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型建材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按照月日局全体职工大会的要求,结合××年全局总体工作部署,围绕建材局八项重点工作,现将下一步工作安排作如下汇报。
××年建材工作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目标,实施六个方面的举措。
一、明确“五个目标”
(一)、抓好“一个推进”
××年要抓好个建材新项目的推进工作,通过发展新项目,增强建材业发展后劲,壮大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战略新高地(后附项目表)。
(二)、抓住“两个市场”
一是紧紧围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年活动,从生产、流通、应用三个领域整顿规范建材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引导消费,为建筑应用把关服务。
二是坚持走南闯北,内引外联,带领企业闯市场。以开拓国际市场为重点,逐步扩大省内外市场,为新型建材业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三)、抓好“三个推广”
一是加快新墙材推广。贯彻国家保护耕地,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为逐步禁止粘土实心砖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是加快预拌混凝土推广。逐步禁止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实现保护环境、提高工程质量,促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目标。
三是加快散装水泥推广。逐步限制袋装水泥生产和应用,促进建筑建材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四个目标”
⒈××年全市建材业产值计划亿元。
⒉新墙材生产量达到亿块标砖,市区新墙材生产比例达到;应用比例达到。
⒊预拌混凝土应用量力争突破万立方米。
⒋散装水泥应用比例达到。
(五)、召开“五个会议”
⒈月日召开全市新型建材产品推介暨与重点工程对接会议,组织全市余家新型建材企业的产品与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供需见面,为生产企业与应用单位打造平台,实现两业互动。
⒉月底至月中旬分别召开建材行业协会新墙材、门窗、预拌混凝土、水泥等各分会会议,安排落实各行业下步工作任务。
⒊月初召开预拌混凝土及散装水泥生产企业座谈会议,研究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统一价格加强行业自律,交流推广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
⒋—月分别在城区(东湖上城利用砌块建筑小高层住宅工程项目)和村镇(杜蒙县对山奶牛厂利用轻质墙板建造的新型墙体节能住宅建设项目)选择两个示范工程建设现场,召开新墙材应用现场会议,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墙改工作。
⒌—月份拟定在油公司生产指挥中心或萨大路改造工程现场,召开预拌混凝土应用现场会议,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共识,加快推广应用步伐。
二、实施“六个举措”
(一)、强化政策引导,当好指导员
一是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建材业“十一五”发展计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调整“十一五”期间列入项目库的个建材储备项目。围绕建材行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通过落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各项措施,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积极支持引导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二是加快新项目建设。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政策扶持,依托服务大企业,跑项目,抓引资,对现有项目还要进一步筛选、整理、加工,积极扶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示范作用的项目。对列入计划的个项目,提前介入,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选址、合资合作、技术攻关及优惠政策等方面提供指导与帮助。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坚持做到企业走到哪里,我们就服务到哪里;不断提高工作标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抓住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的契机,加快项目建设,增加建材发展后劲。
(二)、强化监督管理,当好裁判员
一是开展好建材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顿两个市场:⒈建材产品市场,要进一步争取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部门的配合,以水泥、建筑门窗、防水卷材等为重点,对我市建材产品生产、流通领域进行全面整顿,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⒉建筑应用市场,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各工程建设现场,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建筑工地和装修中违法、违规采购和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包括采用无生产许可证和不经过节能备案的产品,通过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检查、宣传、处罚力度,引导消费,严把建筑应用关,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强化建材专项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二是依法推进建材行业管理、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及墙体材料改革等项工作。通过加强行政执法,严格按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督检查,采取与其他部门联合检查或抽查等方式,深入建设工程现场,确保各项政策法规落实到位。要通过严格履行建设程序,强化管理,加大规费收缴力度,加快新型墙材、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推广应用。
(三)、强化舆论宣传,当好宣传员
一是通过举办产品推介会议,引导企业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宣传我市新型建材产品及企业,提高知名度,为企业加快产品应用创造条件。
二是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扩大宣传,全年力争刊发各类新闻稿件篇。
三是印发大庆市建材工业协会会刊《大庆新型建材》,加大对新型建材企业及产品的宣传力度,促进生产与应用的紧密结合。
四是采取召开现场会、开展宣传周活动、印发宣传资料,深入现场检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宣传。
总之,要以全新的理念开展好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国家和省关于墙改、推广散装水泥及预拌混凝土的政策、法规,从政策、经济、使用寿命、使用效果等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禁实、推散及预拌混凝土的好处,树立和推选生产和应用领域的典型,提高社会各界对禁实、推广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认识,促进这几项事业的深入开展。
