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医疗质量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199-01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设备逐步的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去。医护人员通过医疗设备进行临床检测、疾病诊断与治疗、病情监护、功能康复、教学科研等工作,因此医疗设备质量的差别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的健康和安全。想要保证医疗质量,避免因医疗设备引起的医疗事故发生,就需要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重视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和管理维护,与此同时还需要各级医院对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制定有效完善的管理制度。
1 我国各级医院的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医疗设备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与医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联系愈发的密切,引起了各级相关部门和广大病患的关注,这使得医疗设备的市场前景较为可观。虽然各大制造医疗设施设备的厂商在设备安全和质量问题方面下足了工夫,但仍有医疗设备质量安全问题发生。与此同时,医疗器械纠纷越来越多,广大病患的维权意识也逐步增强,开始出现了由“台帐管理”转向“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形成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链,提高医疗设备使用价值。
2 控制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的目的
目前医疗设备在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好似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带了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严格把控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可以高质量的服务于病患,减少医疗设备导致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医疗工作者的安全,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有关保证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方法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医疗设备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和病患同时希望以适当的费用在最小风险的情况下,通过医疗设备的治疗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因此医院需要运用一些手段减少或消除医疗设备风险。
3.1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控制体系,首先在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要严把质量关卡。从源头控制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对采供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医院的每一台医疗设备都能安全顺利的运用在临床医学中。其次建立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和认证制度,医院、行业学会共同努力制定设备操作规范、指南或手册,在对医疗设备使用的相关人员按照相关制度规范的操作。
3.2 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管理
(1)对医疗设备用前检查,遵守临床日常操作规范,在用医疗设备之前有操作人员进行检查。确定设备功能正常无误,在给病患使用。
(2)对医疗设备定期检测,借助专门的检测仪器,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等功能,并由相关人员记录好检测记录。
(3)对医疗设备计量检定。医疗设备周期计量检定是由医学计量人员完成的一种严格的质量确认形式,其周期通常为1年或2年,检测设备需要建标考核、人员需要资质、机构需要授权和认证(执法、监督),医学计量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和人力成本。
3.3 建设专业的医学工程队伍
想要医疗设备管理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则必须要建立专业的医学工程队伍。医疗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和医疗设备的全寿命运营都需要专业的医学工程师来管理。目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围绕着医疗器械的安全和 质量、成本和效益两个焦点实现转型,建设业的医学工程队伍,提高医院的效益,稳定医院的发展。
3.4 加大力度培养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人才
目前,医疗设备呈现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和维护管理,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要求也是越高。因此临床医学工程师需要不断地通过培训来学习了解设备的技术的发展,不断深入了解和掌握对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技术和质量监控技术,与此同时还要增强应急能力和为医疗病患的服务能力,指导临床医疗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各项设备,使设备发挥其正确的功效,减轻或消除病患的痛苦,达到良好预期效果。与此同时医院也要大力支持临床程师不断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医疗设备维护管理人才的科研水平。
4 结语
病患的生命和健康,医院的信誉和综合效益都受到医疗设备安全质量的深度影响,因此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和维护管理工作一直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心,如何提高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和维护管理工作更是国内外时刻密切关注的课题。特别是国家公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仪器不良反应的监督条例后,医疗监督机构、医疗卫生系统更加重视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管理,相信我国的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和维护管理将随着发展愈发的科学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戴捷,冯璐琼.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和维护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1,09:80-83.
