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建设的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动画场景;空间;造型
角色是动画影片的主体,与角色有关系的景和物构成了场景。场景设计受到角色所处的人文,地理,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以及群众角色等要素的影响。场景设计在动画影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优秀的动画影片都是通过出色的场景设计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设计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整部影片的艺术水准。
一、空间构成与场景的关系
动画场景主要由物质、效果和文字符号等要素组成,物质要素是指景观、建筑、装饰等;效果要素包括造型,色彩冷暖,灯光等。文字符号便是如麦当劳的“M”标志。场景空间一般分为内景和外景两大类内景是指如房间内、山洞内、隧道内等比较狭小、封闭。外景是形体外部的一切宇宙空间,比较开阔。
空间是由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形”。这种形不是实体的形他是看得到却摸不着的。换言之,空间就是形体与形体构成的形。动画场景空间可分为单一空间、纵向多层次空间、横向排列空间、垂直组合空间和综合式组合空间。
二、空间造型的规律与方法
动画场景造型须遵循的规律包括统一、单纯、节奏和平衡。
统一是指造型首先要遵循统一的规律法则,将造型诸要素加以统一完整化,使得整体的造型要素彼此间产生和谐的美感效果,也就是要统一“风格”。避免产生零散、混乱的感觉。单纯就是把握形的特质,而将其他琐碎的细节部分清除,使其更简洁、明确而有力。但是单纯并非单调,是舍弃细节而强调本质的一种方法。节奏,指一种秩序,造型的节奏完全取决于秩序规律的模式,组织的规律越单纯,表现在整体形式上的效果越严整;规律越复杂,表现的效果也越活泼。平衡,是指如何处理各种造型要素的形、色、质及其相关位置、空间、重量、方向等,在整体构成的形式给人不偏不倚的稳定感觉,产生一种平衡的美感。
塑造场景空间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心理空间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是实际不存在但能感受到的空间,物理空间是实体所限定的空间。塑造恰当的空间感,就必须利用引力感、遮挡、光影、空间的融合、镜头的组接等人类自身的空间场性来创造空间感。如《冰河世纪1》开场因气候变暖两座冰山倒塌的场景,使人产生一种紧迫又惊险的的感觉。
利用遮挡(前景的应用),当镜头在运动时,遮挡的的改变使我们更容易判断物体的前后关系。加强景深。这种方法很普遍的被应用在动画场景中,如《龙猫》中镜头中用树遮挡房子来拉开景深,有了很强的空间关系。
利用光影,阴影不但是塑造距离和深度感觉的手段,它是构成立体感的重要手段。场景中的明暗、光亮或阴影的分布是产生空间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塑造一个一个山洞隧道的空间,如果洞口处理的明亮,里面处理的黑暗,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封闭、拥堵、恐怖而压抑的感觉,令人驻足不敢轻易进人。
利用空间的融合,将完全不相关的空间结合在一起,彼此融合,相互交织,就会产生新的空间融合效果。这种方法一般运用在概念设计中。
利用镜头组接,这是一种充分利用影视视听语言的特性来塑造空间的方法。例如宫崎骏的“三镜头式”,所谓“三镜头”就是利用连续组接的三个镜头画面,表现出同一场面空间的的三维立体的空间感。
不同的空间形状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也不同,空间形状又可以称为空间形态,不同的空间形状,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大殿高而且宽具有稳定、宽阔、博大的感觉,教堂高而直具有升腾、神圣的感觉;洞穴这种圆形空间会既有圆滑、柔顺的感觉,又有收缩感;三角形的空间给人以倾斜、压迫的感觉;像监狱这种四方形空间往往给人以安定、坚固的感觉。
三、场景空间设计在动画影片中的作用
1.塑造生动感
动画的场景就是画的再生动、再逼真,仍然是假的,缺乏真实的场景空间生动感。因为在真实的场景中,有潜在的空气感,即使一切都是静止的,观众也能感到场景的立体,生机和动感。动画的场景的生动来自于画家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会使我们的作品更突出。如《千与千寻》中锅炉爷爷工作的房子,物件的摆放以及种类,营造出了一种“家”的很真实的感觉,像是身临其境一样。
2.营造神秘感
没有什么比动画更适合表现诸如神话,科幻一类的题材了。动画本身就是一门把想象变成真实的艺术。我们动画的没一个环节无不体现出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别具匠心。我们可以创造出世界没有的角色却如同真的存在一样,通过动画我们可以设计出千变万化的姿态 ,我们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百年难遇的特技效果诸如大地震,海啸等,从某种意义上来动画人是再荧幕上创造新的世界。如《千与千寻》动画片中汤婆婆的房间构造,以及华丽的装扮会吸引住观众使其产生好奇心并向往那种童话般的故事情境。因此,在场景设计方面也应该有效的配合魔幻效果,即神秘感的营造。结构越复杂,神秘感越强。因为它不能让人一目了然,就像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走进了奇异的迷宫。
