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围虾养殖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日本囊对虾冬储养殖基本要求
1.基础设施条件(1)养殖企业具备配套齐全的工厂化养殖车间或水产苗种培育池。(2)具备供热保温、供电、供气充氧的设施、设备,水源水质优良。2.养殖池条件(1)工厂化养殖车间的养殖池或苗种培育池的底部铺设粒径0.5~1.0毫米的中颗粒沙,厚度不小于10厘米,池底中间排水口周围用砖围成直径不小于30厘米的圆形空间,利于残饵、粪便等污物聚集和排出。每个池内设置饵料台1个,便于观察对虾的摄食、生长和健康情况。(2)养殖池底每平方米设置充气石1个,将其摆放均匀、整齐;养殖池角安放纳米管,将其固定于池壁,利于水气旋转流动;加注水口制成鸭嘴形放置在池角处,以形成注水定向水平环流,在水气流的推动作用下达到向中心集污的效果。3.配套设施、设备(1)供水设施。包括海水沉淀池、淡水储水池、蓄水池、沙滤罐、调水池。沉淀池应保证一次满足15天的用水量,蓄水池容积不小于养殖水体的4倍,调水池容积不小于养殖水体的1倍。(2)供热设备。应采用符合节能环保的燃气、燃油锅炉或电加热等设施,同时积极采用养殖尾水余热回收、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新技术模式。(3)供氧设备。配备2台罗茨鼓风机,交替使用,供气量应为每分钟达到总水体的1.5%~2.5%。(4)供电设施。配备常用电源、备用电源,确保养殖生产用电需求及安全。
二、日本囊对虾收储
1.日本囊对虾收捕秋季外塘水温降到15℃以下时采用地笼网具收捕对虾。严格把握收捕对虾的健康质量,对虾要求健壮、虾体色泽光亮、无纤毛虫附着、鳃部无污物、无空肠空胃、对虾尾扇伸张有力。2.日本囊对虾运输日本囊对虾活体运输采用厢式水运保温车,装虾水桶为长方体(塑料或玻璃钢材质),水温调整至12~15℃,盐度调整至30左右。将对虾放入长方体虾笼(一般规格为60厘米×45厘米×10厘米)中,每个虾笼装虾不大于3千克,放置在装虾桶内,虾笼叠放一般为6~8层。装虾桶底部放置固定的充气石底拖框架,底拖框架高度10厘米左右,保证虾笼和装虾桶底有足够空间,利于充气增氧和水流动,采用供气泵持续充氧。收捕储养对虾以就地为主,运输时间、运输距离越短越好。3.日本囊对虾入池对虾入池的水温、盐度与运输和原外塘养殖池温差不超过3℃、盐度不超过3,防止对虾入池后由于水质变化幅度过大造成“应激”。养殖池放养密度控制在3千克/米2。
三、储养管理
1.水质管理坚持对养殖用水进行盐度、温度、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及总碱度指标的测量,做好养殖生产记录,确保用水及养殖安全。亚硝酸盐小于0.05毫克/升、氨氮小于0.2毫克/升、pH7.6~8.5、溶氧大于5毫克/升。养殖水温控制在10~15℃,随着养殖时间推移池水温度逐渐降低,后期保持在10℃以上。养殖过程中池水盐度保持在28~32。2.换水管理采用等温水交换,保持养殖水质清新。应根据养殖周期的进展,合理调整换水量和换水间隔。储养池水位控制在80厘米左右,不宜过深。3.投饵管理日本囊对虾入池后投喂动物性饵料,每天投饵1次,夜晚投喂,饵料量视温度变化而定。投饵量控制在虾体重的1%~2.5%,视对虾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饵料的增减。4.病害预防定期检查池底铺沙状况,如出现黑化、腐臭应立即冲洗、沥水;定期对养殖用具进行消毒处理,严防流行性疾病传播;日常注意观察日本囊对虾摄食、活动情况,通过摄食量增减、对虾活动异常变化等掌握对虾健康状况,遇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处理。
四、养殖关键点及建议
(一)浅海、滩涂海水养殖和海珍品增养殖取得显著成效
为实施“海上辽宁”、“海上山东”的战略,辽宁、山东两省充分发挥地处辽东、山东半岛和北黄海、渤海湾的优势,利用浅海、滩涂积极发展水养殖业。1996年,辽宁、山东两省海水养殖产量分别达到111万吨和259.7万吨,占海产品总量的43%和54.5%。为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两省又积极开发海水增养殖业,实施了对虾人工增殖放流和海底底播工程。辽宁省自1985年开始生产性放流以来,共放流1~3厘米幼对虾125亿尾,回捕产量达1.9万吨,直接经济效益6.5亿元,社会效益达2.8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0,居全国领先水平。海底底播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生产领域,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大连市长海县是一个海岛县,全县底播增殖面积40万亩,重点发展鲍鱼、海参、海胆、虾夷扇贝等海珍品,以及文蛤、杂色蛤、魁蚶等品种,产量共达8万多吨,初步建成了一个以底播增殖为主的海底庄园。山东省长岛县的海水养殖区现在已由近岸浅海扩展到深水大流海区,养殖品种由传统的海带、扇贝扩大到鲍鱼、海参、虾夷扇贝等海珍系列养殖,养殖形式也由单一的筏式养殖转变形成为海上筏养、海底播养、陆上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养殖形式一起上的新局面。