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务管理前景

商务管理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务管理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务管理前景

商务管理前景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为我国诸多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物流行业是受其影响较为严重的产业之一。通过近年来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电子商务使得我国的物流业,特别是快递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物流行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的现状还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的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0 引言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大热点。虽然目前还不能预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何时能成为主流模式,但电子商务的市场已经成为令传统商务企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市场。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48.5%。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是将成为这个快速发展市场未来的消费者。同时,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也在快速增长。据来自商务部的一组官方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网络购物交易额达到2586亿元人民币,而另据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第三方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即将的《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2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4.5万亿,同比增长22%。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同比增长97.3%,较2009年近翻一番,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此外,报告还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我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将会步入全新阶段,全年交易额有望首度突破10000亿元“大关”,约占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将达5%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却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无论是在量的方面还是在质的方面,都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需要。每逢重大的节假日,就会不断有快递公司因爆仓而导致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不敢接单的新闻,造成大量的交易失败。另外,关于快递公司丢失、损坏货物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给电子商务的推广带来了阴影。 

国外的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经验表明,第三方物流通常是电子商务物流的主力军。而我国第三方物流则存在着起步晚、经验少、基础差的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我们需要找出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中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提升企业运作效率,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那些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二是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三是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四是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五是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 

这些物流企业正依托各自的优势,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供给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企业规模偏小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程度还不高,许多企业经营观念比较落后,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主要还是靠自己企业内部组织来完成,这些就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其在市场中的比重较小。据了解,在一次针对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调研中,美智专业人员用面对面访谈及电话访谈的形式,调查了70个企业,其中需方涉及了电信、汽车、食品等8个行业的48个企业。调查结果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率先外包物流,目前已成为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 

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占有率低的问题。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美国美智管理顾问公司联合调查显示,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缺乏“领头羊”,被调查的中国企业没有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2%。并且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仍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 

1.2 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保有量低,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 

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的物流公司所拥有的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陈旧。以仓储行业为例,大部分物流公司都拥有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简易仓库等,但是高层货架、冷藏库、冷冻库、保温库等的拥有率较低,能够提供的服务层次较低。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尽管近两年来大多数物流企业对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提高了重视程度,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比例不断升高,但是功能较为集中和单一。多集中于业务管理及查询功能模块,而在物流管理信息优化分析方面比例仍然较低。 

1.3 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存在着物流时间长,物流成本高,物流运作效率低的问题。根据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把交通运输、仓储、和批发等行业的成本费用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比较,大约占比重为15.47% 如果考虑其他相关流通环节的费用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损失,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美国2000年约为10.5%左右。 

2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物流市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认识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在现阶段,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主要仍然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而我国的很多传统企业一方面还没有意识到需要集中资源以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意识到物流的重要作用,而忽视和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此外,对第三方物流的应用层次比较低。即使有一些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没有建立长期、稳定、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我国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转型而来。很多的企业自身对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简单物流的水平上,提供的物流服务也集中于简单的低水平的物流服务。因此在这一领域也存在着物流设施重复建设、设备简单、完成业务的功能单一、效率低下,完成不了规模的网络运营模式。由于无法完成对物流需求企业的物流业务进行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功能整合、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使得物流效率难以大幅提升。 

此外,第三方物流业务面宽、涉及领域众多,包括公路、铁路、航空、仓库、海关、港口等多个行业及部门。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使得这些行业归口管理部门不一致,加大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2.3 第三方物流企业供给的服务项目单一,对营销不够重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无法提供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服务。如单纯的运输服务,单纯的仓储服务。在运输服务中,仅提供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无法提供多式联运;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单一,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而在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提供服务的能力。 

第三方物流属于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为产品。而这种产品是无形的,加大了营销的难度。同时由于可提供的服务项目不多,利润比较低,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营销环节不够重视。 