3.制造危机感
悬念跌宕起伏观众才会爱看影片。危机感是创造悬念的重要手段,而场景结构越复杂、立体、多变,危机感也就越强。环境越危险观众越紧张、越好奇,悬念感越强。如《功夫熊猫》中关住太郎的监狱,不管是造型还是色彩,都给人呈现一种又紧张又好奇的复杂心理。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把握场景结构的度。要设计的恰到好处才是我们设计场景的目的,如果一味的追求场景设计的复杂,多变,结果往往会与自己想象的背道而驰。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动画场景设计在一部动画作品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思考如何创造更符合题材更能衬托角色的空间上面,而不是肤浅的华丽的外表材质上。动画场景的设计既不是照搬现实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合理的想象,是建立在设计师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之上的合理设计。在动画场景设计中通过将主场景总体上确定为一种风格,其他场景以某此风格为主,在形式和质感等方面寻找具有共同特征的元素融合,同时注意场景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时背景中建筑风格的相对协调,并以某几种颜色统一形式不同的建筑元素等等方式,可以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梦幻般场景。
参考文献:
[1]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68
[2]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7.132
[3]孙立军,韩笑.动画场景设计. [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50
[4]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综合卷)[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8.83
关键字: DM642; DSP/BIOS; 多目标检测; 背景建模; SIFT
中图分类号: TN96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16?0123?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anorama multi?target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DM642
LIU Xin?liu1, TIAN Rui?juan1, JIANG Fei2, ZHOU Jian?ping1
(1. Department of Armament Products, No. 58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Ordnance Industry, Mianyang 621000, China;
2.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Beijing 100000, China)
Abstract: To achieve omni directional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warning, a DM642?based panorama multi?target detec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Th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and algorithm are analyzed in the aspects of hardware design and software design. A detail analysis of the system’s operation flaw is done in allusion to complex functions and architecture. The framework is built by DSP/BIOS. The background modeling based on energy accumulation and critical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 based on SIFT are applied.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was verified by the system debugging.