在列岛周围70万亩海域,初步形成了上、中、下水层综合利用的“蓝色牧场”。1996年全县海产品产量30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达20.87万吨,养殖收入6.58亿元。浙江省在合理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之后,也确立了以养殖业为主的发展思路,海水养殖取得显著发展。1996年,全省海水养殖面积达到85.82万亩,产量达39.51万吨,列全国第六位。1997年,浙江省桃花海洋渔业公司和象山港渔业公司,分别从福建省引进欧鳗和大黄花鱼种苗,采取大面积海水人工养殖,并获得成功,由于经济效益显著,预计将会有更大发展。
(二)建立了新型的海洋捕捞机制,积极发展远洋渔业
浙江省濒临东海,大陆架渔场面积达34050万亩,是浙江省陆域面积的两倍多。著名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丰富的渔业资源加速了浙江省海洋捕捞业的发展。1996年,全省渔业总产量达342.14万吨,其中海洋捕捞占259.72万吨,居全国首位。针对我国近海传统鱼种结构的变化,浙江省积极采取对策,使海洋捕捞结构从以沿岸近海为主,初步实现了向外海发展的转变,远洋捕捞作业已发展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极大地促进了海洋渔业的发展。1996年,全省外海渔获量已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61%。远洋渔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具有了一定规模,去年产量达13.4万吨。
(三)积极开发水产品加工业,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辽宁、山东、浙江三省渔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本省水产品保鲜加工业的迅速掘起。水产品加工是水产品增值的重要环节,也是今后海洋经济增值的发展方向。为瞄准国内国际市场,浙江省首先发展冷冻小包装和方便食品,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海洋药物等产品,使水产品获得显著增值。1996年,全省水产品加工总量达60余万吨,加工产值63.8亿元,水产品加工综合能力列全国前茅。
二、对我国水产品需求潜力和海洋渔业资源潜力的分析
据农业部渔业局测算,1995年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为20.5公斤,人均消费量为11.6公斤,但消费极不平均,沿海地区有的高达40公斤,而内陆一些地区人均消费不到1公斤,所以内陆地区水产品的消费潜力是很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高蛋白、低脂肪,食鲜味美的水产品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如果按每人每年增加1公斤水产品消费来计算,5年就需要增加600万吨的产量。而根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几年每年人口将净增加1400万左右,满足新增人口对水产品的消费就需增加水产品产量16万吨。因此,应充分挖掘渔业资源的潜力,以满足人民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提高养殖单产的增产潜力
我国海水养殖单产整体水平不高。“七五”期间,海水养殖单产平均为442斤/亩;“八五”期间,海水养殖单产已提高到677斤/亩。随着我国海洋渔业的迅速发展,相应的良种体系、渔用饲料体系、病害防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养殖优良品种的引进及池塘改造等,“九五”期间,我国海水养殖单产达到800斤/亩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
(二)扩大养殖面积的潜力
我国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和滩涂面积约为2亿亩,按现有科学技术水平,可进行人工养殖的面积为4000万亩。到1995年止,已利用的浅海和滩涂面积为1074万亩,仅占可养殖面积的26.8%。由于养殖技术、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用于养殖的面积将不断扩大。如:山东省长岛县就已在30~40米水深的海域进行养殖,并获得成功。另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我国近海30米等深线所围浅水面积为4.8亿亩;40米等深线所围浅水面积6.2亿亩。由此足以说明,我国扩大海水养殖面积潜力是很大的。
(三)开发外海和远洋渔业资源的潜力