(四)、强化建筑应用,当好教练员
××年我们要抓住滨洲村、科学家村开发、萨大路改造、文化娱乐中心等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机遇,强化市场引导,用新方式促进新型建材应用,实现建筑、建材业双赢。
一是在举办新型建材产品推介会暨新产品会基础上会同局重点办建立与重点工程联系制度,同时还要定期带领相关企业及产品深入各县、区现场服务对接,加强信息沟通,为生产企业和工程建设单位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二是召开新墙材及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现场会,通过典型引路,为其它开发建设单位提供经验。
三是利用会刊、网络等定期工程建设信息、行业动态、政策导向和产品信息,为生产和应用单位牵线搭桥、打造平台。通过上述几种形式协调好生产、应用等环节,促进建筑与建材业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市场引导,当好导购员
根据赴俄罗斯、加拿大等地考察的情况,结合我市建材业实际,我们确定××年乃至今后对外贸易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带工厂,以对俄贸易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争取市招商局、外贸局、市商务局等部门支持,大力扶持企业走出去,带动技术、设备、材料和劳务出口,在境外建立机构或投资办厂,用新对策促进我市建材业外向型经济发展。
一是重点扶持大庆新友谊装饰材料有限公司与克市合作的中国建材装饰城建设项目,带动我市新型建材生产和经销企业,扩大对俄贸易。要以该市场为载体,选择适当时机,组织我市部分新型建材企业及产品举办产品展示会,今后力争每两年举办届,把展会办成建材产品、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建材行业国际交流及协会开展活动的服务平台,通过大力开辟外埠市场,逐步增强我市建材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二是进一步考察东宁市对俄互市贸易区项目,力争组织部分建材优势企业走出去,扩大产品对外宣传和销售。
三是继续引导企业加强与加拿大魁北克省瑞福公司的经贸合作,以此为窗口,进一步推进我市建材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六)、强化协调服务,当好协调员
××年我们把加强协调、服务、引导作为工作职能转变的重点。
一是搞好全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通过加强与各省市建材主管部门、协会和重点企业的联系,定期分析行业经济形势,掌握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并行业动态和政策等信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重点协调解决好中省直单位、开发区及四县新材料推广、规费收缴及管理关系不顺的问题。找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交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推进新型墙材、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
三是充分利用国家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发挥好两个专项资金的作用。要积极鼓励各县区、各中省直单位大力发展新型墙材、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项目,为禁实、推散、禁止现场搅拌做好材料准备。要结合小城镇建设应用新墙材,加大墙改专项资金对村镇建设的倾斜力度。还要在研究制定新墙材推广地方标准规范及组织外出调研预拌混凝土应用情况引进新技术降低预拌混凝土成本、加大推广力度等方面适当增加投入,推进两项事业的深入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培育壮大我县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积极承接国际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进一步明确重点产业招商目标、招商任务、招商人员、招商项目、招商对象、招商方式、招商责任,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努力引进和发展一批支撑我县经济发展、在国内省内有重大影响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我县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跨越。
二、重点产业
根据我县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市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全县重点抓好以下七大产业:(一)新型建材产业;(二)矿产品深加工产业;(三)电子通讯产业;(四)食品制药产业;(五)机械化工产业;(六)现代服务业;(七)现代农业。围绕七大产业,主攻大项目,主招大客商,特别要瞄准世界500强、国内300强企业及各类产业中的“领头雁”企业,重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
三、主攻方向和区域
(一)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引进优质不锈钢、涂料等项目,主攻浙江和广东佛山、番禺等地;
(二)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引进永磁、发光、贮氢等新型材料及应用产品生产、研发项目,引进麦饭石、铜钴镍有色金属深加工等项目,主攻上海、浙江宁波、内蒙包头、广东深圳等地;
(三)电子通讯产业:重点引进数码音频、音响、手机、电脑等龙头企业及线路板、连接线、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配套项目,主攻广东东莞、中山、深圳,江苏昆山和香港、台湾、日本等地;
(四)食品制药产业:食品加工业重点引进橙汁加工,以生猪、肉牛为主的肉制品加工,萝卜、辣椒深加工等项目;制药业重点引进半夏初加工及经销企业、螺旋藻加工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项目,主攻浙江新昌、上海、福建、广东等地;
(五)机械化工产业:重点引进模具加工、汽车零配件制造、矿山机械制造、塑脂、胶水等项目,主攻浙江永康和广东广州、深圳、东莞等地;
(六)现代服务业:做好四星级酒店、汽车总站等项目的推介工作,抓好同年寨、金盆山旅游项目开发和推介,招引大型物流企业和农特产品批发交易中心投资建设主体,主攻深圳、上海等地;
(七)现代农业:重点引进脐橙汁加工、辣椒、萝卜、肉制品深加工企业,和10000亩以上优质油茶种植基地,千头以上肉牛养殖项目,主攻江苏、福建、广东东莞和台湾等地;
重大基础设施方面,由县建设局负责做好第二自来水厂、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的项目推介工作。
四、目标任务
(一)引进新型建材产业项目5个,签约资金2亿元以上,实际进资1亿元以上;
(二)引进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项目4个,签约资金1.5亿元以上,实际进资1亿元以上;
(三)引进电子通讯产业项目10个,签约资金4亿元以上,实际进资2.5亿元以上。
(四)引进食品制药产业项目3个,签约资金1亿元以上,实际进资0.5亿元以上;
(五)引进机械化工产业项目4个,签约资金1.5亿元以上,实际进资1亿元以上;
(六)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2个,签约资金0.8亿元以上,实际进资0.5亿元以上;
(七)引进现代农业项目4个,签约资金1.5亿元以上,实际进资1亿元以上。
五、明确责任分工