Keywords: DM642; DSP/BIOS; multi?target detection; background modeling; SIFT
基于视频的目标检测与跟踪在军事武器、机器人导航、智能监控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融合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多领域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全景视频是对单摄像机视频的扩展,它综合应用图像配准、图像融合技术,无缝拼接生成的更大的视场范围。传统的智能视频分析系统[1?2]包括X86体系设计和嵌入式平台设计两种架构。基于X86体系的安防系统维护成本高、功耗体积大,并且实时性不强,使用范围限制大。基于嵌入式平台的设计是当今智能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但现有的嵌入式视频分析系统,单个设备大多数都只是针对单路视频的分析处理[3],同时只能完成某一个智能分析功能。这样不仅使用成本高,而且功能非常单一,工程化的局限性非常大。本文以TI公司的TMS320DM642为核心,设计并实现了全景多目标检测系统。能够同时实现三路视频的采集,实时拼接输出更大视场范围的全景视频;同时对全景视频进行了不间断的多目标智能检测、识别和追踪,以及虚拟警戒区域的预警。本文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对该智能视频分析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1 系统硬件组成
本系统是以TMS320DM642[4]为核心硬件构成的,配合丰富的辅助硬件设备,完整地形成了一套具有实效性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现场全景的覆盖监控,以及对多目标的搜索捕获以及锁定跟踪。主要由三路视频输入、DM642处理器、视频编解码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电源转换电路等组成,如图1所示。
三路标准模拟视频信号通过CVBS接口接入系统[5],由三个独立视频解码芯片分别进行采集,编码器选择了Ti的TVP5150,分别由DM642的Video PortVP0A,VP1A,VP2A)进行采集。完成处理的实时全景通过SAA7121芯片进行D/A后输出。
DM642作为系统的主控芯片,负责了整个智能视频系统的三路的视频捕获,全景图像的拼接和输出,威胁目标的检测和跟踪,预警规则的设置等核心功能。同时,它与串口芯片TL16C752相连,通过串口与外部进行通信;与FLASH和SDRAM相连,用于外部存储功能的扩展及程序的保存和烧写。
图1 硬件组成图
为实现全景拼接显示,视频输入选择为光轴近似相交于一点、环形均布的3个高清晰低照度摄像机组成,如图2所示。每一个摄像机的视场角为60°,相邻的摄像机有10%的视场交叉,这样3个相机以55°的夹角进行安装,用于进行拼接和融合的公共参考区域。3个相机将共同生成大于150°的超大视场。
图2 安装示意图
2 系统软件
2.1 系统工作流程
本系统的软件内嵌于DSP内部的嵌入式软件。系统在完成了对DSP内部接口、EMIF模式、存储空间以及串口、网口和VIDEO PORT等的初始化后。分成两条流程运行。一条流程用于串口数据通信,实时接收外部的通信数据,发送预警信息和目标信息;另一条流程接收三路图像信息,进行视频图像采集、处理和输出。根据视频数据更新的速度,该线程40 ms循环运行。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工作流程图
在图像处理的这条流程中,包含了两个并行处理的子线程,一条是对三路视频进行对拼接、融合,色差调整和裁剪整合;另一条用于对三路视频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多目标的检测和跟踪。最后将捕获的多目标在全景视频里面进行标定显示。
2.2 DSP/BIOS框架搭建
从系统组成可以看出,本系统是一个多任务、多算法,同时处理多路视频的复杂软件系统。而传统的DSP软件设计,是基于main函数的无限循环、中断处理这一顺序框架来构建的。这样的架构在处理复杂系统时容易被阻塞,使得整个系统的实时性不能满足需求,并且无法准确掌握处理器的运行状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系统采用DSP/BIOS实时系统内核进行软件的框架搭建。DSP/BIOS是TI公司为DSP开发的一套用于实时多任务软件开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6]。它本身占用极少的CPU资源,提供丰富的面向用户的API,用于编写各种结构复杂、实时性强、运行效率高的应用软件, 并提高调试效率。并且针对RTOS开发提供对象的创建和删除、多线程服务、线程之间的通信。在DSP/BIOS下系统软件框架如图4所示。
