与通信系统的基础上,从井下作业员工定位技术、全井下移动通信、监控系统与技术、产量监控系统及其技术、无人值守的远程监控系统等方面阐述目前中国煤矿企业监控与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从一体化的通信系统及技术、矿用物联网技术、特大事故预警技术等方面提出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确保作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臣武,梁明辉,张洪亮,等.Remoting技术在KJ333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5(8):76-77.
[2]姚前程.浅析信息技术环境下煤矿的安全监控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8):95-97.
[3]王春.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7):49-51.
[4]黄彩梅,辛乐,黄丹,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矿定位与监测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10):28-30.
[5]孙彦景,左海维,钱建生,等.面向煤矿安全生产的物联网应用模式及关键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3(4):46-48.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安全生产;应用
引言
生产,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情,人们对其的关注也随着这种随处可见而不断加深,已经从之前的质量层面上升至今天的安全层面。而在安全化管理中,对生产的各环节、各参与方进行信息动态化监管更是变得无可取代。
1管理方面
1.1人员管理
在生产中,人员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仅凭人力管理,难免会出现管理漏洞等现象,酿成安全事故。因而,在人力管理之余,企业还要对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信息监控,保证管理的全面性和时效性[1]。(1)制度规划。在进行信息管理时,企业要先对其进行制度约束,将生产中的安全条例明确记录在电脑中,并指导涉工人员进行线上学习,为其树立起生产的“警戒线”。(2)信息登记。生产人员经常要出入一些危险的地方,因而企业要对其实行动态监测,时时掌握他们的工作位置,确保其所处环境的可靠性,而这些仅凭人力是无法做到的,必须借助信息的力量。(3)技术培训。在信息控制下,企业还能对生产者进行网络培训,实现技术的随时更新,保证技术时时处于潮流前端。
1.2设备管理
在整个生产活动中,设备所处的地位是其他事物无法取代的,某一个环节的设备出现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或修理,都会导致整个生产的瘫痪或者停运。因而,企业一定要加强对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2]。(1)设备的电脑分区管理。对于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企业一定要先对其进行功能分区,将性质相近、功能类似的设备归为一类,进行统一化管理。(2)电脑编号。对于设备,如果只是将其进行电脑登记,却不对其进行序号编制,很容易会出现管理“一团浆糊”的局面。因而,在对设备进行信息录入之后,企业还要对其进行标号,便于管理人员对机器信息的准确查找。(3)关系对应。在设备与电脑之间建立起有序的联系,可以帮助企业减轻管理负担,实现管理的秩序化、高效化。
2应用方面
2.1危险源控制
在传统生产模式中,企业想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必须要实行“三天一小检,五天一大检”的制度,这样不仅耗时耗力,还无法保证检查的全面性和危险排除的及时有效性。但是在信息管理中,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1)监管的及时性。在信息管理中,企业可以对生产的各环节实行全面电子监控。①设备,管理人员在进行网上监控时,一旦发现设备运行数据超出其安全范围,即要立即对其进行远程控制,结束其运行状态,并指派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检修,保证监管的及时性和维修的时效性。②施工技术,企业在进行过程监控时,一旦发现某个人员的操作违反了安全指标,即要立即联系班组长,指出危险源,指导其及时改进,避免危险的进一步扩大。③现场指导,管理人员在监管时如果发现现场存在某些安全隐患,也可立即上报企业,及时处理,在危险发生之前将其清除[3]。(2)“声+光+电”控制模式。通过网络分析系统,企业可以明确生产中的具体危险点,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重点监测,实现监测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同时,企业还要对这些“点”进行“警戒”,在危险点的前方100m处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路人绕道而行或者小心行驶。前方50m处,则要进行更加明显的声音提醒,增强行人的危险避除意识。为了保证危险避除的夜间效果,企业还要适时考虑在危险点附近安装警示灯,满足行人的夜视需求。(3)电子预警。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对生产环节进行危险评估,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对很容易发生危险的点段实行预警机制。以井下作业为例,企业就要对其进行压力测试,安装压力检测表,时时监控地下压力值,保证地下压力与人体承受能力相符合。如果出现压力差过大的情况,压力表会自动出发报警机制,发出警告,阻止作业员的进一步工作。
2.2ESD“紧急刹车”