重点产业招商坚持以产业招商分队招商为主的形式,采取外出驻点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相结合等方式,每个重点招商产业配挂一至两名县领导作为责任领导,配备若干部门为责任部门,确保一个产业有一名县领导、一个责任部门、若干小分队、一个目标、一笔经费(详见附表)。同时,由县发改委牵头,负责做好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开发、推介及立项审批工作;由外经贸局牵头,负责做好招商分队、招商项目的调度,客商参观考察的联络和项目的洽谈、推进工作;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负责做好园区内产业的布局规划、园区内企业的安商服务和项目建设推进工作;产业责任领导要加强对所挂产业的招商指导和调度,并参与该类招引项目(企业)的评审和项目的洽谈;各招商分队队长为本分队招商第一责任人,副队长为直接责任人,负责本分队招商引资任务的落实。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2012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运行呈现新景象。我县围绕年初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突出抓好重要生产要素保障,狠抓企业运行调度和协调服务,保持了工业经济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提高,呈现出平稳运行态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33亿元,同比增长13.6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26亿元,同比增长14.19%;实现利税12.13亿元,同比增长24.53%。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我县坚持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加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一是借助赣南苏区振兴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实行规划先行,牵头制订工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策划了一批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并成功申报了我县氟化工产业基地为全省唯一的省级氟化工产业基地。二是有计划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提高整体协作力。鼓励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形式增资扩产、集群发展,成功引进中国建材集团以14.85亿元收购宝华山水泥板块,中化集团将新上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聚全氟乙丙烯等深加工项目。三是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大力开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组织南方万年青水泥和赣兴水泥等企业淘汰机立窑等落后生产线。
(三)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我县积极跟踪服务重大项目,通过项目调研和召开协调会等多种方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南方水泥水泥二期4500吨/日产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已顺利投产,三期4500吨/日产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兴拨叉技改项目一期年产新能源汽车变速齿轮600万件、压铸件6000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已竣工;百丈泉退城入园项目、威保运动新厂区项目已投产;山村油脂药用茶油、锐利电子等项目已顺利开工,力争2013年上半年投产;鑫福科技钼深加项目工、钨粉及钨制品深加工项目、国泰特种化工项目、钛合金轻质材料项目等已签订投资协议,正在规划设计和报批报建中。这些项目将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后劲支撑。
(四)信息化工作得到新推进。经我局努力争取,并得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县信息中心于今年9月份正式划归工信局管理,信息化职能得到进一步理顺和提升。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县大力促进两化融合,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等中心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下发了《县2012年信息化工作要点》(兴府办字[2012]77号),积极抓好网站建设,提升建站水平,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确保政务网络可靠运行,实现信息化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跨越式发展。
(五)服务企业得到新突破。一是加强企业调研工作,把握服务重点。全县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和现场调度会,紧紧围绕企业需求,把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服务工作重中之重。制订下发了《关于推进工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今后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是大力做好争资争项工作,积极跑部进厅,为企业争取立项审批、用地指标和资源配置,全年累计争取各类资金2132万元。三是成立了“县企业和企业家协会”,为全县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搭建了一座政企沟通的桥梁,为企业和企业家间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是企业和企业家交际、体现自我价值的一张名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产业集聚不强。目前我县工业涉及行业较多,产业特色不很鲜明,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层次较低。
(二)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受到用地、资金、招工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招商兴工,抑制了工业项目的落地。部分重点项目推进速度较慢,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还不强。
(三)运行质量持续下滑。2012年以来,由于部分产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运行成本刚性上升,同时,因市场需求不足,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特别是氟化工、水泥等行业运行艰难,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目前R22、无水氢氟酸的价位仅为8200元/吨和7150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7.4%和10.63%,公司每月亏损近200万元。
三、2013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工作思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充分利用建设瑞兴于试验区契机,加快“两化融合”步伐。着力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平台、推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作目标:力争至2013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4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利税14亿元,同比增长15%;全县新增规模企业8家。
