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技术调研方法

新技术调研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技术调研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技术调研方法

新技术调研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校企合作;岗位

1.调研目的

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从理论发展、行业应用、等方面掌握第一手资料。

掌握行业新技术应用的情况,各种新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掌握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工作流程、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的变化。

掌握最新的行业职业标准。

掌握新技术应用对学生专业技能提出的新要求。

掌握行业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

了解行业内企业的基层组织形式、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

2.调研对象

从两方面选择调研对象:一方面是北京地区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岗位的成功企业;另一方面对58同城、赶集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四家招聘网站上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的岗位进行网上调研。

3.调研方法

我们走访了北京地区做的比较成功的企业,同时我到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半年,北京优腾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望京网——都市生活新媒体社区服务网站,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是优秀的社区网站,实习期间调研了该企业所需的岗位,及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环节以及相关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和标准。

具体调研工作步骤如下:

1)与企业高管交流。了解行业目前的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行业的新动态、新技术以及未来的走势。

2)与部门经理交流。了解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了解所调研企业的部门和岗位设置、工作内容、技能和能力要求,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客观地分析、对比和评价,为课程建设提供依据,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与人力资源的主管沟通。了解从企业招聘的角度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到企业实习的问题,企业兼职教师的聘请等方面的事宜。

4)与专业人员沟通。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了解做好自己的工作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和知识。

5)与毕业生交流。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行业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

6)相关行业网站。从相关行业网站上搜集信息和资料,以便掌握最新行业动态和标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等。

通过58同城、赶集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四家招聘网站对北京地区的人才招聘信息收集两万多份,将技能要求相似的岗位进行合并,从中筛选出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200个,对这200个岗位进行分析。

4.调研结果

(1)与《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相关的岗位

无论是走访企业,还是网上调查得出了一致的岗位有:网页设计与制作、网页美工、网站管理、网页编辑。

(2)岗位分布分析(见表1)

(3)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要求(见表2)

(4)相关职业岗位使用软件的要求(见表3)

5.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们实施《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我们采用的项目教学法,没有能真正体现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节的项目进行教学,所以需要对教学项目进行优化。

新技术调研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组态软件 课程共建

一、共建的意义

《组态软件》课程是高等院校自动化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基于组态软件的人机界面技术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态软件作为智能化技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正突飞猛进地发展着。特别是近几年,组态软件新技术、新知识、新产品层出不穷。对从事高技能型自动化专业人才的要求,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从技术技能上,都在不断发发生变化。

如何按照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实时掌握开发企业的动态,因此,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把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引入到课程当中,让教学课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整合、改编或新编,使企业“渗透”到学院的课程建设之中,使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相吻合,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对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育,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共建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指导课程内容建设和特色实训基地建设;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按照工学结合理念对教学方案进行创新,研究建立与生产实际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特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通过二年的建设,使《组态软件》课程建设成以工学结合为平台、项目为导向“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为校内典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体目标:

1.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一支实力较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配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选派校内专业教师进行企业顶岗实践,使校内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

2.课程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制订

通过深入企业,掌握组态软件新技术及相关岗位能力要求,完善课程标准制定与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3.教材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和课程内容建设,编写适用于自动化相关专业校企合作教材《组态软件技术及应用》。

4.教学资源建设

完善并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开发出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教学录像、企业生产录像,开发建立校企合作《组态软件》课程网站。

5.校内组态软件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上,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在现有光伏发电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基础上,研究生产性仿真基地建设。

三、课程共建措施

1.课程改革政策研究与企业调研

通过对对兄弟院校调研,了解《组态软件》课程建设情况(包括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建设、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教学安排、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等)。调研通过调查表及召开座谈会形式完成数据采集,通过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

选择自动化相关专业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从事相关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及技能要求。调研通过调查表及召开座谈会形式完成数据采集,在调研基础上,理清相关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及技能项目。

