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项目 风险特征 风险成因 风险控制策略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先进的尖端技术为基础,对一种或几种先进技术及以这些技术为基础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企业集合。高新技术产业所要求的技术开发难度极大,企业可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无法成功的对高新技术进行开发,甚至在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情况下功亏一篑。但是,一旦某项高新技术成功开发,它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比拟的。我国的高新技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在吸收引进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加大了自主开发力度,国家在财政、税收等各个方面均给与高新技术企业诸多的优惠政策。由于国家的扶持和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收益十分可观,越来越多的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表现出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浓厚兴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机制还不全面、成熟,加上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本身搞回报率下的高风险率,在对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投资前要仔细、全面的分析项目投资的可行性。下面笔者就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的特征、原因和控制策略进行一些个人的分析、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投资者投资高新技术项目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的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从兴起阶段到成功的研究、开发完成之前,由于缺乏技术基础和有效的经验,技术风险还是比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经历了成功的研究、开发之后,技术虽然已达到基本成熟的阶段,但是高新技术项目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仍然要十分谨慎的分析和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等技术外风险的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能从市场上获得关于技术研究开发产品的准确信息还有着相当大的困难。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知识经济的市场环境下,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不断呈现出以下新的特征:

1.投资风险的多层次性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主要包括环境风险、企业能力风险和项目风险三大部分组成。这样就组成了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的多层次性,所以说对于投资高新科技项目企业而言,相对于投资市场比较成熟的企业来说风险也比较大,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预期收益也会相对较高。

2.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多阶段性和价值评估的动态连续性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大体都要经过萌芽期、设立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这样一个成长过程,由于企业在每个阶段的具体环境和情况都是不同的,各个阶段相应的风险水平和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不尽相同,甚至存在很大的偏差。即使同一风险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会起着不同的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投资者动态的评估企业各阶段的价值,根据企业的阶段特点决定是否进行投资和投资额的多少,以减少损失和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理想效果。

3.投资风险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投资风险的各个要素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投资风险系统。

由以上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特征的分析来看,必须用全面分析的方法,运用多种方法对投资风险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准确合理的把握住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风险。

二、 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1.市场风险原因,也即企业能否从市场上拿到预期的能维持企业自身基本生存条件的合同

高新技术项目需要高新技术企业投入很大物力、人力、财力。如果企业的某项高新技术按照计划逐步得到研发成功,但是生产出产品后却发现市场缺乏对产品的认识,导致企业产品大量积压,无法将存货变成企业的销售收入,无法用新产品的销售利润弥补企业巨大的资金投入,那么企业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获利目标,反而会遇到基本生存都难以维持的窘境。如果高新技术企业出现这种预期之外的困境,那么投资者投入的成本也便随之成为泡沫。

2.技术风险原因,即企业能否生产出符合事先技术承诺质量要求的产品

高新技术企业如果事先承诺能够在技术研发成功后生产满足若干要求的产品,而事后却无法按照预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的话,企业的产品是不可能得到市场的承认,企业的高投入无法为企业带来预期经济效益,甚至无法弥补为研发技术所投入的成本。此时,投资者便会与企业一起承担巨大的市场风险。

3.融资风险原因,即预期的投资者投资能否按时足额到位

这是另一个非常值得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对于那些有着相当技术实力但是资金不是十分充足的企业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有些高新技术企业有着相当丰厚的技术实力,并且他们的科技项目十分具有可行性,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但是,如果这些企业科技研发的投资无法及时的足额到位,那么在研发资金短缺的严重问题的面前也只能束手无策,只能暂停甚至放弃即将成功的科技成果。因此,企业必须要对所有投资者的综合投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剖析,特别是要全面分析投资份额较大的投资者的资产负责和现金流量具体明细,了解其是否能够保证投资额的足额及时投入,保证科研项目能按照计划的进程稳步的前进。同时,投资者也要从自身的未来的现金流出发,合理确定和决定未来某段时期的投资能力,切不可承诺超出自身投资能力的投资份额。因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的失败不仅会对高新技术企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投资无法收回对自身产生的不利影响,还会恶化投资者自身的信誉。