(二)工作措施
围绕上述要求,2013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抓运行监测协调,确保工业平稳运行。一是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机制、经济运行管理调节协调机制、企业发展激励机制等机制,高质高效服务企业,推动工业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抓好全年各项工业经济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工作,细化每月目标任务,力争全县工业增速保持17%,保证各项目标按年初制定方案和时间进度平稳推进。三是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协调,及时跟踪处理影响企业运行的苗头性问题,保证重点企业正常生产、多产多销。
2、抓重点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着力扶优扶强,培植产业集群,充分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国家扶贫大开发两大机遇,以规划建设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和至泉州出海通道为契机,扎实做好调区扩区工作,着力建设以军工产业园、机电产业园,氟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为主的“两园”、“两基地”,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倾斜,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群,加速形成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深加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3、抓企业协调发展,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一是培育引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鼓励现有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主业规模,紧紧围绕主业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企业集群发展。二是加大中小企业培育扶持力度,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促进规下企业尽快成长为规上企业,不断壮大规上企业队伍。
4、抓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快速发展平台。一是科学定位,做好园区总体规划,促进企业有序聚集,推动园区经济板块化、跨越式发展,把开发区打造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城区的发展定位。二是完善基础配套,夯实承载平台,打造高起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一流生态园区平台,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人气兴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城”。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工业强州”发展战略和做强核心区,带动功能区的思路,按照以资源定规划,以规划定项目的原则,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引进符合我区产业规划和优先发展资源开发型、规模相对较大的项目,尤其注重引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业关联度大、有长远效益的工业项目,适当发展服务业和房地产经济。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项目质量和资金到位率,大力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营造亲商、招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在2009年实现协议引资6亿元,力争到位资金3亿元(含续建项目)的工作奋斗目标。
1、2009年争取投资和协调服务的项目
①协助做好黔东火电厂一期(2×60万KW)工程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核准服务工作和电厂二期启动协调服务工作;②做好贵州省东立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及配套产业链包装厂等项目的引进和协调服务及建设工作;③做好年产8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落实和开工建设前期工作的协调及其产业链配套的卫星项目引资工作;④做好启动实施黔东工业区道路网建设(长10公里、宽36米城市主干道建设工程和长6公里、宽26米工业主干道建设工程)的项目融资招商工作;⑤完成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规划的补充规划工作,力争在4月底前提交规划成果;⑥跟踪多晶硅生产、镍铁合金生产、高钛铁合金生产和实木复合地板木材综合开发等项目,争取早日签约落户;⑦根据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做好各工业区与各园区、功能区投资促进的协调服务和项目准入落户工作;⑧根据产业规划和项目库,做好定点定项目招商工作。
力争引进一批造纸、化工、冶金、能源、建材大中型工业项目,初步形成以林业、矿产资源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建立健全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管理服务体制及运行机制。
重点发展能源、新型建材、冶金、化工、白酒及饮料、生物制药、农林产品加工等七大产业群及附属配套产业链,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产业集群,形成运行较为良好、效益较为显著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工作措施
1、根据《工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和《补充规划》,不断充实和更新招商引资项目库,聘请有资质的专家或机构对项目库编制进行指导。
2、进一步完善工业区(含功能区)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健全激励机制并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3、努力打造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引资项目平台,做好引资信息的联络工作,加强与沿海地区(如广东省等)投资促进机构和招商中介机构的联系,并做好项目推介。
4、加大工业区对外宣传工作力度,搭建工业区网上招商平台。力争今年6月底开通招商网站,同时在媒体上多层次宣传工业区各项工作进展成效,提高和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
5、组织好重大招商活动,积极参与省、州举办的各项重要招商活动或商务会议、会展,精心组织好年内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招商活动,开展小分队招商、开展以商招商活动,有选择地参加国家级、区域性博览会、交易会和贸洽会及项目推介会,力求多开展一些综合性或专题招商活动。
6、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在逐步加快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服务体制建设,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建立健全投资者投诉中心,建立办证办照“绿色通道”,创建依法办事、公开公正、高效诚信的投资软环境。