2.课程体系研究与课程标准制定

课程体系研究确定。总体思路是,在对各有关高校及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研究确定《组态软件》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及课程具体内容。在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全部基于岗位工作任务。

课程标准制定。按照学院《关于制(修)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意见》,参照兄弟高职院校《组态软件》课程标准,研究制定《组态软件》课程标准原则,课程标准制定在《组态软件》课程体系确定的基础上进行,根据上述原则由课程组对项目进行分解分工,并由课程核心组成员进行统一审校,形成课程标准初稿,召开有关专家论证会,确定并公布《组态软件》课程标准(试行)。

3.教学团队建设

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中,要加强专兼职教师的融合,每学年组织召开专兼职教师集体教研活动2次,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并制定《组态软件》说课稿,组织专兼职教师公开教学,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保证专兼职教师教学理念与行动的一致性,不断完善教学各环节建设,提高《组态软件》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专任教师每年至少安排15天以上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提高专用教师实践技能。

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师资引进工作;另一方面,要扩大兼职教师比例,构建专兼对接的教学团队。

4.特色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加强与《组态软件》课程教学密切相关的实训内容研究与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和教师顶岗实践,分析工作流程,结合组态仿真技术,开发典型生产过程的监控系统仿真实训室。

5.校企合作教材建设

与企业共同开发编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组态软件技术及应用》教材,同时合作编写相关教学资源(课件、教案等),保证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统一性。

四、结论

《组态软件》课程实践性很强、技术更新很快,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可以实时的掌握组态软件的新技术、新方法,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吻合的人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莉琼.校企合作共建《网络营销实务》课程――以阿里巴巴特色班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1,(24):44-45.

[2]吴福贵.校企合作共建《数控编程》精品课程[J].大学教育,2014,(09):43-45.

新技术调研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调研;现状;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市场调研对企业生产经营越来越重要,市场调查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内外市场经济动态和有关信息资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企业经营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市场调研对于企业就像是生命不能没有水一样,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中小企业市场调研现状分析

市场调研已是每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经营战略方法之一,然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市场调研却让经营决策者感到惘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上的限制,成立不了专门的市场调研部门,缺乏专职市场调研人员,也请不起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企业自己开展的市场调研不尽人意,比较明显的问题有:

(一)调研目的不明,致使调研无果

市场调研的目的相当于航行的方向,关系着调研工作这条“船”向哪里“走”,怎么“走”,能不能到达目的地,中小企业的调研工作中常出现调查目的不明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调查目的模糊,决策者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要了解什么、调查要起到什么作用,为调查而调查使市场调查无的放矢;二是调研目标锁定过多,决策者希望一次调查能解决很多问题,涉及的内容应有尽有,其实这样的调查也是没有方向的,因为它的“目的”太不明确了,最终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使得调研失去价值!

(二)调研内容不当,致使调研失效

市场信息包罗万象,调查什么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但一些企业的调研,调查者不能紧扣主题对内容进行筛选,要么什么都调查,收集一堆用不上的信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要么设计的内容过窄,满足不了调查的需要,或是调查的内容文不搭题,如需要了解产品口味却在调查内容中过多设及产品价格和包装内容,如需要了解企业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但调查内容却设计为产品调研内容。调查内容过宽或过窄,或与调查目的不符,都会导致调查工作质量下降甚至调查无法进行,调查结果无效。

(三)调查人员不力、技术欠缺,致使调研质量下降

市场调研是一项复杂细致,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责任心是难以做好调研工作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对调研工作的投入不足,没有设置专业化的市场调研机构,市调人员多为兼职,极少专职,这些人员缺乏市场调研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只能勉强完成原始数据的收集,对资料的汇总整理缺乏条理化和系统化,更不用说分析预测和撰写调查报告,处理数据的技能低下,不懂得运用先进成熟的方法和电脑信息技术,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很难起到参考作用。

二、开展有效市场调研的策略

市场调研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现有条件,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极待探讨和研究。