ESD,全称为EmergencyShutdownDevice,译成中文可表达为紧急刹车装置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企业不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人为监控或者操作,因为这种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安全状况下,这种系统处于不动状态,并不会影响其他生产环节的正常运行。但是在生产出现状况时,这种系统就能够及时反映,并自行切断机器运行的电源,将危险及时扼杀在萌芽阶段。之所以称其为“紧急刹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反应的敏捷性。一般来说,正常人避除危险的有效时间都会≥60s,这种短时反应,虽然可以减轻损害的程度,但这种程度相比于整个危害,还是显得过于微小。但是在ESD系统中,这种反应的间隔性完全不会存在,为人员的撤离和避除危险争取了有效时间。
2.3人员定位
因为生产性质的影响,很多工程都会有地下作业环节,这就对工程的地下环境监测能力提出了要求,不仅要具备全面完善的地下监测体系,还要有相应的监测系统和技术,以保证作业人员的位置具有可控性。以煤矿为例,为了保证出煤的质量和数量,作业人员经常要深入地下进行探测。但是,在地下工作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例如:瓦斯值变化等。当这些不可控因素发生变化时,如果地面监测系统没有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对地下人员不能进行很好的位置监控,就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而,企业一定要重视对作业人员的位置监测,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人在哪里,定位哪里”,以此促进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4]。
3结束语
总之,在生产中信息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不仅体现在设备的运行信息方面,还体现在人员的技术、位置信息等方面。只有对生产进行全过程的信息把控,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傅毅然.电子信息技术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消防界:电子版,2016(6):42.
[2]左银虎.电子信息技术在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7(1):00014.
[3]霍毅.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4(18):39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36例产妇,均为初产妇,B超检查显示单活胎。年龄23~35岁,平均(26.12±1.46)岁;孕周37~42w,平均孕周(38.65±6.32)w,宫颈评分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 上午8时左右,在无菌操作下,将欣普贝生(蚌埠市宏业生化制药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4022980)1粒(10mg)置入产妇阴道后穹隆,嘱产妇平卧2 h以上方可下地活动。用药后监测胎心音,观察产妇血压及宫缩,1次/h。观察并记录产妇出现规律宫缩的时间,监护胎心,并观察有无子宫过度收缩及胎儿宫内窘迫。24h后再次进行宫颈评分。未出现规律性宫缩或宫缩乏力者用5%葡萄糖500ml+催产素2.5U,静脉滴注,速度要慢,起始用量8滴/min,每隔30min调整滴速1次,调整后最大滴速
1.2.2对照组 上午8时左右,将米索前列醇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68,规格0.2mg)25μg在无菌操作下置入孕妇阴道后穹窿,嘱产妇平卧30min,观察宫缩情况。当宫缩1次/5min,持续30s/次时,提示有效宫缩出现。如未出现有效宫缩,则24h后重复给药1次。给药1次/d,最大剂量≤75μg。给药3d后未临产者提示引产失败。
1.3观察指标 记录用药前、用药后24h的宫颈评分,观察规律宫缩出现时间、总产程;观察新生儿胎儿窘迫、羊水污染的发生。
1.4疗效评价 宫颈评分:总分≥6分为宫颈成熟。显效:用药24h后宫颈评分增加≥3分;有效:增加≥2分;无效:增加
引产疗效标准:用药后 72h内出现规律宫缩,宫颈管展平、宫颈口开全。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促宫颈成熟效果比较 观察组72h内显效48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引产结局比较 观察组用药后出现有效宫缩的时间(18.98±7.23)h、总产程(9.31±2.21)h明显短于对照组; 引产成功率(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 2。
2.3新生儿情况比较 观察组羊水污染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P0.05。说明欣普贝生用于引产更安全。见表 3。
3 讨论
足月妊娠分娩时进行宫颈评分,宫颈评分越低,宫颈成熟度越差,引产成功率就越小。临床上就要采取药物来促进宫颈成熟。近年来主要使用欣普贝生和米索前列醇。
欣普贝生激活内源性前列腺素的产生,软化宫颈; 松弛宫颈平滑肌,扩张宫颈;收缩宫底平滑肌,加快有效宫缩的出现[3]。米索前列醇使宫颈组织胶原纤维发生降解,促进宫颈成熟,具有扩张宫颈口的作用[4]。
本研究中,观察组72h内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引产结局比较,观察组用药后出现有效宫缩的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欣普贝生引产见效快,总产程所需时间短,引产成功率高;新生儿情况比较,观察组羊水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宫内窘迫发生率差异不大,说明欣普贝生用于引产更安全。与赵秀梅(2012)报道基本一致[5]。
综上所述, 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作用强,引产成功率高, 母婴安全性好。但欣普贝生价格较高,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使用率。
参考文献:
[1]缪频.普贝生用于促宫颈成熟的临床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1180-1181.