2.4 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虽有一些已在某些方面引进了高科技的工作手段,但更多的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由于新技术和新设施往往投资巨大,且要求与客户之间建立接口,阻碍了企业应用新技术的步伐。目前的物流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单点应用层次、流程优化层次、综合管理层次、和公共平台层次。而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第二层次,实现了对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占中国物流企业总数的18%左右。达到第三层次的物流企业仅占物流企业总数的5%左右。总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条形码技术、物料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这都极大地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3 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策略 

3.1 建立现代物流观念,构建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与国际、国内竞争同行的争夺战中保持优势。而构建核心能力首先应转变观念,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重视知识技能的积累,技术体系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这些方面着力打造企业的核心能力。 

3.2 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升物流效率。物流学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融合了管理学科的理论,又有自己的内容,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对于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是更加个性化,更加复杂。从以前的少次大量转变为少量多次。因此要求企业必须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要,制定出适合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服务,才能超越竞争对手。对此首先,创新物流管理理念,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和人才观念等各种新的理念。其次,创新服务,把服务质量放在物流的全过程中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增强综合物流的策划和操作能力和物流要素的整合能力,通过整合资源来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还可与其他物流企业间优势互补,通过共享信息和资源来提高整体竞争力,有了这些基础,第三方物流企业就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把货物安全、准确地送给用户或送到指定地点。第三,创新管理方法、技术及规范,建立服务质量指标体系。 

3.3 充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信息化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因此信息化即成为是物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诸如条形码(bc)、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在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充分应用。先进技术的应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有力手段。 

3.4 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战略,适应市场节奏。在当今市场变化越来越快,尤其是对物流影响深远的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的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特征。电子商务巨大的发展前景,给物流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可以预见,能否抓住服务于电子商务的经济增长点,将是物流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的关键。 

3.5 培养综合型人才,提高服务水准。目前,物流产业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再加上目前电子商务行业成为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因此还需要既懂得物流管理,又懂得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发展现代物流业,首先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发展非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工作。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内部培训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式,提高物流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以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还可以有计划地吸收、改善、淘汰,建设具有综合素质的员工队伍。 

 

参考文献: 

[1]张颖,刘淑静,闫晓萍.第三方物流.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陈晞,杨军.物流电子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商务管理前景范文第2篇

    (一)财务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权限逐渐集中,中心支行财务管理职能削弱,财务管理权限一般集中在总分行。从总分行财务管理模式来看,也已从单独的块状管理向垂直管理与块状管理相结合。即分行财务部负责人在授权范围内根据本行负责人要求开展财务活动,对本行负责人负责,但也要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管理。在业绩考核上也接受双重考核,即同时接受分行和上级财务部门的考核。这一模式改善了分行财务部门仅对分行行长负责的局面,有利于贯彻上级财务部门的管理意图。

    (二)管理会计理念已被引入商业银行管理体系 根据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需求,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分析的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而管理会计能够更加灵活地提品、部门、地区以及员工等预算、决策、考核等信息,并通过信息的反映、评价和引导最终实现经营者的管理目标和战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以及技术进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已开发出管理会计系统,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管理理念也已引入,有望进一步发挥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方面的优势,引导业务发展。

    二、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西方财务管理理念中财务管理是一个涉及经营活动各方面的综合性管理过程。从财务管理的环节和方法角度看:财务管理职能应当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职能。西方财务管理中倡导财务是业务伙伴的理念,要求财务人员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提供支持和帮助,提供专业意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职能已从财务核算、成本控制向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方面转变,但仍主要偏重于事后分析、监督,财务预算工作还不够细致,尚未全面参与到财务决策等事前管理工作中,特别是财务决策职能发挥不足。