(一)明确调研目的,制定有效的调研计划和方案

调研的目的不同,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同,只有确定了调查目的,才能确定调查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否则就会偏离调查方向,无法调查出企业需要的内容,甚至得到与实际背离的调研结果。企业市场调研的任务是收集、整理内部经营和外部市场环境数据,及时反馈有关营销信息,发现机会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同时也为企业探索、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提供建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这个目的是调研工作总的终极目标,需要的收集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一次调研难以完成,在实际行动时要把总目标具体化,分为一个个的调查主题,一个主题只为一个目的、解决一个问题,在制定方案时,必须明确这个调查主题为什么而做,所要面临和要解决的核心的、关键性的问题是什么,只有这样调查才能有的放矢。

明确了调查主题,还要进行调研方案的制定,调研方案包括调研计划和环节设计两方面,调研计划就是对调查工作各个步骤和各环节进行通盘的考虑,制定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工作程序,调查设计是指对有关环节进行确定,如调查内容、调查表、调查方式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指标计算等细节的确定。调研方案是否科学、可行,是整个调查工作成败的关键。

(二)明确调研内容,建立调研信息系统

市场处于动态变化中,市场调研具有长期性、持续性,企业要做有效的市场调研,应及时掌握企业内部运营情况和外部环境信息,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调研内容应包括:

企业内部的调研:一是订单数量和客户信息:按产品、按行业、地区、交货期等指标进行归类统计的订货量,客户有关信息等;二是销售报告:按产品类别、分地区、部门、客户、时间段等序列化的实际销售数据,以及与商品销售有关的销售费用、销售利润、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统计、会计数据;三是库存状况:对企业内部产品供应状况做明细统计,了解商品流转情况,为供需平衡分析提供资料;四是资金循环信息,主要是向会计部门收集应收账款到账情况,分析客户信用。

新技术调研方法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网络环境与建设水平对提升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为此,以山东省40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为样本,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区域创新网络与技术创新的6个关键要素:创新体系与技术来源、创新技术水平、创新资金实力、研发人才基础、创新产品收益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技术扩散开放程度变量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负效应,而其余的区域创新网络变量对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效应。

技术创新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人、能力、过程、组织等要素的再组合,它是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生命线。与大企业相比,通常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具创新性,但由于规模小、资源少等缺陷使其在创新方面处于劣势。但随着科技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风险与投入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技术创新超越企业边界,获取资源和分散风险。国内外实践表明,区域创新网络是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为此,通过选择山东省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区域创新网络与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测度区域创新网络要素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用系数,分析如何构建和完善区域创新网络,从而探索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域创新网络环境构建途径。

1理论基础

区域创新网络指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内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当地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等公共组织之间的合作而结成的具有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结构系统。随着竞争格局的全球化,创新成为世界竞争的主导,各国政府开始致力于为增强竞争优势而努力创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这也引起了学者对技术创新深人研究的兴趣,并逐步重视研究区域创新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国外学者代表性观点有,Hippel(1988)实证研究表明,产业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创新源,企业之问的长期密切合作必然会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Keeble(1999)等人对剑桥地区实证研究发现区际和国际网络在当地高科技企业的外部创新资源投入、合作研发和科技人才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Cooke(2000)”研究指出,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区域内企业创新绩效的不断提高。我国学者盖文启等(1999)指出,只有积极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实现区内各行为主体的密切合作和知识的增值创新,才能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关士续(2002)针对硅谷的实例,阐明了区域创新网络在高技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新的角度诠释了技术创新。以上分析表明,区域创新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为企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对区域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中,很少有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本文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从细化维度来分析区域创新网络与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2样本特征