4.人才风险原因,能否招揽到具有高学问的科技型人才是科研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

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要实时关注和发现企业需要的科技型人才,更要利用各种优厚的条件将其招揽,特别是科技研发的关键人物,更是要给与其公司能够给与的最优厚的待遇,这样才能为科技研发的成功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这是科技研发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5.政策风险原因,分析项目是否存在国家政策规定的不允许涉及的方面和内容

如果某项高新技术项目有涉及到国家政策所不允许的内容,那么有关部门会叫停该项目,造成此前该项目研发费用和投资者投入资金的浪费,给双方均带来损失。因此,技术企业和投资者都应该认真、审慎的在这方面对项目予以高度关注。

三、 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1.规范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运作程序,建立责任与利益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对于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一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从最初的投资项目选择就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再到,投资管理的过程,要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进行必要的项目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最后,到投资资金的回收,整个阶段都要推行项目经理的责任制。要把风险投资的收益与项目经理的收益相结合,建立责任与利益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要选派财务经理,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同时选派合格的技术监事和市场监事对项目的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发现项目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为项目企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适当地分散投资风险,降低企业的风险程度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还未建立合理的风险投资的退出变现机制,下面我们具体讨论降低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的策略方法。

(一)制订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股权退出政策。这样就有利于鼓励资金进入到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最大的推动力。国家要制定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者的政策,比如减少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所得税的征收额度等,从政策上鼓励资金流入到高新技术产业。

(二)设立风险投资防范基金,用于补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风险可以控制和防范但是是不能够杜绝的,因为市场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企业对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投资应该从投资收益中提15%左右作为风险防范基金。

(三)建立产权交易中心,加大对高新技术投资的变现速度。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吸引力,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会考虑投资的变现能力。高新技术项目产权交易中心的建立,大大增强了高新技术投资的灵活性。

(四)争取国家对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政府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关注度,特别是争取国家的资金支持,这样对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的风险控制是非常有利的。

(五)利用《证券法》正式施行的大好时机,做好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工作。为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寻找更广泛的资金支持,降低风险。

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范文第2篇

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是农业高新技术大规模地从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动态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农业中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将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的过程。它具有如下特征:

(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潜在的高收益

高新技术能给采用者带来明显高出常规技术的经济效益,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高新技术的使用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

(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需要较高的投入

由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属于技术创新过程,因而技术创新主体必须增加相应的配套生产要素投入,所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往往伴随高投入。

(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很高的风险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面临的风险包括:1.自然风险;2.短期内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较小,小规模的家庭分散经营和大市场的背景下,单个农民的理可能导致农民总体行为的合成谬误,从而农产品市场有更大的波动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3.农业高新技术在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的过程中,中间环节相对较多,更容易出现信息丢失和信息扭曲,因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面临着更大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4.农业技术,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生物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而作为农业高新技术在空间上的推广和应用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内有着更高的风险;5.时滞风险,据国内外经验证明,农业科技只有渗透至其他生产资源中才能真正成为有实际意义的创新。从一个农业科技成果到创造出产品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极强的外部性

小规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最先受益者总是农业高新技术的最初采用者。但当农业高新技术大规模地扩散以后,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外移,农产品价格将下降,全社会所有农产品的消费者都将从中获益。从这个角度说,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五)农业高新技术投入的周期性

农业高新技术项目须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要经过研发、产品试制、正式生产、扩大生产到盈利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开辟销售市场等阶段直到企业股票上市,才最终完全获得收益,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般少则3―5年,多则7―8年,若从创新的构思开始算起则更长,通常需要15―20年。

二、风险投资与传统投资

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其本质内涵是“投资于创业风险企业,并通过资本经营服务培育和辅导风险企业创业,以期分享其高成长带来的长期资本增值”。风险投资与传统投资的区别在于:

(一)风险资本的来源不同于传统投资

正是没有抵押和担保,风险资本无法从传统的融资渠道获得,诸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等,因此,风险资本同传统投资相比,二者出身不同。

(二)风险投资的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由于风险投资没有抵押和担保,它看重的是投资对象潜在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潜力,因而面临很大的风险。但是,依靠风险投资建立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低、效益高、性能好、附加值高、市场竞争能力强,企业一旦成功,其投资利润率远远高于传统产业和产品。