关键词 变应性 特异性 免疫治疗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98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明确变应原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31例,其中男58例,女73例,年龄7~50岁,平均27.8岁;其中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6例。
治疗方法:标准化变应原浸液浓度确定后,按浓度递增方案进行注射,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递增0.1ml,至1ml后换下一浓度,直至完成10~2浓度的注射,不在递增改为维持量,可逐渐延长注射间隔,由每周2次改为每周1次,每2周1次,每3周1次,每月1次。
不良反应分类:小局部反应是注射局部发生的小面积红肿于24小时内消失,没有什么严重不适。大局部反应是注射局部出现的红肿范围继续扩大,直径≥40mm,伴局部发痒,持续时间24小时,局部不适感明显。全身反应是远离注射部位出现症状,不管是轻还是重都算是全身反应[1]。如注射后出现眼或鼻的过敏症状或全身起风团或哮喘发作等。
结 果
13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有58例出现反应,其中小局部反应38例,大局部反应14例,全身反应6例,过敏性休克0例。大局部反应及全身反应多在10~3和10~2浓度时出现,越接近患者的最大耐受量发生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讨 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高[1]。本项研究主要探讨如何通过细致的全面护理工作,保证和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明确的变应原接触史,变应原皮内试验结果(++),排除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心功能障碍等患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建立患者免疫治疗手册,详细记录患者注射浓度剂量、时间,仔细检查制剂的批号、浓度及有效期。同时做好处理不良反应的准备,包括氧气、血压计、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等。应避免患者在感冒、发热或变应性鼻炎发作时注射。剧烈运动应待完全平静后再注射。注射中应注意,建议用1mm结核菌素注射器,注射部位宜在上臂外侧或前臂背侧,40°角进针。建议左右臂轮流注射,注意避免注射到皮内、肌肉或静脉内,如回抽带血,应立即将针拔出,观察30分后无不良反应,再将余液于另一部位注射。注射后患者应在指定地方观察30分以上方可离开,以免发生意外。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出现的任何异常表现,并嘱患者随时报告出现的异常症状。小局部反应不需处理,可继续加量,只需要严密观察。大局部反应多于变应原递增至浓度较大时易出现(10~3、10~2)可以局部冷敷和口服抗组胺药,物处理。采取下次注射量回退到不发生反应的剂量,注射的间隔延长至每周1次或2周1次,使每次注射后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免疫。反应减小或消失后,再酌情并谨慎增加剂量。全身反应多发生注射后15分,绝大多数发生于30分,多发生于10~3、10~2浓度,接近患者的最大耐受量。首先口服随手可得的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等,哮喘者立即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舒喘灵气雾剂等。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休克,且所有全身反应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缓解。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疗效肯定,但其最大的缺点是疗程长,又要反复注射,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患者往往存在精神紧张、忧虑、易怒等负面情绪,对医嘱的执行能力及依从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疗效。
关键词: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抢救 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DKA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原因下胰岛素不明显增加,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糖、蛋白质、脂肪以至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而导致高血糖、高血酮、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一个症候群。临床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近年来,随着微量泵的广泛应用,逐渐被应用于DKA的抢救中[1]。现将微量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总结于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本院诊治的符合DKA的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8例,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32~74岁,平均56岁,糖尿病病史0.5~12年,平均6.5年;原有糖尿病病情加重或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呼吸深快、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意识障碍等。其中出现轻度昏迷34例,中度昏迷10例,重度昏迷3例。DKA诊断符合以下标准:血糖≥11.1 mmol/L,血酮体阳性,pH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
平卧位休息,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根据病情、医嘱合理地安排输液种类、速度和量,并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的出入量,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报告。
1.2.2 心理护理
对清醒患者在使用前要向患者介绍该设备的有关知识,如其优越性、科学性、注意事项及使用的目的和重要性,以避免由于患者对微量注射泵缺乏了解而产生恐惧、疑虑、不安全感,消除心理障碍,使其主动配合。
1.2.3饮食护理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饮食亦需多方注意,旨在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肪代谢,一般而言,应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热量控制,适量食用低脂、无糖、高维生素、高纤维、高蛋白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对于昏迷患者,每日从胃管中注入流质类食物,保证患者身体所需热量,如出现无法维持足够热量的情况时,可选用注射法对患者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进行补充。
1.2.4置泵护理
胰岛素应于2~8℃的环境中保存,既要避免阳光照射,又要防止冰冻。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勤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及输注速度。血糖下降速度一般以3.9~6.1mmol/(L/h)为宜。如治疗2h后血糖仍然未下降,则提示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较低,胰岛素剂量应加倍。
1.2.5 低血糖护理
低血糖反应是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在治疗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多汗、饥饿、眩晕、呼吸浅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加重甚至昏迷时,应快速报告医师,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给予保暖、吸氧、急测血糖。若血糖
2 结果
对DKA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与观察,通过予微量泵注入胰岛素,再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68例患者中66例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各种症状减轻或消失,仅2例出现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死亡,其余全部好转出院,无并发症。
3 体会
微量泵能加快血酮体转阴,缩短平均住院日,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DKA可快速稳定地降低血糖,消除酮体,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3]。微量泵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又准确,节省了护理时间,让护士能在病情观察和临床方面投入更多,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进行严格的血糖监测,以及认真、细致、全面观察等方面的综合护理,可确保胰岛素泵的最终疗效,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程恩荷,朱玉琢,彭红丹,郑茹,张贞,鲁希希.微量泵注入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4):344-346.