选取山东省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大样本调研前,随机抽取中国济南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的1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预调研,根据预调研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正。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148份,回收率达37%。对回收的问卷按一定标准进行了筛选,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36份,有效率达91%。样本涉及电子信息(29家)、先进技术制造(29家)、生物工程和新医药(13家)、新材料应用(10家)、现代农业(6家)、新能源高效节能(14家)、环境保护(16家)、其它(高新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19家)等高新技术行业;包括中型企业67家,小型企业69家;国家级技术水平企业29家,省部级技术水平企业39家,地市级技术水平企业47家,其它技术水平企业21家;国有或集体企业19家,民营企业101家,外资或独资企业13家,其他性质企业3家;创办期企业l6家,成长期企业7l家,成熟期企业29家,衰退期企业9家,二次创业期企业11家;技术密集型企业10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21家,其他产业类型I2家,如表1所示。

3变量测量

本文旨在分析区域创新网络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需要对技术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网络进行测量。首先,依据半结构化访谈以及参考相关文献,选取测量指标。然后,以山东省中小型科技企业为样本,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多题项测量指标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分别建立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创新能力的观测指标体系。

3.1区域创新网络测量

区域创新网络量表根据半结构化访谈内容和相关的研究文献儿IS],经过编制、测试和修订而成。包括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程度(Q11)、区域人员或科技人才的流动程度(Q12)、区域技术交流及中介等组织程度(Q13)、区域相关企业的合作程度(Q14)、技术扩散开放程度(Q15)、公共数据库建设水平(Q16)6个变量。量表中的所有项目采用1~5级Likert量表评价,依次表示程度由低到高。通过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仅=0.8,说明量表一致性较好。KMO=0.8,Batelett球体检验表明x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总方差的贡献率75.719%,较好地解释了区域创新网络的发展状况,如表2。

3.2技术创新能力测量

技术创新能力的量表构建根据半结构化访谈内容和相关的研究文献’,经过编制、测试和修订而成。包括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知识产权的自主性、企业主要技术来源等l4个测量指标,涉及创新体系与技术来源(Tl1)、创新技术水平(T12)、创新资金实力(T13)、创新人才基础(T14)和创新产品收益(T15)5个关键变量。

通过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Ot=0.7,说明量表一致性较好。KMO=0.6,Batelett球体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4个观测指标很好的聚合为5个因子,根据不同指标问的涵义,分别命名为创新体系与技术来源、创新资金实力、创新人才基础、创新技术水平和创新产品收益,见表3。

4数据分析

为检验区域创新网络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别以技术创新能力的5个关键维度:创新体系与技术来源、创新技术水平、创新资金实力、创新人才基础和创新产品收益为被解释变量;以区域创新网络的6个因子: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程度、区域人员或科技人才的流动程度、区域技术交流及中介等组织程度、区域相关企业的合作程度、技术扩散开放程度、公共数据库建设水平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具体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中小型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程度、区域技术交流以及中介等组织的完善程度、公共数据库建设的完善情况等3个因子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体系与技术来源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关系越密切,区域内中介组织、公共数据库建设越完善,越有利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保障保持核心技术的先进性;第二,区域人员或科技人才的流动程度与创新技术水平显著正相关,而技术扩散开放程度与创新技术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区域内适度的人才流动有助于创新技术水平的提升,区域内技术扩散程度越低越不利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第三,区域技术交流以及中介等组织的完善程度、技术扩散开放程度的完善情况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人才基础显著正相关,表明完善的区域技术交流及中介服务、适度的技术扩散有助于改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人才基础;第四,区域人员或科技人才的流动程度、区域相关企业的合作程度、公共数据库建设程度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产品收益显著正相关,表明适度的人才流动、企业之间密切合作以及完善的信息平台支持有助于提升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市场化能力。

5结论与建议

前述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网络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但不同区域创新网络要素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首先,依据实证结果归纳结论。然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完善建议。