    (二)成本管理理念尚未全面建立 从广义上来说,商业银行的成本不仅包括费用、固定资产,更包括利息支出、同业往来支出以及税金等业务支出,在引入巴塞尔协议后,风险成本和经济资本成本也引起商业银行管理者的重视。但是,在商业银行内部却普遍存在着一种观念,认为成本管理仅仅是财务资源成本节约,只与财务人员相关。特别是在业务人员中普遍存在“重指标,轻效益;重规模,轻风险”的现象,为了业务指标完成,仅看到账面收益,很少考虑资金成本、资本成本等,对于风险成本和经济资本成本甚至不理解。事实上,每位员工、每个工作流程都涉及到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工作不应仅仅局限于商业银行财务流程和财务人员,成本管理工作应该渗透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流程。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 预算管理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效益最高的领域。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财务资源配置方法大都采用“存量”加“增量”的预算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承认存量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收入或净营业收入等指标按一定比例挂钩一定的增量费用。一般来说,存量费用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不合理因素,最终的结果是资源没能用在“刀刃上”,未能引导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另外,由于历史沿袭原因,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网点大小、配备资产数量和设备效用最大化等问题较多依靠历史经验或人为判断,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进行评判,配置中管理人员的主观因素较大,不利于企业形象的统一和财务资源的预算管理。

    (四)税务管理未能发挥事前筹划价值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的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税和营业税及附加等。我国商业银行一般均能按照国家税收制度规定依法纳税。但目前的税收管理行为大部分为事后被动管理,即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并缴纳税款,未能做到前期主动管理,即在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产品开发、业务创新等管理工作中发挥财务管理人员在税务专业方面的优势提供专业意见,谋求税后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

    (一)转变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职能 要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人员“重核算、轻决策”的理念,必须建立以支持决策为主的管理型财务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紧密渗入到日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以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特别是要对创新项目、战略性业务、重大支出项目等要建立投入产出分析制度,在业务决策阶段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提出合理化建议。财务决策需要的信息量大,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回归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结合资金时间价值分析等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预期业务量、影响效果以及与此相关的直接、间接投入等因素,判断项目的可行性,提升财务决策能力。

    (二)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目标 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实施科学的全面成本管理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增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成本管理(TCM)以优化成本投入、改善成本结构、规避成本风险为主要目的,要求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决不是简单、机械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即获得最高的企业价值。因此,必须把全面成本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首先需要在全体员工中培养全面成本的理念,让每个员工自觉将成本管理贯彻到工作中;其次要创新成本管理手段,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实现产品、业务、单位以及员工等的投入与产出评价体系;最后才能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投入的科学化和产出的最大化。

    (三)创新预算管理方法,提高经营效益 主要包括:(1)实行“零基预算”管理模式。“零基预算”是在编制财务资源预算时,不考虑以往资源使用的情况,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确定各项财务资源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商业银行的具体操作是:在财务资源配置时区分财务资源支出的性质,主要可区分刚性的日常运营开支和弹性业务营销支出。对于刚性较强的日常运营开支寻找与费用支出相关联的因素,通过测算费用支出与关联因素之间的比例,确定财务预算。而对于弹性较大的业务营销支出,应遵循“多做多得”的原则,直接选择重点业务指标或经济利润等指标作为营销费用配置的依据。具体分配时根据业务发展的难易程度、重点等确定一定的比例挂钩财务资源;比例的选择可根据资源总量灵活选择单一比例、超额累进或超额类推等类型,充分激发经营单位的积极性。(2)建立预算标准化制度。在资产配置上,要改变物品配置的人为因素,商业银行应根据本单位下属部门、机构的类型,对常规使用资产或物品(如信息设备、办公设备、监控设备等)配置制定标准,并根据配置标准制定资产预算。对于网点、自助银行的面积、装修费用等应该结合开展业务类别、业务规模和目标利润等业务指标建立“本量利分析”模型,测算达到盈亏平衡点所能支撑的成本支出,并以此制定相应的支出标准,通过标准化的预算实现成本控制。预算标准化制度将使有限的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便于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

    (四)合法进行税收筹划,提升商业银行税后价值 税收筹划主要是商业银行在自身经营过程中,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对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纳税行为进行规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实现缴纳最少的税款,以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税收筹划对于合理安排支出,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理想的税收筹划是税后企业价值最大化。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对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等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应将税务管理工作前移,主动通过投资、筹资和利润分配等财务安排和筹划实现合理的税务安排;在金融产品创新阶段,在产品设计时,要及早介入,充分考虑其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等所适用的税收政策,尽量选择税负较轻的方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及时根据税收政策变化时调整原有税收筹划,力争在合法范围内降低商业银行税收负担,争取获得更多的税后利润。