(三)风险投资的流动性很小

风险投资是一种中长期投资,其流动性很小,直到企业股票上市、被兼并和收购时,投资者才能回收风险资本并获得投资收益。这一过程,少则须要3―5年,多则要7―10年。

(四)风险投资需要资金与管理相结合

由于风险投资家通晓金融和市场行情,而创业家往往在技术上较为擅长,因此,他们的完美结合对风险企业的发展、壮大都是必要的。

三、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特点及不同转化机制的缺陷

(一)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在于其潜在价值的不确定性和由此导致的创新过程中的高风险性,这一特点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基础研究早已突破多年,应用研究却被后来突破者强占先机,而研究成果在生产过程实现的途径有可能被新的占有者强占,这些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同样的问题在空间上也存在,因为基础研究一般没有保密性,应用研究只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某个地区首先在前两个阶段农业研究中取得突破,并不能决定它必然在商业化开发中成为最大获利者。发明创造被转化为商品的过程、批量形成过程、市场接受过程、技术扩散竞争加剧的过程等等,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着若干个不确定性构成的风险,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内在科学机制没有建立。由于以上这些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农业研究成果商品化率事实上一直是偏低的。我国每年约有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约为30%―40%,形成产业化规模的不足20%。

(二)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缺陷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三种途径:其一是农业科技企业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主体,直接转化。这是一种封闭性的经营观念,不可能使农业科技企业高效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自我开发和转化。其二是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和农业科技企业以技术入股、买断等方式,联合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这种途径实践上效果甚微,原因在于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和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分别在两个独立且封闭的系统中完成,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性较差。其三是农业科研院所、高校自办农科企业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典型的产学研相结合。克服了第二种途径的科技成果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的弱点,但体制问题、资金问题始终是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自主开发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瓶颈问题,因此大多数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另外,我国原有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缺乏协同作用。首先是农业科研、农业开发和农业生产三个子系统缺乏协同作用。其次,农业资金、农业劳动者和农业技术反馈之间缺乏协同作用。最后,技术、市场、企业家、和政府之间缺乏协同作用。

四、风险投资机制对原有转化机制的突破

(一)新的合约方式的达成

风险投资制度促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利用的效率机制,从经济学原理看,集中到一点就是根据成果交易的特殊性,构造一种特殊的产权认定的契约资本化机制。任何一项无形资产(例如一项发明)或准无形资产(例如一个构想)的价值在交易时都只是以潜在价值的形态存在,它不仅需要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才能证明其价值存在是否具有真实性,并且往往是赋予某个新产品或某项新服务,在附加值中间接地被体现出来。这就意味着,因为延时估价和间接评估的麻烦,交易双方很难在价格上取得一致。基于此,想要用比较简单和直接的方法解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效率低下的问题,可能是难以奏效的。相反,采用交易双方共同承担延时估价和间接评估所无法避免的交易成本,即用买卖双方共同组建一个创业体的组织形式,替代原来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的方式,然后在未来潜在价值赋形于新产品和新服务市场销售的真实价值确定时,计算出双方的“产权剩余收益”。也许这样的方式在微观上有助于实现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动机,在宏观上有助于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获得持续的技术创新动力。

风险投资在促成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过程中,正是吻合着这样的路径,形成了独特的产权认定机制。从而为知识产权这一大类特殊商品的交易活动,提供了创新的模式。

(二)风险投资机制的运作特点

风险企业组织结构对原有组织结构技术创新障碍的突破是明显的:第一,以完善的中介服务系统为支撑,对高科技成果、发明的潜在价值做更为准确的评估、定价;第二,以合约方式设定收益的延迟支付,避免即时交易的困难,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格局;第三,将技术、管理作为资本投入,形成对研发人员、管理人员报酬的期权激励;第四,根据某一项技术创新的特定需要,迅速从市场中配置资源,将劳动力、资本、技术直接组合于一个新的创业体中,形成对创业体的风险管理。