5.1主要结论

从前述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多元回归分析中,区域技术交流、技术扩散开放程度变量对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技术水平有显著影响,而样本描述性统计表明,7l%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区域技术交流水平较低,溢出效应弱。Causmano(2000)…所提出的技术外部性导致的知识溢出是有成本的,企业对知识溢出的利用取决于自身吸收能力,而吸收能力和企业知识存量和研发投入正相关。因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内技术交流和技术扩散水平,提供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中小型科技企业要重视自身知识储备和对研发的投入力度。

(2)适度的区域人员或科技人才流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技术水平,而且对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也有显著的作用。根据对样本的统计结果,有6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区域内人才流动不合理。因此,通过优化区域创新网络内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有助于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增添活力,解决创新人才短缺的“瓶颈”,提高人才聘用的灵活性,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水平。

(3)中小型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程度、区域内中介的完善程度是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显著的影响。根据样本统计结果,45%的被调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较常合作,而仅有29%的企业认为区域中介较完善。Conway(1998)等指出技术创新不是单个创意的结果,这意味着技术创新通常产生于众多主体参与和网络关系复杂的组合。因此,完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一要依托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区域创新网络;二要注重中介组织完善,为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4)区域人员或科技人才的流动、区域相关企业合作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创新产品收益有显著影响。这证实了Capello(1999)”所说的集群学习的实现途径包括企业问的结网和互动、人才在当地企业问的流动,而集群学习有助于提升小企业的创新绩效。公共数据库建设也对创新产品收益有显著正效应,这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增加和引导对对数据库建设投资,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平台。

总体来看,区域创新网络对创新技术水平、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基础、创新产品收益以及创新体系建设表现出了明显的作用效应,但同时发现区域创新网络与创新资金实力没有显著作用,这可能是与区域创新网络量表中的具体测量指标选取有关,二者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的细化研究。

5.2优化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论,针对优化创新环境,提升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目标,对区域创新网络的优化和完善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政府的功能,培育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政府起着积极地作用,主要包括加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投资等。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当区域创新网络围绕科研院所或大学集中地时发展最有效。因此,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的发展中,首先要投资建设优良的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网络通讯系统等与科技企业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对培养人才、生产创新技术的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投入,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必要的技术支持。其次,制定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支持政策,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提供优惠条件,并对重大技术创新实施奖励。推动企业之间建立分工协作的互动关系,尤其是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促进产学研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加强对产学研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协调。此外,还应积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将政府控制职能逐步让位于引导服务职能,并将各种不同体制的资源都纳入到创新网络中,实现对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技术调研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科技型组织 企业文化建设 方法研究

1 科技型组织的特点

科技型组织主要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的企业。它们除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外,还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点:

在从业人员结构上,科技型组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在一些知识、技术密集地区,科技人员超过5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总数的10%以上。在技术领域上,以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己任。技术与产品附加值高于传统产业,研究与开发投入比例较高。科技型组织重视技术进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无形资产多。

科技型组织是市场经济的率先探索者和实践者,它们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使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紧密结合,并较好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相脱节的难题。科技型组织始终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来为社会服务为目标。

科技型组织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运行机制体系,创造物质财富、讲求精神文明的动力机制;坚持自主开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机制;同效益效率挂钩、按贡献大小分配的分配机制;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

2 科技型组织企业文化的特点

科技型组织企业文化特点:一是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给每个人以实现自身价值和展示才能的舞台;二是具有区别于传统产业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 三是有一个充满活力的机制。企业不仅做到人尽其才,而且做到以贡献决定分配;四是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培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坚持用先进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是科技型组织的优良传统和有效做法。

科技型组织致力于培养技术尖子和技术带头人,建立和完善人尽其才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提高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科研开发能力,保持和增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力。科技型组织要尽快将研究项目开发出来,并使之商品化,真正形成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市场化经营体制,使各项资源配置优化,将分散的科研资源、经营资源、资金及资产资源适度集中起来,在形成规模经营的基础上走质量规模型发展道路。