(一)伊东工业园区企业用工情况
伊宁县是全疆人口大县,总人口41.7万人,农业人口3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1.36%,少数民族34.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2.53%,农村劳动力18.5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8.5万人,由于地处偏远,人多地少,信息闭塞,大量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伊东工业园区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2007年创造就业岗位4997个;2010年创造就业岗位7000个;2011年创造就业岗位7947个。
(二)工业园区发展优势和发展方向
园区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和集中—集聚—集群的轨迹发展,重点打造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能力大、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所需专业技术员工,提升劳动力素质。
二、伊东工业园产业集聚和农村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伊东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及农村就业的现状
伊东工业园自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了道路、供电、通信、网络、供排水和场地平整等“六通一平”条件,成立了统一负责园区行政综合管理及服务工作的伊东工业园管委会以及负责园区整体开发建设、筹融资、投资经营服务的园区开发公司,并在全县形成了“一园三区”的产业布局。一园:伊东工业园;三区:核心区、城南产业区、维吾尔玉其温工业长廊。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0亿元,初步形成了农牧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矿产资源开发加工、煤电煤化工、仓储物流大产业聚集区。2007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8.6%;实现工业增加值3.78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39%,实现税收3780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32.3%,创造就业岗位4997个。2010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24亿元,同比增长25%,伊宁县开展历史3个月约6000人的农民工大培训活动,涉及工种10个,伊东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组织企业举办用工招聘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供劳动就业岗位7000个。截至2011年,园区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6.1%,工业增加值4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35%,税收收入604.65万元,提供劳动就业岗位7967个。通过发展以上优势产业,预计到2015年末,工业企业从业人数达到2万人,形成以新型建材及矿产资源开发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由此可见,伊东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增加了区域内就业门类,扩大了农村就业容量,促进伊宁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伊东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及农村就业的问题分析
伊宁县总人口41.8万人,属农业大县,农村人口12.35万人,少数民族34.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2.53%。2011年末,伊东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现状,园区内41家企业现共有员工7967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3311人,占总用工人数的41.56%;大中专以上员工3252人,占总用工人数的40.82%;初中以下员工4713人,占总用工人数的59.16%;35岁以下员工5168人,占总用工人数的64.87%;特种技工502人,仅占总用工人数的6.3%。伊东工业园区虽然在依赖资源、交通、能源等优势条件下,园区工业生产总值呈逐年递增状态,但是由于园区内主要产业都是依赖区外要素推动的,而不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因而,园区内的各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共同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相互认同和协作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和支撑产业的相互关联效应,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企业用工人员对高新技术知识的匮乏不利于园区产业发展。园区企业所用员工民族员工比例较大,学历和专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受民族传统思想及长期以来靠农业生产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形成其计划性差,“温饱即富”的想法普遍存在,同时也影响到学习专业技能及汉语水平的提升,导致与企业骨干或负责人语言沟通不畅。由于培训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脱节形成县培训机构所培训的员工不是园区企业真正所需要的,产生“培训多,培训期短,使用少,企业依然缺工”等结构性缺工现象。
三、加快园区产业集聚促进农村就业的对策建议
第一,伊宁县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时,既要考虑本地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发展的前景,又要考虑区域聚集资源的能力和技术创新潜力,要加强集群中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培育完善的产业网络体系,建立企业间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第二,注重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在新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号召之下,努力提高产品的精深加工,推行循环经济。注重生态保护,目标长远,优先发展新兴技术产业,保证发展的可持续。第三,结合企业缺工情况及应聘者所处位置实际情况,进行技能培训,并在伊东工业园区周边召开招聘会,尽量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的同时促进就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第四,优化企业用工结构,增加企业员工上岗技术培训,适当提高员工工资,保障工休日及其他福利待遇,进一步增其对企业的依赖度和向心力,促进园区企业健康发展。第五,引导企业加强宣传教育,包括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企业文化,同时引导企业员工加强“双语”的学习培训,促进交流和民族团结。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