本软件框架包含4个任务[7](tasks),其中TSKcapture,TSKparanorma,TSKdisplay负责核心流程任务,循环地实现了从底层驱动获取视频图像,视频图像的全景拼接以及视频编码转换输出显示,优先级最高。TSKcom承载了串口通信的任务,优先级最低。TSKmultiobj则是负责目标的检测和跟踪,优先级居中。
图4 软件框架图
TSKcapture线程在获取到一帧图像后,便将图像BUFFER的指针随同SCOM消息同时发送到TSKparanorma,TSKmultiobj线程的SCOM接收队列。随后,TSKcapture线程将由运行态转为挂起态,等待来自TSKparanorma,TSKmultiobj线程的SCOM消息将其激活。TSKparanorma线程完成图像处理后,将经处理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内核输出所指向的buffer中,并且将这一指针随同一个SCOM消息发送给TSKdisplay线程。TSKmultiobj线程通过邮箱MBX以及信号灯SEM与TSKparanorma线程以及TSKcom进行通信,接收外部对此线程的控制命令以及目标叠加信息和预警信息的输出。
2.3 图像处理算法设计
在本系统中,多目标检测与跟踪线程TSKmultiobj和全景拼接融合TSKparanorma是图像处理的核心模块。在考虑到系统的功能和实时性的技术要求,以及针对DM642的运算能力算法优化考虑,这是一路极其复杂的软件架构。两个模块采用的是并行处理模式,并且每个模块也是同时对三路视频进行处理。它们的算法流程设计如图5所示。多目标检测与跟踪模块中的三路视频都采用了完全相同的算法,图5(a)为单路视频的目标检测跟踪算法流程,图5(b)为全景拼接融合的算法模块。
整个系统功能包含了图像处理的多个算法,并有机的结合组成。其中涉及的图像算法包括:背景建模和更新、多目标提取[8]、目标跟踪、虚拟警戒判定、图像匹配、图像融合、图像标定定位以及色差自动调平等算法。其中背景建模和更新、图像匹配是其中的难点和关键。为建立稳定而且准确的背景模型,同时形成一套背景更新体系[9],笔者建立了基于能量累计的双模型架构的背景建模法。此方法的核心就是在背景建模中融入帧间差分的能量累计,建立背景模型和能量累计模型,将能量累计与背景进行直接对应。当累计值触发质变的阈值,该像素点的背景将进行建立和更新。
公式如下:
[Ex,y,t=Ex,y,t-1+1,Fx,y,t-Fx,y,t-1>θ0, Fx,y,t-Fx,y,t-1≤θBx,y,t=Bx,y,t,Ex,y,t>σFx,y,t,Ex,y,t≤σ]
式中:E为能量模型;B为背景模型;F为当前图像。[θ]和[σ]为背景更新的两个阈值,[θ]代表背景变化的剧烈程度,[σ]为背景更新周期的快慢。
图5 算法流程图
通过实际工程检验,这种背景算法高效简便,满足三路视频并行处理的实时性要求,同时能够迅速感应背景变化进行更新。由于相机光学构造和整个系统结构设计的固定偏差,无法将光轴完全于相交一点。在进行全景图像拼接时,三路视频的匹配区域会由于成像距离的不同产生变化。这就需要两两图像进行实时匹配,找到准确的匹配区域。本系统采用了尺度不变特征变换方法(SIFT)算法[10],针对特征点进行匹配。
首先使用高斯差分函数对图像进行处理:
[Dx,y,σ=Gx,y,kσ-Gx,y,σ*Ix,y =Lx,y,kσ-Lx,y,σ]
通过该算子,取这些高斯差分图像中的局部极值,得到尺度空间域上的图像特征点。然后形成包括位置、尺度、方向等信息的特征向量。最后对特征向量进行匹配完成该算法。在本系统中,由于摄像机固定安装,所以最后将匹配区域最大范围缩小,极大地提高了算法的执行效率。
3 系统调试结果
系统最后针对场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全景智能监控系统。3组摄像机拼接成了一幅全景视频,对监控区域形成了全覆盖,同时在摄像机之间的交界处没有明显的图像差异和色差。在图6中,通过跟踪波门的显示,实现了对多个目标的锁定和跟踪。两个红色的区域是通过串口所设置的两个虚拟警戒区,当入侵目标进入该区域,则会自动报警。
图6 显示效果图
4 结 论
本文针对现有的监控系统存在诸多不足,提出了基于DM642的全景多目标检测系统,解决了包括智能预警、全视场覆盖、多目标跟踪等多个技术难题,并且通过工程化的实现,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且架构清晰、可靠性高、误报率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涛,车彦宁,李贺宁.基于DM6467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J].电子产品世界,2013(1):66?67.