摘要目的 : 探讨皮下注射与皮内注射在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9月在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21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皮下注射)和对照组(皮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注射疼痛感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能取得与皮内注射一样的临床疗效,且皮下注射患者的疼痛感较轻,易被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 复发性自然流产;主动免疫;皮下注射;皮内注射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35
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孕妇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RSA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遗传、解剖、内分泌、感染、自身免疫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仍有大量孕妇找不到确切的原因,成为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近年来研究表明,URSA多与免疫因素有关,部分流产患者血清中缺乏HLA-DR抗体,HLA-DR抗体能抑制母体识别父源性HLA抗原[1]。因此,主动免疫是治疗URSA的主要手段,本研究采用丈夫或无关健康第三个体的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URSA。既往多采用皮内注射,但其疼痛感较强,为此我们尝试对患者采用皮下注射,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9月在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210例,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皮下注射)和对照组(皮内注射)。所有患者月经规律,明确诊断为URSA,自身封闭抗体阴性,TORCH优生五项均为阴性,无死胎、死产、活产史,配偶无血液传播性传染病。所有入选病例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孕妇年龄21~40岁,平均(29.5±5.3)岁;不明原因自然流产2次75例,3次18例,4次10例,6次2例;流产孕周为6~11周。对照组孕妇年龄22~41岁,平均(29.9±6.2)岁;不明原因自然流产2次72例,3次19例,4次10例,6次4例;流产孕周为6~12周。两组患者年龄、流产次数、流产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前准备(1)询问病史。包括孕产史、月经史、妇科疾病史。(2)既往检查。男女双方染色体检查、女方抗心磷脂抗体检查、风疹抗体检查、内分泌检查、自身抗体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查、盆腔B型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宫腔镜检查等。(3)封闭抗体检查均为阴性。(4)治疗前检查。男女双方进行肝功能、乙肝、丙肝、抗艾滋病抗体、抗梅毒抗体等检查,排除传染性疾病。
1.2.2主动免疫治疗方法主动免疫治疗选取丈夫或无关的健康第三个体的淋巴细胞。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避孕。在无菌条件下抽取供血者30 ml外周血加入适量肝素抗凝剂,生理盐水洗涤3次,分离、洗涤、稀释、供注射。1个疗程注射4次,每次间隔3周左右。1个疗程结束2周后复查抗丈夫淋巴细胞抗体(封闭抗体)。阳性者可计划受孕,阴性者继续追加1~2个疗程,鼓励患者在3~6个月内受孕,妊娠后可加强1~2次免疫治疗,直至孕16周左右。研究组采用皮下注射方法,淋巴细胞浓缩液1.0 ml在患者上臂三角肌下缘分3~6位点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皮内注射方法,淋巴细胞浓缩液1.0 ml在患者前臂内侧分3~6位点皮内注射[2-3]。
1.3护理(1)心理护理。随着流产次数增多、年龄增大,患者对生育、妊娠、流产产生不良的认知,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随之而来,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加强护患交流沟通,建立良好、健康的认知模式,缓解心理压力,降低不良情绪反应。(2)知识宣教。治疗过程中组织患者参加优生优育知识培训,孕期要慎用药物,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3)定期随访。接受主动免疫治疗或再次妊娠后,要做好随访工作。妊娠后加强免疫治疗1~2次,及时保胎、定期做好产前检查[4]。
1.4观察指标注射1个疗程后,复查抗丈夫淋巴细胞抗体(封闭抗体)转阳例数。按视觉模拟评分方法(0~10分,0代表无痛,10代表剧痛)评价患者注射时的疼痛感。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抗体转阳率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随着现代生殖医学及免疫学的发展,URSA可能与患者无法产生适当的封闭抗体而致胚胎被排斥、流产有关。正常妊娠中,封闭抗体可与母体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结合以及滋养细胞本身结合,阻断母儿之间的免疫识别和免疫反应。URSA患者常缺乏封闭抗体,母体免疫系统易对胎儿产生免疫攻击而导致流产。近年来采用患者丈夫或无关健康个体静脉血提取淋巴细胞等免疫治疗是新兴治疗手段,并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2,5]。根据生殖免疫学原理,小剂量多次异体抗原刺激比大剂量更易产生保护性抗体,并且副作用少。小剂量多次免疫治疗既往多采取皮内注射,皮内注射疼痛感明显,多次皮内注射使患者产生畏惧感。为此,我们采取皮下注射,减轻了患者注射的疼痛感,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注射依从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主动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皮下注射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能取得与皮内注射一样的临床疗效,且皮下注射患者的疼痛感较轻,易被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张春花,王文第.经皮内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护理配合[J].甘肃科技,2013,29(13):132-133.