据资源调查,我国部分外海还有一定的渔业资源蕴藏量。仅南海外海海域就有近100万吨。稳定近海,调整远洋捕捞结构已势在必行。外海海域特别是公海海域渔业资源还有相当大的潜力。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同第三世界国家渔业合作的日益发展,远洋渔业产量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资料,预计到本世纪末,远洋和外海渔业产量将增加50万吨。
三、目前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近海捕捞过度,造成渔业资源渐趋枯竭
近海捕捞是一项投入高回报率也高的产业,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我国渔业生产管理机构的执法力度又相对薄弱,因此海洋捕捞出现了无度、无序的现象,造成我国海洋渔业传统资源渐趋枯竭。以舟山渔场为例,大、小黄鱼和墨鱼等传统经济鱼类已形不成渔汛,带鱼也趋于小型化、低龄化。如1996年冬汛结束后,在捕获的带鱼中,每尾在100~150克的占一半左右,而且渔业总产量中带鱼比例与1995年同期相比下降一成多,比上年减少4~5万吨。
(二)渔业病害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受综合因素影响,海区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渔业病害日趋严重。对虾、扇贝、鲍鱼、海带等均不同程度受到病害影响,且危害品种有扩大蔓延之势。1993年爆发流行性虾病后,全国对虾产量由1991年的22万吨锐降至1994年的6.4万吨,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累计经济损失年均达100亿元,对虾养殖业遭到毁灭性打击,极大地挫伤了虾农养殖积极性。虽然一些地方坚持以防为主和以混养为主的方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大面积对虾养殖病害的防治,至今仍没有某个地方或单位研究出彻底有效的解决措施。渔业病害已经愈来愈成为制约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三)我国近岸海洋污染日趋严重
渤海、东海、黄海近岸海域都不同程度受到来自三方面的污染。其中,陆源污染占整个海洋污染的80%,船舶污染占15%,海水养殖、海洋矿藏开发造成的污染占5%。污染造成的后果是海水富营养化,诱发赤潮。如辽宁省1996年出现赤潮32次,每次最长时间达7~8天,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严格执法,加大实施休渔制度的力度
为保护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应加强对海洋渔业捕捞的管理,严格划定我近海休渔区域,建立健全休渔制度。据了解,浙江省舟山渔场在对带鱼实行了两个月的休渔期后,今年捕获的带鱼普遍比往年大出一指宽。辽宁省今年比往年晚一个月捕获海蛰,增收5亿多元。这充分说明休渔制度有效可行。因此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充分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严格执行休渔制度,以确保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组织科研院校联合攻关,加强渔业病害的防治研究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面积的海水养殖一旦发生病害,很难找到立竿见影的方法和技术。因此,建议国家科委与沿海省、市、县各级政府,采取多渠道集资的办法,积极扶持科研院校加紧进行渔业病害防治的基础性研究和预防性研究,并将其列入国家计划,以确保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国家从大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把用于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和良种的1亿美元专项经费,划出一部分用来支持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
(三)在黄海北部海域建立渔业经济技术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关键词:海水养殖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6-02