商务管理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 物资供应 物资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55-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国家层面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建设,这是中国现代化必由之路,也更具时代感的勾画了建设中国现代化的具体之路。随着互联网使用功能不断升级和使用范围的迅速扩大,提出了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上升到国家战略课题,这是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及企业管理融合的历史机遇,也是紧迫而重大的经济发展任务。这其中,充分利用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改造传统的企业物资供应与管理模式,是一个良好和非常现实的契合点。

一、传统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和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不同特点

传统企业物资管理模式一般是:需求计划的提出、需求计划的汇总、计划的逐级审批,采购计划的下达,专人询价采购,包括公开比质比价的招标、商务洽谈采购、目录采购等,组织物资验收入库,结算,以及保管、储存、发放领取,物资消耗统计等程序。这种模式有其缺陷,一是管理的越细,程序越多,占用的人员越多,流程时间越长,效率难提高,企业急需的或突发需求的物资很难及时供应。二是企业内部表面上计划性很强,但实际上采购随意性大,买哪家物资、什么价位基本上由专职采购人员决定;即使公开招标采购,也是由几个人决定,招标过程并不全透明,局外人无从知晓,容易产生腐败行为。三是物资入库后,使用环节和审批、采购脱节,审批人、专职采购人员不再关心物资的适用效果和物资价格成本的高低。四是为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物资库存,占用资金多。

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特点:在电子商务平台下,物资供应商家进入电子商务网络,实现网络化管理,物资的品种、质量、价格、数量、服务和咨询等情况,全部进入商家的网上商情库;在网上开展询价、洽谈和交易。可大量节省时间和费用,同时,物资采购范围大大扩展,轻松的实现全国范围以致全球化采购,以获得最优的供应商和最优的物资质量、最优惠价格;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物资购销信息流,极大地促进了人流、物流、商流的运转,实现了物资采购周期短、成本低、物流速度快的理想目的;再加上供应商以亿万数量进入电子商务网络,使商情库作为企业物资库存来保证生产成为合理的选择。

二、明确目标原则,做好企业电商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的顶层设计

企业由传统的计划审批和面对面采购储存物资管理模式逐步转入以电子商物平台采购物资供应管理是一次管理观念的改变,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质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深入调查电子商务当前和今后发展实际,调查本企业生产物资供应需求的实际和特点,全面把握,综合考虑,设计稳妥可靠的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

1.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资管理模式应具备以下目标原则:以提高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效率,降低物资管理成本为目标。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方便快捷的优势,减少企业“小批量、多批次”采购方式引发的采购效率低,物资运输成本高的问题,用电子商务采购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对物资采购作出快速反应,有效降低库存。坚持面向基层,为生产第一线服务原则。电子商务采购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向所有上网人员同时提供物资的品种、规格、性能、质量、价格和服务等信息,这就为生产一线人员及时了解所需物资实际情况提供了条件,因此,电子商务采购应由生产第一线人员决定所需物资品种规格数量,使之更紧密贴近生产实际需要,避免所购物资的积压和浪费。电子商务采购物资管理应坚持公开透明原则。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选择商品、网络竞价采购,按企业设定采购原则、程序,通过网络实现人-计算机-人的环境下自动完成,做到“人在做,网在看”,买卖双方不见面,避免人为随意性,减少以致杜绝物资采购过程腐败现象的发生。