这样的突破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风险投资企业这种组织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过程的扩散,特别是过程的向前延伸,推进到实验室阶段和发明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R&D投资印证了这种新的趋势,即风险资本逐步替代政府投资,成为R&D资金的主要来源。以经合组织国家为例,1990年到1993年政府的R&D投资占GNP的比例从2.4%减少到2.2%,到1993年60%的R&D由企业完成。风险投资机制对应用研究、基础研究领域的介入,大大加快了高科技的发展速度。二是加强了技术创新各阶段的联系,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加快了技术创新的速度。风险投资企业组织结构所表现出的开放、协同特征和快速组合资源的能力,以及创新过程的向前延伸,使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商业化目标得到更好的统一,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速度得到提高。

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融合效应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新技术产业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但是,在科学技术向产业化转换形成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高度不确定性的存在,以及缺乏相应的资产担保。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想从讲究稳健经营规避风险的银行获得借贷资金以及在IPO条件苛刻的证劵市场获取权益资本都是非常困难的,而专业管理的缺乏更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道路上雪上加霜。因此融资困难和缺乏有效的专业管理成为了阻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风险投资却在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尽管风险投资家们一再强调,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仅仅是看投资项目是否符合风险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的要求,并未局限于高新技术领域,而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主流企业也并不一定都具有风险投资的背景,但风险投资自产生开始就与高新技术企业密不可分,二者的融合是源于彼此的内在需要、符合两者本质特性的自然结合,也正是这种互利的融合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本文将从理论上来论证这种双赢关系的存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我国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建议。 

    二、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不断提供新的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应用技术以及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其实质就是要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成功率。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与传统产业完全不同的特点。 

    一是高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常要经过四个阶段:技术酝酿与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和工业化大生产。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这一方面是因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人力资本投入的高机会成本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科技创新的本质特性决定的,无任何历史先导的借鉴使得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沉没成本的出现。 

    二是高风险。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主要有:投资决策偏差风险,依赖于历史数据分析的投资决策,在对无任何历史数据提供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分析时,决策估算偏差的风险可想而知;技术研发风险,技术的不成熟与相关配套设施的欠缺使得技术的研发自始至终都存在着高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科技创业团队的组成不合理,大量技术人员的存在导致企业缺乏相关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 

    三是高收益。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的都是具有经济高附加值的服务和产品,通过科技的杠杆作用,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可以获得比传统产业大得多的超额利润。 

    四是产品周期短。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额利润必定吸引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涌向该产业,使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下特有的技术扩散的高度外部性,使得其他人利用新技术生产产品的复制成本非常低。这一切导致要想在高新技术产业获得长期发展,只能依托技术的发展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来实现。 

    高新技术产业的这些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融资和管理将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高风险、高投入的存在使得规避风险寻求稳健性的银行借贷资本很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入资本。在中国,证券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极其不完善,国家对IPO的条件要求相当苛刻,因此想要通过IPO从证券市场获取权益资本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而在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分离的现代企业体制下,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使得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分离,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管理的工作一般都是交给具有专业水平的职业经理人,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由于科技创新的高水平专业性要求和资金的有限约束,使得科技创新团队更加注重的是对于技术人才的网罗,而对于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专业管理人员,则大多是并不精通管理的技术人员兼任。这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体制下,必然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 

    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巨大潜在收益与较大失败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投资,但是他的投资实质却是以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和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通过高额的利润回报来弥补投资的支出和承担高风险的风险补偿,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承担可由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得到弥补。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高收益以及缩短的产品周期的内在特性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中长期利润追求完全契合,风险投资就像是专为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而生的。风险投资的出现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适合的融资渠道,而且除了作为一种权益资本投资以外,风险投资还具有专业投资的特性,它不仅为创业者提供资金,还为管理者提供其专业的学识、经验以及广泛的社会关系。作为一个股权投资者,它会将自己的专业管理能力运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帮助企业减少内部交易成本,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运转效率的提高。风险投资的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两大瓶颈问题。充足的资金、专业的管理与高科技技术知识的有机结合将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从而极大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高新技术产业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原动力” 