在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以及依托海洋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规划纲要的部署下,沿海各省市进入了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江苏省是我国的海洋大省,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沿海板块——长江三角洲拥有海岸线954公里,并有约占全国1/4的沿海滩涂资源,但是其海洋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远远低于大部分沿海省份。因此,对于江苏省而言,海洋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发展海洋经济所需人才的相对欠缺。目前,在江苏省120多所高校中涉海专业仅有12个,其中,包含2011年教育部批设的5个新专业。扬州大学新增设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以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海洋生物资源与滩涂开发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主要课程中设有专业必修课——海水养殖学。本课程设定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介绍世界与我国海水养殖的概况与发展趋势,海水养殖的基本原理与具体过程;以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为例,结合养殖生产实践,介绍当前国内外的主要养殖技术与模式;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家海水养殖发展的战略与需求,引导学生探讨实现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能力。现以海水养殖为主设有水产养殖专业的高等院校约十几所,其中以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水产学院等多所高校的知名度较高。在其课程设置中针对鱼类学、虾蟹类增养殖学、贝类学、藻类学等单独开设专业课,每一门专业课教学内容三十几个学时不等,对教学内容要求详尽、点面兼顾。与此比较,将海水养殖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的高校较少,且目前没有专门的省部级以上教材予以指导,教学活动实施难度很大。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将与海水养殖相关的多门专业课程兼容、整合,实现了提高教学效果,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以点带面,强化关键知识点
海水养殖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内容的全面性,设置了绪论、海水养殖基本原理与流程、大型海藻养殖、海水虾蟹类养殖、海水贝类养殖、海水鱼类养殖、海珍品养殖以及低碳健康养殖共八个主要讲授章节。其中,大型海藻、海水虾蟹类、海水贝类、海水鱼类与海珍品养殖五个章节内容丰富,知识点非常多。大多高校的相关专业将其分别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相对充足的课时数保障了课程内容讲授的完成。而通过海水养殖学这一门专业课程把如此大量的内容进行整合讲授,必须做到教学过程中以点带面,并对关键知识点进行强化。首先以点带面,摒弃面面俱到。针对大型海藻、海水虾蟹类、海水贝类、海水鱼类与海珍品养殖分别遴选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学与养殖技术研究成熟或者相对成熟的经济养殖品种。例如,其对应的海带、凡纳滨对虾、扇贝、大菱鲆、海参等分别是引导我国海水养殖“五次浪潮”、引领蓝色经济发展的代表性品种。围绕这五种养殖品种的相关生物学与养殖技术等知识点展开讲授,能够做到以点带面、实现对应的藻类、虾蟹类、贝类、鱼类以及海珍品五大章节的讲授任务与目标。其次强化关键知识点的讲授,避免以偏概全。同一大类不同品种的生物的差异性必然对应其育苗手法和成体养殖技术的不同,仅以上述五种养殖品种为例进行讲授,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并误导学生。因此,需要有参照品种进行对比,对关键的生物学习性以及养殖过程操作技术的差异性予以阐明。可以对应地选择紫菜、中国对虾与梭子蟹、牡蛎、石斑鱼以及鲍鱼等作为参照品种。
二、纳故引新,关注热点与前沿
海水养殖学作为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是以低年级所学的多门专业基础课如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生物学、海洋环境化学、微生物学、浮游生物学以及海洋生态学等为辅助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其在教学过程中涉及许多前期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养殖品种的生物学,养殖技术所应用的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因此,需要纳故引新,在对所涉及的前期知识点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点与技术要点。