[2] 葛长伟.嵌入式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及实现[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3] 周建平,刘歆浏,赖文娟.基于DM8168的高清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3,36(22):90?92.
[4] Texas Instruments. TMS320DM642 video/imaging fixed?point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ata manual [M]. USA: Texas Instruments, 2004.
[5] 谢晶.基于DM6467的多通道视频网络传输系统的硬件设计 [J].微型机与应用,2012,14(31):21?23.
[6] 张叶,曲宏松,李从善,等.基于TMS320C6x系列DSP/BIOS平台的实时电视跟踪系统设计[J].电子器件,2007(2):300?302.
[7] 闫建强,马莉.基于DSP/BIOS的视频监控系统多线程调度研究[J].机电工程,2010(9):32?36.
[8] 刘歆浏,田瑞娟,陈阳,等.基于高速球的运动目标自适应PTZ跟踪研究[J].兵工自动化,2009,28(9):78?81.
从基本矛盾认识总体布局的必然性
坚持四大建设协调推进,是由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四大建设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彼此之间不能相互适应。尤其在经济发展还相当落后的阶段,生产力的迅速变化,极易造成生产关系的不适应。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就是其集中表现。协调好四大建设之间关系,将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进而创造使社会主义中国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条件。
坚持四大建设协调推进,是由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决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某一阶段的集中表现,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支配和决定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矛盾,并以此确定工作重心和根本任务,事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呈现多个层次,它既表现为基本生活需求,也表现为精神和发展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必须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推进去实现。
坚持四大建设协调推进,也是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得出的,它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虽然世界上率先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有大量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的人口大国,不仅面临特殊的历史背景资源,面临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而且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发展的方式等方面,都与其他国家有显著差异,如果简单照搬它人经验,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其他方面发展,让经济建设孤军深入,缺乏政治、文化、社会的保障和支撑,不仅将付出惨重代价,而且可能葬送正在兴起的事业。
用科学发展观把握总体布局的协调性
我们对四大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从总体上看,经济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物质条件,政治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文化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社会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社会基础,四大建设共同构建了现代化建设基本内容。
然而,在全面推进四大建设中,四者之间关系如何更好地把握,仍然存在不少疑惑。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和国情去认识各项建设之间关系,促使其保持动态平衡。譬如,建国后的几十年中,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落后,不仅制约着政治文明建设,而且制约着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制约着社会组织的发育。为尽快改善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为其他建设创造发展的物质条件,我们必须将经济建设置于四大建设首位,让经济适度超前发展。经济建设先行,既体现了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符合加快发展的要求。而在物质条件发生很大改善的今天,尽管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还不能被取代,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质量。
与此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建设滞后,也导致各项建设之间的不协调,引发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文化、经济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倡导的协调发展要求。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加强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既符合广大群众的新愿望和新期待,也符合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同样,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也需要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明确相对具有的主次关系。
促进四大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还需要在各项建设内部形成相应结构。经济建设如果仍然以传统增长方式为主,那么,政府管理体制、企业经营的价值观、劳动者培训、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管理和社会事业等,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根据四大建设需要发挥政府主导性
四大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产物,将在基本规律的支配下和政府的引导下,形成与此相适应的自我协调与更新和政府促进机制,促进四大建设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由简单联系走向复杂联系,由松散联系走向紧密联系。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自觉;人类本质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209-02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任务,迫切需要对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文化建设是一个普通的、常见的概念,但对它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这样的基本问题,我们却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文化建设的本质和特点略述浅见。
一、文化建设的本质
人类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历史是同一过程。但在文化建设产生以前,人类所谓的创造文化的活动并不是自觉的活动,而是有意识的自在活动。文化建设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和出现的实践活动形式。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物质财富,更需要精神意识条件――文化自觉。没有文化自觉意识,就没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人类在其发展一定阶段上产生的,以文化自觉意识为前提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文化建设即是文化建设主体运用一定的文化建设手段作用于文化建设客体,并使文化客体发生沿着某一方向改变的过程。文化建设主体是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并从事文化建设活动的人。主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和认识能力;第二,必须从事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的客体是文化建设活动指向的对象。它由物质客体、精神客体、人类客体、关系客体和组织客体等构成。文化建设的手段是文化建设主体作用于文化建设客体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工具的总称。它包括宣传、教育、研究、表演等。