    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对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没有在原则设定上厚此薄彼。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只需要看一下各国风险资本的行业分布,就会发现高新技术领域是风险投资事实上的“宠儿”。一方面这是由于高技术项目具有符合风险投资原则的一系列特点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了风险投资的制度和资源环境,促使了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对风险投资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是风险投资机制产生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 

    首先,风险投资之所以愿意冒高风险,选择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投资对象,正是因为一旦投资成功,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转换,它就能通过技术垄断市场给风险投资家带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超额利润。追逐高收益是风险投资的动力,而蕴含着高额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当然成为风险投资的首要选择对象。其次,风险投资的根本目的不是通过股权投资来长期控制风险企业,而是定位在一段不算太长的投资期间内实现风险资本的快速增值。产品周期缩短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中一旦获得成功,企业资产和内在价值便如细菌繁殖般呈现几何级数倍增,风险投资机构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将股权变现(蜕资),实现风险资本的较快回收,继而投入下一个风险项目,使缩短风险资本循环周期成为可能。所以,风险投资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向高新技术倾向”的特征。而高科技的动态性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不断更新和丰富内容的持续性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无穷商机则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 

    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本质上仍然是一个风险规避者,高风险的承担是因为有高收益的回报作为动力实现的,风险投资者同样有降低投资风险的主观期望。而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发展则可以实现风险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的期望。首先,高新技术产业比别的行业拥有更短的产品周期和经营周期以及更快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投资资本的快速回收和增值能够帮助风险投资将时间期限上的不确定带来的风险较投资其他行业相比降到最低。其次,在稳定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由于高新技术的迅速外溢带来的高度外部性,也为风险投资者在进行风险投资决策时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参考信息,可以帮助风险投资者有效地降低决策风险

    四、优化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是“鸡与蛋”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融合的必然趋势,但二者在我国的融合却是十分有限的。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上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大量的创业企业资金匮乏,但得不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另一方面则是上百家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风险资本悬浮在空中,无法落到创业企业的实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反映在投融资机制、运行机制、法律、政策、人才等方面。为了促进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议。 

    (一)建立促使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的投融资法律环境 

    从立法上看,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风险投资活动时遇到的法律障碍。很多现行法律规定滞后于实践活动,同时在不少相关领域立法又呈现出大量空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要保障风险投资公司在项目选择、知识产权维护和所有者权益转让等方面的利益,就要尽快建立与风险投资发展相适应的中小企业法、风险投资基本法、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合伙企业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公司法、税法、企业收购与兼并法、破产法等。 