2.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基本构成设想。根据企业物资管理基本元素内容,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物资供应管理可分为五个板块:一是企业物资供应商情库板块。作为保证物资供应质量第一道关口,要对供应商的商品质量、服务信誉、经营实力严格评价,实行准入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拓展,严格淘汰制;进而逐步实现企业所需物资委托供应商库存管理,使受托方发挥专业优势,实现高水平低费用的库存管理,大量降低企业生产物资库存占用资金。二是物资需求提出与物资使用情况反馈板块。生产基层单位提出需求物资的品种、质量和数量,网上选择出几个或更多物资供应方向,为网上择优竞价程序提高效率做好准备;同时,还负责供应物资到位使用后,对其商品和服务质量作出实际的网上评价信息反馈。三是网上竞价和采购计划、采购下单审批板块。由企业物资采购中心负责网上汇总各基层单位物资需求,经审批后,网上采购信息,实行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竞价,择优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采购标的;采购下定单实行两审或三审制,增加透明度,减少失误的发生。四是物流配送与物资验收板块。依据网上定单采购结果,负责结算和物流配送到基层单位,验收入库及领取使用。物流配送除依靠社会物流条件外,规模较大企业应组织物流配送中心,及时将大宗物资和急需物资送到基层使用单位,保证生产,降低物资供应费用。五是业务咨询与监督板块。由企业领导、监察部门、物资供应业务专家组成电商物资采购业务咨询平台、采购过程监督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随时观察了解本企业网上采购物资情况,对异常采购情况,可以提出异议或暂停交易;可以随时通过网上抽查企业以往每笔物资交易记录,确保企业物资采购公开透明,有据可查。

以上各板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既是逐步传递的流程,又是前后呼应的管理;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依靠电子商务供应生产物资的完整体系。

三、积极稳妥,推进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转换

1.做好基础工作,抓住关键环节。首先,配置好网络硬件设备设施。要善于投资,把企业物资不合理积压浪费的资金,把企业传统物资供应中容易跑冒滴漏的资金,用来给企业各部门、各单位配置必要的网络计算机等设施,用到设置企业物流供应中心所需设备上。其次,要开发好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网络供应物资管理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软件中注意发挥信息化的优势,要有前瞻性,实现物资供应信息收集的数据化、物资供应信息的商品化、物资信息传递的实时化和标准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等,普遍应用数据库技术、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订货系统、有效的客户反映和快速反映、网上审批认证、企业资源计划、物流智能化等等技术和方法。软件系统要注意设计企业特需物资即时供应体系,保证企业能够随时购入物资,需要多少就购入多少,供应者能以自己的库存与有效供应系统担负即时供应的责任。实现企业逐步减少供应物资库存,达到零库存理想状态。

2.做好企业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培训。由传统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向电子商务条件下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转换是管理方式的质的变革,是个全新的课题,不仅有思想观念的解放问题,还有管理观念的适应问题,更有大量专业性很强、技术性复杂的新知识需要企业相关领导和职员熟练掌握。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关系到电商条件下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顺利实施的成败难点。因此,应把企业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重要任务认真扎实的做好。专业知识的培训应该是系统的、全面的、分层次的、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做到企业每个相关人员从管理理念到人机操作都自觉负责,熟练掌握。

3.注意抓典型,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实现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目的是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实现传统管理模式向管理新模式过渡时,应确保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不受影响。因此,管理新模式应全面统筹顶端设计的前提下,可以从企业具有代表意义的局部开始试行,可以根据企业实际从整个系统某一两个基础程序试行,也可以传统管理模式与管理新模式并行一段时间,随时间推移,传统管理模式逐步让位于管理新模式。在试行中,应注意发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努力把最新的电子商务技术、最简捷有效的软件程序,及时吸收到本企业电子商务条件下物资供应管理新模式中,使管理新模式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迅速发展发挥最大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梅.浅析电子商务时代下的物资管理方式.2011