文化建设是人类三大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一。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三个领域。三者在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结果和社会作用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又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相互服务的关系。经济建设是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是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从经济建设中分离出来的。没有经济建设这个前提和基础,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出现。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保证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营造政治氛围和政治环境,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阶级社会,政治建设能够确保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
文化建设是人类进行的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它是人类追求和创造自由的活动方式,是实现人类自我复制、自我更新的活动方式,是最能体现和表达人类本质的活动方式。人类的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但有些结果对人类有益、有价值,有些结果对人类是有害的,没有价值。能够使人类产生需要的活动,其本身既是有价值的,又是创造价值的活动。文化建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活动,是有价值的。不仅如此,文化建设还创造价值。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不同,文化建设所产生的需要是“自我意识”了的需要,即对是否产生需要、何时产生需要、产生什么样的需要自身是有明确意识的。不仅如此,文化建设所产生的需要还是综合性的需要和深层次的需要。文化建设不仅产生物质需要,而且还产生精神需要和政治需要;不仅产生低层次的物质需要,而且产生对“真”的认识需要、对“善”的道德需要和对“美”的审美需要。文化建设不断地整合、重构人与“对象化”活动的价值关系、人的活动与活动对象的价值关系,不断地审视、批判人与其需要的价值关系。文化建设不但为人们提供运动、消遣、娱乐的场所,为人们提供陶冶情操、增长智慧、提升境界的文化产品,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不停地努力创造一个意义世界。人类只有在文化建设所创造的意义世界之中,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创造全新的生存状态以超越自我,才能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正本质。
综上所述,文化建设是人类进行的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文化自觉意识为前提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最能表达和体现人类本质的活动方式,是人类三大社会活动领域之一。
二、文化建设的特点
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社会性。文化建设是人类以群体方式参与的实践活动,脱离社会的孤立的个体是无法进行文化建设的。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尽管是个性化很强的活动,但是,科学家和作家也是以多种方式和社会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甚至当我们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亦即当我从事那种只是在很少的情况下才能直接同别人共同进行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在从事社会的活动”。文化建设的主体和所需的材料、所凭借的手段也是社会的产物,是作为社会的产物而存在的。“无论是劳动的材料还是作为主体的人,都既是运动的结果,又是运动的出发点。因此,社会的性质是整个运动的普遍的性质”。文化建设的成果并不是由个人独占,而是归社会所有。“活动及其成果的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具有社会的性质”。在文化建设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2.次生性。从文化建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文化建设不是人类进行的“原发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基础之上的“次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最初进行的活动是生产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活动。“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只有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建设活动和政治建设。
3.自觉性。文化建设是一种“双重自觉”的人类活动。第一重“自觉”,是说文化建设即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活动者对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有一定的自觉认识。在这一点上,文化建设和人类进行的其他活动没有什么区别。凡人类进行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二重“自觉”,是指文化建设是以对文化的自觉认识为前提的。这种自觉性体现在人们对文化的意义、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
4.系统性。文化建设是由文化建设主体、文化建设客体、文化建设对象三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系统。每一大要素内部又由多个具体的要素构成,多个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要素系统。文化建设具有层次性。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明发展程度产生了对文化建设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为文化建设的进行准备了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文化建设包含的要素也因为这些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正因为如此,不同的民族、地域和国家在文化建设的规模、发展速度、社会作用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不同的层次。
5.综合性。文化建设中,物质生产过程和精神生产过程是相互交织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的。文化建设奉献给人类的不仅有物质产品、物质财富,还有精神产品、精神财富。文化建设是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在文化建设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思想、观念包括人本身都得改造。文化建设也是认识活动。文化建设总结、概括人们在改造自然界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同时,也反映其本身改造社会的过程和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认识过程,并以精神产品的形式表现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文化建设是融合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并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高级的社会实践活动。
6.创造性。文化建设的创造性首先表现为文化建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文化建设是人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是人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来进行的活动。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在人们活动之初就以观念的形态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文化建设的创造性更主要的是表现在它不断地创造新的精神产品和不断地生产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上。精神生产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精神生产是一种思维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非重复性、探索性的特点。因此,以精神生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就具有创造性。人类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所运用的思想、理论和智慧都是由文化建设来提供的。文化建设既提供超越现存状态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又不断地对思想、观念和文化本身进行革新,从而推动人类向着更高、更远、更强的方向前进。文化建设是激发和表现人类创造力的活动领域。