[2]车云芳,郝兰英,张爱芹,等.不同药物在延期妊娠和过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36-137.
[3]尉江平,陈利行.地诺前列酮栓联合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及引产100例[J].中国药业,2013,22(09):114-115.
【关键词】煤矿企业;生产技术;问题;管理措施
0.前言
目前,利用新技术,加快技术创新是当前改善煤矿企业面貌的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因此,加强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成为最终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时,大多数因技术管理没有落实到位或者是在技术管理工作上存在一些漏洞而导致的。由此看来,煤矿企业要加强技术管理。本文主要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又提出了一些加强我国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对策。希望可以对今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1.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分析
煤矿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与发生的基础,然而,目前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始终都是企业管理的重点、难点。在煤矿生产中,存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水、火、粉尘等,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又会涉及到煤矿采掘、运输等各个环节,从某种程度来看,直接决定了煤矿企业生产具有复杂性以及危险性等特点,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那么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此看来,只有使煤矿企业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将生产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那么必然会减少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切实提高煤矿生产的质量与效率,使煤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加快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2.当前我国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现如今,我国依然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产量大幅度增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在煤矿生产中,却存在大量的问题急需我们解决。例如:产业结构不科学、安全事故偏多、应急救援能力较差等,从而直接影响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我国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又存在大量的薄弱环节,比如: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偏低、技术手段落后、制度不够完善等,因此,未能充分发挥出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作用,这样一来,难以提高我国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我国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对策
3.1增强没课生产技术管理意识
在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例如:工程设计、作业规程设计、报告管理等。这些内容都对煤矿企业生产发挥指导性作用。因此,要不断增强煤矿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从而正确指导企业职工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作业,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减少煤矿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切实提高煤矿生产的质量、效率,使生产技术管理更加规范化,加快我国煤矿企业管理建设与发展。
3.2健全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来说,其主要的工作是要排查以及彻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认真执行煤矿生产的标准,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以及防范各种安全隐患的能力。这样一来,煤矿企业必须要更加完善煤矿技术管理体系,例如:技术安全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等。
3.3进一步加快没课生产技术管理队伍建设
从整体上来说,煤矿职工整体素质的高低会对管理工作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有些煤矿企业在生产中,过于重视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从而完全忽略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尽管能够获得短期经济效益,但是难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各个煤矿企业必须对生产技术管理研究的投入大量资金,不断鼓励企业的技术人员开发更新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例如:煤矿企业要定期组织职工参加业务与技能培训,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强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又能够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从而加快我国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4加大对煤矿生产技术监督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要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只有确保制定的落实与执行,才可不断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出政府以及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煤矿生产的现状,有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正确指导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3.5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想要真正使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那么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开采工艺,研究新技术,从而改善井下工作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煤矿安全状况的好坏,除受地质与开采条件影响之外,很大以部门因设备以及开采工艺落后所造成的。所以,只有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才可以加强煤矿煤矿企业的技术管理,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然而,我们在推广与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必须要因地制宜,认真做好技术论证工作,减少其工作的盲目性。除此之外,投入足量的资金,确保新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减少新安全隐患的出现,这样一来,才可以在煤矿生产中发挥较好作用。
4.结束语
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经济市场的体制正处于完善阶段,想要使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那么必须要使煤矿企业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煤矿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的技术规范,使企业职工都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加强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这样一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与效率,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还要不断开发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将煤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保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传文.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措施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1(24).
[2]颉占胜.关于煤矿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1(4).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