[2]黄华英,孙鸿燕,廖运梅.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反复自然流产的疗效分析及其护理策略[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3):301-303.
[3]吕桂芹,路鸿艳,房芃.不明原因反复性自然流产89例主动免疫治疗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62-63.
[4]高燕敏,刘微微,汤敏,等.护理干预对习惯性流产者社会支持状况与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52,118.
[5]蔡汝文,严坤.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效果观察及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59-61.
在1999年4月召开的中国卫生改革理论与政策高层研讨会上,“发展医疗卫生产业”被提上了议程,产业强调的是把产品(服务)推向市场,产业化有利于让病人提高医疗消费观念,拉开医疗消费档次,吸引更多的人在多样化选择性消费中进入医疗市场。[1]这就意味着医疗市场的竟争将更加激烈。医院是一种服务性组织,医院生产的“产品”是服务性产品,为了求得医院的生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则成为医院各级管理者的中心任务。护理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使得服务性体现的更加鲜明,如果我们在护理质量管理中不能紧紧把握优质、高效、经济、便捷的服务原则,也同样会在医疗市场的竟争中失败。医疗卫生改革带来了新的质量观点:首先是能提供良好服务,使病人伤害最小;其次是在各个医疗环节上重视期望的收益与亏损间的平衡。[2]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是医疗服务产出效果的标准。因此,护理质量管理的定位也同样应该建立在护理工作是否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上。
90年代在护理界开展的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使护士逐步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帮助人们掌握以健康需求为目的的预防、治疗、护理的知识,不仅充实了护理工作的内容,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为医院增加了在医疗市场中的竟争力。但是,现有的护理质量评价内容与方法却没有一个大的突破,重点仍停留在对护理技术项目和临床护理流程的评估,如技术操作合格率、年度褥疮发生数、病区管理质量合格率等。对于能够反映一般健康状况的指标如病人接受心理护理的结果、健康教育的知识掌握率、出院指导的准确率等都未能列入到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中去。其次对于护理成本与概念也尚未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在质量管理的导向中不能体现出从护理管理者到基层护理人员均有参与成本计算与控制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就无法面临高质量和低成本的局面。所以护理质量管理应顺应医疗卫生改革的方向,方能推进护理工作的改革。
2护理质量管理应进一步体现现代质量管理思想
传统质量管理认为:达到“符合性”技术标准就是高质量;质量问题是作业线的恶果,过分强调工人文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对质量的影响以及不能追求“零缺点“。多年来,我们在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也仍然受到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制定15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时,符合临床应用标准的着眼点是放在板正的一招一式上,还是放在病人的舒适与需要上?有一些质量标准都留有一定的余地,是否容易给人一种达到标准值就是最好的错误导向。比如危重、一级护理病人合格率为95%,还有允许出现0.5%的护理缺陷的可能,无形当中就使护士会认为0.5%的护理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原谅自己工作的不足。这种以质量标准适应现行状况,留有余地的管理方法,不仅使病人得不到100%的优质护理,也容易增长护士视工作出纰漏习以为常的惰性,有碍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意识。
正确的质量概念是质量管理成功的保证。纵观国外学术界给“质量”下的定义,质量就是“适用性、满足消费者需求”。[3]菲根鲍姆将质量管理定义为“是为了在最经济的水平上生产出充分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产品,而综合协调企业各部门为保证与改善质量的有效体系”。在克劳斯比提出的零缺点的质量管理理论中也提出“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不是事后检验。”[4]我们的护理质量管理应该吸取这些先进的现代质量管理思想,进一步形成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护理质量的概念应该从满足病人健康需要的角度去定义,而不应该局限于对病人日常性活动的服务上,也不应该将其简单的定义为服务态度的优劣。护理质量的评价主体应该从护士做了什么转向病人实际得到了什么,得到的是否是他所需要的。护理质量的控制应加强前馈控制行为,克服反馈控制中因时间差而给病人带来的不必要的护理缺陷,使控制变的积极而有效。护理质量的标准应更加具体和细化,让护士充分了解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