7.民族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建设是在各不相同的自然条件、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基础上进行的,不同民族对于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建设文化的问题的认识有差异,因而对文化发展模式和文化发展战略的选择也就不同,实行的文化政策、文化制度等也不一样。各民族在文化建设上都有选择权,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建设道路,有权决定文化建设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文化建设的民族性体现在主体、内容和结果等方面。
关键词: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发展
引言
党的十以来,围绕实现中国梦,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出现了全新的发展态势,为了适应目前的经济状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及思路,最大程度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缓解经济发展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对其关系进行协调,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1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经济社会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其在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较大的环境污染现象,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到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影响。也可以通过是的额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而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以及干预能力,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其都是以牺生态环境为代价。在传统经济模式发展下,简单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而这则是生态恶化的最为重要原因。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作为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马克思就曾经指出;人类是依靠自然界而生存的,只有同自然界进行接触、交往才能确保自己人类世界的不断发展。从这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在目前人类生存中有着是基础作用,与此同时人类经济的发展也比较难离开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由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原材料和生产工具都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的,因此,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十分密切。当绝大部分经济学家苦苦思索经济赤字出现的原因之时,却只有少数的人对生态赤字的根源进行分析。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较快的进步,而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十三五”规划以及十中对于目前阶段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矛盾都有提及,在未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途中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处理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方法分析
2.1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地方政府能否树立一个科学正确的政绩观,是处理好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对于政绩的观点和看法,包括有如何正确理解政绩的范围和内涵,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树立自身的政绩,如何去衡量自身的政绩等等方面。政绩观可以有正确的政绩观和错误的政绩观区别。而从当前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错误政绩观的指导下,就会出现干部比较重视升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较为漠视,造成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因此也就不便于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而正确的政绩观则要求根据经济和生态建设发展的规律办事情,满足生态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发展。所以,作为地方政府要求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以及一些具体指标的考察。并且也应该引导地方政府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并且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损失因素也作为衡量指标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进而实行一个目前流行的绿色GDP核算,重视的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是简单的速度。确立科学的政绩观,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2.2提升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建设生态良好型社会,第一要义是帮助人们树立一个较好正确的环保意识,对于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一起来营造生态和经济建设共赢的舆论氛围。尤其是近些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但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讲,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未来环保教育和宣传工作应该从上到小,从城市到农村而全面进行展开,促使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们共同的理念,并且指导其在实际中的行为。
2.3不断提升企业的责任感
在环境发展中,应该逐渐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产品在应用之后要被生产者而回收,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共同处理费用,进而促使企业可以继续应用可回收再利用物品。应该建立开发项目的事前评估制度,在市场开发项目得到审批之前,就把其对环境的影响作为第一因素纳入到考虑范围中,对于一些存在资源浪费严重,同环境保护不符合的粗放型企业要求整改或者不进行通过。建立绿色审计制度,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把生态环境的折旧同消耗也纳入到生产成本中,并且综合考察企业生产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
3结语
十以来,明确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的概念是建立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建设、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和谐进步和发展,进而推动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在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稳定提升的目标。生态建设一方面可以不断推进环境保护的进展,也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培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建设依靠生态环境[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05:48~49.