科技型组织坚持走科研创新路线,全方位的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积极性,以提高技术人员的地位,为科技人员提供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同时不断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科技型组织重视团队学习,努力营造知识共享的环境,培养优秀的团队精神。科技型组织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技术创新,创造价值。

科技型组织以技术为手段,以高水平的技术服务为支撑,用所研究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服务于社会,实现组织的再发展,取得组织的壮大。科技型组织在一个特定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一项重大技术的成功将影响一个领域甚至一个行业的大发展。

科技型组织在研究项目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多从事一些专业领域里的前沿技术研究,科技实力较强,技术积累丰富,科研、试验条件优越,科研人员多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具有创新精神。

科技型组织直接面向用户、面向市场,针对现场的问题、难题开展技术攻关,不断寻求新的方法以改进产品、技术、工艺和服务,有效地利用资源,通过提高用户的效率,获得知识的价值,体现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科技型组织是智力高度密集的产业,由于科技人员知识层次高,对知识、文化等精神需求欲望高,如何有效的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对企业地发展壮大就显得尤为重要。新思想的产生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前提,科技人员的创造性、能动性等非工具性作用已经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3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研究

调研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研法、网上调研法、访问调研法、实地观察法、文献查阅法、集体访谈法、个别谈话法等。

调研分析采用的技术有:统计分析法、SWOT分析、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

调研还要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进行,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吸收借鉴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

利用德尔菲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发出调查问卷由有关人员回答,将调查问卷收回后进行统计分析,把占多数意见作为第一次调查的结果,再发出第二轮调查表。第二轮调查表收回后重复上次做法,得出结论。按照图 1给出的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4 企业文化建设的流程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一般要经历四个过程:一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文化建设停留在企业口号和企业各项文体活动等上面,此时,员工对文化的认同是在浅层的;二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层经过长期的沉淀后,核心理念已经得到员工的认同并逐渐的深入到员工的心中。员工对文化的认同是发自内心的,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三是共同价值观形成后,企业的核心理念转化到企业的日常行为中,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遵守是潜意识的行为,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共同行为准则;四是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认同到了绝对忠诚的程度,员工可以为企业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企业文化建设所想达到的理想状态。

企业文化建设的流程(见图2)。

(1)战略定位。根据企业发展制定出符合企业情况的企业文化定位,明确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步骤有: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召开企业文化启动大会等。

(2)调研诊断。对现有组织文化进行全面审视,提出企业文化综合情况报告。步骤有: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任务、确立调研类型和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座谈会、分析内外环境、归纳整理、提出报告等。

(3) 规划制定。运用适当的工具、方法重塑企业文化。步骤有:企业文化定位、提出理念、全方位征求意见、修订公布、梳理现有制度、修订建立健全制度。

(4) 跟踪修改。逐步的开始推进企业文化的全面实施,根据实施的具体问题,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5 企业文化的管理与维护

社会在不断进步,企业在不断发展,作为引导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也应该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由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所以对企业理念的管理与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在企业文化建成之后,对其进行管理与维护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使各个实施过程中已经明确列出了相应的规定,但也常会产生解释、判断方面的疑惑,甚至采取错误的施行方法。

企业文化的维护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维护其相对的稳定性;二是保持其与时俱进性。总的来说,已经形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是能够起引导作用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可以一成不变,对引导企业的发展永远行之有效。形成后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和管理者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在一定时期后对其进行修订。由于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价值观,所以不宜频繁对其进行修订,必须维护其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每8~10年对企业文化进行一次修订,并且修订的过程贯彻从贤而不从众的原则。

因此,企业应设置专门部门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管理,包括建设过程与使用过程中,针对种种事例,做出适当的判断、指导,引导员工正确使用实施的方法。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必须要制定使用方法和规定,同时根据需要给予检查判断。在推进过程中,还需要对实施方法中不符合实际需要的规定进行修改、调整,这些都是管理和维护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1 叶生. 企业灵魂[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相关期刊更多

石油商技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海峡科技与产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哈尔滨轴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