这样,才能够承上启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避免由于对前期知识点的遗忘或者不理解而造成对本门课程新知识点的不理解。同时,纳故引新还需要将有关的育苗与养成技术从养殖历史发展的角度展开,使得学生理解相关方法与技术更新的关键点。例如,科技手段的进步、养殖工程与设备的更新与发展对养殖技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增氧机等充气设备的使用加快了集约化与工厂化养殖的发展。抗风浪、数字化网箱设备的应用实现了多种名贵鱼类的离岸养殖以及深水网箱养殖;利用微生物学等水处理技术的有效集成以及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技术推动了低碳高效与清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海水养殖相关热点问题与发展动态的关注以及前沿技术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外水产经济品种养殖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一些新概念,并掌握科学研究所产生的新成果与新技术。例如,海水养殖业所造成的环境压力问题促生了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低碳健康养殖的理念与相关养殖技术;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衍生了微生态制剂与生物絮团技术,并应用在对虾与鱼类等的集约化养殖生产中;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提升了高抗逆性品种与新品种的繁育与养殖;病毒病理学的研究促使了中草药制剂等多种防病手段的不断更新等。
三、着眼应用,引入案例教学
海水养殖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海水经济品种增养殖的基本理论、概念、技能以及新动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学内容需要以应用于养殖生产活动为中心进行设计,避免就业学生眼高手低、遇到实际问题不知所措。海水养殖的相关企业反馈给学校的信息是学生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基本操作能力欠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这些问题恰恰反映出教学过程多注重理论,忽略应用教学的短板。加强生产应用所需知识点的教学,并注重生产活动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避免“学而不思”,使其利用发散性思维打破僵化的思维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生产应用的具体细节进行讲解,例如养殖池塘的构建、增氧机的布设、进排水的处理,甚至育苗池采用圆形或者椭圆形以避免伤害幼体等细节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通过列举生产活动的具体事件,结合理论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与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例如,对育苗过程中出现幼体畸形问题进行分析,从亲本培育、饵料的投喂、育苗用水、环境要素的可控性等关键节点一步一步分析,进行排除找到问题所在;在养成过程中天气变化导致的水温骤降、周围海域赤潮爆发引起的养殖用水水质下降、外源病毒或病原菌切断手段的缺失所引发的疾病传播等是造成养成失败的关键因素。
为了加深学生对生产活动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图片、实物与视频,尽量避免文字性的描述。例如,介绍生物学方面的雌雄差异、疾病症状的描述、养殖场的构建以及充气设备等采用照片或实物。苗种生产与养成技术结合相关视频资料,同时向学生介绍有关网站信息和科教电视频道,例如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生财有道》与第七频道《致富经》等。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Z].苏政办发〔2011〕94号.
[2]周晓见,靳翠丽,董昆明,缪莉,封克.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下的海洋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170-17.
关键词阳澄湖蟹;特征特性;养殖技术;繁殖
中图分类号 F326.4;S966.1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336-01