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范文第4篇

研究假设与模型

非资本增值服务与技术能力关系假设随着市场竞争的渐趋激烈,技术创新逐渐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武器。然而,技术创新往往投资需求大,回收期长,所以也是一种高风险活动。陶永勇、熊波[9]的研究显示,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不仅来源于创新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还在于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对营销、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在进行技术创新时信息分布严重不对称,以致对新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不能作出有效的预测。Murray[10]和Beecroft[11]在研究中提出,风险企业选择风险投资作为融资方式的首要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风险投资公司可以更高效地为其提供资金及融资服务,更看重的是风险投资公司所带来的增值服务。正是这些增值服务为企业积累、提升技术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处于创业初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家来说,相对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更缺乏也更需要相应的商业网络资源。Sapienza等的研究表明,风险投资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满足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同时风险资本家在风险企业发展初期起着重要作用———帮助风险企业建立良好的商业网络。风险资本家注入股权资本后,会在投资对象的董事会中占有一定数量的席位,通过运用其自身资源,风险资本家会积极地为创业企业构建关系网络,加强企业业务联系,包括介绍和引荐潜在客户和供应商,提供行业信息等。同时,风险资本家还会利用自身信誉,为企业吸引并招募到所需的管理、技术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帮助企业有效地跟其它公司或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风险资本家通过建立企业和外部重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使创业者在获得充足商业网络资源的前提下,得以专注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使企业逐步成长、壮大。因此:假设H1:风险投资协助风险企业建立商业网络对其生产能力有正向激励作用。假设H2:风险投资协助风险企业建立商业网络对其创新能力有正向激励作用。是否拥有正确的战略定位对企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王重鸣、刘帮成[12]指出,技术创业型公司虽然拥有雄厚的技术能力作支撑,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公司也具备同样强大的竞争优势。技术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因素就是公司是否有清晰、明确的战略定位。战略本身是一种选择,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集中精力于自身的优势,壮大自己的强项,使竞争对手很难效仿。因此,企业在作出战略定位时一定要有清晰的取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产业,只有制订了清晰战略的企业才能够更快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初创企业一般对企业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缺乏深刻认识,很多年轻公司正是由于缺乏清醒的战略定位,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即告失败。Hall和Hofer[13]认为风险资本家为风险企业提供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他们不仅可以将同其它风险企业合作的经验带给创业企业,同时他们也会为创业企业带来解决问题的方法。风险资本家可以凭借其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以及良好的商业网络资源,对市场作出准确预测并对技术成果转化作出精确评估,进而帮助企业在开发策略、营销计划等方面制定出正确、明晰的业务发展战略规划,使企业可以不断作出调整,及时更新设备、选配人员,组织相关的研发活动,改进现有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假设H3:风险投资协助风险企业制订发展战略规划对其生产能力有正向激励作用。假设H4:风险投资协助风险企业制订发展战略规划对其创新能力有正向激励作用。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创时往往人手少,资金缺,没有管理经验,甚至连技术也可能是不成熟的。此时,要求风险企业及时提供有关经营情况,对其财务状况实行严格监督是十分必要的。风险投资通过合理的财务运作不仅可以保障企业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购买先进的设备,提供充足的教育培训经费,保证技术人员知识的扩充,同时严格的财务监控还可以在企业和风险资本家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任。因为风险资本通常是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状况和财务状况分阶段注入的,企业只有通过提高自身技术能力,获得较强的竞争力,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高额收益,才能获得风险资本家持续的资金支持。所以,风险投资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访问企业,查阅财务报表与其它资料,不仅利于企业提高自身技术能力,也便于风险投资机构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及存在的问题,使企业的运转一直处于良好、稳定的运行状态。因此:假设H5: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实行财务状况监控对其生产能力有正向激励作用。假设H6: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实行财务状况监控对其创新能力有正向激励作用。

研究方法

本次问卷问题的测量指标均建立在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除描述性指标外,运用Likert的五刻度评分法,对每个问题给出1~5(1表示“完全不赞同”,5表示“完全赞同”)共5个描述性刻度,被调查人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刻度。指标可靠性检验在参考现有相关文献以及本课题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18个较为普遍使用的具体指标来度量模型中的5个要素,并通过SPSS15.0软件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本文所用变量执行一致效度和可靠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各指标的因子载荷都比较高,各要素的可靠性系数也均在0.7以上,说明各指标能有效描述相关要素,要素的可靠性也都符合统计检验的基本要求,可以进行进一步假设检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检验本研究使用AMOS7.0对预期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给出了各项被检验拟合指标的结果。从表2中的拟合结果可知,本模型大部分拟合度指标均达到了预定的标准,尤其是关键指标NFI,CFI,RMSEA都超过了预定标准。而GFI和AGFI指标因为样本的原因虽没达到理想拟合度指标,但仍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各项指标拟合优度都非常好。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上文提出的假设,我们对风险投资的非资本增值服务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结构方程模型的回归结果如。通过上述分析与检验,最终模型各变量间因果关系的6个假设都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这表明,本研究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基本有效,并支持本文提出的关于风险投资的非资本增值服务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这一主要理论观点和预期。

讨论

新技术带来的风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评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40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2

网络时代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对高新技术企业在管理效率、风险管控、市场响应、产品研发等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绩效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和提升作用,企业通过引入线上办公系统(OA)、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全面风险管理系统(TBS)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分销管理系统等提高其销售贸易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高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扩展和IT投入不断增加所带来的风险及隐患也呈上升趋势。如何进一步规避信息化风险,控制信息化损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为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一种信息化风险评价方法。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识别高新技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运用专家评分法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分排序,并将专家的打分表现在帕累托图中,根据帕累托法则的“二八原则”,找出关键的风险因素。高新技术企业可依据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及评价,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1 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识别