2.赵建平.建立物资采购创新探析.2009

商务管理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中的物流与信息流设计、控制和优化,将适当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在适当的时间送到适当的地点,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对供应链上多个企业之间的有效协调,实现供应链无缝联结的集成管理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领域同时出现了覆盖的范围不同,功能层次不同的信息系统,它们既有重叠,又有区别,而为了达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内以及不同环节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供应链内的信息壁垒,这些系统的整合和集成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化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要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通过信息、制造和现代管理技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对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协调的功能,使他们能以相同的节奏运作,以此来优化供应链的性能。但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活动的多变性使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变得复杂化,从而导致传统供应链运作的实际进程和结果与计划发生偏差。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问题可能在局部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可能在某个供应链环节或某个供应链功能范围之内得到协调解决。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涉及供应链跨节点、跨组织、跨职能之间的协调。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跨越供应链多个节点或功能来协调计划调整的内在机制,具有这种内在机制的供应链就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指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观念,通过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把所有供应链成员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整合,并为形成一个整体的功能过程而开发的供应链管理功能。

为了能及时传播信息,准确地协调决策管理人与系统的行为,供应链在战术和战略层次中需要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协调敏捷性和灵活性。正是这种协调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最终决定了企业组织能够有效地、协调地实现它自身的目标。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集成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供应链的各节点、各功能实现最佳配合与协调,共同保证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其中的关键是实现供应链系统中各节点在战略和战术层次上敏捷、灵活地协调。

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随着条码、GIS、GPS、EDI等技术逐渐被国内企业所采用,一部分企业应用Internet/Intranet,建设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虽然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支持信息技术的普及性与先进性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为集成化供应链的应用做好了理论与技术上的准备。

2.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截至2007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我国上网计算机数达到6710万,域名总数达到918万个。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B2B电子商务不仅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主导企业”为中心变得更加紧密,而且供应链的整体动作也更为高效。

3.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特别是我国的配送业、连锁业,零售业、仓储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国发展势头很快,这将在供应链干线物流与末端物流间起实物与信息的衔接作用。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电子商务技术正日趋成熟,供应链管理思想也逐步被各企业所认识。从目前的市场环境分析,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的基础条件己经具备。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实施途径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供应链的集成是由内至外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遵循先内部集成,再外部集成的顺序。

1.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内部供应链集成。这一阶段要实现企业直接控制的领域的集成,以及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用户管理部分的集成,形成内部集成化供应链。为了支持企业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主要采用供应链计划SCP(Supply Chain Planning)和ERP(Enterprise Requirement Planning)系统来实施集成化计划和控制。这两种信息技术都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在企业内部的横向集成。有效的SCP可集成企业主要的计划和决策业务,包括:需求预测、库存计划、资源配置、设备管理、优化路径、基于能力约束的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物料和能力计划、采购计划等。ERP系统则集成了企业业务流程中主要的执行职能,包括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采购等职能。两者通过基于事件的集成技术联结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主要考虑在优化资源、能力的基础上,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最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提高企业反应能力和效率。

2.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它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供应网链。而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即所谓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在这一阶段企业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管理的焦点要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致性,实现信息共享等,企业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就可以很好地与用户、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实现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为达到与外部供应链的集成,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与外部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很好的接口,达到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达到相互操作的一致性。这需要采用Internet信息技术和基于信息的通信技术,电子商务平台好能提供这一技术环境。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如XML, OBI等)和网络平台,可以灵活地建立起多种组织间的电子联接,如组织间的系统(Inter-organization Systems, IOS )、企业网站、Extranet、电子化市场(Electronic Market)等,从而改善商务伙伴的通讯方式,将供应链上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孤岛联接在一起,使业务和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

3.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在完成以上的集成以后,构成供应链联盟(Supply Chain Communities,SCC),它的战略核心及发展目标是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联盟必将成为一个动态的网链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柔性、速度、革新、知识等需要,不能适应供应链需求的企业将从供应链联盟中被淘汰。供应链从而成为一个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结构,即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企业通过Internet网络商务软件等技术集成在一起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一旦用户的需求消失,它也将随之解体。而当另一需求出现时,这样的一个组织结构又由新的企业动态地重新组成。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求生存,企业如何成为一个能及时、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供应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主要应用信息技术是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同步化的、扩展的供应链计划和控制系统是主要的工具,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取代传统的商务手段。这是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瑛孙林岩:供应链物流平衡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商务管理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配送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需要实现完美对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如何有效的发展,必将成为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课题。对该问题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运营环节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运营环节如下:

1.订单管理

在电子物流的订单管理业务活动中,需要通过复杂的软件来处理繁杂的业务环节。该环节大致包括接收订单、整理数据、订单确认、交易处理等。

2.仓储与分拨

当仓储中心接收到订单后,就会根据订单内容承担起分拣、包装及运输的任务。在该阶段,有的电子物流服务提供商还会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如根据顾客的特殊需求对物品进行包装等。

仓储与分拨中心同时负责存货清单管理及存货的补给工作,并由电子物流服务系统进行监测。这种服务将会为制造商提供有效的库存管理信息,使制造商或经销商保持合理的库存。

3.运输与交付

该包括了对运输的全程管理。具体包括处理运输需求、设计运输路线、运输的实施等。此外,还包括向客户提供通过互联网对货物运输状态进行实时跟踪的服务。

4.退货管理

退货管理业务承担货物的修复、重新包装等任务,这个过程需要进行处理退货授权认可、分拣可修复货物、处理受损货物等工作。

5.客户服务

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包括了售前和售后服务,同时还包括对顾客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的回复工作。

二、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主要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电子商务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决策,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研究并应用电子商务物流活动规律对物流全过程、各环节和各方面的管理。

1.组织管理模式

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企业从组织上应该提供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发生意外时的保护系统,有关法律、标准、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和信息系统等结构体系,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跟踪监测、反馈控制、预测和决策。

2.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对于完善的物流管理而言,必须能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精确的库存管理系统应该能够面对随机波动因素绘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使得能够对实际销售变更做出相应反应。预测必须考虑到销售推动和季节变更因素,可通过预测变更趋势来实现在增加销售的同时将商业库存降至最小。一个好的预测系统能减轻库存分析家处理和调整库存的工作量,提供库存调整的具体方案。

3.配送及客户关系管理模式

建立覆盖全国各大城市的物流配送中心,并设有相关城市配送站。可设有限时服务承诺,可在适合的地区开展物流企业自主配送。此外,物流企业要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 服务理念,使客户满意放心。

物流企业可以以网上“一站服务”和“ 绿色服务”作为服务平台。营销网络中的每一个服务窗口,都能承接客户原先需在几个部门或窗口才能完成全部的操作手续。所谓的绿色服务,现在是派出优秀的业务人员进驻客户单位进行联合办公这一形式,客户只需向这些业务人员提供委托书,然后整个业务流程的运转便全部由这些高素质、高效率的业务人员来完成。

三、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趋势

1.以物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作为管理平台

以Internet 为主进行构筑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构成上讲,不是单纯的硬、软件技术,而是从市场上收集各种物流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服务内容、方式、费用、时间等;以客户需求为准,包括服务水平、质量、成本等信息,进行集中、加工整理、分析和融会贯通,从而在供求关系上达到互动易。

2.综合物流中心将与大型配送中心合而为一

物流中心被认为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货站、货场、仓库、转运站等演变和进化而成的一种物流结点,主要功能是衔接不同运输方式。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将实现各城市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直达货物列车运行,又可以利用公路运输实行货物的集散,还可以实现配送中心的公用化、社会化,并使库存集中化。

3.由垂直整合转向虚拟整合

今后企业必须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专业管理公司,形成虚拟企业整合体系。在虚拟整合趋势下,供应链体系得以成功发展,物流产业也得到很大支持,得以配合主体企业商流之需,不断开发新的增值服务项目,形成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为市场提供更好、更多和更有价值的服务。

本文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运营环节,阐述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最后论述了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趋势。本文上述做了一定程度的努力,但还需要对其作更完整、更细致的分析,更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何伟君.电子商务与物流.现代计算机

[2]刘艳.电子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有机结合.物流科技

[3]邵清东.中国物流科技先锋.经理园地

[4]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