阳澄湖蟹俗称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盛产淡水区域。苏州阳澄湖以及内塘水区近几年大量养殖,养殖面积逾0.67万hm2。阳澄湖蟹肉味鲜美细嫩,蟹黄更是独具风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每年的10月开捕,苏州、上海等地游客来阳澄湖地区游览品蟹,阳澄湖大闸蟹,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及国外。现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性
阳澄湖蟹俗称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在海水中产卵繁殖,淡水中生长的洄游性甲壳动物。其个体肥大,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4%、脂肪5.9%、碳水化合物7%,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养筋益气、理胃消气、通经散热和解淤血等功效。蟹壳可提取甲壳素、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等高新技术产品。
1.2生活习性
河蟹喜欢在水质清新、水草丰富的江湖岸滩地带穴居生活,适宜生长温度在15-30 ℃,pH值7.5-8.5,溶氧量4 mg/L以上水体中,河蟹肢体断落后有再生能力,喜食鱼、虾、螺、蚌、蠕虫、昆虫及其幼虫,有时也攻击蝌蚪和青蛙,食饵缺少时蚕食同类,尤喜食动物尸体。常食较易获得的水草,蟹胃中岸边植物和水生植物是其主要成分,食量大,忍饥能力强。 河蟹有生殖洄游的习性,在长江流域每年9—10月性腺趋向成熟,开始降河洄游,顺水流由湖至江,再由江至河口浅海区域产卵,海水是产卵的必要条件。每年12月至翌年3月为产卵盛期。刚产出的卵在雌蟹腹部内肢的刚毛上进行抱卵孵化,其胚胎发育缓慢,孵化时间长达3-4个月。河蟹幼体发育过程中,有显著变态,每次变态和增长都要经过蜕皮,整个幼体期分为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即蟹苗)和幼蟹3个阶段,在自然界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需30-40 d,河蟹寿命仅2-3年,亲蟹在幼体孵出后陆续死亡。
1.3产量表现
成蟹一般产量为900-1 200 kg/hm2,池塘养殖产量为1 050-1 200 kg/hm2,高产区为1 650-1 800 kg/hm2,湖泊网围养殖为900-1 050 kg/hm2,高产区可达1 500-1 650 kg/hm2。
2主要养殖技术
2.1种蟹培育
蟹苗一般可分为天然蟹苗和人繁蟹苗2种。目前,天然蟹苗逐年减少,几乎绝迹,因此,人繁蟹苗已经成为主体。但人繁蟹苗有土池繁育和水液池繁育2种,一般以选择土池苗为好,规格最好为3.5万-4.5万只/kg。蟹苗的放养时间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放养前1个月对池塘进行1次生石灰消毒。放养密度为3.75 kg/hm2。投喂饲料开始以喂豆浆为主,变壳后逐渐改喂煮熟的小杂鱼,水位控制在0.5 m左右,水中多设置水草,以供蟹种蜕皮和栖息之用。每月泼洒生石灰2次,用量为187.5 kg/hm2,以调节水质增加水中钙质含量,同时要多换新鲜水。蟹种放养可达9万-15万只/hm2,规格在15-30只/kg。
2.2成蟹养殖
2.2.1蟹池要求。池形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面积大小不限,水深1.0-1.5 m,池埂坚实。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水质较足,灌溉水方便,有防逃设施。在池中放25%面积的水花生或水葫芦,以供蟹栖息和食用。
2.2.2蟹种放养。2月底至4月放养,规格为50-80只/kg,放养1.5-2.0只/m2,年终可捕获体重120~210 g/只的成蟹。
2.2.3饲养管理
①投饵。做到粗细结合,荤素搭配。在饲养期间,投喂动物性饲料40%、草类35%、料25%。具体投喂方法为:3—4月,水温10-15 ℃时,投喂少量糊状豆饼、豆渣、米糠、猪血配合饲料;5—6月水温逐渐升高,可投放浮萍、水葫芦、水草、旱草等;7—10月是河蟹生长旺季,投喂动物性饲料,投喂量占全年的60%-80%;11月以后,水温下降到10 ℃以下,投喂量应相应减少,一般为河蟹体重的3%-10%。②水质管理。春、秋季,每隔7-15 d排灌水1次,换水量为水池的20%-30%。夏季水温高,应每天或2-3 d换水1次,春季水位保持为0.6-1.0 m,夏季为1.0-1.5 m,并经常用pH试纸测试池水,用生石灰水泼洒以改善水质。③防止逃逸和敌害。要常检查防逃设施,发现破损要及时报修,池埂漏水要立即堵塞。对危害最大的水老鼠,可用鼠笼、鼠夹灭鼠[1-2]。④病害防治。一旦发现蟹病,要及时送检诊断,尽快用药治疗,对病蟹要采取隔离措施,杜绝其传染蔓延。⑤捕捞。到秋、冬季,河蟹达上市规格后,可据市场需求,及时捕捉,捕捉前可在池塘出水口装上网兜或设下陷阱,下午放水,黄昏时池塘四角点灯,灯下埋缸或设阱诱捕,但不能干塘边捕捞,以免河蟹钻入泥中,捕捉时容易折断肢体,影响河蟹质量[3-4]。
3参考文献
[1] 徐秋明.阳澄湖蟹好[J].江苏地方志,2011(5):7-8.
[2] 阳澄湖蟹甲天下 渔火蟹航兴巴城[J].上海农村经济,2010(7):44.