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创新、高收益、高人才拥有、高风险等区别于传统企业的特征,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企业,基于其发展初期往往需要构建一套需要较高人力、资金和技术投入的信息系统,即迈出企业信息化这一步,这是高新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依据生命周期模型和诺兰模型的理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一般划分为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系统运行维护5个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阶段。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本文将从信息化生命周期的上述5个阶段来识别高新企业信息化风险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实施分析评估。规划阶段风险主要包括IT战略计划风险、资金供给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三个方面;分析阶段风险包括开发制度风险、需求分析风险、流程再造风险三个方面;设计阶段在概要和详细设计、设计方案审核两个方面存在风险;实施阶段风险包括软硬件采购风险、系统测试风险、人员培训风险;在运行维护阶段会出现职责分工风险、权限管理风险、备份风险三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各阶段的具体风险表现在表1中进行列示。

2 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评价

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评估首先通过专家评分对企业的信息化风险进行评价,随后使用帕累托图对各风险因素进行排序,根据帕累托法则的“二八原则”评价出关键的风险因素。

2.1 专家评分法

在识别出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风险后,企业应组建专家团队对本企业信息化风险进行具体评价打分。企业应建立专家组对风险进行匿名打分。为保证评估的权威性和客观性,专家团队应由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功能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员组成,包括有内部专家和外部专家。内部专家至少应该包括公司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人员,外部专家包括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咨询机构专家等。专家团队人数应当控制在适当的比例范围内,可根据企业信息化规模确定。

组织专家评分主要分为5个步骤。第一,发放资料。应先向评分专家提供企业信息化规划、设计及运行方面的资料,专家应在足够了解企业信息化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判读和评价。第二,专家打分。将评分表发放给选定的的专家,专家团队成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被评价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情况,对每项风险发生的概率、预期损失值进行评价打分,同时在备注中给出治理措施建议。第三,汇总分析。评价企业统一收集整理评分表,计算每位专家针对每一风险因素打分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方差、中位数、极值等,并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若需修正可二次打分一次。第四,召开讨论会。邀请个人评分与最终汇总分数差异较大的专家发表意见,从专家的个人视角给出合理解释或反驳意见,专家根据反馈结果再修正自己的意见。第五,经过多轮匿名征询和意见反馈,形成最终得分及治理意见集合。

2.2 帕累托排序

高新技术企业的IT风险符合帕累托法则的“二八原则”,即80%的企业风险由20%的风险点引起。通过专家的匿名打分和意见反馈,形成了最终评分结果。高新技术企业需按照专家评分分数高低,运用帕累托图对风险进行排序评价处对企业威胁最大的风险因素。对专家评分的结果进行排序,并绘制帕累托图,则前20%的风险点即为高新技术企业IT风险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应进行重点控制和关注。为说明问题,本文在小范围内进行模拟打分,得到如表1所示的数据,据此得到图1所示的对应帕累托直方图,通过要素排序的递进累计,当累计风险达到80%左右时(本文为81.33%),落入考察区间的考察量为X1、X2和X10,说明该3项要素的存在导致了企业绝大部分(80%)风险的后果,因此治理时应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对这三项最可能的诱因实施风险治理。

图1 高新技术企业IT风险专家评分帕累托图

3 措施建议

众所周知,信息化在给企业带来高效便利的同时,也夹裹着诸多风险,关键是如何快速识别出致险因素,并在排序中寻找关键风险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治理方案。高新技术企业是信息化建设的典型代表,运用上述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可以重点防控企业最可能出现重大风险,保证信息化建设和运行顺利。同时企业还应慎重选择信息化时机、节奏和规模,并注重企业中人的作用,适度引入“人机治理模式”,将“人因”与“机因”有机结合起来。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志,唐波,张庆林.高新技术企业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9(7).

[2]吴炎太,林斌,孙烨.基于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研究[J].审计研究,2009(6).

[3]彭超然.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财政研究,2014(4).

[4]王凡林.企业信息化风险的内部控制与治理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

[5]周娟,杜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系统的研制[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4(2).

[6]蒋忠建.论西部企业信息化建设[J].经济体制改革.2004(3).

相关期刊更多

石油商技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海峡科技与产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哈尔滨轴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