[关键词]农业经济 产业化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14-01
青口镇是赣榆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明星乡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明星镇、江苏省百家名镇、连云港市第一镇,行政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现有19个行政村、42个社区,人口19.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2286人。2011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59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810元。
一、农业经济现状
1.高效农业成规模
近年来,青口镇坚持用“城市规划的理念,工业园区开发的模式,市场化运作的机制”,高标准建设农业园区,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齐、效益调高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首先,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铺设了朱稽河北堤路,打通了朱稽河至青口河南堤、殷宋线与青沙线、青沙线与青班线之间的道路,实施河塘疏浚工程,完善排灌设施,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为高效农业走上规模化打下了基础。然后以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万亩优质稻麦基地为突破口,着力发展相对集中、各具特色的设施栽培基地和产业带。在原有高效农业面积4600亩,设施农业5000余亩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二沟、贺岗等新青沙线沿线的15个村重点打造万亩优质稻麦基地,同时围绕申城农业生态园进行西进北扩,投资1500万元新建设施蔬菜大棚1550亩,建成自动卷帘日光温室120座,无支架大棚200座,兴建千亩连片生态蔬菜种植基地。2012年又重点打造了二沟村2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创意农业,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业总体发展水平。
2.特色养殖上水平
为促进特色养殖上水平,青口镇大力推行“科技示范户+合作社(协会)”模式,在继贺岗村、大沟南村生猪养殖、野猪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把碱滩村、太平村,西河村纳入畜禽养殖基地范围,大力发展特种皮毛动物养殖、肉鸡、蛋鸡养殖,镇蛋鸡养殖合作社和生猪养殖合作社相继成立,为养殖户提供育苗、防疫、销售一条龙服务。在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太平、碱滩、大沟、陈沟、贺岗等村发挥传统畜禽养殖优势,抱团发展,规模、水平不断提档升级,其中大沟南村投资700万元建成了年出栏5000头的野猪养殖场,效益比普通生猪提高5倍;贺岗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建成占地200亩、年出栏生猪5万头的生猪基地。全镇现已建成养殖小区18个,蛋鸡存栏量上升至32万只,特种皮毛动物养殖大户300多户,出售皮张40万张,全年实现畜牧业收入11890万元,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3.海洋经济大发展
青口镇地处海州湾畔,拥有7.5公里海岸线,滩涂面积达5万亩,浅海域面积16.5万亩,目前已开发5万亩鱼、虾、蟹、贝养殖基地和5万亩紫菜养殖基地,90余家水产品育苗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水产品育苗基地,享有“育苗之乡”的美称。近两年随着青口国家中心渔港建设、高涂围海等项目的实施,将为青口镇海洋经济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当前实施的青口蓝湾现代渔业园一期工程上半年投产,将形成3000亩综合养殖区、1700亩微循环养殖区、1000亩海珍品育苗区、500亩高位养殖区和500亩海洋人工牧场等五个高效养殖区,年可创产值2.6亿元,拉动海洋经济开发区人均增收2300元。
4.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
全镇目前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村已发展至16个,种植、养殖专业户已达2800户,从业人员近2万多人。通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名优品牌,农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其中富裕食品有限公司已跻身全省140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申城生态蔬菜基地,万泰野猪肉、永和合作社的辣椒、“绿泉”牌梭子蟹等6个品种分别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地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同时积极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扶持培植了一大批生产规模大、产品档次高、营销能力强的蔬菜合作社和协会。利用农产品流通协会,积极培育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促进产供销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一村一品的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科学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与基地的利益连接,大多数还停留在松散的结合上,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法律约束力,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农户的产品,不与农户承担风险,农户也没有参与意愿和合作要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企业与农户将会双双受损。
2.科技含量不高
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仅限于预购数量和价格等,对农户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不能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规程。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包装、宣传和营销手段落后。
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结构松散,大多是非正式的、临时的,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力不强。
4.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信息化建设落后
目前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搜集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手段落后,通讯工具仅仅是电话、手机而已。销售渠道不宽,多为过去建立的客户群体,缺乏开拓意识。与此同时,农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受自身条件限制,更谈不上为农户生产和农产品流通提供全面、持续的市场信息。“信息入乡”工程进村入户到企工作任务艰巨。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1.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物质基础。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三是加大农业科研课题的工作力度。充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与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合作,成为农业科技入户和培训农民的有效载体。
3.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
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生产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在基地建设中为农户服务的功能,促进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